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看美国赴美考察散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马观花看美国赴美考察散记
[编者按]近年来,我校着力扩大国际交流,先后派遣多期管理干部出国研修班和教育教学工作考察团,赴国外进行不同层次的调研考察,吸取世界知名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扩大干部教工的阅历视野,收到较好的效果。
新闻中心选发本篇考察散记,意在从一个大众化的角度,让校内师生一起感受他们学习考察的见闻和思考。
今年九月初,我随学校本科教育考察团赴美国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走访。
虽然只走了两所大学,每所大学只有不过两三天时间,无法深入了解两所大学的方方面面,也不能深切感受异国不同的文化,然而首次踏上这片富有活力的土地,的确激发出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探求心理。
在信息时代,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庄,不出国门也能了解其他国家的基本信息和环境面貌,但间接经验替代不了亲临其境。
一进入美国这个全世界移民和访客最多的国家,在紧张的考察日程之外,在所见所闻之间,我们尽力感受着彼此的相同与差异。
亲切的“中国友人”
我们在当时时间9月4日下午抵达美国南部的休斯敦。
团队两组成员在机场会合后,乘车一个多小时,晚间亮灯时分,才到达大学所在地——卡城。
当地接待人员将我们安排在大学附近、公路旁边的一家宾馆下榻,虽然远离城市,条件倒也不错。
第二天早晨,来不及充分转换时差,德州A&M大学亚太事务部的部长助理柯凯丽(Kelly Kleinkort)已经在楼下迎接。
初次见面,她竟对每个人都热情问候“你好!欢迎你们”——居然是字正腔圆的中国话。
原来她曾在中国内蒙古当过三年英语教师,用中国话说,是到内蒙古的一个旗“支教”了三年。
她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而且学习了不少,并借用一位中国影星的名字作为自己的中文名。
大学任命她为亚太事务联络人,倒是合适不过。
接下来的两天证明,这位“中国友人”为我们这次考察访问做了细致的安排,付出了辛苦的劳动。
在介绍情况时,如果遇到不好解释的术语,她也会试着转译成中文,甚至类比中国的情况来帮助我们理解。
这多少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对这位美国年轻人更多了一点亲切感。
跨国实地的体验和交流,对于我们常说的“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非常必要。
这方面,美国年轻人似乎比中国的同龄人走得更主动更积极。
短暂寒喧后,乘车赴大学考察。
十来分钟车程,我们讨论着后面的工作安排,欣赏沿途景致,由于大学并没有围墙和校门,从主道上拐个弯,不经意间就在路边一座楼前停下。
参访的第一站——兽医医药与生物医学学院到了。
两天会见17人
一进兽医学院的大门,两天超高密度的访问会谈就正式开始。
两天时间里,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公务时间,先后会见了该校资深教务顾问Martyn Gunn博士、科研副校长Charles Johnson博士,探讨两校在新时期落实本科教育合作事项。
在该校国际事务部安排下,还会见了该校总教务长Kriss Boyd博士、信息技术副校长及副教务长Pierce E.Cantrell 博士,走访了除兽医学院以外,还有录取办公室、人力资源与教学支持办公室、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工学院、毕业生就业中心,以及本科生奖励与科研事务部等多个部门,就本科生培养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解和交流,并与部分学院探讨进一步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的可行性。
由于
时间安排非常紧凑,甚至午餐时间也安排了会谈,直接参加座谈的各部门负责人达17人之多。
日程之紧张,连同行的经常出国考察的教授们也直呼“很紧张、很疲惫”。
