创新资助育人理念,共建美丽和谐校园
共建和谐校园,共创美好未来
在当今社会,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学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
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共建和谐校园成为了学校管理者、师生、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共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共建和谐校园不仅是学校的追求,也是社会的期望。
和谐的学校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和谐的学校社会关系可以增强教育者、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合作,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和谐的学校文化可以融合多元的文化价值观,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共建和谐校园的途径1.加强师生沟通学校教育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可以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促进和谐。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比如设置师生座谈会、开展心理辅导等。
2.加强家校沟通家长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伙伴,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可以使教育更加全面、有效。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家长会议、家长讲座等方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3.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可以通过改善教室设施、加强课堂管理等方式,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4.开展文化活动学校文化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增强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营造多元文化氛围。
三、共建和谐校园的成果共建和谐校园有很多显著的成果。
首先,共建和谐校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和谐的学校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其次,共建和谐校园可以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和谐的学校社会关系可以增强教育者、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合作,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共建和谐校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谐的学校文化可以融合多元的文化价值观,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人文素养。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高 欢 天津师范大学摘要: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更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备受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注与重视,天津师范大学多年来依托贫困生资助管理中心在积极落实各级各类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创新,同时将帮困助学与诚信感恩教育紧密结合,逐步探索出一套以思想教育为主线,资助与自助结合、精神助困与经济助困并举的资助模式。
关键词:资助;育人;诚信教育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453-02学生是学校的主体,长期以来,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更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备受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注与重视。
天津师范大学于2006年成立了贫困生资助管理中心,多年来,在积极落实各级各类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创新,逐步确立了“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配、政策导向明确、多措并举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工作基本原则。
在落实各项助学政策中,学校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机制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为进一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稳基础。
此外,学校积极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将帮困助学与诚信感恩教育紧密结合,逐步探索出一套以思想教育为主线,资助与自助结合、精神助困与经济助困并举的资助模式,从而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的正常运转。
一、以科学管理为主导,努力创新工作模式1.健全规章制度,狠抓政策落实在工作中,天津师范大学从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具体特点出发,不断探索助学新举措,制定了科学规范的《天津师范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办法》。
此外,学校还积极配合教育部、天津市教委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政策,发布了《天津师范大学国家奖学金评审细则》、《天津师范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细则》、《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评审细则》、《天津师范大学国家助学金评审细则》;针对困难生的认定,建立了《天津师范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量化体系;针对因突发事件造成学生家庭临时特别困难的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天津师范大学特别困难学生临时补助发放办法》;针对国家和市政府关于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文件的要求,从鼓励学生刻苦学习、自强自立的角度出发,修订了《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实施办法》;针对学生在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具体情况,修订了《天津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和《天津师范大学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
资助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新理念(二)
项教育支 出居各层次学生家庭教 育类支 出的首位。
二、勤工助学的历 史问题 “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 。这是儒家理
公室 , 在现有编制 内调剂 配备专 职工作 人员 , 1管理 尽快 归: 3
全校 的学生资 助工作 J 。 在胡 锦涛同志提出“ 和谐社会 ” , 中央提出 “ 后 党 加强公 益性文化设施 建设 , 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 公益性文化 事
业, 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 的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 这实 际上 ”
想社会。老有所养 、 幼有所依 、 壮年有发展 的空 间、 青 鳏寡孤 独及残疾人能受到照 顾 的大 同社 会。要作 为一个炎 黄子孙 的我们 , 应为 自己有着这样 睿智的祖先 以及祖先创造 的璀璨
鼓励 社会力量与资源为教育事业群策群力 , 为教育 “ 老大 难”
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 , 国也开展 贫 困学 生资 助工 O3 中 作。 比较有影 响的 : 陶行 知的 乡村 教育 实验 ( 97 , 12 ) 晓庄师 范等 。晏 阳初 的河北定县开展 的“ 民教育” 12 ) 平 ( 9 6 。梁漱
