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5篇读友吧_1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5篇当赏读完一本《道德经》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5篇,以供大家参考!《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篇1老子的“道”,其实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么玄乎,它是指: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自然规律。
关于“道”是物质还是精神之争,是肤浅的,属于表象范畴。
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
人们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却无法改变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医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相信这个简单道理。
特别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观点之一。
所谓对立统一,不是单个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也不是事物简单的一分为二,而是无数对立的事物交织在一起而相互依存、影响、变化、转换,构成了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
“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自然规律。
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又一观点。
如:钟摆,您说它是在左边?右边?中间?不好说?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钟摆,只是它在某一时段的位置而已。
事物如钟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时段运动中的表象。
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运行,所以,——物极必反。
人们由此误以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时段的短暂现象。
试问古往今来,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永远保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没有!也决不可能有!“失衡而动”是事物动因的自然规律,是宇宙的原动力。
大家知道:事物都是运动的,但为什么要动?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原因了。
2022《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5篇
2022《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5篇2022《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篇1近几日心中烦闷,搬出来一堆旧书,还不够就从网上读,一不小心读到了一本书,一本让我受益终生的书,一本让我可以有自己的理想基石去观望世界的书,一本给了我一个可以享受生活后去回馈生命的书……他是《道德经》,他诠释了人格的标杆和人生的尺度。
众所周知,这本书包罗万象,就像天地一样无不覆盖无不承载,加之我是初读收获肯定又少又浅。
但是有一章让我感触颇深,记得书中原文第三十三章是这样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记得当我读到这儿的时候,愣了一下,第一次感到很多大家说的一句话:道不远人!确实这其中的话多少次被多少人引用过啊。
这篇,老子在人与己之间进行相对,以更好的阐明无需溢言的人生大智慧。
并不是说他要告诉你非要做到知人或者是自知,这篇无非是告诉世人知人和自知的好处,然后让人自由的去选择,这就是简朴,是圣人的伟大之处。
“知人”就是能看明白自身以外的所有东西,除了别人啊环境啊,还应该包括脱离物象的东西,比如一些微妙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才能称得上是智慧。
其实我们经常听到“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这无非是后人对智与明的选择和补充,很显然大家都需要自知,所以我们时刻要竖起一面镜子,真正的可以把自己如实的反射给内心,然后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和对自己有一个明朗的定位,才可以称得上有所贤明。
一个人可以战胜别人可以称得上是力大无穷勇猛彪悍,这也无非是在说出了另一个事实,力量大并非是强者,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坚毅、强大,因为人内心的疲软和惰性往往最难战胜,一个有了社会感官的人很难做到不去贪婪,东晋陶渊明就有过“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的感慨。
无论一个人多么的富有,与大自然相比都渺小到不堪贫瘠,所以只有一个人对自己的物质水准认可而不用过多的眼神去关注别人的财富,才可以使自己舒适的活在富裕的状态中,所以是知足者富。
道德经心得体会1000字(优秀9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1000字(优秀9篇)道德经心得体会1000字篇1《道德经》是有老子所著,故又成为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
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七章,起首为“道可道,十分道。
名可名,十分名”,人称《道经》;下篇四十四章,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人称《德经》。
《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到处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德经》讲述处世的方略,到处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
“道”是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必须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生存。
