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报告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报告环评报告

岳阳步步高新天地建设项目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报告建设单位:岳阳高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7年9月编制单位:湖南美景环保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参与人员: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1.2 主要编制依据 (2)1.2.1 国家法律、法规 (2)1.2.2 部门规章、规定 (3)1.2.3 地方法规规划 (4)1.2.4 技术导则、标准及规范 (4)1.2.5 其他资料 (4)1.3 评价目的 (5)1.4 评价原则 (5)1.5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6)1.5.1 评价工作等级 (6)1.5.2 评价范围 (7)1.6 生态环境敏感目标 (7)1.7 评价时段 (7)1.8 评价工作重点 (7)1.9 评价方法及评价技术路线 (8)第二章工程分析 (9)2.1 项目基本情况 (9)2.1.1 工程概况 (9)2.1.2 主要建设内容 (9)2.1.3 主要平面布局 (11)2.1.4 公用工程 (12)2.1.5 工艺流程 (13)2.1.6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防治措施 (14)2.1.7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防治措施 (17)2.2 政策相符性分析 (21)2.3 选址合理性分析 (22)2.3.1 用地规划 (22)2.3.2 规划符合性 (22)2.3.3 周边条件相符性 (22)2.3.4 位于调规后的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范围外部 (22)2.3.5 从环境功能区划分析 (23)2.3.6 小结 (23)第三章涉及国家级生态敏感区概况 (24)3.1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 (24)3.2 自然特征 (24)3.2.1 地理位置 (24)3.2.2 地形地貌特征和地质条件 (25)3.2.3 水文状况 (25)3.2.4 地表水资源分布 (26)3.2.5 地下水资源状况 (27)3.2.6 气候特征 (27)3.2.7 土壤植被 (28)3.2.8 自然资源 (28)3.3 社会经济特征 (28)3.4 历史沿革与管理现状 (29)3.4.1 功能区划 (31)3.4.2 重点保护对象 (32)第四章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3)4.1 生态功能定位 (33)4.2 现状调查 (33)4.2.1 调查范围 (33)4.2.2 调查方法 (34)4.3 生态系统现状调查 (34)4.4 植物及植物多样性调查 (36)4.4.1 评价区植物分布现状 (37)4.4.2 评价区内植物多样性调查 (37)4.5 动物多样性调查 (40)4.6 自然遗迹调查 (40)4.7 主要生态问题调查 (40)4.7.1 洞庭湖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40)4.7.2 保护区江豚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42)4.7.3 其他制约因素 (43)4.8 评价区生态现状综合评价 (44)5.1 生态系统及主要生态因子影响分析 (45)5.2 植被及植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46)5.3 动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47)5.3.1 施工期影响 (47)5.3.2 施工期干扰 (48)5.4 景观生态完整性影响分析 (49)5.5 环境风险预测分析 (49)5.6 保护区累积生态影响分析析 (50)5.7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影响预测 (50)第六章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55)6.1 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55)6.2 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 (56)6.2.1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56)6.2.2 废气防治措施 (57)6.2.3 噪声防治措施 (58)6.2.4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58)6.2.5 鸟类保护措施 (59)6.3 其他生态保护措施 (61)6.4 生态监测与监理措施 (61)6.4.1 生态监测 (61)6.4.2 生态监理措施 (62)6.5 生态恢复、补偿措施及投资估算 (63)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65)7.1 项目概况 (65)7.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65)7.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66)7.4 综合评价结论 (66)7.5 建议 (66)附件:附件一:岳阳市城乡建设局关于步步高初步设计批复附件二:国土证附件二: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规文件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与东洞庭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关系附图3: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调整前)附图4: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图(调整后)附图5:评价区植被分布图附图6:评价区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图附图7:评价区重点保护动物分布图附图8: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图(调整前)附图9: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图(调整后)附录:附录一: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附录二: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名录附录三: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名录第一章总则1.1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为湖南省辖地级市、第二大经济体,省域副中心城市。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引言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它的北面有长江的太平、藕池、松滋三口流入,它的西南面有沅、澧、湘、资四水入湖。

它平均有3126亿m3的过湖水量,有26.28万km2的流域总面积,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1]。

洞庭湖的湿地内的动物、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拥有白鳍豚、江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10多种。

洞庭湖对于当地和附近省、市的调蓄洪水、沉沙净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洞庭湖区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洞庭湖之生态问题如水域面积不断缩减、自然生境破坏、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等愈来愈严重。

一、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污染负荷加重,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①在工业污染方面:洞庭湖湖区内现有的工业企业有: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安康造纸有限公司、津市造纸厂、西洞庭湖纸厂、芙蓉纸业有限公司、沅江造纸厂、汉寿县氮肥厂、岳阳康神药业集团和氮肥厂等39家企业[2],它们分别分布在西洞庭湖16家、东洞庭湖18家、南洞庭湖5家。

