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雷电颂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郭沫若《雷电颂》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郭沫若《雷电颂》PPT教学课件

其次运用反复、排比等使整个独白具 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再次运用反问、设问,呼唤指斥,增 强了战斗力。
诗歌还闪耀着浪漫主义色彩,在文中是怎么体现的?
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 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 飞往光明的境地;也借助了它们的力量,毁灭 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形象显得更 加神采飞扬。这段独白想象奇特, 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 主义的激情。
郭沫若
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我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
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代表作品甲申三百年祭、星空、女神、屈原、蔡文姬、李白与杜甫
第四层(9—12段) 义正辞严地诘责“土 偶木梗”,表示与污 秽,邪恶,势不两 立。
第四层(9—12段) 义正辞严地诘责“土 偶木梗”,表示与污 秽,邪恶,势不两 立。
第五层(13段) 表现屈原的坚强意 志与必胜的信心。
全文 解析
结构 分析
第一层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从“风!你 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
语言品读
YU YAN PIN DU
本文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 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 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 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激励着人们奋 然前行,相信他更能激励今天的国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7雷电颂(郭沫若)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7雷电颂(郭沫若)
象征手法的运用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
学生小组交流研讨讨论交流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明确其它的象征意义: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e.“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是指河伯神像,其二是指在《九歌》中扮演河伯的一位演员。
艺术特色1、想像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
学生小组交流研讨结果,教师明确:
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手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鬼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学生听讲
师生互动
批注理解内化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忠贞不屈 浩然正气 英勇无畏
a.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b.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宝坻区中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雷电颂》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雷电颂》

剧 情 简 介
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 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 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 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 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雷电颂》中的一句句话语真的就像雷电 一样震响在我们的耳际,人物的爱与憎、 悲与乐是那样的鲜明。回头来读一读我们 先前提到的那两首学过的诗呢?他们和 《雷电颂》比较而言,又像什么呢?它们 表达感情的方式给人怎样一种感受呢?请 用一个比喻来描述这样的诗给人的感受。
• 1、直接抒情 •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 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 2、间接抒情 •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 抒情、情景交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同样出自一个人的手笔,《雷电颂》是 这样的直截了当、酣畅淋漓,而《天上的 街市》《静夜》又是那样的含蓄、婉转。 可见郭沫若先生的艺术功力。我们了解真 实历史里的屈原,又结识了文学作品中的 屈原,对他,你心底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你将怎样表达自己多情感呢?请你现场写 • 一段话,表达你心底对屈原的真切 • 感受,也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你的表 • 达情感的方式。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 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 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 自投汨罗江而死。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优秀9篇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优秀9篇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优秀9篇《雷电颂》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民俗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伟人掠影: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了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

传为湖北秭归人。

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

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较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

是一首浪漫作品。

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

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有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朗读感悟:1、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2、播放《雷电颂》朗读:,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人教版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最新8篇)

人教版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最新8篇)

人教版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最新8篇)1、感受屈原内心强烈的情感:极度的愤怒,想要把黑暗的现实撕碎的强烈愿望,对光明与自由的热烈追求。

2、欣赏郭沫若将这些强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艺术手法。

3、探究风、雷、电的象征意义和“屈原”形象的历史意义。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雷电颂》,这是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一个最为著名的片段。

这样长长的一篇文章其实都是屈原的内心抒情。

那么,在《雷电颂》中,屈原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作者郭沫若又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屈原的情感,并打动无数读者的呢?二、感受情感播放《雷电颂》情境朗读视频。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走进屈原的内心,感受屈原的情感。

学生自由谈论感受,明确:屈原此时内心涌动着无比强烈的情绪——极度愤怒,想要摧毁当时的黑暗现实,热烈地追求光明与自由。

三、分析鉴赏1、在文章中,你是不是觉得有些句子情感表现得很强烈,而另外一些句子的情感表现力则较弱一些?(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这些情感表现力强烈的句子,前后左右交流,然后到班上交流。

尽量让不同的学生都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是这些句子的情感会更强烈、充沛一点?你能否扮演屈原,通过朗读将蕴藏在这些句子中的强烈情感表现出来?明确:因为这些句子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所以其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

⑴展开神奇的想象,让屈原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急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统一的境地。

