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壤水分蒸发三个阶段和特点

合集下载

土壤学思考题

土壤学思考题

1.灰潮土的形成特点和主要类型有哪些?答:形成特点:1.近代河流沉积物的影响①沉积物的颗粒分布上具有“紧砂漫淤”的规律;②在水平方向上,颗粒粗细具有“呈带性”;③在垂直方向上,颗粒粗细具有“成层性”。

2. 受地下水的影响潮土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位较高,频繁的氧化还原和干湿交替,使Fe、Mn、 Ca等物质溶解、移动、淀积,出现Fe、Mn结核,砂姜等。

3. 耕种熟化的影响潮土的熟化是人类耕作,施肥、灌排等培肥措施的结果,它的腐殖质含量决定于熟化种度。

主要类型:根据其沉积物和地下水位状况,分为砂质灰潮土,壤质灰潮土和粘质灰潮土三个土属。

2.红壤的利用改良措施有哪些?答;1)保持水土2)增施有机肥3)注意施用化肥和石灰4)合理耕作和轮作5)旱地改水田3.蔬菜保护地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防治措施?答:存在问题:1)次生盐渍化:土壤中阴离子以NO3-为主,且其浓度过高;阳离子以Ca2+为主;pH中性至微碱性。

2)NH3、NO2危害:NH3高。

NO2高,达2μg/L时,会毒害作物。

3)O2、CO2不足:O2供应不足,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CO2浓度过低,不能满足作物的光合作用。

防治措施:1)施用有机肥,注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2)注意补充CO2;3)要计量施用化肥,平衡施肥,避免在土壤中残留;4)适时适量灌水;5)注意冬闲田、揭膜换气。

(产生次生盐碱化时的措施:灌水洗盐;深耕;表层土壤全部换掉或保护地搬迁。

)4.富铝化过程具体有哪三个阶段?答:阶段一:矿物彻底分解阶段——铁铝氧化物和易溶性盐类;阶段二:中性淋溶阶段——脱硅;阶段三:铁铝聚积层形成阶段——形成铁铝氧化物的红色层次,呈酸性反应。

5.国际土壤日是哪一天?答:12月5日。

6.土壤形成中有哪些主要成土过程?答:1. 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2. 腐殖质化过程3. 粘化过程: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4. 钙化过程5. 盐化过程6. 碱化过程7. 灰化过程8. 白浆化过程9. 富铝化过程10. 潜育化过程11. 潴育化过程12. 熟化过程13. 退化过程7.土壤剖面的主要层次和鉴别项目。

森林与环境第3章水与森林

森林与环境第3章水与森林

• 雨凇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可以使电线不胜重荷而断裂,几公 里以致几十公里的电杆成排倾倒,使通讯和输电断绝,严重影 响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例如广东北部1969年初的一场严重 的冻雨,使工业集中的粤北地区电讯交通中断,工矿停电停产 一个多星期。还有1972年2月1~8日湖转自 南、贵州、江西等地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冻 雨天气,最严重的地段电线结冰近 10 厘米粗细。使电报电话 都不通。山区公路上地面积冰也是十分危险的,往往易使汽车 滑向悬崖。1977年10月27~28日。承德地区罕塞坝 林场下了一场历史上少见的雨凇。使大约60万棵树木折断
• 影响蒸发速度的气象因子:
温度
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
空气湿度 空气越干燥蒸发越快

风越大蒸发越快
气压
气压愈高,蒸发越慢
(二)土壤蒸发
土壤蒸发是土壤水分以水汽状态向大气中扩散的现象。 土壤蒸发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土壤水分充足阶段 2.第二阶段,土壤表层干涸阶段 3.第三阶段,土壤干燥阶段
• 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 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叫做雨凇。俗称“树 挂”,也叫冰凌、树凝,形成雨凇的雨称为冻雨。
• 雨凇是在特定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降水现象。形成雨凇时的典型天 气是微寒(0-3℃)且有雨,风力强、雾滴大,多在冷空气与暖空 气交锋,而且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雨凇以山地和湖 区多见。中国大部分地区雨凇都在12月至次年3月出现。中国年平 均雨凇日数分布特点是南方多、北方少。
土壤蒸发除受温度、湿度、风等气象因子影响外,还 与土壤的结构、土壤表面状况、地形、方位等因子有 关。
(一) 植物蒸腾
植物通过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之后,经输导组织 送到叶片及其他器官,再经过气孔和植物表面以水 汽状态扩散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做植物蒸腾。

