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教学设计二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列入凡尔赛条约第一部)
——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探究问题三:结合教材知识和以下材料,评析专制王权对西欧民 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近代早期,专制王权促进了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①专制王权(例: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英国重商主义)支持开 辟新航路和殖民掠夺,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6世纪的西欧日 益发展,逐渐超过世纪其他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②王权的加强有利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奠定国家的版 图,如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削弱了贵族势力。(但这 一时期,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国际法与中国
近代中国面对列强欺辱的困境,接受并认可了《万国公法》,也是 缓慢的向近代迈进。
新中国建国后,我们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一贯遵守国际法; ◆中国一贯维护国际法; ◆中国在不断地发展国际法; ◆中国也在经常运用国际法; 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积极履行大国责任,积极负起大国担当,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 际关系新秩序。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探究问题三:结合教材知识和以下材料,评析专制王权对西欧 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 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毫不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 益,剥夺了民众的自由和平等,否认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 发出了“专制之下无祖国”呼声,指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 成为国家的成员,民族共同体才会存在,祖国才会存在。在启 蒙思想指导下,法国大革命爆发,民族主义的形成。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路易十四(1643—1715)宣称“朕即国家”,一人独揽全部国家大权,并且把
王权神圣化,给自己冠以“太阳王”的称号。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② 版图因为国王的婚姻或者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腓特烈三世(1439-1493)1439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是教德会意认志为最神后是一宇个宙由的教中皇心 加冕的皇帝。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西方民族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回顾民族国家产生之前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材料1: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
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
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
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
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
意志人。
——余建华《民族主义
十四取消各地的终审法庭,并宣布巴黎高
法王路易十四 (1638年-1715年)
等 令法 进院 行严建厉和 讨造镇地 论凡压方 和尔反赛高 表叛宫等 决贵。族法 ,;院 必不 须得 先再 行就 登国 记王 。的敕
3. 专制王权国家的特征:
① 国王即国家
朕乃君主,故可以为所欲为。 ——(普鲁士)腓特烈·威廉一世
营造一④个经有济利:于城中市世经纪济后发期展以的环来境城,市城商市品市经民阶济层和必资须本展主开义反对萌封芽建的贵发族展的。斗争(。根这
一点与封建王权打击割据势力、加强集权本的原努因力不)谋而合,因此,共同的利益把王权与
城市的命运系在了起。”
——李堃
2. 产生过程:
英王的专制统治建立
(16世纪)
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和博爱。
1795年7月14日法国督政 府宣布定此曲为国歌。
1879年、1946年以及 1958年通过的三部共和 国宪法皆定马赛曲为共
课时40+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思考2】(1)有学者认为“正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这一连串连锁反应,促进了民族 国家的最终形成,也为现代化打开了大门”。请简要论证这一观点。 提示: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地理大发现后,伴随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出现多个 利益共同体,逐步形成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产 生。 (2)依据材料二分析民族主义在意大利和德国统一进程中的作用。 提示:唤起了民众的民族情感,推动了意大利和德国的统一。
视角2 历史探究——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特点及作用 材料一 历史发展有着其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就是以经济为 命脉推动历史进步的规律。拿欧洲来说,是经济活动使得四分五裂的地中海构成一 个整体,而不同的政治、文化又使得地中海各国各有特色,形成彼此差异的集团。各 个集团之间文化的不同造成彼此的差异,而经济活动中的“为各自牟利”又进一步促 进了各集团的团结,使他们形成共同利益的团体,进而发展为国家利益至上,最终形成 民族国家。
《非战公约》(1928年)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 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 工具。”第二条:“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 处理或解决。” 《联合国宪章》(1945年)第二条第4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 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第四十二条:“安全 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第五 十一条:“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 自然权利。”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选择性必修1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2课 国之所属与捍卫——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 际法的发展
