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分段习题
11《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第亭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参考答案:作者按空间顺序,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图,由“群山环绕图”领起,紧接着,由全景到局部,先写“琅那秀色图”,然后写“酿泉飞泻图”,最后写“溪亭临泉图”。
这样层层递进,烘托主景,引人入胜。
二、课文第2、3、4段开头的“XXX”“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参考答案:“XXX”“至于”“已而”等词语在每段中起领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从“XXX”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归来的一幅幅花卷。
第2段写山中景色和出游的乐趣,第3段接着详细叙写了滁地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第4段则紧接着写太守醉饮而归的情形。
这三段按照写景——游乐——归来的顺序,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
三、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作者的“乐”归納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川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ꎻ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而喧嚣”,太守“颓然乎其间”ꎻ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
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四、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
朗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的语气。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作亭者谁?XXX曰智仙也。
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5.酒徒之意不在酒,在乎山川之间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参考答案:1.表示判断2.表示判断3.表示陈述4.表示陈述5.表示陈述6.表示陈述五、《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流传下来,找出来,说说它们的含义及在现代汉语中语义的变化。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一、易考实词梳理1. 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_________今义:意思(2)野芳发.而幽香古义:_________ 今义:散发(3)佳木秀.而繁阴古义:_________ 今义:秀气,好看(4)山间之四时.也[F]古义:_________ 今义:时间(5)非丝.非竹.①丝:古义:_________ 今义:丝线②竹:古义:_________ 今义:竹子(6)游人去.而禽鸟乐也[F]古义:_________ 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2.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山.行六七里山[F]: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杂然而前.陈者前[F]:____________________(2)名词作动词①名.之者谁2009.161名[F]:___________________②故自号.曰醉翁也号[F]: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重点实词(1)环.滁皆山也环:_____________________(2)望之蔚然..者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而深秀深:_____________________秀:_____________________(3)峰回.路转回: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_____________________(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_____________________寓: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霏:_____________________开:_____________________(7)云归.而岩穴暝...归:_____________________岩穴:___________________暝:_____________________(8)晦.明变化者晦:_____________________(9)野芳.发而幽香芳:_____________________(10)负者..歌于途负者:___________________(11)伛偻提携....伛偻:___________________提携:___________________(12)泉香而酒洌.洌:_____________________(13)山肴野蔌.蔌: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杂然..而前陈.者杂然[F]:_________________陈:_____________________(15)宴酣.之乐酣:_____________________(16)射.者中射:_____________________(17)弈.者胜弈:_____________________(18)觥筹交错....觥:_____________________筹: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错:___________________(19)苍颜..白发苍颜:___________________(20)颓然..乎其间者颓然:___________________(21)树林阴翳..阴翳:___________________翳:_____________________(22)鸣声上下..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23)醒能述.以文者述:_____________________(24)太守谓.谁谓: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总结练习以及答案
阅读以下文段,而后回答以下问题(28分每题2分)(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自号日醉翁也。
别有用心()不在酒,在平山川之间也。
山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一样,而乐亦无量()也。
(3)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拔(),来往而不停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织(),坐起而吵闹者,众宾欢也。
苍然()鹤发,颓()乎()此中者,太守醉也。
(4)已而斜阳在山,人影凌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说上文括弧前的字词三、要点语句翻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4、山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5、别有用心不在酒,在意山川之间也。
译: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译:7、苍颜鹤发,寂然乎此间者,太守醉也。