土壤墒情的变化规律

土壤墒情的变化规律

土壤墒情的变化规律土壤墒情的变化主要受到外界环境(如大气、温度、光照等等)和土壤自身的结构所共同影响,但是在同一个区域里土壤墒情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安博仪器使用土壤墒情测试仪对同一区域的土壤墒情进行了测定,总结出了土壤水分一年变化的四个阶段。

一、土壤墒情相对稳定期该期包括11、12和1、2四个月,因该期降水稀少,仅6.5m m;加之气温低,日均气温0.3℃,水面蒸发量为全年最低值,日均水面蒸发量0.31mm,故该期土壤水分相对稳定。

此期水分消耗星为72.5mm,日均水分消耗量为。

.55mm.该时段初期因雨季刚过,土壤含水量很高,土壤水分消耗量很大,此时应做好保墒拾施,以利伏雨春用。

二、土壤墒情缓慢消耗期此时期从3月上旬至4月下旬.该期因气温回升,日均气温9.9℃,日均水面蒸发量5.2mm,加之该期降水量增加不大,土壤水分损失量较前有所增加.此期水分消耗量74.2mm,日均为1.22mm,此时段初土壤解冻后表层含水量较高,毛管水运行活跃,土壤水分极易蒸发损失,应及时耙耪整地防止蒸发.三、土壤墒情大量损耗期该期从5月上旬至7月下旬,因气温高,日平均为22.6℃,水面蒸发量也达全年最高值,日平均为8.omm;该期虽然降水量降高,但因水分消耗量大于降水,故到期末土壤水汾亏缺量达208.5mm,日均水分损耗量3.26om.此期因气温高,降水补给土壤又迅速蒸发损失掉,该期应及时中耕保墒.四、土壤墒情恢复期该时段从8月上旬到10月下旬.该期降水量为316.7mm,占全年降水量的57%,但气温较前者所降低,日均气温18.4℃,水面蒸发量也随之降低,故降水量远较水分消耗量高,到期末土壤墒情得到恢复,恢复量达179.m m.该期应在雨季来临前深耕土壤,促进接纳雨水。

提示:利用山东安博土壤墒情多参数测试系统可对土壤墒情、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二氧化碳浓度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控。

土壤水分类型、吸水原理及循环过程

土壤水分类型、吸水原理及循环过程

土壤水分类型、吸水原理及循环过程水是农业的关键因素,土壤水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的运用,旨在调节和管理土壤水分状况,以促进作物的稳产、高产。

土壤吸水原理主要由土壤吸附力和毛管力两种作用组成。

土壤水分可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四种类型。

其中,吸湿水是土壤吸附水气中水分子的能力,其数量取决于土壤的质地、腐殖质含量和空气湿度。

无效水则是吸湿水中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部分,其含量可通过烘干法进行测定。

在土壤水循环过程中,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了解土壤水分类型和吸水原理,对于有效地控制、调节和管理土壤水分状况,以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中的水分存在着不同的状态,包括膜状水和毛管水。

膜状水是指土粒吸收完大气中的水分子后,仍然存在于土粒表面上的水分。

这种水分具有溶解养分的能力,并且可以缓慢地移动。

当根系与膜状水接触时,根系就可以吸收利用这部分可移动的膜状水。

而毛管水则是指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后,保留在土壤中的自由水。

毛管水存在于毛管孔隙中,靠毛管弯曲面力保存。

毛管水又可分为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两种类型。

毛管悬着水是指保存在大小不同的毛管孔隙中,不与地下水相连接的水分。

田间持水量是土壤在自然条件下所能保持的最大水量,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总和。

毛管悬着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有效水,因为它的吸水力很低,很容易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

田间持水量是一个常数,可以根据作物和土壤的凋萎系数来计算。

在甘肃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变化在22.8%~26.8%之间。

表1-9 土壤质地与田间持水量(华北地区)以下为华北地区不同土壤质地的田间持水量、有效水量和调萎系数。

其中,有效水量指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量,调萎系数是指土壤干旱时,作物出现萎蔫的程度。

土壤质地田间持水量(重量%)有效水量(%)调萎系数(%)砂土 10~14 21~24 4~9砂壤土 3~4 4~9 12~20轻壤土 6~9 12~20 13~19中壤土 16~20 22~26 13~22重壤土 4~6 6~10 12~20粘土 10~16 26~28 13~17毛管上升水毛管上升水是指地下水沿着毛细管上升后保持在毛细管孔隙里的土壤水。

作物耗水过程

作物耗水过程

作物耗水过程
作物耗水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蒸发散失阶段:作物叶片表面存在气孔,通过气孔蒸腾作用使水分蒸发到大气中,这部分水分损失称为蒸发散失。

