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民族主义在欧亚大陆的传播
民族主义在欧亚大陆的传播民族主义,一种以民族为基础的政治思想。
20世纪初,民族主义在欧洲迅速传播,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战争和政治动荡。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同和传播,而欧亚大陆也不例外。
1. 历史因素在欧亚大陆,历史因素是民族主义传播的关键。
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导致了不同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例如,在印度,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的历史矛盾导致了印度教民族主义和穆斯林民族主义的兴起。
在俄罗斯,历史上的沙皇专制政治和对少数民族的剥削导致了大量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2.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主义传播的另一个因素。
民族主义追求民族独立和文化保护,因此,传统文化成为了维护自身民族认同和巩固自身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素有中华民族之瑰宝之称,中华文化在中国民族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印度,印度教文化和历史也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核心。
3.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民族主义的传播。
经济全球化本着市场化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有些人认为这一现象威胁了本土文化和民族认同。
因此,民族主义开始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兴起。
例如,在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欧洲一体化的失败和移民问题有关。
在美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全球化对于本土产业的打击和移民问题相关。
4. 民族主义的影响民族主义的传播不仅仅是欧亚大陆的现象,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在过去,民族主义运动带来了许多战争和动荡,但是今天,民族主义主要呈现为文化保护和社会凝聚的手段。
例如,在印度,民族主义为统一和维护民族文化和认同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在蒙古,民族主义帮助蒙古人民找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自豪感。
总的来说,民族主义在欧亚大陆的传播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历史因素、传统文化以及全球化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兴起和传播。
而民族主义的影响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既可以带来社会凝聚和文化保护的效果,也可以产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影响。
涉外事件中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呈现
涉外事件中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呈现随着我国的崛起和地位的不断提高,有些涉外事件引发了广大网络民族主义的情绪。
所谓网络民族主义,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中,一些国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主义情感通过网络沟通得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传播。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涉外事件中,分析网络民族主义情绪的呈现。
第一,钓鱼岛建机场事件。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中国称其为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诸岛)的一些无主岛屿,这一行为引发了中国人的公愤和反日情绪。
在互联网时代中,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网络。
网络上开始出现了大量对日本的抵制、抵制日货等情绪。
一些国民组织还举行了示威活动。
这体现了网络民族主义的特点:在涉外事件中,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表达情感的渠道。
第二,南海争端事件。
南海是中国的重要领海,但是在近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国家也相继宣称对南海拥有主权,并在南沙、中沙、西沙群岛一带开展了石油勘探活动。
这些国家的行为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反感。
在网络上,涌现出了大量的爱国文章和民间呼吁,号召大家抵制越南、菲律宾等国的产品,爱国主义情绪愈加强烈。
这些事件的发生,反映出我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在增加,网络民族主义也随之而来。
第三,马航事件。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起飞后瞬间失联。
在等待消息的过程中,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
然后,马航公司很快归咎于MH370在中国揽获,这引起了中国网民的不满和抵制。
网络上的“马航不友好行为”成为了一片口号。
这些言论也体现出了中国自信的增长和国家意识觉醒的特点,它的主导力量被称为网络民族主义。
总之,涉外事件中的网络民族主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公众对外的情绪和态度。
网络的兴起使得民众有了更广泛、更有力的发声渠道,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民族主义是必然存在的。
但是,应该注意理性,避免一些意气用事行为的发生,以免影响国家形象。
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欧洲
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欧洲20世纪初的欧洲,许多国家正在经历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变革,民族主义也成为了一种强有力的思潮。
民族主义在欧洲的传播,其实是从法国开始的。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民族主义的口号“民族自决权”从知识分子中间传向了工人和群众阶层。
当时的法国,在政治和文化上都已经出现了非常强烈的民族主义气息。
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欧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几乎在所有欧洲的国家里都有相应的民族主义势力。
在那个时候,自由和民主主义也开始蓬勃发展。
而民族主义则更多地与民众的情感与民族的传统与历史联系到了一起。
但是,民族主义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在20世纪初的欧洲,许多国家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种族和民族冲突。
在此时期,德国、意大利和爱尔兰仍然处于分裂状态。
此外,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也在争取独立。
而这些冲突的根源,往往是民族主义。
除此之外,20世纪早期的民族主义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往往容易被激进化的政治家和领袖利用。
在那个时期,民族主义很容易被政治家利用来呼唤国家的荣誉感和民族意识。
但是,由于民族主义的本质是关于民族爱国和文化传统的,因此它经常被用来掩盖其他有害的政治议程。
在欧洲,民族主义的崛起也催生出了新的政治组织和政党。
例如,在20世纪初的波兰,民族主义势力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在那个时期,波兰国家民主党成立后,很快就成为了该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治组织之一,它的主张是反对在波兰的统治者和外国势力。
总的来说,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呈现出了复杂的形态和各种不同的发展趋势。
它不仅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运动,而且也是一个极具分化和争议的话题。
在民族主义的历史上,20世纪初的欧洲并不是最辉煌的时期,但它肯定是该思潮崛起和传播的关键时期之一。
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兴起及其影响
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兴起及其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意识形态也层出不穷,其中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两大重要思潮。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核心理念、运动形态及其影响四个方面对这两种思潮展开探讨。