译: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3 醉翁亭记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林壑.(hè)朝.而往(zhāo)伛偻.提携(1ǔ)B.琅琊.(xié)弈.者胜(yì)山肴野蔌.(sù)C.辄.醉(zhé)酿.泉(liàng)树林阴翳.(yì)D.潺.潺(chán)颓.然(tuí)觥.筹交错(gōng)【答案】D【解析】A.伛偻.提携(1ǔ)——lǚ ;B.琅琊.(xié)——yá;C.酿.泉(liàng)——niàng;故选D。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答案】B【解析】B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为: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飞架在泉上。
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环.滁皆山也( )②太守自谓.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云归而岩穴暝.( )⑤山肴野蔌.( )⑥非丝.非竹( )⑦树林阴翳.( )⑧太守谓.谁( )【答案】环绕命名意趣,情趣昏暗菜蔬弦乐器遮盖为,是【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①句意: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环:环绕。
②句意: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谓:命名。
③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意:意趣,情趣。
④句意: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⑤句意:野菜野味。
蔌:菜蔬。
⑥句意:不在于音乐。
丝:弦乐器。
⑦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⑧句意:太守是谁?谓:为,是。
4.下列各句中“也”字表达的语气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故自号曰醉翁也B.山间之朝暮也C.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D.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的能力。
11醉翁亭记(习题)
(12)觥筹交错 觥:_________酒__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C ) 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
(7)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山肴野蔌 蔌:__________菜__蔬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陈__列__,__摆__开__________________ •
(10)宴酣之乐 酣:______尽__兴__地__喝__酒__________________ •
C.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人们时坐时起,大 声喧酒哗杯,和那酒是筹宾交客互在错杂尽,情或欢起乐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
D.在太尽守情谓地谁欢?乐庐。陵欧阳修也: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
7.(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 号_六__一__居__士_,__北__宋____(朝代)文学家,和__苏__轼____、苏洵、苏 辙、韩愈、_柳__宗__元___、_王__安__石___、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是要求背诵 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分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 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21.学综习合了汉《字醉文翁化亭、记书》法,文同化学、们图对画欧审阳美修等借方醉面,写三乐种,字醉体中书有写乐的的情 趣印象深刻。班委会决定开展“酒与传统文化”专题实践活动,请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练习题引言:《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篇散文,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以描写作者在醉翁亭的一次旅行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作者豁达洒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下面将对《醉翁亭记》进行原文翻译,并附上练习题,供读者参考学习。
正文:醉翁亭在江西南昌之南,以一座亭子而得名。
这个亭子虽小,但是建筑精美,周围环境优美。
作者在亭子内,远离纷扰,享受了一段难得的宁静时光。
他观察到了四周的景色,对大自然的美丽赞叹不已。
醉翁亭前的潭水清澈见底,水面上飘浮着花瓣,美得仿佛一幅画卷。
而亭子前的竹林又使这幅画卷增添了一份幽静的意境。
随着微风的吹拂,竹叶柔软地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竹间的故事。
作者在那里喝了几杯酒,变得醉意盎然。
他看到池塘边上的芦苇丛,以及芦苇丛中的小鱼儿,觉得它们有着自己的乐趣,自在地生活着。
正值春天,鸳鸯在池塘里嬉戏,水禽儿争相叫唤,昂首振翅。
作者被这美丽的景象所打动,感叹人生中快乐的重要性。
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在追求自己的快乐时,不必被束缚,应该秉持着欢乐的态度去生活。
练习题:1. 《醉翁亭记》是谁的作品?2. 醉翁亭在哪个城市?3. 描述醉翁亭的亭子是什么样的?4. 亭子前有什么样的景色?5. 为什么作者喜欢在那里喝酒?6. 春天的醉翁亭有什么特别的景象?7. 作者通过《醉翁亭记》想要表达什么信息?答案:1. 《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询的作品。
2. 醉翁亭位于江西南昌之南。
3. 亭子建筑精美,尽管小巧,但造型漂亮。
4. 亭子前是一片清澈见底的潭水,水面上飘浮着花瓣,四周有竹林环绕。
5. 作者喜欢在醉翁亭喝酒是因为那里环境幽静,远离喧嚣,让他能享受宁静的时光。
6. 春天的醉翁亭有鸳鸯嬉戏的景象,水禽儿鸣叫,昂首振翅。
7. 作者通过《醉翁亭记》想要告诉读者,在人生中追求自己的快乐,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刻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醉翁亭记》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细腻的描写方式,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描述醉翁亭的环境和得名,表现山水之乐。
描述山间朝暮和四时景色,强调山水之乐的美妙。
2、解释“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分)这句话是在描述醉翁亭的位置和特点,指出它位于山间,环绕着山峰,而且亭子建在泉水旁边,形态优美。
第二段:6分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2分)描述太守和客人在醉翁亭饮酒,太守因年事已高,饮少即醉,自称为醉翁。
2、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分)这句话表达了醉翁亭的主题不在于酒,而在于山水之间的乐趣和美景,酒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第三段:8分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2分)描述太守在醉翁亭宴会,享用山野美食,与众宾欢聚,觥筹交错,表现宴乐之乐。
2、解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分)这句话表达了太守在醉翁亭的宴会上同样感受到了山水之乐和XXX之乐,但众人只看到他的欢乐,却不知道他内心的感受。