办呢?据统计 , 全国各 高校 的困难生 比例在 2 %左 右 , 0 贫困
生达到 8 %。教育受现实 性的限制 , 国家教育又 超越 性的 而
机会也就越多 。资助贫 困生 完成学 业是高 等教育 在改 革 中
的一项重要举措 , 是关 系社会 和谐 , 更是人 才培养 工程 的一
要求 , 他们是一对矛盾 的统一 体。调查资料 显示 :0 4年福 20 建三明市区居 民家庭 大学 生 年人均 费用 1 10元 。城 镇家 26 庭的大学生一年的教育 消费相 当于大 部分家 庭年 总收入近
共建和谐校园 共育优秀学子
共建和谐校园共育优秀学子校园是每个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培养优秀学子的摇篮。
共建和谐校园,是为了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成长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健康、全面地成长。
本文将探讨共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共育优秀学子。
一、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谐校园是学生成长的基石,也是学校整体发展的关键。
只有校园和谐,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而创造和谐校园需要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共同努力。
1.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校园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对待。
校方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2. 理念的引导:学校应将和谐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者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 交流与沟通:畅通的交流渠道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校应建立起师生之间、班级之间以及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及时传递信息,解决问题,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状态,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
二、如何共育优秀学子共建和谐校园离不开对学生的优秀教育,只有给予学生更多关注和培养,才能孕育出更多优秀的学子。
1.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社团组织、学生会等集体活动,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和协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让他们在课堂之外学会艺术、音乐、体育等技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
3. 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学校应建立科学、公正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鼓励。
4. 加强师资培养:优秀的教师是培养优秀学子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和谐校园(z)
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和谐校园华中师范大学财务处吴念芝吴晓红摘要:我国高校已基本建立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多元化的学生资助体系,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为此,本文就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长期从事高校贫困生学生资助和管理工作的实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助学贷款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成为社会、政府、学校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贫困不仅给大学生带来的是经济问题,也是引起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犯罪也与贫困息息相关,因此,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建设和谐高校的关键。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状况1.高校贫困生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增加,贫困家庭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
据教育部统计,截止到2009 年底,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
高校贫困生数量的增加,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人均收入不高,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二是,大部分贫困生来自老少边穷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学生家庭收入普遍偏低;三是,少数来自城市的贫困生,这些学生的父母大都已下岗,家庭收入较低;四是,家庭或本人突遭意外或不幸,如家庭经济破产或家有病人长年治疗,面临长期或短期经济困难的学生;五是,一些学生来自于负担较重的多子女家庭。
另外,高校实行收费政策后,上学费用提高,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与家长的负担。
2.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多样,资助力度强,资助对象覆盖面广。
多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加大了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基本建立起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多元化的学生资助体系,资助力度强,覆盖面广,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资助学生3106.04万人次,资助总金额347.2亿元。
联动育人,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
联动育人,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随着社会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和学生能力的提高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
学生资助体系在这个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圆梦读书,构建一流的学生资助体系也成为了当前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建一流的学生资助体系,我们需要立足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政府负责,配套政策支持:政府是学生资助体系构建的主要推动力量,政府应该制定政策文件、出台配套规定和行动方案,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和配置,保障学生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激发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创新活力。
当前,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力的政策来支持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例如“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这些政策针对全国各地的贫困家庭学生,向他们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资助。
政府还需要更多的针对贫困学生的教育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保障,并对普通家庭学生提供更多的学科教育机会,如科技创新、体育锻炼等。