一、历史背景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欧洲近代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新的工业生产力和政治制度改革对抗封建贵族的压迫,在此过程中,国家的概念逐渐加强,权力逐步从王权、教权和领主权中夺取,并逐渐成立了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国家。
殖民主义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飞速发展的时期出现的,它借助先进的武器、技术和国家机器,通过占领和殖民其他地区,以推行自身政治、经济和宗教利益。
二、核心理念民族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强调民族特性和独立性,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所属的民族是最优秀的,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政治、文化、经济等一系列活动。
民族主义的特征包括防卫主义、民主主义、愿并进、民族优越感、体育竞技、文化自豪感等。
殖民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帝国主义,即追求极权和自我扩张,这种扩张的形式是对于弱小国家和地区的控制和剥夺。
殖民主义的特征包括扩张主义、种族主义、殖民地主义、垄断主义和暴力压制等。
三、运动形态民族主义在欧洲曾经广泛流行,带来了较为重大的政治和文化变革。
法国大革命时期,强调普世价值,以及人类平等和自由的思潮在欧洲传播,维护个人利益和自表民族特点的民族主义乘势而起。
波兰和捷克等斯拉夫民族在极度封建和剥削统治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平等权利,组织了抗争运动。
近代以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发展起了民族主义运动。
殖民主义从16世纪时期的发源地欧洲,向美洲、非洲、亚洲等地区扩张,以高强度的殖民战争为代表,在殖民地建立殖民政府、军队、警察等机构,利用经济和科技手段对殖民地进行剥削和压迫。
直到20世纪以后,反殖民运动在亚、非、拉等地的兴起,才逐渐使殖民地获得了自主和独立,从而结束了欧洲列强对于世界的殖民时代。
简述中国的民族主义
简述中国的民族主义作者:胡亚冰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5期【摘要】民族主义并非在我国本土产生,是在近代由西方传来,却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就对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的传播与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民族主义;传播;影响一、民族主义的起源民族主义一词发源于西方,欧洲的民族主义是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而来的,是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合乎逻辑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族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与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壮大进而促进了民族主义理论与实践产生。
在封建经济条件下,原有的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以及闭关自守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各民族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和对外竞争扩张逐步展开,迫切需要获得相应区域范围政治力量的保护,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这些都日渐曾强了人们共同的民族意识形成。
其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民族主义产生的思想动力。
文艺复兴使人类第一次摆脱了中世纪神学专制主义造成的思想蒙昧状态,思想启蒙运动则开辟了一个理性统治的时代,这两者使人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开始认识并发现生存于其中的民族共同体,民族情感更为增长为民族主义形成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再者,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是民族主义产生的关键。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市民阶级,这个阶级为了确保与扩大自身的经济利益与王权势力结盟,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国家。
之后市民阶级为了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以革命的手段推翻了只以自己王朝利益为重,而不为臣民谋幸福的王朝国家。
在这个斗争中,人民逐渐产生了民族国家的意识。
最后民族主义产生的标志是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不仅把民族主义的表达推向了高潮,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具体的革命进程中,把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紧密结合充分展示了近代民族主义的深刻内涵。
就此意义而言,法国大革命则标志着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全球化对文化和传统的影响是怎样的?
全球化对文化和传统的影响是怎样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和传统因为国际交往和交流而被广泛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和传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那么全球化对文化和传统的影响是怎样的呢?一、文化多样性受到影响全球化的发展让地球变得更加小了。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增加。
伴随着不同的文化交流,世界各地的文化多样性也受到影响。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惯会逐渐变化。
例如,西方的文化和观念在亚洲国家越来越受欢迎,同时亚洲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也慢慢地在西方国家受到欢迎。
二、传统文化保持困难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人们生活上往往非常重要。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许多传统文化正在面临着危机。
传统文化会因为流失和不再被人们接受而消失。
因为更多人开始追求现代化的生活,传统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受到质疑。
例如,日本传统的饮食文化被一些年轻人所忽略,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花时间品尝传统美食。
三、民族主义有所抬头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本国文化和传统的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一些人会担心全球化会导致他们的文化消失,因此会更加强调本国的文化和传统。
这种民族主义也许是对全球化的一个反作用力。
例如,法国在法国语言问题上会更加坚决地保护本国语言和文化。
总结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和传统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文化多样性会受到影响,同时传统文化也会面临保护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各自的文化和传统保持尊重,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也保持开放的态度。
最终,一个真正多元化的世界才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民族主义之利弊
民族主义之利弊民族主义产生于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
它自产生时起,便开始对世界历史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时至今日,它已是一种根植在世界上每个人思维深处的情感和概念。
然而,民族主义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下面,我们将对民族主义的利与弊进行深入的分析。
民族主义之利:1、民族主义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
在欧洲中世纪,基本上是没有民族和国家的概念的。
当时的欧洲虽然有各个人种,如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希腊人等,但这只是一种广泛的地域上的概念,就如同他们认定新大陆的人都是印第安人一样。
他们只是通过这种名称的不同而简单地将欧洲人按照地理位置大致划分开来,而并没有形成一种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
当时的欧洲所谓的国家,其强调的意思主要是领地。
某个公爵在某地有了自己的领地,那么他就是那块领地上的统治者,他可以将自己的领地划分成若干区域,分给侯爵、伯爵等作为他们的领地,侯爵、伯爵等就要对他负责。
在领地内,领主就是“国王”,别人无权过问他的领地上的事务。
中世界的欧洲,就是由这样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领地组成的。