只有爱护宇宙并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
一旦我们破坏了大自然,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必须会遭到残酷的报应和惩罚,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
“德”是人类的人生观和社会观,还是要求人类顺其自然地与人共处,合乎社会规律地生存。
只有返璞归真地复归于婴儿般的自然纯真状态,统治者卑谦若谷,民众为而不争,然后社会才能正常发展。
《道德经》一书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事态人情的深彻洞察和深刻思索。
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生命无常,点点滴滴积淀成老子的关于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等的智慧之学。
那《道德经》究竟和好处何在呢?下面是我们组对《道德经》的一些理解和人生感悟!我们把它概括为两点,一是“心存善念悟大道”二是“处下无为成大德”。
什么是“心存善念悟大道呢?”首先来看看什么是大道?道德经里面说“道可道,十分道”意思是说能够用语言表达的大道就不是永恒普遍的大道了,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语言具有其局限性,有些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第二道是运动变化的,不断展开的,而说明他的语言是固定的,不能随时运动变化的!举个例子,有一首歌唱得好啊:你问我到底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为什么不直接形容证明到底有多爱,而是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呢?正是因为这种爱太深沉,太永恒。
《道德经》高中读后感1000字5篇
《道德经》高中读后感1000字5篇《道德经》高中读后感1000字篇1《老子》,又称《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从东方走到了西方,鲁迅先生更是高度评价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读《老子》,只觉意蕴深远,令人自然而然地融入那个无欲无求的世界,下面便是我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
《老子》一书,分为道、德两篇,虽只五千余字,却系统阐述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思想体系,形成了极具象征性的文化特色。
初读前,我对其还仅停留在“无为而治,消极避世”的印象上,直至认真品读后,才深觉这更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境界,收益匪浅。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的确,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正是深受其影响,以这样的从容姿态、包容性品格、和谐相处的深厚情怀,共同推进社会文明的互补互融,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在生活或工作中,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而了解自己的人是更加明智的。
别人是有力量的,而战胜自己才叫强大。
知足常乐,有积极行动力的人能更加长久。
确实,一直以来我们总对别人要求太多,却忽略了对自我的反省与审视。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充分了解自我,才能取长补短,更好的完善自我。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以相反相成的辩证观点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中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也是我们追求天人合一需遵循的原则。
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无所作为,而是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不好大喜功,那样便会有更大的作为,联系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一定程度上正是吸收借鉴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人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对于理想的选择也是各有异同。
看《道德经》有感1000字通用
看《道德经》有感1000字通用相信大家在写文档时,常常会遇到想破脑袋也不知道如何构思的情况,撰写文章之前,先找一些范文来参考是很有必要的。
借鉴范文的整体构思非常之重要,我们有必要学习范文这种文体的写作。
以下“看《道德经》有感”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看《道德经》有感【篇1】也许是年龄大些了,阅历多些了,再读到《道德经》的时候,感触挺多的,尤其会自然不自然地和自己的工作———教育联系起来。
感觉老子的《道德经》简直就是一部教育论著,只要你思考,总是可以为你的教育工作做出宏观方向的指导,微观方法的帮助!《道德经》,五千字,蕴涵着了不起的治国之道、悟不尽的人生哲学。
老子的深奥着实让人佩服,若想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对于我来说是不可能的。
但初步的研读却让我感到老子的哲学思想与教育理念息息相通。
初识《道德经》,是从港台片中听到的台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直到读完了《道德经》,才对此有了一些体会。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部《道德经》。
每个人阅读《道德经》,都会因为自身的经历不同得出不同的感悟。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部《道德经》,心如何,经便如何,人生也便如何?我读到的《道德经》就是一部教育理论的著作。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是《道德经》的开篇第一章,老子的道,不是道理,而是指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是内在的,是可以解释出来的,然而规律却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名,则指的是虚的事物,是理论,是虚名,可以说出来的,但却也不是不变的事物。
