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一章
《货币银行学》(全套课件)

42
第三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 存款结构的变化 其他负债业务
43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 贴现 贷款及其种类 贷款证券化趋向
44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我国的银行贷款与对企业的资金供给 信贷原则 西方商业银行的“6C”原则 证券投资 租赁业务
58
第九章 货币需求
教学要点: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59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MV PT
M d kPY
60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M M1 M 2 L1 (Y ) L2 (r )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通货膨胀对策 无通货膨胀成长和通货紧缩
72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对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 过去我国流行的通货膨胀定义 近年来对通货膨胀的观点
6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单位 价格 流通手段 货币需求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7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贮藏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8
第四节 货币的定义
一般等价物 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 从职能出发给货币下定义 货币与财富 货币与法律 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 生产关系的体现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章货币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货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货币的演变历史与经济生活的关系,掌握货币的一般职能、货币供应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货币制度。
为后面的章节学习打下基础。
一、货币定义的方法1.货币=现金2.货币=财富3.货币=收入4.经济学定义货币的方法:理论分析法和经验研究法到底货币定义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本书认为应该从职能入手。
二、货币的一般职能1.交换媒介:是指货币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
2.价值尺度:是以货币衡量一切商品和劳动价值的尺度3.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可以作为延期付款的手段但是作为支付手段的条件:货币的购买能力不降低;买者应支付一定的利息;确保到期债务偿还。
4.价值贮藏手段:发挥的条件:货币的价值或者购买力稳定;流动性高;安全可靠。
三、货币的职能定义1.交易媒介论:主要是在于货币克服了交易双方的需求上、时间上、空间上不一致的矛盾。
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佩赛克和萨文:货币必须是这样一些支付手段,这些支付手段是其持有者的财富,却不是其他人的债务,所以货币是社会净财富的组成部分。
纽伦和波特:货币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作为支付手段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交换行为的两个阶段:W-G,G-W。
2.价值贮藏理论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货币能使购买行为从售卖行为中分离出来的购买力的暂栖所。
英国财政部成立的货币体系运行研究委员会:货币就是流动性。
一、货币的演变 1.商品货币2.代用货币3.信用货币4.电子货币二、货币供应量的计量标准(一)统计口径实际货币供应量: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名义货币供应量: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影响的货币存量。
1.我国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定义三个层次:M0 =流通中货币M1= M0+单位活期存款M2= M1+准货币(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证券公司的保证金(2001年修改加入)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统计手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货币供应量口径货币与准货币。
货币银行学第1章

中国夏商周钱币史
商品货币
从远古直到1971年,每种主要货币都直接间接地 与一种商品相联系。
在历史上,许多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的时间曾经被 用作为交易媒介:家畜、烟草、皮革、啤酒或酒 类,铜、铁、金、银、戒指、钻石、印第安人的 珠串或贝壳串、巨大的岩石和地形标记。
(3)能够避免实物货币流通遭受 磨损使价值不足而带来的麻烦
4、信用货币
是凭国家信用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不需要贵金属作 为发行准备,也不能与贵金属相兑换。现代社会使用的纸币 是典型的信用货币。
特点:
第一,信用货币是货币的价值符号。
第二,信用货币是一种债务货币。信用货币则主要是由现
金和存款组成,是银行债务的凭证。
货币的主要形态和特征
续表
续表
第四节 货币本位制度
一、基本概念
货币本位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 体系和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使货币流通的各个要素结合成为一 个有机整体。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1.货币材料;
2.货币本位;
3.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4.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发行及流通程序; 5. 准备金制度。
金汇兑本位:又称“虚金本位制”.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无金币铸造和流 通,无金块可供兑换。 当一个国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时,需要将黄金存放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本国货币与
之实行固定比例率,只有当此国货币兑换成黄金存放国的货币时,才能再兑换成黄金,
这是一种殖民地性质的货币制度。
4 、布雷顿森林体系
3、金本位制的三种形式
金币本位:货币单位有法定的黄金含量,金币由政府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货币银行学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货币与经济主要内容:货币的涵义、功能、形式及演变、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定义货币的使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它的定义仍是经济学家现在经常争论的问题。
一、日常生活中货币的涵义:(对货币的误解十分普遍)1.货币通常是指通货(currency)——范围过于狭窄。
例如:“你带钱了吗?”“要钱还是要命?”2.把货币看作财富的同义词——范围过宽。
例如:“这人很有钱”(在一个点所测量的货币存量的概念)。
但财富不仅包含货币,而且还包含债券、股票、土地、房子、车子等财产。
3.把货币等同于收入——单位时间的现金流量。
例如:“他赚多少钱?”收入与货币的区别:收入是指一段时间中的流量;而货币是指某一时间点的存量。
二、货币的理论定义:经济学家对货币有不同的定义,有两种方法:理论的方法:这种方法透过表象抓住能使货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
实证的方法:从统计的角度给出货币存量的范围和数量。
首先看经济学家如何用理论的方法定义的货币。
1. 第一种定义根据马克思对于货币的分析给出的: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个定义强调了货币的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职能。
