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计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入渗性能的研究

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入渗性能的研究张强;孙向阳;黄利江;王涵;张广才【期刊名称】《林业科学研究》【年(卷),期】2004(017)0z1【摘要】采用张力计法测定了毛乌素沙地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用θ=aψ-b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了各层次土壤的持水和供水能力.结果显示:0~20 cm的土壤持水能力最差,但供水能力最强,40~60 cm的土壤持水能力最强,供水能力一般;当土壤吸力达到0.06~0.08 MPa,即土壤容积含水率在1%~3%时,比水容量就已达到了10-1级,标志着土壤水分处于难效水阶段,植物利用比较困难;在室内采用环刀法测定了沙地土壤水分的入渗率,结果显示:有植被覆盖的试验区的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都比无植被覆盖的对照区大,说明该地区植被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影响显著.【总页数】6页(P9-14)【作者】张强;孙向阳;黄利江;王涵;张广才【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宁夏林业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4;宁夏林业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4;宁夏林业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2.7【相关文献】1.毛乌素沙地降雨入渗和蒸发特征 [J], 原鹏飞;丁国栋;王炜炜;王翔宇;石慧书2.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入渗性能的研究 [J], 张强;孙向阳;黄利江;王涵;张广才3.毛乌素沙地风沙滩区降水入渗响应研究 [J], 王锴;杨泽元;黄金廷;郝俊卿4.毛乌素沙地南缘降水入渗滞后补给与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J], 王锴;杨泽元;袁悦;陈志军5.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对水分入渗和再分配的影响 [J], 熊好琴;段金跃;王妍;张新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动力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学号:姓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研究与运用摘要:土壤水的基质势随土壤含水量而变化,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该曲线反映了土壤水分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动力学性质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并比较分析了前人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方法中的各种模型,其中对Van Genuchten模型的研究较为广泛。
但为之在DPS中求解Van Genuchten模型参数和在试验基础上建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单一参数模型结构较为简单,省时省力,可进一步的推广运用。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an Genuchten模型运用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研究1.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概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描述土壤含水量与吸力(基质势)之间的关系曲线。
它反映了土壤水能量与土壤水含量的函数关系,因此它是表示土壤基本水力特性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土壤水滞留与运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意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反映的是土壤基质势(或基质吸力)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程度最终决定于土水势的高低而不是自身的含水量。
如果测得土壤的含水量,可根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查得基质势值,从而可判断该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的有效程度[2]。
1.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1.3.1直接法通过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方法称为直接法。
直接法中有众多的实验室和田间方法,如力计法、压力膜法、离心机法、砂芯漏斗法、平汽压法等,而前3种应用最为普遍。
①力计法:是土壤通过土杯从力计中吸收水分造成一定的真空度或吸力,当土壤与外界达到平衡时,测出土壤基质势,再测出土杯周围的土壤含水量,不断变更土壤含水量并测相应的吸力,就可完成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
力计法可用于脱水和吸水2个过程,可测定扰动土和原状土的特征曲线,是用于田间监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重要的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实验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实验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方法。
该实验通过测量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势之间的关系,得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从而了解土壤水分的分布和运移特性。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采集待测土壤样品,并进行筛分、烘干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和调整土壤质量。
然后,将土壤样品装入特制的容器中,并按照一定的加水量进行灌溉,使土壤达到不同的含水状态。