第四段:12分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2分)描述太守在醉翁亭醉倒,表现酒之乐和自我陶醉之乐。
2、解释“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分)这句话表达了太守不仅能在醉酒时感受到乐趣,而且在清醒时还能用文学表达出这种乐趣,显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鉴赏能力。
3、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4分)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山水之乐”,通过描绘醉翁亭的环境和得名、山间四时景色、宴乐之乐和酒之乐等多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水之间的美妙和乐趣的感受和赞赏,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在山水之间所感受到的快乐和享受。
二、改错和改写第一段: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始见水。
而诸水尽潜藏于山中,自出琅琊山下,又经九曲,而后得出。
翼然泉出于两峰之间,飞泄而下,二十丈余,大如斗,声闻数里。
落之潭野,下绕四周,皆为石濑,飞泉如排卒注之奔腾而下,其勢甚猛,溅得周围皆湿,雾蒙蒙而下十余步,瀑布在前,谿壑悉聞。
《醉翁亭记》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及答案《醉翁亭记》练习及答案阅读课文《醉翁亭记》第3~4段,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的字。
(1)临溪而渔____________(2)酿泉为酒____________(3)宴酣之乐____________(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___________2.概括选段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一段写了哪几幅场景?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写了哪几种“乐”?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到(2)做(3)尽兴地喝酒(4)离开2.滁人游乐,太守宴饮,日暮醉归。
3.(1)树木茂盛荫蔽,上下一片鸟鸣声,(这是)游人离去后禽鸟在乐啊。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4.四幅场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表现滁州太平祥和(这是太守的励精图治的效果),太守与民同乐。
5.三种: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以禽鸟与游人对比,突出人之乐,以人与太守对比,突出太守之乐。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都是反衬太守之乐的。
第12课《醉翁亭记》分层作业解析版
《醉翁亭记》分层作业▲读音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壑.(hè)蔚.然(wèi)晦.明(huì)B.潺潺.(chán)宴酣.(hān)觥.筹(gōng)C.伛偻.(lǔ)提携.(xié)野蔌.(shù)D.颓.然(tuí)辄.醉(zhé)环滁.(chú)【答案】C【解析】C.伛偻(lǚ),野蔌(sù);故选C。
▲词语达标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A.林壑尤.美(格外)B.名.之者谁(取名,命名)C.道.其风俗之美(道路)D.掇幽芳而荫.乔木(遮阴、纳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词义辨析。
C.句意为: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
道:叙述。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 而山不加增B.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邪C.山间之四时也|戴朱缨宝饰之帽D.杂然而前陈者|然后能改【答案】C【解析】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
B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们的意思”;第二个“其”意思是“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C项,两“之”的意思都是“的”。
D项,第一个“然”的意思是“……的样子”;第二个“然”的意思是“这样”。
故选C。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山水之乐.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答案】B【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B项中的两个“去”都是动词,译为“离开”。
A项中第一个“秀”是形容词,译为“秀丽”;第二个“秀”的意思是“枝叶长得茂盛”。
C 项,“乐”,第一个是形容词,译为“欢乐”;第二个是名词,译为“乐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2醉翁亭记教材习题
教材习题讲解
5.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
在后世流传,找出来,说说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及在现代汉语中
语义的变化。
示例:
《岳阳楼记》
(1)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现在常写作“宠辱
皆忘”,指一种豁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2)波澜不惊Biblioteka 湖面平静,没有风浪。现在指无论遇到什
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或比喻局面平静、形势稳定。
教材习题讲解
2. 课文第2、3、4 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 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第2、3、4 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 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若夫” 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 示转接,却含有进层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 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 暗示场景的转换。
教材习题讲解
第2段写山中朝暮、四时景物变化之美;第3 段写滁人游、太守 宴、众宾欢、太守醉;第4 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 界,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 “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教材习题讲解
