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例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来获取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
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等方式将废物排出。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例如,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猎豹发现猎物后会迅速追击。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是遗传;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就是变异。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一般方法(1)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2)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3)调查过程要如实记录。
(4)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例如,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以适应干旱的环境;海豹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保暖,适应寒冷的环境。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蚯蚓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四、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大多数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七班级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地复习、思考,才能逐步全面、深刻地领悟其中生物知识深奥的含义。
这是整理的七班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七班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一)练习使用显微镜一、1. 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三、显微镜的使用P37-38 的图要掌握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七班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二)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根据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根据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根据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沟通▲对比实验(P15)▲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初二生物上册复习提纲初二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精选9篇)
初二生物上册复习提纲初二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精选9篇)生物初二阶段学习的生物都是较基础的,只要我们上课认真听,平时多看书,考试成绩就会好。
下面是细心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初二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精选9篇)。
苏教版初二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篇一苏教版初二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2)高温灭菌;(3)冷却;(4)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
(5)培养,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或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
3、观察菌落:细菌菌落比较小,多数光滑粘稠或干燥粗糙,白或黄色;真菌菌落比细菌大几倍或几十倍,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色。
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4、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土壤中、水里、空气中及至人体及动物和某些极端环境,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或有的要在无氧条件下生存(如泡菜制作)。
第二节细菌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
虎克制作了显微镜,观察发现了细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的大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那么大。
3、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单细胞,独立生活。
4、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的外面还有鞭毛和荚膜。
与植物不同之处: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像细菌这样的生物被称为原核生物);虽有细胞壁,却没有叶绿体(异养)。
5、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细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6、细菌的生殖:靠分裂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分裂一次。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世界1、水里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很小很小的生命体,它产被称为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水、泥土里,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4、水滴中的那很多个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5、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2.馒头发霉了1、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
2、霉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丝状、棉絮状等。
3、食物和其它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最容易;食物发霉与温度和湿度有关。
4、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发霉的方法:(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3.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人体和其他的很多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大多数的细胞都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3、人体的骨骼、肌肉、血液、皮肤、脂肪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4、动物、植物、人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统称为“生物”。
5、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6、细胞也是有生命的,它会繁殖、生长、发育、衰老、死亡。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1、地球赤道周长:4 009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5 1006 7866平方千米。
2.地球的表面1、地球上有高山、峡谷、峭壁、悬崖、深浅不一的沟壑,还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海洋。
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态。
2、地球表面的形态有:高山、峡谷、峭壁、悬崖、沟壑、平原、丘陵、盆地、沙漠、溶洞等。
3.地球的内部1、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14千米2、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构成的。
3、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5千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复习提纲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复习提纲《运动的世界》复习提纲运动的世界练习间图象。
☆09济南)练习:☆1本身不会发光23、光线练习:☆答: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作平行光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和比较像和物的☆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2022年7月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如图甲所示,是利用了甲乙传播的原理。
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将蜡烛B(1)调节蜡烛B 的位置,直到B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2)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
A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黄,,蓝,,紫。
色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说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有的色光决定。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
读数时,要估读...,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到分度值的后一位(4)记。
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5、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应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叫误差;(2)减小误差合理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可以避免的.....。
......,只能尽量减小,错误........。
(3)误差不可避免6、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①先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沓纸的厚度为D,②数出这沓纸的张数为n(注:张数不等于页数,一张纸等于两页),③一张纸的厚度d=D/n。
7、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的方法:用两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配合可直接测量出硬币直径(图1-1)(图1-2)8、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方法: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②用刻度尺量出N圈细铜丝的长度为L ,③细铜丝的直径为d=L/N9、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重和摆角的大小无关..。
摆长越长,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越长。
在..,只与摆长有关探究钟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声音的产生:(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气体、液体、固体等介质进行传播。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八年级上册物理的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4、特殊的测量方法:(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如:分度值为1mm时,读数:8.10cm;准确值:8.1cm;估计值(最后一位):0.00cm 分度值为1cm时,读数:8.1cm;准确值:8cm ;估计值(最后一位):0.1cm6、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二、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 ;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2、测量工具: 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秒表等。
