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与斯大林在莫斯科合影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总理(左3)举行会谈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等步入日内瓦会场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1955年4月17日)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国际形势 的变化
邓小平的科学论断
国内形势 的变化
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
1、维护世界和平 2、为现代化建设 外交目标 争取和平的国际 环境
①主要因素: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内社会主 义建设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②国际因素:从国际形势的发展看,趋向缓和,多极 化趋势出现。欧共体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世界 力量不断壮大,有力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阅读材料: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和 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 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 情势。„„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 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 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请回答:联合国最根本的宗旨是什么?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中国为什么要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 外交活动?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不结盟)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 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对霸权主义 。通过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 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从而为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和平 稳定的国际环境。
C、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 C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外交政策的调整(一)原因主要
介绍: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
简称APEC,成立于1989年,亚洲太平洋 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 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 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目前共有21个成员国,拥有世界人口的45%,国民生 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55%,贸易额为世界总额的46%。 每年一届部长级年会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1年中国加入
成立背景、目标、意义
面临共同问题:边境走私、民族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动、边 境贸易、边境资源的开发……
目标:A
加强安全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 “三股势力”。B 推进经济合作。促进成员国经济共同发展。C 开 展人文合作。增进成员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意义:丰富了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新型合作模式,对
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推动裁军
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的原因
一、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相一 致 二、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 正义) 三、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
(二)调整 (1)实行不结盟政策(新时期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的具体表现) (2)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二、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积极参加联合Biblioteka 事务1、多边外交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
积 极 参 加 联 合 国 事 务
积极加入联合国各部门组织
谋求国际热点地区问题的公正解决
韩国釜山举行的第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介绍:
SCO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2005年11月,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亚太经合 组织第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6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新中装”合影
二、新时期的外交活动
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联合国的活动) 2、在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②-2地00位1:年这10是月自,1在98_9_上年__海亚__太__经成合功组举织办成了立亚以太来经举合行组 的织第___最_九_高__级_次_别领__导__人的非会正议式。会议。
--地位: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别的大型 国际会议。
2001年10月,中国上海主办亚太经合组织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示意图
成员国:21个; 人口:25亿,占世界人口的45%; 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55%; 贸易额:为世界总额的47%。 每年一届部长级年会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新时期的外交活动
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联合国的活动) 2、在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1)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①1993年11月,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合 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的基础上发展同___一___切__国__家______的正常关系。
一、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调整
刨
根 问
中国为什么实行不结盟政策?
底
指点迷津:考虑结盟的危害。 ①结盟容易导致受制于人,不利于独立自主。 ②结盟会导致国际力量失衡,不利于世界和平
一、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调整
1、原因: 2、基本依据:
3、主要内容:
A、参加: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 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二、新时期的外交活动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知识不是智慧,只有学习也不能达到智慧的境界。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3
学以致用
古人云:“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 高一新生,初来乍到的你,如何与来自各地, 性格各异的同学相处呢? 友情提示: 1、多交朋友,少树敌
5、自尊和尊重他人 2、求同存异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和平共处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一)
序 时间 号 1 1949 年 外交成就 历史意义 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打破了美国 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巩固了中苏两国人 民的团结。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促进中国 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中国维和部队所到之处都以严明的纪律,高 尚的风格和高超的技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 “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资料:1985年中国宣布单方面裁军100万, 1997年又裁减50万。2003年江泽民在国防科技大 学庆典活动时又宣告到2005年再裁减20万,至今 中国共裁军173万。
重要论断:
和平与发展是当 代世界两大主题。
一、外交关系的调整
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改革开放后,中国面临着怎样的新的内 外形势? 2、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有哪些方面? 3、如何理解中国对外关系方针的调整与国 内工作重心的转移之间的关系?
1984年邓小平接见尼日尔元 首赛义尼时说:
6
7 8 9 10 11
1972年
1972 1978 1979 2001 2001
改善了中美关系,打开了中国 中美《联合公报》 外交的新局面。 中日《联合声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建交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改善了中日关系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 安全与稳定。
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强与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 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1教学案:五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含答案
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程标准: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1)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的新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确定对外关系方针的一个出发点。
(2)1985年,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2.调整的表现(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2)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主要表现(1)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如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在以后参加了多次维和行动。
(2)2000年,在中国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2.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1)1993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1996年,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
(2)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原五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3)意义:①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②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③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的多边外交为什么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相一致;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图1:新中国初毛泽 东与斯大林握手
图2:20世纪70年代 图3:2000年9月联合国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1)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三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状况怎样?