正如给我们教育者指出了教育总纲:教育规律是可以总结归纳的,但是,教育规律会随着社会制度、生产力等教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即教有法而无定法!第二章中,老子说“行不言之教。
”,这是洞悉教育的哲学!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面对精力充沛的孩子们,多少教师都把说教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
将孩子的个性差异进行了流水线式的管理,产出了一模一样的产品———高分低能的毕业生。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通用25篇)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通用25篇)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篇1在省级机关和全厅开展的读书活动中,闲暇我又翻了翻《道德经》,随着岁月的流逝,可能是年龄的增长,过去的事情常常会历历在目。
我从乡村民办老师入伍的新兵当团政委后转业,再从派出所普通民警到厅出入境管理局政委,在这个一直为共产党效力的两个强力部门服务的人生历程中,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从无到有,再到现实的运用与感悟,实在受益匪浅!《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始祖--老子唯一传世的著作,全书虽仅五千字,却被历代圣贤、帝王、朝野各界奉为处世与治国宝典。
中国各大思想流派均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也深为西方大思想家如黑格尔、海德格尔等所推崇。
《道德经》文字简约而深奥,思想丰富而难测,似乎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和期望,能引出不同的理解、解释、理论、猜想以及发挥。
《道德经》第八篇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为人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从这里悟水之德行,老子在这里便把水之德认为是最接近于“道”的,如水,“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
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
道德经读书心得1000字(通用9篇)
道德经读书心得1000字(通用9篇)道德经读书心得1000字(通用9篇)道德经读书心得10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道德经读书心得10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道德经读书心得1000字(通用9篇)】,供你选择借鉴。
道德经读书心得1000字篇1老子告诫孔子,他所学的所谓六经不过是陈旧的知识,远远不是道。
道需要法天效地,与自然天地合一,观察天地万物,观察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得到道;得到道,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学以致用,教化天下。
孔子最终认识到此,所以老子说他得道了。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所谓言多必失,言多必败。
杨修自恃其才,不懂谨言慎行,所以死于非命。
所谓大公无私,就是尊重客观,一心为公,以大局为重,淡化私心,不计个人利益,秉公从事,中正无私,没有偏斜。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过满必溢,正因曾国藩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适时地选择功成身退,从而持盈保泰,功名皆无损,安享晚年。
一个人的修养,只有“掏空”自己的内心,让心回归清静、无我、真我的状态,才能做到“无”,在无我忘我中投入做事,专心致志,才容易取得成功。
人生来是有欲望的,不仅追求物欲之享受,满足感官,还会追逐名利,满足内心的虚荣,于是纵情,于是任性,为此脚步匆匆,忙碌不止。
但最终也许得不偿失,生命中最该珍惜的是什么?恰恰不是物质和功名,而是内心的快乐、充实和幸福。
所谓“道纪”,指道之规律。
聪明人做事之所以容易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已经存在的“道”,抓住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事,所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世人贪心不足,往往陷入对完美、美满的追求中而不能自拔,却没一人能够如愿。
月满则亏,人生没有圆满。
所以,做人做事要保持分寸感,掌握好自己的平衡,不能做尽了。
这也是保持生命力的必然要求,所以不必追求完美。
一个人无论是想获得智慧,还是想活得自在,都需要涤荡内心,回归虚静无为的本真状态,否则,只能是受尽心劳,心累不止。
道德经阅读心得1000字范文(通用26篇)
道德经阅读心得道德经阅读心得1000字范文(通用26篇)道德经阅读心得篇1开篇之前我以为应该先提一个成语——紫气东来。
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
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
老子不好推托,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
固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
可谓旷世奇书。
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
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办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涵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聪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
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理。
”再比方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以为此书有一种共同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榨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气。
