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

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公共体育场馆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它不仅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促进身体健康、增进社会交流的重要平台。

因此,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标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福祉。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首先,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应当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确定公共体育场馆的分布位置和规模大小,以满足不同区域居民的体育需求。

同时,应充分考虑城市交通、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规划场馆的交通便利性和周边配套设施,确保市民能够便捷地到达体育场馆进行锻炼和活动。

其次,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在场馆的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场馆的结构安全、设施完备。

同时,应考虑场馆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另外,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场馆的多功能性和灵活性。

场馆的设计和布局应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同时,应充分考虑场馆的可变性和可扩展性,以便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灵活应对不同需求和变化。

最后,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应注重场馆的管理和维护。

建成后的场馆需要有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保障场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场馆使用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市民的安全和权益。

综上所述,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城市规划、国家标准、多功能性和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够建成安全、便利、多功能的公共体育场馆,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场所。

希望相关部门和个人能够重视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标准,共同努力,为城市的体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完整)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完整)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完整)体育场馆建设标准1. 引言体育场馆是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的场所。

其建设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保证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提供良好的运动条件和观赏环境。

本文将介绍体育场馆的建设标准。

2. 建设位置与规模体育场馆的建设位置应考虑交通便捷、用地充足、周边环境安静等因素。

规模应根据所容纳人数和运动项目需求进行合理规划,确保运动员和观众的舒适度。

3. 建设材料与结构3.1 建设材料:体育场馆的建设材料应具备耐用、防水、防腐、隔热等特性。

常用材料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玻璃等。

3.2 建设结构:体育场馆的建设结构要满足荷载要求,包括地震荷载和风荷载等。

建筑结构设计应该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确保场馆的安全。

4. 运动场地与设施4.1 运动场地:体育场馆应设置适合各类运动项目的运动场地,并提供良好的球场表面、灯光、标志等设施,以满足比赛的要求。

4.2 设施设备:体育场馆还应考虑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配备合适的更衣室、淋浴间、卫生间、观众席等设施。

5. 安全与紧急处理5.1 安全措施:体育场馆的建设要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包括防火、防盗、防滑等措施。

应配备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备,保障运动场地的安全。

5.2 紧急处理:体育场馆应建立紧急处理预案,包括灾害事故、观众突发疾病等情况的处理措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体育场馆的建设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过程中要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措施。

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缮,延长使用寿命。

7. 总结体育场馆建设标准是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和使用安全,提供优秀的运动和观赏环境。

建设者应遵循相关规范,提前规划和设计,确保体育场馆能够满足各项需求,为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贡献。

以上为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的简要介绍,具体建设要求以相关法规和标准为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

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

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1体育场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1体育场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1体育场建设标准体育场建设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健身,需求量逐渐增加。

体育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型公共建筑,是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和赛事的场所,对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文化娱乐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体育场的建设标准、布局设计、场地设施、建筑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体育场的建设标准1.场地面积要求根据目前建筑行业的建设标准,人工草皮足球场场地标准为:比例为105米×68米,场地总面积为7140平方米。

天然草皮足球场标准则为:比例为110米×75米,场地总面积为8250平方米。

田径运动场标准为:400米标准跑道为10条、直道为110米,跨度宽度为41.37米,场地总面积为22,000平方米。

非标准的场地面积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2.场地标高要求场地面积的标高要求应根据场地地形、排水条件等进行设置。

对于室外的体育场,要求场地外缘至少比场地内部高出1.5m,并向室外排水。

场地内部区域的标高比较灵活,能够满足运动场地对标高的要求即可。

3.场地草坪及基础工程要求草坪基层设置:为保证草坪长久使用,草坪基层要求粗糙、有高低不平的地面。

应符合排水良好的斜率和适当的凹凸度,建议设置为1%至3%之间。

草坪面层设置:应选用易于维护、舒适度高的草坪为主。

申花草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草皮品种,耐寒、抗病虫害能力强,对地面湿度、草皮密度、刈割和施肥敏感度小。