3. 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 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本文共出现了10 个“乐”字,其中有7 个集中在最后一段。 归结起来,这些“乐”有:①山水之乐;②宴饮之乐;③禽鸟 之乐;④滁人之乐;⑤太守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作 者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醉翁亭记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一、重点实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峰回路转()3、太守自谓也()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6、云归而岩穴暝()7、晦明变化者()8、野芳发而幽香()9、至于负者歌于途()10、伛偻提携()()11、泉香而酒洌()12、山肴野蔌()13、杂然而前陈者()14、宴酣之乐()15、弈者胜()16、苍颜白发()17、颓然乎其间者()18、树林阴翳()19、太守谓谁()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①山行六七里:原意为山路,在句中的意思为()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原意为翅膀,在句中的意思为()③杂然而前陈者: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2)名词用作动词①名之者谁:原意为名字,在句中的意思为()②故自号曰醉翁也:原意为名称,称号,在句中的意思为()(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原意快乐,在句中的意思为()三、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___________ 今义:心愿,意向;语言文字等的意义2、野芳发而幽香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散发3、佳木秀而繁阴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清秀四、句子翻译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着,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课后练习及答案欧阳修一.阅读第一段做题:(2002年辽宁)2.解词:环:谓:意:3.写出最后一句的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选文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6.“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7.找出这段文字中的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8.写一段话,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
(2004年娄底市)9.语段的开头部分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周边环境,其顺序是()A.由远至近 B。
由近至远 C。
由局部到整体 D。
由下到上10.下列句中的“也”字,不是表示判断语气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D。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对语段艺术特色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开篇用“环滁皆山也”,概写滁州地貌,语言极其凝练。
B.写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化静不动,富于生气。
C.述说自号醉翁的原因,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D.段末几句,直抒胸臆,一个“乐”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二.阅读第二段做题。
(2004年广州)A.霏:雾气 B。
暝:昏暗 C。
阴:绿荫 D。
洁:清洁2.对文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之景; B。
“云归而岩穴暝”是傍晚之景;B.“野芳发而幽香”是春天之景; C。
“水落而石出者”是秋天之景。
3.“山间之四时也”的“四时”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亦无穷”的“乐”指()A.山林之乐 B。
山水之乐 C。
宴酣之乐 D。
从太守游而乐5.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蔚然而深秀 B。
野芳发而幽香 C。
泉香而酒冽 D。
而不知人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四季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
醉翁亭记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醉翁亭记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醉翁亭记》是古文名篇,在《醉翁亭记》中作者的乐民思想主要通过对醉翁山水之乐,四时朝暮浮想之乐,无限乐民之乐的铺叙而流露的。
做好相应的训练题及理解课文,本文是店铺整理醉翁亭记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的资料,仅供参考。
醉翁亭记文言文原文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文言文训练题解释下列词语。
1、环:2、尤:3、蔚然:4、深:5、回:6、翼然:7、临:8、作:9、名:10、辄:11、意:12、得:13、寓:14、霏:15、开:16、归:17、暝:18、晦:19、芳:20、发:21、秀:22、繁:23、时:24、穷:25、负:26、伛偻:27、提携:28、绝:29、渔:30、为:31、冽:32、山肴:33、蔌:34、杂然:35、陈:36、酣:37、丝:38、竹:39、弈:40、觥:41、筹:42、苍颜:43、颓然:44、已而:45、翳:46、去:47、乐其乐:48、谓:翻译下列句子。
《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及答案《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及答案《醉翁亭记》课后习题1.解释加点词语环蔚然翼然临作名辄意得寓2、翻译下面的语句。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把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第一层第二层4.本段描写景物,先写,再写,最后写,这样写景的顺序是。
5.在文段中找出两个成语,。
6、概括滁州城地理特征的一句是。
7、作者自号醉翁是因为。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加点词霏归开暝芳秀渔蔌陈酣觥筹弈苍颜颓然2.译句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3.写出第1段中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语句春夏秋冬4.写出第1段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5.第2段共写了四层意思,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四层意思的句子6、写滁人游山时踊跃而热闹的语句是:7、最能表现众人在太守面前无拘无束的语句是9、最能准确而全面地概括文中宴会特点的一项是( )A、酒香菜美B、奢侈热闹C、简朴欢乐D、饮玩兼备10、第二段描写的主要用意是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练习题
醉翁亭记练习题醉翁亭记(原文)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的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山之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亭子起名的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得少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醉翁亭记》练习和答案
醉翁亭记【课前学习】1.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段)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美景。