确实,《道德经》一书通知我们应该怎样豁然的看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以一个悲观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觉得就是一个字——深!能够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终身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要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呈现了八十屡次,那么终究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十分道。
名可名,十分名。
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了解此书了,但是,他又在后几章屡次为道注解,即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含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
其中包括宇宙的构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
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了解愈加不易了。
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
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
书中屡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义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报答,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
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1
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篇3在孩提时代的我就曾经接触过圣人老子的《道德经》,大家可以轻而易举猜到当时懵懂孩童的我,对于这本书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对老子以及《道德经》的初步认识还得追溯到我爷爷跟我讲的故事。
爷爷跟我讲了很多的古代传说,其中就有关于圣人老子的传说——相传老子一夜间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道德经》,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而去,成为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
小时候听着这些传说比较神秘、玄奥的东西,都是和老子相关的,但是老子是谁,什么是老子的学说,他所著作的《道德经》讲述的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却知之甚少,而且那时根本看不懂。
读懂一本书,首先读懂一个人。
这是我阅读书籍的座右铭,若光看一本书所讲的内容,而不去深入了解作者为何做此书的种种原因,那就与作者做此书献于世的真正目的了。
我不乏有些人著书纯粹是为了赚取稿费或者立名,那样的人不配叫作者,只能勉强称为写作工作者罢了。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时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时代造英雄,时代也会造就文化精神上的佼佼者。
如今很多人称《论语》为做官必学,《道德经》为做人必学,想必有一定的道理可遵循,但便不是如如今说法那样的片面。
一本《道德经》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为人等多方面的内容。
换一种比较概括的话说可算为一本百科全书,但是《道德经》真正的分类还得算为哲学著作。
老子道家的学术充满着辩证法,从探讨宇宙天地、自然规律的变化入手,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真正地以人为本,直接从关注明民生,关注社会弱者,弱势群体出发,老子之道算是弱者之道,对社会人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德经》揭示宇宙万物、自然天地、社会与人等及其运动规律,因而是一个博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出了很多反映事物运动一般规律的哲学概念,对中国文化以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黑格尔曾经感慨:世界的哲学故乡在中国!在老子《道德经》诸多哲学概念中,我最熟透的算是立身处世这方面知识。
道德经读后心得感悟(通用5篇)
道德经读后心得感悟(通用5篇)道德经读后心得感悟篇1一本《道德经》,一生做人的智慧。
做一个真实的人:人的一生,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能说会道,有的人不善言辞。
有的人甜言蜜语信手拈来,有的人沉默寡言却内涵丰富。
说着悦耳动听却不走心的话远远比不过说着逆耳忠言却溢满关怀的语言来的动听。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是说明了与其华而不实,不如朴实无华。
由衷而出的信言远远好过满嘴奉承的美言。
做一个真实的人,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做一个善良的人:公道自在人心,善良的人不辩解,以理服人才是他们的追求。
花言巧语善辩之人一味辩解,忠厚老实善良之人从不诡辩。
一个人越强调什么越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越是解释越是掩饰。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与其强词夺理,不如以理服人。
做一个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以理服人。
做一个聪明的人:脑袋聪明的人知识大都不怎么渊博,因为他们觉得聪明就是资本。
知识渊博的人都不怎么聪明,因为他们知道脑袋聪明不如内心聪明。
睿智高于聪明。
与其聪明没有内涵,不如有内涵地活的聪明。
而"明"就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洞察世事的心,自明,明他,明事,明礼,明人生。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自明,只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正确,才能内心明达而自明明他。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多涉猎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人睿智使人聪明使人深刻。