人教版上册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整理6篇)
人教版上册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整理6篇〕篇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
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藻类植物①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还有一些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②构造特点: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2、苔藓植物:①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②构造特点: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③作用: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
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①生活环境: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②构造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③繁殖: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④作用: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就逐渐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1、种子的构造:种子的外表有一层种皮,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①菜豆种子(P81图3-10):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②玉米种子(P81图3-10):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2、种子植物: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x植物和被子植物。
①x植物:油松、侧柏、苏铁的种子是x着的,这样的植物称为x植物。
②被子植物:豌豆、荔枝、木瓜必须拨开果实才能看到种子,像这样,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4、记住常见的x植物和被子植物(P.84-P.85)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好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转运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发育成茎和叶3、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展检测。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物质的三态指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物态。
本文将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进行简单的归纳和介绍。
一、固态固态是物质最常见的一种物态,其特点是分子排列相对紧密、间距较小且相互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排列规律。
固态物质不易变形,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即固定的容积和形状。
同时,在固态下,分子的运动较为有限,只是微小振动。
固态物质的两个重要概念是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而成的,具有明显的平面面对称性和长距离周期性。
非晶体则没有明显的长程周期性,分子之间的排列较为无序。
二、液态液态是另一种常见的物质物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相互间距比较大,能够流动。
液态物质的形状受容器限制,但体积能够变化。
在液态状态下,分子的运动比固态更为剧烈,有较大幅度的运动和相互之间的碰撞。
液态物质可以通过升温或者降温来改变其状态,比如水在常温下是液态,但当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变为气态;相反,当水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则会结冰变为固态。
三、气态气态是物质的另一种常见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比较大,分子的运动速度非常快。
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充满整个容器,并且可以自由扩散和均匀混合。
气态物质的状态转化主要基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当温度升高或者压力降低时,物质会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蒸发或汽化。
相反,如果温度降低或者压力升高,气态物质会冷却并且凝结成液态或固态。
四、物质的三态转化物质的三态之间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来实现相互转化。
例如,固体可以通过加热使其升温转化为液体,这个过程称为熔化;液体通过降温可以转化为固体,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相应地,气体可以通过降温和增加压力来转化为液体,这个过程称为冷凝;液体通过加热可以转化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物质的三态转化与相变热密切相关,相变热是物质在状态转化过程中吸收或者释放的热量。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一、水滴里的生物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二、做酸奶1、细菌有杆菌、球菌、螺旋菌三种基本形态。
2、牛奶变成酸奶,是酸奶中的乳酸菌在起作用。
3、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4、利用细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5、平时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碗筷消毒、捂鼻打喷嚏等。
三、馒头发霉了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来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
2、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低温保存食物不容易发霉。
4、人类利用霉菌生产出了酱制品、腐乳、农药、发酵饲料等等。
有的霉菌会给人类造成不利的影响,比如:造成食物和其它物质的变质,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等。
四、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都是由这种微小结构组成的。
2、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3、草履虫、细菌等是我们认识到的单细胞生物。
4、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5、伤口化脓时,“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6、英国科学家胡克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一、地球的形状1、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麦哲伦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2、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
3、古代人凭直觉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物质在变化复习资料
空中海洋—制作,欢迎使用!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复习资料第一节蜡烛的变化1、★探究蜡烛的变化实验准备: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实验探究:我的结论:(1)蜡烛切割和熔化时,仅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
(2)蜡烛燃烧时,有新的物质生成。
2、★物质的两类变化: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其中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以及性质的改变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3、★形态的变化(物理变化):铁水变成钢锭、水的三态变化、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熔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把带壳的生鸡蛋放到白醋中、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铁钉生锈了、馒头发霉。
第二节铁钉生锈了★1、铁钉生锈的实验A研究的问题: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什么?B假设:如果把铁钉放在水里,则铁钉就会生锈。
C实验器材:三支试管、三根未生锈的铁钉、一些蒸馏水、少许植物油、一支滴管、软木塞D 实验步骤:⑴往三支试管里分别放入三根未生锈的铁钉,并把三支试管编号;⑵往①号试管里加入蒸馏水,但不要没过铁钉;⑶往②号试管里加入蒸馏水,直至没过铁钉,并滴入几滴植物油。
(目的:把蒸馏水及空气隔开);⑷把③号试管用软木塞塞住(把试管内的干燥空气及外界隔开);⑸一周后观察它们。
E实验现象:①试管内的铁钉生锈了,②③试管内的铁钉没有生锈。
F实验结论:铁钉在有氧气、有水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2、铁钉生锈给人类造成很多的危害,你知道生活中如何防锈的吗?4、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第三节变色花123、★如何制作紫甘蓝试剂?⑴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⑵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60℃);⑶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⑷用牙签在塑料袋底部扎一个孔,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复习温度和温度计的知识,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并能准确读数。
2.回顾六种物态变化的重点知识,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养成节水、节粮的好习惯。
3.通过对熔化、沸腾实验的回顾,进一步理解物态变化规律。
4.通过图像专项训练,提高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准确读数。
2.通过复习能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现象。
3.理解巩固熔化、沸腾实验过程及规律并能识别和分析图像信息。
【学习难点】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问题3、4、5、6、7、8、9、10、11、和12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通过问题13、14、15、16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17、18 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复习课引入:我们刚学完了《物态变化》,这一章内容难度并不大,但是知识点比较多、比较的琐碎,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把这些零散的知识像穿珍珠一样把它们串成一条完美的项链好不好?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珍珠”和“项链”分别代表零散的知识点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了解本节复习课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板块一:温度(一)基础知识梳理借助导学案的导读提纲,自主复习有关温度的基础知识,并在小组内交流、质疑、答疑。
教师以提问、追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
问题1、使用温度计时你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分辨出示数是“零上”还是“零下”?横放的温度计你又是怎样辨别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追问的评价方式,让个别学生把温度计读数技巧教给给全班同学。
