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方史之大同史

合集下载

山西大同城及其门楼以前是这样的

山西大同城及其门楼以前是这样的
7 } l 5 , 此 可 见 .仃 炎 以 旧 土 城 南 半 部 而 扩 建 的 记 载 可 以信 赖 虽 说 是 洪 武 “ 年 扩 建 的 ,这 可 能 是 规 划 或 荷 是 开 r 的 时 间 ,我 东 门 、两 门 发 现 了 很 多刻 仃 洪 武 六
年宁样的砖 所 以城墙的完 成是 洪武六 年或 荇是翌 年=总的来说 是侄洪武六 年以后 .不 _ l 『 能在此之前 另外 城墙一 卜 还发现 丁小少辽金时 代的砖 .城墙 的贴 砖多使 I _ } = I 辽 代的大城砖 可 以相信明 初的 1 日士城包
的角楼雄 伟牝 大 上边 的匾额 为 : 乾楼
除此之 外还
柯5 4 个望楼, 9 6 个窝铺 , ” 以此 足以推测 f 1 J 当时的模样 H I 此 可知 ,明初 的城墙 是 元 代土城 的基础上建 的,这通 过城 内 的上 ’ F 华严 寺 、善化 寺 f 原普恩 寺 ) 、 钟楼 、关帝庙等都 有几代 以前 的建筑要 素,这 已被认 定 的事实也能推 断 来 这些建筑 大 多 城 中的南半
到 的, 之后经过 1 0年 的今 日. 看 到损坏得越来越严重的痕迹 。 感到 无能 为力 但是 从另一方 面讲,破坏 的速度 比想象的慢 城 门门楼的平面 陶为 凸字彤 , 并广 Ⅱ 】 外凸:但 在门楼 的前方 , 瓮城 的 中央还有 一个楼 。它 的平 面网 也是 一个 凸字形 ,不 同
重 修 多 处 城墙 ~
下面 列举要点 : 1 . 景 泰年 问 ( I 4 5 0年 一 1 4 5 6年 ) 年当
巡 抚 建 了 城 北 的 小 城 , 周 长 6里 。2 . 大 顺年 问 ( 1 4 5 7
县志 的记 载到此 为止 :以后 的修 复资料虽然 没钉 i 己 载. 但 是小型 的修 复丁程 断,大型 的丁程可 能没 ,从 城墙 的 内外现状 可 以做 } I J 判断 在 城墙 的外边有 像碉馒 似的建筑 .

大同历史简介

大同历史简介

大同历史简介
大同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2年左右,从那时起,这个地区就开始有人类的活动。

在早期,大同是由匈奴族控制的地方,后来逐渐成为北方边疆的重要城市。

到了公元7世纪末,大同成为北魏的都城,此后几个朝代相继统治该地,包括北齐、北周、隋朝和唐朝。

唐朝时期,大同经历了长时间的繁荣,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然而,随着唐朝的衰落,大同逐渐失去了它的地位。

从10世纪开始,辽朝、金朝和元朝相继统治该地,大同成为北方边疆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

明朝时期,大同重新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不过,在明朝晚期,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同再次陷入困境。

到了清朝,大同成为山西的省会。

清朝统治期间,大同逐渐恢复了一些繁荣,但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战乱和灾难,城市的面貌也多次改变。

20世纪初,大同成为山西重要的火车和煤炭运输枢纽,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同逐渐成为国内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近年来,大同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投入,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

大同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总的来说,大同历史悠久,见证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变迁。

从古代的都城到现代的工业城市,大同一直在努力适应时代的变化,并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同文化

大同文化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久远的历史,瑰丽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