做个聪明的人,明明德,明归止。
做一个懂得奉献和付出的人。
给予是一种美德,奉献是一种品质。
一味的索取只会让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虽然奉献有可能失去些什么,但是人总要明白有时候失去是另一种方式地得到。
可能失去了"物质",但是却赢得了"精神",给予的帮助越多,得到的内心满足感越多。
当然奉献与付出不是毫无保留地,一味的付出不计回报并不是可取的。
懂得付出和奉献的度,适可而止就好。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5篇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5篇关于《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篇1轻轻翻开《道德经》的扉页,我彷如梦回春秋……函谷忽见骑牛像,心中方明是老聃。
若无一部一言道德天荒破,世事几多尽浑沌?那令人惊叹的五千言,是一位智者思考的结晶;是一位隐士对后世的嘱托;亦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哲学的成果!说到《道德经》,中外很多人都曾给其写过书评。
譬如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再比如说卢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
而作为读者的我,更加切身的感受到,八十一章、五千字的《道德经》,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
可以说,它是一部旷世奇书!它森罗万象,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但是,其中给我思考最多的,还是“上善若水”。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致坚。
”“上善若水”,仅此一句话,便叫人体会到了水的意境、善与德的境界。
的确,“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历来是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
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恰似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因此,何谓“道”?“水”即是!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
万物生长,皆赖于水。
水有如此之功,却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
她,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事事计。
人进我退,彼挤我溢,能屈能伸。
她,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
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软弱,内心坚强。
坚硬易折,柔软耐久。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5篇)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5篇)篇一: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篇一道德经是一部言仅5000字的中国古代哲学巨著,它虽是老子所著,但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由老子从劳动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道是道理,德是品德。
道德经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道德经既有社会科学,也有自然科学的道理。
明白了道德经,个人、家庭、国家、世界都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保护地球,长治久安。
道德经中的道与无为提到的比较多。
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变化的发展规律。
无为,就是事物在循着它的规律发展的时候,不要人为地干涉它。
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管,无为就是把握规律,顺势而为。
对于个人来说,道德经的内涵就是带着一颗爱的心,随性而为。
不刻意去追求什么,尽量怀着善良的心去做事。
一个人学会做人了,有爱的心,而且能够认清事物发展的规律,认真去做事,想不成功都难。
人必须有信仰,才会不容易偏离方向。
有信仰,懂科学,就不会偏离方向。
关于做人,一个小孩长为一个大人,它应该秉着什么信念来成长,我从我同学的博客中找到了答案,我认为非常经典。
小宝,妈妈相信随着你的成长你会懂得很多待人处事的道理,你会接触到这个纷繁的世界,你会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你会有自己对世事的判断和鉴别能力,你也会有自己逐渐清晰的人生观,妈妈不会过多地要求你和束缚你,何况妈妈至今也对很多事情感到迷茫和模糊,妈妈也在不断的阅历和成长,也还在逐渐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但妈妈知道一点,人内心要有自己的信仰,那就是做一个正直、善良、有爱心的人,妈妈也希望你如此,只有这样你才能拥有内心的坚强和力量,妈妈现在以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对你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强大你内心的力量,妈妈相信拥有了内心的坚强和力量,你就可以是一个快乐的人,这也是妈妈唯一的诉求。
虽然妈妈今天对你说这些还为时过早,但妈妈希望有一天你能读懂的时候,别忘了妈妈的话。
对于一个家庭,那就是大家都怀着善心做事,而且不要把自己周围的人往坏的想,你是一个好人,别人也没你想的那么坏。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
道德经读后感1000一人在得意的时候,官运亨通、财源滚滚,可谓家庭、事业顺风顺水。
此时的人们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招人嫉妒、树敌太多,不给自己留后路,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在老子看来,我们此时应该怎么做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气来的时候,要提醒自己可能埋藏着祸根,让自己不那么盛气凌人,要懂得谦恭,否则等到失意的时候就无路可退、众叛亲离了。