问题2、利用复习的温度基础知识,你能轻松过关吗?学生自主完成“轻松过关(一)”中的两个问题。
(二)轻松过关(一)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2.在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道重点习题及时评价学生对第一板块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三篇】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一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 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 分子之间有间隙;②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在课本图13.1-2中,二氧化氮被放在下面的目的: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从微观领域看。
而灰尘飞扬、液体对流、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是从宏观领域看。
2. 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4.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能写字、胶水能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第二节内能1.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
4.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5. 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1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μm)、纳米()。
11 000m;10.1m;10.01m;10.001m;1μ0.000 001m;1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运用方法:①留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根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
160 160s。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歼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及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削减误差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细测量工具、改良测量方法。
误差及错误区分: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可以避开,误差恒久存在不能避开。
二、运动的描绘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更叫做机械运动。
2、在探讨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须要选择适宜的参照物(不能选被探讨的物体作参照物)。
探讨地面上物体的运动状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视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一样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一样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纳“一样时间比拟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拟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一样。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的个体,以人为例,起源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 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2.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一.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 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2. 细胞的多样性: 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这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较大细胞核(本质)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染色体细胞质有核糖体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生物类群衣原体, 支原体, 蓝藻, 细菌,放线菌(一支蓝细线)动物,植物,真菌常见的蓝藻有: 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二:(略)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一: 元素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复习提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
通常用摄氏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温度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两种温度的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或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玻璃管外面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②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
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医用温度计也叫做体温计,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缩口,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用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并消毒后再测人体温度。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
二、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3.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的特点:项目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分子运动的特点宏观表现的特点固体很小很大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液体较小较大在一个位置振动一会又到另一位置振动无固定形状有体积可流动气体较大较小可以运动到所能到达的空间无固定形状无体积可流动三、物态变化1.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需要吸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晶体如:海波、冰、石墨、水晶、食盐、各种金属等,非晶
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5)如图1是晶体的熔化图象,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特点是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
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共3页,当前第1页123时间/min温度/℃温度/℃时间/minabcd图1 图2(6)如图2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2.凝固:(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需要放热。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3)凝固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晶体在凝固过程要放热,温度也不变;非晶体的凝固过程也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3.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2)蒸发是指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并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4)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5)沸腾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沸腾的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点是指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7)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4.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3)判断液化时,一定要弄清是哪里的气体液化。
如深秋夜晚的窗户玻璃温度很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凉玻璃后降温液化成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侧。
(4)真正的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看到的“白气”并不是气态的,而是液态的小水珠。
5.升华和凝华:(1)升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2)凝华的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6.几种常见的自然现象:(1)云是由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组成的。
(2)当云中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聚越多时,就会下降,若下降时冰晶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若下降时骤然遇到0℃冷空气,那么小水珠便会凝固成冰晶,在上升气流带动下,冰晶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
若下降时,冰晶没有完全熔化,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
(3)夜晚或早晨,当地面的气温
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雾。
如果液化后的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一些物体上,这就是露。
有时气温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便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等物体上,这就是霜。
四、演练现场:1.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答:2.填写三态变化图中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3.填写完整蒸发与沸腾比较表。
汽化方式蒸发沸腾相同点吸热不同点发生部位温度条件剧烈程度气固液( )( )( )( )( )( )共3页,当前第2页1234.请识别下面的图象。
__________图象_____________图象_____________图象_____________图象温度/℃温度/℃温度/℃温度/℃时间/min时间/min时间/min时间/min演练现场参考答案1.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答: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
2.填写三态变化图中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3.填写完整蒸发与沸腾比较表。
汽化方式蒸发沸腾相同点吸热吸热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一定温度下剧烈程度缓慢剧烈气固液凝固放热熔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凝华
放热4.请识别下面的图象。
晶体的熔化图象
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晶体的凝固图象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温度/℃温度/℃温度/℃温度/℃时间/min时间/min时间/min时间/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