借助它们的神力,诗人具有了毁灭诸神、摧毁一切黑暗的力量。

这样就使历史中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

全文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洋溢着髙昂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⑵特定的修辞手法的使用使人物情感的抒发更加强烈和直接。

文中大量运用拟人、呼告等修辞方法,或者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或者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情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同时,文中大量运用了反复、排比、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雷电颂》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雷电颂》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雷电颂》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 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 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1. 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 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

3. 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屈原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有什么习俗呢?对,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是的,为了纪念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那么,是怎样的遭遇让诗人作出这样的抉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二、出示学习目标1. 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 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 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某某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7课 雷电颂》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7课 雷电颂》课件

四:象征手法:
是写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用某种 具体事物来代表某种抽象的意义。由 “象征物”和“象征义”两部分构 成.可以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 激发读 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研读赏析
( 1 )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 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 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 象象征了什么 ? 运用象征手法的情?
第二层次(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 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三、跳读精读。
(一)分析下列三段话分别表达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1)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对黑暗 的痛恨对光明的向往。
(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 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 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 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 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 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 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 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 到底的浩然正气。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 什么特点? 全部是屈原一个人的内心独白。
研讨:
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 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
课文表达了屈原歌颂风雷电、 怒斥神祗的两方面的思想内容。 第一层次 (1-8)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 雷电、痛恨黑暗向往光明。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优秀7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创意说明】《雷电颂》是一首诗与剧的融合(即将诗篇融入剧情)的优秀的散文诗,剧中屈原借风、雷、电抒发满腔激愤,借助象征、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本设计的意图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探讨、交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

体会诗篇融入剧情增强剧作诗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二、读课文,想情景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一层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三、说象征,例修辞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四、诵课文,察屈原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 雷电颂(郭沫若)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 雷电颂(郭沫若)ppt教学课件

爱国诗人带了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下去。
这天正是农历五月五日。
6
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农历五月五日, 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他的爱国 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7
《屈原》1942年写于重庆。这
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国民
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半
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
踌躇(chóu)( chú): 犹豫。
11
研讨:
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 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 样的? 课文表达了屈原歌颂风雷电、
怒斥神祗的两方面的思想内容。
第一层次 (1-8)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 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 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
2
3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
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

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 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

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
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
罢官放逐,但心仍系楚国。楚
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4
屈原的故事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
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12
象征手法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
风雷电
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 长江
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
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形象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
没有阴谋、没
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有污秽、没有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
自私自利的没 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

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

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

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优秀教案《雷电颂》向来被认为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最主要的困难是学生无法理解文中语句所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不理解抒情的作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课文原文及赏析《雷电颂》课文原文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呵!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呵!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

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赏析:《雷电颂》是一篇结构严谨的散文诗。

它通过屈原在庙中对风、雷、电的呼唤和赞美,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全诗充满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不屈的战斗意志。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雷电颂》雷电”的作用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雷电颂》雷电”的作用人教版“

《雷电颂》中“雷电”的作用摘要:《雷电颂》是伟大的历史剧《屈原》中的第五幕第二场,是经典文学作品之一。

风雨雷电等都是常见自然现象,作者却为何以“雷电”为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简要阐释“雷电”的作用。

关键词:《雷电颂》雷电作用“雷电”是一种雷鸣与闪电交加的自然现象。

而除了雷鸣、闪电等自然现象之外,还有狂风、暴雨,为什么作者却仅选择“雷电”为题呢?该剧写屈原的故事,“雷电”又与屈原有何关系呢?一、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风、雨、雷电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其有何不同呢?根据时节、强劲与否,风分多种,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之叹,也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之感;根据时节、大小等,雨分多种,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类,亦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之属;而雷电则有“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之令人生畏,有“雷电颁时令,阳和变岁寒”之变幻莫测,有“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之飞速,还有“夜雨雷电歇,春江蛟蜃腥”之地动山摇,等等。

由此可见,虽风雨因不同的标准而类繁,而雷电却相差无几,但有其独特特征。

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所有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都不只承担着铺设背景、供主角演绎故事的任务,还兼着其他重要角色,正所谓“立象以尽意”。

