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探讨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8128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4.png)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1.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了严重的土地贫瘠化和生态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土地荒漠化日益加重当前,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依然严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荒漠化给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3.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无法满足需求。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4.自然灾害频发水土保持工作不力,导致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山洪、滑坡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是水土保持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政府要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水土保持制度,建立健全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完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2.提高水土保持意识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水土保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
3.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水平整治率,改善土地的水文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4.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护林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风固沙、固碱保肥、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功效。
因此要加大对防护林建设的投入,扩大防护林面积,提高防护林的效益。
5.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6.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浅谈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对策
![浅谈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9788da3dd3383c4bb4cd22d.png)
城市水土保持 , 第一 是 制 度 建 设 与 完 善 , 各 试 点 城 市 制 定 和 出 台了 水 土 保 持 方 案 审 批 和 管理 制 度 、开 发 建 设 项 目水 土 保 持 设 施竣 工 验 收 制 度 、 目标 责任 制等 配套 规定 和 文 件 , 完 善 了 法 律 法规 制 度 体 系 , 做 到城 市水 保 工 作 有法 可 依 、 有章可循。 2 、 做 好 水 土保 持 规 划 规 , 范 管理 各 开发 建 设项 目。 针 对 城 市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以 及 房 地 产 开 发 等 活 动 的 曰 益 增 加、 点 多面 广是 其 特 点 。 各城 市 即 开 展 水 土流 失 状 况 的调 查 活 动 ,
S HUI LI G0 N G CHEN G
浅谈城 市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的建设 与对策
文/ 周 淑 杰
黑 龙 江 省 同江 市 河 道 管 理处 黑 龙 江 同江 1 5 6 4 0 0
麓 蔓: 近 年 来, 随 着我 国经 济 快速 发 展 和 城 市 化进 程 的加 快 , 开 矿 采 石 作 业 和 房 地 产 开 发 也 不 断 兴起 .这 就破 坏 了原 有 地 貌
面。
土保 持 生 态 环境 建设 , 就 会 引发 更严 重 的不 良后 果 。 关 键 调: 城 市 水 土保 持 生 态环 境 危 害; 措 施
一
、
人 类 对 自然 因 素 、人 为 活 动 所 造 成 水 土 流
失. 所采取 的预防 、 治理监控措 施。既所指范 围是 ; 防 治 水 土 流 失、 改 良 并 且 保 护 合 理 利 用水 土 资源 , 维 护 与 不 断 提 高 土 地 生 产 力, 以 利 于 充 分 发 挥 水 土 资源 的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 建 立 良好 生态 环 境 的 综 合性 科 学 技 术 。 二、 水 土保 持 工 作 在 国民 经 济 建 设 中 的地 位
浅谈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优化中的重要性
![浅谈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优化中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b3c705fc650e52ea5418986f.png)
浅谈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优化中的重要性水土保持是当前农业水利及环境的工作核心,更是整个国家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举措,山川锦绣、环境优良、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基。
所以,必须将水土保持工作深入融合到生态环境的建设当中以确保生态环境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为此,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优化中的作用及其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进一步提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有效优化生态环境的相关举措。
标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优化;重要性1、引言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维护生态建设和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资源、水资源及其环境的综合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的发展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所以,近些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并将生态环境优化作为重点任务进行,技术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也必须认清当前的社会环境形势,了解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更要明确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更好开展。
只要以生态优化来统合水土保持工作,以水土保持工作来优化生态环境工作,两者相互协调、统一,才能真正推动社会、文化、经济的共同进步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2、水土流失的危害性2.1 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生活质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粮草植被、草场畜牧业等皆会遭受严重的破坏、森林的蓄积量也会急剧骤减,降低地面的覆盖率,改变径流方向,致使生态环境动态平衡失调。
此外,若是遭受暴风雨,洪水肆虐淤积,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现象也会频繁发生,容易造成山洪水涝自然灾害,使得下游江河地区的泥沙顺势形成淤积现象,进一步加深洪涝灾害,严重破坏当地的农业、畜牧业的生产条件,致使我国的农业经济环境、健康发展皆受其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苦不堪言。
2.2 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及其地面的完整性,导致土地资源支离破碎、沟壑纵横,也不能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土地退化严重,土壤肥力、水源涵养能力也有所下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土地资源愈发贫瘠稀薄,土壤没有吸收足够的养分,质地逐渐粗糙化,通气性、排水蓄水能力逐渐刷若,农村粮食产量不断下降且尤为不稳,部分农村甚至出现绝产现象。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9aa340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5.png)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引言水土流失是指土壤表层因风、水、冻融等自然作用及人类活动而逐步流失的现象,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土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但是却要养活全球22%的人口。
由于人口过多、人类活动频繁、水土资源管理不足等因素,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非常突出,给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为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问题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天然因素:水土流失主要是由自然力量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如风蚀、水蚀、冻蚀、草地退化等。
•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用化肥等。