紧张的行程中,这所大学的教学管理服务中的诸多特色也让我们感受匪浅。
比如,在兽医学院病理学大楼和动物医院的参观时,我们看到他们的教室和实验室座位布局,明显看出,这是采用小组讨论和师生的密切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方式,而且与实践实验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毕业生就业中心,他们的毕业生调查可以持续到毕业三个月以后,针对毕业生、校友
和雇主的联络服务非常细致。
信息技术服务是我特别关注的考察点。
我们专程拜访了该校的信息技术副校长及副教务长Pierce E.Cantrell 博士,他告诉我们,在德州A&M大学,无线网络已经逐步取代有线校园网,成为主要的网络接入方式。
学校总接入带宽达到40G,学生按学分收取网络信息服务费。
学校信息技术部业务覆盖网络、通讯、电子教学、信息系统建设等所有电化数字化技术部门,拥有员工350余名,是学校规模最大的部门之一。
信息技术副校长不仅兼任副教务长,而且作为CIO统筹领导全校的信息技术服务工作。
这种管理模式,代表着当代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流模式,也可能是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努力的目标。
环境形成文化
会谈期间,我们在大学各个楼宇间穿行,这所大学优美的校园环境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德州A&M大学其实就是一座远离大城市的村镇,镇名卡城(College Station)就是取名大学城之意。
在我们访问的几天里,湛蓝的天空,白色的云朵,美国南部灿烂的夏日阳光,阳光下闪动着清亮的绿叶,把校园渲染得格外纯净明亮。
放眼望去,各教学楼、办公楼,学院和实验中心楼宇或近或远地散布在道路两侧、树木草坪之间,空间非常开阔,不像是一所大学,倒与村镇相仿。
大学即小镇,小镇即大学,与我们的校园大有不同。
他们就不担心所谓的校园安全问题吗?不担心“外来人员”影响校园环境秩序吗?见惯了国内校园高墙圈围,连一些本就建好的校门也要人为封闭的现象,对这种校园布局实在新奇。
接待人员告诉我们,美国一般地方的治安非常好,不会有那么多不安全事件,而且学校范围内报警设备遍布,有问题巡警会很快赶到。
校园很大,汽车很多,却没有随意停放,而是全部集中在公共停车场。
广阔的停车场和一排排成百上千的汽车成为校园一景。
开车人非常守法,拐弯时一定等直行车先走,过路口见行人远远停车。
校园各处有土皆覆草,修剪得整整齐齐。
后来我们看到,校园之外,路边街头,漫山遍野同样皆是精心修剪的绿草,感觉美国人似乎离不开草地。
连绵的草坪,整洁的楼宇,一种规范整洁大气的大学校园风格和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中国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美国经济发达,民众生活富足(我们对美国的低物价水平感受尤深),社会安定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与详和的社会环境相互促进,互为因果。
当然,这种和谐并非与生俱来,法规完备、执法严格、公共服务完善是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必要保障。
拿交通来说,在校园里,如果有乱停车,立即拖走;如果车碰行人,将面临巨大的赔偿麻烦,因为在这个国家,人的生命至高无价。
行为约束形成了习惯,就成为一种稳定的文化,而文化是可以传承的。
田纳西印象
当地时间9月7日,我们飞赴另一所友好大学——中田纳西州立大学。
该所大学同样远离都市,在州内小城Muffessburo,这是美国中东部农业州一个极平常的小城镇。
没有高楼,没有闹哄哄的商业街道,大路两侧或远远的是商店餐厅等公共建筑,或近路边是一栋栋私人住宅,中间连接是平整的草坪。
同样有土皆是草,处处绿色如茵。
同样汽车无处不在,难见行人,也听不见公共闹市的喧嚣。
这与中国地方中小城市城区郊区的环境对比鲜明。
不
免让人感慨:城市还可以是这样的。
这所大学校园同样没有围墙,校园与街道不分彼此。
学生只是上课学习,在大学周边租住,日常起居与校园无关。
学校提供宿舍,价格比民房更贵。
校长“官邸”就在大路旁边,位置如普通民宅,没有任何“安防”设施。
我们不禁会想:难道校长不担心有人堵门“上访”
吗?