自然现象何其繁复,而《雷电颂》中却以“雷电”为要,这是否与雷电之别于其他自然现象相关呢?下面笔者试从结构和意义上分析“雷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二、“雷电”在文中的作用《雷电颂》这部作品屡次被选入中学课本,被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吟咏传唱,是一部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并举的伟大作品。

在这部伟大作品中,“雷电”既是一独立不可或缺的要素,又有其“与生俱来”的功能。

下面就从这两方面阐述笔者的观点。

(一)环境描写的补白环境描写几乎是所有文学作品都不能忽略的一部分,而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

然而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对环境描写有不同的偏重。

八年级语文下《雷电颂》概括

八年级语文下《雷电颂》概括

《雷电颂》概括
《雷电颂》是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属于现代文学家郭沫若的作品,节选自他的历史剧《屈原》。

这篇课文通过展现屈原在雷电下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屈原对正义的追求和对黑暗势力的反抗。

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呼唤暴风雨的到来,表达了屈原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

第二部分是歌颂雷电的力量,强调了雷电作为自然力量的象征意义。

第三部分是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自己对黑暗势力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在文学特色方面,《雷电颂》以魔幻的情节和幽默的语言风格吸引了很多读者。

同时,作者也巧妙地运用了悬疑和神秘元素,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在主题与意义方面,《雷电颂》主要表达了屈原的品格和以生命作诗的特色,以及作者代表人民向国民党当局的强烈控诉。

总之,《雷电颂》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强烈感染力的课文,它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屈原对正义的追求和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优秀5篇

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及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吗?(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再进行强调。

)是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郭沫若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就是要用屈原的爱国精神来教育人们,激励人们。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屈原在其中的一段内心独白,一起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共同感受伟大灵魂的高尚情操。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加粗字的注音:睥睨咆哮污秽稽首犀利虐待踌躇鞭挞忏悔罪孽迸射三、伟人掠影2、教师出示大屏幕: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政治,联齐抗秦。

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

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

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觉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四、整体感知1、播放《雷电颂》朗读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点评论。

2、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激澎湃,气势雄浑。

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3、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请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五、研读与赏析1、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

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语段,朗读给大家听,谈谈屈原的内心情感。

2、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六、小结《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7《雷电颂》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7《雷电颂》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7《雷电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雷电颂》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郭沫若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这首诗以雷电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郭沫若先生的文学才华,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诗歌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雷电颂》这首诗的深层含义,部分学生可能还难以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诗中的革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诗歌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分析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资料:关于郭沫若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雷电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神奇现象。

然后引入课文《雷电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感受课文中雷电的壮观景象,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雷电颂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雷电颂

绿色出行
鼓励步行、骑行、乘坐公 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 减少私家车使用。
节能减排
推广节能型电器、绿色建 筑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从《雷电颂》看当代环保意义
敬畏自然
通过《雷电颂》中对自然力量的 描绘,引导人们敬畏自然、尊重
自然。
环保意识
借助文学作品的力量,传播环保 理念,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
节奏感强
文章在句式上长短交错,整散 结合,形成强烈的节奏感。
押韵自然
文中的押韵并非刻意为之,而 是在自然表达中形成的,更显 得贴切自然。
05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自然诗歌比较
东西方自然观念差异
东方自然观念
强调“天人合一”,将自然视为 与人类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整 体,注重从自然中汲取哲理和人 生智慧。
跨文化交流在理解《雷电颂》中作用
增进文化理解
通过跨文化交流,可以了解不同 文化背景下对自然的理解和表达 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雷电颂
》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拓展审美视野
跨文化交流可以让我们接触到更多 元化的自然诗歌作品,从而拓展我 们的审美视野,丰富我们的文学体 验。
促进文学创新
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 借鉴和吸收不同文化的优秀元素, 为文学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06
知识拓展:当代环保理念与实践
当代环保理念简介
01
02
03
可持续发展
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 时,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 需求的能力。
绿色低碳
倡导节能减排,发展清洁 能源,降低碳排放,实现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 调发展。
环保实践活动案例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颂》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

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

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2、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影象、图片)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
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

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品味语言:
1、跳读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

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注: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

教师可加以点拨。

如:(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

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概括: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

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4、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明确: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5、配乐朗读:全体学生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五、语文实践:
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