概念辨析
材料一:所谓民族国家,是欧洲中世纪后期出现并在资产阶级时代普遍 形成的国家形式,是以民族为基础的主权国家,它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因素, 即国家主权与民族一体性。
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专制王权国家
民族国家
认同主体
国王(个人)
国家(共同体)
国民身份 政体
臣民 专制
公民 民主
二
(一)国际法的形成原因
材料: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之初,各国以强调各自之主权、扩大本国利益为务,使得武
力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仲裁者,由此而使整个欧洲成为一个你争我斗的决斗场,国
对国正如狼对狼的自然状态……呼唤最基本的、普遍的道德戒律与普遍适用的处理主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 单元检测卷(四)
单元检测卷(四)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史学家翦伯赞诗云:“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作者盛赞的历史事件是( )A.汉武帝破匈奴 B.冒顿统一蒙古C.昭君和亲匈奴 D.张骞凿空西域2.“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A.唐蕃和亲的意义B.宋夏议和的影响C.西藏正式纳入中央管辖D.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3.宋元时期政府在主要港口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负责管理、征舶税、收舶货等。
政府还制定了《市舶则法》,规定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先提出申请,经市舶司批准,始能成行。
外国商人领取市舶司颁发的“验符”或其他官方凭证方可从事贸易活动。
由此可见,宋元时期( )A.政府注重规范海外贸易B.强调内外贸易平衡C.开始设立对外贸易机构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4.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
羁縻政策的实施( )A.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统治区域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D.激化了边远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5.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
小勇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
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A.抵抗侵略 B.祖国统一C.民族团结 D.中外交往6.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搜集史料证明:在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卢修斯把自由和财产赐予英国教会,当卢修斯写信给阿莱赛利乌斯教皇请他到英格兰传授罗马法时,教皇回信说卢修斯不需要罗马法,因为他已经有了不列颠法律。
亨利八世此举的目的是( ) A.否定教会权威 B.证明君权神授C.没收教会财产 D.建立民族国家7.“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下列具体表现不能反映其反动性的是( )A.利用高压手段维护其反动程序B.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C.继续维护德、意的分裂局面D.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8.“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的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听见没有?凶残的士兵嗥叫祖国土地,他冲到你的身边,杀死你的儿女和妻。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圣女贞德被定义为法 国人民的国家英雄
《马赛曲》激励着法国人民保卫 国家的斗志,成为法国的国歌。
7月14日定为法国的国庆节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 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 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 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 了法兰西民族。 ——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 思潮研究》
表现: ·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过对国王和 宗教的忠诚。(由对个人的认同变成
主题二:国际法:从缘起到演变(开端——发展——新阶段)
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国际关系的利益主体是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间的关系适用于契约原则
主权国家间的关系需要国际法进行协调
回顾:
国家利益至上 主权意识增强
法律制度处 理国家关系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民族国家要素:
(基础) (强化)
①经济: 中世纪后期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治: 15世纪,封建割据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战争刺激民族意识的觉醒。
③文化: 重视民族语言,强化民族认同
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1 5 3 4 年 ,英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 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 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 立专制王权统治。源自加强王权2、近代早期:
王权集中,国家统王一权
(资本主义萌芽)
教会认3为、神启蒙是运宇动宙后的:中心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人权
(资本主义发展)
专制王 权国家
拿破仑战争 法国大革命
近代民 族国家
民族意识、国家观念 【知识拓展】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有何影响?
