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外科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定
外科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杜绝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科室根据最新静脉输液治疗技术规范,并结合我院及科室实际情况,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作了分析,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请全体护士务必遵照执行。
一、环境管理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1:80 含氯84消毒湿式清洁台面,空气消毒每日1-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配药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同类药液可共用一具注射器,但注意需要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在更换治疗巾时一同丢弃,如有污染,应立即丢弃;抗生素应现用现配,其余液体提前配药不超过3组,配药后必须签名签时间;皮试液现配现用,一人一针一管,用后及时作废;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h;用于PICC、CVC和PVC封管液配制: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0.4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有效时间24小时,封管时现抽取液体并在空针上粘贴红色“肝素液”标签。
高危药品配制,如胰岛素、氯化钾、浓氯化钠、硝普钠、葡萄糖酸钙等应对照治疗卡经二核对无误后现配现用并在空针上粘贴“高危药品“标签,不得配置后搁置。
三、查对管理1、摆药查对长期液体由办公班组织摆药,中班和配药/两头夜负责查对,配药前再次查对;临时液体由一人摆药,另一人查对。
2、输液卡查对办公护士输液卡打印后,需由另一名护士再次查对方能进入治疗室,患者液体输完,由拔针护士务必仔细检查输液治疗是否全部完成,同时检查治疗卡有无漏签、错签时间及姓名。
3、输液查对输液前采取由患者自报姓名的方法,再查对腕带信息,查对患者床号、姓名,同时注意输液卡床号姓名与患者本人是否相符,严格执行操作前、中、后“三查八对”查对制度,如遇有患者提出疑问或与病情不相符的治疗,需返回护士站仔细查看医嘱或询问医生释疑后方可使用。
对于初次使用易致敏的药物,一定要向患者实施详尽健康宣教,并密切巡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应仔细核对医嘱内容,包括输液类型、输液速度、输液时间等。
确保按照医嘱正确进行输液操作。
2. 检查输液设备完整性: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之前,应检查输液设备的完整性,包括输液管、输液瓶、输液针头等是否正常无损。
3. 保持输液设备清洁: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应保持输液设备的清洁,特别是输液瓶口和输液针头等容易受到污染的部分,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4. 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穿刺部位,避免穿刺血管时出现误伤。
5. 注意输液速度控制:护士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遵循医嘱要求,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
6. 检测输液效果: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输液效果,包括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测量尿量等,及时发现输液相关并发症。
7. 注意输液过程中的反应: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特别是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
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记录相关数据: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应及时记录输液的相关数据,包括输液开始时间、剂量、输液速度、输液结束时间等,以便追踪输液效果和进行质量控制。
总之,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需要护士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持设备的完整和清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记录数据,并发现并及时处理或报告输液相关的问题。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规范临床静脉输液用药行为,防止用药错误,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科室及护理人员。
三、组织机构成立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本制度的实施。
四、职责1. 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管理工作小组:(1)制定、修订和完善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2)组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静脉输液用药安全意识。
(3)监督、检查临床静脉输液用药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4)定期对静脉输液用药安全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2. 护理人员:(1)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认真核对医嘱,确保药品名称、剂量、用法、途径准确无误。
(3)掌握药物知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
(4)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用药注意事项。
(5)发现用药错误,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并采取措施纠正。
五、内容1. 医嘱审核:(1)医师开具医嘱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确认用药的必要性。
(2)医嘱内容应准确、完整,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法、途径、用药时间等。
(3)护士在执行医嘱前,应仔细核对医嘱内容,确保无误。
2. 药品管理:(1)药品应按规定储存,确保药品质量。
(2)药品领用、归还、过期、失效等应及时处理。
(3)抗生素等特殊药品实行专柜管理,专人负责。
3. 配药:(1)配药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配药安全。
(2)配药前,应仔细核对医嘱,确认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
(3)配药过程中,应避免药品污染,确保配药质量。
4. 输液:(1)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反应。
(2)输液结束后,应妥善处理输液器、输液针等医疗废物。
(3)患者离院时,应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5. 用药错误防范:(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用药准确无误。
(2)加强药品知识学习,提高识别药品的能力。
(3)发现用药错误,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并采取措施纠正。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1. 引言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
