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水》(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共4课)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1-6 云的观测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1、引入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
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
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
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
《日月明》(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
-对于生字“明”的结构,教师需要耐心指导,分解笔画,帮助学生记忆和书写。
-对于抽象词语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如展示图片、情境模拟等,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
-教师应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词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词语,如用“太阳”和“月亮”的图片来解释“光明”和“明亮”。
2.教学难点
-生字“明”的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课文中的一些抽象词语,如“光明”,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
-学生可能难以将课文中的词语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日月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天空中的太阳和月亮?”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太阳和月亮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日”和“月”的基本概念。它们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天体,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它们象征着光明,给我们带来温暖和照亮夜晚。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我们一同学习了《日月明》这一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同学们对“日”和“月”这两个生字的掌握程度还不错,大多数同学能够正确书写和朗读。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生字“明”的结构,部分同学还是觉得有些困难。在以后的课堂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这部分同学,采用更直观的方式,如分解笔画,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书写。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活动,观察太阳和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态变化。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科学教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星眨眼,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
多动手,勤动脑,科学课上探奥妙。
第1课走进科学课一、教学要求: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2、学习新课;(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二)活动过程:(1)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三)活动过程:(2)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听科学家的故事。
学生互相讲。
第2课我的“小问号”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
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水的特性和用途。
2. 了解水的循环和水资源的保护。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水的特性和用途1. 引入:通过观察和感受水的特性,激发学生对水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参与实验,探讨水的特性和用途,如水是透明的、无色的等等。
3.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的水的特性和用途,并介绍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水的循环1. 引入:观察天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从地面上消失的。
2. 探究:通过展示和讲解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了解水从地面蒸发形成水蒸气,然后凝结为云,最后降落为雨等。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水的循环过程,并提醒他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方法1. 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参与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水的特性和用途。
2. 探究和讲解: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探究和讲解环节的参与度。
3. 小结答题:进行课堂小结时,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周围的湖泊、河流等地参观,增加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
2. 访谈调查:让学生采访家人和邻居,了解他们对水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本单元教案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的特性和用途,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评价和延伸方面,通过观察记录、讨论参与度和小结答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供实践活动和访谈调查等延伸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部分则对教学效果进行思考和总结,以优化今后的教学实践。
以上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020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科学上册 第4课《听一听》教学设计
2020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科学上册第4课《听一听》教学设计第4课听一听【教学背景分析】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蛙声.鸟鸣声,人类活动产生的汽车声.鞭炮声.说话声.读书声.歌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声音对于学生来说好像是熟悉的东西,但学生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没有思考过他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听一听是青岛出版社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学生通过敲击不同材料的杯子,认识耳朵,蒙上眼睛听塑料杯里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声音的不同,并试着进行科学地描述。
观察是科学课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之一,进行正确的描述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点,在观察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学会对被观察的对象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在当前的科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进行描述,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但往往会忽视对描述内容的准确性指导。
一年级学生对观察.描述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本教学设计中,我着力创设环境,让学生在生生.师生交流观察结果中,教师多进行引导,学生尽量进行描述,教师进行总结,学会科学地描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过程与方法1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2.观察耳朵,了解耳朵的构造,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材质不同的杯子,塑料瓶.沙子.石子.包含各种声音的课件。
青岛版(五四制)(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四制)(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对科学课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观察事物往往只关注表面,难以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五四制)(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包括“走进科学”“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物品”四个单元。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初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自然世界,了解常见的植物、动物和物品,培养学生对生命和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和物品的特征和用途。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理解一些科学概念,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习性等。
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既让学生有所收获,又不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
五、教学措施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知识。
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让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一)第一单元:走进科学单元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观察和理解的科学内容。
教材包括“走进科学”“动物与植物”“我们的感官”“工具与科学”四个单元,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个领域。
教材注重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知道我们的感官包括眼、耳、鼻、舌、手,能够运用感官观察和描述周围的事物。
认识常见的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了解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提问、猜想等能力。
2.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变化。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对比实验和观察活动。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
3. 科学态度目标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观察和探索。
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提出问题和质疑。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培养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描述。
认识常见的动物、植物和工具。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五、教学措施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故事、活动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观察》第4课《看一看》教学设计
环节二:
教师活动
二、探究·实践
任务一:观察我们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1.师:我们的眼睛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我们的眼睛呢?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同桌的眼睛,再借助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让学生注意观察眼睛的外部特征,并意识到眼睛有很多附属结构,例如眉毛、睫毛等。另外提醒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比如从正面看、从侧面看,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去触碰眼睛。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观察”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观察了自己的文具盒,
了解其他的观察顺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观察的方法,并依此方法进行观察活动。
教师活动
三、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
1.教师谈话提出问题:眼睛是我们重要的观察器官,要注意保护。如果用眼不当,就会造成近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呢?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
学生活动
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注意观察眼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观察教室内的物体。
生:我看到了教室的窗帘是白色的,我还发现我们的课桌是绿色的。
生:我看到了讲桌上厚厚的字典,薄薄的笔记本。
生:我还看到了我的文具盒是长长的,我的橡皮是圆圆的
2.教师提示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3.教师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眼睛,并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任务二:看一看,教室里面有什么?