问题的危害•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质恶化、生物生态失衡等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生产受损: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贫瘠化、灌溉系统损坏等,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经济发展受限: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引发土地沙化、水源消失、水灾等问题,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防治对策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治理水土流失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可以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可靠的生态基础。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1.加强土地管理:加强耕地保护,禁止盲目扩张农田、破坏草地等行为。
2.推进天然林保护: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等,增加农民收入,切实维护生态平衡。
3.推进现代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科学、人性、生态、经济四个基本原则,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生产方式的科学化、规模化为重点。
4.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5.强化科学技术支撑:推广土壤保肥、水保土、高效节水灌溉、高强度和种植隔离技术等高科技水土保持技术,加强科研和技术示范,搭建水土保持技术交流平台,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9a97b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5.png)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生态系统的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现状分析1.1 水资源水资源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问题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60%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严重超标的湖泊和河流数量居高不下。
1.2 大气污染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排放大量污染物已经对我国的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我国的大城市常年笼罩在烟尘和雾霾中,大气质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早逝人数高达百万。
1.3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也是生态平衡的体现。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
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受到威胁,生态系统的恶化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灾害。
二、保护措施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2.1 水资源保护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政府加大了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
在立法上,我国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
此外,政府还鼓励节水措施的普及和推广,并加大对水环境治理的投入。
2.2 大气污染治理为了改善大气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了工业和车辆尾气的监管,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空气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醒公众关注空气质量。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政府加强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限制捕捞和砍伐等破坏性行为。
此外,政府还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鼓励农民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加强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的要点
![加强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eba7dc84254b35eefd34f6.png)
浅议加强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的要点1 水土保持的重大意义长期以来党和国家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这足以证明它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和一项宏伟的事业。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互为依托、密不可分、相得益彰。
它是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主要途径。
水土保持能保护和培育水土资源,减少水旱灾害,它可有效调节地表径流和区域小气候,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减少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发生。
水土保持的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保障生物群落所依赖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以及保护水土植被资源永续利用保持水土资源和土地的生产潜力,是农业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
水土保持可促进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正确认识和把握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土地质量,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2 水土流失的危害性2.1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水土流失严重破坏土地资源和地面完整,使其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自然降水也不能被充分利用,导致土地退化,水源涵养能力和肥力降低,土壤沙化理化结构变坏,土地日益瘠薄,有效养分迅速减少,质地变粗,通气性变差,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衰减,粮食产量低而且极不稳定,甚者绝产。
土地生产力随着侵蚀程度的加快而降低,生产条件严重恶化,致使水源减少。
2.2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质量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粮田植被草场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蓄积量聚减,地面覆盖率降低,径流改变方向,生态环境失调,遇到暴雨后,洪水肆虐,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涝等自然灾害,导致下游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加重洪涝灾害,致使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严重损坏,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明显降低。
2.3水土流失使水资源平衡破坏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土壤本身,而且使土壤退化,草场沙化,生态环境失调,阻碍植被的恢复,直接影响了水资源的再分配。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af1c16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d.png)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有力措施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礼步加强重点生态修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此时,水土保持作为生态修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有力措施也愈加重要。
下面简要分析。
一、水土保持在生态修复建设中扮演的角色1、保护土壤。
水土流失和山地崩塌等问题极易发生,但都在土壤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发生。
水土保持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和降低这些问题的发生。
2、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工程中利用了屏障、植被等手段改善自然环境,进而培育人工植被,增强了生态环境。
3、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成功的实现,可以保障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的持续性,助力新型农业的创新发展。
1、建立水土保持机构。
加强水土保持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的能力,建设水土保持体系,实现个头到国家的联动管理,全面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建设的全过程。
2、推进技术研究。
水土保持技术不断更新和升级,会用拆分和率先推进,陆续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生产技术支撑体系,打造水土保持科技品牌。
3、创新治理模式。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本质植被生态修复、病虫害控制、物种恢复、肥料管理等方式,有效实现生态修复,治理区域生态环境。
