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课件PPT(精)
冷沉淀讲稿PPT课件
![冷沉淀讲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45e28c58fafab068dc0238.png)
第3页/共46页
成分输血概况
• 国外: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成分输血占临床用血比例已达85%—95%,美国98%、日本95%、法国 95%、加拿大90%、英国85%
第15页/共46页
冷沉淀输注的用法
• 输注时,在37℃环境中以最短的时间融化,一般不超过10分钟,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必须经输 血器输入体内(粘稠时可稍加生理盐水稀释)
• 注:融化温度不宜超过37℃,融化后要立即输入,不得存放,更不能再次冷冻保存。
第16页/共46页
冷沉淀输注的剂量
• 冷沉淀用于补充受血者的纤维蛋白原时,1单位一 般可提高成年人纤维蛋白原50-100mg/L,一般 成年人的常用剂量为每次输8-10个单位,使血中 的纤维蛋白原维持在正常止血功能的最低浓度 0.5-1.0g/L;儿童酌减,可按每10kg体重输2个 单位计算。(考虑患者纤维蛋白原基础水平)
• 冷沉淀含有浓集的纤维蛋白原、Ⅷ因子和纤维结合蛋白(Fn)以及Ⅸ、Ⅺ、Ⅱ、Ⅴ、Ⅹ等多种凝血因子,在 机体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富含的Fn是一种粘性糖蛋白,具有促进纤维蛋白交联、细胞粘着、上皮 细胞移形、修复和分化的作用;可促进手术创面损伤的肉芽组织增生,加快伤口愈合,同时可作为一种 “趋化因子”,提高炎症区的白细胞活性,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抑菌抗感染等作用。
第19页/共46页
冷沉淀输注的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荨麻疹、循环超负荷、心 功能不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及输血传播疾病的 风险等。
冷沉淀在临床中的重要应用
![冷沉淀在临床中的重要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93ac9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a.png)
在创伤性休克治疗中,冷沉淀的输注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救治成功率。
产后出血:有效止血,降低产妇死亡率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冷沉淀的及时输注可有效止血。
冷沉淀中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可促进凝血过 程,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妇死亡率。
2
冷沉淀中的纤维蛋白原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 复,减轻黄疸症状。
3
通过输注冷沉淀,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有利于 腹水消退和肝功能恢复。
肾脏疾病:保护肾功能和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
冷沉淀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可以增强机体 抗感染能力,减少肾脏感染机会。
冷沉淀可以改善肾脏微循环,保护肾功能,延缓 慢性肾衰竭进程。
器官移植: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
冷沉淀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 用,能够降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 发生率。
通过在移植前或移植后给予患者冷沉 淀,可以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和患 者的生存质量。
整形外科手术:促进皮肤愈合和美观度提升
冷沉淀可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缩短整形外科手术后的恢复时间。
使用冷沉淀还可以减少瘢痕形成,提升整形手术的美观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其他内科疾病:辅助治疗和缓解症状
冷沉淀可以用于治疗低蛋白血症 、营养不良等内科疾病,改善患
者营养状况。
冷沉淀富含免疫球蛋白,可以增 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通过输注冷沉淀,可以补充患者 丢失的凝血因子和其他血液成分 ,改善患者出血倾向和贫血症状
。
05
冷沉淀在急救医学中地位与优势
创伤性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稳定生命体征
其他外科手术:辅助止血和加速康复过程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分析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72c7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3.png)
VS
资源利用
由于冷沉淀的来源有限,需要严格掌握适 应症和禁忌症,避免滥用,以免浪费资源 。
06
CATALOGUE
冷沉淀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优化冷沉淀的制作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提高冷沉淀的制备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结词
通过对冷沉淀制备工艺的优化,提高产品 的纯度和产量,减少制备过程中的污染和 交叉污染,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冷沉淀在凝血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冷沉淀中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 ,能够补充凝血因子缺乏引起 的凝血功能障碍。
冷沉淀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 因子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 血酶生成,加速止血过程。
冷沉淀还能够促进血管收缩和 血小板黏附,增强止血效果。
冷沉淀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骨髓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 要手段之一,而冷沉淀是一种重
B
C
D
详细描述