蒸腾的速率受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 土壤蒸发阶段:土壤表面存在裸露的土壤,当环境条件合适时,土壤上的水分会蒸发到大气中,这部分水分损失称为土壤蒸发。

土壤蒸发的速率受土壤湿度、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的影响。

3. 植物根系吸收阶段:作物根系通过吸收土壤水分进行生长和代谢活动。

植物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水分在植物体内进行循环并供给给其他组织和细胞使用。

4. 蒸腾作用阶段:蒸腾作用是通过作物叶片表面气孔中的水分蒸发到大气中。

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运输的主要驱动力,通过根系吸收的水分由根部输送到叶片,然后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

总的来说,作物的耗水过程是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植物体内的循环输送到叶片,然后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

这个过程受到环境因素、植物
根系和植物生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田间土壤水分曲线

田间土壤水分曲线

田间土壤水分曲线
田间土壤水分曲线是指在一定的土壤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势之间的变化关系。

该曲线反映了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是研究土壤水分管理和水分利用的重要参考。

田间土壤水分曲线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渗透阶段和稳定阶段。

初始阶段是指土壤刚刚被浇灌或下过雨,土壤含水量和水势迅速增加的过程;渗透阶段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开始向下渗透,土壤水势下降的过程;稳定阶段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达到一定平衡状态,土壤水势趋于稳定的过程。

通过田间土壤水分曲线的研究,可以确定最佳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也可以指导土壤水分管理和保持土壤水分平衡,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 1 -。

土壤下渗各阶段的特点

土壤下渗各阶段的特点

土壤下渗各阶段的特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土壤下渗各阶段特点的内容:
1. 刚开始下渗的时候呀,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小小的水龙头,水慢慢往土壤里钻。

比如说大暴雨过后,你能看到地上的水一点一点消失在泥土里,这就是刚开始下渗啦!
2. 接下来呀,进入到一个加速阶段。

哎呀,那就像赛车突然加油门一样,水快速地往土壤深处跑。

你想想看,浇花的时候水很快就渗下去一大截,这就是加速下渗呢!
3. 然后呢,到了稳定阶段啦。

这时候啊,就好比人在平稳地走路,下渗的速度变得比较稳定。

就像河水慢慢渗透到河边的土地,速度不快不慢,持续进行着。

4. 再之后呢,会有点变慢哦。

就像人跑累了放慢脚步一样。

好比长时间下雨后,土壤好像“吃饱了”,下渗就变得慢悠悠的啦。

5. 接着呀,快要结束的时候,就像一场精彩演出快落幕了。

下渗变得非常缓慢,几乎感觉不到了。

就像一个小水坑,最后那一点水要等好久才会渗完。

6. 到了收尾阶段,哎呀,就有点像结束工作后的放松啦。

下渗几乎停滞了,土壤也完成了它吸收水分的任务。

就好像你完成了一件大事,可以松一口气了!
7. 最后呀,就是完全结束啦!这时候土壤就像个安静的宝宝,乖乖地待在那里。

想想看,地面干干爽爽的,水都到土壤里面睡大觉去啦!
我觉得土壤下渗的过程真的好神奇呀,就像是一个奇妙的旅程,有着不同的阶段和特点,太有意思啦!。

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

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

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这个有意思的事儿。

你想想看啊,土壤就像个大水库,里面的水那可是时多时少,变化不停呢!这就好比咱人的心情,有时候高兴得像朵花儿,有时候又有点小郁闷。

春天来了,那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土壤就像个口渴了好久的孩子,拼命地喝着雨水,含水量蹭蹭地往上涨。

这时候啊,土壤那叫一个滋润,就像刚洗完脸擦了护肤品一样。

小草啊、小花啊也都趁机冒出来,欢欢喜喜地享受着这湿润的环境。

到了夏天,太阳公公可就发威啦!烤得大地热气腾腾的,这土壤里的水就开始哗哗地蒸发啦!就像人热了会出汗一样,土壤也开始“出汗”啦,含水量就慢慢降下来了。

这时候要是不及时给它来点水,那土地可就干巴巴的啦,好像人几天没喝水似的。

秋天呢,情况又不一样啦!有时候秋雨绵绵,土壤又能补充点水分;有时候天气晴朗,水分也会慢慢减少一些。

这时候的土壤就像个稳重的中年人,不慌不忙地调节着自己的含水量。

冬天来了,好多地方都冷得不行,水都被冻住啦!这时候土壤的含水量相对来说就比较稳定啦,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咱平时种地、养花啥的,可得注意土壤含水量这个事儿呢!要是水太多了,那植物的根可能就会被泡坏,就像人被水淹了会不舒服一样;要是水太少了,植物又会干得没精打采的,就像人饿着肚子没力气干活一样。