4、加强人员培训。
水土保持从业人员素质的关键之一是技能,另一个是熟悉现行法律法规,需要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
三、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是指采用各种措施,保护水和土壤免受因人类活动而导致的破坏,并恢复受破坏的生态环境。
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科学地制定水土保持计划,以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1、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协助植被恢复和土壤生态系统的修复。
这对重点海水渗漏区、荒漠生态区和山地生态区尤为重要。
2、促进区域发展。
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可以从基础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3、防止和减轻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治理中的建设工程常见问题及防治对策
![水土保持治理中的建设工程常见问题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7f2433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f.png)
水土保持治理中的建设工程常见问题及防治对策摘要:水土保持治理中建设工程是十分关键的一项措施,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水土保持治理效果。
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就就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平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对提高我国水土保持建设工程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土保持;建设工程;问题;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功能的工程建设开始越来越多。
其在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情况下,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寿命。
工程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会往往会发生水土流失的问题,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严重的挑战。
下面,就水土保持建设工程方面浅谈几点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存在问题与难点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1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主要征占用地形式表现为:水保骨干坝、淤地坝、塘坝、蓄水池、各类用途渠道、道路、沟头防护等工程建设开挖面、坝体、永久性建筑物、堆渣、弃渣场、临时料场、管理房、临时工人宿舍和固定宣传碑牌、径流气象观测场、林草试验场地及特种防护设施用地等占地。
近年来,县开展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中需要征地的主要形式为水保坝取土场、淹没区、坝体占地,临时料场、管理房、永久建筑物用地,涝池、沟头防护工程占地,道路占地和试验场占地。
在水保坝工程建设征占用地工作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长期用地比例大,占地集中,容易造成个别农户失地生存。
水土保持工程的布局,主要分布于沟道、壕道,近年来开展的淤地坝系工程建设主要分布于沟道、壕道地,实行拦泥、淤沙、生产相结合。
但是,由于工程建设属于点状工程,所以工程本身的建设占地、满足拦洪库容要求标准淹没占地等分布都比较集中。
农村土地承包中,全部村社实行块、片分包到户,农户耕地也就表现为张家一面坡、李家一道壕、陈家一个梁头,甚至王家一条沟的情况。
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
![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0604b8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c.png)
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的现状及危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过度放牧、陡坡开垦等行为使得土地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土壤变得疏松,在雨水和风力的作用下,大量的土壤被侵蚀和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还会破坏水利设施,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
流失的土壤进入河流、湖泊,会淤积河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增加防洪压力。
同时,环境破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的无序处理等,都使得空气、水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们的呼吸健康;水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土壤污染则会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
二、水土保持措施1、植树造林树木是水土保持的重要防线。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降低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土壤流失。
同时,树木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在选择树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树种,并合理搭配乔、灌、草,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
2、退耕还林还草对于陡坡耕地和生态脆弱地区,应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恢复自然植被。
政府应给予相应的补贴和支持,鼓励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修建梯田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修建梯田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梯田可以减缓坡面水流的速度,增加雨水的入渗,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梯田便于农业生产和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4、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修建谷坊、拦沙坝、淤地坝等。
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dc00823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7.png)
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的目标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维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以及水土保持的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呼吁人们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共同努力保护生态环境。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导致的水土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大面积的坡耕地、长时间的连作不休耕,使得土壤逐渐疲弱,容易被冲刷走。
2.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土壤裸露,容易受到雨水冲刷,进而加速水土流失。
3.不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土石方开挖、拆迁工程等导致土壤暴露,容易受到风雨侵蚀。
二、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1.保护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源的供应,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2.防止自然灾害。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对下游地区的冲击,降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3.提高土壤质量。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使得土壤保持更多的养分和水分,提高土壤的肥力,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水土保持的措施1.植被恢复。
植被具有固土保水的作用,可以抵挡风沙、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
因此,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2.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农田要合理利用,在种植作物时注意轮作、休耕,避免连作不休耕造成的土壤疲劳。
3.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在山区、坡地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可以采取修筑梯田、建设护坡、挖掘沟渠等工程措施,加固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4.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人们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总结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水土保持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讨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df0395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9.png)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讨摘要:要进行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现在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又不得不加快进展的脚步。