底层结构:应根据不同的场地要求,采用特殊的材料及工艺进行处理。

4.观众席要求观众席应按照设计要求安排座位,考虑到安全因素、观众舒适度和视野等因素,定量计算观众席座位数,并设置安排通道,安装应急疏散标识和设施等。

5.制高点要求制高点要求是建立在综合考虑场地地形、观众席和草坪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出来的。

一般建议在设计时将制高点体现出来,以便更好地掌握场地内外整体的情况。

2023年体育馆、运动场建设基本标准

2023年体育馆、运动场建设基本标准

2023年体育馆、运动场建设基本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确定2023年体育馆和运动场的建设基本标准。

这些标准将确保体育馆和运动场的建设符合相关安全和功能要求,为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场地和设施。

建设标准1. 安全设施- 所有体育馆和运动场应根据地方建筑规范和相关法规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

- 运动场地面应平整,无障碍物,并确保足够的灯光照明以保证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

- 体育馆和运动场的出入口应设有清晰标识,并配备紧急疏散通道。

2. 设施设备- 体育馆应配备适当的座椅设施,以容纳观众数量,并提供舒适的观赛环境。

- 运动场应配备适当数量和类型的运动器材,以满足各种体育项目的需求。

- 体育馆和运动场应有充足的更衣室设施,并提供足够的淋浴和卫生间。

3. 环境保护- 建设体育馆和运动场时应尽量选择可持续和环保的建材,并考虑节能和资源回收的设计。

- 在体育馆和运动场周围应合理规划植被和绿化区域,以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环境美观。

4. 残障人士设施- 体育馆和运动场应提供无障碍设施,以方便残障人士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赛。

- 残障人士应能够轻松进出体育馆和运动场,并使用到适当的座位和设施。

5. 维护和管理- 体育馆和运动场应制定维护计划,并定期进行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修。

- 运动场地面应定期维护,以确保其平整性和安全性。

总结本文档确定了2023年体育馆和运动场建设的基本标准。

这些标准将确保体育场地的安全、功能和环保,并提供适合观众和运动员的设施和设备。

为了维护和管理这些场地,定期的检查和维护计划也应被制定和执行。

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

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1 )《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 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投资 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一条 本建设标准是编制、 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 尺度。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的 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 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 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 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 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 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 选址和建设条件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 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 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 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 应当符合人口集中、 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用第五条 标》的规定, 定。

第二章 第六条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 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 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 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第十条 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

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 200万以上人口、 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公共体育场馆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它们不仅为市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场所,也是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的举办地。

因此,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标准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市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形象。

在建设公共体育场馆时,需要考虑场馆的功能、安全、舒适度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标准。

首先,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功能性。

场馆应该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种项目。

此外,还应该考虑到观众席的舒适度和视野,以及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设施的完备性。

这就要求场馆的设计和布局能够充分满足各种体育活动的需求,保证运动员和观众的体验。

其次,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注重安全性。

场馆的建设应该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包括建筑结构的稳固性、紧急疏散通道的设置、消防设施的齐全等方面。

此外,场馆的使用和管理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场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障观众和运动员的安全。

再次,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考虑舒适度。

场馆的环境应该能够提供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舒适的空间,以满足观众和运动员的需求。

同时,场馆的设施和服务也需要能够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体验,包括座椅的舒适度、卫生间的清洁程度、餐饮设施的品质等。

最后,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场馆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建立健全的节能和环保管理制度,推动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标准涉及到功能性、安全性、舒适度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场馆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提升城市的形象,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只有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才能够建造出符合要求的公共体育场馆,为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贡献力量。

体育馆建设质量标准要求

体育馆建设质量标准要求

体育馆建设质量标准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体育馆是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健身运动和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和舒适度,也关系到国家形象和城市面貌。