为了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2. 静脉输液规范2.1 输液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检查静脉输液设备的完好性;•确认病人的身份和处方的准确性;•清洁和消毒皮肤。
2.2 输液设备的选择和准备选择合适的输液设备对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输液设备包括输液器、注射器、针头等。
在选择和准备输液设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确保输液设备的完好性和无污染;•根据输液速度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输液器;•使用带有防止误插连接器的输液器,以防止错误插入;•清洁和消毒输液设备,确保无菌环境。
2.3 输液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医务人员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以确保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见的输液操作规范包括:•选择合适的静脉插入部位;•寻找适合的静脉;•用消毒剂消毒插入点;•按要求插入静脉针;•固定静脉针;•确保输液过程中无滴漏和护理观察。
3.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3.1 人员培训和技能评估为确保医务人员具备静脉输液操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医院应制定培训计划,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技能评估。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静脉输液操作规范;•输液设备的选择和准备;•静脉插入和固定技巧;•输液并发症的处理。
3.2 输液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对输液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药物和输液设备的采购和验收;•输液设备的清洁和消毒;•输液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输液设备的报废和更换。
3.3 输液记录和报告为了监控和评估静脉输液的效果和安全性,医务人员需要做好输液记录和报告工作。
相关内容包括:•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输液过程;•监测输液速度和药物剂量;•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和并发症;•及时报告和处理异常情况。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目录
1. 重要性与必要性
1.1 输液过程中的风险
1.2 输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3 输液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2.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2 定期检查输液设备
2.3 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
3. 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3.1 静脉炎
3.2 输液速度过快
3.3 输液过程中发生漏液
4.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效果评估
4.1 通过监测数据评估安全管理效果
4.2 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
4.3 持续改进与提升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准确、安全地进行静脉
输液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至关重要。
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
着一定的风险,如果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为了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输液操作
规程,包括选择合适的输液设备、检查输液管路、定期更换输液袋等。
同时,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系统也是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
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输液情况和病情变化。
在实际操作中,静脉输液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静脉炎、输液速度过快或漏液等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更换输液部位、调整输液速度或及时补液等。
为了评估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效果,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监测数据、用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持续改进与提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预防和减少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及医护人员。
三、职责1. 医院护理部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本制度。
2. 医护人员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制度。
3. 患者及家属应了解本制度,积极参与输液治疗。
四、输液安全管理1. 环境管理(1)治疗室应保持整洁、干净,定期进行消毒。
(2)无菌操作前需进行湿式清扫,空气消毒每日2次。
(3)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治疗室。
2. 配药管理(1)配药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
(2)抗生素等易过期药物应现用现配,过期药物不得使用。
(3)配药时,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等,确保准确无误。
3. 操作管理(1)输液前,护士应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方式。
(2)穿刺前,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
(3)穿刺失败2次,应换人操作,并向患者道歉。
(4)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 用药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医嘱,确保用药安全。
(2)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3)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
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发现并发症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记录并发症发生的时间、原因、处理措施及效果。
五、培训与考核1. 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培训。
2. 医院应组织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知识。
3.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护人员,应进行补考,直至合格。