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指示方针为建设依据开展工作,心中要时刻保持着自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接班人的思想,加强落实每项水土资源保护政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关系探讨1导言当前,我国水资源储量短缺,匮乏的水资源以及日益恶化的水环境质量严重制约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及经济社会快速、友好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远超水资源承载能力,导致水生态破坏事件频繁发生。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水生态保护,其直接影响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水土保持工作效果。
2建设生态水文明对于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意义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程度可以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上看出。
生态文明的建设首先需要有一个依据,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创建新型的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提升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做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说让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回归自然,而是要采取和谐的方法,在生活的同时也不对环境造成破坏。
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水生态文明,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生态文明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基础。
而生态水文明的建设就是就是一方面既要保护水资源,另一方面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要内涵。
3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内涵水生态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淡水生态系统而言的,其范围涉及河流、湖泊及湿地等,是指环境中水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各种水分条件的适应。
水生态环境是指以水为核心的围绕人群空间、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为改造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形成的统一体,其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水资源,也包括一些与水相关的人工设施。
当前,我国水利工作面临的最大短板就是损害严重的水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
新时代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新时代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1faad5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c.png)
新时代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摘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类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新时代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关乎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探讨了新时代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阐述了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并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1新时代水土保持的基本理论1.1生态优先、保护为要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小流域为单位,以建设旱涝保收田、建设稳产高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综合治理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1.2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要突出重点,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位,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要素,实行综合治理。
要大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淤地坝安全提升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区域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治理步伐,提高治理效益。
1.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水土保持工作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
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治理目标任务。
1.4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水土保持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1.5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水土保持工作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治理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治理水平[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概论存在问题及建议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概论存在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4d1768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9.png)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概论存在问题及建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是近年来环境保护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我国广大的山地、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问题严重,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落地,因此有必要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能够推动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问题1. 研究缺乏系统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系统性。
在实际研究中,往往只关注某一地区或某一生态环境类型的研究,而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这导致了研究成果的局限性,无法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2. 缺乏前沿技术引入和创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一直缺乏前沿技术的引入和创新。
在国际上,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而我国的研究多停留在借鉴外国案例的阶段,缺乏自主创新。
3. 缺乏跨学科合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缺乏跨学科的整合与交叉。
地质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学科之间的协作薄弱,导致了研究成果的片面性和不够全面。
4. 缺乏实践经验总结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的研究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
一些地方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方面进行了很多实践探索,但这些经验往往没有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无法为其他地区的实践提供参考。
二、建议2. 引入前沿技术和加强自主创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需要引入前沿技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也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实践能力。
