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控制测量技术与方法

合集下载

使用水平仪进行平面控制点的测量与布设的技巧与要点

使用水平仪进行平面控制点的测量与布设的技巧与要点

使用水平仪进行平面控制点的测量与布设的技巧与要点引言: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平面控制点的测量与布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精度。

而在平面控制点的测量与布设中,使用水平仪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使用水平仪进行平面控制点的测量与布设的技巧与要点。

一、水平仪的类型及选择水平仪的类型包括传统的气泡式水平仪和电子水平仪。

气泡式水平仪操作简单,但精度相对较低;电子水平仪精度高,但操作相对复杂。

根据具体测量需求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合的水平仪是至关重要的。

二、水平仪的校准水平仪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因此,在使用水平仪进行平面控制点的测量之前,首先要进行校准。

校准水平仪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校准板或者参考已知水平位置进行校准。

校准时要确保水平仪的气泡或显示器在水平位置时指示准确。

三、测量平面控制点的位置1. 铺设测量基线在进行平面控制点测量前,首先要根据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基线长度,并将其准确地铺设在需要测量的区域上。

基线的铺设要保证其与测量区域之间没有遮挡物,以确保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

2. 定位控制点根据工程需要,选择控制点的位置,可以根据控制点的间距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控制点的数量。

在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后,使用水平仪对控制点进行测量,保证控制点处于水平位置。

四、布设平面控制点的要点1. 布设平面控制点的间距平面控制点的间距要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控制点的间距应根据工程的尺寸和精度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 控制点的标记为了方便后续的测量和使用,布设的平面控制点需要进行标记。

标记的方法可以使用永久性的喷涂油漆、刻度等方式进行,确保标记的清晰和持久。

3. 控制点的保护布设的平面控制点需要进行合适的保护,以防止意外损坏或者移位。

可以使用防护帽、沙袋等方式进行保护,确保控制点的完整性。

五、测量结果的验证与调整在完成平面控制点的测量与布设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与调整,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GPS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GPS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锦赤铁路三标在GPS 平面控制测量中,仪器的选择,控制网图的设计、选点,以及测量时段的计算和组织方法。

关键词:GPS 控制测量控制网图测量时段GPS 自70年代发展以来,已应用于多个行业。

应用于测量中也超过30多年。

应用GPS 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

目前GPS 在道路工程中,主要是用于建立各种道路工程控制网及测定航测外控点等。

高等级公铁线路的迅速发展,对勘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线路长、已知点少,用常规测量手段不仅布网困难,而且难以满足高精度的要求,GPS 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 技术建立线路首级高精度控制网,采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

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 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工期。

GPS 技术也同样应用于特大桥梁和隧道的控制测量中。

由于无需通视,即可构成较强的网形,提高点位精度,同时对检测常规测量的支点也非常有效,速度快、精度高,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现行规范2007年国家发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对利用GPS 做平面控制测量进行了规范,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工程测量规范》还要求GPS 控制测量在作业中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2仪器的选择GPS 平面控制使用差分信号后处理的形式来实现。

由于GPS 的应用日益广泛,实时差分机型,即RTK 双频机,已得到广泛应用,甚至有双星系统及多星系统的接收机。

实时差分机型兼容差分信号后处理模式。

因为卫星沿着一个偏心轨道,有时离地球较近,有时又离得较远。

这就要求地面主控站和注入站对卫星的时间、轨道参数进行调节,同一系统的卫星系统能保持相对位置间的监控。

多个卫星系统之间,毕竟不是一家的技术,同步的协调性就很难满足了。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一、思考题1. 什么叫导线、导线点、导线边、转折角?2. 导线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3. 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其外业工作如何进行?4. 如何计算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5. 如何根据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确定坐标增量的正负号?6. 何谓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何谓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是根据什么原则进行分配的?7. 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有何异同点?8. 什么是坐标正算?什么是坐标反算?坐标反算时坐标方位角如何确定?9. 导线与国家三角点联测有哪几种方法?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10.何谓小三角测量?在路桥工程中有哪些应用?11.小三角网的布置形式有哪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12.小三角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其外业工作如何进行?13.小三角锁内业计算的主要步骤是什么?二、习题1.如表6-1, 已知坐标方位角及边长, 试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X、(Y。

(AB 边坐标增量(X=49.660m、(Y=342.935m;BC 边坐标增量(X=-41.702m、(Y=522.142m;CD 边坐标增量(X=-24.254m、(Y=-526.466m)表6-1边号坐标方位角(︒'")边长(m)AB81 45 37346.512BC94 33 59523.805CD267 21 44527.0242.表6-2, 已知P1至P4各点坐标, 试计算P1P2和P3P4的坐标方位角和边长。