我们依旧抓住一切可能的时间完成参访任务,参观了学校的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与院负责人交谈学生文艺团体的合作意向。
第二天,在校长带领下,参观大学校园,从科学楼工地、到图书馆、传播学院、教育学院、荣誉学院,以及学生健康与健身运行中心。
在新落成的教育学院,我们看到了与德州A&M大学类似的教室座位布局。
可以说,互动教学、讨论式教学已经成为美国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
在健康与健身中心,医疗室、药品室、健身房、篮球馆、游泳馆齐备,各种器材整齐地排列,所有健身场所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使用优
先,反映了大学彻底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学校关心学生,学生就以同样的热情回报学校。
在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有一栋正在建设的学生社团楼,校长介绍,这是学生自愿每学期多交22美元作为捐助,加上学校的配套资金建设起来的。
学生明知,自己可能等不到享受这所楼的服务就要离校,但他们作为校友,同样为帮助了母校而自豪。
当然,作为校友,他们也不会被学校所忘记——在美国的大学里,校友是大学最珍视的资源之一。
不禁想到我校学校,“保证学生优先”的观念相比之下,还是有些差距。
这里有不同文化的因素,也不排除有教育理念的差异吧。
理念的差异还表现在其它方面。
虽然是学校百年校庆,但不象国内大学全民动员。
校园里没有宾客如云,没有政府大员荣幸驾临,似乎只有中国四所大学的19人代表团才是最大的动静。
也没有献礼工程,大楼有的还是工地,有的只盖了一半,甚至连道路都还没整修完毕。
在我们参观过程中,大学校长Sidney A.Mcphee跑前跑后,不时先闪到楼门口为客人拉开楼门,让参观者一个个进入,直到有人接手才独自进楼,有时甚至跟不上参观的队伍。
在校长带领参观各学院楼时,也见不到学院院长出来迎接。
这让见惯了某些迎送礼仪的中国
来宾实在觉得不可思议。
西方式酒会与百年校庆
我们在影视中经常看到西方人在重要时刻举行酒会的场景。
这次在田纳西参访,因逢百年校庆,现场感受了两场酒会。
第一场是9月8日晚,校长在官邸举行小型酒会,专门招待来自中国的四所大学代表团。
酒水点心摆上餐桌,自取自用。
参会的男士西服革履,女士着上最光鲜的晚礼服,大家手持杯盘,随机捉对交谈。
如果你落单了,随时就有人热情打招呼和你交谈几句。
在这个场景中,只要你不刻意逃避,就没有人会受冷落。
谈兴至浓,校长隆重向大家介绍参加酒会的对学校非常重要的客人,有小城的市长、重要捐助人、学校的国际联系人、孔子学院中国教师等。
市长当场给中国大学负责人发城市钥匙。
美国人的随和、
幽默和自信,令酒会笑声四起,轻松愉快。
正式的百年校庆酒会和晚宴9月9晚上举行。
这是西方社会重要场合的庄重仪式,以至于负责接待的该校中国教师提醒我们这些中国代表团成员,一定要着黑色西服和黑色领结。
这是一场更大规模的酒会,来的以大学校友为主,以中老年人居多。
自然男士西服领结,女士们依然是最光鲜的晚礼服,数百人站在大宴会厅外的回廊里,持杯或站或走捉对交流,一时间回廊里华服璀灿,无数个话音嗡嗡作响,连桌椅都省了。
随后进入宴会大厅,入席用餐。
与酒会相比,饭食倒很简单,一小盘冷素菜沙拉,一大盘牛肉蒸土豆泥和面包几根蔬菜,饭后冰淇淋甜点,就是全部。
这完全不同与中国式的满汉全席。
吃完后才进入校庆特别活动,依次走完各界代表讲话、播放百年回顾影片、校友讲话,以及赠送礼品的程序。
影片和讲话及至某一学校的特色亮点,就引起大厅内阵阵欢呼和尖叫,显然是触动了校友们对母校共同的快乐回忆。
程序走至最后,是校友们或在台上或在厅内跳舞狂欢。
两场酒会,让我亲身感受到这种西方式的聚会和社交方式,亦庄亦谐,温闻尔雅又轻松愉快,老朋友可以叙长道短,而那些不太熟悉的人更可以尽快熟悉交流。
这应该算是西方社会开放式文化的一个载体,与推杯换盏酒酣耳热式的中国酒宴文化大有不同。
另外,我还一直没有理解,为什么百年校庆没有官方的正式庆典,只有这一场校友酒会?中国大学办建校大庆,一定要有一个官方的大型会议,以出席的党政领导级别,决定校庆的规格。
这与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的百年校庆纪念活动大相异趣。