马克思分析的是金属本位制及以前的货币——商品货币。
“金本位制崩溃”以后,货币已不是特殊的商品,纸币与存款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 第二种对货币的定义归纳为:法律规定的由国家发行的作为交易媒介的物体。
一般情况下,这个定义适用。
但有时,国家发行的货币失去了购买力,人们在交易中也不会接受。
如恶性通胀。
因此法律规定并不是货币的本质特征。
3. 第三种定义是现代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给出的,他说:“货币是购买力的栖息所”。
所谓购买力指的是所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这里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问题是“栖息所”,各种存款是潜在购买力,甚至债券、股票都是潜在的购买力,但栖息时间长短不同,流动性不同。
栖息所隐含了价值储藏职能,这一职能并非货币独有。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货币与信用1.货币:在商品与劳务交易和债务清偿中,可作为交易媒介与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手段就是货币。
2.金本位: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
3.无限法偿: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不能拒接,本位币一般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4.商业信用:指工商业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贷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5.银行信用: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6.国家信用:指国家的负债,是由国家(政府)为债务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国家从国内筹资构成内债,从国外筹资构成外债。
7.消费信用:指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8.格雷欣定理: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
在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量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量低的货币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充斥市场。
1.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一般认为货币主要有五种职能,即交易媒介,价值标准,价值贮藏,延期支付的标准和世界货币。
交易媒介即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的功能。
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价值标准职能。
价值贮藏即货币退出领域而处于一种静止状态。
延期支付的标准即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
货币跨出国界,在国家之间发挥上述功能时就成为世界货币。
2.什么是货币本位制度,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行、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称为货币本位制度。
本位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规定本位币的币材。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确定基本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3.为什么说纸币本位取代金本位是历史的进步?虽然金块本位仍以一定量黄金作为一国本位货币,但金币以不能自由铸造与流通,政府集中储存黄金,并发行纸币一代替黄金流通。
课程《货币银行学》课件第1章货币与信用课件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 等。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市场,企业则 通过融资和投资活动参与市场。金融机构是市场的中 介,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个人则通过储蓄和投资参与 市场。
详细描述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众多,各方的行为都会对市场产生 影响。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市场的利率 和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决策。企 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融资,并使用这些资金 进行投资活动。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等作为市 场的中介,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如贷款、证券交易等 。个人则通过储蓄和投资参与市场,实现财富的保值 和增值。
币和电子货币等。
货币的职能
03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职能。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能够衡 量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能够使商 品和服务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 间流通。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价值的支付工具,能 够用于清偿债务、缴纳税款等 经济活动。
精品课程《货币银行学》 ppt课件第1章货币与信用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货币的起源、定义与职能 • 货币的形态与制度 • 信用与金融市场 • 利息与利率的决定 • 货币供给与需求
01 货币的起源、定义与职能
货币的起源
货币起源于物物交
换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通过物物 交换来满足各自需求。随着交换 的频繁,某些物品逐渐成为交换 媒介,货币由此产生。
贮藏手段
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能够被 人们贮藏以备未来使用或传承
给下一代。
02 货币的形态与制度
货币的形态
01
实物货币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Money 与Currency的异同——••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货币流通1. 个人有货币收支,经营单位有货币收支,财政、机关、团体有货币收支,金融机构有货币收支,有对内的货币收支,有对外的货币收支。
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由此及彼,连绵不断。
3.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
货币对外交往——外汇1. 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foreign exchange, exchange) 。
2. 对于外国人来说,人民币RMB 是他们国家的“外汇”。
货币的权势1. 为什么“钱能通神”?•只要货币存在,货币的权势就是客观必然!2. 道德的、法律的约束,会把货币的权势约束在社会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
但约束并不可能使之消除;必然存在的只能是约束与反约束的持续较量。
第二节货币的起源古往今来对货币起源的论证1. 主流观点:肯定物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也多有人强调,货币是由睿智的统治者制定的。
但这样的论点也并不否定交换发展的背景。
2. 物物交易为什么必然演进到通过货币的交易?对此,有种种论证:3.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对货币问题作了系统的理论阐明。
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4.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出发点不是物物交易的困难,而是交易成本高的必然趋向交易成本低的规律。
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n 指商品数量):只要是市场经济,就离不开货币1.一切企图取消货币的行为,都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而被迫放弃。