直到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阶层没有领地,不是封建领主,但他们又需要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
于是,某一区域有共同利益的市民阶级便联合起来,共同对封建领主进行干涉,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这样,由资产阶级主导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意识便开始觉醒。
这种民族意识,在当时主要表现为同一地区有共同利益的资产阶级对抗其地区有利益冲突的资产阶级。
同一地区的资产阶级便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归属感,也就是民族归属感。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是有共同利益的民族,而不是纯粹的地理意义上的民族。
资产阶级没有领地,为了获得政治权利,他们只有通过代议制与封建领主进行对抗,到后来这种代议制战胜了封建领主制,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便产生了。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有民族归属感的属于同一民族的资产阶级建立的,是一种民族国家。
2、民族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人类在全球化进程纵深推进的大潮中迈入了21世纪,曾经深刻影响世界近现代史的民族主义在上个世纪末的苏东剧变中又实现了一次令人瞩目的勃兴,直到今天方兴未艾。
在历史上,从美国独立战争到法国大革命,从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到两次世界大战,民族主义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参与国际关系的演变,推动着世界历史向前发展。
民族主义并非是我国传统上解释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出发点是为了保护本阶级的利益并通过凸显民族矛盾以模糊阶级矛盾。
其实它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现实外延,以民族或民族国家为载体对于国际关系格局在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谈到民族主义,马上浮现在脑海中的往往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雅各宾党人“祖国在危机中”的号召和《马赛曲》,以及费希特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说》。
这时民族主义起到了凝聚民族意识,集中民族力量的作用。
对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的确立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发挥了极大作用。
放眼东方,从中国的戊戌诸君子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从土耳其的“青年土耳其党”到凯末尔主义;从埃及的阿拉比起义到纳赛尔政变。
还有印度的甘地主义,尼赫鲁主义和印度尼西亚苏加诺的“纳沙贡”。
东方的革命者将发端于欧美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本民族精神传统相结合,发起了反抗殖民统治和掠夺的民族主义运动,同时将民族主义传向全世界。
但是民族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有其内在结构上的对世界和谐,和平发展的潜在破坏性。
人类将对民族主义的曲解付诸于实践更往往造成历史悲剧,这正是本文所要说明的问题。
民族主义天然的与民族和民族国家两个概念相联系,而引发国际关系变动的具体承担者正是民族及由其建立的民族国家。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他们的具体含义。
而这三个名词的定义恰恰又是历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所争论不休的。
作者认同埃内斯特·格尔纳的观点:“一言以蔽之,民族主义是一种关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它要求族体的疆界不得超过政治的边界。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岳麓版习题精选十第1题【单选题】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黄海战役②平壤战役③威海卫战役④辽东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列强在近代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的标志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C、“二十一条”的出台D、《辛亥条约》的签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日本某份外交文件中强调:“这应是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必要开端”,“日本之兵力以及陆海军在各国之行动中均应保持至少与其中最强国平等之地位。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甲午战争C、义和团运动D、九一八事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
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
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
当下我国民粹主义的特征及应对策略
当下我国民粹主义的特征及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民粹主义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普遍现象。
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民粹主义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本文将分析当下我国民粹主义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我国当下的民粹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民粹主义在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许多人对于国家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但同时,一些人也会表现出排他性的民族主义思想,对外表现出一种仇视和攻击态度。
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在我国的网络和公共场合中十分常见。
2. 对于社会和政治制度的不信任另一个民粹主义的特征是对于社会和政治制度的不信任。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一些人对于社会和政治制度产生了质疑。
他们认为现有的制度无法满足人民需要,需要进行革命性的改革。
这种思潮在我国的网络和一些重要公共事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3. 对一些社会群体的排斥民粹主义的思潮还表现为对一些社会群体的排斥。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分化也逐渐加剧。
一些人和群体受到经济和社会严重的制约和排斥,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平。
这些人往往会抱怨刺骨,产生一些排斥性的思想,对其他人产生负面影响。
4. 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渠道另一个民粹主义的特征就是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人们的思想和意见也更容易被传播和互动。
这种传播方式不受限制,可以迅速传遍整个社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想法。
针对当下我国民粹主义的特征,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 消除民粹主义的误解我们需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民粹主义,消除它的误解。
许多人认为民粹主义可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但实际上这种思潮只会加剧社会的分化和对抗。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民粹主义的危害性,唤起人们的警惕和自觉性。
2. 推进改革,解决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推进改革,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挑战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挑战当今世界上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正在面临着两个主要挑战:全球化和民族主义。
全球化是一种趋势,是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全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加深的现象。
而民族主义则是一种爱国主义思潮,强调自身民族的独立性、文化和经济利益。
这两种现象似乎处于矛盾状态,因为全球化会带来文化和社会的多元化,同时也有可能削弱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而民族主义则强调自身文化和经济的优势,因而有可能抑制全球化的发展。