二、学校为本,做好资助工作基础建设:孩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学校则是孩子的师父,学校为本,带领全社区、全家庭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重要阵地,应该在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挥学校和社会资源的优势,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资助,如提供各类减免费服务、提供学习用品、校园兼职岗位等。
学校还可以加强与社会机构的合作,建立志愿者团队,组织和推动各项公益活动,提高育人效果。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三、家长参与,培养孩子敬畏礼仪、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品德优良、道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家庭是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共建共融建设和谐校园策划书
共建共融建设和谐校园策划书共建共融:构建和谐校园的策划书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和谐校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策划书旨在设计一个共建共融的和谐校园计划,为师生提供一个互相尊重、支持和合作的学习环境。
二、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增强社会责任感。
2.提升校园整体和谐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3.加强校园安全意识,构建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
4.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5.促进学生发展多元智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策略与措施1.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例如,组织音乐会、戏剧表演和美术展览等,增强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设立和谐沟通平台建立校园内外的沟通平台,包括学生对话会、家长座谈会以及与社区的交流活动。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及时沟通的机会,促进校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3.推行志愿者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以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街道清洁、老人陪伴等志愿服务,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改善。
4.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
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压力和情绪变化,增强心理韧性。
5.加强安全管理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如加强校园门禁、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和组织应急演练等。
与社区和警方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
6.引导学生参与学生自治鼓励学生参与学生自治组织,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通过学生会、班级干部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决策和规则制定,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
四、实施步骤1.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策略与措施的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
和谐校园视野下资助育人联动机制的构建
造 良好 的氛 围 。总之 , 对 贫 困大 学 生 的需 求 进 行 分 析和 把握 , 对 于 资助育 人 工 作决 策 机 制 的建 立 和 完 善
提供 科学 的依据 , 进而 推动 和谐稳 定校 园 的构建 。 二 、完善 资助 育人工 作的 决策机 制
要” 。 因此 , 对 于 高 校 贫 困生 这 一 特 殊 群 体 的需 求 , 要 经 常开展 调研 活 动 , 通过 实 地 座 谈 、 网上 交 流 、 心理 咨询 、 问卷 调查 等多种 方式 , 了解 贫 困生在学 习 、 生活 、 成 长成才 中的多种 需 求 , 并且 通 过 相 应 的机 制 从 经 济
动和 已经 获得 的为满 足需要 而 用 的工 具 又引起 新 的需
各种载体从 自立 自强、 感恩 、 诚信、 艰苦奋斗等方面的
教 育 给予他们 “ 精神 解 困” , 利 用 各种 机 会 增强 贫 困大
学 生 的耐挫力 和 心理 调试 能力 , 鼓 励 贫 困 生与 人 相 处 并 建立 和谐 的人 际关 系 , 为 贫 困生 的全 面健 康 成 长 营
力 构 建 资 助 育人 工作 的 需 求机 制 、 决策机制、 实施 机 制 、 评 估机 制 、 激 励 机 制 以及 保 障机 制 , 积 极 探 索 高校 资 助 育人 工 作
的新路径 , 以取 得 新 成 效 。
关键词 : 资助 育人 ; 联 动机 制 ; 构建
中图分类号 : G 6 4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3 4 4 X( 2 0 1 3 ) 9 - 0 0 4 6 - 0 3 基金项 目: 2 0 1 1年 广 西教 育 系统 维稳 立 项研 究 项 目( G X A WX M 2 0 1 1 )
联动育人,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
联动育人,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日益受到重视。
建设素质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而学生资助作为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保障,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如何构建一流的学生资助体系,成为摆在教育事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联动育人的理念出发,探讨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的措施和建议。
联动育人,是指将学生资助与学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接受资助的更好地接受教育,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实现自身价值。
这一理念强调了学生资助工作与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既要让学生获得生活上的帮助,更要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培养。
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就是要贯彻落实这一理念,使学生资助工作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性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贫困并不等于愚昧,也不等于不努力。
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非常努力、用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由于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有些学生在学业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支持。
构建一流的学生资助体系,能够给这些学生带来莫大的帮助,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再受到经济上的额外负担,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专注、努力地投入到学业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性在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作为受益者,学生在接受资助的也应该有所回馈,培养出爱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品质。
构建一流的学生资助体系,应该进一步推动受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增强他们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要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和措施。