“一边倒”。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 生的人民政权巩固。 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长期以 来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 一超多强;出现多极化趋势。
(5)对外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出发点
二、外交成就
(一)活跃的多边外交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3、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1)参加 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成就 阐述中国关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 加强联合国作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立 场;中国倡议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历史上首 次会晤,发表会晤文件。 4、影响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 对 外 关 系
新中国成立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 “一边倒” 针和实践 《中苏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日内瓦会议 走向国际舞台 万隆会议 重大突破之一 ——重返联合国
外交关系 的突破
重大突破之二 ——中美关系解冻 重大突破之三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调整依据(背景)
(1)国际形势的发展 (2)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调整内容
(1)对战争与和平做出科学判断是确定对外关系出发点 (2)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活动大事记
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
1981年
当选国
1988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巩固练习B3
中国在注重参与联合国外交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下列各项属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是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A、(1)(2)(3) B、(1)(3) C、(2)(3) D、(2)
巩固练习B4
2001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属于 区域经济集团 军事合作组织 区域政治集团 具有广泛合作领域的区域合作组织
巩固练习B5
下列符合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是 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③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④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加强睦邻友好和增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思考: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什么是多边外交?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成就︺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制止侵略行为”、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促成国际合作”等
材料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第三节 新时期外交与成就
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恢复在联合国合 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法席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空前提高 中美《联合公报》改善了中美关系,打开了中国外交的 新局面。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二)
序号 时间 7 8 9 1972 1978 1979 外交成就 中日《联合声明》 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建交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历史意义 改善了中日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1、原因
国际因素:国际秩序中多极化趋势出现 主要因素: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工作重点转 移到经济建设——最主要原因
2、调整表现: (1)邓小平提出新论断 认识到和平 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外交任务变化:为建设创造和平 环境 (3)实行不结盟政策(新时期中国的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4)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出发点
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
介绍: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
简称APEC,成立于1989年,亚洲太平洋 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 1993年出席会议(自89年成立以来举行 的最高级别的会议) 2001年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
P97——三点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一)
序 时间 号 1 1949 年 外交成就 中苏建交 历史意义 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打破了美 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巩固了中苏两 国人民的团结。
2 1953 年 3 1954
4 1955 年 5 1971 年 6 1972 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促进中国 项原则 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第三课时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因.
材料三:任何一个国家,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 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发展
美苏激烈争夺
二、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1)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上海合作组织 A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 B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 C推动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材料一: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 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 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Hale Waihona Puke 2001年 推动“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 6月 织——上海合作组织。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2001年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 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 共同繁荣”。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 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
1996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0年6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 月 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月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中法俄英美首脑历史性会晤
新时期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活动大事记
1993年 江泽民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6年 中国等五国元首上海会晤并确立“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 中国第一次举行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亚太经合 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完整版)
国内
材料一:1988年邓小平会见外宾说:“世界上现在有两 件事情可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 国际经济新秩序。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 导国际关系的准则。我们向国际社会推荐这些原则,这 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赞成的人会有不少,但只有高度 的智慧和战略的胆识,就一定可以完成。” 材料二 :(1984年)我们曾经谈到战争危险,现在我 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点变化。我们感到战争危险仍 然存在,仍要提高警惕,但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因素在 增长。 材料三:(1985年)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 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表现: 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 2、影响: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的 建设性作用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基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和开展多边外交
2、事例:
(1)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自1989年11月成立以来最高级别的会议 (2)2001年10月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举办: 10月,上海 2001 年102001 月2 年 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
2. 调整的基本依据
1
制约战争的 力量有发展
3
维护世界和 平有希望
2
不发生世界 战争有可能
4
和平与发展是 时代的主题
3.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01 02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奉行真正不结盟政策(具体体现)
03
坚持对外开放
探究
中国外交关系的方针调整与国 内工作重点转移有何关系? 调整是国内工作重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的要求和反映
1985年5月,邓小平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 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北京会晤,在经过近三十年的波折后中苏双 方宣布关系实现正常化。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示意图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1989年 成立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是亚太地区重 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宗旨和目 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 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中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从最初的军事、政治领域, 发展到经济、能源、交通、司法等广泛领域。
2001年成立时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 端主义上海公约》。
2003年,举行首次反恐军事演习。 2009年06月16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叶卡捷琳堡召 开。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题为《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 同创造和谐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
1981年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
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0年6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
月 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月
2、调整的内容
①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的科学论断 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
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③中国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 期的具体体现——奉行真正不结盟政策
(一是不同美苏任何一方结盟,也不联合任何一方去反对另一方; 二是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亲疏)
⑵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 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活动大事记
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