你说这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是不是很神奇?就像一场有趣的游戏一样。

咱得好好研究研究,怎么才能让土壤保持一个合适的含水量,让植物们都能茁壮成长。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它可关系着咱生活中的好多事儿呢!咱得像爱护自己的宝贝一样爱护土壤,让它一直都能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呀!。

土壤水、气、热状况和特性

土壤水、气、热状况和特性
一、土壤水分的类型
土壤水: 吸湿水(紧束缚水) 膜状水(松束缚水) 毛管水: 悬着毛管水 上升毛管水 重力水和地下水 气态水(水气) 固态水(冰)
(一) 吸湿水(紧束缚水)
将干燥的土粒暴露于潮湿的空气中,土粒把空气里的水汽分子吸附在它的 表面,这是土壤的吸湿性,这样吸附于土粒表面的水分称吸湿水。
吸附力:氢键,范德华力,静电引力,可达几千至上万个大气压( 31-1 万大气压),密度>1,风干土含吸湿水。
基质势Ψm :由土粒吸附力和毛管力所产生。 溶质势Ψs :又称渗透势,是由溶质对水的吸附所产生的。 重力势Ψg :由重力作用产生的水势。 压力势Ψp :土壤中水分还要承受土壤水体的静水压力,其水势与参比标准 之差,称为压力势。
Ψ总土水势 = Ψ基质势 + Ψ重力势 + Ψ溶质势 + Ψ压力势 Ψt = Ψm + Ψg + Ψs + Ψp
粘土>壤土>砂土 从1/3-15大气压,保持的水分均称有效水,但不是同等有效的。 吸力越大,越难利用,中间有一转折点,可供灌溉参考,即毛管水 联系破裂含水量:大约在0.8大气压,约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70%左 右,含水量大于此时,水分作连续整体运动,为易效水,低于此值 时,毛管水被束缚水隔断,缺乏整体运动,为难效水。
---灌溉点的选择。
四) 重力水 不受土壤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吸持,受重力支配的那部分
水。旱作的多余水。
饱和含水量:当土壤大小孔隙全部被水充满时的含水量,或称全蓄水量。
二、土壤水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常数:是指一定土壤水吸力下保持的含水量,或是 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过渡时的含水量。对于同一土壤或 土层来说,变化不大,故称为常数。
2、“冻后聚墒”现象*** 冬季表土冻结,水汽压降低,而冻层以下土层 的水汽压较高,于是下层水汽不断向冻层集聚、 冻结、使冻层不断加厚,其含水量有所增加, 这就是“冻后聚墒”现象。

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土壤含水量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那么,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我们来看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第一条规律:浅层土壤水分含量高,深层土壤水分含量低。

这是因为浅层土壤受到阳光和空气的影响较大,水分蒸发得比较快,所以水分含量相对较高;而深层土壤受到阳光和空气的影响较小,水分蒸发得比较慢,所以水分含量相对较低。

我们来看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第二条规律:不同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所不同。

比如说,沙质土壤由于空隙大、透气性好,水分容易蒸发,所以沙质土壤的水分含量相对较低;而黏土土壤由于空隙小、透气性差,水分不容易蒸发,所以黏土土壤的水分含量相对较高。

我们来看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第三条规律: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也会有所变化。

比如说,在夏季高温多雨的时候,由于雨水不断下渗到地下,所以土壤含水量会相对较高;而在冬季寒冷干燥的时候,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快,所以土壤含水量会相对较低。

我们来看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第四条规律: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也会有所变化。

比如说,在山区地区因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雨量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下,土壤含水量会相对较高;而在平原地区因为地势平坦、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小等因素的影响下,土壤含水量会相对较低。

了解了这些关于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一般规律之后,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就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灌溉管理了。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哦!。

2023年新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3年新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土地运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参考答案: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参考答案: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称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长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规定也增长,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运用不妥,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导致土地生物生产潜力减少或生物产品质量减少,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限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连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运用规划?土地运用规划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土地运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运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派和合理组织土地运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运用规划,是由于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一方面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长对土地导致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因素,决定了要充足、合理运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运用进行规划。

4.土地运用规划的涉及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土地运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涉及区域所有土地的土地运用总体规划,其重要内容是拟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运用系统的具体运用规划,重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运用组织,以提高土地运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运用问题的土地运用专项规划,内容涉及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运用未运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土壤墒情测定仪总结土壤水分变化的四个阶段