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

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

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

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

大同历史

大同历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史上曾经一度繁华的城市几乎成为一座空城。 直到顺治九年(1652)府县才复还故址,从附近移民逐渐复兴。在以后的二百多年间里,大同又陆续重修与新建了楼阁寺观和街道。清世祖顺治十三年(1656)对大同城进行全面修治”顺治八年(1651)重修云冈石窟。清世祖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农历七月清政府下令,恢复北岳恒山在大同浑源 的祭祀,纠正了在河北曲阳恒山之假说。康熙二年(1663)建圆通寺;八年(1669)建马王庙;二十二年(1683)建武成王庙;康熙三十五年(1696)亲征厄鲁特噶尔丹,冬十二月回銮,九日幸石窟寺,题“庄严法相”匾。十日幸大同。嘉庆十年(1805)建灵感白衣寺、海藏寺;二十二年(1817)建清凉寺;道光年间建龙王庙、太平寺、天尊庙及火神庙等。明清大同寺院林立,庵堂相望,俨然是个佛国世界。“大同可为福地宝城”。 中华民国 元年(1912年)大同府废府留县,大同县属北路观察使。民国2年5月置雁门道,治大同,辖雁北13县、忻县地区13县,共26县。后晋北镇守使在大同驻扎。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后,大同为县,直属山西省。( 1937年9月13日,日军侵占大同。10月15日成立伪"晋北自治政府",统辖雁北13县。1939年改为伪"晋北政厅",隶属为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3年又改为伪"大同省公署"。隶属伪“蒙古自治邦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大同农村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以北同蒲铁路和京包铁路为界,建立了东西大同县。东大同县属晋察冀边区,西大同县属晋绥边区。 解放战争时期,大同为国民党政府所统治,成立卫戍司令部和城防司令部,建立雁北"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大同领导组",管辖雁北10县,分第十、十一两个专署。1947年军政分家改为"八、十、十一"三个专署,大同为“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雁北专员公署"、"雁北防卫司令部"驻在大同城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这座塞上古城从此获得了新生。析大同县,置大同市,隶属察哈尔省。全市划为5个区。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大同划归山西省,为山西省省辖市,是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1982年2月16日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十三个较大的市之一。1993年的7月,原雁北行署撤销,原雁北地区所属七县,划归大同市。

大同介绍

大同介绍

- 现任:市长 耿彦波
-
- 现任:市长 李俊明
简介
-市辖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大同 市新的市辖区规划为平城区、御东区、口泉区、 新荣区(近期),平城区、御东区、口泉区、新 荣区、西坪区(远期))
-市辖县: 阳高、天镇、广灵、灵丘、浑源、 左云、大同县
- 总面积 14176 平方千米 - 市区 2080 平方千米; - 建成区(2010) 120 平方千米
庙是中国存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元代建筑之一,运城解州那个是
清顺治年间的。)

●明:名称——大同府,属山西省;(九龙壁,鼓楼,雁塔,古城
墙和遍布全市古老的宅院、以及绝大多数的传说都是明代留下的。
)

●清:名称——大同府,属山西省;

●民国:名称——大同县,属雁北道;

●1949:名称——大同市,属察哈尔省;
概况
• 旧称:平城,代京,云中,辽代根据《 礼运-大同》篇称为大同,并一直沿用至今。
行政
-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 省:山西
- 行政级别:地级市 较大的市 (国务院 1984年批准的第一批全国13个较大的城市 之一,有地方立法权)特大城市
- 设市:1949年5月1日
- 现任:市委书记 丰立祥
➢(见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历史
₪大同最早为代京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 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临边,最号要害。 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 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发生上千 次大小战事。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 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今属山 西朔州市界)是杨家将血浴沙场的故址。大 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 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中国古都 天下大同

中国古都 天下大同

恒 山
恒山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北岳恒山位于大 同市浑源县境内。山脉叠嶂拔峙,横亘于塞上, 大气磅礴,有“绝塞名山”之美誉,自古以来 就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游览胜地和道教重要发祥 地。 恒山风景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人文 景观、英才传说等等无不卓然成景,奇趣盎然, 景色独具魅力。左右对峙的东壁天峰岭和西壁 翠屏山,断崖绿带,岩层清晰,美如画卷;两 壁之间的金龙峡,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 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历来便为绝塞天险, 交通要冲。大字岭间的4棵迎客松,风格别致, 形状奇特,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 气势不凡;同时,山间的果老岭、姑嫂岩、飞 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又充满 了玄奇色彩,令人流连忘返。 恒山景区内的人文景观亦是星罗棋布,且 多有传说。北岳主庙恒宗大殿,其脚下为一座 崇高的山门。山门两侧有青龙、白虎二殿。入 山门,劈面103层台阶,举目仰望,大殿崔嵬, 气势宏大,不禁令人整襟恭行。此外,山上碧 霞宫、凌云阁、斗姆官、纯阳宫、太乙庙等无 不见证了中国道教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踏临恒山之巅,群峰耸立,孤屏如削,夕 阳返照,云成紫雾,犹若帷幕,挡住了尘世的 喧嚣,只留下了“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 苍烟屯”浩渺美景。 景点旅游提示 门票:进山费加门票55元/人 到达方式:大同市内乘坐直达浑源的空调快巴, 交通十分便捷。从太原至恒山,交通也很便利。 内部交通:缆车26元/人 开放时间:09:10到16:50
Fra bibliotek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 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 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 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 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 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 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 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 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 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 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 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 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 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 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 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汉朝 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 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 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 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 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 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 “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 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