接着,使用仪器测量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土壤水势和含水量,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图。
通过分析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呈现出一个“S”形曲线,即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土壤水势先逐渐降低,然后迅速升高,最后趋于稳定。
这是因为土壤中的水分分子会形成不同的聚集体,如单粒团、微团粒等,这些聚集体会影响土壤水的运动和分布。
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快速下降期,此时土壤含水量较高,但土壤水势仍然较低;第二阶段是缓慢下降期,此时土壤含水量较低,但土壤水势已经趋于稳定。
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称为“拐点”。
3.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质地、温度、湿度等。
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范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 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即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随土壤含水量而变化,是描述土壤水状态的重要工具。
在农业科学、环境科学、土壤物理学以及水利工程等多个领域,它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内涵、测定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
一、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基本概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反映了土壤水的能量状态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土壤水的基质势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二者呈负相关。
当土壤含水量很高时,土壤颗粒表面的水膜较厚,土壤水吸力较低,基质势较高;而随着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吸收,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土壤颗粒表面对水分的吸附力增强,土壤水吸力增大,基质势降低。
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实验室内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方法主要有压力膜法、离心机法、砂性漏斗法、张力计法等。
其中,压力膜法和离心机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1. 压力膜法:通过在封闭的压力室内对土壤样品施加一系列递增的压力,迫使土壤水分在不同的基质势下排出,从而得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2. 离心机法:将土壤样品置于特制的离心管中,通过离心作用产生的离心力使土壤水分排出。
通过改变离心机的转速,可以得到不同基质势下的土壤含水量。
三、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因素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盐分等。
1. 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颗粒组成、孔径分布等物理性质不同,导致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砂土的土壤颗粒较粗,孔径较大,对水分的吸附力较弱,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较陡;而黏土的土壤颗粒较细,孔径较小,对水分的吸附力较强,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较平缓。
2.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和孔隙状况。
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和储存。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重要影响。
团聚体含量高的土壤通常具有较好的持水能力和水分传导性能。
3. 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具有显著影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实验一、实验原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又称持水曲线,见图1)是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该曲线能够间接反映土壤孔隙大小的分布,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的持水性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等,在水文学、土壤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实践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负压计法是测量土壤水吸力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而时域反射仪(TDR)是测量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最常用、最便捷的方法之一。
图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一)负压计负压计由陶土头、腔体、集气管和真空(负压)表等部件组成(见图2)。
陶土头是仪器的感应部件,具有许多微小而均匀的孔隙,被水浸润后会在孔隙中形成一层水膜。
当陶土头中的孔隙全部充水后,孔隙中水就具有张力,这种张力能保证水在一定压力下通过陶土头,但阻止空气通过。
将充满水且密封的负压计插入不饱和土样时,水膜就与土壤水连接起来,产生水力上的联系。
土壤系统的水势不相等时,水便由水势高处通过陶土头向水势低处流动,直至两个的系统的水势平衡为止。
总土水势包括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和重力势。
由于陶土头为多孔透水材料,溶质也能通过,因此内外溶质势相等,陶土头内外重力势也相等。
非饱和土壤水的压力势为零,仪器中无基质,基质势为零。
因此,土壤水的基质势便可由仪器所示的压力(差)来量度。
非饱和土壤水的基质势抵于仪器里的压力势,土壤就透过陶土头向仪器吸水,直到平衡为止。
因为仪器是密封的,仪器中就产生真空,这样仪器内负压表的读数这就是土壤的吸力。