通过对冷沉淀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明确其优势和局限性,为进一步推广应用 提供参考。
总结词
探讨冷沉淀在急救医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冷沉淀的临床应 用分析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冷沉淀概述 • 冷沉淀在血液科的应用 • 冷沉淀在外科的应用 • 冷沉淀在产科的应用 •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 冷沉淀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CATALOGUE
冷沉淀概述
定义与性质
定义
冷沉淀是指血浆在4℃条件下不溶解的部分,主要由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XIII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凝血因子V和凝血因子Ⅷ等组成。
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促进伤口愈合
冷沉淀中的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结 合蛋白等成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对于治疗烧伤、创伤、术后伤 口不愈合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
临床应用冷沉淀的注意事项及研究
![临床应用冷沉淀的注意事项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2ce59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c.png)
临床应用冷沉淀的注意事项及研究20世纪60年代冷沉淀被pool博士发现,1964年首先应用冻融沉淀法从血浆中提取出来白色沉淀物。
因富含FⅧ、Fg、Fn等凝血因子,而用于HA、Fg缺乏、凝血因子ⅩⅢ缺乏和vWD等出血性疾病治疗,是现代成分输血的一部分。
因其纯度不高,在生物体内半衰期短,在发达国家,除非无可先择或紧急情况,并不考虑应用冷沉淀治疗HA、vWD和FⅩⅢ缺乏等疾病。
近年来,随着临床输血技术快速发展,该项技术突破传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除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的治疗,还有报道应用于深度烧伤、手术创伤、恶性肿瘤激发的口腔溃疡等病的替代治疗。
现将冷沉淀组成和作用机制,制备方法,规格与储存,在临床中的应用,输注剂量及注意事项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便冷沉淀制品能更好地服务与临床。
1冷沉淀的组成和作用机制抗血友病球蛋白(FⅧ)是由FⅧ促凝活性、FⅧ促凝抗原、FⅧ有关抗原和FⅧ有关的瑞斯托霉素辅因子(vWF:Rco)等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
可加速FⅩ活化,促进血小板聚集、血小板FⅢ的释放和形成内源性凝血活酶,促进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加快。
生物体内半衰期在8~12h,变化较大。
纤维蛋白原(Fg)由肝脏合成的,在凝血过程中,由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
其含量增多可使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都加快。
还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起到加快止血、改善微循环、防止出血的作用。
纤维结合蛋白(Fn)又称纤维连接蛋白,1974年国外开始研究发现的,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和组织液中,分子量约450KD,由两条相似的A链和B链组成的二聚体高分子糖蛋白。
有促进细胞粘着、上皮细胞移行、纤维蛋白交联,抗感染、抑制细菌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提高白细胞活性、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免疫调控功能,为上皮修复营造环境条件等多种生物活性。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SF)即Ⅲ因子存在于血小板及血浆中,经凝血酶切除部分肽段后被激活Ⅲa。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临床应用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ccff13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b.png)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临床应用输血治疗是不可替代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成分输血作为一种输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冷沉淀凝血因子作为血液成分的一种,在临床输血治疗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冷沉淀凝血因子?冷沉淀凝血因子,也称冷沉淀,是采用特定的方法将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置于2~6℃冰箱中过夜融化或在1~6℃水浴装置中融化,分离出大部分血浆,并将剩余的冷不溶物质在1小时内速冻成固态的成分血。
冷沉淀凝血因子富含五种成分:Ⅷ因子、XⅢ因子、vWF、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结合蛋白。
来自200ml全血分离的冷沉淀Ⅷ因子≥40U、纤维蛋白原≥75mg;来自400ml全血分离的冷沉淀Ⅷ因子≥80U、纤维蛋白原≥150mg。
二、主要功能补充Ⅷ因子、XⅢ因子、vWF、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结合蛋白。
(1)Ⅷ因子又称抗血友病因子,是一种大分子复合物,可加速XⅢ因子活化,促进血小板聚集,有助于血小板第Ⅲ因子的释放和形成内源性凝血活酶,其含量增加可促进内源凝血系统激活加快。
Ⅷ因子缺乏症又称血友病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常见自发性出血或外伤出血后止血困难等症状。
(2)XⅢ因子是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催化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分子间的交联反应,促使纤维蛋白凝块更加紧密、坚固,增加纤溶抵抗。
因此,XⅢ因子对形成稳固的纤维蛋白凝块有重要作用。
XⅢ因子半衰期长,且因子活性5%以下也可以维持机体正常凝血功能。
