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 面积 第1课时 认识面积导学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什么是面积(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什么是面积(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理解面积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
2. 面积单位的意义。
3. 面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及面积单位的意义。
2. 教学难点:面积测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面积卡片等。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面积的含义。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形状的图形,认识面积单位。
4. 活动二:分组合作,探究面积测量方法。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的意义3. 面积的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面积知识。
3. 拓展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操作能力。
3.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总计:约2000字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实施教学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情境创设: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场景,如房间的地面、书本的封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面积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问题提出: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面积吗?”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认识面积》(导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认识面积(导学案)一、目标•学习什么是面积•学会如何测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学会使用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表示面积二、引入1.展示一些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问学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大小,提示他们如何比较各个图形的大小。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用一个统一的数字表示这些图形的大小,使用什么单位更合适?三、学习内容1. 什么是面积•面积是平面上一个区域所围成的大小。
•计算面积需要确定一个单位,单位表示为1单位长度的正方形。
•面积的计算公式为:面积 = 底 x 高2. 如何测量平面图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度和宽度相乘得到。
•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得到。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和高的乘积再除以2得到。
•圆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半径的平方乘以圆周率得到。
3. 如何使用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表示面积•平方厘米表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
•平方分米表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分米。
•平方米表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米。
四、练习1.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1)一个长度为6厘米、宽度为4厘米的长方形。
(2)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3)一个底为10厘米、高为3厘米的三角形。
(4)一个半径为7厘米的圆形。
2.根据下列图形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序:(1)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2)一个长度为8厘米、宽度为5厘米的长方形。
(3)一个底为10厘米、高为4厘米的三角形。
(4)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圆形。
五、总结1.面积是平面上一个区域所围成的大小。
2.面积的计算需要确定一个单位,单位表示为1单位长度的正方形。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不同。
4.面积可以用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表示。
六、拓展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形,测量它的面积并用适当的单位表示。
2.让学生实地测量校园中一些图形的面积,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图形不规则怎么办?能否通过分割为规则图形计算面积?。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2.探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猜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实践操作,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方法一 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进行比较。(这样比较的是周长,是错误的)
方法二 剪一剪,拼一拼。(具有局限性,会破坏图形)
(1)课件出示教材49页中间的两个图形,引导学生猜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组织学生汇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3)引导学生区分周长和面积。
1.理解面积的含义。
(1)认真观察后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
(2)跟老师一起口述面积的含义,加深记忆。
(3)“以××表面的大小就是××的面积”的句式说出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分别出示数学书和语文书、1元硬币和1角硬币、两片大小不同的树叶,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表面的大小。
(2)出示智慧老人的话“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组织学生列举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4)触摸体会:摸一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引导学生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两个面积接近的长方形的大小,再讨论。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独立思考、猜想操作、推理验证等多种学习方式,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构建出面积单位的概念及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打下了基础。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精选9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面积的含义,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面积与周长的区分,加深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面积与周长的区分学习准备: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课件。
学习过程:预设一、激情导课本节课我们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二、民主导学1.任务一:初步认识面(1)摸一模,认识面。
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的经验。
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2)找找自己身上的面,比比脸面与桌面的不同。
(3)认识曲面(苹果、乒乓球)2. 任务二:认识面积大家来进行涂色比赛。
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积”的概念。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4.周长与面积的区别5. 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面积单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面积单位-北师大版一、知识点概述1. 面积单位面积是指二维图形所包含的空间大小。
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公里等。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例如: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0.0001平方米。
2. 面积单位的换算1.小单位换大单位:将小单位面积除以相应的换算系数即可。
例如:10平方厘米=10÷10000平方米=0.001平方米。
2.大单位换小单位:将大单位面积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即可。
例如:5平方米=5×10000平方厘米=50000平方厘米。
3. 面积的测量面积的测量和计算是数学中常见的题型。
在实际生活中,测量面积可以用到量尺、面积计等工具。
二、课堂练习1. 练习题1.将1平方米转换成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和平方毫米。
2.将3平方分米转换成平方厘米。
3.计算一个长度为6米,宽度为4米的矩形的面积(单位:平方米)。
4.计算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2. 解答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
2.3平方分米=300平方厘米。
3.面积=长×宽=6米×4米=24平方米。
4.面积=边长×边长=5厘米×5厘米=25平方厘米。
三、拓展练习1. 练习题1.计算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的面积(单位:平方米)。
2.将100平方公里转换成平方米。
3.计算一个长方形的一条边长为5米,另一条边长为8分米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
2. 解答1.圆的面积=π×半径的平方=3.14×5×5=78.5平方米(约)。
2.100平方公里=1000000万平方米。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5米×80厘米=400平方分米。
四、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练习课堂练习中的所有练习题,并在下一节课前完成拓展练习的第1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面积第1课时《面积的含义》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面积第1课时《面积的含义》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章,主要内容是面积的含义。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面积的概念,探讨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以及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简单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将面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面积的基本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将面积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物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以及一些颜色卡纸,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面积的含义: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我会向学生们解释面积的含义,即图形所覆盖的平面区域的大小。