还有“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争强好胜,天下无敌,须知“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同时,“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因为“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达到目的不能夸耀,不能自负,不能骄傲,达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不能逞强,要保持谦逊之心。
因为富贵加骄傲,使自己招来祸患,功成身退才属于天道。
自古以来,能够做到的只有少数人。
像范蠡在越国打败吴国之后,就带着西施隐居。
李斯官至宰相,富贵加身却不肯下来,继续做到秦始皇死,就一命难保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像刘邦一样,有多少功臣上来之后,还愿意功成身退?每个人都要封王,封到底全都封死了。
还有明代开国的徐达、常遇春这些名将,踢朱家打下大明江山,后来几乎也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了。
因此,我们要懂得物极必反,适可而止的道理。
要真正做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耻”,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明哲保身。
有得就有失,这是世间的不二法则。
那么面对失意,面对挫折,道家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老子告诉我们,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因此,失意只是暂时的,事物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境遇会有好变坏或有坏变好,所以失意之后就会通达。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范文(19篇)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范文(19篇)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9篇)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范文篇1解读老子《道德经》的真谛启示,可以使我们解放思想,改变对世界的认知,放弃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许多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做事不给自己和社会遗留后患。
从二元论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站在一体同观的全视角看世界,才有真正的恒常快乐,才是真正的全然自由。
《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就可以奠定人生的基本功,就可以解决人生不同时期的各种痛苦和困惑问题。
此版本译文清晰准确,简洁易懂,超出了已往的字面表层译述,将老子真实的意愿全面破解表达出来,从而将老子先生请下了“神坛”,让人民大众真正能与老子的智慧和真理相拥抱,人生的道路就不会偏颇,生命的航船就有了正确的方向。
大道至简,真理人人适用。
现在读过大道至简这个版本的各界人士,强烈推荐《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这本书,它将老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融汇贯通、有机结合,既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对家长、孩子的工作、学习、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拜读、学习后深受启发、颇为受益,建议更多的家长、同学们能够学习这本书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天下之至美,乃美于无为之美,美于无私之美,美于心灵之美。
愿你也可以领悟老子的思想,为心灵觅得一处宁静的港湾,让生命之“道”不受羁绊,在平淡的日子里怡然自得的生活。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范文篇2《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
道为世界之真,用阴阳成物。
二是意识。
意识为物的本性,以谦柔通于道。
在这两个层面上,又构建了两重秩序:一是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
这种秩序证明人要尊敬、理解、学习自然。
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
这种秩序就是爱。
脱离了爱,这种秩序将不复存在。
一、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源于道,道是世界的本体,是唯一的真,唯一的存在,即道就是世界。
没胡道就没有世界,世界因道而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读《道德经》有感1000字(精选20篇)
读《道德经》有感读《道德经》有感1000字(精选20篇)读《道德经》有感篇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天长地久”、“上善若水”,很早之前就对《道德经》中这些句子耳熟能详,但是一直对这些话“不求甚解”,困惑不已。
对《道德经》总是望而却步,只在不同的场合读过一丁点片段,只能算是惊鸿一瞥,管中窥豹,难以谈得上有什么深刻体会。
上《政治学》时,楚老师为我们列的13本必读书目中,中国的经典读物有三本:《论语》、《孟子》《道德经》,这些文章是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治国教材,不得不认真拜读。
“明德人生导航计划”启动后,我们与人生导师张学长达成共识---集体阅读《道德经》,并将其思想和公共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因为《道德经》内容艰深晦涩,语言精练而思想深刻,本人文言文水平不高,因此阅读过程中经常感觉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道德经》流传千年,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解读,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处境,到现在,在国学热的大潮中,对《道德经》的研究如火如荼。
文章版本可谓千奇百怪,多种多样。