家乡山西大同介绍

家乡山西大同介绍
• 建造历史 • 发展时期
历史沿革
建造历史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 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
唐代,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贞观十五年(641年),守臣重 建";唐慧祥撰《古清凉传》卷上(古今胜迹三)记载,当时有一位俨禅师"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以咸亨四年 (673年)终于石室"。初唐以后,平城呈现萧条景象,云冈石窟的建设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有大项工程。
04 大同文化
生旺火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 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 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 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 之意。等到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 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 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 天”。通常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 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 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
分窟介绍
七至十一窟
•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 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 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
•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 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遗产价值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 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 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 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 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 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 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 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 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 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 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古都大同

古都大同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 139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 殿两侧有观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的西面,有一座独具风格的 普贤阁,它是一处重檐九脊顶方形楼阁……
文庙即孔子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唐朝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其庙为文宣王庙。 元明以后省称为文庙。文庙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大多已塌毁,仅存 大成殿、过殿、东配殿和西配殿……
栗毓美陵墓是山西省的一处珍贵历史文物,座落在浑源城的东北隅,面对恒山, 北依浑河,总面积约7740平方米。其内,建筑肃穆壮观,布局严谨对称;尤其 是丰富多彩的汉白玉石刻,更是清陵石刻中的精品和瑰宝,被游人赞赏,专家 垂青……
从大同市区驱车往东南方向大约走15分钟的路程,即可看到一处动静融合、四 季如春的美景,这就是智家堡森林公园。智家堡森林公园南临城区规划青年路, 北接开源东街,东起御河西路,西至规划支路,占地30万平方米,其中绿地、 绿化面积达84%,水系面积达6600平方米,大小休闲广场10多处,面积1万多 平方米。园内种植油松、国槐、新疆杨、五角枫、柳树、丁香、黄刺玫、珍珠 梅、连翘等植物近50种……
大同法华寺白塔坐落在大同城内东北部的塔寺街。是明朝修建的一座建筑,明修建 时叫新寺。后废弃。现在存有一塔,叫法华寺塔。塔是宝瓶式塔,塔高18米,塔座 设在2米高的砖石方形台基上,周围建有花栏墙,台座西部建有窟洞,洞门上雕有" 小洞天"三个石刻大字,洞窟南北两侧设有门洞,可登级而上直通塔级外部。塔的上 部为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塔刹似鲜桃色瓶盖,刹顶饰以相轮宝珠,整个 造型典雅,色调和谐优美……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 历代都对悬空寺做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 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大同冷知识

大同冷知识

大同冷知识大同市,古称平城、云中,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市面积14056平方公里,下辖4区6县。

大同历史悠久,有2400多年建城史和2300多年行政建制史,被誉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北魏是大同最繁华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正如余秋雨在云冈石窟题写的石碑所说:“中国由此迈向大唐”。

(1)大同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大同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三代京华指的是北魏都城、辽和金的西京陪都。

(3)大同历史上被誉为“皇后之乡”,至少出过26名皇后、9名妃嫔,北周独孤信一门三皇后,五代李克用、石敬瑭、李从珂、刘知远之后均出自大同;民间也流传“蓟州城墙、宣府校场、大同婆娘”,即后来人所谓的“九边三绝”,其中“大同婆娘”就是用于称赞当地的美女众多。

(4)春秋晚期的代国为“白狄”所建,据有今大同盆地及张家口部分地区;赵襄子元年(公元前475年),赵襄子身着孝服,在宴会上用斟酒用的铜勺打死了自己的亲姐夫——代王,并占领代国,从此,大同地区归属于中原政治文化版图。

(5)赵献子十三年(公元前411年),赵献子在今大同县境兴建“平邑”,此为大同建城之始。

(6)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于公元前300年置云中、雁门、代郡,大同分属代郡和雁门郡,“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在此镇守,此为大同设置行政管理之始;当时的城邑有平邑(在今云州区)、新城(在今朔州市西南)、延陵(在今天镇县)、平舒(在今广灵县)、武州塞(在今左云县)、平城(在今大同平城区)。

(7)因王位继承问题,赵武灵王于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被次子赵惠文王“以围代诛”,饿死宫中,葬于今灵丘县;“灵丘”之名即源于赵武灵王之墓,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在这里筑城设县,以此纪念一代明君。

(8)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刘邦设置代国,先后派兄弟和儿子镇守,代国早期疆域较大,有代郡、雁门、定襄、太原四郡,大同分属代郡和雁门郡。