造纸行业是洞庭湖湖区污染的重点行业,其排放的BOD5和COD分别占排放总量的79.13%和81.71%。

这些工业企业的大量排放,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枯竭。

如氮肥厂和岳阳康神药业集团,排人东洞庭端的废水每天多达2万t,造成鱼类和鱼卵的大量死亡,接近1.8亿粒。

②在生活源污染方面:洞庭湖两岸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虽然大都县级城镇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这些处理厂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大量注入洞庭湖内,没有经过处理或简单处理,这些加重了洞庭湖污染负荷,特别是居民生活过程中洗涤剂的大量使用,造成部分湖区的富营养化。

在洞庭湖内从事捕鱼、挖沙般、游客船接近6000多艘,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船舶的压舱废水、动力冷却水都没有经过处理或安装收集装置,特别是动力冷却水、压舱废水的石油含量严重超标,更加重了洞庭湖区的污染。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简介洞庭湖湿地是中国五大湿地之一,是全球著名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位于湖南省东部,涉及四个市县,总面积约为63,800公顷。

洞庭湖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湿地,是多个河流入湖的交汇处,湖区不仅有四季分明的湿地自然景观,而且有着众多特色生态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现状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严峻,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污染、采矿等问题。

大量的农民开垦湿地用来耕作,导致湿地土地的生态功能遭到了严重破坏。

湖区的良好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水质污染、沿岸沙滩严重退化,湖区底泥也受到了污染,导致湖区水质严重超标,不能生产鱼类等水产品。

除此之外,截流系统的设置等因素也影响着湖区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湿地保护和修复一直是当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向。

整治管理措施针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政府和社会各界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

常规治理措施包括:1.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中设置雨水花园、人工湿地、地面涂料等多种设施,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增加城市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2.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湿地蕨类植物、湿地鸟类、湿地动物等重要生物多样性资源,促进湿地自然的恢复和稳定。

3.湖泊生态治理:对湖泊如洞庭湖进行定期排污、定期扫底清泥、定期杀藻等措施,以稳定湖泊营养的循环。

4.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支持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

此外,还有以下具体措施:1.建立湿地保护区:对洞庭湖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建立湿地公园,通过文化旅游带动居民生活和经济增长。

2.限制开发权利,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专业湿地保护机构,有意见和举报的居民或组织可向机构提交申诉。

3.茶园综合治理:对洞庭湖湿地边缘茶园进行治理,通过工程技术控制地下水位、引入人工降雨等来改善土地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结论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其保护修复工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基于时序NDVI数据的洞庭湖区湿地植被类型信息提取

基于时序NDVI数据的洞庭湖区湿地植被类型信息提取

基于时序NDVI数据的洞庭湖区湿地植被类型信息提取刘晓农;邢元军;罗鹏【摘要】洞庭湖湿地是我国及国际重要的湖泊湿地,基于遥感时空融合模型,通过融合高时间分辨率的MODIS数据与中等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数据,得到时序Landsat NDVI数据,并利用时序Landsat NDVI数据对湿地植被信息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研究区湿地植被类型,总体分类精度与Kappa系数分别为91.52%与0.85,较单时相Landsat8OLI光谱影像总体分类精度与Kappa 系数分别提高了4.16%和0.03.苔草沼泽、芦苇沼泽、杨树林沼泽和水稻田几种湿地植被的分类精度提高较为明显,用户精度分别提高了2.35%,0.67%,10.47%和4.75%,生产者精度则分别提高了3.57%,2.31%,10.11%和6.21%.研究结果可为阴雨天气较多的南方地区的湿地信息提取提供有效的技术和方法.【期刊名称】《林业资源管理》【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7页(P103-109)【关键词】时序序列;NDVI;STARFM;洞庭湖区;湿地植被【作者】刘晓农;邢元军;罗鹏【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7.2;TP79洞庭湖区是洞庭湖域湿地分布的主要区域,尤其是自然湿地,如苔草沼泽、芦苇沼泽等[1]。

同时也是3个国家级(国际)自然湿地保护区的集中分布区[2]。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以及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洞庭湖湖泊萎缩较快,洞庭湖区湿地资源面积急剧减少[3-4]。

因此,精确、实时的洞庭湖区湿地类型监测,探讨其演变趋势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科学议题。

目前针对洞庭湖区湿地已开展较多基于遥感技术应用的研究,如邓帆等[5]利用Landsat TM/ETM+和HJ1A/1B卫星数据,分析了1993—2010年洞庭湖湿地的动态变化。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课程:环境经济学班级:xx题目: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利用生态学思维组员: xx(14%)目录1、洞庭湖简介(图1-1和1-2) (4)2、洞庭湖的作用(图2-1和2-2) (5)2、1生态服务功能 (5)2、2具有超强的调蓄洪水和气候调节功能 (5)2、3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服务 (6)2、4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 (6)3、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变化 (6)3、1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具体过程 (6)3、1、1水域面积的演变(图3-1) (6)3、1、2水文环境的演变(表1) (7)3、1、3质质量演变 (7)4、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8)4、1围湖造田(图4-1) (8)4、1、1围湖造田的具体影响 (9)4、2三峡工程 (13)4.2.1三峡工程的具体影响 (13)4.3外来生物 (13)4、3、1外来生物的具体影响 (14)4、4工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14)5、洞庭湖生态系统的分析 (15)6、治理措施 (16)6.1 加强湖区蓄洪能力建设 (16)6.2 加强生物灾害防控 (16)6.3 加强长江及四水上游生态建设,开展绿化生态工程 (17)6.4 调整湖区工业企业结构,控制工业污染 (17)6、5加强法制工作,强化执法力 (17)7、总结与建议 (18)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利用生态学思维摘要: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自然资源丰富。

