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复习资料(重新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1842—1949)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分×5)、简答题(10分×2)、材料题(15分×1)、论述题(20分×2)

名词解释:

一、废两改元

国民党政府废止银两制度,实行银元制度的一次币制改革。规定自1933年4月6日起,全国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废两改元客观上起了统一货币、发展经济和便利人民的作用,为实施法币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钱庄

钱庄是明清时期的一种金融组织。它最初是经营不同货币的兑换,称钱店。大的钱庄在明末时开始经营存放款业务。在北京、上海、汉口、杭州等地均有。鸦片战争后,钱庄主要在上海发展。钱庄实际上是一种早期的银行。但它不向社会公开办理存放款,他的存款主要来自关系户、熟人,放款亦然。后来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旧式封建钱庄慢慢开始具有近代资本主义的性质。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中国的钱庄在金融活动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和影响超过银行。

三、票号

票号,一种旧式金融组织,又称票庄、汇划庄。多为山西人所经营,因此又称为山西票号或“西号”。明末清初首设。票号一般为合股组织,资金比钱庄雄厚,他的主要经营业务是进行地区之间的汇兑,信用工具叫“汇票”或“会票”。票号也从事存放款业务。但不对个人,只对钱庄办理。鸦片战争以后,票号不仅办理私人汇款,而且代理清政府汇解京饷和军协各饷,并收存官款。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它无法收回对官府的放款,受重大打击,相继停业,或改为钱庄和银行。

四、值百抽五

所谓“值百抽五”,就是征收百分之五的税率。它是协定关税时期中国关税中最基本的税率。“值百抽五”最初来自于《中英通商章程》,但由于其所列货物十分有限,以后新增的贸易品名称就一律按值百抽五来定税率。而后来签定的《中英天津条约》,第一次确定进出口海关关税“值百抽五”的原则。但是,在实际征收过程中,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以多报少,以大报小,以高报低,实际关税税率远远没有达到5%,只有3—4%,这种税率一直延续到1928年关税自主。

五、二五减租

所谓“二五减租”,是指粮食收获后,优先提取百分之二十五的粮食给佃农,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五由地主和佃农对半分。“二五减租”是国民党在大陆时期曾提出的土地政策。陈诚主政台湾后,同样推行这一制度,只不过是把名称改成了“三七五减租”。而所谓“三七五减租”,是指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所交地租最多不能超过农业产量的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并且规定此后以1948年产量为标准来收租。所以“二五减租”和“三七五减租”是一个意思。

六、上海土地章程

《上海土地章程》是由英国驻泸第一任领事巴富尔,根据《南京条约》及其“善后条款”,同当时的上海道台宫慕久于1845年所签订。它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租界——“英租界”,并开始具有英国人专管区域的性质。但清政府仍保留部分主权,是该文件最显著的特点。后来,随着外国侵略的加深,清政府在租界的这些权力也被逐渐排斥,租界逐渐发展成为脱离中国主权的“国中之国”。《上海土地章程》影响重大,被视为租界设立之根本依据。

七、实银

所谓实银,就是指那些在实际流通中客观存在的白银。当时,在全国流通的各种宝银,虽然他们的名称、形式、重量、成色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实有其物,都是流通中现实存在的银货,故如其名。而与实银对应相反的就是那些在实际流通中并不存在的虚银。

八、虚银

所谓虚银,就是指那些在实际流通中并不存在的、只是作为一种计算单位并没有实物的银两。由于虚银是一种计算单位,所以,它虽然没有实物,但它却有一定的成色和重量,来作为价值符号和换算依据。例如纹银、漕平银、关平银就是虚银。而与虚银对应相反的就是那些在实际流通中客观存在的实银。

九、纹银

由于白银是冶炼而成的,百分之百的纯银很难得到。而在全国各地铸造的银两中,成色(即含银百分比)又不一样,那么,在各地银两交换时,就要进行换算。在这种换算过程中,有一个通行的成色标准银,叫纹银,或足银,作为全国性的假想标准银,它的成色是93.5374‰,它是作为全国各地不同成色的宝银在使用时折算的依据和标准。各地银两在换算过程中,都折成纹银,然后计算多寡。纹银是一种虚银,他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作为一种换算的单位而被接受和使用。

十、改订新约

1928年6月,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完成,全国除东北外,基本统一。6月15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历史上称为“改订新约”,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改订原则是:①中外条约已届期满者,当然废除,另订新约;②期限尚未满者,国民政府以正当手续解除旧约,重订新约;③旧约已满而未订新约者,国民政府另订临时办法处理之。

十一、厘金

厘金,创立于咸丰三年,因初定税率为一厘,故名厘金,又称厘捐或厘金税。其按课税品种不同分为四类,其中对社会各方面影响最大的是百货厘。厘金在全国通行后,不仅课税对象广,税率也极不一致,且不限于百分之一,有的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开设厘金税是晚清赋税体系的重要特点之一,但由于其从一开始就是为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镇压太平天国服务的,并严重阻碍了商品的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厘金一直起着十分消极的作用。

蒋介石国民政府裁撤厘金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①打击削弱地方势力,因为厘金名义上归中央,实则由地方征收,部分上缴中央,它是地方财政的支柱;

②为了满足工商界的要求,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亦为了发展工商业,巩固其政权;

③协调帝国主义的要求,实现关税自主,历代记蒋介石多次要求关税自主,但帝国主义总是以裁厘作为条件。

裁撤厘金的意义:

厘金的裁撤,具有重大意义。它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增强了中国商品同外国商品的竞争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特别是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其他题型:

十二、1935年币制改革(法币政策)

法币政策是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制、采用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该政策实施于1935年11月4日,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一先令二便士半,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由于最初英国推动施行,改革使中国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法币政策虽有其积极意义,但总的来说它是一次失败的改革。

背景:

①币制改革是清末民初以来中国各界要求金融币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②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而旧的币制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因此,也成为国民政府的大敌;

③国民政府为了巩固中央的统一,必须进行币制改革,因为地方实力强大的原因,是由于它的经济实力强大,而地方掌握了货币发

行权,是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因此,必须将它破除;

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政治、经济政策、行动,受帝国主义影响。当时,英美日本都在争取对中国金融和经济的控制,

英美对中国的这种既落后又脱离于英美货币体系的旧货币,非常不满,要求改革,并且同英美货币加强联系;而

日本也想把中国货币拉入日元体系。中国要想抗日,就必须依赖英美,在经济上、在货币上就要加入英美集团;

⑤1932年的废两改元,为币制改革铺平了道路。

原因:国民党政府在1935年11月实施法币政策,是有它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长期紊乱的货币制度迫切需要改革;

②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美国白银政策对中国货币的巨大冲击,造成中国白银外流,金融紧缩和经济萧条,迫使中国必须

放弃银本位而谋划新的改革。

③日本的侵略加紧,中国民族危机加重,必须统一货币并加入英美集团。

内容:

①统一货币发行权。中国货币即日起由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三行发行,次年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即所谓的中中交农四大银行,其他银行不准发行。已发行的可继续流通,到哪即日起不准增发。原有货币逐步掉换成法币,调完为止。

②集中保管法币发行准备金。法币准备金的保管由财政部组织专门委员会负责,由政府同私人银行家共同组成,委员会监督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