第三部分:(第3段)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
第四部分:(第4段)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2.文章主题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通乐的情怀。
3.写法亮点作者对景物的变化观察精细,根据不同景象,写出了相异的境界,妙趣横生,各具情态。
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于途,是表现滁人和平生活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
而所有这些“乐”,又都是为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的“乐其乐”。
在结构上前后紧相呼应,针脚细密,浑然一体。
全篇采用判断句,共用二十一个“也”收束句尾,形成了一种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极有特色。
文中用了不少对句,使句式整饬工稳。
单句成对的有“日出而林霏开”对“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
双句成对的有“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对“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这种句式节奏感强,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课堂导学】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树林阴翳.杂然而前陈.觥.筹交错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4)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醉翁亭记》原来初写的时候,开头一段本是:“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你觉得和现在读到的“环滁皆山也”比,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文选自《欧阳修全集》。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作品集为《欧阳文忠公集》。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3、字词:(一)1环.滁:环绕 2林壑.:山谷 3尤:特别 4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5深秀:幽深秀丽 6临:靠近 7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8 翼然:像鸟展翅的样子。
9诸:各个 10作:建造11 泻:倾泻12名.之者:命名 13自谓.:称,命名 14辄:就 15意:情趣 16得:领会 17寓:寄托(二)18:林霏:树林中的雾气 19开:散开 20暝:昏暗 21 岩穴:山谷 22 归:聚拢 23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24 晦:阴暗 25 变化:交替 26芳:香花 27发:开放 28秀:茂盛。
29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30 四时:四季 31 穷:尽(三)32 涂:通“途”负:背着。
33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34应:应答 35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36渔:钓鱼。
37为:酿造。
38洌:清洌 39杂然:混杂的样子40 山肴:野味。
41蔌:菜蔬。
42陈:摆开 43:酣:尽兴地喝酒44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45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46弈:下棋。
47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48觥:酒杯。
49筹:酒筹,用来计算饮酒的数量的筹子。
50交错:交互错杂。
51苍颜:脸色苍老。
52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醺醺的样子。
(四)53已而:不久。
54从:跟从。
55翳:遮蔽。
56阴翳:形容枝叶茂密。
57去:离开 58谓:为,是。
59乐.其乐.也:以……为快乐;快乐。
60述:记述。
内容简析:一、交代亭周围的环境和得名的缘由:1、写景的顺序,写法,特点、作用?顺序:空间顺序描写的,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
即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层层递进。
写法:动静结合,移步换景的写法。
特点:从大处落笔,文笔简约,层层递进,排遣被贬后的抑郁心情,为下文写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作铺垫。
作用:自然入题,由远而近,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作了自然的铺垫。
并交代了下文游乐的路线。
2、亭的命名缘由?叙述亭名由来的作用?不道姓名的原因?太守自谓也。
由述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之间,在于与民同乐,为下文主旨的出现作张本。
设下悬念,为后文设下伏笔。
3、以“翁”自称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太守与……高”以翁自称,能看出作者历尽沧桑后,对人生和仕途深沉而旷达的复杂感受。
4、出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成语是什么?含义是什么?此句的作用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
交代了“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欣赏山水的快乐。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
是破题句,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直抒胸臆,说明了太守真正的乐趣。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作用是什么?点明全文主线。
写出了作者不与人同的心境。
是本文的核心命意。
二、描写山间朝暮四时美景:1、描绘了几幅图画?按什么顺序?分别是什么特点?六幅图画。
朝:日出而林霏开;暮:云归而岩穴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
以时间顺序,抓住了不同季节不同景物的特点。
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总收上文,强调了欣赏景色的乐趣,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被美景陶醉的快乐。
3、写山水美景的作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以看出太守是怎样的一个人?(1)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抑郁,山水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写山水就是写作者的主观情感。
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写山水之美就是为了突出山水之乐,表达作者娱情山水排遣被贬后的抑郁之情。
(3)太守是一位虽遭贬谪,却不以己悲,仍奋发向上,勤于政事,心系百姓乐于山水的好官。
4、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思想情感?悠然自得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三、太守游山的情形:1、作者勾勒了几幅与民同乐的生活场景?哪幅是核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其作用是什么?目的?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太守醉是核心。