六、奖惩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医护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不良后果的医护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护理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静脉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静脉输液治疗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医护人员、护士、药学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三、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修订、监督实施本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
2. 各科室设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工作。
3. 护理部、药学部、感染管理科等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做好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内容1. 输液前安全管理(1)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过敏史、药物禁忌症等,确保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2)严格核对患者信息,确保输液治疗针对正确患者。
(3)检查输液药物、输液器、注射针等输液用品的有效期、包装完好情况,确保输液用品符合要求。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输液过程中的污染。
2. 输液过程中安全管理(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反应。
(2)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
(3)加强巡视,确保输液过程中患者安全。
(4)保持输液器、注射针等输液用品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3. 输液结束后安全管理(1)妥善处理输液用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处置等规定。
(2)记录患者输液治疗情况,包括输液药物、输液时间、输液反应等。
(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输液用品。
五、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对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各科室定期对本科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
3. 护理部、药学部、感染管理科等部门对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六、奖惩1. 对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科室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损害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培训
一、培训背景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给药方式,但由于操作不当、药物配伍不当等原因,可能导致输液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为提高护理人员静脉输液安全意识,规范静脉输液操作,降低输液风险,特举办本次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培训。
二、培训目标1. 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认识,强化安全意识。
2. 规范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操作流程,降低输液风险。
3. 掌握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方法。
4. 提升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
三、培训内容1.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概述(1)静脉输液的定义及分类(2)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意义(3)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2. 静脉输液操作规范(1)静脉输液前的评估(2)静脉穿刺操作规范(3)输液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4)输液结束后的处理3.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1)常见静脉输液不良反应(2)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3)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4. 静脉输液相关法律法规(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3)药品管理法四、培训方法1. 讲座: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进行授课,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知识。
2. 案例分析: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静脉输液安全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问题的敏感度。
3. 角色扮演:模拟临床场景,让护理人员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问答:解答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培训效果。
五、培训要求1. 全体护理人员务必参加培训,不得缺席。
2. 培训期间,保持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六、培训总结本次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培训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静脉输液操作,降低输液风险。
希望全体护理人员通过本次培训,能够学以致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同时,医院将不断完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输液安全。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如何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成为当前医院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静脉输液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至关重要。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一、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1. 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护理部主任、临床科室主任、药剂科主任等为成员。
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实施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改进。
2. 护理部设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培训、考核、质量控制等。
3. 各临床科室设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本科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4. 药剂科负责静脉输液药物的采购、储存、配送和管理,确保药物安全。
二、静脉输液操作规范1. 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静脉输液资格证书后方可进行静脉输液操作。