为了保障体育馆建设质量,制定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设计、建设、设施等方面对体育馆建设质量的标准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要求1.1 充分考虑体育馆使用功能和场馆规模,满足各项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的需求。

1.2 设计应符合安全、舒适、便利的原则,保证场馆内外的人员流动和紧急疏散。

1.3 设计应考虑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

二、建设要求2.1 施工单位应持有相关资质证书,具备丰富的体育馆建设经验。

2.2 建设过程应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2.3 建筑结构、设备设施和装饰装修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达到安全、牢固、美观的要求。

三、设施要求3.1 体育馆应配置完善的运动场地和设施,满足各项体育竞赛和健身活动的要求。

3.2 设施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3.3 健身器材、灯光音响等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和舒适度。

四、管理要求4.1 设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职责和权利。

4.2 定期进行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建立健全的安全预警和应急预案。

4.3 举办各类体育活动时,应加强场馆管理和安全保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五、维护要求5.1 定期进行设施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确保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

5.2 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记录和档案,及时处理设施设备的故障和问题。

5.3 注重环境卫生和设施清洁,保持场馆整洁和舒适。

体育馆建设质量标准要求涉及设计、建设、设施、管理和维护等多个方面,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确保体育馆的建设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为各类体育赛事、健身运动和娱乐活动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场所。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

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公共体育场建设等级标准(最全)word资料

公共体育场建设等级标准(最全)word资料

公共体育场建设等级标准(最全)word资料《体育设施建设标准系列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行业标准公共体育场建设等级标准国家体委体育设施标准管理处一、牌面要求见表7.2.3表7.2.3注:1、字母指西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字母;2、显示行数和字母数(汉字数)不包括行距和字间间隔;3、数字高×宽同字母,符号可随机应变。

第7.2.5条扩声系统一、扩声系统取决于自然声源的强度及其到最远观众席的距离,以及环境噪声等因素。

扩声系统的主要用途1、提高运动会开、闭幕式讲话在观众席的声级和清晰度;2、改善运动员入场式乐曲演奏和获冠军奏国歌的音响效果;3、播放竞赛项目、次序和成绩;4、转播卫星电视伴音;5、对赛场内外及有关房间发布新闻和通知。

二、最大声压级(空场稳态总声压级)1、特级、甲级场地为125~4000Hz内平均特性声压级≥95dB;2、乙级、丙级场地为250~4000Hz内平均特性声压级≥90dB;三、声场不均匀性1、特级、甲级场地为1000~4000Hz,不大于6 dB;2、乙级、丙级场地为1000~4000Hz,不大于8 dB;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2001-3-81、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2、土石方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3、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4、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5、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6、混凝土预制构件专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7、园林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8、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9、高耸构筑物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10、电梯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11、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12、建筑防水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13、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14、附着升降脚手架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15、金属门窗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16、预应力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17、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18、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20、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21、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22、电信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23、电子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24、桥梁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25、隧道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26、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27、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28、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29、铁路电务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30、铁路铺轨架梁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31、铁路电气化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32、机场场道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33、机场空管工程及航站楼弱电系统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34、机场目视助航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35、港口与海岸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36、港口装卸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37、航道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39、通航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40、水上交通管制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41、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42、水工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43、水利水电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44、河湖整治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45、堤防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46、水工大坝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47、水工隧洞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48、火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49、送变电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50、核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51、炉窑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52、冶炼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53、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54、管道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55、无损检测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56、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5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58、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59、体育场地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60、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一、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公共体育运动场馆建设规范标准》

《公共体育运动场馆建设规范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

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

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体育场建设标准

体育场建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1 (体育场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建标――20XX20XX 北京公共体育场馆系列-1(体育场建设标准)建设标准建标――20XX(限国内印发)主编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年月日出版社20XX 北京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XX] 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发展改革委,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20XX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办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XX]172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编制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标准予以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O九年月日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加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技术规则的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规范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XX 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XX】172号)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文件,组织编制《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

