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中国经济史试题

合集下载

历史:经济史专题试题(人教版必修2)1

历史:经济史专题试题(人教版必修2)1

历史必修2(经济史专题)第一单元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和()并将其逐渐推广。

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等,水利工程的建成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人们不断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用()灌溉,唐朝时创制了(),宋朝时出现利用水力的(),明清时出现了风力水车。

4、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它以()为单位,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和(),是一种()的自然经济。

5、()是瓷器的故乡。

原始瓷器出现在();唐朝形成()两大制瓷系统;()时,出现五大名窑;()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明宣德年间制造的(),至今被奉为珍品。

江西()是著名的瓷都。

6、(),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7、战国时期,秦国的()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8、战国时期()在变法时首次提倡():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这一政策。

9、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巩固()、维护(),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的发展。

10、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有()、()和()。

第二单元1、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发现了“好望角”。

2、美洲原始居民被称为“印地安人”,这种称呼与()(人物)有关。

他开辟了()的新航路。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又被称为(“”)。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状态,促使世界逐渐(),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原来的()转到了()。

4、从15——19世纪的近四百年间,()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

5、西欧国家的()和(),客观上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的迅速拓展。

6、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国家),开始的时间是(),开始的标志是()的发明。

7、工业革命开始于()(领域)。

最新-历史必修2(经济史)综合测试 精品

最新-历史必修2(经济史)综合测试 精品

历史必修2(经济史)综合测试一、客观题(2*25=50分)1、下列言论体现了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是A、若不准开工厂,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B、求人一文,跟后擦前C、缙绅家之女(婚姻)唯才是计,不问非类D、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2、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批企业的是A、轮船招商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上海发昌机器厂3、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

”这反映当时①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②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A、高指标B、高投资C、高积累D、高能耗5、鸦片战争后,人民的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是A、北京B、南京C、上海D、广州6、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北冰洋④太平洋A、①②③B、④①③C、④②①D、①④②7、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③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④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8、对垄断组织形成所产生的影响理解不正确的是A、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C、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D、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更加无政府化9、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波及范围特别广B、失业人数多C、破坏性特别大D、持续时间特别长10、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就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C、世界市场的作用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11、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兴办公共工程B、规范企业行为C、调整农业政策D、整顿财政体系12、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A、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状况C、为美国夺取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本主义统治13、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时期,其基本特征是A、经济发展缓慢B、经济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并存C、通货膨胀D、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猛增14、二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A、机器取代手工B、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部门C、第三产业比重急剧上升D、知识经济成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5、下列关于新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知识经济为基础B、新经济不受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C、以信息技术为主导D、经济包含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16、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教版练习题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教版练习题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教版练习

第1题【单选题】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
A、由官府控制
B、私营手工业和商业有吞并官营工商的趋势
C、不受官府的干预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农民家庭有耕有织②农民注重树木栽培③农民家庭劳作艰辛④农村棉纺织业发达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 )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必修2经济史期末试题18份(附答案)

必修2经济史期末试题18份(附答案)

必修2经济史期末试题18份(附答案)
必修2经济史期末试题及答案18份
 试卷1广雅中学必修2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同学们:拿起笔,首先是选择题,你会发现大都是基础知识,而且就是我们平常练习的内容,从容地把你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吧,拿个满分,千万不要留遗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的瓷器在海外广受欢迎,右图为——珐琅瓷,请你做一回
 文物鉴赏家判断它的大致制作朝代为
 A.唐朝B.宋朝
 C.明朝D.清朝
 2.假设有位宋代商人到开封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B.用白银购买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C.让手下从各地的集市收罗地方特产到开封贩卖
 D.其生意活动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3.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我们可断定
 A.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口变化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下降B.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三个时期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2.明初洪武年间规定:庶民庐舍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不许涂饰彩色。

正统一十二年(1447年)稍有变通:“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者,不在禁限。

”这表明 A.明中期以后废除了等级制度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削弱C资本主义萌芽改变阶级秩序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3.“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

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

”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分工过细B.外部竞争C.管理僵化D.利益内耗4.筷子一词最早出现明朝中后期的苏州,它原称“箸”,由于舟行讳“住”,故把“箸”改为“快儿”,此后,筷子一词从苏州流行到全国,由此可以推断,筷子一词流行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发展B.商品经济发展C.社会风俗影响D.苏州航海业发达5.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B.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一一市C.当时的市区与住宅区还没有严格分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D.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6.康熙晚期已对外贸路线加以收缩,乾隆时更实施闭关政策。

