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时间与数学(一)
三年级数学时间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时间知识点整理一、时、分、秒的认识。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 例如,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走了3大格,就是15分钟(因为3×5 = 15)。
2. 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2小时换算成分钟就是2×60 = 120分钟;3分钟换算成秒就是3×60 = 180秒。
3. 读钟面时间。
- 先看时针,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几就用几乘5得到分钟数;如果有秒针,秒针指向几就用几乘5得到秒数。
- 例如,时针刚过3,分针指向4,这个时间就是3时20分(因为4×5 = 20)。
4. 时间的计算。
- 计算经过时间: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
- 例如,小明8时10分开始写作业,9时30分写完作业,经过的时间就是9时30分 - 8时10分 = 1小时20分。
- 在计算时,如果分不够减,就从时借1当60分。
计算3时10分 - 1时40分,3时10分可以看成2时70分(因为1时 = 60分),那么2时70分 - 1时40分 = 1时30分。
- 计算结束时间:用开始时间加上经过时间。
- 例如,电影8时开始放映,放映时长为1小时30分,那么结束时间就是8时+1小时30分 = 9时30分。
- 计算开始时间:用结束时间减去经过时间。
- 例如,火车13时到达目的地,行驶了3小时,那么开始时间就是13时 - 3小时 = 10时。
二、24时计时法。
1.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
- 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中午12时以前的时间,直接去掉限制词(如上午、凌晨等)。
例如,上午9时就是9时。
- 中午12时以后的时间,去掉限制词,再加上12。
例如,下午3时,去掉“下午”,3 + 12 = 15时。
- 24时计时法转换为普通计时法:- 12时以前的时间,直接加上限制词(如上午、凌晨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时间与数学一、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的换算: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之间的换算3. 时间的计算:计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结束的时间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了解时间换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时间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换算的方法,时间计算的运用。
难点:时间换算的灵活运用,计算经过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流动。
2. 基本单位的学习:通过PPT展示时间的基本单位,即时、分、秒,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区分它们。
3. 时间换算的学习:讲解小时与分钟、分钟与秒之间的换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1:如果一个小时有60分钟,那么50分钟是多少小时?解答:50分钟÷ 60 = 0.83小时例题2:如果一个分钟有60秒,那么45秒是多少分钟?解答:45秒÷ 60 = 0.75分钟4. 时间计算的学习:讲解计算经过的时间和计算结束的时间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1:如果现在是3点20分,15分钟后是几点?解答:3点20分 + 15分钟 = 3点35分例题2:如果现在是5点,经过40分钟后是几点?解答:5点 + 40分钟 = 5点40分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时间换算:小时与分钟:小时÷ 60 = 分钟分钟与秒:分钟÷ 60 = 秒时间计算:计算经过的时间:起始时间 + 经过的时间 = 结束时间计算结束的时间:起始时间 + 经过的时间 = 结束时间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如果一个小时有60分钟,那么75分钟是多少小时?2. 如果一个分钟有60秒,那么35秒是多少分钟?3. 如果现在是2点30分,25分钟后是几点?4. 如果现在是6点,经过30分钟后是几点?答案:1. 75分钟÷ 60 = 1.25小时2. 35秒÷ 60 = 0.58分钟3. 2点30分 + 25分钟 = 2点55分4. 6点 + 30分钟 = 6点30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时间的基本单位有了深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时间换算的方法,并在计算经过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题目中能够灵活运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课前思考:《时间与数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的内容。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本节课要完成“共同休息日“和“日历中的规律“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经历了第七单元年、月、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基于对学情和教材的分析,课前有如下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寻找“共同休息日”以及“日历中的规律”的实践活动中,做到“过程的充分”和“充分的交流”,积累解决相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怎样让学生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体会到知识背后的集合、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教学目标:1.结合“共同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能力;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积累相关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时间与数学的联系,初步感受集合思想。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寻找日历中的各种规律,体会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活认知经验孩子们,我们平时一周上几天课?休息几天?你的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工作和休息的?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淘气和我们一样也是周六、周日休息。
淘气妈妈是飞机乘务员,淘气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他们是这样休息,你能看明白吗?(孩子说一说自己的理解,生生互评补充)由于爸爸妈妈的休息日和淘气的不太一样,所以9月份开学以后,淘气就一直盼望着共同休息的日子。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帮忙:找9月份淘气家共同的休息日。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熟悉和盼望的“休息日“入手,通过动态呈现信息,让学生感受找“共同休息日”的现实意义和需要,让学生和情境产生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找共同休息日(一)确定方法,约定符号要找爸爸妈妈和淘气共同的休息日,你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学生说一说。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如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时间单位,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计时器、钟表模型、时间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手册、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运动会比赛,引导学生关注时间,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时间与数学。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时间单位,如时、分、秒,并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时=60分,1分=60秒。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时间卡片,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换算练习。
