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多边形评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多边形》评课稿

张燕妮

《认识多边形》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叶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的边数,知道可以按照它们的边的数量分类、命名。叶老师创设咪咪变魔术这一有趣的卡通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剪一剪、找一找,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这些图形,以及对图形的折、剪、搭、拼、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图形的变化,充分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让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的小组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态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区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能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和联系,发展空间思维。

下面具体谈谈我听完这节课的一些感受。

一、精心创设情境,津津乐学真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尤其是在教学的一开始,如果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增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新课的学习。所以叶老师创设了“由可爱的卡通咪咪带小朋友到图形王国玩一玩”的情境,紧紧抓住了孩子爱玩的天性。

接着,叶老师说“飞来了两个图形王国的精灵,你们想认识吗?”,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一看,原来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图形朋友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无形中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和集中了学习的注意力。没过多久,叶老师又一次

神秘地说“魔术广场在变魔术呢,想去看看吗?”学生更是喜出望外,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想睁大了眼睛,想一睹为快,这个情境再次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老师通过这一系列精心创设的情境,牢牢地抓住了孩子的心,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光是创设的情境抓住了孩子们好奇、好强、爱玩等心理特点,而且可

以听出来老师的语言也是很符合低年级学生需求的。例如在折一折活动中,叶老师以对口令的形式和学生进行互动——“小朋友,问问你,这是几边形;折一折,数一数,几边形;第一折,数一数,几边形;第二折,数一数,几边形…;再一折,数一数,几边形,最后折,数一数,几边形?”;再例如叶老师在教学时是这样问的:“小朋友,这些图形朋友找不到家了,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真厉害,和数学家想到一快去了!那你能再开动小脑筋,想一想它是几边形吗?”;“动动手,动动脑,你能创造自己喜欢的多边形吗?”;……学生在这轻松愉快、富有童趣的学习氛围中,增强了参与意识,兴致勃勃地参与着每一个数学活动,并沉浸在快乐学习的情感体验中。

可以说叶老师很善于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设愉悦、生动的情境和富有童趣的语言,让学生真正从数学活动本身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并在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做中学,学中捂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在叶老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活动中感悟图形的变换和联系,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充分发展。主要有三次实践活动。

活动一:先在一张长方形上剪去一个三角形,观察剩下的是什么图形。这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仅管只有几个孩子能完整地剪出三种情况,但它很好体现了“让每个孩子参与了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并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更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图形的变换和联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老师真是用心良苦啊。

接着在黑板上展示出剪下后剩下的图形,有四边形,三角形,还有未新授五边形。接着让学生把这些图形分一分,由知识方法的迁移,最后由学生说出有五

条边的图形是五边形。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从多个图形中寻找已经认识的图形即是下位学习,再由认识的图形中找出共同点得到五边形这个新知识,即是上位学习,利用下位学习到上位学习的过度,实现了学生认识上质的突破。

活动二:折一折

这一活动的思维含量同样丰富,有价值。老师先采用对口令的形式,边演示,边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初步感受图形的变化的奥妙。还无形中帮助学生读懂了题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填一填,学生早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图形的变换和联系,空间观念也得到了发展。

活动三:小小创造家,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创造多边形

叶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各种材料自己去创造多边形。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多边形,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创造。不仅顺利地认识多边形,而且还创造出了七边形等图形,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境界中学生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加深理解了多边形的特征,拓展了对多边形的认识。

三、重组教材,勇于尝试

本节课的新授部分处处体现了叶老师认真钻研教材,重组教材,勇于尝试的精神。她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直接分类,观察,类推揭示多边形特征。她是分三个层次教学的。1、从学生熟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出发,先认识四边形。叶老师可能是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可见老师思考了教学的起点。2、把想想做做中最后一题——先在一张长方形上剪去一个三角形,观察剩下的是什么图形。作为认识五边形的过度,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新知识。3、再通过找家认识六边形。这样设计的课堂实效是否更好一些,先不说,就老师对教学的认真态度和勇于尝试挑战自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教学是一门艺术,下面谈谈本课中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让练习更显层次性

整节课的练习是这样安排的:先统计图形,再折一折长方形纸观察图形变化,再创造多边形,最后找身边的图形。这样的练习层次似乎很乱,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