主要是为了防范A.倭寇卷土重来B.明朝残余势力C.沿海居民外迁D.西方势力东来7.唐代及以前,商人只能在规定的地点即设有围墙的市内从事交易活动。

市闭门后及开门之前无故行走者将被打20鞭子。

而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C.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D.不抑工商政策的实施8.“一个商业性民族,往往会在物质、艺术上产生一定的飞跃,频繁的人口迁徙导致了文字系统的正式成型,我们终于迎来了可以通过考古发现的正统王朝商的时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题第1题【单选题】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微澜”的表现是( )A、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B、大运河沿岸城市兴起C、白银大量外流导致纸币的出现D、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

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A、民间私营手工业B、外国贡品C、家庭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

”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B、商品经济发达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D、劳资矛盾尖锐【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图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图四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我国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 )A、高炉冶铁B、炒钢技术C、灌钢法D、水力鼓风冶铁【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

2025届高三必修二经济史复习综合试卷

2025届高三必修二经济史复习综合试卷

2014-2015学年伊川高中高三必修二经济史复习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

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2.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3.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4.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

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

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得批准。

这反映了民国初期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5.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蒸汽机 B.计算机 C.牛顿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6.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

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高一历史(必修2)经济史第一单元选择题测验

高一历史(必修2)经济史第一单元选择题测验

高一历史(必修2)经济史第一单元选择题测验1、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男耕女织B、地主经济C、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2、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的主要生产特点是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地主经济C、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3、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地主经济C、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4、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C 、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5、我国古代制造的耒耜主要用于A、原始灌溉B、松土挖土C、锄草培土D、开沟播种6、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水力鼓风冶铁7、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8、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汉朝 B、曹魏 C、南朝 D、唐朝9、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这种方法是A、精耕细作法B、代田法C、垄作法D、区田法10、《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11、下列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农学家赵过有关的包括①发明水利鼓风②推广耦犁③推广代田法④推广垄作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2、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13、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出现于A、夏朝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14、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生产规模相当大15、以下事项最能代表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是A、煤成为冶铁燃料B、水力鼓风冶铁C、低温炼钢的技术D、发明淬火技术16、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鎏金术B、炒钢法C、灌钢法D、铸钢法17、原始瓷器的出现是在A、新石器时代B、夏朝C、商朝D、西周18、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B、白瓷、青瓷、五彩瓷、青花瓷C、青瓷、白瓷、五彩瓷、青花瓷D、青花瓷、青瓷、白瓷、五彩瓷19、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商朝烧制出了原始瓷器B、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D、中国瓷器从汉代已经输出国外20、中国瓷器外传的最重要路径是A、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C、阿拉伯商人D、波斯商人21、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高一历史必修2经济史期末试题试卷1

高一历史必修2经济史期末试题试卷1

高一历史必修2经济史期末试题试卷1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的瓷器在海外广受欢迎,右图为——珐琅瓷,请你做一回文物鉴赏家判断它的大致制作朝代为A.唐朝 B.宋朝C.明朝 D.清朝2.假设有位宋代商人到开封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B.用白银购买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C.让手下从各地的集市收罗地方特产到开封贩卖D.其生意活动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3.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我们可断定A.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 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4.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A.洋务派兴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5.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目的A.师夷长技以制夷B.发展资本主义道路C.建立君主立宪国家D.维护清朝封建统治6.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条件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B.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7.右边“摘棉花”的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8.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C、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提出四项基本原则9.《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老人在一九七九年“画了一个圈”是指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10.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是A.上海浦东的开发 B.海南建省C.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1.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12.“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始终牵挂着党和政府的心,终于有一天,我们政府实现了这一梦想。

必修二经济史经典题目[人民版]

必修二经济史经典题目[人民版]

必修二经典题目1、假如你是一个导游员,陪同一个外国旅游团到安徽凤阳农村考察,外国友人请你介绍1953—1956年、1958—1964年、1966—1976年、1978年以来凤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并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发生变化的原因,你准备怎样介绍呢?答①1953—1956年,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1958—1964年,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各地纷纷组建人民公社,浮夸风泛滥,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③1966—1976年,是十年“文革”时期,农村经济遭严重破坏,农民四处逃荒要饭。

④1978年至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农村经济走向繁荣。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政府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

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

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

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

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

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

……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必修2)经济史第三单元选择题测验(附答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必修2)经济史第三单元选择题测验(附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2)经济史第三单元选择题测验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

该企业属于A.洋务企业 B.外资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的近代化同时起步,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而洋务运动则给中国流下一个永久的遗憾。