如:将1小时换算成分钟和秒,或将1分钟换算成秒。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师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2.难点:时、分、秒之间的复杂换算;将时间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在时间计算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时间,理解时间单位换算。例如,通过设计“小小时间管理员”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读取时钟,进行时间计算。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如动态时钟、时间计算卡片等,直观展示时间单位换算过程,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时间计算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调查提示:记录每种电器每天的使用时间,根据电能消耗公式(功率×时间)计算电费。
4.创作一个与时间相关的数学小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时间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中,提高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兴趣。
-故事要求:故事内容要包含时、分、秒的换算及时间计算,情节生动有趣,能够反映时间的重要性。
5.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日常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现象,如光影变化、交通信号灯等,记录观察结果,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释。
-观察提示: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观察同一地点的光影变化,思考时间与光线的关系。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时间单位换算、时间计算、速度与时间关系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三年级上时间与数学
三年级上时间与数学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时间与数学”可是一个既有趣又有点复杂的知识领域。
时间,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却一直在我们身边悄悄溜走。
我们每天早上起床、上学、吃饭、睡觉,都在按照时间的节奏进行。
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理解时间呢?先来说说时钟吧。
时钟就像是时间的小使者,它有三根指针,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时针走得最慢,它走一格就是 1 小时;分针走得比时针快,走一圈就是 1 小时;秒针跑得最快,滴答滴答,它转一圈就是 1 分钟。
我们知道 1 小时等于 60 分钟,1 分钟又等于 60 秒。
这就好像是时间的小秘密,通过时钟的指针告诉我们。
那在生活中,我们怎么运用时间呢?比如说,早上我们 7 点起床,8 点上学,这中间的 1 个小时就是准备的时间。
如果一节课是 40 分钟,课间休息 10 分钟,那么两节课加一个课间休息,一共就是 90 分钟,也就是 1 个半小时。
再来说说日历。
日历就像是时间的大账本,记录着一年里的每一天。
一年有 12 个月,有的月份有 30 天,有的月份有 31 天,还有一个特殊的 2 月,平年有 28 天,闰年有 29 天。
怎么判断平年和闰年呢?能被 4 整除但不能被 100 整除的年份为闰年,能被 400 整除的年份也是闰年。
小朋友们可能会觉得有点难记,但是多想想,多算算,就会变得简单啦。
在数学里,还有很多和时间有关的问题呢。
比如,一辆火车 8 点出发,12 点到达目的地,一共行驶了多长时间?我们可以用 12 减去 8,得到 4 个小时。
又比如,妈妈做饭用了 30 分钟,洗衣服用了 1 个小时,那么妈妈做家务一共用了多长时间?这就要把 30 分钟转换成 05 小时,然后加上 1 小时,就是 15 小时。
学习时间与数学,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还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条理。
比如,我们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时间表,每天什么时间做作业,什么时间看书,什么时间玩耍。
这样,我们就能合理利用时间,学得开心,玩得也开心。
《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借助日历,运用做记号、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找出飞飞一家共同的休息日,正确填写集合图。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了解日历中包含的丰富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集合的思想。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日历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从日历中寻找有关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设计思路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一个生活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再充分利用日历这一记录时间的工具,通过小组合理分工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探索研究的机会,使他们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从而培养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最后设计一个信息发布擂台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他们从日历中寻找信息,培养学生多项的有条理的思考。
注意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和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点拨和评价,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提升。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地处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教学条件比较好,拥有电脑、实物投影等电教设施。
学生可以从电视、报纸、杂志、网上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我们班的学生经历两年多的学习后,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非常感兴趣。
同时,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刚刚学过关于时间的知识,会看日历,能从中找到有关信息,因此在本课利用日历来解决有关时间的问题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年、月、日05时间与数学(一)》课时测评
第5 课时
时间与数学(一)
作业很轻松,做做乐其中!