本标准由国家建设部立项,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主编、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具体编制,任务完成后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针对目前常见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提出了场馆建设选址的要求,确定了此类项目的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指标,明确了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具有指导作用。

公共体育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馆建设标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运动吗?那你们知道公共体育馆是怎么建起来的吗?今天咱们就来讲讲公共体育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馆呀,就像是一个大大的运动乐园。

那建设它可不容易,有很多很多的要求呢。

首先,地方得够大。

就好像咱们要有一个大大的操场才能随便跑跳一样。

而且地面要平,不能坑坑洼洼的。

我家附近有一个正在建的公共体育馆,我看到工人们在很努力地把地面弄得平平的。

然后呢,里面的设施得齐全。

要有打篮球的场地,还要有打羽毛球的地方。

就像我们的文具盒里要有铅笔、橡皮一样。

有一次,我去一个已经建好的体育馆,那里有好多小朋友在打篮球,大家可开心啦。

接着,照明要好。

不然天黑了就没办法运动了。

灯要亮亮的,照得每个角落都清楚。

还有哦,通风也很重要。

要是里面闷闷的,我们运动一会儿就会觉得不舒服。

再来说说座位。

要有很多座位,这样大家来看比赛的时候就有地方坐啦。

比如说开运动会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就可以坐在座位上给我们加油。

最后,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好。

不能让小朋友们在里面受伤。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公共体育馆是怎么建起来的了吧!《公共体育馆建设标准》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公共体育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馆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运动城堡。

要建这样一个城堡,得先选一个合适的地方。

要又宽敞又平坦。

我有个同学,他家旁边准备建一个体育馆,选的地方可好了,周围还有很多花草树木呢。

然后呀,里面要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场地。

比如大大的足球场,小朋友们可以在上面尽情地奔跑。

还有游泳池,夏天的时候可以在里面玩水。

我叔叔带我去过一个体育馆,那里的游泳池可漂亮了,水清清的。

接着呢,要有方便的更衣室和洗澡的地方。

运动完出了一身汗,能马上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多舒服呀。

还有哦,要有卖水和零食的地方,这样运动累了可以补充能量。

就像我们在学校跑累了要喝水一样。

然后,要有指示牌,告诉大家哪里是篮球场,哪里是乒乓球场,这样就不会迷路啦。

最后,要有专门的人来打扫卫生,让体育馆一直干干净净的。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标准
一、场地设施
1. 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各类运动场地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满足各类运动项目的需求。

2. 场地的布局和设计应合理,方便使用和管理。

3. 场地的地面材料应符合环保、耐用、防滑等要求。

二、设备器材
1. 各类运动器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满足各类运动项目的需求。

2. 器材的布局和设计应合理,方便使用和管理。

3. 器材的质量和性能应达到相应的标准,确保使用安全和效果。

三、场馆设施
1. 体育馆的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满足各类运动项目的需求。

2. 场馆内部设施应包括观众席、比赛场地、运动员更衣室、裁判员休息室等。

3. 场馆的布局和设计应合理,方便使用和管理。

四、服务设施
1. 公共体育设施应提供各类服务设施,包括卫生间、饮水处、售票处、寄存处等。

2. 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设计应合理,方便使用和管理。

3. 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性能应达到相应的标准,确保使用安全和效果。

五、安全设施
1. 公共体育设施应设置各类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等。

2. 安全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满足各类运动项目的需求。

3. 安全设施的质量和性能应达到相应的标准,确保使用安全和效果。

六、指示牌标识设施
1. 体育馆正门和主要场馆等应有相关标识标牌,方便观众和游客识别。

2. 特别是该体育馆的使用功能和各场馆的使用范围、面积大小等应有相关标识标牌,方便管理和使用。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

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城市公共体育馆建设标准

城市公共体育馆建设标准

城市公共体育馆建设标准嘿,咱来说说城市公共体育馆建设标准这事儿哈!你想啊,一个城市要是没个像样的公共体育馆,那得多无趣呀!这公共体育馆就好比是城市的活力心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尽情释放能量的地儿。