3. 例题讲解:我会用几道简单的例题来讲解如何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们通过实际计算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计算并解答,以检验他们对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5. 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会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房间的面积、花园的面积等,让学生们了解面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面积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公式。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面积的含义。
答案: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底×高÷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对面积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我还会给学生推荐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面积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在例题讲解环节中,会详细地展示如何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认识面积》年级:三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 使学生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教学难点:1. 理解面积的概念2. 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面积单位的学习工具(如面积板、方格纸等)3. 实物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大小是如何描述的?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它们的大小可以用面积来描述。
二、探究面积的概念(15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正方形的大小与它的边长有关。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地描述正方形的大小?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正方形的大小可以用它的边长的平方来描述,这就是面积的概念。
5.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探究面积单位(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1平方厘米就是描述这个正方形大小的单位。
4.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其他面积单位,如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并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四、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它的长和宽。
2. 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4. 教师出示其他图形,让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1 什么是面积|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1 什么是面积|北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学会使用面积单位来量化平面图形的大小。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面积的概念- 面积单位的应用教学难点- 面积概念的理解和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面积的概念。
- 情境教学: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
教学步骤第一环节: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桌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物品的大小是如何描述的。
- 提问:“我们如何知道一个物品的大小?”引发学生对面积概念的思考。
第二环节:探究面积概念- 分组活动:让学生用不同大小的纸片覆盖桌面,观察并讨论哪种纸片覆盖的面积更大。
- 引导学生总结面积的定义,即平面图形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 介绍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并解释单位的含义。
第三环节:实践与应用-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使用面积单位测量不同物品的面积,如书本封面、课桌表面等。
- 通过实例,让学生解决一些与面积相关的问题,如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等。
第四环节: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面积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体会。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设计小测验或作业,评估学生对面积单位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矩形、三角形等。
- 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寻找与面积相关的实例,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情境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doc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面积》导学案(一)备课者:冉敏秦敬亚刘兆振审核者:晋付春年级:三年级学习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第71-76页。
学习目标1、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
3、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区别导学案幸福自学1、自学第71-76页。
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在生活中,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2)认识封闭图形。
哪一个是封闭图形,哪一个不是?为什么?点拨: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探索面积单位。
(1)刚才我们比较了许多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你是怎么比的?(2)用重叠法比较两张长方形纸的面积,猜一猜,哪个大,哪个小?(3)用摆图形的方法,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
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点拨:关键要选择大小统一的标准。
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4、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观察它的形状和大小。
用手比试1平方分米有多大?.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2)找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合适呢?用厘米测量,面积就用厘米点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说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3)认识1平方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或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来测教室面积,容易吗?为什么?要用平方的面积单位合适。
说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呢?5、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1)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2)比较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和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异同?(3)1厘米指线段的是1厘米长,是单位;1平方厘米指图形的为1平方厘米,是单位。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
三年级数学面积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积导学案⾯积第⼀课时教学内容:⾯积和⾯积单位教学⽬标:理解⾯积的意义,认识常⽤⾯积单位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积单位”概念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1、什么叫封闭图形?什么叫四边形?长⽅形?正⽅形?2、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探究1、⾃学课本第71—72的内容并思考下⾯问题:(1)仔细观察,⽐较⼀下,⿊板和电视机的屏幕哪个⼤?(2)合上课本和⾃⼰的练习本,摸⼀摸他们的⾯在哪?⽐较⼀下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那个⼤?你怎么知道?(3)从⾝边找出两张不同的纸,⽐较哪⼀个⼤?怎么⽐较它们的⼤⼩呢?2、⾃学课本第73—74的内容并思考下⾯问题:(1)常⽤的⾯积单位有哪些?(2)边长是多少的正⽅形⾯积是1平⽅厘⽶、1平⽅分⽶、1平⽅⽶?(3)把重要的语句⽤笔勾画出来。
三、⼩组合作交流1、什么是⾯积?概况⼀下⾯积的意义。
2、探讨⼀下怎样⽐较两张不同的纸张的⼤⼩?3、⽤什么样的图形表⽰⾯积单位⽐较合适?为什么不能⽤●呢?4、常见的⾯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找出来吗?说说每个⾯积单位的⼤⼩。
5、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约是1平⽅厘⽶?1平⽅分⽶?1平⽅⽶?四、归纳总结,教师点拨1、什么叫⾯积?有什么意义?2、常见的⾯积单位有哪些?你能⽐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五、学习反馈1、完成课本第74页做⼀做。
2、完成课本76页练习⼗⼋第1、2题。
教与学的反思:第⼆课时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积单位教学⽬标:通过长度单位与⾯积单位的⽐较,加深对⾯积的理解教学重难点:明确长度单位和⾯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厘⽶多长?1分⽶多长?1⽶多长?2、请分别画出边长为1厘⽶、1分⽶的正⽅形。
⼆、⾃学探究⾃学课本第74页教学例11、⽐较⼀下1厘⽶有多长?1平⽅厘⽶的⾯积多⼤?2、在纸上画出1分⽶和1平⽅分⽶,看看有什么不同?三、⼩组合作交流1、1厘⽶和1平⽅厘⽶有什么不同?你能说⼀说吗?2、相互⽐较⼀下同学们画的1分⽶和1平⽅分⽶,有什么不同?3、⽤⼿势⽐划1⽶和1平⽅⽶,说说1⽶和1平⽅⽶有什么区别?四、归纳总结,教师点拨⽐较⼀下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完成下列图表五、学习反馈1、完成课本第75页做⼀做。