1.师: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大家闭上眼睛,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2.那我们睁开眼睛,一起看看教室里面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教室的全景图比一比,谁发现的多!开始吧!
(2). 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第三单元《aieiui》-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部编版)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内容
第三单元《ai ei ui》-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部编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学习复韵母ai、ei、ui的发音及其书写;
2.掌握带有ai、ei、ui的词语,如:开怀、妹妹、乌龟等;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复韵母编写简单句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4.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展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素养;
5.培养学生热爱母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准确发音:复韵母ai、ei、ui的正确发音是本节课的核心,需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发出每个音素,并理解其在不同词语中的发音变化。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复韵母ai、ei、ui的基本概念。复韵母是由两个元音组成的音节,它们在发音时需要将两个元音音素连贯发出。掌握复韵母对于提高我们的发音准确性和朗读流畅性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词语案例,如“开怀”、“妹妹”、“乌龟”,这些词语中包含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韵母。通过分析这些词语的发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复韵母在实际中的应用。
-书写指导:以板书或多媒体演示复韵母的书写步骤,让学生跟随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
-拼读练习:给出一系列包含ai、ei、ui的词语,让学生自主拼读,提高拼读技能。
-句子创作:鼓励学生使用新学的复韵母创作句子,如“小妹妹喜欢笑”、“乌龟慢慢地爬”等。
2.教学难点
-音节合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将两个音素合并成一个音节进行发音可能存在难度,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体的形态》全部教案(共4课)
师生谈话:猜一猜,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什么好玩的东 直接请学生按固体、液
西?
体、气体的标准分类。
师从不透明的袋子逐一掏出:橡皮、课本、墨水瓶放在 但是教案设计中的这
课桌上。
种导入更有利于锻炼
提出问题:橡皮、课本能直接放在课桌上,墨水为什么 学生的思维。
要装在瓶子里才能放在桌子上呢?
学生思考并交流,导入新课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能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3.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会做对比观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 性。
7
2 想一想,算一算:
烧杯水的数量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500ml 量杯装满水 放入一块石头 流出 200ml 水 石头体积: 500ml 量杯装满水 放入一块石头 流出 200ml 水 剩下水体积:
实验记录单(二)
3.师生小结、评价。 液体、固体都有确定的体积。
[多媒体 出示] 活动三:探究液体、固体的质量
一次实验把装满水的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空杯子,这
时空杯子正好满,第二次实验把装满水的杯子里的水倒
入空杯前,往空杯里倒入一部分红水,再往空杯继续倒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篇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48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
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
第一单元第4课时 《6-10的认识和写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青岛版
教案:《6-10的认识和写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数字6-10。
2. 让学生理解数字6-10所代表的数量意义。
3.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6-10的认识和读写。
2. 数字6-10的数量意义。
3. 数字6-10的排序和比较。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数字6-10。
2. 学生理解数字6-10所代表的数量意义。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6-10。
2. 教学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字1-5的认识和读写。
2. 展示数字卡片6-10,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读写。
二、新课内容1. 认识数字6-10- 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跟读数字6-10。
- 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理解数字6-10所代表的数量意义。
2. 写法-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6-10的写法,并示范正确的写法。
-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6-10,并纠正错误。
3. 数字的排序和比较- 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尝试将数字6-10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引导学生比较数字6-10的大小,并能够说出哪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大或小。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数字6-10的认识和写法。
2. 让学生通过排序题巩固对数字6-10的排序和比较。
四、总结和作业布置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2.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对数字6-10的认识和写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卡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认识和读写数字6-10,并理解其数量意义。
通过示范和练习,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数字6-10,并能够进行排序和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重点关注的细节:学生通过图片或实物理解数字6-10所代表的数量意义。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并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解决问题。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理解上还有待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个领域。