要进行有效的政策保障,明确学生资助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导向,确保政策落实得到保障。
要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健全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使学生资助更加精准、高效。
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增加对学生资助的经费投入,确保学生资助资源的充分配置。
12.推动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创新(新乡医学院)
发挥资助育人功能推动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创新新乡医学院资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神圣使命。
近年来,我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育人、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助人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规律、新途径,努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机结合,学生资助工作成绩斐然:我校助学贷款工作多年保持零违约;学校连续六年荣获全省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2009、2010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艰苦的探索和辛勤的付出。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在成功和失败的交替反复中我们总结得出这样一条结论,那就是:要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必须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依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作用;必须有一支有爱心、懂管理、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几年来,正是按照“三个必须”的要求,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才一步一个脚印稳步走来。
一、明晰工作思路,把握学生资助工作着力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好学生资助工作,首先要有明晰的工作思路,这是事半功倍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关键。
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去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学生资助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标准在哪里?在一般人看来,学生资助工作不过是帮家庭困难的学生贷贷款、发放一些困难补助,组织他们开展奖助学金评定及勤工助学活动而已。
实则不然。
通过反复学习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和资助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反复讨论、思考,我们逐渐有了清楚的认识,那就是,学生资助工作不仅仅是对贫困学生在经济上给予救助,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在精神上更加富足;不仅要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困难和挫折,而且更要帮助他们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信、自立、自强的顽强精神,培养他们学会感恩,学会承担责任,自觉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等。
春风化雨,爱心育人,扎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种消极 的期 望引导着他们 , 使他们也越来越相 信 自己就是“ 良 不 少 年” 最终走 向犯罪的深渊。 , 人们通常这样来形象地说 明“ 皮格
马利翁期 待效应” 说你行 , : 你就行 , 不行也行 ; 说你不行 , 你就不 行, 行也不行 。积极 的期望促使 人们向好 的方 向发展 , 消极 的期 望则使人 向坏 的方 向跌 落。 在我们学校教育 中, 如果 能灵活运用 “ 皮格马 利翁期待效应 ”也必将受益无穷 。 ,
括个人与个人之 间、 群体与群体之间 的关系 和谐 , 也包括个人 与 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因此 , 一个真正和谐 的校 园应该 是 : 导 领 廉洁奉公树正气 , 教师兢兢业 业成风气 , 员工默默 奉献无怨气 ,
学生勤奋 学习有志气 。
论坛” 渠道 , 等 收集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更 重要的是要尊重学 生 的人格 , 师注重 与学生交流 , 教 用尊重代替体 罚。有位教师在 案例 中写道 : 我班有位迟 到大王 , 惩罚 了几 次都不见成 效 , 了解
教师发展 、 学校发展为宗 旨的整体效 应。因此建设和谐校 园 , 应
二、 尊重 学 生 , 养 学生健 全的人格 培
以学生为本 , 关键是 尊重学生 , 尊重能够让人 感到 民主 、 平 等, 能充 分调 动主观能 动性 , 自觉地克服困难 , 达到预期 的目标 。 尊重学生就是要倾 听学生 的心声 ,学校定期举 行师生对话 会, 师生联谊 等活动 , 设立 “ 校长信箱” 开通 “ , 校长热线 ” “ 园 、校
林 伟
广西华侨 学校 , 广西 南宁 500 307
摘要 : 构建和谐校 园是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 会的一个方 面, 激励他们 。 这样学生就会 向我们敞开 心扉 , 向我 们说 出 自己的真
建设和谐校园共创美好未来(发言稿)
建设和谐校园共创美好未来(发言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发表一次演讲。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建设和谐校园,共创美好未来的想法和建议。
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么,什么是和谐校园呢?首先,和谐校园是一个温馨、友爱、互助的大家庭。
在这里,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包容。
师长们要做到信任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学生们要尊敬师长,遵守校规校纪,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和谐校园是一个团结、融洽、和睦的学习环境。
在这里,同学们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尤其是在学习上,要形成良好的学风,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老师们也应该耐心教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推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和谐校园是一个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空间。
在这里,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我们要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注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我们还要树立文明礼仪意识,讲究整洁卫生,文明用餐,共同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
最后,和谐校园是一个民主、公正、公平的治理体系。
在这里,学校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尊重师生的意见和权益,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学生会、班级委员会等学生组织要积极履行职责,代表同学们的利益,关心同学的需求,为同学们争取更多的权益。
亲爱的同学们,建设和谐校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努力,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联动育人,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
联动育人,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已经成为了每个国家和地区所高度重视的事项之一。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文化底蕴。
