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体育硕士综合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体育硕士综合试卷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屈膝纵跳起时,股四头肌()。
A.只做等张收缩 B.只做等动收缩
C.先做离心收缩(肌肉收缩时被拉长)再做等张收缩
D.先做等张收缩再做离心收缩
2.心电图反映心肌()。
A.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
B.机械收缩过程
C.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D.兴奋的恢复过程
3.ATP在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并释放出能量。
A.AMP和无机磷酸
B.A DP和有机磷酸
C.A MP和有机磷酸
D.ADP和无机磷酸
4.在幼儿期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导致()。
A.侏儒症 B.佝偻病 C.呆小症 D.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5.运动时,机体工作能力只能逐步提高,这是因为()造成的。
A.人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物理惰性
B.人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器官功能惰性
C.人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
D.人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
6.无氧阈是指人体在递增运动强度运动时,由()临界点。
A.ATP-CP供能向无氧代谢供能过渡的
B.有氧代谢供能向ATP-CP供能过渡的
C.有氧代谢供能向大量无氧代谢供能过渡的
D.无氧代谢供能向有氧代谢供能过渡的
7.进行等长练习能有效地发展()。
A.最大静力性力量和静力耐力
B.速度耐力
C.爆发力
D.相对肌力
8.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表现出动脉血压暂时性升高的现象称为()。
A.原发高血压
B.心源性高血压
C.青春期高血压
D.肾源性高血压
9.反映心肺功能最重要的综合指标是()。
A.最大吸氧量
B.最大心率
C.时间肺活量
D.氧脉搏
10.在中长跑运动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 C.A TP-CP D.糖元
11.我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年编辑出版的。
A.1954 B.1960 C.1956 D.1950
12.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A.体育意识 B.运动技能 C.体育兴趣 D.体育方法
13.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中,最具灵活性、最活跃的要素是()。
A.领域目标 B.水平目标 C.单元教学目标 D.课时教学目标
14.动作技能的形成、提高的过程是:①粗略掌握动作阶段、②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及③动作的()等三个
阶段。
A.由不巩固到巩固的发展阶段
B.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化阶段
15.下列属于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视听引导法
B.领会教学法
C.发现法
D.情景教学法
16.()不属于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A.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
B.全校性课余体育活动
C.校外体育活动
D.余暇体育活动
17.()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A.体育节 B.早操 C.大课间体育活动 D.体育锻炼课
18.无论大中小学,()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A.课余体育
B.运动训练
C.体育竞赛
D.体育教学
19.单元教学计划的特点是模式多样性和()。
A.相互的衔接性
B.计划性
C.目标性
D.学理性
20.制定学校体育目标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
A.学校体育的目标能否通过学校体育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来实现
B.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C.学校的场地设施、环境等因素
D.社会发展的需要
21.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三个层次是()。
A.一般训练理论,周期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
B.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C.一般训练理论,系统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
D.周期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2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
A.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社会学因素
B.社会学因素、美学因素、生理学因素
C.个性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美学因素
D.美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23.最有利于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的方法是()。
A.间歇性循环训练方法 B.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
C.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法
D.长时间持续训练方法
24.下列不属于区别对待原则的科学基础是()。
A.运动技能的复杂性 B.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
C.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
D.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
25.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是指()。
A.将不同简单结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B.将几种单一结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C.将不同的复杂结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D.将几种复杂结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26.运动员智力训练有()。
A.观察力、记忆力、表象训练
B.记忆力、表象、思维想象力训练
C.表象、思维想象力、观察力训练
D.思维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训练
27.优秀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训练负荷始终保持在高水平区间起伏的是()。
A.基础训练阶段 B.专项提高阶段 C.最佳竞技阶段 D.竞技保持阶段
28.提高乳酸供能的主要训练方法是()。
A.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 B.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
C.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
D.重复性循环训练方法
29.只有优秀运动员才可能应用的负荷增加的方式是()。
A.直线式 B.跳跃式 C.阶梯式 D.波浪式
30.不属于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因素的是()。
A.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B.竞赛规则
C.评定手段
D.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
31.负反馈是体内常见的维持机能活动稳定状态的调控过程。
3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是钠离子内流的平衡电位。
33.肌肉收缩过程是主动的,要消耗能量,肌肉舒张过程是被动的,不消耗能量。
34.氧气主要通过血浆蛋白质运输到组织细胞供其利用。
35.血红蛋白值越高,则血液运输养料和代谢产物的能力越强。
36.延髓是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
37.长期耐力性训练导致心率减慢,其机制是由于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
38.通过高原训练以有效地提高肌肉最大收缩力量,提高运动成绩。
39.间歇训练法是发展无氧耐力的重要训练方法。
40.运动消耗肌糖原,通过血糖补充肌肉运动所需能量,通过肝糖原分解维持血糖稳定。
41.第二次大战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呈现出教学内容以体操为主、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推行体育
选拔制度、课外运动竞赛深受重视等新特点。
42.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制定学校体育目标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43.学年体育教学目标是最能概括体育教学最本质功能的教学目标。
44.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体育学习集体形式与变化规律、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
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和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45.保护与帮助法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46.制订体育教学计划时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南。
47.体育锻炼课是我国中小学最普遍、最有保障的一种课余体育活动形式。
48.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
49.课间操主要是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的目的。
50.“劳卫制”的全称是“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
51.训练过程是运动员按照训练计划主动进行承受负荷的过程,运动员训练中的主观能动性是训练质量的保
证。
52.项群训练理论是以研究项目本质相关度较高的项目群组共性规律的理论。
53.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参加攻比赛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技能、体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亦被称
为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