如何应对这两个挑战,成为了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反映出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因此促使全球的文化、经济和技术日益相互融合。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变得日益紧密,人们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便利,特别是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更加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而民族主义的发展,可能会造成本国文化、历史及优秀传统的独特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和削弱,从而限制全球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民族主义也是各国政治和经济领域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全球多极化、经济不确定性和各国间博弈加剧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采取了民族主义的政策,通过保护本国产业和经济利益,来保持经济、政治和社会独立性。
但是,这种做法相当于关起门来自生自灭,对全球化的发展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同时,许多民族主义者也往往忽视文化和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他们无法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因此,在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挑战与平衡之间,需要谨慎思考。
一方面,应该对全球化发展的利大于弊进行深入思考,全面分析其带来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变革的优势和挑战,推动各国间相互合作,形成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局面。
另一方面,也应该了解民族主义的重要性,保护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和独立性,同时要加强文化多元化的观念教育,让人们更好地接受和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面对全球化发展中的新问题和挑战。
总之,全球化和民族主义都是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趋势,在挑战与平衡中需要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民族主义的演进特征及其国家话语的传播特征
民族主义的演进特征及其国家话语的传播特征
南长森;南冕
【期刊名称】《西部学刊》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论述了民族主义与大众传媒呈现出交互依赖、相伴相生的传播关系,认为民族主义的演进特征和国家话语传播特征形成一种共生关系.伴随媒介从印刷传播到电子传播再到网络传播的发展,中国民族主义经历了领袖借助报刊进行思想启迪,政党利用组织传播进行宣传教化,民众发起运动进行参与,网民利用网络进行自言其是的表达依次行进、重合叠加的嬗变过程.民族主义国家话语呈现出民族危机时期全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的国家话语;社会稳定时期呈现出民族发展的内省话语;新时期呈现出爱国、自省共时空话语.而媒体在国家有难时民族主义呈现出宣传灌输话语;在国家稳定、民族兴盛时期呈现出娱乐消遣话语;在社会转型期呈现出媒体叙事的碎片话语特征.
【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南长森;南冕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澳大利亚爱迪斯科文大学珀斯609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奥运会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演进脉络、传播特征与发展趋势 [J], 林宏牛;肖焕禹;钟飞
2.分享、求真与话语扩张:微信学术社区的传播特征 [J], 路学军
3.近代健康教育先锋报刊的传播内容、话语策略和传播特征
——以《卫生白话报》为例 [J], 任孟山;王琳
4.基于“PFE”理论对新时代脱贫攻坚话语的传播特征研究 [J], 薛雯;王倩
5.民族国家叙事与复线历史之争——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解读 [J], 钟瑞华;赵旭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近代史民族主义思想的演进与影响
中国近代史民族主义思想的演进与影响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革命思潮的传入,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开始在中国社会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是指将本民族视为神圣的价值标准,推崇本民族的利益和尊严高于其他民族。
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多次的演进和发展,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1. 民族意识的崛起在近代中国,西方列强的侵略令中国社会触发了一种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
中国民族意识的崛起,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
当时,中国的传统社会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国力逐渐下降的中国并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反倒是各类“开化派”接二连三的提出了一系列妥协西方列强的方案,致使国家的尊严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随着对西方列强侵略的认识加深,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传播。
人们开始意识到外来侵略的严重性,并逐渐形成反抗外来侵略的共同意识和战斗精神。
这种意识是从民间发起的,象征着中国民族崛起的开始。
2. 狭义的民族主义思想十九世纪末,雅礼和康德等西方思想进入中国。
从此开始,各种“实用主义”、“进步主义”等新思潮开始在中国流行。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狭义民族主义思想开始滋生。
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混淆上。
在狭义民族主义者看来,民族主义经过爱国主义化会成为具体的行动,从而转变为爱国主义。
为此,1898年康有为提出的《大同书》便支持一种激进的“创新”思想。
康有为认为,只有通过西方的知识、制度以及精神思想才能去除中华民族固有思想中的落后、陈旧和坏习惯。
但是,在支持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康有为也提倡必须要承认中国传统的优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这种狭义民族主义思想以及其中的矛盾点,为日后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3. 伟大复兴的民族主义在近代史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主义思想始终伴随着中国人民的抗争和追求。
虽然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与核心价值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民族主义始终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谈谈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谈谈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民族主义是一种强调民族利益和认同的政治思想和运动。
它强
调民族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团结,通常以建立独立的国家或维护民
族文化和传统为目标。
民族主义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
既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可能导致排外和冲突。
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
它强调民族共
同体的重要性,认为民族是一个共同的文化、语言和历史传统的集
合体。
通过强调民族利益和自主性,民族主义者试图维护和促进自
己民族的权益,包括政治权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等方面。
然而,民族主义也常常伴随着排外和仇恨。
一些民族主义者会
将自己的民族视为优越的,而对其他民族持敌对态度。
这种排他性
的民族主义可能导致种族歧视、仇恨言论甚至暴力冲突,对社会和
国际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在当今世界,民族主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重新抬头,成为一种
重要的政治力量。
一些政治领袖和运动试图通过强调民族利益和民
族认同来获取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带来
的挑战。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民族主义如果走向极端和排他,