而作为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更是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流的学生资助体系不仅仅要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更要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助力。
本文将从联动育人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构建一流的学生资助体系。
联动育人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齐抓共管,共同关注学生资助工作。
学校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二个家庭,不仅要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更要承担起对学生成长的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制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和帮助。
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及勤工助学等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也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使得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强面对,坚持不懈。
家庭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家庭应当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塑造正面的家庭氛围,为学生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庭也需要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和关注,陪伴孩子共同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联动育人,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作为社会稳定的保障者和发展的推动者,应当在教育事业上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资金补贴、倾斜政策等方式,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援助,帮助他们轻装上阵,顺利完成学业。
政府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使之在成长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念。
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还需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和可能。
联动育人,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
联动育人,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体系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改善。
仍有许多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
构建一流的学生资助体系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学生资助体系不仅要提供资金支持,还需要结合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支持,从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建设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一流人才。
一、关于学生资助体系学生资助体系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提供经济资助,促进其良好教育成长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学生资助体系不仅包括学费、生活费的经济资助,还包括与学习和个人发展相关的各类资源和支持。
学生资助体系也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1. 促进教育公平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
一流的学生资助体系能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消除其面临的经济障碍,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积极的资助政策和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经济差距,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2.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学生资助体系不仅是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更应该是全面、综合的资助,包括心理、思想、能力等多方面的帮助。
通过这种全方位的支持,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创造力的一流人才。
3. 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学生资助体系的优化完善,会促使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通过鼓励学校积极推动育人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学业中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构建一流学生资助体系的途径和措施1. 完善资助政策和助学金体系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资助政策和助学金体系。
通过政府、社会、学校三方联动,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应有的资助。
加强对助学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助学金的真正惠及到需要资助的学生。
携手打造和谐校园,为青春点赞——演讲稿
携手打造和谐校园,为青春点赞——演讲稿: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携手打造和谐校园这个话题。
作为青春的代表,我们需要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奋斗,但同时也需要关注身边的环境,为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青春更加闪耀。
所谓和谐校园,是指校园中师生相处融洽、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生活氛围。
打造和谐校园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从身做起,从自己的小事情开始做起。
例如,做好个人卫生,不随意扔垃圾;遵守班规,不拿班级公物为私人所用;尊重老师和同学,不使用不文明的用语等等。
同时,校园社团和学生组织也需要承担打造和谐校园的责任。
组织开展各项公益活动,比如植树节、环境保护日等,让同学们充分了解绿色环保的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此外,各种文体活动也可增强同学们的团结意识,加强班级之间的联系和交往。
为了实现和谐校园的目标,学校的管理者也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学校应该注重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定期举行知识竞赛、学科竞赛等,让同学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技能。
作为青春代表的我们,也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建设和谐校园的大家中去。
我们需要倡导文明礼仪、以及尊师重道的观念,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和秩序;在积极学习的同时,我也要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强团结、互助精神,为创造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打造和谐校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同时也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只有我们共同协作,才能让这个校园变得更加美好和融洽。
让我们携手并进,为青春点赞!