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学生能够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基本科学概念和原理,如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物体的运动方式、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等。
了解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等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拓宽科学视野。
2. 科学探究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解决问题。
学会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能够正确使用科学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3. 科学态度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团队合作。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每个单元的核心科学概念,如动物的分类特征、物体运动的规律、声音的性质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得出结论等环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2. 难点对于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等,学生可能理解困难,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确保学生能够在探究中获得有效的体验和知识。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体的形态》全部教案(共4课)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能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3.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会做对比观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 性。
物品名称
探究方法
观察到形状
水
倒进锥形瓶里,水变成……
水
倒进盘子里,水变成……
装满空气塑料袋 捏成苹果,变成……
装满空气塑料袋 压成一张厚厚圆饼,变成……
我的发现
实验记录单(三)
(3)[多媒体 出示]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小结: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师 生总结:水的形状根据容器的形状会变化,小河中流动 的水,会根据地势,河床改变形状。空气也随着盛装的 容器而变化形状,飘散到空中的空气,根本看不到具体 的形状。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 状。
[多媒体 出示] 活动一 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
1.物体有时是由不同
1.实验指导。
状态的物质组成的,对
(1)[多媒体 出示]我们先认识实验台都有哪些物体: 纯净物质的状态分类
石块、螺母、木块、牛奶、水、醋、塑料袋装空气、玻 才是更准确的。
璃杯等。
2.实验对学生认识固
第四单元《秋天》“四引教学法”(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
-例如:学生能够表达出对秋天色彩、景象的喜爱和赞美。
4.增进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了解秋天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如丰收的喜悦和感恩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学生能够简单阐述秋天在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秋天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描绘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秋天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讨论秋天的天气变化、树叶颜色变化、丰收景象等。
3.学会运用观察、想象、表达等方法描绘秋天的景色;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词语描绘秋天。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美的情感;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5.完成课后练习及拓展活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和参与者,而不是评判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由地发表意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但从讨论的结果来看,部分小组的成果还略显肤浅。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讨论的时间,让孩子们有更充分的交流。
总之,今天的课堂教学让我收获颇丰。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观察与想象结合:将观察到的秋天景象与想象力结合,创作出富有个性化的描述。
-突破方法:教师提供图片或实物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训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认识水-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认识水-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概念,了解水的性质。
2.掌握水的几种存在形式。
3.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提倡节约用水。
教学重点
1.理解水的概念。
2.掌握水的几种存在形式。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2.提倡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互动问答:
1.什么是水?
2.水有哪些特点?
3.你们每天都需要用到水吗?
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找到学习本节课的启动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环节
一、认识水
引导学生读课文,通过课文中“小水滴动物园”中的描述,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存在形式及特点。
通过观察“小水滴”水滴的形状,让学生感受水的流动性和柔韧性。
二、水的存在形式
引导学生花大量时间观察和检查身边的水存在形式,并比较不同的存在形式,如水蒸气、水滴、水流等。
三、水资源的重要性
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倡节约用水的意识,从小开始,让我们一起爱护水资源。
总结环节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某个知识点的理解,老师据此进行点拨。
作业布置
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和要求,让学生探究不同水的存在形式。
教学反思