土壤水吸力与土壤水基质势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只是符号相反,在非饱和土壤中,基质势为负值,吸力为正值。
图2 负压计结构图(二)TDR土壤水分对土壤介电特性的影响很大。
自然水的介电常数为80.36,空气介电常数为1,干燥土壤为3~7之间。
这种巨大差异表明,可以通过测量土壤介电性质来推测土壤含水量。
时域反射仪以一对平行棒(也叫探针)作为导体,土壤作为电介质,输出的高频电磁波信号从探针的始端传播到终端,由于终端处于开路状态,脉冲信号被反射回来。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动力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学号:姓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研究与运用摘要:土壤水的基质势随土壤含水量而变化,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该曲线反映了土壤水分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动力学性质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并比较分析了前人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方法中的各种模型,其中对Van Genuchten模型的研究较为广泛。
但为之在DPS中求解Van Genuchten模型参数和在试验基础上建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单一参数模型结构较为简单,省时省力,可进一步的推广运用。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Van Genuchten模型运用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研究1.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概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描述土壤含水量与吸力(基质势)之间的关系曲线。
它反映了土壤水能量与土壤水含量的函数关系,因此它是表示土壤基本水力特性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土壤水滞留与运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意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反映的是土壤基质势(或基质吸力)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程度最终决定于土水势的高低而不是自身的含水量。
如果测得土壤的含水量,可根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查得基质势值,从而可判断该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的有效程度[2]。
1.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1.3.1直接法通过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方法称为直接法。
直接法中有众多的实验室和田间方法,如张力计法、压力膜法、离心机法、砂芯漏斗法、平衡水汽压法等,而前3种应用最为普遍。
①张力计法:是土壤通过陶土杯从张力计中吸收水分造成一定的真空度或吸力,当土壤与外界达到平衡时,测出土壤基质势,再测出陶土杯周围的土壤含水量,不断变更土壤含水量并测相应的吸力,就可完成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
张力计法可用于脱水和吸水2个过程,可测定扰动土和原状土的特征曲线,是用于田间监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重要的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精选文档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土壤水动力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学号:姓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研究与运用摘要:土壤水的基质势随土壤含水量而变化,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该曲线反映了土壤水分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动力学性质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并比较分析了前人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方法中的各种模型,其中对Van Genuchten模型的研究较为广泛。
但为之在DPS中求解Van Genuchten模型参数和在试验基础上建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单一参数模型结构较为简单,省时省力,可进一步的推广运用。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Van Genuchten模型运用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研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概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描述土壤含水量与吸力(基质势)之间的关系曲线。
它反映了土壤水能量与土壤水含量的函数关系,因此它是表示土壤基本水力特性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土壤水滞留与运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意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反映的是土壤基质势(或基质吸力)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程度最终决定于土水势的高低而不是自身的含水量。
如果测得土壤的含水量,可根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查得基质势值,从而可判断该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的有效程度[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1.3.1直接法通过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方法称为直接法。
直接法中有众多的实验室和田间方法,如张力计法、压力膜法、离心机法、砂芯漏斗法、平衡水汽压法等,而前3种应用最为普遍。