由于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洞庭湖调蓄容积减少、洪水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

在加重湖区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湖泊水体对各种污染物稀释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由于气候干旱化,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导致洞庭湖入湖水量季节性减少,湖区水位下降,干旱期延长,同时三峡工程的螺钉也对洞庭湖的水质造成影响;四十三种植物入侵,造成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生态环境退化;与此同时,工业污染和水灾等一系列其它因素也在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些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将强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迫在眉睫。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野外采样定量进行场地评价的强度较 大的方法 .该方法精度最高 , 可 以评价湿地 的健康或生态完整性 . 但需耗 费大量 的人力 、 物力和财力。 2 . 1 景观发展强度法( L D I ) L D I 法是一种典型的 L e v e 1 I的评价方 法 .它通过 G I S和遥感影 像数据在大尺度的景观乃至区域水平 对湿地健康状况作评价。 L D I 法 的核心思想是人类活动同土地利用相联系 . 对生态系统 的功能 、 健康 、 整合 性等产生影响 。实际上是通 过土地利用类 型来 评价人类 干扰 强 度. 进一 步反映湿地 的健康状况 通过土地利用程度来量化人类发 展 强度是为了确定 L D I 系数 L D I 系数是 根据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能值 ( e n e r g y )来定量人类 活动 。对 e n e r g y 取自 然 对数并且将其标 准化 至 1 . 0 — 1 0 . 0的范 围内. 即得到 L D I 系数 不 同的土地利 用类型对应不同 的L D I 系数 . 完全 自然的土地对应 1 . 0 . 而受到高强度干扰的土地利用 类型则对应 1 0 . 0 已有 的研究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 型单位面积单位时 间的耗能平均值进行 了计 算 .本文参考 了 B r o w n 和V i v a s 提供 的 L D I 系数 L D I 计算公式如下 :
评 价 方 法 是 适 宜的 。
【 关键词】 洞庭湖湿地; 生态系统健康 ; L D I ; WR A P
湿地是世界上具有独特结 构与功能 的生态系统 .有蓄洪防旱 、 降 解污染 、 调节气候等诸多生态功能. 被誉为 “ 地球之肾” 、 “ 人类基 因库” 和“ 人类摇篮” . 与森林 、 海洋一起并列 为全球 三大生态系统m 。随着世 界范围内的 自 然湿地生态退化问题 日益突出, 湿地 的生态恢复 、 保护 、 评价与可持续利用 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 的热点 . 使湿地生态健康 评价 的研究 日 益迫切 国外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面的研究较早 . 以 美国为代表 的团队开展 了全 国性的湿地生态 系统健康评价 目前我 国 在湿地健康评价方面 的研究工作还相对较少 .主要是从生态特征 、 功 能整合 I 生 及社会政治环境等方面构建指标 .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 法 、 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法等来进行湿地系统健康评价 其他学者基本都 是在此基础上 围绕物理 、 生物 、 化学和社会几个 方面建立一 系列指标 进行评价[ 1 O , l 1 ] 美 国环保局 ( E P A ) 在湿地健康评级方面做 了大量的研 究工作 .对美国国内的大量湿地进行 了全面深入的健康评价和诊断 . 形成 了一系列的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方法 的强度和尺度 . 美国 E P A提 出了 3 个层次的湿地健康评 价方法 , 通常称为 L e v e l I, Ⅱ, Ⅲ[ 1 l 。 洞庭湖湿地是亚热带少有的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 的大面积湿地之 具有 多种生态 、 社会 、 经济功能和潜 在价值 。 近年来 , 由于经济 的迅 猛发展 以及其它人为 因素的影响 .洞庭湖湿地遭受 了严重 的破坏 . 生 物多样性 面临着严重 的威胁 为了定量分 析洞庭湖湿地 的健康状况 . 提高湿地系统及其资源 的监测和研究科学水平 . 也能够为其规划 和发 展提供可靠 的科学依据 . 本文利用美 国环保 局提出 3 个层次 的湿 地健 康评价法 中的景观发展强 度法 L D I( L e v e l I )和快速评价 法 WR A P f L e v e l Ⅱ) 来对洞庭湖湿 地健康进行 定量分 析与评价 . 为湖 区的可持 续管理提供参考

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

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

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是指对湿地的水体环境进行综合评估,以检测湿地水质及其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它主要分为物理、化学和生态三大部分,涉及湿地水体水质特征、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质量以及湿地底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通过比较湿地水体环境与自然标准的差异,来评估湿地水生态健康状况,并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湿地水体质量。