•2. 20世纪,以扬弃商品、市场为目标的计划经济,实际上也把取消货币的任务推至“遥远”的将来!货币范畴是不是永恒的存在有生就有死。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绪论

生活中提出的种种课题
• 金钱是万能的 • 宏观调控机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银行 • 有价证券 • 外汇 • 利率
金钱是万能的
• 《钱神论》-----其中精彩的片段如:“钱之
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 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 莎士比亚-----对金钱的描述:“金子!黄黄
• 与新兴市场国家不同,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在2013年整体呈回暖态
势:美国去年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从一季度的1.1%大幅攀升至4.1%;欧元 区终于摆脱了长达6个季度之久的经济衰退;日本则在“安倍经济学”的强力 拉动下结束了长达15年的通货紧缩。2013年全球经济正在呈现新兴市场经济 疲软、发达经济体转向复苏的两极分化格局,这表明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或将 由新兴经济体转向发达经济体。
• 首先,横向比较来看,发达国家方面,G20集团剔除欧盟以外的其他
发达国家平均直接融资比重(即按广义口径计算的国债+股票+企业债/ 金融资产总量)为70%,美国这一数字为82%,即使是人均GDP尚不 如中国的印度、印尼、墨西哥等国平均亦为66%,而中国仅为42%。 其次,纵向比较来看,中国金融资产中过去五六年发生的一个变化是 银行融资占比从2007年的53%增长到现在的73%。
危机后,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
• 回首过去的2013年,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变化与转折:美联储宣布启
动量化宽松(QE)退出计划、欧洲经济重回增长、日经指数突破16000大关, 发达国家整体经济状况向好。然而,新兴市场国家却因贸易萎缩、流动性趋 紧等多重原因陷入“低增长、高通胀”的困境。纵观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似有重新切换至发达经济体的趋势。
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 就可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 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 年,懦夫变成勇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代用货币
纸制的货币凭证,能在市面流通,被人们普遍 接受。 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属货币作为保证,可自由 地用代用货币向发行机关兑换成实物货币,如 金、银等。 印制成本较低,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 损和有意切割,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 易伪造和损坏。 以贵金属作为保证和准备金,跟不上日益扩大 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需要。
3.金准备制度
是国家规定的黄金储备的收支、统计、 核算和黄金管理的制度。
金本位制下的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 备,其作用主要是:
(1)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 (2)作为扩大和收缩国内货币流通的准备金。 (3)作为支付本位制 金属货币制度 银币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会的货币流通极为混乱。 3.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形成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克服货币流通的混乱状况, 以法令或条例形式对货币流通作出种种规定并 使之制度化的过程。
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1)规定货币金属 即规定哪一种或哪几种金属为币材。
币材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币材的不
第三节
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 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一、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 物的特殊商品
1.货币首先是商品,这是理解货币本质的 基点。 2.货币是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有两个基本特征:
①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②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一种商品的价值必须用其他具有相同价值的商 品来表现。 以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方 式称为价值表现形式,或简称价值形式。
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 经历了四个阶段,有过四种价值形式: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
10斤茶叶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或10斤茶叶 或15尺布
3.金本位制
(1)概念 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2)形式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是指国家规定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铸币作为 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从而保证黄金 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代表一定 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 象。 ③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从而保证世界市场的 统一和汇率的相对稳定。
三、贮藏手段
1.概念 即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财富保存时所发挥的 职能。 2.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特点 (1)必须既是现实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2)必须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
3.金属货币流通与纸币流通下货币贮藏的作用 (1)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 调节货币量的作用。 (2)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能否发挥贮藏手段 职能的关键在于纸币能否稳定地代表一定的价 值量。
3.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1)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 币单位。它最初是以金属重量单位名称命名。 (2)货币单位名称与货币本身重量单位名称分 离的原因:① 外国货币输入的影响;② 币材 的改变;③ 国家铸造不足值的货币。 (3)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区别与联系。
二、流通手段
1.概念 即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时所发挥的职能。 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特点 (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不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 号来代替。 (3)包含有危机的可能性。
一、实物货币
历史上牲畜、盐、茶叶、皮革、酒、贝壳、铜、 铁、银、金等都充当过货币。 早期的实物货币存在实物笨重、携带不便、难 以分割、质地不一、易遭损失等缺点。 后来实物货币逐渐稳定地由金、银、铜等金属 货币担当。其主要特点是:①普遍可接受性; ②价值稳定性;③价值均质可分性;④轻便和 易携带性。