很容易导致分裂和冲突,对社会稳定和和平造成威胁。
因此,对民族主义的认识需要既要尊重民族文化和传统,也要强调包容和多元文化的价值。
民族主义不应成为煽动仇恨和冲突的工具,而应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力量。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和包容地对待民族主义,寻求民族和谐与共赢的道路。
中国民族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信息技术的因素
• 当代信息技术对民族主义的传播有积极促进作
用,无论是在国内范围还是在跨国层次上,从 各种电子音像传媒工具到个人电脑和互联网, 当代通讯网络无意在鼓励民族主义穿凿,维持 或者加强自己的社会和文化联系网,他们既游 离于民族国家的主流文化和政治影响之外也与 更广泛的“洲级或全球文化”相疏离。信息技 术加强了民族主义的无政府力量,中国的象征 性的文字,图像,活动都得以通过这一渠道得 以发展。
• •
• •
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 第一,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与在国际政治领域内的挫折感之间的矛盾。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得以显著提高, 经济越来越举 足轻重,然而在国际事务方面所起的作用却相对微弱得多。中国民族主 义者认为,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行全球霸权政策,遏制中国的发展, 并试图分裂中国。这样的判断无疑强烈地冲击了国人的心理,尤其是青 年人,民族主义情绪和反美情绪随之高涨。 • 第二,中国政府重建合法性的诉求。民族主义对于现存秩序的肯定和对 于本民族的忠诚和热爱,使其能够成为政府合法性的来源之一。 • 第三, 全球化对民族主义重新崛起的影响。90年代,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 程进一步加深, 紧密的经济联系必然出现愈来愈多的直接利益冲突。 于是, 民族主义情绪的滋生, 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中国威胁论”
• 虽然关于“中国威胁论”的讨论在中国调动整个国内民族情感上来说
是成功的, 但是这些争论实际上会把中国再现成一个对外国有“威胁” 的国家。驳斥“中国威胁论”的结果就会再次产生一系列新的“外来 威胁”, 这将会使中国将世界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国家,国家也由此变 得名正言顺。 • 建构民族认同的方式很多: 称赞中国改革后的经济发展与中国传统的 和平文明是一种方式, 通过“中国威胁论”来驳斥国外的批评是另一 种方式。 • 总之,来自于美国、 日本和印度的有关“中国威胁”的警告以及中国 在应对“中国威胁论”时的勇气,在中西方之间或者至少在中国和其他 国家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地缘政治冲突。太平洋两岸的现实主义者们都 聚集在一起讨论“中国的民族主义”, 这不足为怪。 • 对于外部政治来说, 中国作为一种 “威胁”再次被确认。对于内部政 治来说,这使认同界限在民族空间,而没有跨跃民族或者非民族的认同。
涉外事件中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呈现
涉外事件中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呈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涉外事件中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呈现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网络民族主义是指在网络上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对外敌意,通常伴随着对外国人的歧视、攻击和敌对情绪。
在一些涉外事件中,网络民族主义情绪往往会迅速升温,给外交关系和国际形象带来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就涉外事件中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呈现进行分析和讨论。
我国网络民族主义情绪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民族自豪感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
其次是社会心理因素。
现代社会中,由于国家对外政策的导向、国际媒体对我国的报道、外国文化的渗透等因素,会引发一些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受到挑战,从而产生民族主义情绪。
最后是网络环境的影响。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网络上的内容更加多元化,这些都为网络民族主义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温床。
涉外事件中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外国人的歧视和攻击。
在一些国际事件中,我国的一些网民会对相关国家的人民进行辱骂和攻击,甚至出现种族和民族歧视的言论和行为。
其次是对外国政府的抨击和谴责。
一些涉外事件发生后,我国网络上会出现大量对涉事国家政府和政治人物的批评和抨击,这些言论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情绪色彩。
还有一些网民会自发地发起一些抵制行动,例如抵制相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等。
这些行为都彰显了网络民族主义情绪在涉外事件中的呈现。
涉外事件中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呈现给国家形象和外交关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过度的网络民族主义情绪不仅容易导致国家形象受损,影响国际声誉,还可能引发外交风波,对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网络民族主义情绪的呈现也会加剧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误解和偏见,进一步加剧与外部世界的隔阂,阻碍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对于如何应对涉外事件中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呈现,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应对。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新发展及影响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新发展及影响[论文关键词]民族民族主义国家[论文内容摘要】冷战以后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是当今国际政治领域的一1、热点问题,它对世界的发展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和罩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其消极作用显而易见.危害极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族主义必将走向衰落.被保存各民族特色又促使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国际主义所代替。
一、民族主义的历史由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是一个相对现代的现象。
在人类文明社会之初,就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在许多古老文明丬也逐渐孕育出了一种对民族历史文化及其丬蕴含的精神的认同和归属感,但是这种归属感一是集丬于这些社会的上流阶级之丬,并没有深人民族群体丬;二是在封闭隔绝的传统文明丬,没有对外交流和大规模的流动迁徒,就不会培养出真正的民族意识,民族主义也就无从谈起。
民族主义的真正形成是在欧洲,可以追溯到九世纪,随着查理曼帝国的分裂,使得一度以拉丁语为精英层书面语的西欧地区各种不同文化开始自我发现,从九世纪丬期开始,随着民族语言形成,民族意识和祖国意识逐渐凸现出来。
欧洲民族主义兴起是和民族国家兴起密不可分的。
英王亨利八世摆脱罗马天主教会丬央神权的干涉,而建立由国王领导的英国圣公会国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它在向神权权威挑战的同时,也使民族主义思想深人人心。
民族主义最早采取的是王权对抗神权方式,宣扬民族国家的王权至高无上,不容侵犯。
正像莎士比亚在其名著咤查理二世》丬表现的那样:“上帝和亨利国王统治着英格兰”。
这一期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的注意力从天国转移到尘世,追求物质幸福和精神自由,逐渐发现了个人的幸福是和民族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的。
对国王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合二为一了。
而随着15,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以及大规模海外殖民活动,国家、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在这种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和碰撞丬使民族意识觉醒成为可能。
在民族主义发展过程丬,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将民族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从“君权神授”转移到“主权在民”上。
什么是民族主义、什么是全球主义?它们之间的冲突如何处理?