最新整理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教学内容:教材第70~74页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面积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面积单位实际大小观念的形成。
教具学具:边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不同的大长方形、小圆片和小正方形、小长方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涂色游戏:两张大小不同的纸片,涂上颜色,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
2、引入新课:物体都有面,面是有大小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1、探索面积的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桌子有桌子的表面,课本有课本的表面。
①摸一摸:桌面、书面,感受物体的表面。
②比一比:黑板的表面和桌面,哪个大?数学书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小?③小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2)封闭图形的大小。
①出示三个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说说哪个大,哪个小?②像这种周围都是封闭着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叫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
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3)概括面积的含义。
①什么是面积呢?②学生讨论、发言。
③看书、齐读: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三组图片,比较大小。
(2)判断图形的大小,不能全靠眼睛看,或用重叠的方法,还要学会其它的方法。
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运用学具来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的大小。
②学生汇报、交流。
③体会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④小结: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要用同样大小的学具,也就是说必须用统一的标准,而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单位)(3)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面积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物体的表面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2. 面积单位的引入:介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3. 面积单位的转换:让学生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2. 让学生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知道它们的含义,能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转换,让学生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卡片,卡片上画有一个封闭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地面、桌子的表面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大小不同的面积。
2. 探究面积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表面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3. 认识面积单位:介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 面积单位的转换:让学生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5. 巩固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测量和记录自己卡片上图形的面积,并尝试进行面积单位的转换。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面积的概念物体的表面大小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1cm x 1cm平方分米 1dm x 1dm平方米 1m x 1m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_平方厘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范例)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红色长方形、黄色长方形、蓝色长方形各一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学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儿童画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装饰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一块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适呢?还能用长短来表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我们身边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请你们找一找并摸一摸它们的面,你发现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观察铅笔盒盖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课件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表面的大小。
3、我们如果把黑板画在纸上是什么图形?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课件演示)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在哪里?4、(课件演示)观察这几个图形,它们的面又在哪里?让学生体会封闭图形才有面的大小。
5、课件出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
6、感知面积的含义。
刚才我们比较了什么?所比较大小的部分有一个名字叫面积。
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完善面积的含义)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面积的定义。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五 面积丨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五面积丨北师大版前言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面积是一个重要的章节。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编写了此导学案。
本导学案将详细介绍面积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以便教师和学生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学习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所占空间大小的一个量。
2. 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了解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1. 面积的概念:介绍面积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面积是用来表示平面图形所占空间大小的一个量。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 面积单位: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让学生学会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4. 面积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发现面积的概念。
2.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4.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面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面积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全面掌握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 面积的认识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面积的认识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面积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用面积单位来衡量物体表面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单位,学会用这些单位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
难点: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模型、面积单位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面积单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衡量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呢?2. 探究面积概念(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的表面,提问:“这两个图形的表面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它们都有大小不同的部分。
”(2)教师讲解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3. 学习面积单位(1)教师出示面积单位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学生用面积单位卡片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的表面面积,并记录结果。
4. 面积单位换算(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2)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5.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面积单位的换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给予评价。
6.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应用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解答过程,得出答案。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第1节 【第一课时】 认识面积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认识面积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大小。
难点:面积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问学生:“这张纸的大小怎么表示?”引导学生回答:“用面积表示。
”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探究面积的概念(1)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找出哪些物体的表面可以用面积来描述。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面积的概念。
