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复习题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经济历史试题

近代中国经济历史试题

近代中国经济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针对洋务运动,胡燏棻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人有争利之心。”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 )

A.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B.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C.培养中国自己的建设人才

D.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

3、读下图,导致1849到188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B.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D.戊戌变法的深刻影响

4、“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5、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在通商口岸开办“洋行”是其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示意图反映了( )

A.洋行激增遍布城乡各地

B.资本输出成为经济侵略主要方式

C.关税主权因此遭到破坏

D.中国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只有一千多个,而外商在中国注册商标却达三

中国经济史专题

中国经济史专题

高考历史之中国经济史专题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火耕”

2、商周: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4、汉代:铁犁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井田制瓦解:

(1)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大量开垦;

(2)战争频繁,井田制不断遭到破坏;

(3)鲁国等诸侯国进行了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加速了土地有国有向私有的转变;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时期: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商周时期: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的井田制;

(3)春秋战国:逐步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战国以来主要有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北魏到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

(三)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A、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

B、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扶持小农经济;

高中历史高考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试题

高中历史高考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试题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

1、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

2、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

3、民族交往密切;

4、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5、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

6、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一)农业篇

1、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3)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4)唐初:唐太宗“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即民本思想)。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唐玄宗前期重视农业。

(5)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6)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等制度。

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1)奴隶社会

①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河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②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

③春秋晚期铁农具开始使用。也开始用牛耕。

(2)封建社会

①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

②秦朝: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③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西域开始使用铁器。

④三国:魏国马钧发明翻车。

⑤唐朝:曲辕犁和筒车。

3、农业的产生和农作物的培植、推广和引进

⑴商周: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

⑵西汉:X骞通西域,西域的葡萄、石榴、首蓿、胡豆、胡瓜、胡麻等陆续移植内地。

⑶魏晋南北朝:农作物品种增多。

⑷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 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运用③水利灌溉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

A.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是

A.《齐民要术》B.《营造法式》C.《考工记》D.《汜胜之书》

3.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③废分封,行县制④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A、①②

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

4.两汉时期关中地区农业生产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里拥有①郑国渠②白渠③六辅渠④芍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5.下列冶铸技术,两汉时期的人们还没有掌握的是

A、水力鼓风冶铁

B、低温炼钢C.铸铁柔化技术D.金屑切削、焊接鼓术

6.曹魏屯田制对促进农业生产恢复与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

A.总结了汉朝西域屯田的经验B.按军事编制组织管理C、实行封建土地国有D.使流亡农民与土地结合

7.隋朝实现统一的经济基础是

A.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C、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D.南北交通的不断加强

8.唐朝实行两税法的主要作用是

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B、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C.缓解了均田制被破坏造成的财政问题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

9.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原因是①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枢纽②胡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了当时的长安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

10.“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诸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种工具出现在

【百分题库合集】中国经济史试题题库

【百分题库合集】中国经济史试题题库

[单选]从“工商食官”到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的丧失,这段历史应在()

A.商周到宋元

B.西周到明朝

C.秦朝到清朝

D.汉朝到元朝

参考答案:C

[单选]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的“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最突出后果是()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B.农民购买力低,缩小了商品销售市场

C.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D.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

参考答案:C

[单选]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帐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当时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

B.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垄断

C.帐房就是手工工场主

D.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

参考答案:D

[单选]据《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引文说明()

A.铁农具与牛耕的运用使生产力显著提高

B.奴隶主贵族大量占有私田

C.各国先后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D.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参考答案:D

[单选]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参考答案:D

[单选]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始终未能突破萌芽状态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

位②君主专制空前加强③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④荷兰、倭寇的入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A

[单选]封建统治者不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或政策是()

中国近代经济史题库

中国近代经济史题库

中国近代经济史题库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

第一章

第一节中国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单选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阶段.

多选、简答、论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水平:

1 传统农业十分发达;

2 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活跃.

单选据统计,我国人口在明清时期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增长,从明嘉靖、万历时的约1.2亿增至清嘉庆末年的4亿.

单选景德镇由于窑火不绝呗戏称为“四时雷电镇”.

单选明清以来商业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也主要集中于南方.

单选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是一种极为典型的自然经济结构.

单选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静听手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助耕.

名词解释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这种经济结构中,人们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换.

多选、简答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有:

1 这种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自给性和封闭性.

2 这种经济结构具有突出的离散性.

3 这种经济结构还具有显着的稳定性.

4 这种经济结构还具有典型的同构性.