什么是民族主义、什么是全球主义?它们之间的冲突
如何处理?
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两大理论,且在中美贸易战以及疫情防控等事件中愈发凸显出了它们的不可忽视性。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理论部分:
1.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主张强调民族意识、民族利益、民族独立和强国富民。
基于这一理论,国家在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会更关注本国利益,通过多种手段维护本国地位和发展。
2. 全球主义:全球主义强调全球利益、全球共识、全球规范和多边治理。
相较于民族主义,全球主义更为强调全球视角下的合作与发展,尤其在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公共卫生等问题时显得更为重要。
实践部分:
1. 在国际贸易上:民族主义主张挽回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通过提高关税等方式保护本国企业发展;全球主义则主张通过更加自由的国际贸易体系,促进共赢,弱化贸易壁垒。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情况权衡取舍。
2. 在疫情防控上:民族主义更倾向于采取国内封锁等强制手段来阻止疫情传播,强调国家利益和国民安全;全球主义则更加重视全球的共同抗疫,主张各国共同应对、分享经验和资源。
实际应用中,需要全球协同治理,形成合力。
3. 在发展道路上:民族主义者强调本国发展,倾向于走强制性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关键产业;全球主义者则更关注全球发展,主张通过开放、合作实现共赢。
实际上,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只有在合作共赢中才能实现各国的发展。
综上,民族主义和全球主义各有优点和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权衡。
作为社会成员,应该拥有全球意识,放眼世界,同时也不能忽视本国利益。
加强国际协作,推进全球治理,才能实现人类长期稳定发展。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民族主义的影响力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强。
然而,全球化和民族主义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分析其根源和解决方法。
1. 引言全球化与民族主义是当代世界的两大潮流,它们分别代表着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样性的不同面向。
全球化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信息、货物和人员的自由流动。
而民族主义则强调本土文化、价值观和利益的保护。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表面上是两个相互牵制的力量,但实质上却蕴含着深刻的矛盾和冲突。
2.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经济利益的对立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的跨境投资和贸易活动更加频繁,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给他们的民族经济利益带来了挑战。
例如,全球化推动了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竞争力下降。
这一现象引发了民族主义情绪,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限制外资进入,以保护本土产业和就业机会。
这种经济上的矛盾和冲突,使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矛盾日益尖锐。
3.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对抗全球化的传播媒介和通信技术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流动提供了便利。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同化的风险,一些传统文化面临消亡的威胁。
这引发了国家和民族文化保护的需求,民族主义情绪随之兴起。
举个例子,许多国家加强了对本土电影、艺术和音乐产业的支持,以保护本土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在文化领域的冲突体现了全球流行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
4. 全球治理与民族主权的冲突全球化加速了全球治理的进程,国际组织和国际法规对各国行为进行了规范。
然而,这种全球治理也给民族主义带来了挑战,被视为侵犯国家主权。
许多国家在全球议题上坚持民族主义立场,对国际组织的决策持怀疑态度,甚至退出国际协议。
全球治理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对立。
5. 解决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冲突的途径为了缓解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几个重要的途径值得探讨。
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
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民族主义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当代民族主义有各种形式和表现,其中一些是积极的,一些则是消极的。
在全球化的时代,民族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当代民族主义的表现1.文化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文化为核心的民族主义,也是当代最普遍和最广泛的民族主义形式之一。
文化民族主义主张维护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权利和尊严,反对其他文化的侵蚀和摧毁。
文化民族主义主张走“本土化”道路,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强调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同质化和一体化。
2.经济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民族主义,也是当代极为重要的民族主义形式之一。
经济民族主义主张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强调本国经济独立性和自主权,反对外来企业和资本对本国经济的控制和剥削。