校方接待人员似乎也没有提供圆满的答案。
在短暂的时间内,也来不及深究原因。
也许这体现了美国大学对百年校庆
活动价值观的不同理解吧。
橄榄球文化
在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校庆参访活动的最后压轴节目,是亲身感受美国大学的特色文化一一美式橄榄球联赛,其组织之专业、参与度之广、氛围之火爆,让我们这些东方来客大开
眼界。
九月开始,大学联赛进入赛季。
周末下午有比赛的时候,就是学校和小城居民的节日。
从周六中午开始,私家汽车就络绎不绝停满校园里的所有停车场,分不清是教工还是当地居民,都在校园里的主要道路两侧和球场周边的草坪上支起帐篷,搭上烧烤架,吃喝神聊,同时积蓄体力,以便晚上为球队加油助威。
球迷们几乎全部穿着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的蓝色运动服,大学标识“MT”无处不在。
上至白发老翁,下至婴儿车内的幼童,都加入了大学校园里的球迷联欢,更有许多十几岁的中小学生在场外草坪上嬉闹着进行自己的橄榄球比赛游戏,显示出这项运动深厚的民众基础和代代传承。
当晚是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与佐治亚理工大学的比赛。
通过主人介绍,我们勉强能看懂大致的攻防形势,感受最深的是赛场的火爆。
容纳数万人的体育场基本满座,场上在比赛,观众席上双方球迷也呐喊叫阵,学生乐团、啦啦队不停造势,在场内掀起阵阵热浪。
现场巨型电视墙进行现场直播,每一节结束,比赛数据迅速公布,联赛其他赛场的比分也滚动播出,而且有节奏地插播赞助广告。
体育场外,售物亭里快餐、球队纪念品购者踊跃。
没有高度专
业的产业化运营,不可能有如此高效的组织。
此前我已经了解,体育是美国大学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美国大学甚至是美国国家运动队重要的人才输送基地。
在大学,尤其是棒球、榄橄球和篮球这类群体性体育项目最受欢迎,其职业化水平之高,足以超越一般国家的国家级赛事。
美国大学中,最好的建筑往往是
健身中心和体育场馆。
体育已经成为精英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体育的职业化运营,又拉动政治、艺术、传媒甚至金融、投资、管理等诸多学生组织的成长壮大。
置身于赛场,我在惊叹于这种狂热而规范的比赛场面的同时,不由自问:这种火热的大学文化,中国大学能学得到吗?有人说,中国人对橄榄球运行没有群众基础。
可是问题本质不在于具体的运动项目类型,而是对大学某些人才培养、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的观念可能有所不同。
这些方面,值得我们
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在大学参访的空隙,我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对美国的市场、物价等有关民生的事项进行探访,感受之深刻,难以尽述。
毕竟短短几天,我们没有时间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以至社会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走走看看之间,免不了走马观花式的肤浅印象。
但是,毕竟置身于一个不同的制度文化中,亲身观察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高等教育,体验这个充满活力、最有创新能力和具有健全稳定的社会运行机制的国家,一些原有的认识得到验证,另
一些问题,也启发我们要作更深入的思考。
回首这次短暂的赴美之行,我深感,学校正在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走出国门,开阔视野,培养全球化思维,无论对于我本人还是其他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对更好地服
务于学校的远景使命,都会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