1.小刚是一名学生,爸爸是一名银行职员,妈妈是一名医生。
从12月1日起,爸爸每工作2天后休息1天,妈妈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1)在下面的日历上,请用“△”标出爸爸的休息日,用“○”标出妈妈的休息日,用“√”标出小刚的休息日。
(2)这个月哪些天是爸爸和小刚的共同休息日?
(3)这个月哪些天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这个月哪些天是妈妈和小刚的共同休息日?
(5)这个月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是哪些天?
2.
每隔5分发一次每隔3分发一次
(1)早晨6:30第一次同时发车,3路与6路第二次同时发车时间是(),第三次同时发车时间是()。
(2)1时之内同时发车时间有()次。
3.刘阳、张红、王明三人在少年宫学习。
刘阳周六、周日不去,张红每3天去一次,王明每2天去一次。
9月8日他们三人第一次同时去少年宫。
那么,9月份还有哪天他们能再一次在少年宫相遇?
内容很精彩,快来看一看!
“=”是等于号,这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数学符号之一。
16世纪,英国人第一次用“=”这个像两根平放着的小棒来表示相等,也就是写在它左右两边的数或算式是相等的。
到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著作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后,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答案。
时间与数学1
9月份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3 1 2 4 5 6 7 8 9 √ 10 √ √ 17 11 12 13 14 15 16 √ √ 18 19 20 21 22 23 24 √ √ 25 26 27 28 29 30
(3)观察日历找规律。 观察日历找规律。
9月份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时间和数学
星期天,小红家里要来客人, 星期天,小红家里要来客人,她帮妈妈做 做迎客准备。她负责烧开水、洗茶杯、 做迎客准备。她负责烧开水、洗茶杯、拖 所需时间如下: 地,所需时间如下: 烧开水 洗茶杯 拖 地 要( 分干完这些事。 她至少需要( 13 )分干完这些事。
观察日历中有阴影的9 观察日历中有阴影的9个 观察日历中加框的4 观察日历中加框的4 数字, 横向: 数字,你又发现 横向你还能在日历 : 个数字, 横向: 中找到什么规律? 个数字,你会发现 横向: 中找到什么规律? 纵向: 纵向: 换另一组再试试! 换另一组再试试! 纵向: 纵向: 对角: 对角: 对角: 对角:
我一天至少喝5杯水。 我一天至少喝5杯水。
他一个月至少喝多少杯水? 他一个月至少喝多少杯水? 半年呢?一年呢? 半年呢?一年呢?