主权在民
①思想:国家在人民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②政治:冲击了中世纪神权一统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 大了创造了条件,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③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国际关系:民族国家成了欧洲政治的基础,启动了现代世界和现代国际关系形 成的进程
【精品】第五章王权兴起与民族国家的成长99
第五章王权兴起与民族国家的成长中世纪后期,随着人们由神权至上向王权至上的观念的转变,以及市民阶级与国王在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统一国家的斗争中结成联盟,封建王权得到振兴。
专制主义是王权统一国家的工具,专制的王权缔造了民族国家。
专制君主制的国家是现代民族国家的雏形。
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地理大发现后,西欧的市民阶级已经脱胎换骨为资产阶级了。
在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斗争过程中,双方都不可能战胜对手,于是竭力与国王联合,而国王则充当了他们的仲裁者和保护者,在他们的拥护和支持下,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这时期形成君主专制制度的国家有英国、法国、西班牙、俄国等。
专制君主制的建立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可以说,专制王权是现代化的起点。
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中、东部一些国家的统治者为了摆脱落后困境,缓和国内矛盾,巩固加强他们的专制权力,纷纷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进行改革,即实行“开明专制”的统治方式。
第一节王权兴起与民族国家的建立一、中世纪前期欧洲的社会状况在中世纪前期,欧洲的政治地图如同一床百衲被,成千上万个相互独立、割据一方的公国、伯国、城市国家和主教国家交错并存。
1一方面,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存在着以采邑制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领地分封制。
国王在理论上是全国土地的唯一所有人,他通过分封把土地封给自己的大臣和将领,这些人便成为大领主。
大领主们再把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附庸,附庸又可将土地授予自己的附庸。
这样自上而下逐级分封,直至最下层的农民。
从国王到农民,形成了一个等级森严、层层分封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
这种封建制度有两个特点。
2第一,领主与封臣是一种责任与义务的关系。
领主保护封臣,封臣向领主宣誓效忠,履行封建义务。
在典型的封建制度下,封臣只效忠于他的直接领主。
因此,国王多是间接地同其臣民发生联系,广大民众的效忠感情只是指向其直接依附的领主、庄园或行会、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地方性而非全国性。
领地也是一个个独立单位,领主不能直接插手封臣领地上的事务,而且,封臣的封臣不再是他的封臣,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监测(12月)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县名
庆阳
机关
党
派
共产党
国民党
无党派
合水
镇原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17
3
14
3
17
23
24
3
3
20
27
3
5
20
12
清涧
绥德
委员
议员
委员
-
33
3
3
6
54
67
7
1
议员
委员
50
7
54
102
5
1
A 奠定了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 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性质
C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促进了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已经破产, 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要 “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 这些言论
A 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B 说明国共两党分歧已经基本解决
C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 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里有一尊青铜雕塑 《 海神波塞冬》 ( 如图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9 年 7 月 6 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 “ 良渚古城遗址” 列入 《 世界遗
产名录》 。 通过良渚考古发掘, 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 阶级分化日益明
显, 出现了权贵阶层。 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 城中有 2 0 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势必给 21 世纪世界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 (4 分)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这时,中部欧洲已经成为废 墟。据说,死亡人数达八百万… 在图林根的一个区里,十九个村 庄的一千七百一十七栋房屋,只 有六百二十七栋幸存下来;在波 希米亚的三万五千个村庄中,战 后还有人居住的不过六千个,其 人ロ也从ニ百万减少到七十万。 战争期间,人类相食的现象已不 足为奇。 —— [英]富勒著《战争指导》
——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影响?