土壤墒情测定仪总结土壤水分变化的四个阶段

土壤墒情测定仪总结土壤水分变化的四个阶段土壤墒情的变化受多项因素的影响,不仅包括其自身的结构,还往往会受到大气、温度、光照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或是它们的共同影响,但是土壤墒情的变化又往往是与农业生产成果密不可分的,因此利用土壤墒情测定仪来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而在一年中,根据季节更迭,土壤水分变化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下面就通过土壤墒情测定仪的监测数据来总结一下一年中土壤水分变化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土壤墒情相对稳定期,这段时期一般是11、12和1、2这四个月,这段时期由于降水量少,气温低,蒸发量也是全年最低,因此这段时期的土壤水分是相对稳定的。

不过根据土壤墒情测定仪的监测结果,我们发现,在该时期的初期因为雨季刚过,因此土壤含水量很高,土壤水分消耗量很大,此时应做好保墒拾施,以利伏雨春用。

2.第二个阶段是土壤墒情缓慢消耗期,主要是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由于这段时间气温逐步回升,蒸发量增大,而降水量增加不明显,因此土壤水分的损失较之前有所增加。

而且此时段初土壤解冻后表层含水量较高,毛管水运行活跃,土壤水分极易蒸发损失,应及时耙耪整地防止蒸发。

3.第三阶段是土壤墒情大量损耗期,这段时期也是土壤墒情测定仪监测的关键时期,要注意及时根据土壤水分变化补墒。

该时期气温较高,水面蒸发量为全年最高值,虽然降水量也增高了,但是从土壤墒情测定仪监测的实际结果表明,水分消耗量是大于降水量的,因此此时期要利用土壤墒情测定仪加强土壤水分监测,及时补充蒸发掉的土壤水分,保证作物用水需求。

4.第四阶段为土壤墒情恢复期,气温较之前降低,水面蒸发量也随之降低,降水量比较稳定,与水分消耗量相比占优势,因此这段时期的土壤墒情得到恢复。

当然这四个时期是针对于大部分气象变化较为稳定的地区,而要将气候影响的损失降至最低,那么利用土壤墒情测定仪来快速准确的监测土壤水分情况是十分有必要的。

托普云农的TZS土壤墒情测定仪又名土壤墒情监测仪、土壤墒情记录仪、土壤墒情检测仪、土壤墒情测试仪,采用专用数据下载软件既可直接测量土壤水分值,又可以实时存储测量的水分含量数据,并可与计算机连接将数据导出。

刘春生版《土壤肥料学》-第四章-土壤水分-思考题解析

刘春生版《土壤肥料学》-第四章-土壤水分-思考题解析

第四章土壤水分1、土壤水分按照受力大小和水分性质分为哪几种类型及各自的特点的哪些?我国土壤水分的分类方法一般采用数量法。

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类型可分吸附力、毛管力和重力;把土壤水分划分为吸附水(吸湿水和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和地下水。

土壤水分的特点:吸湿水:吸湿水受土粒的吸持力很大,水分不能移动,无溶解能力,具有固态水的性质,植物不能吸收利用,是一种无效的水分类型。

膜状水:由于它所受的吸力比吸湿水要小,水分能够在土壤中缓慢移动,其中有部分水分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

因此,膜状水是部分有效的水分类。

毛管水:它所受的毛管吸持力很小,很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是有效水,另外,毛管水还溶解有各种营养成分,利于植物的养分供应。

重力水:是地下水的重要来源。

2、何为土壤水势,其水势是如何划分和定义的?土壤水势:是指从一已定高度的蓄水池中,把无限少量的纯水,在一个大气压下,等温和可逆地转移到土壤中的某一已定点,使之成为土壤水,这时所必须做的功,以单位水量为基础来表示,其数值代表土壤总水势。

土壤水势实际上是作用于土壤水分各种力的总和,根据其力源的性质,土壤水势可分:基质势、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和土壤水总势。

基质势:由土壤固体基质对土壤水分的吸引而使水分自由能降低的现象。

溶质势:由溶质的渗透压力引起的水势能变化现象。

压力势:土壤水承受不同压力所产生的自由能变化。

重力势:同重力引起的土壤水势的变化。

土壤水总势:是作用于土壤水分的各种力所产生的分势的总和。

3、土壤水吸力与土壤水势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情况下所处的能态,不是反映土壤对水的吸力。

与土壤水势的相同点:水吸力的意义与水势相同,是表示土壤水具有的自由能。

与土壤水势的不同点:水吸力只包括基质势和溶质势。

4、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滞后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滞后现象:是指脱水曲线与吸水曲线不能重合的现象。

发生原因:产生滞后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土壤中的孔隙有大有小,而且呈”串珠状“连接方式造成的。