2. 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应认真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过敏史、血管情况等,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输液工具。
3. 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输液器、针头、注射器等物品的无菌状态。
4. 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应严格执行医嘱,确保药物剂量、浓度、速度等准确无误。
5.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输液通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确保输液顺利进行。
三、静脉输液质量控制1. 建立静脉输液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输液操作规范、质量评价标准、持续改进措施等。
2.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
3. 定期对静脉输液药物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药物合格、有效。
4. 建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四、静脉输液安全管理1. 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档案,记录静脉输液操作、质量控制、不良事件等情况,以便于追溯和分析。
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现就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通知如下:一、严格规范静脉输液适应症各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静脉输液适应症,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合理使用静脉输液。
严禁将静脉输液作为常规治疗手段,对于非必要输液的患者,应采取口服、肌注等其他治疗方式。
二、加强静脉输液操作规范各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确保输液安全。
输液前,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查体,评估患者病情和输液风险,并做好输液前的准备工作。
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输液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和指导。
三、加强静脉输液药品管理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静脉输液药品的管理,确保药品质量。
输液药品应当由具备资质的药品供应商提供,并严格按照药品储存和运输规范进行管理。
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处方要求进行用药,不得擅自更改药品种类、剂量和使用方法。
四、加强静脉输液培训和教育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护人员静脉输液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静脉输液技能和风险意识。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静脉输液技能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操作技巧。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护人员对静脉输液风险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对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加强静脉输液监督检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的监督检查,确保医疗机构严格执行静脉输液管理相关规定。
对违反规定、造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六、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患者的静脉输液教育和沟通,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的认识和理解。
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详细解释静脉输液的必要性、风险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合理使用静脉输液。
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静脉输液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为了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加强静脉输液管理。
本文将探讨的相关内容。
一、制度目的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
通过加强静脉输液管理,可以降低医药费用上涨、就医时间延长、医疗风险增加等问题。
二、制度内容1. 人员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的静脉输液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同时,应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环境管理医疗机构应确保输液室环境整洁、干净,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同时,应配备足够的输液设备,如输液架、输液泵等,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3. 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输液药品的管理,确保输液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输液药品应储存于适宜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同时,应定期对输液药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4. 输液管理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输液管理制度,包括输液前评估、输液操作、输液观察和输液后处理等环节。
输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
输液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定,确保输液用具的安全。
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液反应。
输液后应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5. 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同时,应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静脉输液质量管理的改进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静脉输液治疗质量。
三、制度实施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执行要求。
同时,应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意识。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为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依据国家《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WS/T 433—2023)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此管理制度,望全体医务人员严格遵照执行。