可以加强科研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推动领域的发展。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在取得一定进展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加强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引入前沿技术和加强自主创新,推动跨学科合作,加强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归纳,以期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cb58426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d.png)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是指保护土地免受水蚀、风蚀以及其他自然和人为因素破坏的一系列措施。
它对于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首先,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是紧密相关的。
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洪水灾害、水质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质量,保持水源和湿地的稳定性,进而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其次,水土保持措施有很多种类,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土壤条件,可以采用适合的措施来减少土地退化。
例如,在坡地地区,可以修建梯田来减少水土流失;在河流边缘,可以种植湿地植物来固定土壤;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建立绿地来吸收雨水和减少洪水。
此外,水土保持还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等因素。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土壤污染;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减少洪水的发生。
最后,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农民和公众都需要认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政府应该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企业应该加强环境管理,农民应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公众应该增强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实施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土地退化,改善生态环境。
这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好我们的土地和环境。
水土保持工作的难点及相应对策研究
![水土保持工作的难点及相应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073a6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3.png)
水土保持工作的难点及相应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而在这一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主题,下文通过分析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对策,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努力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规划设计;问题;应对策略引言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持续优化生态环境。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但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严峻,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生态系统质量等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缺乏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制,会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问题,不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基于此,笔者分析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和总结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策略,以期持续优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制,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1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常见问题1.1项目水土保持评价问题在新标准实施过程中,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评价还存在一些常见问题。
一是部分建设项目方案在水土保持评价方面只关注了弃渣场选址、占地面积、土石方平衡等相关内容,对于水土保持其他方面关注度不高,实际编写的方案内容与开发建设项目情况并不相符,水土保持评价结论存在一定的偏颇性和盲目性。
二是对水土保持敏感区域勘探缺少精准度。
在开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选址方面,缺少勘探要求,工程具体施工位置精准度不够,在水土保持评价分析方面相关文件缺失等等。
三是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经常存在主体设计介绍比较详细,但对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却非常粗略,评价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评价结论粗线条、表面化、宏观化,对后期工程施工容易造成不利影响。
1.2相关部门关系协调性不足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等多个政府部门的共同合作。
水行政主管部门往往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中发挥着主导地位,但要做好相关工作还需要发改、自然资源、林业、环保、住建、行政许可部门的积极配合。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讨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d35062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c.png)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讨摘要:水资源是社会发展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我国的水资源储存量却并不高,水资源总量的大幅度缩减、水环境恶化都是现实情况,急需通过相应措施及技术措施,改善此种现状,提高水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现阶段水资源开发利用量明显高于水资源承载力,水生态被破坏成为常态,要想加快推进水生态的文明建设进程,就需做好水生态保护工作,实现高标准的水土保持目标。
本文先探讨了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而后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关系1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1.1水土保持是水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支撑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之间存在密切的本源关系,前者是本,后者是源,水生态保护中,水土保持是重要支撑。
从本质上来说,水生态保护就是以江河湖库与地下岩层为主导,对多余水源进行地表拦蓄,或直接进行地下储存,促使水生态环境在拦蓄及储存的基础上得到保护,实现对水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恢复,提高地表及地下水的利用率。
水土保持就是借助土壤或植被,对地表径流进行拦蓄,实现对水源的有机涵养,促使水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当水未进入河道前,就属于水土保持范畴,进入河道后,形成水域后,则可视为水生态保护。
在水土保持中常用的措施有:设置山坡截流沟、沟头防护、沟道蓄水池、溪沟治理等,通过水土保持,能够对地形状态进行轻微改变,以免发生水土流失问题,上述的措施都属于工程性措施,需通过进行一定量的施工作业,形成水土保持作用;而以种植植物为主的则属于生物措施,可设置防风固沙林带、退耕还林或采取围栏封育等技术措施,借助植物作用涵养水源,实现对水土的生物性保护;耕作就是开展保护性的耕作工作,对坡度进行改善,扩大地表覆盖面积,控制水土流失问题,将水资源的能效作用最大化发挥。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执行的水生态保护制度,例如水资源管理制度等,由多个部门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对水生态的全面保护。
1.2水资源污染是水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水资源利用价值高,则代表其污染程度轻,损耗小,但是水资源利用不当,或存在过度利用问题时,都会加剧水资源污染,致使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浅析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对策
![浅析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257190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2.png)
建筑工程与水利交通117浅析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对策蔡海涛(正阳县环境监察大队)摘要: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我国必须采取综合的措施加以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及因地制宜原则,加强预防监督职能、大力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综合措施治理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 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只有生态环境良好, 才可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一、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一)大量土地出现退化。