最新灌排工程复习

最新灌排工程复习

精品资料灌排工程复习........................................绪论1、灌排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是什么?答:一、调节农田水分状况:1、灌溉措施;2、排水措施。

二、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1、蓄水保水措施;2、调水、排水措施。

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1、农田水分存在哪几种基本形式?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农田水分在物理形态上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固态水只有在土壤冻结时才存在;气态水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空隙中含量很少;液态水是土壤水分存在的主要形态。

在不同的温度下,水的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

2、土壤水分有哪几种主要形式,其对作物生长有效性如何?答:土壤水分分为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三类。

吸着水紧附于土壤表面,一般不能被作物所利用,为无效水;重力水在无地下水顶托的情况下,作物根系还来不及吸收就很快排除根系层,为过剩水;毛管水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属于有效水。

3、试述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及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答:第一阶段是稳定蒸发阶段,系指灌水、降雨入渗刚结束,土壤含水量高,向上输送水的能力强,这时土壤的蒸发强度主要取决于打起的蒸发力;第二阶段开始于土壤个含水率逐渐减少到某一临界含水率值时,由于土壤含水率降低,土壤向上输送水分的能力减弱,土壤水分的蒸发强度主要取决于大气蒸发力与土壤向上输送水分能力二者的制约关系;第三阶段是当地表土壤含水率很低时,地表形成一干土层,干土层下的水分向上运移至干土层底部时,以水汽扩散的形式穿过干土层进入大气,此时的蒸发强度不仅取决于干土层厚度,而且取决于干土层内水汽扩散的能力。

4、农田土壤水分不足与过多的原因与控制措施?答:不足的原因:1、降雨量不足;2、降雨入渗量少,径流损失较多;3、土壤保水能力差,渗漏及蒸发损失水量过大。

措施:灌溉是补充土壤水分的主要方法,另外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对增加降雨利用量,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壤蒸发

土壤蒸发

其三是空气紊动扩散作用。刮风时,空气发生紊动,风速 愈大,紊动作用也愈大。紊动作用将使蒸发面上空的空气 混合作用大大加快,将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冲淡,从而大大 促进了蒸发作用。也称空气平流作用。
§2 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是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因此水面蒸发率与水面蒸 发能力是完全相同的。水面蒸发是目前研究得较为成熟的一种 蒸发现象,而且其公式可间接用于土壤蒸发计算。
E0

Qn


Ea
水体吸收净辐射 热量引起的蒸发
风速和饱和差 引起的蒸发
§3 土壤蒸发
§3 土壤蒸发
1 土壤蒸发过程
土壤水分汽化并向大气扩散的过程。 蒸发直接发生在土壤表面。 下层土壤通过毛细管向土表输送水分,水汽通过 土壤的孔隙到达表层逸出土表。
§3 土壤蒸发
1 土壤蒸发过程
0 s d s
s
a
s
a
H E0 P S
H E0 P
§4 公式推导
由于由下向上传输水汽和传输热量在本质上一样,所以 由下向上传输水汽决定于水汽压差 e e 传输热量决定于温度
s d

Ts Ta , s T
T 理解为蒸发面温度, 理解为空气温度。因此可求得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 E0
r
Ts Ta es ed
谢谢大家的听讲。
水面而跃入空气中。因此,水面蒸发量随水温的
增加而增加。气温是影响水温的主要因子,但不
像水温影响水面蒸发那样直接。
§2 水面蒸发
湿度:在同样温度下,空气湿度小时的水面蒸发
量要比空气湿度大时的水面蒸发量大。空气湿度
常用饱和差表示。饱和差越大,空气湿度越小,

第4章-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讲课讲稿

第4章-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讲课讲稿

如果未知函数改用土壤水吸力s,则相应的定解
问题为
K
s
ds dz
1 E
解为:z
s
0
s
1
0
dS
E/K
s
z0
为了对上式进行积分,Gardner(1958)
将导水率用下面的函数形式表示:K
s
sm
a1
a2

再令 E / a1 a2 1
从而
z
1 sm
ds
4.3 定水位条件下均质土壤的稳定蒸发
4.3.1 稳定蒸发条件下土壤的含水率及吸力分布
4.2 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及定解问题
4.2.2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运动的定解问题
(2) 边 界 条 件
1)当土柱底部为不透水层,显然土壤水通量在底部 边界处为0,即
J wz L 0;
2)又如土柱底部为浅层地下水,地下水处土壤基质势
为0,即 m zL 0
3)又如实为无限长土柱但只分析有限长土柱,且蒸发
Ks
aa21/s,m上式可H近似aE1取aE11为a2 :1
arctan
EsH 2 a1 a2E
当m=2时,由上一幻灯片中(1)可得:
H
a1 E
arctansH
E a1
4.3 定水位条件下均质土壤的稳定蒸发
ez
EDv
ed
e0
d
(3)
式中:
Dv为水汽在干土层中的扩
散系数,与土壤质地、 结构有关;
ed 为干土层以下蒸发区的
水汽压力,与有关;
d 为干土层厚度。
干土层 e0
d
ed
From Eqn. (2) & Eqn. (3)