1981年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 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0年6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 月 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01年 12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 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 中国始终( )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 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 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 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 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 经济改革 •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 结盟政策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 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 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 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点拨】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 问题看法的改变,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其他三项发生时间 与1985年不符合。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高瞻远瞩地对世界局势 作出正确判断,这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理论,不仅极大地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而且也为我们正 确处理我国在21世纪的建设与安全问题上提供了理论指导。本题 中ABD三项都可以逐一排除,A项美苏关系全面缓和说法与事实 不符;B项说法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 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改革开放的方针确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 全会。据此,本题选C项这一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正确理论思想, 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 环境。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4、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基础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和开展多边外交
•2、参加、召开亚太经合组织 (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前提)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活动大事记
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
1981年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
意义
①丰富了有中俄创始的以结伴而不结盟 为核心的新型的国家关系。
②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 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的区域合作 模式。
③对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前提)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3、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1)参加
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成就
①阐述中国关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民主 化、加强联合国作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 原则立场;②在中国倡议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 举行历史上首次会晤,发表会晤文件。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
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 倡导召开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
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 胡锦涛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 立60周年首脑会议圆桌会 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二、活跃的多边外交
中国积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一、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 平共处外交政策相一致 二、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 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
思考:1)从建国初到现在,哪些外交原则是一贯坚持的? 2)新时期中国外交有什么新的变化?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一)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工作重点转移。需要长期和平的稳定环境
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的需要
国际秩序中多极化趋势出现 国际因素:
西欧和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壮大 ,冲击两极格局
决策因素: 邓小平提出新论断
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
多样性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90年代以来
制定独立 自主外交 政策
对外关系 的重大发 展
外交政 策的调 整
不结盟
“三大方针” 四项外交成 就(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重返联合国
千年首脑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学以致用
古人云:“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 高一新生,初来乍到的你,如何与来自各地, 性格各异的同学相处呢? 友情提示: 1、多交朋友,少树敌
2、求同存异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和平共处
1996年9月,钱其琛 副总理兼外长在纽约 联合国总部签署《全 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中国一贯主张全面裁军,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 销毁核武器,裁减常规武器和生化武器。中国先后 签定了〈核不扩散条约〉等一系列裁军与备军控制 条约。1985年,中国宣布单方面裁军100万。1997 年又决定单方面裁军5万,联邦德国〈波恩评论报〉 说:“大家都在谈裁军,可是迄今为止,只有中国 人言行一致。”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五六十年代)
三大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走向国际大舞台 重返联合国 中美建交 中日邦交正常化
现 代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外交关系的突破 (六七十年代)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改革开放后)
外交政策的调整 成就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 体表现( ) A、改革开放政策 B、不结盟政策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活动大事记
1971年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 位得到恢复
1973年 1980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 议;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 代表权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1年 1984年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 组织,建立于1989年,中国于1991年加入. 该组织的宗旨和 目标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 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目前共有21个成员国,拥有世界世界人口的45%,国 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55%,贸易额为世界总额的 46%。每年一届部长级年会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多边外交 联合国有四个主要宗旨
(一)、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1、维持世界各地和平; 2、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江泽民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3、帮助各国共同努力,改善贫困人 民的生活,战胜饥饿、疾病和扫除 文盲,并鼓励尊重彼此的权利和自 由; 4、成为协调各国行动,实现上述目 标的中心。
2.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 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毒品走私、非 法贩运武器和其它跨国犯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跃的多 边外交 推进新型 区域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以来
制定独立 自主外交 政策
对外关系 的重大发 展
外交政 策的调 整
中国成为 举足轻重 的力量
“三大方针” 四项外交成 就(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重返联合国 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
不结盟 千年首脑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
意义
①开创了中俄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 型的国家关系。 ②提供了大小国家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背景——外交策略———外交成就——评价
世界形势趋 向缓和 中国进行现 代化建设
和平与发 展的论断 不结盟 对外开放
握手。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 合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 会的“震动”。
图1新中国初毛泽东 与斯大林握手
图20世纪70年代‘跨越 太平洋的握手“
图三2000年9月联合国常 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1)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1996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0年6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 月 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01年 12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Fra bibliotek2003年的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中法俄英美首脑历史性会晤
2、参加、召开亚太经合组织 (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一)背景(原因)
1、 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邓小平)。
2、国内形势: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需要和平环 (根本原因)
(二)调整
调整后的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奉行真正不结盟政策——具体体现 (3)坚持对外开放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活动大事记
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
1981年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 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学以致用
古人云:“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 高一新生,初来乍到的你,如何与来自各地, 性格各异的同学相处呢?
友情提示: 1、多交朋友,少树敌 2、求同存异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和平共处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阅读材料
材料一: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 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 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材料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 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材料三:任何一个国家,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 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 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 界 ……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原因
有哪些?(3)图三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状况怎样?
“一边倒”。有利 于打破美国的外交 封锁,有利于新生 的人民政权巩固。
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国 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长期 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
一超多 强;出 现多极 化趋势。
对外政策的目标:
❖ 争取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和平 的发展环境。
二、外交成就
二、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 边外交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 会议、派维和部队维护 世界和平、通过联合国 投票参与世界事务。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亚太经合组织(APEC)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周边邻 居关系)
(1)参加自1989年11月成立以来最高级别 的会议
(2)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
2001年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 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 共同繁荣”。
2003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11次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部分会议在泰国曼谷 举行。
2005年11月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13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
3、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996年4月 “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 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性质的“上海 合作组织”)
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
多样性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