王权进一步兴起;打破贵族为中心政治格局; 教会影响力减弱;公民利益和权利受到关注;
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二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00多万人伤亡
三十年战争——德意主义》
百年战争促进 民族意识觉醒
宗教改革促进 民族语言发展
17世纪早期翻译的英文 《圣经》
圣女贞德(1412——1431)
3. 民族国家的建立 颁布《至尊法案》,宣 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法国王权 达到顶峰
亨利八世(英,1491年6月 28日-1547年1月28日)
——法国著名诗人阿兰·夏蒂埃
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 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 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 倾向王权,正像王权倾向着它们一样。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12—14世纪的法兰西
教皇加冕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 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十四(含答案)
单元目标检测卷十四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C.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的统治D.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2.(2022山东潍坊模拟)《周礼》规定,天子五门,诸侯三门。
但陕西考古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宫寝、朝廷遗址有五门。
这说明当时()A.秦国实力雄厚成为霸主B.传统等级制度受到冲击C.儒家理念影响建筑设计D.秦国变法废除等级制度3.(2022山东青岛二模)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
汉承秦制,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两者的首要目的是()A.取代血缘政治B.进行赋役征发C.实行社会救济D.维护社会治安4.元朝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
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C.发展商品经济D.强化对社会的控制5.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大明律》之外,还编纂了刑事案例《大诰》。
《大诰》法外施法,使用了很多酷刑,如廷杖等。
这一现象反映出()A.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B.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加强C.封建专制达到顶峰D.君主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6.1367年,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始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设置了六科给事中。
下表内容为六科给事中的具体职权。
据此可知,明朝六科给事中的设置()A.沿袭了唐朝三省六部制B.确立了直属六部的监察机关C.有利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稳定D.改变了当时的行政决策方式7.明朝景泰元年(1450),“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
万历三年(1575),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术”,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的状况。 理解影响国际法的主要因素,分析国际法发展带来的主要
影响。
目录
壹 民族国家的产生
1.专制王权国家
2.近代民族国家
贰 国际法的形成
1.国际法的缘起
2.近代中国与国际法
3.国际法的历史作用 4.国际法遭遇的挑战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 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 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 谷人、勃艮(ɡěn)第人或者伦敦人, 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 德意志人。”
——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与国际法的发展
古罗马
国家关系 地理大发现
格劳秀斯
三十年战争
自主学习:以时间为序自主梳理国际法与外交制度发展的脉络并进行 分期,简要概括每个时期的主要特点与成就。
1625 1648
1815 1917 一战后 二战后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奠基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基本原则
维也纳体系,领域扩展 十月革命,开辟新的阶段 国际联盟,《非战公约》签署 《联合国宪章》,国际法院
思考:统一对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作用? 材料一:英格兰逐步归于一个司法与法律的中央制度之下,当局的持续 努力,以及一致化的显而易见的便利,都可以解释商业交易行为中的这 种(度量衡)同一化的原因。
——罗杰斯《英国农业及物价史》
统一的空间使人们的经济、文 化交往加强,社会生活日益一体化, 过去分散甚至彼此对立的各个地 区、阶层开始联结起来,结合成一 个共同体。对共同体的热爱和忠 诚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每 个人都开始意识到自己与“民族” 息息相关。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专制王权国家 打阳击王了”教的会称势号力,。强化各国世俗权—力—,齐国家世和荣民《族世认界同史观》念日近益代显卷现
“我的国” 材料3:启蒙思想家们……否认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
16-19世纪 指16出-1只9有世当纪臣:民主成权为公在民民,,民近族代共民同族体才国会家存的在形,成祖国才会
近代民族国家 存在。
3.思想:①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
②启蒙思想的传播 ③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 民族意识的觉醒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6-19世纪
(四)表现
忠诚度、爱国崇拜、国歌节日等、国家意识
(五)特征
法国国旗
1.单一或多个民族组成
条约上之一切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2: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 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 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第 12 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关键问题: 1.近代民族国家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征? 2.国际法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有何影响?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6-19世纪