最新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最新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1.土壤: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腐殖物质:土壤中在微生物及其酶作用下,新形成的一种暗色,含N、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4.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有机碳量。

5.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6.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7.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烘干重8.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各级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互相胶结,团聚而形成的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

10.凋萎含水量:植物产生永久凋萎的植物含水量。

11.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2.饱和持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此时土壤的含水量。

13.土水势:单位数量自由状态的水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力自由能的降低。

通常为负值。

14.基质势:土壤水受到吸附力和毛管力的束缚,自由能的降低。

15.SPAC体系:由水势梯度引起水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再向大气扩散的体系。

1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

17.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18.土壤导热率:单位厚度土壤温度相差1℃,每秒种传导通过单位断面的热量J数。

19.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

20.等电点:土壤胶体解离的阳离子数和阴离子数相同,胶体净电荷为0时,溶液的PH值21.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扩散层内部与外部溶液离子浓度的差高于外部溶液为正吸附,低于外部溶液为负吸附。

22.阳离子代换量(CEC):PH=7时,每Kg土吸附交换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Cmol(+)/kg23.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最新土壤水分蒸发三个阶段和特点

最新土壤水分蒸发三个阶段和特点

土壤水分蒸发的三个阶段和特点?土壤蒸发是水分自地表散失,土壤由湿变干的过程。

根据土壤蒸发率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定常蒸发率阶段:降水或灌溉刚刚停止,地表含水量尚处于饱和时期。

该时期的特征是:(1)土壤较湿,导水率较大,下层土壤水分能及时补充蒸发耗损掉的水分,蒸发率不变,蒸发量数值与自由水而蒸发值很接近;(2)受大气蒸发力控制影响较大;(3)饱和含水量只能持续很短的一个时段,水量散失速度最快。

第二阶段蒸发率下降阶段:当蒸发速率小于大气蒸发率时,进入该阶段。

该阶段的特征是:(1)蒸发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减少而下降;(2)蒸发量小于自由水面蒸发量,而且随着导水率的降低而减少;(3)蒸发速率受土壤剖面水分传导的控制;(4)持续时间较短,水分散失速度较快。

第三阶段蒸发率微弱阶段:当土壤表层出现干土层时便进入这个阶段。

进入该阶段特征是:(1)剖面导水率继续减少,表土变干,干土层的导水率接近零;(2)干土层下面湿土水分首先汽化,而后通过干土层进入大气;(3)蒸发量受干土层水汽扩散率和土粒表而对水汽吸附力的影响;(4)持续时间长,水分散失速度最低。

合理化建议计划一、图纸会审过程中在设计图纸会审交底过程中,对图纸上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为业主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合理化的建议。

二、在施工过程中1、以节约为前提,在确保结构安全、整体效果好的前提下,为业主方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征得业主方和设计人、监理同意后,作局部修改,以降低工程投资。

2、对有影响工程工期、工程质量的外在因素,为业主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以确保质量优良和计划工期的实现。

三、提高工程质量方面1、建立强有力质量控制组织机构,选派优秀项LI经理及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参与施工。

2、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严密的自检、互检和专检制度。

4、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工程质量。

5、通过加强合同管理以及讣量支付管理,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效果。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xx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xx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太阳辐射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很大,因而对作物植株生长量和经济产量都有很大影响,此外,对作物的品质和发育也有影响。

光饱和点因作物种类、生育时期以及某些农业气象条件而不同。

例如,喜阳植物和在太阳直射光下生长的叶片,光饱和点较高。

尤其是荒漠植物和高山植物,甚至在中午太阳直接辐射照射下也不会达到饱和点。

一些耐荫植物和生长在散射光下的叶片,往往在中午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十分之一或更低的强度下,便达到了光饱和状态。