湿地水体质量包括水体本身的温度、pH值、悬浮物、硝酸盐、磷酸盐、砷等物质成分,以及受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等,这些物质成分影响着湿地水体的生态环境,从而对湿地生物群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必须对湿地水体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

(2)湿地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质量。

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可以提供水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还能分解有害物质,保护水体环境,并为生物提供食物、避难所和繁殖场所等。

因此,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必须对湿地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

(3)湿地底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

湿地底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多样性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湿地的水生态系统多样性可以帮助湿地系统有效地进行能量和物质的循环,从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因此,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必须对湿地底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全面的评估。

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可以从物理、化学和生态等方面来评估湿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湿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的基本原则是要求评价湿地水体的水质特征、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质量以及湿地底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并以此为基础,与自然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湿地水生态健康状况。

在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应该充分考虑湿地水体的自然环境,重视湿地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湿地水体水质特征等方面的影响,使用多种评价指标,客观、准确地衡量湿地水生态健康状况,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

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

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
湿地是指由水源(河流、湖泊、沼泽)、植被及土壤等元素组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资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湿地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植被、水源等资源正日益减少,这就要求我们实施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来保护湿地资源,改善湿地环境质量,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讲,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湿地环境质量分析、水文地质及湿地植被调查、水生态调查和评价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等。

首先,要做好湿地环境质量分析,具体包括湿地水源(河流、湖泊、沼泽等)的质量、湿地植被的种类、范围和植被覆盖率、湿地水深和土壤湿度等。

其次,在水文地质及湿地植被调查方面,需要分析湿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比如湿地的水体类别、水位、水流量和流域范围,以及湿地植被的构成和对湿地水生态的影响程度。

并对湿地植被进行评价,从而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提供分析基础。

进而,要做好湿地水生态调查和评价,以了解湿地水系的状况,可以采用水体化学参数、水生植物生物参数、水生动物生物参数等进行检测,对湿地水体的水文、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进行分析,以及采用这些参数来评估湿地水体质量。

最后,应当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以评估湿地在净化水体、吸收污染物、防洪防涝、调节气候、缓冲地震、净化空气、改善植被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以上便是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的主要内容,这项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湿地的环境质量,从而为保护湿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湿地水生态健康评价的研究,推动湿地可持续发展,为维护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
一.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
1. 公共服务功能
洞庭湖湿地的公共服务功能包括重要的水质改善和水量控制服务,地源航空复合热带雨林作为本地气候保护屏障,关键性渔港湿地及湿地控制、维护潮汐差及回收等工程。

2. 共享生态资源
洞庭湖湿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资源,其中以水生为主,包括湖泊、河流、湿地和海湾;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也很高,已有多种重要的珍贵陆生动物和水面动物;土地资源主要有林地、草场、田地和承载洞庭湖生态系统中直接和间接的社会经济活动;空气资源包括重要的空气净化及湿地环境调节功能;遗产资源有众多的文化景观和历史体验民族特色。

二.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整治管理措施
1. 科学决策
根据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科学合理制定整治管理方案,结合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持续可持续的基础设施系统进行调整。

2. 完善监测管理
加强水土样本抽查,增加水土重要污染指标管理,建立现场水土监测分中心、水质监测网络,实现洞庭湖湿地的有效监测管理。

3. 开展系统治理
完善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治理结构及护理技术,建立综合管理坐标系、发展农牧养殖技术,开展综合调控、渔政经济调控、湿地及排涝治理及扼流湖湿地保护等工程。

4. 加强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参与财政投入、政策设想、水域保护、湿地恢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
参与,建立规范的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系统。

5. 加强研究
建立完善的湿地生态修复研究技术体系,运用有机技术、天然法、生物技术、蔬菜技术等现代技术,进行杰出的基础科学研究,不断完善和优化湿地整治管理技术,为了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洞庭湖区域公路建设中湿地生态环境评价的若干问题

洞庭湖区域公路建设中湿地生态环境评价的若干问题
摘 要: 依据大量研 究文献和洞庭湖区的 实地调 查, 为公路 城镇化效应、 认 公路水利效应 、 对于候乌栖 息地 的公路 阻隔及 相
接 近效应是公路 建设影 响洞庭湖 湿地 生态环境的主要 因素。建立 了由公路 等级、 公路 城镇 化效应 以及公路 水利效应 等指 标构成的评价 指标体 系。研 究了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 态环境 3 监 测区域的合理 确定及评价 方法。其 中包括 : s 公路 城镇化效应敏 感区域所 具备 的条件 、 关3 监测 区域的选择及评价方法 ; 相 s 公路 建设水利 效应 3 s监测 区域的划分; 公路 水利 效应的 区域分析方法。为基 于3 技 术监测评价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 奠定 了基 础。 s
关键词 : 洞庭湖湿地生 态环境 ; S 3 技术 ; 评价指标 ;公路 城镇化效应;公路水利效应
中图分类号 :5 ; o3 x 3 4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6 2 7 2 (0 60 —08 —0 17 — O920 )2 05 6
Se e a u sin f s e s n fif e c y hg wa n d n t g lk c tp v r l e t so s s me t nl n e b ih y o o gi e e oo e q o a o u n a
L U S Z NG C o g 12 S N G o qn 2 X h o u , H O K .n I u , HA h n . u U u . ig U Z u. i Z A ej 3 k i