(3)教师总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3. 学习面积单位(1)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找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3)教师总结:1平方厘米是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大小,1平方分米是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大小,1平方米是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大小。
4. 面积的应用(1)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找出哪些问题可以用面积来解决。
(2)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面积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3)教师总结:面积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土地面积、房屋面积、纸张面积等问题。
5.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第35页的练习题。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大小以及面积的应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本第36页的习题。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了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大小以及面积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
第 5 单元面积本单元主要内容是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进率,解决问题。
这些内容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基础进步行。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对空间形式认识发展前一次飞奔。
本单元展现见解形成过程,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形成。
学好本单元内容,不只有利于发展学生空间见解,提高解决简单实责问题能力,而且还能够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面积,领悟引进一致面积单位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成立 1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进率,会进行简单单位换算。
2、使学生研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获得研究学习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能估计给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3、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相关面积知识解决简单实责问题,进一步领悟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知道能够用不相同方法解决问题。
渐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 1)面积和面积单位(1)(1 课时)( 2)面积和面积单位(2)(1 课时)(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1)(1 课时)( 4)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2)(1 课时)( 5)练习课(1 课时)( 6)面积单位间进率(1)(1 课时)( 7)面积单位间进率(2)(1 课时)( 8)单元知识概括与易错警告(1 课时)面积见解学习贯串于整个单元学习之中,借助学生身边熟悉事物,使学生成立面积单位表象;充分利用实质操作,深入理解面积公式;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
第 1 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型新授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责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说和应用过程。
因此,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力争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对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本单元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识面积(1课时)
(2)认识面积单位(1课时)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1课时)
(4)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5)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6)利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课时)
面积概念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之中,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使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充分利用实际操作,深入理解面积公式;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课时认识面积
课题认识面积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设计了平面图形比大小,摆方格表示面积单位,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在教学比较面积大小时,注重让学生体验比较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具体的比较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从而明白可以通过观察、重叠、拼摆正方形等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还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等活动,激发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相同的小正方形去比较两个面积接近的长方形的大小。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去拼摆,再讨论这样拼摆的不足,从而知道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不仅要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还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去拼摆。
教学过程呈现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独立思考、猜想操作、推理验证等多种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两张大小不同长方形的白纸,三角形、圆形、方形纸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5分钟)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引导
学生说出:图中都有什么?这些
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2.这些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怎样用数据来描述它们的大小
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1.认真观察,说出自己看到的
教室内的物体:桌椅、黑板、门窗、
国旗。
这些物体都有一个平整光滑
的表面。
2.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表面较
大,哪些物体的表面较小。
明确本
节课学习内容。
1.填空。
(1)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
3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2)一个周长是16厘米的正方
形,它的边长是()厘米。
答案:(1)16(2)4
2.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
二、自主探索,学会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
(22分钟)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题目:观察
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说哪一
个面比较大。
2.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面积:
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组织学生说说其他物体表
面的面积。
4.触摸体会:摸一摸字典的封
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
积比较小。
1.直观感受黑板和国旗表面的
大小,并说出比较结果:黑板面比
国旗面大。
2.理解面积的概念。
3.以“××表面的大小就是×
×的面积”的句式说出其他物体的
面积。
4.拿出自己的字典,摸一摸封
面和侧面,体会这两个面的大小。
()个
(2)
()个
答案:(1)6 (2)8
3.下面四个图形中,面积最大
的是(),面积最小的是(),
()和()的面积相等。
答案:①③②④教学例2。
引导学生比较图形面积的大
小。
1.课件出示两个形状不同的
长方形,引导学生猜测哪个面积
大。
2.出示○、△、□三种图形,
请学生任选一种量图形的面积。
3.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
性,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
难以确定它的面积是否比前面出
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怎么办?
探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
法。
1.观察,猜测哪一个面积大一
些。
2.实践操作,选择合适的图形
来量出长方形的面积。
明确:正方
形能铺满整个长方形而没有空隙,
是最佳的选择。
3.启发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
需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三、巩固练习。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
做”。
2.完成教材第64页第1、2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
汇报。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5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
板书
认识面积
六、教学反思
在此课的教学中,关于对“面积单位”表象的建立,没有以讲解示范为主,也没有提供现成的面积单位直接让学生进行感知,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操作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他们亲自比一比、看一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面积单位的形成过程,较好地建立了各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
可以说,学生经过这种“亲身体验”,理解更到位,在大脑中建立起了准确、鲜明的空间表象,掌握的程度也比直接借助现成的面积单位进行感知要牢固得多。
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体会了面积概念,体验了数学化的过程。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