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课件:2-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必修二
专题3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2】(2011· 新课标文综· 34)1985年,国务院在《关 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 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 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 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必修二 专题3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工资总额增长等于或小于上缴税利总额增 长,也就是保证企业资金积累、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A、B、D三项都把调整工资作为了主要目的,都排除。
【答案】C
【答案】A
必修二
专题3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5】(2011· 上海市单科历史· 28)“生产队由队长同 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 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 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必修二
专题3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3)1997年中共十五大 ①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________。 ②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 形式的内容。 (4)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________。 (5)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重 要内容。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共40张PPT)
材料三:到1978年,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
题……。
解决人们的
——《中华人温民饱共问和题国国史》
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2.过程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点)
(1)内容: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没变)
管理体制: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改变)
产品分配体制: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改变)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
长期包给各家各农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
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
“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
1979年决定对粤闽两省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的原因: (1)南方对外交通要道; (2)是著名的侨乡; (3)靠近港澳台 ; (4)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1979年 决定对 粤闽两 省实行 特殊惠
政策
特点:多层次、 有重点、点面结 合的全方位对外 开放格局。
第一步 经济特区 第二步 沿海开放城市 第三步 沿海经济开放区 第四步 内地
专题三第二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认识其历史意义。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79年 决定对 粤闽两 省实行 特殊优 惠政策 第一步 经济特区
第二步
第三步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多层次有重 点,点线面 结合的全方 位对外开放
第四步
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何区别 呢 主权独立、主动进行
背景不同: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30 年 前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2).经过: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
抉择 ——18 个红手
印的生死文书 : ……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 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 的小孩养到18岁。
zxxkw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在徘徊中前进
1978
客观上:“文革”烂摊,暂难收拾;
原因
主观上: “两个凡是”,阻挠前进。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
①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②基本任务: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三)课堂:学生精彩展示,教师实时点评
[设计意图]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和学生的内驱力是教师的艺术所在。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在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达到让学生不仅会写而且会说,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把自身的角色转换到听众的位置并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形成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进步的和谐局面。
2、交流展示二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成就有目共睹,但是改革怎么改,改革是不是什么都要改变?改革到底要改什么?改革要把握的最根本的一条是什么(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有同学会忽略掉)。
3、交流展示三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那么中国这么大,各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改革究竟从哪里开始呢?有人说从城市开始,城市是经济的中心;有人说从农村开始,风险小;还有人说从沿海开始,把握大。到底该从那里开始?理由是什么?
http://hi.baidu.com/cqtnzj/blog/item/7a05db8f40588afc513d92a6.html
教师:问题3:该讨论召开的目的和结果怎样?
学生:···
(1)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1. 引言
1.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历史上重大的转折时刻,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思维。本教学设计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目标方面,本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性转折对社会和个体都具有重要影响。教学内容安排将围绕历史性转折的定义、特点、原因及影响展开,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理解。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展示等,以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评价机制将考察学生对历史性转折的理解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结合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总结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性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展望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将是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和历史意识的深化,对未来教学工作的启示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正文
2.1 引言部分内容介绍
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中,引言部分的内容介绍是非常重要的,它为整个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在引言部分内容介绍中,首
先需要介绍教学设计的背景和意义。我们知道,历史性转折是指在历
史发展中,由于某些重大事件或因素的影响,导致社会、国家或民族
的发展方向发生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往往对后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1. 引言
1.1 文章背景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承载着无数事件和人物的记忆。在
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关键性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往往决定
了一个时代的走向,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伟大的历史性
转折便是其中之一,是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转折时刻。通过
深入研究伟大历史性转折,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历
史的重要事件,并从中汲取教训,指导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概念、意义、特点、影响以及
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挖掘和探讨,可以帮助我们
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启
示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历史性转折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
源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通过研究
历史性转折的概念、意义、特点、影响和案例,希望可以更加全面地
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通过研究伟大历史性转折的案例,可以
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为我们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和
借鉴。本研究旨在引起学生对历史性转折的重视,激发他们对历史的
兴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通过本教学设计,
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到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2. 正文
2.1 历史性转折的概念
历史性转折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重大转折点,通常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历史性转折不仅是历史进程上的重要节点,更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往往改变了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现状,对后续的历史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
温饱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集中 劳动
吃大 锅饭
人民 公社
缺少
积极
自主
性不
权
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含义: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 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 各家各户使用(“包干到 户”、“包产到户”),农 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农民获得生产和 分配的自主权。
因此,我国现阶段的开放与晚清的开放相比,在 背景、性质、目的、影响等方面都有截然的不同。
思考: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
有哪些区别呢?