谢谢大家!。
共建和谐校园共创美好未来
共建和谐校园共创美好未来共建和谐校园共创美好未来在当今社会,和谐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
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社会习惯。
本文将探讨如何共建和谐校园,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1. 加强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学生也应该尊敬教师,听从他们的教导。
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谊,能够减少冲突,并促进学生成长。
2. 倡导和平解决问题在校园中,难免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校可以开设冲突解决的培训课程,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达到双赢的局面。
3. 鼓励友爱互助友爱互助是建立和谐校园的重要要素。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互助活动,如志愿者服务、亲子活动等,培养学生之间的友情和互助精神。
同时,学生也应该相互关心、帮助,建立起紧密的关系网。
4. 弘扬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校园和谐的重要标志。
学校可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校园音乐会、艺术展览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通过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促使校园更加和谐美好。
5. 建立健康快乐的教学环境学校应该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教室的布置应该温馨舒适,教学设备完备。
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体育活动、心理辅导等,全面发展学生。
6. 增加家校互动家校互动是共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一环。
学校应该定期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合作。
家校联合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促进家校之间的合作与共进。
7. 健全校园管理制度健全的校园管理制度有利于共建和谐校园。
学校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权责,制定切实有效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同时,也要给学生适当的参与机会,使他们有共同管理的责任感。
8. 培养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共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
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共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3年高校教师年终总结
共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3年高校教师年终总结2023年,对于我们高校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
在这一年里,我们共同见证了共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果。
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这里,我想谈一谈我们是如何实现这些成果的。
共建和谐校园,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
在2023年,我们进一步深化了这个理念,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我们在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增设了监控措施,以确保安全和秩序。
同时,我们组织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自治和学生会组织,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我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不仅需要获得学科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在思维、语言、体魄等方面得到锻炼。
在2023年,我们强调多元化的学科教育,引导学生在跨学科的视野下探究问题,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综合性实践活动。
此外,我们也重视文化教育,建立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我们希望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全面发展、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的人才。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
在2023年,我们将更多地采用互动式、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获取信息、分享经验,在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中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们也注重考试教育的改革,鼓励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们在2023年也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发展机会。
他们在学科知识上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参与社会实践、文化活动、学生自治等方面也增强了领导力和综合素养。
许多学生还参加了各类竞赛,获得了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奖项,展现出了我们教育的成果。
总的来说,2023年对于我们高校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
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实现了共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构建符合和谐校园理念的高校资助体系
构建符合和谐校园理念的高校资助体系
杨静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1(000)028
【摘要】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人数逐年增多,进一步完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对进一步贯彻我国教育公平政策、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构建和谐校园视角审视我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结构,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尝试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总页数】2页(P196-197)
【作者】杨静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93
【相关文献】
1.探索构建符合发展性评价理念的作文评价体系
2.构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体系
3.新中国70年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理念演进、成效审视与体系优化
4."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构建
5.层次需求理论框架下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构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资助育人理念,共建美丽和谐校园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贫困学生群体日益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促进贫困学生成长成才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育人创新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贫困差距不断扩大,高校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近年来,全国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解决好他们的经济困难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自立、自信、自强,不落后于其他大学生,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是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帮助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了学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