(P1P2的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分别是227-24-16.340.030m、P3P4的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分别是66-52-15.313.442m)表6-2点号X (m )Y(m)点号X(m)Y(m )P19 821.071 4 293.387P39 187.419 2 642.792P29 590.933 4 043.074P49 310.541 2 931.0403. 某闭合导线, 其横坐标增量总和为0.35 m, 纵坐标增量总和为0.46m, 如果导线总长度为1216.39m试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边长每100m的坐标增量改正数。

平面控制测量步骤

平面控制测量步骤

平面控制测量步骤介绍平面控制测量是地质调查和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某个点在给定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位置。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面控制测量的步骤,并提供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步骤一:确定控制测点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前,首先需要确定控制测点。

控制测点是已知坐标的点,用于建立平面坐标系。

通常选择基准点作为控制测点,基准点坐标可以通过全站仪、GPS等测量设备获取。

步骤二:建立平面坐标系根据确定的控制测点,在测区内建立平面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投影方式,常见的有高斯投影、UTM投影等。

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步骤三:设置测量仪器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前,需要设置测量仪器。

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设备,并进行仪器校准和参数设置。

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步骤四:测量控制点根据控制点坐标和仪器参数设置,在测区内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稳定、准星对准和读数准确。

记录每个控制点的测量数据,包括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信息。

测量控制点的具体操作方法1.将测量设备安放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准星对准和调整。

2.通过仪器的观测功能,获取每个控制点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数据。

3.确保每次测量的数据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进行多次观测并取平均值。

步骤五:计算测量结果根据测量数据和控制点坐标,计算出其他待测点在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位置。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三角测量法、坐标转换法等。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坐标计算的具体步骤1.根据控制点的坐标和测量数据,建立测量方程组。

2.对测量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其他待测点的坐标结果。

3.对计算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判断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步骤六:检查和验证在完成测量计算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检查和验证。

可以选择测量点的回测方法,即重新测量已知控制点,比较测量结果和已知坐标的差异。

如果差异较大,则需要重新检查和调整测量数据。

任务2-5 常规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任务2-5  常规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并做出必要说明。 7)附录 其内容包括:需进一步说明的技术要求及有关的设计附图、附表。
5.编写专业技术设计书 常规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 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 案等部分。
1)概述
主要说明常规平面控制测量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作业范围和作业内容、
(8)植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9)作业区供应情况:生活用品、粮食、饮水、燃料的供应情况,木材、 水泥、沙、石等就地取材的可能性和价格,消耗品、材料、工具的采购地点。 (10)请用劳动力、向导、翻译等情况和工资标准。 (11)作业区治安情况、卫生情况及预防措施。 (12)作业区已有成果成图及其质量情况,测量标志完好情况,对利用这些 资料的初步分析和意见。 (13)典型地物、地貌样片调绘及摄影资料。 (14)根据地貌特征、经济水平和技术方法的作业难度,划分作业区困难类 别和具体图幅困难类别(可根据图幅情况划分)。
6)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 (1)进度安排 应对以下内容做出规定:①划分作业区的困难类别。②根据设计方案, 分别计算统计各工序的工作量。③根据统计的工作量和计划投入的生 产实力,参照有关生产定额,分别列出年度计划和各工序的衔接计划。 (2)经费预算
根据设计方案和进度安排,编制分年度(或分期)经费和总经费计划,
气候情况(如风、雨、雪、雾、气温、气压、能见度等)以及冻土深度、高 秆作物季节,每年可作业年份,月平均作业天数。
(4)作业区交通情况。
(5)居民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情况,居民地的分布情况及地名规律以及作业
组住地的建议。
(6)测区主要交通、水系、山体、居民地、管线和境界等的结合图。 (7)土壤、土质、沼泽地等情况。
织和测量成果验收等一系列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问题。

平面控制测量操作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操作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操作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是指通过一系列控制测量点来保证建筑物或道路等建筑结构的平面度、垂直度和水平度。

下面是平面控制测量的操作方法:
1.测量前,应调查控制点周围的地形,确定测量区域的边界。

2.根据需要建立控制测量基准点,确定各控制测量点的坐标,测量点可采用钉桩、地标等方式标定。

3.确定控制测量点的观测方位,选择适合的观测仪器进行测量,如全站仪、自动水平仪等。

4.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观测,遵守精密测量的操作规程,记录仪器刻度值或读取数据,注明测量点的编号和观测时间。