背景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 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 近代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状态的被动开放。
目的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 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不行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共28张PPT)
自主探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 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 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回忆三:改革后的农村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
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 积极性,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赵德鑫《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②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改革、开放时期。
材料三:
这次会议决定优先发展农业,深入讨 论加快农业发展的措施,决定试行《中共 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试行草案)》。
——赵德鑫《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③重视农业经济发展、提出发展经济的新 思路。
请回答:
根本目的
改革的前提是什么?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改
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农 村开始?
回忆二:农村生活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农 村开始?
①我国农村落后。 ②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国庆大阅兵
七十年代结婚三大件
日
八十年代结婚三大件
子
越
来
3.2【教学设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是由谁错误发动的啊?毛泽东1966年,被哪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江青林彪,什么时候结束的?1976年结束,文革结束以后,党,国家,人民,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局面,在这个转折期,党和人民是如何选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大家先把这一课快速浏览一下,看看这节课主要讲了什
么?(主要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民主与法制的加强两部分内容)我们先来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掌握“两个凡是”的内容及影响。
2.
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
3.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意义。
4.掌握拨乱反正及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两个凡是”实质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意义的分析,切实使学生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培养学生阐释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件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全面改革展开的标志: 1984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讨论并通过了《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2)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发展社会主义 商品,经济实行 政企职,责建分开 立 多种形式 的经济责任制。 (3)国营企业的改革: ①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经和营权 适当分离, ②核心: 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ks5u精品课件
知识点一 工作重点的转移
1、背景:“文革”结束,迫切需要纠正“左” 倾错误。 2、标志:1978 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召开
3、基本内容:
①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 方针; ②政治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 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组织路线: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
严宏昌
记亲者历:者小:岗“村大实包行干包”产的到第户二前年后,,小发岗生生了产什队么大样丰的收变。化?关严廷立珠华
这个自农业合作社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粮的“吃粮 严金昌
靠返销,
严学昌
关友德 严国昌 严家芝 韩国云
严立苻 严立坤 关友昌 关友江
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第一次向国严立学 严俊昌 严美昌
⑥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生产队已达93%。 ks5u精品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8)
确立邓小平为百度文库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
新重点 阶级斗争→经济建设 新时期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集体 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1980 四川广汉向阳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 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 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 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 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和经营管理上过于集中和单一的问题。
省委省政府下属不少部门把住权力不放,
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国有企业的弊端---企业缺乏活力
材料一 ……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 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 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 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 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 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思考: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土改后农民个体所有制 三大改造后为公有制 人民公社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虽市然的城经济市体经制济改体革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
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V
背
景 开
转 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北京
召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二 、 伟 大 的 历 史 性 转 折
背
景 开 容
转 十一届三中全会 折 (1)思想路线: (前提)
召 内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政治路线:(关键)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 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 实行改革开放 (保证) (3)组织路线: 拨乱反正,健全民主法制,形成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单位(亿元)
文革十年
改革开放后1992-2001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 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课堂小结
经济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道 路 开 始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沈阳有一个铜厂,一个电缆厂。两厂一墙之隔, 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 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 需要的铜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 浪费,时间上的浪费。 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不 健全……职工多生产少生产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 样……
3.2公开课课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
7、列举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各一例,谈谈你对改 革与发展关系的认识
答题思路 回答第一个问时,可按中外分别列举古今事例就不会混乱
首先,改革是推动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不
断地通过改革这种方式,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脚步。
其次,改革主要是通过对不合理的、落后的生产关系的调整,
达到推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目的。
再次,改革也是一把双刃剑。成功的改革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
社会进步,失败的、不合时宜的改革也会加剧固有矛盾的激化, 反而会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走向反面
(典型事例:苏东剧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另外,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借鉴中外成
功经验,并要与现实的国情相结合,要讲究方式方法
总结、积累、升华: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30
年
前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三: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的必要性
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业生 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 1978年下降为1.85元。 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 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材料三: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 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 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精品课件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第三次
1978十一届三 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改革的含义:“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 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这样一句话:
“毛泽东让中国人民 站 起来, 邓小平使中国人民 富起来!”