一、环境管理保持输液室干净、整洁、安静,室内不得存放与医疗工作无关的物品,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相关要求,做好环境(物品、空气、地面等)消毒,非工作人员及其他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护士应严格落实无菌操作规定,按规范执行手卫生,按要求穿戴工作衣帽口罩。
抗生素、营养液、生物制品等药物应现用现配;若配置的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配置时间,放置在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 2h。
三、操作管理[医师]1、医师应根据患者临床诊断合理用药,严格掌握静脉给药指征,确定用药疗程,原则上一次门诊处方量不超过4天,每次静脉用药前应仔细诊查患者,掌握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多日多次输液患者,每次输液前的检查评估及输液过程中发生输液反应等情况处理由首诊医师负责,首诊医师不在岗时由白班医师负责,必要时请求病区医师协助处理,并要求首诊医师与白班医师做好交接班,并在病历上载明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及特别注意事项。
2、首诊医师应告知患者“输液存在的风险”,输注抗菌素等药物疗程内禁止饮酒,输液时应有陪同人员,不得擅自离开输液室;确因特殊情况,如单身、孤寡老人无人陪同者,可由志愿者协助。
首诊医师应与每一位输液患者签署“静脉输液知情同意书”,如确因患者原因无法签署者,医师应在病历中记载“已落实输液风险告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护士]3、严格执行医嘱及“三查七对”制度,落实医嘱两人查对制度。
护士长对护士执行医嘱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质量监控。
4、输液前应再次评估患者病情,根据药物性质及患者血管状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若患者病情需要或药物刺激性大,可向首诊医生报告或申请 PICC 专科护士进行深静脉置管。
5、高危药物,如高浓度电解质、细胞毒性药物等应单独存放、标示醒目。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10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10
1、经医师诊治后需要输液者,应带病历、输液卡及取配的药品,核对无误后,方可给予输液。
2、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操作规程,严密消毒,坚守工作岗位,定时巡视病员,注意输液反应,做好输液登记。
3、对病人热情体贴,力求无痛注射、一针见血。
如病人有疼痛或注射失败应立即向病人做好解释。
4、根据药物和病情,调节好输液速度,在输液过程中,应交待病员与陪伴不得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发生危险。
并做好输液观察记录。
对需大小便者应由护士或陪伴陪同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5、输液完毕后,病员无不适或其他反应,可嘱其休息十分钟后回去,并交待病人后回家后注意事项。
如有不适或病情变化,应请医生复诊并再作处理。
6、应对病人和陪伴宣传,自觉遵守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共同保持输液室文明、清洁、卫生、安全。
7、温馨提示: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不要把外来盐水带来输注,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事故,特制定本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三、职责分工1. 医生:负责开具静脉输液处方,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指导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操作。
2. 护士:负责静脉输液操作的执行,包括穿刺、给药、观察等。
3. 药师:负责药物的调配和核对,确保药物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4.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静脉输液操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制度的落实。
四、管理制度1. 静脉输液前评估(1)护士在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包括过敏史、静脉状况、意识状态等。
(2)医生在开具静脉输液处方时,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静脉输液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2. 穿刺操作规范(1)护士在穿刺前应做好手卫生,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根据患者的静脉状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免反复穿刺。
(3)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操作并处理。
3. 药物管理(1)药师负责药物的调配,严格按照处方进行配药,并核对药物名称、剂量、规格等信息。
(2)护士在给药前,必须核对药物名称、剂量、规格、批号等信息,确保无误。
4. 输液过程中观察(1)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输液速度、药物反应等。
(2)如发现患者出现不适,立即停止输液,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5. 输液结束后处理(1)护士在输液结束后,应妥善处理输液器和输液物品,并进行手卫生。
(2)告知患者输液结束后注意事项,如休息、饮食等。
五、监督与考核1.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静脉输液操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落实。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医疗机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国 际 型 号国 内 型 号 流 速
临床用途
18G 12# 76mL/min 快速输液,大剂量输液,常规手术,常规输血
20G 9# 50mL/min 常规手术,常规输血,常规成人输液
22G 7# 33mL/min 常规成人输液,小而脆的静脉,常规小儿输液
24G 5# 22mL/min 小而脆的静脉,常规小儿输液
外径 1.1mm 0.9mm 0.7mm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13
套管针型号的选择—流速
导管型号 24G黄 22G蓝 20G红
流速/min 19ml 33ml 50ml
流速/h 1140ml 1980ml 3000ml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14
静脉留置针穿刺及护理评分标准解读
考核点 患者告知5部分: 操作前评估、穿刺后、封管前、封管后、拔 管后 核对点5个: 评估前、输液前、穿刺后、冲封管前、拔针前 洗手4时机: 准备用物前、穿刺后、封管后、拔针后 无菌意识 关怀意识 正压封管
4、使用后的注射器应正确处理,拔除的针头做到立即就地分类,禁止双手回帽针头,医务 人员在进行操作时,注意力应集中,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5.注射器不得随意丢弃,所有医疗废物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有专人回收,接 受实行双签名。
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消毒效果致细菌性静脉炎。
五、15-30度角直刺静脉, 角度过小致损伤性静脉炎。
六、送导管的方法:
30o
A: 后撤针芯0.2cm,,将导管和针芯全部送入血管。
B: 一手固定针芯,一手将外套管慢慢向前移动,直至全部送静脉内。
七、三松: 松止血带、嘱病人松拳,打开调节器(调节器不可全开)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给予患者药物或液体营养。
然而,输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感染、输液误差等。