那什么样才算是符合标准呢?首先,这场地得够大吧!不能说大家想来运动一下,结果人挤人,连个转身的地儿都没有,那像话吗?就像咱家里的客厅,太小了可没法舒舒服服地活动开呀。

再有呢,设施得齐全呀!各种球类场地得有吧,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总不能让大家只能干瞪眼吧。

还有啊,健身器材也不能少,让那些想锻炼肌肉的人也有地儿使使劲儿。

这就好比做饭,锅碗瓢盆啥都得有,才能做出一顿丰盛的大餐呢。

咱再说说这场地的质量。

要是地面坑坑洼洼的,那打球跑步不都得崴脚呀!就跟走在一条崎岖的小路上似的,多别扭呀。

所以这地面得平整,得结实,让大家能放心大胆地跑跳。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安全措施啦!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谁敢放心去运动呀。

紧急出口得清楚明白,消防设施得完备,可不能出了事儿找不到出路。

这就像出门得带钥匙一样,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呢!另外,通风也得好呀,不然大家运动得满头大汗,空气还不流通,那得多难受。

这就像夏天在没风扇的房间里,闷得慌呀!而且呀,这体育馆的位置也得选好。

不能太偏了,大家去一趟不方便,谁还愿意常去呀。

最好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大家下了班、放了学,溜达着就过去了,多方便。

咱也别光说要求,你看看那些好的公共体育馆,那真叫一个热闹,大家在里面尽情挥洒汗水,多带劲呀!这才是城市该有的样子嘛。

所以呀,城市公共体育馆的建设可得好好把关,把这些标准都给做到位了。

让大家都能在里面享受到运动的快乐,感受到城市的活力。

这可不是小事儿,这是关乎咱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大事儿呢!只有这样,咱的城市才会越来越有魅力,大家的生活才会越来越丰富多彩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 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 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 建设规模第十条 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

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第十一条 第二条体育场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的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2-104的规定。

表2-104 体育场根据人口规模分级对应的建设规模表注:1.建设40000座席以上体育场应根据承办的赛事等级另行审批。

座以下体育场按4000㎡为上限。

3.本表的使用方法详见条文说明。

第十二条 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可设置次一级(所在地的行政级别)的体育场,其规模应按10000-5000座确定。

第十三条 第二条 体育场的竞赛要求应符合表2-105规定。

表2-105 体育赛事等级表第四章 主要项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 第十四条体育场由运动场地、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等部分组成。

应根据相应赛事等级确定各部分建筑面积指标。

第十五条 运动场地包括:比赛场地和热身场地,其规格和设施标准应符合足球和田径运动项目规则和赛事的相关规定。

第十六条看台包括:观众席(含无障碍坐席)、运动员席、媒体席、主席台和包厢等,应根据体育场等级和赛事要求进行设置。

第十七条无障碍坐席位至少应按看台总坐席数的2‰设置,位置应方便入席及疏散。

第十八条主席台的规模宜符合表2-106的规定。

第十九条辅助用房包括:观众用房、运动员用房、竞赛管理用房、媒体用房、场馆运营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和安保用房等,其功能布局应满足比赛要求,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便于使用和管理,并解决好平时与赛时各类用房的利用问题。

第二十条观众用房包括:观众区、贵宾区和其他(赞助商区)。

观众用房应与其看台区接近,建筑面积应与其使用要求及使用人数相一致,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

第二十一条运动员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运动员用房应包括:运动员及随队官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室、检录处和赛后控制室等。

运动员用房最低标准应符合表2-107规定。

注:1.体育场检录处指第二检录处,体育场第一检录处设置在热身场地处。

2.赛后控制室面积为男女合计面积。

第二十二条竞赛管理用房应包括: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储藏用房等。

最低标准应符合表2-108的规定。

表2-108 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和储藏用房建筑面积指标(㎡)第二十三条媒体用房应包括:媒体工作区和媒体技术支持区。