明代地图所见万历朝大同城市转型

明代地图所见万历朝大同城市转型

明代地图所见万历朝大同城市转型◎ 郭琦 席会东地图故事明代地图见证了明代万历年间山西大同城的发展历程,是大同城市形态演变和功能转型的缩影。

万历朝之前,明蒙关系紧张,明朝北部边防形势严峻,大同城防严整,边墙林立,雉堞云连,屯堡遍布。

隆庆和议后,明蒙关系缓和,大同城的形态功能随之转变。

万历朝之后,大同城不再增筑屯堡,明蒙马市贸易推动大同城及其所属边堡向边贸商业城镇转变,大同城市建设工程随之加速,城内商业设施迅速增多,军事功能相应减弱。

明代大同镇城及其附属军堡的发展演变轨迹,成为我国北方边疆城镇发展历程的典型代表,长城内外汉蒙的融合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明万历大同农业衰退与边防强化明朝万历时期(1573年 ~1620年),中国正处在“明清小冰期”的鼎盛期,此时北方普遍低温,农业歉收。

大同因地处长城农牧交错地带,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有“十年九旱”之说,农业生产环境趋于恶化。

且大同为京师藩屏之军事重镇,承担防御北方蒙古部族的军事重任,朝廷不断大规模迁入军户,本已堪忧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物产难以承载更多的人类生活需求,人地矛盾愈发尖锐。

针对这一局面,朝廷在大同推行大规模屯田措施,不断开垦土地,力图增加粮食产量,提高自给率。

屯田的发展虽对驻军补给和边防安全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粗放经营的军屯、盲目逐利的商屯,给大同的地表森林植被带来破坏,土地肥力降低,水土流失愈发严重。

春季青黄不接之际,大同的粮价更是剧烈上涨。

古代应对灾害的手段落后,灾疫的出现对人口和农业都是毁灭性打击。

万历年,山西两次疫情大爆发都是从大同地区开始的。

万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爆发,十室九病,全家感染者超过十分之一,感染者接踵死亡。

这次疫情传染性极强,首先向南波及太原府境,第二年又向西部扩散,万历九年朔州、威远地区疫情严重。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大同府又爆发新一轮鼠疫,加上同年四月大同属县旱灾和九月传染病,局势进一步恶化。

大同文化概况

大同文化概况

隋统一后,又有突厥侵扰,唐末这里又成
为沙陀人与吐谷浑争战的战场。五代十国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这里长达433 年一直由契丹、女真、蒙古占领。明时又 常受蒙古瓦剌侵扰,清为满人统治。
纵观大同历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交融史。
民族大融合 北魏从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
方,50多年的制度建设、社会改革和经济 的发展,鲜卑拓跋部在完成自身的汉化、 封建化的同时,使各民族的政治、经济、 文化、社会以及风俗习惯上基本融为一体。 孝文帝拓跋宏和冯太后的三项制度改革, 奠定全面汉化和北魏大融合基础,拓跋鲜 卑在北魏平城时代所代表的包容开放,兼 收并蓄的气度和精神,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在汉民族的基础上,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 这种精神对大同历史文化的传承产生着深 远的影响。
宝殿”为全国最大的佛殿;薄伽教藏殿内 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被誉为“东方维纳 斯”;雕刻精美的“天宫楼阁”,壁藏犹 如玉宇琼楼,玲珑之致,被称为“海内孤 品”。
善化寺古称开元寺,唐韵悠悠的普贤阁造
型精美绝伦;大雄宝殿中的二十四护法诸 天塑像,神情各异,极富人间韵味,为金 塑之佳品;三圣殿中的朱弁碑,文章绝唱、 书法绝世、刻工绝妙,可称“三绝”。
大同文化概况
介绍
大同文化
恢弘大气的古都文化
雄伟壮观的军旅文化
精粹深邃的宗教文化
绚丽多彩的融合文化
举世瞩目的长城文化
兴旺发达的边贸文化
蕴涵丰富的煤炭文化
古都文化
南都时期 北魏前身代国,鲜卑拓跋猗卢,
(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修秦汉平城 为南都,作为代国的南都长达86年。
北魏都城 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
分支。
北宋 与契丹和战之间通商互市,交界处
设榷场,以茶易马,数额巨大。

关于山西大同的古文

关于山西大同的古文

关于山西大同的古文一、引言山西大同位于中国北方,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自古以来,大同就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

本文将从大同的历史沿革、地理特点、名胜古迹等方面进行介绍,带领读者了解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