因此,对静脉输液进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输液设备选择、操作规范、感染预防等方面探讨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一、输液设备选择在进行静脉输液之前,合理选择输液设备是确保输液安全的第一步。
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输液需求,选择适当的输液器具以及输液管路。
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的输液器具包括输液瓶、输液袋和输液泵等。
在选择时,应首选符合国家标准、生产日期新鲜的产品,并确保包装完好无损。
二、操作规范1.消毒操作在进行静脉输液之前,必须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操作人员应采用洗手消毒液和有效消毒剂对双手和操作区域进行彻底清洁。
消毒时,应注意完全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使用,确保消毒操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穿刺操作针对输液的穿刺操作,操作人员应该经过专业的培训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手法轻柔、准确定位,并遵循"一次穿刺法"原则,尽量减少多次扎刺带来的不适和感染风险。
3.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速度的控制非常重要,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引发过快的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因此,操作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合理控制输液速度。
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三、感染预防输液过程中感染的发生是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
以下是一些感染预防的重要措施:1.洗手操作人员在接触输液器具和患者之前,应进行手卫生。
洗手方法应遵循正确的七步手卫生程序,包括用流水湿润双手、取适量手卫生剂等。
2.穿戴手套操作人员在进行给药和输液操作时,应穿戴清洁、无菌的手套。
每次接触新区域或新病人时,都应更换新的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3.管路管理输液管路是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应尽量减少管路的污染。
操作人员应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并按照严格的无菌要求进行操作。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渗透压耐受范围
静脉注射 渗透压低于0.45%的氯化钠溶液将有溶血现象发生 注射高渗溶液, 红细胞将发生萎缩 如注射速度足够慢, 血液可自行调节使渗透压恢复正常
输入高渗液体
(二)静脉炎 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 胀、灼热、 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美国护理学会4级分级标准 0级输液部位无红、肿、热、痛及不适感觉 1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2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二)静脉炎
2、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药物及注射用物均符合操作要 求,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2)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输 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 应尽量选用粗血管,输注速度要慢。(3)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4)对长 期静脉输液者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有留置针的患者,加强留置针留置期 间的护理。(5)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 的抗炎能力。
2、预防:(1)检查输液装置连接是否完好,穿刺前彻底排气。 (2)输液过程中勤巡视,及时更换添加药物,输液完毕及时拨针, 加压输液需专人守护。 3.处理:(1)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 (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五)急性肺水肿
1、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 或泡沫样血性痰。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 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预防药物外渗的方法
1.用适量的液体稀释药液, 避免浓度过高。 2.化疗前应该识别了解所输入药物的性质, 对局部和静脉刺激程度。 3.正确评估所选择的静脉和穿刺的部位。 4.在输入药物前要抽回血来证明静脉是否通畅, 由另外一名护士确认被 穿刺的静脉是否正常, 正常后方可注药。 5.给药过程中不断观察静脉情况, 不断询问病人穿刺处有无疼痛和烧灼 感, 对于言障碍、意识欠清患者重点关注。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文库
一、概述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缓解病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静脉输液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药物反应等。
为保障患者安全,规范静脉输液操作,特制定本制度文库。
二、制度内容1. 管理组织(1)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2)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 环境管理(1)治疗室应保持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
(2)无菌操作前需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
(3)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3. 配药管理(1)配药护士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
(2)抗生素应现用现配,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小时。
4. 操作管理(1)输液前应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
(2)穿刺前及更换敷料时,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
(3)穿刺失败2次,应换人操作,并真诚向患者道歉。
(4)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
5. 用药管理(1)执行输液医嘱时,必须严格核对医嘱,液体及加入的药物必须经过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2)认真核对液体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液体有无变质沉淀及絮状物;核对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等;核对输液器有效期,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等。
(3)加药配液及注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6. 床旁查对制度(1)严格执行床旁查对制度,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通过询问家属进行识别。
(2)如查对时患者或家属提出疑问,应及时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7. 输液速度及巡视制度(1)护士应根据药物性质及患者病情等正确调节输液速度。
