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和谐干群关系构建的对策与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转型期和谐干群关系构建的对策与意义

当下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新利益群体的出现,使得原有利益分配格局面临新挑战。社会利益的分割与调整,导致人民内部矛盾明显化,干群关系紧张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的干群关系是重要前提和基础。党和国家必须重视和谐干群关系的构建,找到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正确途径。

标签:社会转型期;和谐;干群关系;全面小康社会

社会转型期是利益分化和利益调整的关键时期,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的社会矛盾时有发生。这些矛盾一方面表现在群众之间,另一方面表现在群众与干部之间。不和谐的干群关系使党面临严峻的考验。党和国家必须重视和谐干群关系的构建,找到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正确途径。

一、干群关系紧张的表现

(一)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导致权力滥用

一些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为人民服务流于宣传口号。这不仅损害群众的利益,也伤害人民的心,导致人民群众对干部的不信任。有些干部完全抛弃了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以权谋私、作风官僚等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严重影响党的执政根基。有些干部“乱作为”“不作为”,让群众无可奈何,导致干群关系不断恶化。

(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行政风格,在干部与群众之间形成“无形的墙”

政府的公信力和干部的执政形象已成为公众拷问和质疑的焦点。一些干部在群众面前总是高高在上,官腔连篇;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招致群众不满和反感,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人民群众的优秀公仆。

(三)群众的“是官都腐败”的“仇官”态度,导致干部“亲民”难上加难

一些群众认为做官的都是腐败的,导致其对干部极不信任。干部的整体是好的,只有小部分干部存在问题。群众的不信任与不理解,群众路线、群众工作难做,导致干部行政成本增加而效率降低,这就打击了真正想“作为”干部的信心和耐心。群众的错误“官念”,在实际生活中对干部的排斥和不配合,使干部与群众产生了隔阂。

二、和谐干群关系构建的对策分析

(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群众观,从理论上巩固干群关系的基础

首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干部要加强群众路线的学习,提高群众路线理论的思想深度和宽度。“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人。干部必须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不能高人一等,看不起群众。

其次,干部要自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群众观为行动导向。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使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部分干部的群众观念淡化、作风腐败等行为让马列主义群众观受到了严峻挑战。作为党的干部要勇于面对难题,自觉以马列主义群众观为导向,以其作为检验自身与群众关系的标准。经常开展马列主义群众观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进而统一干部的群众观。

最后,干部要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群众观的实践水平与成效,巩固干部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干部与群众的交往,要以马列主义群众观为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干部不能故步自封,要走到群众中去,多做调查研究,体察民情,才能真正满足群众的需要和解决群众的难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效率和能力。干部要经常走基层、驻基层,自觉把处理民生问题的能力作为自身政绩考核的高标准和价值追求。

(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家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执政水平

首先,党内要经常开展作风建设相关理论的学习和交流活动,提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加强对干部干群关系重要性的教育,以增强干部对群众观点的认识。作风建设搞不好,干群关系就会受到影响。领导干部只要触碰了“作风建设的红线”,都要“大老虎”“小苍蝇”一起打,绝不留情。这样才能促进干部队伍整體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干部队伍。

其次,领导干部要建设好自己的家风。干部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拥护和遵守党的纪律法规。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到自身清、家属清、亲属清、身边清,自觉以良好的家风引领社会风气。干部要时刻谨记“反四风”的要求,以“三严三实”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严以用权、严以修身、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双管齐下,增进人民福祉,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着重改善民生,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是改善干群关系、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改善民生,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改善民生,发展才是根本大计。发展经济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群众才会主动亲近我们的干部。作为党的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的理念非常广泛,党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还要统筹社会建设、文明建设、生态建设、政治建设、制度建设等领域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只是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人要全面发展,就必须包括除经济外其他的发展内容。发展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发展,更是精神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才是发展的理想结果,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两极分化”“二元化”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痛点”。对此,国家必须统筹兼顾,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重点解决农村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坚持扶贫攻坚,精准扶贫,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让贫困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活得更加自信、更有尊严。(四)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群众与干部沟通机制,合理解决群众诉求

首先,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干部群众面对面、平等交流的对话平台。认真对待、分析和处理群众生活、工作中的困难,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让群众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群众的交流是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的,应杜绝官僚主义作风,增进与群众的亲密感。

其次,建立“群众真实情况”走访考察制度,干部走基层制度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所以,干部要提高行政水平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他们才是民生问题调研最鲜活的材料。只有了解民生问题的本质,政府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真正为民做主。干部走基层切忌“走马观花”,走了一圈群众都不知道。干部的基层工作马虎不得,不能为了“政绩”而下乡。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为官职责,坚持良心先于行政的执政底线,真切关怀底层人民的生活。对下基层考察的干部,要对其调研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实现制度化。

再次,政府简政放权,干部工作过程透明化、信息公开化,加强和完善群众监督。干部工作要面向群众,具体工作操作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政府在相应的审批项目上要简政放权,节约行政资源,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干部的公务接待也要做到信息公开,不能再让公务接待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只有接受群众的监督,干部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和肯定。

最后,创新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把群众评价、群众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指标作为干部晋升的重要尺码。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只有把群众对干部工作的評价以及干部处理群众工作的质量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干部才会真正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抓住民生问题的本质。把干部完成群众工作的质量和指标等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才能有效杜绝干部五花八门的“政绩工程”,才能真正造福老百姓。

三、和谐干群关系构建的现实意义

(一)和谐干群关系的构建有助于社会利益的整合,平和社会心态

权力是一种优势资源,部分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霸占社会稀缺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