二、历史沿革1. 大同的起源大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时期。

据考古学家研究,在大同地区发现了许多夏朝时期的遗址和文物,这些遗址证明了大同在古代就有人类居住。

2. 大同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同成为了晋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随着时间推移,大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繁荣的城市,并且成为了北方交通和贸易的中心。

3. 大同的兴衰在隋朝和唐朝时期,大同经历了一段辉煌灿烂的时期。

当时,大同成为了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然而,在五代十国时期,大同陷入了战乱和动荡之中,城市被毁坏,人口锐减。

4. 大同的复兴在宋朝时期,大同得到了重新建设和发展的机会。

当时的宋徽宗下令重建大同,并且将其作为都城之一。

这一举措使得大同再次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城市。

三、地理特点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处太行山脉和河北平原之间。

地理位置独特,使得大同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气候条件。

1. 山水之美大同周围环绕着壮丽的山脉和宜人的河流。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刻艺术明珠”,其雄伟壮观的造型和精细绝伦的雕刻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2. 气候条件由于太行山脉的屏障作用,大同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

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大同成为了一个宜居的城市,也给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名胜古迹1.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大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

这里有许多精美绝伦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辉煌成就。

2. 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具规模的古代县级城市之一。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明清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被誉为“活化石”。

大同介绍演讲稿

大同介绍演讲稿

大同介绍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大同市,这是一个位于中国山西省的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大同的历史。

大同作为中国五大古都之一,拥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大同地区就有了人类的活动证据。

在战国时期,大同是赵国的所在地,在秦朝和汉朝时期则相继成为郡县设治地。

随着历史的演进,大同成为了北方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之一。

其次,大同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首先,大同有着众多的历史和文化景点。

著名的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

云冈石窟的彩塑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典范,其中的佛像造型栩栩如生,艺术价值极高。

另外,大同还有壶口瀑布、大同古城等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这些景点既展示了大同的自然风貌,又体现了大同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再次,大同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

大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煤炭、铁矿等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大同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此外,大同也大力发展旅游业、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大同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同的城市面貌也在不断改变,新的商业中心、居住区和公共设施不断涌现,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最后,我想强调大同的人文精神。

大同的居民勤劳、善良,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传承和发扬着大同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大同人民重视教育,注重培养人才,大同还有很多著名的文化名人,如古代诗人王之涣、志怪小说家蒲松龄等等。

这些人物不仅是大同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综上所述,大同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经济发展迅速、人文精神丰富的城市。

它独特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也为大同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同将继续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成为世界瞩目的城市!谢谢大家!。

山西大同的历史

山西大同的历史

398年(东晋隆安二年)北魏拓跋 自盛乐迁都平城,建宗庙,立社稷,城内有宫殿苑园、楼台亭榭、寺庙观庵上百处。当时都城魏都由皇城、京城、郭城组成。外置京畿、京甸,地方千里,人口上百万。北魏在大同建都长达97年,历经六帝七世,云冈石窟、悬空寺等重要文化遗址就是当时大同繁荣的见证。1044年(辽重熙二三年)升云州为大同府,并建西京,称陪都。1062年(辽清宁八年)建华严寺,安放辽诸帝石像铜像。1122年(辽保大二年)金兵攻占大同后,仍为西京陪都。南宋钦、徽二帝被金俘虏后,曾押往大同。金代曾大兴土木,修复云冈十寺、华严寺,重建大普恩寺(今善化寺)。
1949年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辖,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后,雁北十三县及大同市又划归山西管辖,为省直辖地级市。1984年辖城区、矿区、新荣区和南郊区4个区,下设28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21个乡。
1989年1月,成立朔州市,辖有朔城区(原朔县)、平鲁区(原平鲁县)、山阴县。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方案》,雁同合并后,新调整的行政区划为:左云县、大同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归大同市管辖;怀仁县、右玉县、应县以及原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归朔州市管辖。
二千多年来长城内外出现过上千次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战争,使大同境内各族人民深受其害。一批批少数民族在大同境内定居,他们友好共处,相互影响,彼皮融合。由于长期战争的锻炼以及北方少数民族尚武精神的影响,大同人民勤劳勇敢,历代涌现出众多的英雄人物。后晋时石敬瑭割燕云16州给契丹,云州判官吴峦与大同人民一道关闭城门,坚守半年之久。明“土木之变”,明军10万人被蒙古瓦刺军杀伤大半,英宗被俘。大同人民在总兵郭登指挥下,坚守城池,并主动出南昌,在栲栳山以800骑破敌数千骑,起到屏障京师的作用。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大同人民举行义和团起义,组成四个团,上千人

古城大同的历史与变迁?