单选农业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多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主要的土地占有者是地主、国家和自耕农,

主要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

有制.

单选土地商品化是自耕农所有制广泛存在的经济前提.

单选租佃制经营是对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最有利、最获益的土地经营

形势.

多选、简单、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史练习题

中国古代经济史练习题

中国古代经济史练习题

1.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2.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司马迁在《史记8226;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漕渠

C.都江堰

D.白渠

4.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5.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现象突出反映了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

C.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技高一筹

6.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导致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历史学家分析说成因之一是人们将铜币熔化成铜金属。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A.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20XX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

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图1-5反映了我国哪项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图1—5

A.青铜器

B.铁器

C.钢

D.铝

2.(20XX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宋仁宗景佑三年诏曰:“天下士庶家,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毋得为四铺作及斗八;非品官毋得起门屋;非宫室寺观,毋得绘栋宇,及朱墨漆梁柱、窗牖雕镂柱础。”材料反映了

①统治者倡导节俭之风②建筑有鲜明的等级性

③商业场所受严格限制④街市合一被制度认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XX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4.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C.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 D.长途贩运发展

5.“瓷都”景德镇能烧制出多种彩瓷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中后期 D.清朝

6.(20XX年5月湖州二模15题)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

中国经济史题库

中国经济史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新经济史学

历史的制度分析又称历史经济学或者新经济史学,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分)新经济史学的两大结论是:制度是内生的,历史是制度变迁的载体;制度自我复制与自我演化。(1分)新经济史学实质上是运用西方经济理论,去透视人类社会发展史,找出有规律的东西,进而提炼出一个对经济变迁理解分析的基本框架,为提高经济实绩的政策制定服务。(2分)

2、新民主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组成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态。(1分)国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是领导成份;合作社经济是半公有制经济,是劳动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私人经济是私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的农业经济和独立的小工商业者的经济,以及中小资本主义经济。(1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胜利时期。(1分)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能在旧社会内部产生,只能在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产生,革命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的前提和保证,而新民主主义经济又为工农民主政权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1分)

3、渐进式改革

渐进式改革是指与前苏联等国家的一步到位改革相对应的一种改革模式。(1分)渐进式改革的实质是在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的市场化。(1分)它的特征是:双轨过渡;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强制中的诱致性;从局部到整体;改革、稳定、发展相协调;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的多元化相分离。(1分)中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适应性。(1分)

中国经济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经济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经济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是()

A. 慈禧太后

B. 同治帝

C. 咸丰帝

D. 康有为

答案:D. 康有为

2.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 改革内政

B. 抵御外来侵略

C. 开拓外贸

D. 推行洋务

答案:B. 抵御外来侵略

3. 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 农业经济发展

B. 工业经济发展

C. 商业经济发展

D. 贸易经济发展

答案:A. 农业经济发展

4. 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 农业经济发展

B. 工业经济发展

C. 商业经济发展

D. 贸易经济发展

答案:B. 工业经济发展

5. 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

A. 农业经济

B. 工业经济

C. 商业经济

D. 贸易经济

答案:B. 工业经济

二、多选题

1.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主要措施有()

A. 开放港口

B. 建立外交关系

C. 引进外国技术

D. 建立外贸关系

答案:A. 开放港口 B. 建立外交关系 C. 引进外国技术 D. 建立外贸关系

2. 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有()

A. 建立货币体系

B. 建立税收制度

C. 建立国有企业

D. 建立外贸关系

答案:A. 建立货币体系 B. 建立税收制度 C. 建立国有企业 D. 建立外贸关系

三、判断题

1.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抵御外来侵略。

答案:正确

2. 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农业经济。

答案:错误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之古代中国经济史专题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之古代中国经济史专题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之古代中国经济史专题

1.(2023·全国卷)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井田制度的繁荣

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商业活动的衰退

2.(2023·北京卷)“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2023·湖北卷)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4.(2023·全国卷)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5.(2023·北京卷)如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帮都分布于南方稻作农业区②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

③海禁阻断了明代海外贸易路线④主要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

中国近代经济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近代经济史期末考试试题

1.分析样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产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活动。

洋务运动分两个阶段:“自强”和“求富”

洋务运动前期,即19世纪60至7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性,同时也开始具有一些新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内容。

洋务运动后期,即70至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总的来说,洋务派民用企业彼军用企业发展水平较高它虽然仍在企业管理上带有很浓的封建性,但它们采用雇佣劳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已是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先行地位。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起到延缓作用。