5.计算各控制测量点的坐标,进行误差调整和精度评定。

根据需要,制作控制测量图,标明建筑物或道路等建筑结构的平面度、垂直度和水平度。

6.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按照控制测量图进行实际测量并进行调整,确保建筑结构的准确平面度、垂直度和水平度。

7.最后,进行控制测量成果的归档和保存,在下次测量前进行检查和验证。

第6章 平面控制测量

第6章 平面控制测量

(XC,YC)
C
D
2
附合导线图
观测数据:连接角β ∇观测数据:连接角βB 、βC ;
导线转折角β 导线转折角β1, β2, β3 ,β4 ; 导线各边长D 导线各边长DB1,D12,……,D4C。 ,
3.支导线 3.支导线
βB DB1
β1 1
D12
2
αAB
A
B (XB,YB)
∇A、B为已知边,点1、2为新建支导线点。 为已知边, 为新建支导线点。 ∇已知数据:αAB,XB,YB
控制测量 采用精密仪器和严密的方法, 采用精密仪器和严密的方法,对控制网测 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量,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其它 测量的基准。 测量的基准。
C
D
E
F
A
B
M
G
控制点—具有准确可靠坐标(X,Y,H) —具有准确可靠坐标(X 的基准点。 作用:
1.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和高 1.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和高 程控制网 2.控制误差的积累 2.控制误差的积累 3.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3.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4
2.附合导线 2.附合导线
∇AB、CD为已知边,点1、2、3、4为新建导线点。 AB、CD为已知边, 为已知边 为新建导线点。 ∇已知数据:αAB,XB,YB;αCD,XC,YC。
β3 βB DB1 β1 D12 β2 D23 βC αCD D34 β4 D4C
3
αAB A
B (XB,YB)
1
4
城市导线网
表7 - 3
城市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来自城市导线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 求
3、工程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技术与方法(15-24)

平面控制测量技术与方法(15-24)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构造特点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方法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是对二维平面上的点、线、面进行测量和控制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土木工程等领域,对于确保产品和建筑物的准确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主要方法:1.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并可根据测得的角度和斜距计算出点的坐标。

全站仪通常具有自动测量、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功能,能够提高测量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2.电子经纬仪电子经纬仪是一种测量方位角和斜距的仪器,它可以通过测量目标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角度和斜距来计算目标点的坐标。

电子经纬仪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特点,在测量平面控制点时非常有效。

3.测距仪测距仪是一种利用光学、电磁波或声波等原理测量距离的仪器。

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常用的测距仪有激光测距仪和电磁波测距仪。

测距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平面控制点的测量和控制。

4.全息测量法全息测量法是一种基于全息干涉原理的测量方法,它利用激光的相干特性实现对平面控制点的测量。

全息测量法具有非接触、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平面控制测量领域。

5.相位测量法相位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光或电磁波的相位差来计算距离或坐标的方法。

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常用的相位测量法有干涉测量法和调制成像测量法。

相位测量法具有高精度和快速的特点,适用于高精度的平面控制测量任务。

6.全息成像法全息成像法是一种通过全息技术实现对平面控制点的测量和控制的方法。

全息成像法可以记录和还原目标点的光场信息,从而实现对其位置和形状的测量和控制。

全息成像法具有非接触、高精度的特点,在一些特殊的平面控制测量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测距仪、全息测量法、相位测量法和全息成像法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测量平面上的点、线、面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和控制。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定 位测量
一.控制测量的概念
3.有关名词
控制点:对整个测区起控制作用的测量标志点。 控制网:由按一定规范布设,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控制点所构成的网状几何图形。 图根控制网: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 图根点: 图根控制网中的控制点。
控制测量: 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食品店

8.75m D5


中西 北 18-1 12.36m

2.导线边长测量
——测定导线各边长(往返丈量)。
精度要求:符合规范规定。
例:图根导线
测距方法: 钢尺量距 电磁波测距
D往 D返 1 D平均 3000
2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概述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中最常 用的方法。
闭合导线
导线的已知点和新建点组成的若 干条直线(即导线边)联结成一系 列折线或闭合多边形。
附合导线
导线测量时,通常只需要前后两 点相互通视。
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也称为单导 线,结点导线和两个环以上的导 线称为导线网。
导线各边长DB1,D12,……,D51。
2.附合导线
AB、CD为已知边,点1、2、3、4为新建导线点。
已知数据:AB,XB,YB;CD,XC,YC。
C CD
B
1 DB1
D12
2 D23
AB B
1
2
3 D34 4 D4C C
3
4 (XC,YC)
D
(XB,YB)
附合导线图
A
观测数据:连接角B 、C ; 导线转折角1, 2, 3 ,4 ;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及实施步骤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及实施步骤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及实施步骤1. 前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这可是个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测量行业摸爬滚打的朋友们来说,听起来可能有些专业,但其实没那么复杂。