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加之实际操作过程的环节过多,后期监督和资助后教育力度不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对资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更大挑战。
1.资助工作简单化
部分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为慈善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过程就是把国家、学校、社会的相关资助费用、勤工俭学岗位提供给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中难免会有偏
差,这就使得国家和学校的资助资金不能被充分使用。
简单的金钱资助只能解决受资助学生表面的困难,而忽略了伴随经济困难而可能产生的内在困扰,并没有对家庭经济困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即无法从根本上达到育人目的。
2.资助目标难以确定
国家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是资助项目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助过程中由于贫困认定工作缺少统一的尺度难以计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如:(1)学生相互比穷;(2)老师直接确定;(3)依据证明材料确定等。
3.育人功能不突出
一些高校存在对资助体系的功能认识不足,对受助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还不够等问题。
资助体系不仅具有经济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
勤工助学只单方面为学生提供经济利益,却忘记在这一制度中渗入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成分,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学生不愿意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侧面反映了部分学生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不强。
二、我院资助育人工作的应对策略
我院不仅创新家庭经济困学生资助机制,优化“奖、助、勤、贷、免”资助体系。
而且还采用育人与帮困相结合,建立帮困育人新模式。
相比其他高校的帮困助学工作,我院更高一筹的地方就是助困育人理念。
我院的帮困助学不仅注重对学生的“帮”,更注重对学生的“育”。
配合我院“诚、爱、美、洁、精”学风建设,通过辅
导员一对一谈心、开展资助相关知识讲座、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成才意识、诚信意识、奉献意识和自立自强意识。
只有把学生培养成人才,才能使他们在将来拥有比较好的前途,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回报和感恩社会,为校争光,也才能使他们彻底摆脱这种贫困状态。
不管困难与否,学生都要努力成才。
我院整个资助工作的一个中心理念就是帮困育人,就是帮助困难学生成为人才。
除了拥有助困育人的先进理念,我院还建立了助困育人机制,主要包括六项制度。
1.推行诚信、感恩教育制度
凡是申请贷款的同学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贷款相关知识的讲座、感恩教育、诚信教育。
申请贷款的同学必须提供一个书面的信用承诺,每年组织申请贷款的学生进行信用承诺宣誓,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家庭经济困学生是通过国家、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才顺利完成学业,是社会爱心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应该比其他人更懂得社会爱心捐助对家庭经济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性。
虽然国家和社会资助不图回报,但是受助者不应该将接受助理解为理所当然,自己有能力的时候,理应有所回报。
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并使学生懂得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道理,我院积极开展各种诚信、感恩为主题的家庭经济困学生教育活动。
2.推行社会公益活动承诺制度
把感恩教育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是我院的一大资助特色。
凡是
受助的学生必须参与一定量的社会公益劳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受到帮助的同时学会通过自己的双手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
我院积极倡导学生参加社区义诊、血站爱心献血、为灾区义务募捐、宣扬爱护女性健康等公益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也使受到资助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感恩社会。
由于我院在公益活动上的不懈努力,盐城市中心血站、盐城市民政局、盐城市东方女子医院都在我院设立了爱心助学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很大帮助。
3.推行困难优先制度
依据学生的困难等级,我院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划分为三个等级,最困难等级的学生优先考虑勤工助学和相关补助。
勤工助学是一种由资助者提供劳动机会和劳动报酬,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解决学习费用的资助方法。
勤工助学是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手段,同时勤工助学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它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很好途径,学生在实践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我院依据学生的学习时间,按照困难优先原则让学生自愿选择勤工助学岗位,真正做到了学习劳动两不误。
4.实行多级多渠道公示制度
为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我院在招生网、校园网、媒体上公示国家、学校及社会上的资助项目,并在新生入学前将资助简介寄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入学前就能够了解到各项资助政策,为顺
利入学做好准备。
学生在校期间,每次发放奖助学金,我院都会将发放奖助学金的通知下发到每个老师和学生手上,让所有人都成为助学金发放的监督员。
凡是享受我院奖助学金的学生,学校都会在规定的时间里分别在班级、二级学院、学校显著位置和校园网逐级进行公示,并留下举报电话和邮箱。
所有奖助学金经公示没有异议后再进行发放。
当然,出于对学生私密的保护,对于学生的某些具体困难我院不予以公示。
5.贷款学生贷款和毕业前确认制度
凡是在我院贷款的学生,我院都会在学生贷款之前讲解贷款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贷款和相关程序,并确定他们所需贷款的金额,还贷的时间等相关信息。
在学生毕业前会再一次与学生一起确认相关的贷款信息,并对其再次进行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不仅要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快还款,还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教育他们按时还贷不仅仅是个人诚信问题,还体现了贷款学生对国家资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感恩之心,毕业后用感恩之心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6.心理辅导值班制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让他们与其他人一样在学校中生活学习,这也是我们资助工作者所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我院学工处、二级学院每天都安排了老师值班,在固定地点专门解答学生学习、生活、心理上的问
题。
由于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很敏感,不愿意找熟悉的老师为其解决心理问题,我院还建立心理辅导中心,每天安排专职心理辅导员坐班,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以解答学生心理方面的咨询,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决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
这个目标实现的背后是我院资助工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帮困育人机制的不断创新,长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辛勤付出。
参考文献:
[1]沙爱红.育人为本视域下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究[j].产业
与科技论坛,2012,11(11):171-172.
[2]李树宇.浅析高校助困育人[j].教育视点,2008,(8):9-10.
[3]伍冰,张桂华,等.高校助困与育人结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20-122.
[4]韦颖.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