课程标准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历史意义。
2.简述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 会发展的关系。
3.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安徽、四川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全国
家庭联产承包 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农村改革内容:
1.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3.行政管理:
撤人民公社建乡镇(人民政府) 撤生产大队建村委会 4、经济管理: 改革统购统销制度,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 自由买卖
⑶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 历了哪几个步骤?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了解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通过社会调查认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学会历史调查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探究指导
历史宫殿
【基础知识解析】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⑴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⑵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⑶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例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因为()
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优质课件(共35张PPT)-文档资料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从 “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到“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的家庭联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历程。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土地所有制变更 C、生产关系变革
B、分配方式调整 D、生产规模缩小
2、下面是湖北省天安门县一农民家里分别于1979年、 1980年贴的对联。1979年: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 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 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
——田纪云《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人民 公社
集中 劳动
缺少自 主权
平均 分配
积极性 不高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 制
分田 到户
自主 经营
多劳 多得
积极性 提高
包产到户: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 工分,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
包干到户: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 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 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余产品全部 归农民自己所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9年 决定对 粤闽两 省实行 特殊优 惠政策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多层次有重 点,点线面 结合的全方 位对外开放
我国从1979 年到1990年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1.1979年7月----对广东,福建两省经济活动实行优惠措施。
2.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四个经济 特区。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经过: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
抉择 ——18 个红手
印的生死文书 : ……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 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
的小孩养到18岁。
大包干,大包
干,直来直去 不拐弯,交够 国家的、留足 集体的、剩下 全是自己的。
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发展生产力实现 四个现代化
3.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4.1985年----开放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为经济开放区。海南为经济特区。
5.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历史的回音
从小岗到深圳,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不怕风险,敢闯敢干
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第一次
Baidu Nhomakorabea
结
果
任
务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 辛亥革命 统治,建立了资产 阶级共和国。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
中华人民 第二次 共和国的 成立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 结束了中国的半 政权,迅速恢复国民 殖民地半封建的 经济,建立社会主义 社会历史 制度。
十一届三 我国进入社会主 第三次 中全会的 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 召开
结合材料思考:当时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着哪 些问题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这些问提呢? 发展商品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责任制
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
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
界。 ——邓小平· 1978-12
还是办特区好,
中央没有钱,你
们自己去搞,杀
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 1979-4
思考: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 放”有哪些区别呢?
背景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 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近代的开 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 被动开放。
目的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 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结果不同: 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 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民间谚语
含义: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 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 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 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 亏,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 自主权。
基本形式-包产到户、包干 到户。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安徽、四川
全国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 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决策过程
(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具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了市场体制的理论 (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市场体制的目标 (4)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市场体制的目标 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勾画出市场体制的基本框架 (5)1997年,中共十五大,阐述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中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工作重点的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思想 路线 政治 路线 组织 路线 伟大 决策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实行改革开放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那么中国 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重点怎样从农村转移到 城市呢? 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基本任务: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由于企业还没有成为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 经济实体,由于计划体制和价格体系不合理等方面原 因,现在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产值、产量,忽视品种、 质量的现象。企业产品结构不能适应社会消费结构的 变化和国际市场的需要,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 供不应求,一些质次价高、货不对路的产品滞销积 压,……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 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