我们一起来捋一捋,保准让你听得明明白白,心里也能有个数。

2.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确定某个区域内的点位,以确保我们在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时,不会偏离轨道。

想象一下,咱们要盖房子,如果基础没打好,后面就跟着一大堆问题了,对吧?平面控制测量就是帮助我们找准那个“点”,把一切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2.2 为啥要做平面控制测量?可能你会问,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其实,不做这一步,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哪里飞哪里。

平面控制测量能让我们在一开始就设定好基准点,确保后面的工作都能顺顺利利。

比如,公路建设、桥梁修建、甚至是小区的绿化,都是离不开这个过程的。

3. 实施步骤3.1 步骤一: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工作是必须的,咱们不能盲目上阵。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设备的检查、人员的培训和现场的勘察。

这就像是出门远行之前,先看看天气,带上伞和防晒霜,免得到时候遭遇暴风雨或者晒得跟红烧肉似的。

设备方面,一定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全站仪、GPS设备等,都是咱们的好帮手。

检查完这些,接下来就要对测量区域进行勘察,标记出基准点和控制点,确保后面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3.2 步骤二:测量实施接下来,进入到实际的测量环节。

这时候,可得认真了。

我们会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把选定的控制点进行记录。

这就像是写日记,把每一个重要的点都标记下来,方便后续的查阅。

每测量一个点,心里都得盘算一下,确保没有出错。

毕竟,点错了,就相当于盖房子的时候打歪了地基,后果可不堪设想!此外,还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校核。

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在现场可以和同事们互相确认一下,确保大家的测量结果一致。

这就像是一群朋友一起去旅行,谁都不想在景点前面迷路,对吧?4. 数据处理与分析4.1 数据整理测量完毕后,我们要把所有的数据汇总起来,进行整理。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平面控制测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测区内的点位和地物进行准确定位和测量,以便为工程施工、设计和规划等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的一种测量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在各个行业都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土木工程、矿山工程、建筑工程等。

其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地面三角测量法地面三角测量法是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关系以及勾股定理,测量被测点的坐标。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测量三边:首先在被测点附近选择一个已知点,通过量角器等工具测量出被测点、已知点和标志点之间的夹角,再用测距仪等测量工具测得被测点和已知点之间的距离,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出被测点和标志点之间的距离、标志点和已知点之间的距离。

2. 求解坐标:利用三角函数等算法,通过已知点、被测点和标志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等信息来计算出被测点的坐标。

这样就可以准确地定位被测点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测量、规划等工作。

二、导线测量法导线测量法是指通过导线、测距仪等测量工具,在地面上建立一系列用于定位和测量的导线,并据此测量被测点的位置。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建立基线:通过测距仪等工具,在被测区域内选定一条较长的基线,平整其表面,为后续测量工作打基础。

2. 建立导线:从基线的两端引出两条辅助线,将其平行并相交于被测点附近,形成一个测量网。

3. 测量角度:在每个交点处使用量角器等工具测量角度,并记录下来。

三、电子全站仪测量法电子全站仪测量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精确地进行定位和测量。

它仅需要一个测量员,且测量结果可以直接输出为数字文件,方便数据分析和处理。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架设全站仪:将全站仪依托在三角架上,并将其平整设置。

2. 朝向被测点:将全站仪射线对准被测点,利用水平仪调整激光线的高度和角度,以确保被测点在全站仪的视线范围内。

综上所述,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面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和电子全站仪测量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平面控制测量步骤

平面控制测量步骤

平面控制测量步骤1. 概述平面控制测量是建筑、土木工程和其他相关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建筑物或土地上各个点的平面位置。

本文将介绍平面控制测量的步骤,并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步骤2.1 确定测量目标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之前,需要明确测量的目标和需求。

确定需要测量的建筑物外轮廓、道路线路或土地边界等。

2.2 设计控制网根据测量目标,设计合适的控制网。

控制网是由一系列基准点和临时点组成的网络,用于提供准确的坐标参考。

在设计控制网时,需要考虑基准点的选择、布设密度以及临时点的数量和位置等因素。

2.3 布设基准点根据设计好的控制网,在实地进行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通常采用金属桩、混凝土桩或其他固定结构物来确保其稳定性和长期性能。