(2)严格执行输液巡视制度,严密观察有无液体外渗、输液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等异常情况发生,一旦发生按相关应急预案处理。
8. 质量监控与考核(1)定期对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三篇篇一: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1、加强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2、确保输液用具安全: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
3、药物的安全使用3.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
3.2溶液查对检查溶液有无渗漏、瓶口有无松动,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现象。
3.3张贴输液瓶签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
3.4配药: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3.5更换液体更换补液时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补液不能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4、输液观察4.1观察有无药物的过敏反应凡是输液所需使用的药物,对于易过敏者都应在输液前做皮内敏感试验,如果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须立即停止输液,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处理。
4.2观察输液的速度输液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及输入液体的总量,输液的目的和药物的性质等多种因素。
4.3观察输液药物有无外渗,及时观察输液局部情况,如有外渗应及时对症处理。
5、操作方法正规,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6、合理选用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
7、操作时动作轻稳,主动与患者交流,体现爱伤观念。
篇二: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该项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之一,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
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等优点,但也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
如不加强安全管理,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因此,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1药品器具的安全管理1.1输液用具临床上常见输液用具有:输液器、锁骨下静脉穿刺管、PICC管、头皮静脉留置针、头皮针、肝素帽、三通接头等。
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
一、目的为确保患者输液安全,预防和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进行静脉输液的科室及护理人员。
三、组织机构1.成立输液安全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各科室护士长和护理骨干为组员。
2.各科室设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本科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实施工作。
四、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三查十对制度,准确执行输液操作规程,保证药物的正确输入。
2.输液环境管理:保持输液室干净整洁,不堆积杂物,灭菌工作前需湿食清洁台,空气消毒一天两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出入。
3.药品管理:配药护士严格的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抗生素必须有效,配药后签署时间。
4.检查台管理:注射卡检查台、注射针检查台、微量泵等设备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操作管理:注射前评价、有效的方法穿刺前选择和换药时,用合适的消毒剂调节患者的状态、年龄等。
6.输液观察记录:护士应记录患者的输液速度、输液量、输液反应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7.严格执行床旁查对制度: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通过询问家属进行识别。
如查对时患者或家属提出疑问,应及时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8.根据药物性质及患者病情等正确调节输液速度,对患心、肺、肾疾病的患者,或年老体弱、婴幼儿、输注高渗液体、含钾、升压药、专科用药中滴速需严格控制。
9.严格执行输液巡视制度,严密观察有无液体外渗、输液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等异常情况发生,一旦发生按相关应急预案处理。
五、措施1.加强护士培训:定期组织护士进行静脉输液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输液安全意识。
2.设立静脉输液安全监测指标:对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改进问题。
3.建立静脉输液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输液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4.开展静脉输液质量评价:定期对静脉输液质量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途径之一,也是护理最常见操作技术。
但是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治疗,操作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输液相关危险因素发生,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所以严格且规范的输液管理可以预见和回避静脉输液风险,对防范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我科通过系统、规范的输液安全管理减少了输液反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規范输液流程,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1规范输液流程医院制定静脉输液标准,规范全院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科室定期培训,抽查考核,提高护士操作技能,按规范的输液流程进行输液治疗。
建立静脉输液小组,促进静脉治疗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培训静疗精英护理人才,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健全静脉输液护理会诊制度,提高静脉治疗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2正确执行医嘱按照医院制定医嘱制度执行医嘱,认真阅读医嘱内容,并确认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次数、用法和时间在执行,并按要求签名和时间,除遇危重患者抢救等紧急情况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
医嘱班班查对,做好记录并签名。
每周大查对医嘱两次。