(一)含义
近代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 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 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是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系建立,成立国
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
联——世界上第一 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
个由主权国家参加 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
2020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北师大版讲义:第五单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5讲含答案
第15讲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考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名师导语』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的演变是战后世界格局的一种基本趋势,它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频率较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如新兴独立国家建立国际经济秩序的努力、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多极化发展过程中新兴力量的崛起和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的构建需重点关注。
知识点一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②西欧的政治家的推动。
(2)过程⎩⎪⎨⎪⎧①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组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影响⎩⎨⎧①经济上:推动了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经济恢复发展 ①原因⎩⎪⎨⎪⎧a.实行民主改革,铲除落后的封建因素。
b.美国减免战争赔偿,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
c.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后,各国纷纷在日本采购物资。
d.政府重视教育,加大投资。
e.抓住战后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
②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①条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表现⎩⎪⎨⎪⎧a.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自主外交”方针,加入联合国。
b.70年代初,提出“多边自主外交”方针,实现了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
c.70年代末,日本提出“全方位外交”方针。
d.80年代初,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
历史高考命题人杨宁一
历史高考命题人杨宁一杨宁一,1952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近现代史、日本政治外交史。
曾经为北师大日本留学生主讲《中韩日关系史》,采取了日语和汉语的双学教学;2003年担任历史系专业日语教学;研究生专业课:东亚地区政治经济研究;其代表性论文有:《九.一八事变与币原外交》,《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增刊。
《从原敬到币原——二十年代日本外交的变化》,《世界历史》1990年第3期。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本主义新变化》,《世界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6期。
《日本民间法西斯运动初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日本法西斯研究》,《求是学刊》,1995年第3期。
《从总体战思想到法西斯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增刊。
代表性著作:《新编当代世界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法西斯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日本经济史》第4卷,三联书店1997年版。
最新网上信息:参与发起《关于全国纪念九一八的呼吁书》活动。
参与发起《关于北京每年7月7日或9月18日鸣警报的建议》论文:(点击论文标题,了解论文信息。
)提要:日本人真正的自我认识始于19世纪中期,它成为日本在现代社会中自我认识的起点。
明治时期基本形成了日本人自我认识的若干流派,它历经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以不同的形式顽强地表现出来,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明治时期日本人自我认识的突出特点是深受国运的影响,以至出现明显的偏差。
明治初期日本落后于欧美时,其民族自卑感十分强烈;一旦成为强国,则转向另一个极端,民族主义极度膨胀,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明治时期是日本现代化启动并初步取得成功的时期,也是现代日本人自我认识的初始时期。
西方列强迫使日本开国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日本人,开始认真地审视本民族,审视自身。
他们究竟是怎样认识自己的,这种认识发挥了什么作用?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本文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这一时期日本人的自我认识进行剖析,希望会有助于加深对日本民族的理解。
课时作业6: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A组基础过关题1.1518年7月,教皇传马丁·路德到罗马受审。
路德得到了德意志萨克森选侯的支持,教会不得不让步。
1519年,教皇派代表到莱比锡与路德公开辩论,路德的英勇斗争得到了德意志广大民众的支持。
这反映了()A.天主教会干预世俗政治权力B.教会成为世俗力量的反对目标C.民族主义在德意志蓬勃兴起D.民族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决裂答案C解析据材料“路德得到了德意志萨克森选侯的支持”“路德的英勇斗争得到了德意志广大民众的支持”可知,民族主义在德意志蓬勃兴起,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教会要对路德进行审判,与其进行公开辩论,这不能表明天主教会干预世俗政治权力,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教会成为世俗力量的反对目标,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民族教会与罗马教廷决裂,故排除D项。
2.1789年开始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强调了国家主权原则,宣布了民族自决的权利,废除了一些关于战争的旧规则和制度,主张在战争法上贯彻人道主义精神。