其原因在于二者推行的近代化存在本质差异,主要体现在A.政治近代化 B.经济近代化 C.军事近代化 D.教育近代化3.二十世纪初,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政治条件是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的推动C.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4.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目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由掠夺财富,积累资本变为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B.由赤裸裸的掠夺转为经济,军事入侵相结合C.由资本输出转为商品输出D.由在本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转为在全世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5.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①洋务运动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②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③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没有直接的关系④两种企业属于不同性质的近代企业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荣氏家族在一战期间创办申新等几个纱厂,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业资本家,荣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起到的经济作用有:①促进面粉业、纺织业的发展②发展了民族工业③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④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7.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段话主要表明A.中国的物产十分丰厚 B.自然经济下的保守心态C.外贸出超使乾隆自豪 D.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繁荣8.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客观上反映出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外资和洋务派企业的刺激作用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D.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序较深9.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提出“欲自强,必须浚饷,欲浚饷莫如振兴商业”的口号,这表明A.洋务派十分重视军事工业 B.洋务派已明确“富”与“强”之间的辩证关系C.洋务派已认识到必须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D.洋务派把建设军事工业放在首位10.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为A.“实业”往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B.科技水平严重滞后C.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11.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必修二经济史14-17年小高考真题汇编(含答案)

必修二经济史14-17年小高考真题汇编(含答案)

必修二单元一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一、选择题:1.(2014·江苏·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B.高转筒车的发明C.耦犁技术的普及D.曲辕犁的推广2.(2014·江苏·3)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了汉朝A.开创了郡县制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C.实行冶铁官营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3(2014·江苏·4)《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

”这反映唐太宗的主张是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D.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4.(2014·江苏·5)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

下列文学作品中因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5.(2015·江苏·3)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6.(2015·江苏·4)《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的兵器坚韧锋利。

这种技术出现于A.西周B.秦朝C.南北朝D.明朝7.(2016·江苏·2)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A B C D 8.(2016·江苏·6)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

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教版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教版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教版练习题第1题【单选题】君主专制制度在我国农耕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是A、激化了阶级矛盾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B、苏州C、扬州D、洛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以上现象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繁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图是北宋中期草市分布示意图,由此图可以推断北宋( )A、新兴经济中心草市分布密集B、各地商业发展水平相对平衡C、长途贩运贸易促进草市繁荣D、宋室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三五分以代役。

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朝学者陈作霖《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西南隅,开机之家,总会计处谓之账房。

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验货)。

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锻匹,再售与绸缎业。

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

”材料说明( )A、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B、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生产组织形式B、外国经济侵略导致自然经济解体C、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D、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我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在诸多行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清代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

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习题精选

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习题精选

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明末景德镇,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官窑只好采取“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的形式完成任务。

这表明当时景德镇制瓷业中( )A、政府大力扶持民窑B、民窑生产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官窑日渐市场化D、民窑已占据瓷器生产主导地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通典》云:“东至宋(今商丘)、注,西至歧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撰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骚驴。

南指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十里,不持寸刃。

”材料体现出唐代( )A、交通便利促进商业发展B、对外经济交流十分繁盛C、坊市制度己经名存实亡D、区域贸易促进城市繁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南宋的一部农书中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序。

能知事宜,不违先后之序,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

”这表明( )A、南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达到巅峰水平B、只有勤于稼穑才能保证比较好的收成C、适时耕种能保证农业生产计划的完成D、作物种植要因地制宜且灵活安排农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耕作工具先进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D、耕地面积增加【答案】:【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中国经济史专题一.选择题1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3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4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6下列水利工程中,把中原腹地与中国最南方连接起来的是7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

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8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A A.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9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

并制作了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乳灯纹鼎;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③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④战国曾侯乙编钟。

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 B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10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政府11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2.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13.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C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14.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15.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16.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1949 B.1952、1956 C.1966、1976 D.1978、1982 17.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办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

”这些就构成了 B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18.据图5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B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用权 D.土地的规模20.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21.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

”这里描述的是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2.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23.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苴接得益于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24.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2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26.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

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27.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28.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9.生活中有许多说法抹不去的记忆,在我国供给短缺的年代,人们买粮食不仅要用钱,还要用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粮票只有全国通用粮票,没有地方粮票B.纸币票样上的人物形象通过木刻手法表现C.纸币票样所示的人民币票劵采用我国多民族文字D.粮票同人民币一样在使用,因而是一种货币30.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1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 2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3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 4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A.放风筝赛龙舟踩高跷踏青 B.荡秋千游泳赛跑踏青C.荡秋千游泳踩高跷登高 D.放风筝赛龙舟赛跑登高31.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898~1900 B.1901~1911 C.1912~1927 D.1928~193732.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33.周滇《逢邻女》诗中有“慢束罗裙半露胸”,“参差羞杀白芙蓉”的句子。

这里所描写的女装形式流行于A.汉朝 B.南朝 C.唐朝 D.宋朝二.非选择题34..(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

他分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

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

”“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

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

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

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

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

(4分)(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6分)35..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

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

她很少停手的时候。

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

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

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

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

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