反映了滁州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太守与民同乐,治理有方的社会现实。
写滁人游玩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情欢娱的情形,塑造了太守的形象,从侧面显示了政治清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理想。
目的:铺垫太守之乐,反映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2、滁人兴高采烈出游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放在首要位置?这样写(有什么目的)起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因为生活安定富足,怡然自乐。
太守政治清明。
写滁人出游一方面说明了太守励精图治,使百姓富足,生活和乐。
另一方面说明太守与百姓同乐,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滁人游能快乐出游说明他们生活安定快乐,这正是太守的政绩,是太守醉与乐的基础。
最能反映太守与民同乐的理想,所以放在首要位置。
作用:铺垫太守之乐,反映了太守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好处:以滁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突出太守之乐的内涵。
表达了太守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3、太守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说明了太守是一个怎样的人?就地取材揭示宴酣之乐来自山水之乐,突出了太守清明节俭,不铺张浪费,不讲究排场,完全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说明太守是清正廉洁的人。
4、“众宾”把酒尽欢,说明太守是一个怎样的人?众宾客无拘无束,起坐喧哗说明太守平易近人,作风民主。
5、“颓乎其间”表现了太守怎样的情态?体现了太守怎样的心境?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醺醺的样子。
黯然、悲凉的心境6、太守因何而“醉”?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1)醉心于滁州人民生活安定富足;醉心于滁州优美的自然景观;醉心与宾客畅饮的欢娱;醉心于清明和乐的政治局面;醉心于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的实现。
(2)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四、人归宴散1、本节三种情形的乐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禽鸟之乐在于游人散去后可尽情飞鸣的山林之乐;游人之乐在于随太守游览山水的情趣;太守之乐则在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2、对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写山水之乐是为了排遣抑郁、寄情于山水。
写游人之乐是为了表明与民同乐的理想,同时侧面赞美政绩。
写太守之乐意在表明乐的原因和内容,突出与民同乐的主旨。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体现了太守怎样的思想?太守政治上遭贬谪,内心抑郁,因而纵情山水。
宾客并不知道太守真正乐什么。
太守的感情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4、“人之乐”与“太守之乐”有何不同?是什么关系?人只知山水之乐,从太守游而乐。
太守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还可用文章记述其事。
作者写人之乐是用以衬托太守之乐,层层加高,突出太守之乐的最高境界。
太守因见人民快乐而感到快乐。
5、“乐其乐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含义?你是如何理解的?(作用)乐其乐也指的是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太守在公务之余带着宾客在山水美景中畅饮,虽然排遣了抑郁失意的心情,但他的感情只有他自己了解。
此句曲折地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其中包含着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和与民同乐。
6、太守之乐“乐”在何处?乐于滁州人安定富足的生活,乐于滁州优美的自然景观;乐于与宾客畅饮的欢娱;乐于清明和乐的政治局面;乐于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的实现。
7、“醉能同其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点明主旨,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8、醉与乐什么关系?醉与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乐而醉,醉增其乐。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9、结尾点出作者姓名有何妙处?用设问道出作者姓名,总收全文,照应前文,解释悬念、揭开谜底,给人以水落石出的感觉。
10、文章中的三种乐概括出来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一是“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就地取材,非丝非竹,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以游人之乐为乐。
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11、本文除了表达作者娱情山水与民同乐的理想之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现出作者不因遭受打击垂头丧气,反映出他旷达自适,有君子坦荡的胸怀和铮铮铁骨。
开放性试题:1、从作者被贬而作此文,你有何启示?面对人生坎坷和困境,应该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胸怀,豁达向上,乐观进取,开创自己精彩的人生境界。
2、屈原说:“众人皆醉我独醒”。
人若清醒地面对残酷现实,是一件痛苦的事,那么作者自称醉翁有何意呢?以醉的眼光看世界,能徜徉山水中获得回归自然,与民同乐的情趣,起到排解忧患情绪的作用。
3、谈谈你对“句句记山水,却句句记亭,句句是记太守”这一句的理解?那群山环拱的滁州城,那茂密幽深的琅琊山,那潺潺流淌的酿泉水,那欲翔苍穹的醉翁亭,就像一轴水墨丹青,润泽得满心满眼绿意盈盈,景不醉人人自醉了,非为酒醉,真是被景致撩拨得醉了,这山光这水色这人情这醉态,乃是政治清朗的折射,而这清朗分明是太守的人生答卷,是太守虽遭贬谪仍励精图治的政绩,是太守娱情于山水以排遣抑郁的情感,是太守勾勒的与民同乐土图,所以说“句句记山水,却句句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4、结合全文说说醉翁亭给你带来哪些美的享受?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动静对比之美,民俗民风之美。
5、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修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阔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
6、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这处千载胜景,壮观诱人。
你认为吸引众多游客来观览的原因有哪些?一方面被山水美景所吸引,更重要的是被欧阳修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的乐观豁达,虽遭贬谪却能励精图治造福一方的境界所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