( i wyE g ergIstt, hnsaU i ri f cn eadTcnl y h  ̄ 1 g a ni ei tueC agh nv syo Si c n eh o g,洞庭 湖 区域公 路 建设 中湿 地 生 态环 境 评 价 的若 干 问题

洞庭湖区的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洞庭湖区的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5.血吸虫病盛行,疫区面积有扩展趋势。 血吸虫病是危害我国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传染病,严重威胁湖区人民生活、生产, 影响湖区可持续发展。湖南省是血吸虫的高发区。根据政府最新公布的资料,2002年全 国血吸虫病患者数目是81万,其中湖南21万,占了25.7%,居第二位;钉螺面积260 万亩,占全国的一半,居第一位。洞庭湖区的益阳市7个县中有5个是灾区,全市500 多万人中,有120万曾经或者正在遭受血吸虫之苦,同样的情况在洞庭湖区域的其它地 区也相当普遍。由于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钉螺的大量存在,原本风光秀丽的洞庭湖 也因此被喻成“毒湖”,八百里湖水成为“疫水”。 退田还湖主要在洪灾严重的湖区实行,洞庭湖区由于洪灾频繁而成为重要的退田还 湖地区。退田还湖使原来田地、居住地等在汛期被洪水淹没,从而使得钉螺有了扩散的 可能,疫区面积增大,这也是造成人、畜感染血吸虫病增加的原因之一。2000年居民粪 检阳性率比1998年增加了15.5%。 近年来泥沙淤积,水体面积减少,洲滩面积不断扩大,经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分析, 已初步得出湖区枯水季节中芦苇约占1 200 km2,草洲约占820 km2,沙洲约占770 km2。 每年钉螺面积还以2 666~4 000hm2的速度增长。特别是湖区近年来水灾频繁,堤垸溃缺, 钉螺向垸内大面积的扩散,或是通过引洪涵闸,向垸内沟渠扩散,致使垸内的钉螺反复, 难以灭尽。 6.湿地生态质量下降,功能衰退。 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湿地资源减少,生态
4 350 km2,1995年己减少至2 625时,1949年以来减小了40%。洞庭湖区容积由1949
年的293亿m3减少至1995年的167亿in3,约减少了43%。 从1974年以来,湖底平均每年淤高3.7cm,其中西洞庭湖底平均抬高7cm,湖底高

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态服务功能,如蓄水调洪、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湿地面临着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采取了一系列的修复措施。

那么,如何评价这些湿地生态修复措施的效果呢?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生态系统结构的恢复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这包括湿地的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土壤特性、植被覆盖等方面。

比如,修复后的湿地是否恢复了原有的水系连通性,水流是否顺畅;土壤的质地和肥力是否得到改善,是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植被的种类和群落结构是否与修复目标相符,是否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群落。

其次,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也是评价湿地生态修复效果的关键指标。

湿地是众多动植物的栖息地,修复后的湿地应该能够吸引更多的物种栖息和繁衍。

可以通过监测鸟类、鱼类、两栖动物、昆虫等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来评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程度。

如果修复后的湿地中出现了一些濒危物种或者特有物种,这无疑是修复效果良好的重要体现。

水质的改善是湿地生态修复效果的直接反映。

湿地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修复后的湿地应该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如氮、磷、重金属等。

通过对湿地进出水口的水质进行监测,对比修复前后的水质指标,如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氮、总磷等,可以直观地了解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也是评价湿地生态修复效果的重要方面。

例如,湿地的蓄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能否在洪水期有效地储存洪水,缓解下游的洪水压力;湿地的碳汇功能是否增强,对减缓气候变化起到积极作用;湿地的气候调节功能是否改善,能否降低周边地区的气温,增加空气湿度。

除了上述生态方面的指标,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也需要纳入评价体系。

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是否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如带动了生态旅游、渔业、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否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当地居民对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的满意度如何,是否支持和参与湿地的保护工作。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环境科学与管理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 /012 3 /4/4 ( 4550 ) 56 3 5/// 3 52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存在 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杨珊 ,胡利梅 ,高瑞 ,刘琴
" $ ! 1
( " - $ - !- 1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1!%%20)
摘 . 要: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资源丰富。由于泥 沙淤积, 洞庭湖 区调蓄容积减少、 洪水 位不断抬升、 江湖关系改变。在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 造成严 重的洪涝 灾害的同 时, 也降低 了湖泊水 体对各种 污染物的 稀释 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本文分析了洞庭湖区 湿地生态系统的 功能, 找出了导致 洞庭 湖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并针对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以期恢复其原有功能。 关键词: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 退化 中图分类号: 3"2" 文献标识码: 4
. .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杨珊 ( "0#" / ) , 女, 湖南省岳阳市人,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 主要从事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研究。
" ""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及保护对策的研究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及保护对策的研究