这些法令或制度()A.标志着近代欧洲国际法的诞生B.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C.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D.直接导致了法国民族主义萌发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涉及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制定的有利于处理国家关系的一系列法令或制度,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法国民族主义的萌发是外族压迫和教会势力衰弱导致而非革命期间的法令或制度,故D项错误。
3.在中世纪的西欧,最高权威是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
该规定()A.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C.否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通过《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尊重了德意志大小邦国的主权地位,欧洲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故选D项;通过《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尊重了德意志大小邦国的主权地位,欧洲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有利于欧洲结束四分五裂局面,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近代欧洲30年宗教战争后签订的,是宗教改革以后的新教派和天主教之间的斗争,但都属于基督教,依旧是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排除B项;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依旧是封建专制制度,排除C项。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东西方民族主义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东西方民族主义叶险明【内容提要】东西方民族主义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复杂性问题是“全球化的民族问题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从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角度看,正确把握东西方民族主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性至少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的方法论问题:拒斥“文化决定论”,确认东西方民族主义间的文化差异根植于特定的世界历史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交往中;近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主义产生的文化总体背景虽是近代西方文化上对东方文化的冲击,但对这种冲击要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科学认识东西方民族主义在文化上碰撞的形式和内容的历史性;正确把握东西方民族主义各自内部的差异。
东西方民族主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性问题是“全球化的民族问题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列宁的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思想虽然也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但并未专门对这方面的问题作批判性探讨。
由于东西方民族主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性问题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问题,开展对这方面问题的批判性探讨,不仅有助于为全面认识和把握“全球化的民族问题系”提供有益的方法论启示,而且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关键词】东方民族主义;西方民族主义;世界历史视野【作者简介】叶险明,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兼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一在国外学术界,对东西方民族主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探讨始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上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基本完成,民族发展问题越来越凸显,从而使对这方面问题的探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霍布斯•戴维斯的《朝向马克思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帕尔塔•查特吉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安东尼•史密斯的《民族主义》、吉尔•德拉诺瓦的《民族与民族主义》等就是这一时期相关研究的代表作。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一、选择题1.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罗马法趋于衰退,教会迅速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了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为王权至上提供了两句重要的格言“皇帝的喜好具有法律的力量”“皇帝不受法律约束”。
这在当时()A.推动文艺复兴运动迅速兴起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C.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D.适应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为王权至上提供了两句重要的格言”可知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B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排除A项;宗教改革后逐步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排除C 项;启蒙思想适应了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排除D项。
2.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A.王权演变B.教权演变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D.市民权力变化,解读图表可知,中世纪欧洲教权高于王权,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王权不断加强,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王权力量走向衰落。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3.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A.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B.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C.启蒙运动对西欧影响有限D.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突出了国王的神圣性,是王权强化的表现,“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表明民族国家得到了发展,故选B项。