水土流失会使人们赖以生存的耕地受到严重破坏,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相对较低,具有比较严重的人地矛盾,而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让该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每年大概损失100万亩左右的耕地。
上江上游、北方土石山区等地区已流失了较大比例的农田耕地,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能力基本丧失,裸露了大量的母质基岩。
(二)生态系统功能削弱。
水土流失会使旱灾损失面积加重,使污染面源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我国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水土流失会进一步降低土壤涵养水源,使干旱灾害加剧。
另外,在面源污染中,水土流失作为主要载体,不仅输送大量泥沙,而且输送生活垃圾、农药等面源污染物。
与此同时,水土流失还会使草场严重退化,进一步减弱防风固沙能力,使沙尘暴加剧;水土流失还会使大量的河流湖泊出现干旱,缩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区域。
二、生态修复的作用从宏观角度来谈生态修复, 就是指通过应用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调节和组织能力来对生态或者环境本身进行修复。
通常情况下, 为了能使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更加快速的恢复, 也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人工辅助, 这能有效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
生态修复的提出与实施源自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战略思想, 其主要依靠大自然本身具备的循环再生能力, 并辅之以人为手段的干涉, 然后充分将区域的自然资源利用起来, 促使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 营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关系, 从而将水土流失状况置于掌控范围内。
班级关于水土保持的研讨
![班级关于水土保持的研讨](https://img.taocdn.com/s3/m/fe2a359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2.png)
班级关于水土保持的研讨一、前言水土保持是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为了加强同学们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我们班级特此举办此次关于水土保持的研讨会。
二、研讨主题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影响2.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 水土保持的措施及其在我国的应用4. 环保意识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5. 青少年如何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三、研讨内容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影响原因:-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等-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不当农业生产、建设活动等影响:- 土地资源退化:土壤贫瘠、生产力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河流淤积、洪水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社会经济损失:农业生产减少、基础设施破坏2.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要性:- 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自然灾害,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必要性:- 缓解水资源压力: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荒漠化-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3. 水土保持的措施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措施:- 植被恢复与保护: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土地整理与改良:水平梯田、水平沟、水土保持耕作技术- 建设水土保持设施:梯田、坡脚砌筑、沟道整治与衬砌- 生态补偿与修复:湿地保护、矿山地区生态修复我国应用:- 实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 制定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加强水土保持执法监管- 开展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改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推广水土保持技术,提高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质量4. 环保意识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生产生活对土地的破坏- 提倡循环农业,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护土壤质量-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5. 青少年如何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学习水土保持知识,提高自身环保意识- 参与水土保持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河流等- 发挥青少年创造力,创新水土保持技术和方法- 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四、结论水土保持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加强水土保持的建议
![加强水土保持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73a692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f.png)
加强水土保持的建议水土保持是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加强水土保持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政府、农民、企业和公众等方面提出加强水土保持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措施政府是水土保持的主导者和决策者,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水土保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
政府应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对于易受水土流失影响的区域,要进行严格管控,限制不合理的开发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二、倡导绿色农业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应成为水土保持的先行者。
政府应当加强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农民采用绿色农业技术,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政府应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机制,支持农民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并提供相关的政策与技术指导。
三、推行生态复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行生态复绿。
应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关注水土保持,防止盲目开发,严格控制工业废弃物的排放。
企业可开展种植树木、草坪绿化、河湖湿地恢复等活动,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为当地的水土保持工作贡献力量。
四、强化公众参与公众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应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水土保持行动。
政府可组织开展水土保持宣传周、环保义工活动等,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知和关注度。
同时,建立投诉举报渠道,让公众能及时反映和监督水土保持情况,推动改善措施的落实。
总结:加强水土保持需要多方合力,政府在政策支持和投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农民和企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公众也要积极参与。
只有大家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让农田更加肥沃,环境更加美丽。
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加强水土保持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探讨
摘要: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一个重要的源头,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特殊的特征,加强和治理水土流失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本文分析了水土流失现状与危害,探讨了加强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危害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措施进行防护和治理。