2、保护现状与难点
尽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洞庭湖湿地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实际保护工 作中仍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首先,湖泊面积大,监管难度大,一些排污企业和 个人仍然存在违法排污行为。其次,违法成本较低,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3、保护对策探讨
为加强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对策: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及保护对策 的研究
目录
01 一、洞庭湖湿地的生 态环境
03 三、结论
02
二、洞庭湖湿地的保 护对策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洞庭湖湿 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产生活中 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本次演示将探讨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旨在引起人们对湿地生 态环境保护的。
二、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对策
1、法律法规与政策
为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如《环境 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明 确规定了湖泊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湖南省及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 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一、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
1、自然环境
洞庭湖湿地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流域涵盖了平原、丘陵和山区。湖区气候属 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湿润多雨的特点。此外,洞庭湖湿地还 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洪水调蓄区,对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生物多样性
洞庭湖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包括湿地植物、鸟类、鱼类、两栖 动物和昆虫等。其中,湿地植物主要有芦苇、水蓼、水烛等;鸟类有白鹭、草鹭、 大白鹭、黑耳鸢等;鱼类有草鱼、鲢鱼、鳙鱼等。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 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

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

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是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系统观测和数据分析,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以便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下面我将对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进行详细解读和回答。

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结构、动物群落结构、水文环境指标、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功能等进行评估和预测。

首先,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需要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观测和评估。

这包括物种丰富度、优势种变化、植被面积和覆盖度等指标的调查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可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稳定性,进一步预测湿地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

其次,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还需要对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观测和评估。

这包括物种多样性、数量和分布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动物种群的监测,可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生物控制功能以及物种适应能力等指标,进一步预测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另外,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还需对水文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包括湿地水位、水质、水动力学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

通过对水文环境的监测,可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水环境质量以及水循环功能等指标,进一步预测湿地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保护能力。

最后,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还需要对土壤物理化学指标进行观测和评估。

这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PH值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

通过对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的监测,可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养分循环能力以及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等指标,进一步预测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护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

综上所述,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结构、动物群落结构、水文环境指标、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等方面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全面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洞庭湖湿地保护调查报告doc

洞庭湖湿地保护调查报告doc

洞庭湖湿地保护调查报告篇一:洞庭湖湿地调查报告洞庭湖湿地调查报告篇二:XX年暑期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调研报告XX年暑期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调研社会实践报告今年的夏天,是咱们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个暑假,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咱们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是极为宝贵的。

它给了咱们一个更深切地与社会接触的机缘,让咱们对自己的能力与不足有更清楚的熟悉。

于是,咱们去了洞庭湖。

旨在与社会更深切接触的同时,用咱们的行动,唤起世人对洞庭湖——这个无数种生物的美丽家园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咱们希望通过对岳阳楼等景区的游览,去感受大自然和前人为咱们创造的宝贵遗产。

通过对方台村的走访,去探访水乡泽国的古韵人情,去感受建设生态文明下的人与自然是如何相处的,其中又有着哪些和谐和矛盾的因素。

只有往基层走才能了解听到最真实的声音。

通过对环保局的上访,从较高的角度去了解政府的态度,转达百姓的心声。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用科学的统计方式找出洞庭湖湿地保护工作中所存在不足的症结,并向政府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仔细地策划,咱们“渔舟唱晚”社会实践团最终申请到了校级经费。

有了这些经费,咱们团队的工作能做得更深切,队员的热情也都加倍高涨了。

7月10日晚,咱们进行了动身前的最后一次小组会议。

该会议敲定了每一个队员最终的具体分工,肯定了咱们团队展板和横幅的内容,并将本来计划的四天的行程紧缩至两天。

7月20日下午,咱们坐上了前去岳阳的火车,经历了十四小时的颠簸后,列车终于抵达了咱们的目的地岳阳。

虽然坐了一晚硬座的咱们并没怎么睡多长时间,可是兴奋的咱们都不显得疲惫。

吃完早饭后,咱们就向着第一个目的地——君山岛动身了。

可是,在快到快到君山岛渡口的时候,天却下起了大雨。

为了不要因为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而延误接下来的行程,咱们只得改变行程,先去采桑湖镇方台村进行采访。

当宽敞的省道变成崎岖的村级公路后,不一会儿方台村村委会便出此刻咱们眼前。

迎接咱们的是村上的会计伯伯,在表明咱们的来意后,他随即冒着大雨去召集了几名村名,于是几名面相朴实的村民来到了议事厅,咱们随即对它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进程中咱们碰到了许多困难,比如说村民的文化程度有限使得问卷的进程进行的比较缓慢和语言上的障碍??可是在咱们本地同窗的耐心讲解下,几名村民顺利地完成了问卷调查。

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及生态系统现状的研究

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及生态系统现状的研究



湖 区湿地资源基 本情况 、生 态系统分类及评价 ,并对 湖区湿地生态退化进行 了分析 ,认为 湿地存在 泥沙淤积


严 重、水质污染加剧 和生物 多样性 降低等 生态问题 ,最后就 湖区湿地生态 系统的保护及 可持 续发展提 出几点 建议 .