①张力计法:是土壤通过陶土杯从张力计中吸收水分造成一定的真空度或吸力,当土壤与外界达到平衡时,测出土壤基质势,再测出陶土杯周围的土壤含水量,不断变更土壤含水量并测相应的吸力,就可完成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
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

⼟壤含⽔量、⼟⽔势和⼟壤⽔特征曲线的测定⼟壤含⽔量、⼟⽔势和⼟壤⽔特征曲线的测定3.1测定意义严格地讲,⼟壤含⽔量应称为⼟壤含⽔率,因其所指的是相对于⼟壤⼀定质量或容积中的⽔量分数或百分⽐,⽽不是⼟壤所含的绝⽆仅绝对⽔量。
⼟壤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壤的固、液、⽓三相⽐,以及⼟壤的适耕性和作物的⽣长发育。
在农业⽣产中,需要经常了解⽥间⼟壤含⽔量,以便适时灌溉或排⽔,保证作物⽣长对⽔分需要,并利⽤耕作予以调控,达到⾼产丰收的⽬的。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要了解⼟壤⽔运动及⼟壤对植物的供⽔能⼒,只有⼟壤⽔数量的观念是不够的。
举⼀个直观的例⼦:如果粘⼟的⼟壤含⽔量为20%,砂⼟的⼟壤含⽔量为15%,两⼟样相接触,⼟壤⽔应怎样移动?如单从⼟壤⽔数量的观念,似乎⼟壤⽔应从粘⼟⼟样流向砂⼟⼟样,但事实恰恰相反。
这说明,光有⼟壤⽔数量的观念,尚不能很好研究⼟壤⽔运动及对植物的供⽔,必须建⽴⼟壤⽔的能量的观念,即⼟⽔势的概念。
测定⼟壤⽔特征曲线(基质势与⼟壤含⽔量之间的关系曲线)需要特别的仪器设备,随着⼟壤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层⼟壤⼯作者需要⼟壤⽔特征曲线这⼀基础资料,了解⼟壤⽔特征曲线的测定,对今后⼟壤⽔特征曲线(不管是⾃⼰测定还是由别的单位测定)的应⽤是有益的。
3.2⽅法选择的依据⼟壤含⽔量⽬前常⽤的⽅法有:烘⼲法、中⼦法、射线法和TDR法(⼜称时域反射仪法)。
后三种⽅法需要特别的仪器,有的还需要⼀定的防护条件。
⼟⽔势包括许多分势,与⼟壤⽔运动最密切相关的是基质势和重⼒势。
重⼒势⼀般不⽤测定,只与被测定点的相对位置有关。
测定基质势最常⽤的⽅法是张⼒计法(⼜称负压计法),可以在⽥间现场测定。
⼟壤⽔特征曲线是⽥间⼟壤⽔管理和研究最基本的资料。
通过⼟壤⽔特征曲线可获得很多⼟壤基质和⼟壤⽔的数据,如⼟壤孔隙分布及对作物的供⽔能⼒等等。
测定⼟壤⽔特征曲线最基本的⽅法是压⼒膜(板)法,它可以完整地测定⼀条⼟壤⽔特征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表示在平衡条件下,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 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实测土壤水基模势或吸力与相应的土壤含水量得 到的土壤水在脱水(干燥)和吸水(湿润)过程中的水分特征曲线。因为 土壤水的滞后现象,得到的两条曲线并不完全相同,分别是脱水曲线 和吸水曲线。
实践中必须注意土壤干-湿的历史过程而区别应用。 本实验目的在于确定高基模势〔低吸力范围(0~-0.08MPa))的 脱水曲线和吸水曲线。
2.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张力计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
曲线,初步了解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基质势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实验原理
张力计工作原理:内部充满无气水的张力计(陶土头先饱和),安设于土 壤中,要使陶土头与土壤紧密接触。从热力学观点来分析,可以把张力 计与土壤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张力计内的水通过陶头多孔壁(或 称膜)与土壤孔隙中的水相联通。在平衡过程中有少量的水从陶头流入 土壤或从土壤流进陶头内。
w ,水的密度(在 Pt - P0 范围内假定不发生变化)。
Pt ,张力计内水承受的压力。
二、实验原理
P0 =1个大气压在此情形下: Pt P0
τ是张力计表头上的读数,称之为土壤水张力是土壤基模势相反的 数,土壤水张力是正值。
张力计系统平衡时,在有基模势存在时土壤水压力势 p =0,
土壤水与张力计内水中溶质通过水的交换达到平衡而内外溶质
1.将干土捣碎过筛,去掉石子,加入少量的水,使土壤达到5~10%含 水率,按土盒体积和土容重,计算所需土壤重量,取其一半装入土盒中 压实,从张力计孔插入一支13mm钻头,再装填另一半土压实,取出钻 头,插入张力计杆,旋紧固定螺帽。
2.打开张力计后盖,用注射器给张力计内注入无气水,使张力计杆、 尼龙管、毛细管內充满水没有气泡为止,加橡皮塞旋紧。
检测,再使用。
六、问题与思考
1.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土壤的孔径分布。 2.测试高基模势下的水分特征曲线要用原状土的意义。 2.脱水与吸水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仪器设备
试验装置主要由有机玻璃多孔土盒、 张力计杆、瓷头、毛细玻璃管、水银槽、 尼龙管、支架等组成(见图2)。
(H)
尼龙管
初始脱湿过程 主要脱湿过程
主要吸湿过程
土壤含水率(θ)
图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毛细玻璃管 支架
水银槽
有机玻璃 多孔土盒
张力计杆
陶土头
图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装置
四、操作步骤
当达到平衡时,土壤水的化学势( w0 )与张力计内水的( wt )相等。
即: w0 wt
在不考虑温度影响时,得
w0 w0 p m R
式中:
0 w
wt
0 w
st
1
w
Hale Waihona Puke ,在标准状态下纯自由水的化学势;
( Pt
P0 )
p ,土壤水压力势; m ,土壤基模势;
R ,土壤水溶质势; st ,张力计中水的溶质势;
值达到最大值,取土烘干,求得残余含水率,即完成了主要脱湿过程。 7.绘制水分特征曲线。
五、注意事项
1.按图2安装水分特征曲线测定装置,加入300克水银。 2.使用之前给张力计注满无气水,用干吸纸(或干细土)包
张力计瓷头,使水银上升到650mm汞柱以上。 如试验过中水银上升不到650mm汞柱,更换瓷头。然后重新
3.安装完毕后,将土盒放入水中从下往上饱和后,取出土盒称重。 4.初始脱湿过程 让土壤水自然蒸发,每天早、晚各称重一次并读负压
值,一直到负压读数不能继续升高为止,即完成初始脱湿过程。 5.吸湿过程 给土均匀加入少量的水,加盖防止水蒸发,第二天称重读
数,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负压为零,即可测得主要吸湿过程。 6. 主要脱湿过程 再进行土壤脱水蒸发,每天称重读负压值,直到负压
势相等即: w0 wt
进而得到:
m
1 w
( Pt
P0 )
取 w=1g/cm3 ,
则上面方程变为: m (Pt P0 ) 所以张力计在系统达到平衡时测得的是土壤基模势。张力计内水承
受的压力在测定土壤基模势时都低于一个大气压,必然有空气 通过陶头和压力计水银或水往压力计不断地扩散到张力计中去, 这是因为气体在不同压力下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和分压不同 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