古城大同的历史与变迁?

古城大同的历史与变迁?大同古城自秦汉建立城邑,有确切记载的历史距今已有2200多年,城市的名称屡有变化,城市布局和规模也因政治需要或军事防御有所损益,但其位置始终未发生大的变动。

现存的明代府城和北面的操场城,大部分城垣存在早、中、晚三期墙体相互倾斜挤靠叠压的现象,较晚的墙体依次倾斜靠压在较早的墙体上,从早期到晚期为自内而外的方向排列,真实显示出大同古城从秦汉县邑、北魏京师、辽金陪都、隋唐军镇到明清重镇的历史变迁。

补充:大同古称平城,或称云州、云中,建城历史悠久,曾为北魏京师,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古城位于大同市城区和南郊,自秦汉建立城邑至明清以来,城市的名称屡有变化,城市布局和规模也因政治需要或军事防御有所损益,但其位置却未发生大的变动,这在我国城建史上是不多见的。

大同属于古今重叠型的城市,早期城址遗迹大多被晚期城址和现代城市叠压或打破,给考古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早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水野清一就对北魏平城作过考察和研究[1]。

文化大革命后,进一步的城市考古工作逐渐展开,历史时期地方城址的调查就是从大同城开始的[2]。

80年代以来,省、市文物部门和当地学者作了许多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①。

2004年8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与市博物馆联合组成平城考古队②,全面启动北魏平城遗址的调查和发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入手,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可以搞清大同古城从秦汉至明清时期分布范围及其演变规律。

一、秦汉时期的县邑秦汉时期的平城是雁门郡所辖的县城,属并州刺史部。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信因与谋反太原……高祖自往击之。

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

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後罢去。

”[3]这是大同立邑最早的确切文献记载。

由于著名的“白登之战”,平城闻名天下。

西汉中后期,在此设置了雁门郡东部都尉治所,驻有边兵,抗击匈奴,平城成为北边长城内的军事重镇。

大同的历史

大同的历史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保存有龙壁九座之多。其中尤以大同九龙壁 最负盛名。龙壁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建筑物,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前。既可作为院落建筑的屏障,又能烘托出建筑物的肃穆和华丽。大同九龙壁为中国九龙壁之最,比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和北海公园的两座九龙壁都要大。这座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九龙壁,是明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采用黄、绿、蓝、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巍峨壮观、光彩夺目,为古城大同锦上添花。
大同素有“煤海”之称,煤炭开采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已有当地居民开采煤炭用以炊煮取暖的记载。唐宋时大同煤炭开采已较为发达,成为商品、流通市场。明代诗人于谦曾有一首咏《煤炭》的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炬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由于煤炭采掘历史悠久,矿工众多,以往民间有每年冬至庆祝矿工节的习俗。当天,大街小巷、商店住户门前都要用煤块垒成圆碉形“旺火”。到了晚上,满城大大小小的旺火点燃,一片欢腾热闹的气氛。如今大同市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大同矿务局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企业,每天通过铁路、公路将优质煤炭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五代时,后晋石敬塘为了当上“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大同由此划归辽地,从而一扫唐朝时的颓废,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此后的两百多年,大同先后成为辽、金两朝的陪都,契丹人和女真人钟爱的“西京”。历代文人似乎只钟情于颓废腐败、偏安一隅的赵宋小王朝,而对强大鼎盛的辽金政权不屑一顾。其实,先后与南宋并存于世的辽、金两代,不仅兵强马壮、地域辽阔,而且继承并创造了高昂奔放的北方文化。这种特有的多民族文化,发源于当时的国都北京,但因为北京后来屡次建都,早已难觅其踪了,而在大同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位于大同市区的华严寺 、善化寺 以及观音堂 等遗存,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辽金文化的特征。尤其是华严寺薄迦教藏殿内的辽代塑像露齿菩萨,造型极为独特,菩萨口露香齿,尽展佛韵的神情,与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内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的宋塑侍女相比,显然是两种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宋人受‘礼“制约束太深,内秀多于外露;而契丹人豪迈洒脱,齿露芬芳,是另一种美的表现。

山西大同的简介

山西大同的简介

山西大同的简介哎,说起山西大同啊,那可真是块宝地,让人一听心里头就热乎乎的。

这地界儿,历史深得像口老井,文化浓得跟蜜似的,让人一去就难以忘怀。

大同,座落在山西的北部,跟河北、内蒙古接壤,地理位置那叫一个独特。

你想象一下,站在大同的土地上,往南瞅瞅,是山西的千山万水;往北望望,是广袤的草原和巍峨的大山。

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相当重要。

说起大同的历史,那可真够悠久的。

从北魏时期开始,这里就是都城,那时候叫平城,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的根据地。

后来,辽金元明清,各个朝代都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走在大同的街头巷尾,你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看到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宫殿和庙宇。