我看的是北京燕山出版社版的,是在北大的周末书市上买的,和《论语》、《孟子》三本十元,买来之后,认真的看了两遍《论语》,正在看《孟子》和《道德经》。
目前看到第十九章,还不到四分之一,都好像似乎没有真正看懂。
下面就简单说一下似懂非懂的感受。
第九章中,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拿的多了装不下,差不多够了就行了;揣的东西太多凸起来,不可能长久,大家都会发现。
满堂的金银玉石,是守不住的,富有高贵但却骄奢淫逸,就是自己惹祸上身,咎由自取。
大功告成,全身而退,这才是天道。
启示我们对待物质享受时要适可而止,秉持“中庸之道”,要懂得进退自如。
这使我想起了我国政界的“59岁现象”,有一些有作为有追求的好干部,在光荣隐退之际,经不起物质诱惑,抵挡不知内心不良思想的蛊惑,廉洁一生,糊涂一时。
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模板15篇)
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模板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模板15篇)读后感是通过文字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传达给他人,并能够引发深入研究和交流的文体形式。
《道德经》优秀阅读心得和收获(通用5篇)
《道德经》优秀阅读心得和收获(通用5篇)《道德经》优秀阅读心得和收获篇1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
”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
“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透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
“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
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道德经》心得体会1000字1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群笨偷——小蚂蚁不请自来,住进了我家新装修没多久的墙壁里,它们不仅偷吃我的蜂蜜,搬走我的白糖,还沾污我的餐具、红酒。
不仅如此,当我们一家人就餐时,它竟然也爬上了餐桌,当我在房间里度步思考时,有时竟然也看到它在地上晃荡,面对此景,何止是火冒三丈啊。
其实,这些小东西是很笨的,更谈不上思考了。
比如当它们偷吃蜂蜜时,竟然不知道蜂蜜是液体会沉,以至我的蜂蜜罐里浸满了它们同类的尸体,当它们侵入我的白糖罐搬白糖时竟会迷失了方向,在那迷宫般的糖堆里打转。
我就奇了怪了,这么笨的小东西是怎么在这充满了智慧的世界上生存下去的?不过要消灭它们却也有一定难度,由于它们住在墙壁里,要找出它们巢穴的准确位置比较难,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即使找到了,碍于装修好不足二年的墙壁和家俱,却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我小时候玩的一个叫“诱蚂蚁”的游戏,小时候在农村,闲着没事时,我们一群小伙伴就用小动物(如蜻蜓、苍蝇之类)的尸体去引诱蚂蚁倾巢出动来搬,然后就用水或火来杀死,这是当时我和小伙伴们玩得最起劲的游戏之一。
在一个星期天,我决定如法炮制。
由于没有小动物的尸体,我决定提高档次,用它们最喜欢的冰糖,我从密封的罐里找出一小块冰糖,看准了一只正在找食物的蚂蚁,突然把冰糖放在它的面前。
一开始时它还吓了一跳,以为突然来了一个什么大怪物,不一会,发现这怪物不会动,对它没有威胁,它就试着用触角去碰了碰,没反应,再进一步用嘴去添一添,发觉正是它喜欢的美味,它似乎一下了来了精神,它快速围着小冰糖块转了一圈多,然后又倒着转了转,又用嘴添了添,确认这正是它们的美食后,似乎更有点兴高采烈了。
它快速地往回跑,从墙壁踢脚线和地钢砖间的一个小缝隙中钻了进去。
我不竟暗自得意:小东西,连这么简单的引诱你都看不出来,我看你怎么活。
不一会,原地又钻出二只小蚂蚁,快速来到冰糖处,绕着糖块正着反着转了几圈,其中一只还用触角去碰了碰,再用嘴去添了添,然后它们就分开了,其中一只留在原地,另一只则又快速返回巢穴,不一会,踢脚线和地钢砖间的小缝隙中又钻出蚂蚁来,一只、二只、三只……成群结队地出来了,直奔糖块处而去,这次它们也不再用触角去碰,就直接用嘴去啃了,它们有的站在地钢砖上吃,挤不下的、够不着的就直接爬上冰糖块,从上往下吃,把这块冰糖围得严严实实,而更多的蚂蚁正源源不断地赶来,路上形成一条浩浩荡荡的蚂蚁队伍。
不一会有的开始往家里走了,似乎是吃饱了又似乎是去通知更多的蚂蚁来一起享用。
奇怪的是这次它们只拼命地吃并没有要往家搬的意思,记得小时候蚂蚁是把小动物往家搬的,现在怎么不搬了?进化了还是习性改变了?这时我突然想,它们既然不往家里搬,那第一个发现冰糖的蚂蚁要是不回去告诉别的蚂蚁,那这块冰糖就是它一个的了,别的蚂蚁也不一定会刚好找到这里来呀,那就足够它躺在冰糖块上享用一二个月的了,它怎么还要傻乎乎的回去告诉其它蚂蚁呢?这时,我又突发奇想,现在要是有一个人类突然发现这么个宝藏(冰糖对于蚂蚁就好像宝藏之与人类),他(或她)会怎么办呢?他(或她)会去告诉同事吗?会去告诉小区的邻居吗?会去告诉他或她的国家吗?以现实情况看,我猜99.9%是不会的了,不仅不会,我估计他(或她)还会把它隐蔽起来或设置陷阱以防被其它人看到拿去。
实际上,从现实社会的情况看,不要说这些意外的无主财物,有些已有主即已明确是别人家的财物,却还总有那么一些人在挖空心思地想要把它占为己有,君不见,为了占有别人的财物,有杀人抢劫的、有偷窃的、有行骗的、有以权谋私的、有以次充好的、有不顾别人死活乱排污的等等;往细里说,比如各种各样的电话诈骗、短信诈骗以及地沟油、毒奶粉、毒淀粉、毒生姜、毒韭菜、毒豆芽、染色馒头、塑化剂、瘦肉精、苏丹红鸭蛋、老鼠肉做的羊肉……总之一句话为了抢占别人的财物而不顾别人的死活,什么事都干得出。
老子曾说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可看看现实社会,奢侈品、富翁及排行榜都听得耳朵生茧,现在是污染环境越多、掠夺资源越多、挣的钱越多、得到的头衔和荣誉就越多,只要钱多其它的错误几乎可以不论,即使偶而有批评富翁或“富二代”、“官二代”生活奢靡的,可那口吻却分明是羡慕,巴不得那被批评者就是自己,活生生的一个笑贫不笑娼。
在这样的社会里,道德还会在人的脑子里被想起吗?再看教育,现在强调的从小孩开始就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然后整个社会向他(她)们灌输的就是竞争、排名、考试,可曾教育过要友爱、团结、互助?这样一来,本来应是亲如兄弟的同学活生生地成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
为了排名可以不择手段。
呜呼,这样的“智慧”又有多大意思呢?团结、友爱、亲情、道德这一切都已成了真正的奢侈品了……这时,我再回过头看了看在地上正吃得欢的一群没有“智慧”的小动物,不竟悲从中来:难道人类真的不应该拥有“智慧”吗?蚂蚁,蚂蚁,我怎么忍心杀你啊,我多么希望我是你的同类啊。