4.(2020·浙江衢州、湖州、丽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马丁·路德曾提出过两个政府的理论,他认为信仰基督教的人不仅生活在上帝统治的宗教国度里,而且生活在凭法律治理的世俗国度里。
教会不应享有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涉国家事务。
在国家的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作者:杨宁一文章来源:中学历史教与学网站点击数:962 更新时间:2006-2-10摘要: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对世界历史进程最具影响力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是现代化的产物,经历了形成时期、发展和扩散时期,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时期等不同阶段,存在着原发型和传导型两种基本类型。
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既起到过积极作用,也造成过巨大破坏和灾难。
正确认识民族主义,总结民族主义演变历程的经验教训,对当今世界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现代化[中图分类号]K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5)010-0013-06民族主义是最能拨动人们心弦的情感。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伴随着现代化的进展,民族国家逐渐建立与发展,并成为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
有学者认为:“自从民族主义进入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人类的进步、繁荣、战争、大规模的暴行,如种族屠杀,大都是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以国家权力和国家暴力的方式进行的。
”[1](p.245)因此,“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世界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2](p.3),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题之一,以至英国著名左派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得出结论:“若想一窥近两个世纪以降地球的历史,则非从‘民族’以及衍生自民族的种种概念入手不可。
”[3](p.1)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又兴起新的高潮。
因此,研究民族主义为了解世界近现代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也有助于正确认识当前的世界。
不过,民族主义研究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众说纷纭。
本文尝试勾勒出民族主义发展演变的历程,从中总结出有益的启示。
一、民族主义的形成目前学术界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一般认为民族主义最早兴起于近代的西欧,以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为形成标志,以后逐渐扩散到整个世界。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认为世界是分为民族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命运;个体的忠诚首先是对他的民族;民族是一切政治力量的源泉;个人要想获得自由、实现人生目标,就必须从属于一个民族;每一个民族总是要通过自治方式表达它的真正本质;一个和平的世界只能是建立在民族自治基础上的”[4](p.63)。
民族主义的内容包括强调本民族内部的同质,强调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差异,对民族的认同和忠诚,要求建立民族国家,渴望民族富强。
农业社会不存在民族主义。
虽然伴随着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国家和民族在农业社会早已出现,但是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与民族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农业社会,国家没有明确的疆界和统治人口,不存在主权及其观念。
民族作为一种人类的共同体,往往与国家概念并不重叠,因此也不存在民族国家。
对民族的认同和忠诚不是主要的社会思潮,爱国主义不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
在中世纪,西欧存在多种共同体,有罗马教廷控制下的基督教世界,也有分封制度下独立王国的诸侯,民族和国家只是其中之一。
民族和国家是分离的,诸侯的领地很多是跨国度的。
王权也没有绝对的权威。
由于宗教的普世性和封建分封制度,宗教和地域共同体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远远超过了国家和民族,所以“大部分人的忠诚呈现出这样的顺序:首先我是基督教徒,其次是勃艮弟人,最后才是法国人”[5](p.15)。
民族主义之所以首先兴起于西欧,是因为西欧最早兴起现代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民族主义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在原初现代化阶段,商品经济和商业的发展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人口的流动性提高,加强了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经济联系,为民族认同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大多数个人的责任中心由社区转向社会,由地方转向国家”[6](p.2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
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从1520年到1540年的二十年间,德文书出版的数量是1500年到1520年这段时期的三倍之多。
这是路德扮演了绝对核心角色的一个惊人转型”[7](p.48)。
在走向近代民族的过程中,专制王权起到重要作用。
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封建割据。
在新兴商人阶层的支持下,西欧各国君主不断加强王权,打击大贵族等地方分裂势力,剥夺地方各种共同体的权利,把居民置于国家的直接管辖之下,确保政治上的统一。
在经济方面,专制君主采取重商主义政策,扶植本国工商业的发展,使国家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得到强化。
这些都导致地域共同体的地位下降。
同时,伴随着王权的发展,各国君主纷纷开疆拓土,引发连绵不断的王朝战争。
让·博丹和格老秀斯等人出于制止战争的目的,提出了以领土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国家主权概念。
这一观念在三十年战争后签订的《威斯敏斯特条约》中得到确认,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平等被予以承认。
这样,国家具有了明确的疆界和人口,便于民族共同体的确定。
专制王权确立了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框架,大体明确了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基本区别。