大同的古城墙,那可真是个宝贝。

墙砖一块一块地码得整整齐齐,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坚固如初。

站在城墙上,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个古代的守城将士,手握长枪,目光如炬,守护着这片土地。

古城墙不仅是大同的象征,更是大同人民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

大同的寺庙,多得数不胜数。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云冈石窟和华严寺了。

云冈石窟,那可是佛教艺术的瑰宝,里面的佛像一个个栩栩如生,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严庄重,让人一看就心生敬畏。

华严寺呢,更是金碧辉煌,气势恢宏。

寺里的每一座佛像、每一幅壁画、每一块砖雕,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心血。

大同的风土人情,那也是一绝。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豪爽大方。

你要是大同的客人,那可得好好尝尝当地的美食。

大同刀削面,那可真是个绝活儿,面条一根根跟柳叶似的,又劲道又爽滑。

再配上大同的羊杂碎和凉粉,哎呀,那味道,简直了!吃上一口,你就忘不了。

大同的人民,那可是勤劳善良、朴实无华的。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用汗水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大同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欢声笑语不断。

大同的风景,那也是美得让人心醉。

春天,万物复苏,大同的街头巷尾、田野山川都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大同-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历史文化名城

百花烧麦


烧麦起源于大同,据说在明朝代王建立代王府之后,御膳房 里就开始了制作烧麦。刚出笼的烧麦非常好看,边口雪白, 如同梨花开瓣,透过面皮可以看到肉馅,皮薄肉嫩,其味道 十分鲜美,色香味形俱佳,被誉为大同一大名吃。后来各大 饭店都做烧麦,品种花样也逐渐增多,计有菜叶烧麦、水晶 烧麦、翡翠烧麦、金丝虾烧麦等,而属凤临阁烧麦最为上佳。 1900年8月,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为避八国联军战乱来到大 同,驻跸四日,特命凤临阁制作御膳,用食盒送至总镇署, 给慈禧、光绪敬膳。凤临阁厨师精心制作了九笼“百花烧 麦”,透明晶亮的薄皮中,包着鸡、鸭、鱼、牛、羊、猪等 9种肉馅,烧麦上端制成牡丹、芍药、秋菊等9种花形,馅内 浇以相应的花形果汁,鲜而不腻,慈禧食后颇为赞赏,并题 字“凤临烧麦”,从此凤临阁烧麦有了“天下第一笼”的美 誉。
返回
返回
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
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 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400 多年的历史。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 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 491年),。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返回
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为中国九龙壁之最,比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和北海 公园的两座九龙壁都要大。这座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九龙壁, 是明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采用黄、绿、蓝、紫、黑、白等 五光十色的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巍峨壮观、光彩夺目,为古 城大同锦上添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壁坐南朝北,为单面五彩琉璃照壁,长45.5米,高 8米,厚2.09米,约是北京北海九龙壁的三倍大小。整个照 壁由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分为 底座、壁身和壁顶,三者结合十分巧妙,恰当地表现出了九 龙壁的雄伟与威严。

大同景点讲解

大同景点讲解

大同名胜讲解大同大同古称‘平城’‘云中’,地处山西北部,介于内外长城之间,山峦起伏,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1048年始称大同,是北魏拓拔氏王朝的京城,辽金王朝的陪都。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

因其高处名云冈,故名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的时代,由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多数石窟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前。

历时40年的开凿,加上其余小窟,先后近50年时间。

参加开凿人数,多达4万余人。

当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艺术创作。

云冈石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

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

可见,云冈石窟是一处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现存洞窟45个,石雕造像达51000多躯,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第二十窟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

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结跏趺坐,双肩平直,右袒袈裟,面容丰润端庄,,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第三窟此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

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

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

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纵观群佛,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的石雕,他们的形态,神彩动人。

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面向游人。

这些佛像,飞天,供养人面目、身上、衣纹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

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波斯色彩。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北邻内蒙,东望河北、距北京380公里,南离太原市352公里,实为首都之屏障、全晋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在历史上大同曾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在清代以前无不派名将镇守,既防外来侵略又保京师安危,被誉为“北方锁钥”。

今日的大同,是京包、同蒲两大铁路的交汇点,大秦铁路的起点,居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为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中国煤都”之称;并堪跻中国大古都之列当前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冰火两重天”现象,引起参加今年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的关注。