XⅢ因子缺乏时只能生成不稳定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SFM),患者常见延迟性出血,创面愈合不佳等症状。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是一种重要的血浆成分,作为载体具有稳定Ⅷ因子的作用,参与构成Ⅷ因子复合物,且能与血小板相关位点结合,介导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过程。
先天性或获得性vWF缺乏或功能异常时,可出现凝血障碍。
(4)纤维蛋白原是凝血途径的效应分子,其含量增多可使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加快,同时纤维蛋白原作为血小板间的桥梁,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
冷沉淀在肾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冷沉淀在肾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100a3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d.png)
04
安全性评价与风险防控措施
不良反应类型及处理方法
过敏反应
01
如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注并给予
抗过敏治疗。
发热反应
02
在输注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反应,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必要时给予退热处理。
凝血功能异常
03
冷沉淀输注后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应定期监测凝血指标,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感染风险防控策略
无菌操作
在冷沉淀制备、储存和输注过程中,应严格执 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细菌学监测
定期对冷沉淀进行细菌学监测,确保产品无菌 。
患者感染防控
在输注前评估患者感染风险,对高风险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他潜在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输血传播疾病风险
应对冷沉淀进行病毒灭活处理,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 风险。
案例二
患者B,慢性肾脏病(CKD)5期 ,长期接受透析治疗,因手术需 求使用冷沉淀,术后恢复良好, 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案例三
患者C,在接受肾移植前,因凝血 功能异常使用冷沉淀进行纠正, 移植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凝血功 能稳定。
实践经验总结与启示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 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冷沉淀的用途
冷沉淀主要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先天性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疾病,同时也可应用于 肾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
肾功能障碍患者特点
1 肾功能障碍的定义
肾功能障碍是指肾脏无法正常排泄体内代谢废物和维持 水电解质平衡的一种病理状态。
2 肾功能障碍的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肾功能障碍可分为急性肾功能障碍 和慢性肾功能障碍。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 高冷沉淀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
临床应用冷沉淀的注意事项及研究
![临床应用冷沉淀的注意事项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b076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a.png)
临床应用冷沉淀的注意事项及研究首先,临床应用冷沉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设备和试剂:使用高质量的设备和试剂对于准确的结果至关重要。
确保离心机、试管和冷冻设备的正常工作,以及使用纯净的缓冲液和溶剂。
2.样品处理: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冷沉淀,样品的处理尤为重要。
必须谨慎地选择和准备样品,避免有可能干扰沉淀的杂质。
如果需要使用特定的酶或化学试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需要确保这些试剂对目标分子没有影响。
3.低温操作:冷沉淀的主要原理是在低温下,使溶液中的目标分子形成沉淀。
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低温。
准备冰冻样品前,确保离心机和离心转子在低温下预冷。
4.沉淀条件优化:冷沉淀的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例如盐浓度、pH值和离心速度。
为了获得最佳结果,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
通过调整溶液的盐浓度和pH值,可以增加沉淀的选择性和效率。
此外,根据目标分子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离心速度也很重要。
其次1.蛋白质纯化:冷沉淀可用于从复杂的生物样品中纯化目标蛋白质。
通过调整溶液条件和离心参数,可以靶向分离特定的蛋白质。
冷沉淀后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洗脱步骤进行纯化和浓缩。
2.抗原检测:冷沉淀还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或抗原在生物样品中的存在与否。
通过结合特异性抗体和冷沉淀的方法,可以选择性地富集并检测目标抗原。
3.药物筛选:冷沉淀还可以应用于药物筛选研究。
通过与化合物库的相互作用,可以筛选出对目标蛋白质具有特殊亲和力的化合物。
这种方法对于发现新的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等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冷沉淀在蛋白质纯化、抗原检测和药物筛选等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然而,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注意实验设备和试剂的质量,进行样品处理和沉淀条件的优化,并进行详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