此节课上,老师针对本节课的难点,引导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虽然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但通过带着学生观察身边水的运用,以及老师的点拨,最终能够让学生有所感悟。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还需要加强对于概念脱离实际的知识点进行重复讲解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小括号》(教案)
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小括号》(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本节课我将与大家共同学习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小括号》。
下面是我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详细阐述。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P63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例题展示了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练习题则让学生巩固对小括号的认识,并能运用小括号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括号的含义,理解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括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学会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难点:让学生熟练运用小括号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小括号模型。
学具:练习本、笔、小括号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装有5个苹果和3个橘子的篮子,问学生:“如果要拿走2个苹果,你会怎么拿?”学生回答:“拿走一个苹果,再拿走一个苹果。
”我接着问:“有没有更快的拿法?”学生发现,可以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即(52)+3=6。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2. 例题讲解:我展示教材P63页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小括号的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运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使计算更简单。
3.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小括号解决问题。
如:(83)+4=9,23(106)=19等。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题。
4. 课堂互动:我邀请学生上台,用黑板和小括号模型展示解题过程,并让大家一起点评、讨论。
通过互动,让学生加深对小括号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小括号的含义、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示例以及小括号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水11.运水游戏【教材分析】《认识水》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一课时。
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材应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水是生活中常见和经常接触的物质,学生很喜欢玩水,对水的喜爱是一种天性。
在运水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享受玩水的乐趣,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探索到“用合适的工具来移动水”方面的知识是必要的,体现了在“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根据教材中的核心要素,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时让学生在运水活动中充分感受不同工具、材料在运水时的不同方法,同时搭建自我建构的平台。
【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一年级学生对水的认知已有一定的经验。
对于玩水不仅仅限于单纯地感知水的流动和透明,对玩水的欲望更有目的性,也更喜欢挑战性的玩水活动,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玩水的兴趣,特选择了“运水游戏”这一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水会流动。
[科学探究目标]1.在运水中感知水的明显特征,知道要节约用水。
2.尝试使用工具运水,能仔细观察各种工具运水的不同并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玩水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了解水的流动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仔细观察各种工具运水的不同并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器材准备】[教师]水、充气盆、漏斗、小水桶、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小水轮、玩具小鸭等。
[学生]瓶子、小杯子、毛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今天老师请了一位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出示玩具小鸭),它是谁?和小鸭子打个招呼吧!(学生打招呼)小鸭子最喜欢做什么呀?(游水)这里有一个游泳池(出示充气盆),小鸭子要请小朋友来帮忙运点水。
[PPT 1 出示](出示课题)[PPT 2 出示] [PPT 3 出示] [PPT 4 出示]活动准备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瞧,这里有许多工具,你们认识吗?这个是什么?(教师简单介绍工具)[PPT 5 出示]提问:你觉得哪个工具能运水?引导学生猜测,对运水工具有一个初步感知。
游戏:请你们利用自己选择的工具把水从桶里运到游泳池里,看看是不是和你们猜测的一样。
[PPT 6 出示]出示游戏规则,同时学生开始运水。
游戏规则:不能用水桶直接倒入游泳池;不能把水洒出来;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谈话:你刚才用什么工具去运水的?它能运水吗?请把它放到红色的筐子里。
有没有哪个玩具不能运水?请你把它放到绿色的筐子里。
学生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摆放。
师:同学们认为杯子、瓶子能运水,漏斗不能运水,为什么啊?[PPT 7出示]生:杯子、瓶子等装水时不会漏,所以能运水;漏斗、等装水时会漏出来,不能运水。
师:水会漏出来,说明水是什么样子的?[PPT 7出示]生:说明水会流动。
2.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吸水材料运水并用语言说出吸水材料是怎样运水的。
[PPT 8出示]师:水只剩一点点了,我们要把水桶里的水运得一滴也不剩。
看看还有哪些材料我们没有用过?学生可能会想到吸水纸、海绵等,待学生操作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运水的。
如:一压海绵,水就跑到里面去了,再挤,水就流出来了;纸和毛巾也可以像海绵一样……[PPT 9出示]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水会流动的现象?[PPT 9出示]学生交流:如河水流动、自来水流动、瀑布等等。
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吗?[PPT 10出示]生交流:小鸭子会漂在水面上,水是透明的……[PPT 10出示]小结:像水这样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PPT 11出示]提问:水除了可以让小鸭子洗澡,还可以用来做什么?[PPT 11出示]学生交流生产生活中用到水的情况。