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都是人类保护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手段,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补充。
为了促进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国家应该做出相应的措施,比如发布各种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条文,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等等。
这样,从国家政府部门就开始发布条文,重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我们大众充分了解和掌握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知识,那么,我国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将得到不断的发展。
一、水土流失现状与危害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面积约64万km2,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km2,年降水量约250——650mm,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700t/km2,其中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在5000 t/km2以上的地区共有15.6km2,每年产沙14亿t,黄河水的含沙量平均为37.4km3 ,汛期高达
1600km3,可说是世界水土流失之最。
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黄土高原成为千沟万壑、荒山秃岭,生态环境脆弱,成为我国著名的贫困区,水土流失导致大量的泥沙进入黄河,致使下游河床不断抬升,威胁着下游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因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引起的生态问题,不仅是本区内部的问题,也是影响广泛的外部问题,可以说,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事关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倍受国内外有关人事的关注。
2、土地沙漠化问题
我国沙漠化面积达188万km2,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9.6%,,西北地区又是我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及新疆、青海西北部的广泛区域,由于区内人口的剧增,社会物质需求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草地、荒地过度开垦或超载放牧等人为活动,造成固沙植被衰败,风沙线前移,干旱加剧,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沙漠化土地已由过去每年扩大1000km2 发展到现在每年扩大2460km2 ,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土地沙化,危害日趋严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3、绿洲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绿洲生态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广大地区、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宁夏的银川平原一带,绿洲面积约占我国干旱区总土地面积219万km2的十分之一,而现代绿洲经济却占到干旱区经济总量90%, 以上,是该区重要的粮、棉、油重要的生产基地。
由于绿洲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严酷,绝大部分绿洲处于荒漠、半荒漠的包围之中,在绿
洲的开发和经营中,只注重眼前利益,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不当,造成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植被退化,水体碱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致使绿洲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环境恶化。
4、天然草场的退化问题
天然草地分布地域辽阔,类型繁多,仅新疆、青海两省草地面积达8530万km2,占全国草场面积的四分之一,由于西北地区气候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因此草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畜群结构不合理、草畜矛盾突出、鼠虫危害、自然灾害频繁、草地退化及生产能力下降等方面。
青海省达日县,近十多年来平均年退化草场4.4万km2,各类牲畜总头数由1970年的63.9万头(只)下降到),1996年的46.9万头(只),下降26.5%,草地的退化加速了西北地区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是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
5、山区生态屏障破坏,水资源涵养功能下降问题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绝部分来自山区,但长期以来,山区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修路、开矿等人为活动,使林带退缩,水土流失加剧,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直接危胁着相邻地区及绿洲农业的生存与发展! 如祁连山水资源涵养林面
积从解放初期的34.6万km2,减少到现在的14.2万km2,疏林灌木减少了45%,河西走廊生态系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由此导致森林的贮水量由63亿m3,减少到78亿m3,同时加剧了流域中下
游生态环境的恶化。
水源涵养林功能下降的问题是影响该地区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6、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后果不同于黄河流域,在干流上反映不是很严重,在宜昌水文站,每年的泥沙总量在5亿t左右,最高6亿t ;而长江上游的35.2万km2,水土流失面积上,土壤流失量达15.6亿t ,与黄河基本相同。
长江流失的泥沙颗粒大,输移比为1:3,只有三分之一的细泥沙进入干流,三分之二的粗砂、石砾淤积在水库、支流和中小河道,给中小河流防洪和水库灌溉、供水、发电带来很大危害。
二、加强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1、进一步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的监测机制
对水土保持进行监测,主要是要明释当前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是统筹规划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保障。
要使水土保持监测有成效,各水行政的主管部门应该要展开积极的动态的水土流失相关的监
测工作,及时地了解水土流失目前的现状,进而对水体保持的信息系统建设以及监测网络展开积极地规划,不断完善监测的网点,从而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加强研究开发利用各种水土保持的经济植物
开展我国各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必须是要加强研究开发利用各种水土保持的经济植物,具体是应以本地区的自然经济实际状况为根据,把市场的发展作为导向,把实现最大化经济效
益作为发展的中心,不断引进繁育以及开发利用各种水土保持的经济植物, 而且通过组织培养等之类的新技术不断地繁殖推广及应用。
进一步推广和使用科技成果, 促使其转化为生产力
应该对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例如道犁耕法以及垄作区田等水土保持的相关耕作方法, 不断研究以及改进,以使相关方法的操作更为简便, 进而尽快地应用道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中。
而对于已经引进并且繁育已经成功的相关水土保持植物, 例如桑树、黄花菜、沙棘以及芦笋等等, 应该是要扩大经济植物的推广面积, 并且不断研究和其相关的系列产品,不断开发新技术,从而及早实现经济植物的大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化的经营发展,以最终带动该区域的经济迅猛发展。
4、应加强治理和管护的有机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要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有成效,离不开高素质的水土保持的执法队伍,而该队伍主要负责监督各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水土保持执法队伍, 建立健全管护的责任制, 进一步强化对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管护以及监督。
除此之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必须要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的资金投入制。
资金投入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以及建设生态环境以及协调发展我国社会经济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硬性指标,同时也是最根本的保障。
因此必须加强水土保持的资金投入,具体途径有:转变以往借助国家财政的信贷支持以及集体经济的单一投资格
局,来不断优化我国农村投资的结构。
要吸引我国农村之外的城市资金以及外资不断投向我国农村,以形成一种全民参与投资的全新格局。
可以发展股份制,通过拓宽多种新的投资渠道,将农民的节余资金有效地转化为农村的投资资本。
政府方面应该强化宏观调控,通过利用税收、财政或者是信贷等之类的经济杠杆来正确地引导我国农村的各项资金投向,有侧重点地对水土流失的相关灾害严重的地区展开治理投资,以进一步促进资源及环境的有效利用及保护。
参考文献:
[1] 贾文,杨文.加强水土保持建设秀美山川[j]. 内蒙古水利. 2006(03)
[2] 邵天一,姜斌.水土保持与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水利.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