3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在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时表示,针对近期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现状,在严格执行限购和差别化税收信贷政策的基础上,将增加土地供应面积。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向媒体表示:“去库存的根本在三四线城市,应该加快城镇化,引导农村居民先租后买,不要一步到位。

”北上广深等少数几个一线城市的楼市呈现火热、价格暴涨,而大面积的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呈现出“冰冻”、价格续跌的态势。

按照当前楼市的演变发展趋势,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完成去库存任务会相对比较顺利,而三四线城市完成去库存任务十分艰难。

可以说,落实中央提出的“去库存”任务,重点应当放在三四线城市去库存。

中央部委的政策应当与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政策组合,遵循市场规律,持续努力,方能加快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进程。

对于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三四线城市面广人多,尤其广大中西部的地级市、县级市的楼市库存积压严重,如果去库存拖延时日,会影响到地方的稳增长、调结构和民众安居乐业,甚至给金融业带来风险。

在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库存过多、高杠杆率的条件下,要消化过多的商品房库存,显然不是容易之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地方史之大同史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

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而大同这座有着独特自然地理条件的城市,历经多年的投资与建设,城市绿化与园林覆盖取得明显效果。

2014年1月14日,大同市被国家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大同地区为北狄所居。

北狄系指以狩猎为生的游牧部落林胡、楼烦。

商汤封同姓于此地,代子立国。

战国时期初为代国,后并入赵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分封制,立郡县,全国设36郡,今大同境内为雁门郡、代郡之地。

西汉沿袭秦郡县制,其地仍为雁门郡、代郡之地。

东汉各州置州牧,后改州牧为刺史。

晋大同北部为鲜卑族领地,南部为雁门郡地,其时郡已迁至广武。

北齐天保元年东魏被北齐所代,大同为北恒州、北朔州地,属县未有大的变化。

隋开皇元年重新统一中国后,改诸州为郡,其地为马邑郡、雁门郡之地。

唐初依隋实行州县制。

贞观元年发天下为13道,云、蔚、朔等州属河东道。

唐末,以浑源川为名,置浑源州;五代其地为后唐所占,区划未有大的变动。

辽后晋天福二年辽进占云州。

初为大同军节度,重熙十三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置大同县,为辽之陪都。

宋为路、州、县三级制,全国设15路。

金辽保大二年仍以大同为西京,改西京道为西京路,府治、县治未变。

元初大同仍称西京。

元划为省、路、府(州)县四级制,至元二十五年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

明行政区划为省、府、州、县四级制,洪武七年改大同路为大同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

清大同府治大同县,初因明治,领州四县七,隶属山西布政司,后改为山西省。

清末大同县辖580村,城东194村,城南177村,城西91村,城北118村。

旅游景点——
作为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美誉,特别是以云冈石窟、北魏悬空寺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觉山寺塔、圆觉寺塔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边塞长城、兵堡、龙壁、明代大同府城为代表的明清文化,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为平城文化、边塞文化和佛教文化。

截至2013年,大同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古建筑188处,古墓葬38处,古遗址66处,石窟寺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23处(其中革命文物18处),石刻及其他22处。

大同市共有馆藏文物9.7万余件。

文化风俗——
方言
大同方言属于晋语。

就全部晋语来说,按当前普遍认同的说法,大同方言属于大同包头片(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就山西境内的晋语来说,大同方言属于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

大同方言主要包括的大同市区、大同县、天镇、阳高、左云、右玉、山阴、怀仁等区域。

浑源、灵丘方言列入山西方言五台片,广灵方言属河北语系,列入北方官话区。

民俗
生旺火: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

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等到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

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

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通常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游八仙:游八仙是大同特有的一项民俗活动,始于明朝,每年的正月初八当地百姓家都会扶老携幼,聚集在寺庙和道观里,祈求来年的健康和平安。

有着“游八仙,去百病“的说法。

在大同市街头,滚滚人流遍布大街小巷,市民走出家门感受春节期间的欢乐。

市区内的华严寺和圆通寺内,上香拜佛祈求一年平安的市民络绎不绝地出出进进,将寺院挤得水泄不通。

工艺
大同铜器
大同铜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

历史上有“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内买铜”之说。

大同铜器已有25大系列,235个品种,458个花色,主要有铜火锅、酒具、宫廷餐具、铜牌匾等。

大同铜器不仅在国内各地受欢迎,而且还畅销于日本、马来西亚、德国以及港澳地区。

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时,曾以大同铜火锅相赠。

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9年,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