谈话:水在生活中有这么多用处,看来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这里还有一个小鸭子的动画片,我们一起看一看。
(播放动画)提问: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跟动画片里的小鸭子一样没有水用了,会怎么样?那么以后我们用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一说注意事项。
[PPT 12出示]总结:同学们都明白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水。
五、拓展活动。
[PPT 13出示]课下自己制作一个小水轮,用水让它转起来吧!【教学后记】12.认识水【教材分析】《认识水》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认识水的特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感官、采用多种方法观察事物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唤起保护水的意识。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水是什么样的?通过观察对比牛奶与清水的颜色、白醋与清水的气味、食盐水与清水的味道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研究水的特征;第二部分辩一辩,哪一杯是清水。
让学生按照“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来辨别哪一杯是清水;引领学生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结合水的特征准确的分辨出清水。
第三部分把水倒进不同的容器里有什么发现,通过操作与观察,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让学生学会用多种角度、多种方法的观察水。
本课通过设计不同的观察比较活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特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感官、采用多种方法观察事物的能力。
【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水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学生对水能说出一些自己的认识,但是水有哪些特征?怎样去研究水的这些特征?水有形状吗?这些学生又说不太清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
2.知道水是可以流动的。
3.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特征。
2.通过操作体验,水与其他液体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特征。
【器材准备】[学生]喝水杯[教师]纸杯四个(其中一个事先放上点海绵等吸水物质)、玻璃杯、纱布、橡皮筋、锥形瓶(瓶底放一点点品红)、胶塞、漏斗,玻璃棒、牛奶、白醋、清水、盐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魔术导入(利用水的性质设计魔术引起学生兴趣)。
1.消失的水师出示三个纸杯,其中一个纸杯中放入水,随机调换纸杯的位置,让学生猜测哪个纸杯中有水,猜测后将纸杯翻转,直到最后一个纸杯都没有水流出。
(水的流动性。
)2.听话的水师出示一个玻璃杯和一块纱布,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盖上纱布用皮筋系住,将瓶盖反转,水不会流出,将玻璃杯稍微倾斜水又流出。
(水的表面张力。
)3.变色的水师出示锥形瓶、橡胶塞和漏斗,事先将漏斗通过橡胶塞塞在锥形瓶上。
将水通过漏斗向锥形瓶中倒水,水没法漏入锥形瓶,稍微拔一下橡胶塞,水流入锥形瓶并变成红色。
(水的流动性和大气压力。
)魔术都是和水有关,从而揭示课题《认识水》二、探究活动水的特点1.唤起学生对水的印象。
生说见过的水是什么样子的?2.[PPT 1 出示]回忆观察物体的方法和顺序,教师强调鼻闻、舌尝的方法。
(用眼看,用鼻闻,用舌尝,一看二闻,三尝)。
3.[PPT 2 出示]出示清水和牛奶让学生辨别,并指出找出牛奶和清水的不同就是在比较。
(用眼看,牛奶是白色的,清水没有颜色。
)4.[PPT 3 出示]出示清水和白醋让学生辨别。
(用鼻闻,清水没有气味,白醋有气味。
)5.[PPT 4 出示]出示清水和盐水让学生辨别。
(用舌尝,清水没有味道,盐水是咸的。
)6.学生通过实验比较清水和牛奶,清水和白醋,清水和食盐水探究水的特点。
(1)[PPT 5 出示]实验前出示实验要求轻,静,齐并分别解释。
轻:玻璃仪器,一定要轻拿轻放.实验盒拿回去之后先把清水和牛奶拿出来用眼睛看做比较,比较后之后把牛奶放回实验盒拿出白醋,用鼻闻清水和白醋的气味做比较,白醋放在细口瓶中,先把瓶盖打开倒放在桌子上,然后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
比较好之后把白醋放回实验盒,再把食盐水拿出来用舌尖来尝清水和食盐水的味道,尝完记得漱口。
所有的动作都要轻。
静:做实验时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别的小组。
齐:实验完成后,小组长把仪器摆放整齐,送回原地。
(2)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3)生实验完成后,指导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
(4)生交流汇报,师随机板书: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7.[PPT 6 出示] 出示白醋、清水、糖水、橙汁各一杯让学生辩一辩哪一杯是清水。
8. [PPT 7 出示]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容器,将水分别倒在不同的容器中,让学生来说不同容器中水的形状。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
)三、[科学与生活]1.[PPT 8 出示]生说在哪里见过水。
[PPT 9出示](生活中处处用到水,水是生命之源。
)2.[PPT 10出示]如果生活中没有水会怎样?3.[PPT 10出示]师出示缺水的图片让学生看,引起学生思考,让其自觉节约用水。
4.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是如何节约用水的。
5. [PPT 11出示]节约用水的儿歌,人人争做节约小标兵。
水龙头,要关紧,淘米水,去浇花,洗完脸,洗鞋袜,洗衣水,冲马桶,美好环境人人夸。
四、[课后拓展][PPT 12出示] 继续观察生活中的水,并把它们拍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后记】13.水变咸了【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水变咸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第三课,的内容,本课以食盐、白糖在水中能否溶解为探究内容,通过观察、比较食盐和白糖在水中的变化,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意义,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探究物质溶解的特点。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拓展活动这一环节,可培养学生中长期观察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食盐可以溶解到水里,水干了之后,食盐又出来了。
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
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目标进行编写,主要研究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特点。
《水变咸了》这一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分析】本科是一可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一年级孩子小,好奇心强,所以孩子很喜欢动手做实验。
而且实验操作不难,学生有能力亲自做实验。
水是学生常见的一种物质,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生喜欢玩水,但学生对与水相关的许多现象,虽然心存疑惑,却往往不能有意识的去关注和研究。
本课就是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