市 a n

关 键 词 :洞 庭 湖 区 ; 湿 地 资 源 ;生 态 系统
d m ru ) l 余 种【. e esm 等 0 引
1 . 动物 资源 .2 1
1 洞庭湖 区湿地资源概况
洞庭湖位 于湖南省北部 ,长 江中游 南岸 ,区内 处于 中热带 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 ,气候温暖湿润 ,
独特的水域湿地环境 决定 了该 区动物类群 具有
喜 湿或半喜 湿特性 , 动物 内群 的主体为水禽 和鱼类 , 区系特征 复杂 .该 区集 中了许 多珍稀濒危物种 ,而 且具有相 当的数量 ,这对 于保持 湿地生态系统及生 ’

是 自然界最 富生物 多样性 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 要
的生存环境之一 .它能够持 续为人类提供食物 、原 料和多种资源 ,并在 蓄洪防旱 、调节气候 、控制 土 壤侵蚀 、促淤造 陆和降解 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 其 重要 的作用 ,被称之为 “ 地球 之肾” 其 功能是其 它 ,
洞庭湖 区属亚热带 常绿 阔叶林 区,由于本 区地 貌类 型多样 ,气候 温暖湿润 , 自然条件复杂 ,孕 育 了丰富的野生植物 资源.据湖南省洞庭湖环境保 护 监测 站统计 ,湖 区的维管 束植物约有 10科 ,6 7 7 3
赵运林 肖正军2 , ,戴梅 斌2 ,易合成2
( .湖南城 市学 院 ,湖南 益 阳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 第6期2009年11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 P HICAL RESEA RC H Vol 128,No 16Nov 1,2009 收稿日期:2009204217;修订日期:20092082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1172),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08040600580801),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8BAC34B01)和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者简介:蒋卫国(19762),男,湖南衡阳人,博士,讲师。

从事遥感与GIS 在湿地生态与水文的应用研究。

E 2mail :jwg @ires 1cn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蒋卫国1,2,潘英姿3,4,侯 鹏1,2,李 雪1,2,季 维5,郑建蕊6(1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21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3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4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51密苏里大学地球科学系,堪萨斯城,美国; 61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摘要: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退化速度远大于其他生态系统,从而使得湿地健康评价与分析成为湿地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研究方法,综合利用遥感、野外实测和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建立一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集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实施湿地压力、状态、响应、健康分析,揭示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1)洞庭湖区31%的湿地面临人类干扰压力较大,19%的湿地状态较好,82%的湿地生态系统发生很大变化。

(2)湿地的总面积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逐渐缩小,湿地综合健康较差、一般和较好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6%、75%和19%,缺乏健康状况最好及最差的区域。

(3)湘阴县、沅江县及岳阳县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好,益阳县较差,安乡县等12个县市一般。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文章编号:100020585(2009)06216652081 前言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支撑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

由于湿地退化速度远大于其他生态系统[1],并且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影响着与其相连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进而影响区域或流域的生态安全[2],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领域的新方向[3]。

美国环保局在20世纪90年代从响应指标、暴露指标、栖息环境指标、干扰因子等方面开展了河口湿地生态健康方面评价工作,并将其结果应用于湿地管理和规划[4]。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针对流域环境的特点,从环境背景、环境变化趋势、经济变化趋势等方面建立了流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从而实现了对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量化评价[5]。

崔保山等对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各种表述和确定指标,较详细地阐述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时间尺度特征,并建立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方法与案例[6]。

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湿地健康评价中。

Ji 和Ma 开发了基于GIS 的湿地脆弱度 地 理 研 究28卷1666评估模型,对城市湿地在潜在的人类干扰下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7]。

蒋卫国利用3S技术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提出了一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并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及其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8]。

Kevin等在全球尺度上讨论了对地观测遥感技术对全球湿地监测和评价作用[9]。

传统的湿地健康评价主要利用直接观测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开展[10],在宏观尺度上相对不足。

近些年,尽管对河流、湖泊、水库等类型湿地从流域和景观角度建立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11~13],但是此类研究评价对象主要针对于单一湿地类型,而对多种湿地类型组成的复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得较少,未形成一套健康的综合评价模式和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

本文选择具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综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模方法和实地调查监测,实现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结合,从湿地水文、湿地生态、湿地环境等方面选择指标,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参数反演与提取方法,建立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开展了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2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211 研究区概况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东北部,是湘、资、沅、澧四水交汇区,是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区内湖泊、河道纵横,洲滩广泛发育,水草广布,具有典型的湿地特征。