1.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液必须严格进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标识有效期和批号,药物有变质变色浑浊及沉淀、标签和批号模糊及污损时不得使用;摆药后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易致敏药物用药前询问过敏史;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采用两种以上方式核对患者身份,核对床头卡,反问患者姓名,特殊患者(如小儿、意识不清、手术等)需核对腕带信息;操作前要求患者自诉姓名,护士再次核对床头卡及输液卡,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4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手卫生宣传和培训,增强护士操作前、后洗手的依存性,每个治疗车和每间病房均配备速干手消毒剂,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
加药用的空针避免污染,用后要及时处理,防止再次使用。
控制安瓿的割锯长度在1/4 w,坚持开启安瓿前的一次消毒,使用正确的砂轮消毒法:用75%酒精浸泡砂轮后割锯安瓿。
更换液体瓶时,在抽出之前要求消毒空瓶瓶塞及针梗处进行后再拔出更换。
2.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培训
护士技术水平决定静脉输液操作的安全与否。
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使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富于同情心,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和二人查对制度,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
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输液是侵入性操作,不能由于护士自身的因素而造成操作失败和护理风险事件,给患者增加痛苦,造成护患纠纷。
组织学习相关知识,掌握药物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于
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关的处置流程,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3.选择正确的输液工具
输液用具是穿过皮肤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材,属高度危险性物品。
加强对一次性输液用具的管理科学化,常规制度化,检查经常化,规范放置,统一标识;左进右出,推陈出新;及时毁形,提高了护士对输液用具安全程度的认知,保证医疗和护理安全。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的需要选择适当地输液器:如避光输液器、多穿刺输液器、单管输液器、分装袋式输液器、精密输液器等。
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和治疗需要等选择适当的穿刺工具:如一次性钢针、留置针、PICC、CVC等。
保证消毒剂保存得当且在有效期内,输液敷贴符合无菌标准。
4.过硬的穿刺技术
指导护士学习外周静脉解剖部位、走向,穿刺首选静脉的结构、特点,并通过看、摸,具体感觉血管的弹性、硬度、脆性及血管固定与滑动的区别,提高感性认知,克服患者血管条件差带来的困难,减少静脉穿刺失败。
同时在操作中注意引导护士熟练灵活掌握穿刺技术,克服自身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静脉穿刺前尽量改善影响穿刺的客观条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取得患者的配合,在良好的护患关系中,护理人员操作时的心理压力得以缓解,操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得到提高。
5.患者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耐心、专业的解释获得患者的信任,以便患者充分配合,保证输液安全顺利完成。
做好输液健康教育工作,反复向患者讲解输液知识和潜在风险,教育患者和家属不得自行调节滴速、拔针,注意液体不得低于输液侧肢体,穿刺部位保持干燥,不能用劲,不要随意拆除敷贴,输液过程中不得离开输液场地,如有不适及时呼叫护士等,同时使用宣传册、图片等形式提高患者依从性。
6.加强巡视
患者输液过程加强巡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并注意看液体的数量和质量,注意滴速是否相符,查看患者穿刺点胶布固定是否牢固、有无肿胀等,及时发现、处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巡视护士对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做好疾病健康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护理及满足其文化需求,为患者提供方便实际的人文护理,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能感觉舒适、方便和安全。
对自理能力缺陷的患者随时巡视,或在护士的视野范围输液,合理的安排静脉输液巡视时间,既保证安全,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7.防范药物不良反应
加强药物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特别是对药物说明书的学习,使用新药时保留说明书,并组织全科学习,必要时请药剂师讲解注意事项。
重视药物配伍
对患者的影响。
对有配伍禁忌的输体,间隔开输注或生理盐水冲管,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联用时,使用精密输液器,必须分成两组输注,而且两种药物衔接时应进行冲管处理。
配药时选择专用溶媒和指定稀释剂,以确保药物溶解度和理化性质,保证药物质量和疗效。
8.防范针刺伤的发生
8.1进行规范化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医院组织对新人、实习、轮转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有利于提高护士防护意识,而且也会减少由于技术不熟练、不规范所造成的医院感染;对在职护士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
利用晨会、护士会议讲解院内外发生的针刺伤不良事件,促使护理人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8.2在临床工作中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加强操作技能培训,操作时集中注意力,不回套针帽,不毁型、不分离针头,禁止用手直接传递或清理损伤性废物,使用后、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应立即放入锐器盒中,减少污染针头裸露的时间,避免引发针刺伤。
护士推治疗车取液,利器盒固定于治疗车上层一侧,便于护士放针头时,便于操作。
8.3采用安全性能高的医疗用品,是降低使用锐利器械伤危险的有效措施。
使用安全性留置针,安全性采血针可以有效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8.4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护士长采取科学的弹性排班、轮班的方法,在输液高峰时段增加护士人员,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低年制和高年制護士合理配备等。
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增近医患距离,通过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8.5加强针刺伤的护理管理,建立有关规章制度,护士发生针刺伤后,应及时向科室护士长、医院感染科汇报,并将资料存档保存。
院感科及时给予指导预防及治疗。
定期对护士进行追踪检查,以达到对职业暴露、职业安全的控制与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直接影响医院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危。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大部分住院患者都会输液,提高护士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正确的操作,及时的巡视维护,加强输液安全管理,为疾病的恢复保驾护航,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也保障了护士自身的职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