《道德经》心得体会1000字2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此章历代的释意无数,而我以为皆难着边际,无以更深刻的对老子思想与道德经进行阐释。
我从道家修身根本出发,得出新论如下:此章重点为“致虚极,守静笃”,全文以此而展开,不理解“致虚极,守静笃”,后面的文字解释也只是牵强。
老子是从道家修炼“返观内照”而得之境界来引申对世间常道的解释。
首先“虚”与“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一种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虚”为空灵,体会为散发状;“静”为沉静,呈收敛状。
“致”往之意,可从“虚其心”来体会,道家修习养身的过程,以虚其心开始,虚至四肢百骸,而四肢百骸皆空灵,无时空地域限制,无往而不至,真空无象,可以满屋、满天地、满宇宙,而今日而远古。
过程或潜移或发散,以至无我无身无世界。
此“极”为无极,或为八极,或为宇宙洪荒。
而“静”的过程从守开始,“守”者,抱元守一,让思想沉静,从时空与外界空间收敛至自身至一点,而达到某种衡定、稳定、笃定的境界。
此“笃”为笃定,为极细小,或如针尖,无缝隙如无物般恒定。
于是,老子方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的感慨。
“复”与“归其根”才是此篇的点题。
“虚”与“静”是道家修身中必习的两手,如“阴阳、有无”既对立又统一。
虚至极为无,静到笃是有。
虚为展开,至极为空灵为“作”;静是回归,回到现在,是“复”,静到笃定属回归本原为“归根”。
从养性功夫来说,“虚静”的过程如佛家心的起灭过程,虚为心起,静为心灭,有无相生,互有你我之佛道原旨。
此章之后节皆为老子从修身之虚静感悟展开对天道、人道常理的延伸分析,万变不离其踪,这才是“道”的至理呵!由此,我独推崇清之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真空无象曰虚,虚而至虚曰极。
”:“专一不二曰守,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静曰笃。
”但,所有释意皆不够细致,皆独不能从修身的体验与角度来理解与感悟,想老子思想无欲无求,其经意当从本原出发理解,而不应该根据时代思维做论证也。
《道德经》心得体会1000字3《老子道德经》44章中讲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德与亡孰病?甚爱必大废,多藏必厚之。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5章中又讲到“祸莫于不知足,咎莫大于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两段话的大概意解是:名利和身体比起来哪个更重要?身体和物质比起来那个更珍贵?得与失比起来哪个才算有害?样样都要,必然导致大废,取藏的越多,所遭的失也越多。
故知足的人才能长久。
于丹在解读儒道的理论中讲了这样一句话”什麽样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就是能改变自己的学习”我们平时经常说要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但真正的做起来并不是很容易。
我的经验就是多学习,学习就像一面镜子,通过学习来认识自己,看清自己,并且学会掌控自己。
在这个市场经济繁荣,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些差距有来自社会的,家庭的,自己的。
所以,一个人要想在这种诱-惑力极强的社会中快乐,平和的生存,就一定要看清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在你的生活空间,在你的事业中,在你的家庭中你想要的是什麽?其实老子讲的道理并不深奥,而且很实际,就看你怎样去认识。
“知足不辱,知足者富”,知足,不等于不努力。
而知足的人,他首先是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不会贪婪,他不会要那些自己根本够不着的东西。
就像练太极拳,大多人初衷都是为了健康身体而进入,但到后来为什麽差距会很大呢?。
这就是看练拳者心理想要什么?想要达到健康,就要踏踏实实的按照拳理去练,只要你用心,你就会达到你的目地,因为你要的很实际。
你要的是展示,你要的是人前的显露,可能你的心就静不下来了。
表面的东西得到了,可你的拳没有静下心去练,你的功夫可能也就是表层的功夫。
所以你要的东西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你一定要问自己想要什么?生活中,我想要的就是平安,健康。
所以我很知足,我每天的生活就像小河的流水一样,平平静静的。
因为我要的不多,好像上天都能满足我的要求。
但有一点,我不风光,我不出色,可我很努力。
不论是家庭,还是自己的生活安排,我都会尽心尽力去做,我要的都得到了,但不等于我停止不前。
“知足者富”知足,本身就是一个心态的体现,知足的人能静,不浮躁,所以他会用他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富”这个富不是一般人眼里的富。
我记的在和一个朋友聊家事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家庭生活是给自己过的,而不是给别人看的”所以这个“富”实际的意义就是自己的一种感受,而不是一种对外的炫耀。
人要学会为自己活着,我说这话不是说自私,而是说人不要为别人怎样看待你而活着,否则会活的很累。
人们都知道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
有一个比喻,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0,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不是那麽会事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当今社会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人要的东西太多了,到后来连自己是谁可能都不知道了。
“天-怒”你要的太多了,天都怒了,所以到后来一定会受到惩罚。
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甚爱必大废,多藏必厚之”之理。
看了博友的点评,我要想再上加两句。
博友讲“平安是金子,健康是银子。
看看我金银都有了,所以我不是应该知足,而是必须知足。
《道德经》心得体会1000字4朋友介绍道五班报名的时候,心里还是打鼓了一下,这么多要求!上课前诵读道德经20遍,课程结束前诵读150遍,不能缺席,每次写学习心得,上课貌似老师还要抽查,还有结业证书……心里纠结了一下,不知道自己工作忙的时候能不能坚持下来;可是又想听听,毕竟是难道的机会,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经典,就填了报名表。
填表也挺复杂,并非一般性的简历,而是好几页的问题,每个问题都不是三言两语仓促间能答出来的,还得绞尽脑汁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