人们效忠的对象转向了国家,王权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不过,专制王权时期的国家仅仅是形成中的民族国家,专制王权高居于民族之上,只是代表了王室的利益,并不是真正的民族和国家的代表。
换言之,民族内部并没有实现同质化。
正如英国学者埃里·凯杜里所说:“在近代的欧洲,一大批领土主权国家被成功地建立起来,这些主权国家逐渐被集权的国王们加以巩固和延续下来……但是,这些主权国家还远不能作为民族主义语汇中所说的‘民族’。
”[8](p.8)在法国启蒙运动期间,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毫不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剥夺了民众的自由和平等,否认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也否认王朝国家是自己的祖国,发出了“专制之下无祖国”呼声,指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成为国家的成员,民族共同体才会存在,祖国才会存在。
在启蒙思想指导下,法国大革命爆发。
由于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宣布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等级和阶级都不复存在,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9](p.161)。
人们拥有了法兰西公民的身份,激发出高涨的民族主义热情,投入到推翻专制制度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中。
可以说,民族主义是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并在革命中得到普及。
人们产生的“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
所有的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5](p.22)。
这一认识,体现了人们对民族的高度认同和忠诚。
因此,法国大革命标志着民族主义的形成。
美国独立战争的情况和法国大革命有所不同。
北美十三州是英国的移民殖民地,居民本来与母国属于同一民族,也没有自己的国家,似乎没有建立民族国家的条件。
但是,北美十三州政治上实行自治,经济上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同时又都受到母国的歧视排斥和掠夺,由此人们意识到自身的同质以及和母国的区别,形成了共同体的观念,即民族意识。
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为这种民族意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因此,在民族主义指导下,北美十三州掀起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二、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扩散民族主义形成后,一方面在它的诞生地继续发展,一方面向外扩散,逐渐推广到全球。
其中起到决定性推动作用的是工业革命。
在西欧,工业革命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的,由此形成了国民经济,国内经济联系紧密,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凸显了民族国家的重要性。
霍布斯鲍姆说:“经济所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显然是依国家的疆界而定。
尤其是19世纪,经济基本上是以国家为单位所进行的国际贸易,而非以国际大都会为单位的世界模式。
”[3](p.27)大机器生产以其巨大的力量摧毁了农业社会的乡村、行会等等各种共同体,人口自由流动,人们失去了原有的已经习惯了的共同体环境,感到无助和恐惧,选择了民族共同体作为新的寄托。
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人口越来越集中在城市中,生活方式趋于同质化,人们相互之间的差异减少,便于民族主义传播和彼此相互认同。
铁路等新的交通运输工具促进了在欧洲范围内的人员流动,通过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加深了人们对自身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区别认识。
报纸、杂志、广播等现代传播手段兴起,教育逐渐普及,便利了民族主义的传播。
此外,统治者也利用民族主义,进行社会整合,加强人们对政权的认同,调动全民族的力量投入到激烈国际竞争中。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民族主义形成后继续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建立民族国家。
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建立了维也纳体系,德国、意大利等国仍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维持着封建统治,即使在法国也出现了复辟倒退,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建立统一民主的民族国家任务更加迫切。
19世纪上半期西欧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等等,无不与建立民族国家的任务联系在一起。
到19世纪70年代,德国、意大利实现了统一,西欧民族国家建立的任务基本完成。
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主义意味着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割据,具有进步作用。
尽管建立民族国家有时也伴随着对外战争,如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但民族主义的主要功能是对内的。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欧民族主义进入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追求民族国家的富强。
如果说,建立民族国家主要是民族内部的任务,那么,民族富强要确立民族国家在世界各国中的位置,就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国家内部的事情,涉及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民族主义在形成时期就表现出的消极的一面,即把本民族看得高于一切,此时占据了主导地位。
民族主义的性质也发生变化。
在世界范围内,西欧各国以“文明民族”自居,为了自身的繁荣,侵略掠夺它们眼中的“劣等民族”。
在西欧范围内,由于都是工业化的拥有主权的民族国家,如何处理民族国家之间关系问题突出出来。
各国信奉的是零和搏弈的理念,把其他国家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相信他国的强大就是本国的衰弱,而为了本国的强盛就必须抑制削弱他国。
于是,西欧各国之间展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激烈斗争。
民族主义不再和民主主义相联系,转化为狭隘民族主义以至极端民族主义,统治者鼓吹本民族利益至上,宣称本民族受到其他民族的威胁,煽动对其他民族的排斥敌视。
民族主义是导致相继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受到小资产阶级的拥护。
因为他们“对其自身的社会地位及对自我定义皆感不安,他们痛苦地被夹在两个阶层中间:一边是从不质疑、劳苦终日的下层民众,另一边则为根本毋庸置疑即可安稳度日的上层和中上层阶级。
于是他们只得借助所谓的民族独特性或优越性来安定自己,也因此他们才会对外来威胁特别过敏,从而和好战民族主义两相携手”[3](p.142)。
正因为如此,法西斯主义最初兴起于小资产阶级。
他们受到急速进展的现代化的排挤,把一切灾难归罪于民主制度和共产主义,把自己打扮成民族的拯救者,把本民族看作是最优秀的民族,认为独裁集权和扩张侵略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