有专家认为:

一、中国之所以会沦为半殖民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打进中国的外来侵略者势力太强了,另一是中国太落后”。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沦为殖民地、遭到瓜分也是可能的。

二、洋务派利用西方新式武器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当然是反动的,但他们主张学习西方‘长技’以防止外人觊觎的思想,在当时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使清政府初步拥有一支使用近代化武器的海陆军,这支军队在抵抗外国军事侵略上是出过一些力的。

中国经济史 试题及答案 含史料翻译、论述题和案例分析

中国经济史 试题及答案 含史料翻译、论述题和案例分析

套题一

史料翻译5*4

1、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垦令第二加重关口、集市上商品的税收,那么农民就会讨厌经商,商人就会对经商产生怀疑甚至

懒得干的思想。农民讨厌经商,商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业怀疑,不愿意经商,那么

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2、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

3、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史记货殖列传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

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

到及时购进,视同珠宝。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

4、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

与。

——史记货殖列传

而白圭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

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

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

论述题:12*2

1、比较白鹿皮币和交子的异同。

“白鹿皮币”只是皇帝人为凭空制造产生,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虚币,作价太高, 远远超出其实际价值,又缺乏信用, 流通不广,因此没有发挥货币的作用。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交子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流通领域。由商人自由发行。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最早的纸币。

必修二中国经济史试题

必修二中国经济史试题

必修二中国经济史专题

一.选择题

1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3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4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

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6下列水利工程中,把中原腹地与中国最南方连接起来的是

7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

经济史期末总复习题目N

经济史期末总复习题目N

经济史期末总复习题目N

第一章:导论:

1.历时性与共时性P10-11

2.什么是范式,经济史的范式内容。P8-9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经济社会生活

3.简述“普遍奴隶制”的主要内容和东方国家存在“普遍奴隶制”的主要原

因。P31

4.简述“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征及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P43-47。

5.说明中国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与西方国家各个社会形态行

成中的环境差异P46-47。

6.东方专制主义长期存在的经济原因是什么?P34-36

第三章古代西方社会的经济生活

7.梭伦改革的内容和意义P51:

8.希腊化国家P59

9.希腊化时期经济制度呈现两种文明传统交错现象的原因和表现。P59

10.亚历山大帝国瓦解以后,希腊的东方帝国迅速繁荣而希腊本土却走向衰落

的原因P62

11.希腊大殖民运动的原因51-52

12.罗马帝国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P70

13.为什么对自由原则的违背是导致罗马帝国衰落的因素之一。P80-81

第四章亚细亚封建经济

14.井制下农奴经济的特点P87-88

15.什么是小农经济?P98

16.中国封建地主制时期,土地占有方式趋向集中,而经营方式则趋向分散,

造成这种相反趋势的主要原因。P99

17.小农经济对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P103-104

18.中国古代抑制工商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政策措施。P106-107

19.什么叫官工业制度、土地贡制度、禁榷制度、规制交易。P106-107

20.亚细亚封建经济的发展机制P117

21.亚细亚封建经济的锁定机制是什么?P121-122

22.论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晚西方二百年?P124-12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

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

目录:

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

(一)、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表格) (2)

(二)、土地制度演变 (2)

1.演变基本过程: (2)

2.井田制: (2)

3.土地私有制: (2)

4.土地兼并: (3)

5.均田制: (3)

(三)古代人群的变化: (3)

1.地主阶级: (3)

2农民阶级:、自耕农、佃农、雇农 (3)

(四)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3)

1 .小农经济的生产概况与特点 (3)

2.小农经济在战国形成的条件 (3)

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3)

4.小农经济的地位与评价 (3)

(五)古代城市发展 (4)

1.城市的形成、功能变化(代表城市): (4)

2.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变化: (4)

(六)重农抑商政策 (4)

1.演变过程: (4)

2.目的: (4)

3.评价: (4)

(七)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4)

1.含义: (4)

2.原因: (4)

3.评价: (4)

(八)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

1.概念: (5)

2.表现: (5)

3.缓慢原因 (5)

(九)近代前夜中西社会差异 (5)

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经济变化 (6)

(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6)

1.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6)

2.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6)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及失败: (6)

1.洋务运动的兴起原因与代表人物 (6)

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6)

3.洋务运动的失败及评价: (6)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经济史复习题

一.思考题

1.试述中国古代资源禀赋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资源禀赋包括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两部分。

【土地资源的特点】

优势:

我国土壤特征各异,植物品种繁多。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种类丰富产品。

劣势:

导致传统农业规模小、脆弱

(1)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耕地和人口矛盾突出。

(2)土壤种类繁多,但有良好蓄水性和可耕性的土地较少。

(3)气候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

【矿产资源的特点】

我国国土广,矿产资源的总量大、种类多。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也存在两个缺陷:

一是富矿少,贫矿多。

二是单一矿少、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不充分,“风水说”观念对矿产资源开采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古代社会,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生产方式被延续下来、不断强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础。

2.简析中西方古代社会结构的异同及原因(作业)

3.试述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

1、小农家庭的规模及贫困状况

汉后,小农经济普遍是贫困的五口之家,产品除消费交换外所剩无多,不足应付家庭正常支出外的需求。

2、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

为了维持生存,小农在生活和农业生产投入上都尽量减少开支。

3、农业的高剥削率

历史上赋税绝对值连增,赋税在多数时期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

4、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

中国古代小农生存状况窘迫,不得不依赖于种桑、饲养畜禽、果菜水果等副业。

4.为何说中国传统农业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以个体小农经济精耕细作为特色,是一种劳动力高度密集型的集约农业。这种集约农业最显著的两大优势是单位面积产量与耕地复种指数都很高。

1.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黄河流域也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并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

(1)夏、商、西周、春秋精耕细作的萌芽期,以黄河流域“沟洫农业”为其主要标志。

(2)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精耕细作技术的成型期,主要标志是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3)隋、唐、宋、辽、金、元精耕细作的扩展期,主要标志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4)明清精耕细作深入发展期,主要特点是适应人口激增、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中国传统农业持久的生命力和巨大优势就在于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其成就主要表现在

(1)中国传统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驯化了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良品种,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栽培植物的重要发源地和食物品种资源最富有的国家。

(2)中国传统农业在利用土地、保持地力方面创造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在人多地少的中国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因而很早就选择了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成为世界上土地利用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3)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成就还突出体现在粮食亩产量和投入产出比上升。

此外,中国传统农业还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编著了大量的农书,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农业典籍最丰富的国家。

5.中国古代国家对精耕细作农业的调节机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调节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的配置。

1、原因: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集中,造成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不均衡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2、措施:

(1)实行“限田”和“均田”等政策。

(2)迁徙xx。

(3)制定限制商人占有土地的政策。

(4)通过一系列财政经济改革。

第二,修筑各种防旱抗洪的水利灌溉设施。

1、原因:

小农家族经济的脆弱性,没有能力修建灌溉用渠道和抗洪排涝的水利工程。国家则可利用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兴修水利工程。

2、实例:

xx、xx、xx、xx等。

3、设置官署:

司空(汉)、水衡都尉(曹魏)、放水部(西晋)、水部郎中(唐)第三,提倡、推广先进生产工具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优良品种等,以促进农业生产。

第四,赈灾救荒。

措施:

(1)直接赈济。

(2)派官吏到救灾区组织民众抗灾自救。

(3)荒后减免赋税。

(4)建立各种仓储制度。

6.xx传统社会地权变化趋势?

1.土地买卖机制

土地可以作为一种商品,在中国传统社会很早就进入交换领域,开始商品化。特别自唐宋始,土地买卖更是合法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2.土地兼并机制

指各种社会财富不断地产化、土地占有不断集中化。土地兼并早在秦汉时代就已产生,这种兼并土地的经济活动几千年来始终没有终止。

3.土地离散机制

是指通过土地买卖或其他方式,使土地占有规模日趋小型化、分散化的一种趋势土地离散机制是使我国传统社会一直未能出现稳定的大地产的重要原因。

7.试述中国古代社会租佃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传统社会租佃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

(1)依附农租佃制,这是一种超经济强制关系,地主对于佃客及其家属的人身享有管辖、处罚和役使的权利,还有权限制他们的自由,可以迁徙转让他们。

(2)分成租契约租佃制,这是一种经济强制关系,佃农基本上拜托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还处于半分离状态。

(3)定额租契约租佃制,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发生分解。

这三种租佃制对佃农的剥削是十分残酷的、具有封建性。严重影响了我国近代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

8.试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手工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汉代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要反映在铁器的广泛使用、丝制品的发展与造纸工业的创建三个方面

2、宋代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反映在矿冶业、雕版印刷工业以及纺织业的规模扩张及印染技术的进步等方面。

3、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突出发展反映在制瓷、棉纺织等生产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