媒体工作区包括:新闻发布厅、记者工作区、记者休息区、评论员控制室(CCR)、转播信息办公室(BIO)和新闻官员办公室等。

媒体用房最低标准应符合表2-109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技术设备用房包括:计时记分用房和扩声、场地照明机房。

计时记分用房应包括:计时控制,计时与终点摄影转换,屏幕控制室,数据处理室等。

技术设备用房最低标准应符合表2-110的规定。

表2-110 体育场技术设备用房建筑面积指标(㎡)第二十五条场馆运营用房包括:办公区、会议区和库房。

第二十六条其他设备用房应包括:消防控制室,电气系统用房、设备机房和设备库房等。

第二十七条安保用房包括:安保观察室、安保指挥室。

(2)《公共体育馆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馆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馆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馆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体育馆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五条体育馆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六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馆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馆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国际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第七条体育馆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八条体育馆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十条体育馆应满足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第十一条体育馆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

体育馆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第十二条体育馆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的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2-111的规定。

表2-111 体育馆根据人口规模分级对应的建设规模表注:1.体育馆坐席为6000人时,分别按体操和手球计算单座建筑面积。

座以下体育馆以10000㎡为上限。

3.本表的使用方法详见条文说明。

第十三条 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可设置次一级(所在地的行政级别)的体育馆,其规模应按6000座以下体育馆确定。

第十四条体育馆的竞赛要求应符合表2-112规定。

表2-112 体育赛事等级表主要项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第十五条体育馆由运动场地、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等组成。

第十六条运动场地包括:比赛场地和热身场地,其规格和设施标准应符合各运动项目规则和赛事的相关规定。

第十七条看台包括:观众席(含无障碍坐席)、运动员席、媒体席、主席台和包厢等,应根据体育馆等级和赛事要求进行设置。

第十八条无障碍坐席位至少应按看台总坐席数的2‰设置,位置应方便入席及疏散。

第十九条主席台的规模宜符合表2-113的规定。

第二十条辅助用房包括:观众用房、运动员用房、竞赛管理用房、媒体用房、场馆运营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和安保用房等,其功能布局应满足比赛要求,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便于使用和管理,并解决好平时与赛时各类用房的利用问题。

第二十一条观众用房包括:观众区、贵宾区和其他(赞助商区)。

观众用房应与其看台区接近,建筑面积应与其使用要求及使用人数相一致,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

第二十二条运动员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运动员用房应包括:运动员及随队官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室、医务急救室和检录处等。

运动员用房最低标准应符合表2-114规定。

第二十三条竞赛管理用房应包括: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储藏用房等。

最低标准应符合表2-115的规定。

表2-115 组委会办公和接待用房、赛事技术用房、其他工作人员办公区和储藏用房建筑面积指标(㎡)第二十四条媒体用房应包括:媒体工作区和媒体技术支持区。

媒体工作区包括:新闻发布厅、记者工作区、记者休息区、评论员控制室(CCR)、转播信息办公室(BIO)和新闻官员办公室等。

媒体用房最低标准应符合表2-116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技术设备用房包括:计时记分用房和扩声、场地照明机房。

计时记分用房应包括:屏幕控制室,数据处理室等。

技术设备用房应符合表2-117的规定。

表2-117 体育馆技术设备用房建筑面积指标(㎡)第二十六条场馆运营用房包括:办公区、会议区和库房。

第二十七条其他设备用房应包括:消防控制室,电气系统用房、设备机房和设备库房等。

第二十八条安保用房包括:安保观察室、安保指挥室。

(3)《游泳馆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游泳馆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游泳馆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游泳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游泳馆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游泳馆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游泳馆的新建(迁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游泳馆的建设,尚应符合《游泳馆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国际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游泳馆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