信用货币的主要类型: ①纸币(银行券)。主要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 ②硬币。主要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 ③存款货币。经济交易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 ④电子货币。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采用电子数据形式实现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功能的货币形 式。如信用卡、储值卡、电子钱包等,以及利用自动柜员 机、电话银行和计算机网络银行等电子支付系统使用的货 币。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1只绵羊
=
或20斤米
或10捆烟叶 或其他商品
(3)一般价值形式
或10斤茶叶
或15尺布 或20斤米
=1只绵羊
或10捆烟叶
或其他商品
(4)货币价值形式 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 表现,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实物货币 代用货币 信用货币
货币形态的发展:
名实相符──名实不符──名实脱离 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
是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
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 被人们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 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
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 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 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
二、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货币 的共性;货币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不同 的生产关系,这是一定社会形态下货币所具有 的个性。
1.在奴隶社会,货币作为购买奴隶的工具,反 映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关系。 2.在封建社会,封建地主以货币地租的形式来 剥削农民,货币体现着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关系。 3.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转化为资本,被资本 家用来购买特种商品——劳动力,成了资本家 占有剩余价值的工具。
五、世界货币
1.概念 即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2.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必须脱掉“民族服装”。 3.世界货币流通领域出现许多新的现象: (1)许多国家的货币在国际间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 (2)黄金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仍是国际间最后 的支付手段。
上述五大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 现,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2)辅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交 易和找零之用。 一般用较贱金属铸造,是不足值的铸币,其实 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 只能由国家来铸造。 仅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规定辅币可按固定比例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银行券和纸币
银行券和纸币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符号。 1929—1933年西方国家经济危机后,各国的银 行券都不再兑现,从而演变为不兑现的纸币。 政府根据流通手段的特性,有意识铸造和发行 不足值的铸币,直至发行本身几乎没有价值的 纸币,并通过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
(第五套)
(第四套)
(第三套)
(第二套)
(第一套)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关于货币起源的种种学说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一、关于货币起源的种种学说
1.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 (1)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 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2)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观点(认为货币是为适应 商品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 2.西方货币起源说 (1)创造发明说 (2)便于交换说 (3)保存财富说
货 币 制 度
金银复 本位制
金本位制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
(1)概念 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 (2)类型 银两本位制(中国)与银币本位制(欧洲)。 (3)崩溃原因 ①世界白银价格剧烈波动,币值不稳定。 ②银币体重价低不适合用于巨额支付。 ③白银质地易于磨损。
2.金银复本位制
第五节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形成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1.货币制度的概念 一国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 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2.由于铸币流通的分散性和变质性(铸币铸造
权分散,铸币重量和成色不统一;铸币不断变 质,即重量减轻,成色降低),前资本主义社
三、信用货币
由一国政府或金融当局发行并提供信用保证,但 发行量须控制在经济发展需要的限度内。 与贵金属货币脱离关系,不可兑换贵金属货币。 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所代表 的货币价值可能发生贬值或升值。 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① 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②人们对该货币抱有信心。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马克思在分析货币职能时,
假定金是唯一的货币商品。
一、价值尺度
1.概念 即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 大小时所发挥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 要的职能。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特点 (1)货币本身必须具有十足的价值。 (2)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3)要通过价格标准这个中间环节来执行价值 尺度职能。
我国企业存款和城乡居民储蓄能否起 到货币贮藏的职能作用尚存争议。
四、支付手段
1.概念 即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 行使的职能。 2.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 (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2)商品出售和货币支付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3)不仅服务于商品流通,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 (4)支付链条的断裂为经济危机的发生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