洞庭湖区包括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洞庭湖城市湿地公园、南洞庭湖国际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的湿地保护和恢复重点区域。

本文选取的洞庭湖区范围包括湖南省的岳阳市、岳阳县、临湘市、华容县、南县、沅江市、汨罗市、湘阴县、益阳市、益阳县、澧县、临澧县、津市市、安乡县、常德市、汉寿县等16个县市,总面积约为258万hm2(图1)。

图1 研究区域示意图Fig11 Study region212 数据来源 研究主要数据为多源遥感数据、基础地理数据、湿地监测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6期蒋卫国等: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1667 基础地理数据主要包括国家1∶25万数字地形图数据、行政区边界、数字高程等要素。

其中,以1995年及2000年的美国L ANDSA T 卫星遥感图像为基础提取了湿地类型、土地利用与植被指数等指标;以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提取了人类干扰度、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指数及弹性度指数等指标;以湿地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湿地蓄水深度、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等指标;以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湿地人口及社会干扰等指标。

3 研究方法与技术311 研究理论 采用O ECD (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建立的压力-状态-响应(Press 2State 2Re 2sponse ,PSR )框架模型[14,15],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分析。

该模型认为人类活动对湿地具有一定的压力,湿地健康状态从而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另外,人类社会也会当对湿地的变化做出响应,以恢复湿地质量或防止湿地退化[3]。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是压力、状态及响应的综合表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由系统活力、组织结构、服务功能及适应弹性四项测量标准构成。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Wetland E 2co system Healt h ,W E H )的表现形式为:W E H =P ×S ×R 式中,W E H 为生态系统健康指标,P 为系统压力,S 为系统状态,R 为系统响应。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Wetland Ecosystem Healt h State ,WEHS )的表现形式为:W E H S =V ×O ×R ×F 式中,W E H S 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指标,V 为系统活力;O 为系统组织指数,是系统组织的相对程度0~1间的指数.它包括结构和多样性;R 为系统弹性指数,是系统弹性的相对程度0~1间的指数;F 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服务功能的相对程度0~1间的指数。

表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T ab 11 The index of w etlands ecosystem health PSR 指标评价指标指标获取方式压力指标人口密度社会经济数据人类干扰指数土地利用数据状态指标活力植被指数遥感数据计算组织多样性指数湿地数据派生斑块标准差湿地数据派生斑块密度湿地数据派生平均分维度湿地数据派生弹性平均弹性度湿地数据推算功能蓄水量监测资料计算污染物负荷监测资料计算响应指标湿地变化面积比例土地数据推算312 指标体系 在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建立的压力-状态-响应(PSR )框架模型的基础上,从湿地水文、湿地生态、湿地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根据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评价模型、评价要素的可操作性,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指标定义、指标特征、指标获取方式及来源、指标相关参数、指标量化标准等内容(表1)。

压力指标主要是反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干扰,由于自然干扰没有固定的规律,且难以有效地度量,本文中只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选用人口密度和人类干扰指数作为压力指标。

状态指标用来反映湿地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从活力、组织、弹性、服务功能4个方面来度量。

生态系统的活力是指它的活动性、新陈代谢和初级生产力,主要是生态系统的生产1668 地 理 研 究28卷能力,大量的遥感研究表明,植被的生产能力与植被指数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因此,选择植被指数值作为衡量生产能力的主要指标。

组织主要是指系统的复杂性,常通过生物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来反映,在本文中主要通过景观多样性、斑块标准差、斑块密度、平均分维度等景观指数指标反映组织指标。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应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有能力保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在评价过程中,根据不同地物覆盖对湿地生态弹性的贡献不同,把不同湿地类型进行生态弹性分级用来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湿地的功能包括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本文选择湿地的蓄水功能及污染物去除功能来表示湿地的功能。

响应指标即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人类干扰时,出现的一系列变化,本文中选择湿地变化面积比例作为一个指标。

313 参数反演与提取 利用多源遥感信息、水文地貌分类法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洞庭湖区的湿地及非湿地等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提取,定量反演植被指数、景观指数、湿地活力、湿地组织结构、湿地弹性及相关服务功能等参数,定量处理与提取洞庭湖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空间化参数,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参数反演与提取方法。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及地图代数运算功能,通过各种计算方法,得到洞庭湖区16个县市的人口密度、人类干扰指数、植被指数、多样性指数、斑块标准差、斑块密度、平均分维度、平均弹性度、蓄水量、污染物负荷及湿地变化面积比例等11个评价指标的矢量数据层及属性数据库。

314 评价方法 对事物的优劣进行评价,有相对评价方法与绝对评价方法两种方法,考虑到对于许多指标的绝对值尚无成熟的定论,本研究对单指标的分析采用相对评价的方法。

根据各区域相对的优劣程度,确定单指标的分值,再加权求和,得到综合评价值:X =∑ni =1W i ×Pi 式中X 为被评价对象得到的综合评价值,取值范围为0~1,n 为评价指标个数,W i 为第i 评价指标的权重,Pi 为第i 指标标准化后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