在布设基准点时,需要使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技术,以确保其位置的准确性。

2.4 观测基准点在布设好基准点后,使用全站仪或其他合适的测量设备观测这些基准点的坐标。

观测时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和操作方法,并进行多次观测以提高结果的精度。

2.5 计算控制点坐标根据观测到的基准点数据,进行计算以确定控制点的坐标。

计算可以采用传统的平差法或现代的数学模型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2.6 布设临时点在控制网中布设一定数量和位置的临时点,用于后续具体测量任务的执行。

布设临时点时需要考虑控制网的覆盖范围和密度,以及具体测量任务的需求。

2.7 进行具体测量根据实际需求,在临时点上进行具体测量任务。

可以使用全站仪对建筑物外轮廓进行测量,或使用经纬仪对道路线路进行测量。

在具体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和操作方法,并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结果的精度。

2.8 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具体测量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坐标转换、平差计算和误差分析等步骤,以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数据处理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或编程语言进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2.9 绘制成果图根据测量结果,使用CAD软件或其他绘图工具将测量成果绘制成平面图。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是指在工程测量中,用于测量和控制平面位置、形状、尺寸等参数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平面位置控制、平面形状控制和平面尺寸控制三个方面。

首先,平面位置控制是指确定平面的位置,在测量中通常采用坐标系来描述平面的位置。

常用的平面位置控制方法有:全站仪法、建模法和GPS测量法。

全站仪法是利用全站仪测量平面上的有限点,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平面的位置信息。

全站仪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适用于平面位置比较密集或者较大范围的测量。

建模法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将平面上的特征点进行建模和拟合,从而确定平面的位置和形状。

建模法具有高精度和较大范围的测量能力,适用于平面位置复杂或者变化较大的场景。

GPS测量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量平面上的参考点,通过卫星信号的测距和定位技术,确定平面的位置。

GPS测量法适用于大范围平面位置的控制,但其精度受到天线位置、卫星覆盖、地形遮挡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平面形状控制是指确定平面的形状,在测量中通常采用平面轮廓的形状描述。

常用的平面形状控制方法有:投影仪法、图像处理法和三维扫描法。

投影仪法是利用光学投影仪在平面上投射一系列网格或者线条,通过观察和测量投影结果,得到平面的形状信息。

投影仪法具有快速、直观的特点,适用于平面形状较简单的测量。

图像处理法是利用相机或者摄像机拍摄平面的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和形状分析,从而确定平面的形状。

图像处理法适用于平面形状比较复杂或者变化较大的测量,但其精度受到图像采集设备和算法的限制。

三维扫描法是利用三维扫描仪在平面上进行点云数据的采集,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和重建算法,得到平面的形状信息。

三维扫描法具有高精度和全面性的特点,适用于平面形状复杂或者要求较高精度的测量。

最后,平面尺寸控制是指确定平面的尺寸,在测量中通常采用长度、角度、面积等尺寸参数描述平面的尺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1、总结上课次内容:区域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
2、测角仪器
1多媒体讲解
2图表说明 3 问题教学导引 4 启发式讲解
5 示例讨论
问与答
三角网基本图形精度如何评定
导引
如何实现高精度的角度观测?
基本构造
三轴:
视准轴 水平轴 垂直轴
构造特点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1、 总结精密经纬仪测角原理及方法
引出本次课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2、 简述精密经纬仪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1过程讲解 2示范操作 3独立练习 4指导分析 5注意事项
精密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
同步演示
1--垂直水准器观测棱镜 2--垂直度盘照明反光镜 3--望远镜调焦螺旋 4--十字丝校正螺旋
5--垂直度盘水准器微动螺旋 6--望远镜目镜 7--照准部制动螺旋 8--仪器装箱扣压垛 9--水平度盘照明反光镜 10—望远镜制动螺旋 11—十字丝照明转轮 12—测微螺旋 13—换像螺旋
14—望远镜微动螺旋 15—照明部微动螺旋 16—测微器读数目镜
17—照准部微动螺旋 18—水平度盘变位螺旋的护盖
19—脚螺旋调节螺丝 20—脚螺旋 21—基座底板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1、总结上课次内容:经纬仪检校
2、角度观测程序
3、限差确定1多媒体讲解
2图表说明
3 问题教学导引
4 启发式讲解
5 示例讨论
问与答何为行差?如何检验
导引角度观测如何实施?
①安置仪器(对中整平)
②照准零方向(选定配盘)
③上下半测回观测
④测站检验概算
一般程序
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