经济民族主义主张本土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倡本土技术和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反对外来技术和人才的大规模引进。
3.政治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民族主义,也是当代较为极端和危险的民族主义形式之一。
政治民族主义主张通过政治手段实现本民族的权利和利益,甚至动员本民族进行武力斗争,反对其他民族的存在和发展。
政治民族主义多由极端组织、政治势力或极端分子发起,对社会稳定和和平造成极大威胁。
二、当代民族主义的原因1.社会经济变迁引起的不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迁,一些人感到社会的不安定和不公平,民族主义是他们对此不安的一种应对方式。
2.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一些人将自己的身份、命运和文化传统与特定的民族相关联,他们认为民族是一种独特的认同和价值观的体现。
3.国际政治角逐的影响在国际政治角逐中,民族主义可以被一些政治势力用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这些势力可能会利用民族主义来掩盖自己的失败、强化国家团结、粉饰自己的形象或分化他国内部。
三、当代民族主义的未来趋势1.多元化当代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都市化和流动化现象,正在导致世界各国的多元化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对民族主义重新崛起的影响。
• 90 年代,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深, 紧密的
经济联系必然出现愈来愈多的直接利益冲突。西 方已经由现代化初级阶段上的一个遥远的模仿对 象, 变成一个现实的竞争者。在此种情况之下,利 益冲突特别是贸易摩擦, 越来越频繁地发生着。当 人们满怀期望进入世界市场的时候, 突然发现这个 市场远不如想象的那样理想, 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合 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于是, 民族主义情绪的滋生及 其发展传播 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中国政府重建合法性的诉求
•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 以苏东剧变, 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为
标志, 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的终结; 而在国内, 腐败 无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不断加强, 权钱勾结凸显了严重 的社会公正失衡。国内外的环境使得政府面对双重的压力, 合法性遭到削弱, 因而政府希望能够有一种思想或理论来 凝聚人心,重建合法性90 年代中期以后, 民族主义以一种 独立话语的态势出现在学术界。它通过批评自由主义来获 得自身的独立性, 并试图成为影响国家政策的政治意识形 态。民族主义对于现存秩序的肯定和对于本民族的忠诚和 热爱, 使其能够成为政府合法性的来息技术对民族主义的传播有积极促进作
用,无论是在国内范围还是在跨国层次上,从 各种电子音像传媒工具到个人电脑和互联网, 当代通讯网络无意在鼓励民族主义穿凿,维持 或者加强自己的社会和文化联系网,他们既游 离于民族国家的主流文化和政治影响之外也与 更广泛的“洲级或全球文化”相疏离。信息技 术加强了民族主义的无政府力量,中国的象征 性的文字,图像,活动都得以通过这一渠道得 以发展。
汪 萌 罗梦璠
对民族主义的内涵的几种观点
• (一)情感意识说 • 汉斯· 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应被认为是一种思想状态。
在这 一状态 中,体现了个人对民族国家的高度的忠诚。《大不列颠百 科全书的解释,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状态,每个人对民族国家怀有至高 无上的世俗的忠诚。 (二)理念原则说 埃里· 凯杜里认为民族主义是 1 9世纪初在欧洲的一种学说,该学说认为 人类被自然地划分为民族,这些民族由于某些可以证实的特性而能被人 认识,政府的唯一的合法形式是民族自治政府 。 (三)行为运动说。 安东尼 · · D 史密斯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 “为了一定人群的利益获得 并保持自治、统一与认同的意识形态运动 ” 。美国学者埃沃拉指出, 民族 主义是 一种政治运动,它有两个特点 :一是其成员首先忠诚于他 们自己的民族共同体,二是这 种民族共同体希望成为独立的国家。
中国民族团结在世界中的示范作用
• 一、二战后,当代世界民族关系呈现的新特点和新格局。
1.在民族结构上表现出民族多,国家少的格局和特点。 2.在国际政治上表现出第三世界崛起的格局和特点。 3.在国际关系上表现出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转型的格局和特点。 4.在意识形态上民族主义浪潮第三次冲击波所形成的格局和特点。 5.在民族关系上表现出跨国性民族问题蜂起的格局和特点。 • 二、世界中的中国:一个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案例。 1.在民族分离主义作为民族主义恶性发展的极端产物,对世界民族关系发展的负作用越来 越大时,中国的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所起的内聚作用具有示范意义。中国的团结向世 界表明,尽管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比例不平衡;尽管中国各民族的文化边界都十分 鲜明,尽管中国各民族经济发展的状况也有巨大的差距等等,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制定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民族政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协调 了民族关系。所以中国的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所起的内聚作用,对世界各国在协调民 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确实具有示范意义。 2.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由于第三世界不少国家的贫困化不断加深,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严 重失衡时,中国的民族团结对民族繁荣所起的向心作用具有示范意义。无论从世界看 中国,还是从中国看世界,中国的民族团结对于中国本身来说是保证祖国昌盛和人民 幸福的基本前提,面对世界来说则给世界各民族作出了示范。
参考文献
• 任丙强 中国民族主义的重新兴起: 原因、