作物光补偿点随作物种类、作物生育期以及某些农业气象条件而变动。

阳生植物光补偿点可达太阳辐射常数值的5%,而荫生植物可降到0.3%。

阳地植物在荫蔽条件下,通过一段时间,它的补偿点也会降低。

光补偿点的降低,可以看成是植物对弱光的一种适应。

在高温下,呼吸作用加强;光呼吸型作物,在增加光强时,也会使光呼吸增强。

呼吸强度的增加,将使光补偿点提高。

强光有利于作物繁殖器官的发育,相对的弱光却有利于营养生长。

土壤蒸发名词解释

土壤蒸发名词解释

土壤蒸发名词解释土壤蒸发是指土壤中的水分通过汽化作用进入大气的过程。

本文将对土壤蒸发进行名词解释,包括其定义、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土壤蒸发名词解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蒸发名词解释》篇1一、定义土壤蒸发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在太阳辐射、风力、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汽化作用进入大气的过程。

土壤蒸发是水循环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土壤水分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过程土壤蒸发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稳定蒸发速率阶段:当土壤处于湿润状态时,土壤中的水分充足,蒸发速率相对稳定,主要受气象因素的影响。

2. 蒸发率变化阶段: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蒸发速率也会逐渐降低,此时蒸发率主要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气象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

3. 蒸发率微弱阶段:当土壤干燥到一定程度时,蒸发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主要通过水蒸气扩散的方式进行蒸发。

三、影响因素土壤蒸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风力、温度、湿度、土壤结构、土壤含水量等。

其中,太阳辐射和温度是影响土壤蒸发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的增加会提高土壤的温度,从而增加蒸发速率。

此外,风力也会影响土壤蒸发,风力越大,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速率越快。

四、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土壤蒸发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覆盖地膜、保持土壤湿润等方式可以减少土壤蒸发,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率。

此外,通过测量土壤蒸发量,可以估算土壤的水分平衡,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土壤蒸发是指土壤中的水分通过汽化作用进入大气的过程,其过程可以分为稳定蒸发速率阶段、蒸发率变化阶段和蒸发率微弱阶段。

土壤蒸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风力、温度、湿度、土壤结构、土壤含水量等。

《土壤蒸发名词解释》篇2土壤蒸发是指从土壤表面以水汽形式逸出的水分子数量,通常用毫米或英寸表示。

土壤蒸发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土壤湿度、温度、风速、太阳辐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水分蒸发的三个阶段和特点?
土壤蒸发是水分自地表散失,土壤由湿变干的过程。

根据土壤蒸发率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定常蒸发率阶段:降水或灌溉刚刚停止,地表含水量尚处于饱和时期。

该时期的特征是:
(1)土壤较湿,导水率较大,下层土壤水分能及时补充蒸发耗损掉
的水分,蒸发率不变,蒸发量数值与自由水而蒸发值很接近;(2)受大气蒸发力控制影响较大;
(3)饱和含水量只能持续很短的一个时段,水量散失速度最快。

第二阶段蒸发率下降阶段:当蒸发速率小于大气蒸发率时,进入该阶段。

该阶段的特征是:
(1)蒸发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减少而下降;
(2)蒸发量小于自由水面蒸发量,而且随着导水率的降低而减少;
(3)蒸发速率受土壤剖面水分传导的控制;
(4)持续时间较短,水分散失速度较快。

第三阶段蒸发率微弱阶段:当土壤表层出现干土层时便进入这个阶
段。

进入该阶段特征是:
(1)剖面导水率继续减少,表土变干,干土层的导水率接近零;
(2)干土层下面湿土水分首先汽化,而后通过干土层进入大
气;
(3)蒸发量受干土层水汽扩散率和土粒表而对水汽吸附力的影响;
(4)持续时间长,水分散失速度最低。

合理化建议计划
一、图纸会审过程中
在设计图纸会审交底过程中,对图纸上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为业主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合理化的建议。

二、在施工过程中
1、以节约为前提,在确保结构安全、整体效果好的前提下,为业主方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征得业主方和设计人、监理同意后,作局部修改,以降低工程投资。

2、对有影响工程工期、工程质量的外在因素,为业主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以确保质量优良和计划工期的实现。

三、提高工程质量方面
1、建立强有力质量控制组织机构,选派优秀项LI经理及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参与施工。

2、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严密的自检、互检和专检制度。

4、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工程质量。

5、通过加强合同管理以及讣量支付管理,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效果。

四、保证工期方面
1、选拔业务精、能力强的管理和施工人员,配齐配足技术工人。

2、充分细致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工作准备。

3、按照总工期LI标,利用倒排工序法,制订详细的分段工期控制计划。

4、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抓住物资供应关,保证物质供应满足进度要求。

5、按施工组织设计配齐生产要素。

6、运用讣算机网络计划技术、实施动态管理。

五、降低造价方面
为了快速.安全、高效.低耗地完成本项H工程,我公司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按照项口管理机制组织施工,控制成本、降低造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