特征及其影响 [I]学海, 2004 • 房宁, 王炳权著论民族主义思潮 M 北京: 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9 • 宋新伟民族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观点评析 [J] 新疆社会科学, 2007 • 王小东.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J].战略与管 理, 2000( 5)
中国民族主义的特征
• (一)中国的民族主义从开始就是一 个政治概念。
清朝末期,政治腐朽,社会混乱,辛亥革命之后,原本大多数人盼望着封 建统治的崩溃,民国 的建立可以结束这种局 面。可事与愿违,国家政治 权利进一步腐败,导致地方割据、社会失势的动乱局面。因此,中国民 族主义从产生之日起,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国家重建 的问题,即恢复国家 政治权威的问题。另外,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国原有的 进程被打断,逐步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因此 民族主义的另 一个目标就是要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压迫,变被动为主动 。 • (二) 中国的民族主义具有多重价值取向 • 随着中华文化的衰落,各种政治思潮涌入,在中国寻找各自的文化基础 。 又因为民族主义的巨大适应力和内聚力,很多思潮多以民族主义为旗帜, 但价值取向却各不相同。如民粹主义的民族主义要求保存传统文化,为 代表的就是新文化运动 时的论战。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主义,则是以革 命运动为手段,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国家和政权 。各种社会力量在 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参与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建构,并赋予中国的民族 主义多重含义。
“中国威胁论”
• 虽然关于“中国威胁论”的讨论在中国调动整个国内民族情感上来说
是成功的, 但是这些争论实际上会把中国再现成一个对外国有“威胁” 的国家。驳斥“中国威胁论”的结果就会再次产生一系列新的“外来 威胁”, 这将会使中国将世界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国家,国家也由此变 得名正言顺。 • 建构民族认同的方式很多: 称赞中国改革后的经济发展与中国传统的 和平文明是一种方式, 通过“中国威胁论”来驳斥国外的批评是另一 种方式。 • 总之,来自于美国、 日本和印度的有关“中国威胁”的警告以及中国 在应对“中国威胁论”时的勇气,在中西方之间或者至少在中国和其他 国家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地缘政治冲突。太平洋两岸的现实主义者们都 聚集在一起讨论“中国的民族主义”, 这不足为怪。 • 对于外部政治来说, 中国作为一种 “威胁”再次被确认。对于内部政 治来说,这使认同界限在民族空间,而没有跨跃民族或者非民族的认同。
中国民族主义的消极方面
• 1.中国民族主义具有强烈地情绪化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西方的压力而出现的。
•
西方压力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 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侵略。然而, 大多数 民族主义者经过记忆的重构, 将这些转换为资本主义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 因此没有摆 脱传统的情绪化反应模式。 2.中国民族主义陷入致命的内容空洞化境地, 仅仅成为一个巨大而空洞的符号0 ( 许纪 霖语)解决办法。它过分强调国家本位, 将国家视为一个不加划分的。民族主义的情绪 化根本上无法提供关于国家的建设性意见和问题利益主体, 而构成国家的最基本单 位) ) ) 个人却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这就决定了民族主义只是在民族国家关系方面表现 出一种情绪、姿态和策略, 但在国家内部如何发展( 经济、政治和文化) 并没有提出任 何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在经济方面的持久动力, 经济中的单位不是 国家、民族, 而是个人。缺乏对个人的关注、尊重和激励而空谈民族, 无法获得这种经 济发展动力。同样, 过分强调民族国家的权力, 忽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也与现代政治发 展趋势相背。但不可否认, 民族主义会增强民族凝聚力, 在很多方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而其本身并没有提供发展经济或政治的具体方案。 3.中国的民族主义内在建设不足的原因在于它没有从前现代的文化的、种族的认同发展 到民族国家的认同, 没有从本能的爱国主义发展到理性的爱国主义反而忽视以至取代民 族国家的认同, 过分强调本能爱国主义的高尚, 以贬斥理性的爱国主义的功利化。这种 转变必须在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以民主的方式来保障国内的个人公民权利, 使其认同 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价值体系和目标。
• •
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综合国力得以显著
提高, 经济越来越举足轻重, 然而在国际事务方面 所起的作用却相对微弱得多建立在经济发展上产 生的对外事务方面的自信不断遭受打击, 导致不同 程度的挫折感和屈辱感, 这种感情不自觉地开启了 中国人关于近代中国所经历的痛苦记忆的闸门。 民族主义者认为,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行全球 霸权政策, 遏制中国的发展, 并试图分裂中国。这 样的判断无疑强烈地冲击了国人的心理, 尤其是青 年人, 民族主义情绪和反美情绪随之高涨。
• •
• •
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 第一,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与在国际政治领域内的挫折感之间的矛盾。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得以显著提高, 经济越来越举 足轻重,然而在国际事务方面所起的作用却相对微弱得多。中国民族主 义者认为,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行全球霸权政策,遏制中国的发展, 并试图分裂中国。这样的判断无疑强烈地冲击了国人的心理,尤其是青 年人,民族主义情绪和反美情绪随之高涨。 • 第二,中国政府重建合法性的诉求。民族主义对于现存秩序的肯定和对 于本民族的忠诚和热爱,使其能够成为政府合法性的来源之一。 • 第三, 全球化对民族主义重新崛起的影响。90年代,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 程进一步加深, 紧密的经济联系必然出现愈来愈多的直接利益冲突。 于是, 民族主义情绪的滋生, 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