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 天后 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 每工作3天后 每工作 休息1 休息 天。 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 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 1 天后休息1天 天后休息 天。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钟表上的数字和指针所代表的含义。
2.学生能够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内容1.认识钟表的基本结构和指针的含义。
2.学习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钟表的基本结构和指针的含义。
2.教学难点: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钟表,引发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感知,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认识钟表的基本结构和指针的含义•教师通过用具体的教具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构成和指针的含义,并向学生解释钟表上的数字和指针所代表的含义。
3. 学习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
•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时间转换,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4.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己探索如何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分享小组成员之间的不同做法和思路。
5. 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技能。
•教师通过让学生互相出题,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教师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练习的成果来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引导。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教师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来找到教学的不足和优点,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同时提供给学生在学习上的可行建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顺畅。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时间与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教学《时间与数学》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五单元《时间与数学》的第一课时,内容包括认识钟面,时、分、秒的认识及单位换算。
一、教学内容1. 认识钟面: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2. 时、分、秒的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学会读写;3. 单位换算: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的概念;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分、秒的换算;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及换算;2.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钟、挂图、PPT;2. 学具:钟面模型、计时器、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时间概念,如“早上7点钟,我们开始上早读课”,让学生初步感知时间;2. 认识钟面:讲解钟面的构成,即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让学生观察并动手操作;3. 时、分、秒的认识:讲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如1时=60分,1分=60秒,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读写练习;4. 单位换算:讲解换算方法,进行例子演示,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六、板书设计1. 钟面的构成: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规律;2. 时、分、秒的认识:1时=60分,1分=60秒;3. 单位换算: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认识钟面,完成下面的连线:早上7点下午3点晚上9点7时 3时 9时2. 题目:进行时、分、秒的换算,完成下面的填空:1. 1时 = ____分;2. 1分 = ____秒;3. 50分 = ____时 ____分。
答案:1. 60;2. 60;3. 1时 1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通过讲解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钟面的构成和时、分、秒的认识;通过例子演示和随堂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时间与数学(一)(北师大版)(附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一)练习卷1.小明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爸爸是一位飞机驾驶员,妈妈是一位医生.从12月1,爸爸每工作2天休息1天,妈妈每工作1天休息1天.2010年12月:(1)这个月里哪些天是爸爸和小明共同的休息日?(2)这个月里哪些天是妈妈和小明共同的休息日?(3)这个月里哪些天是父母共同的休息日?(4)这个月里哪些天是全家共同的休息日?2.飞飞父亲工作的休息日刚好是8月份中3的倍数的日期;飞飞母亲工作的休息日刚好是8月份中4的倍数的日期.请用△标出飞飞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飞飞母亲的休息日,然后写出飞飞父亲与母亲的共同休息日3.张明的父亲是一名工人,每工作4天后休息1天,张明的母亲每工作2天后休息1天.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分别写出张明的父母亲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
父亲休息日( )母亲休息日( )3号、6号、9号、12号、15号、18号、21号、24号、27号、30号(2)哪几天张明的父母会同时在家休息?(3)张明周六、周日休息,请用“√“标出张明的休息日.(4)哪几天张明能和母亲同时休息?4.小丽的爸爸、妈妈在不同的公司上班,爸爸每4天中有一个休息日,妈妈每3天中就有一个休息日。
6月1日,他们同时休息,那么下一次他们同时休息是6月()日。
5.小巧的爸爸是糕点师,妈妈是厨师。
(1)1月3日爸爸、妈妈都休息,那么1月份爸爸和妈妈还有哪天是同时休息日?(2)2月份,爸爸和妈妈的休息日是哪几天?6.张叔叔每工作4天后休息一天,王阿姨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从2010年1月2日起他们开始上班,则他们1月份共同的休息日有多少天?7.师徒两人早上8时开始做零件,师傅每5分钟做—个,徒弟每10分钟做一个,做完10个零件休息,师徒同时做好的零件有几次?在下表时间下面画“*”。
师傅做零件的时间。
8.爸爸和妈妈都不是按双休日休息,爸爸每工作3天轮休1天,妈妈每工作4天轮休1天,3月5日爸爸和妈妈同时休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包括时分秒的认识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时间计算方面的应用。
3. 增强学生对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的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3. 时间计算: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经过时间的关系4. 时间管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单位的换算,时间计算2. 教学难点:时间计算的灵活运用,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时间计算题卡,时间管理案例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让学生对时间有个初步的认识。
3. 案例分析:通过时间计算案例,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钟模型,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7. 课堂练习:布置时间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8.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指导不足。
板书设计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的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3. 时间计算: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经过时间的关系4. 时间管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作业设计1. 时间计算题: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时间计算的题目。
2. 实践作业: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分析并优化。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主动。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时间与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的基本概念。钟表是由时针、分针、秒针组成的,它们分别表示小时、分钟和秒。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一个钟表的运转,了解时针、分针、秒针如何协作显示时间,以及如何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在读取时间环节,学生需掌握整点和半点的读取方法,如:整点时,分针指向12;半点时,分针指向6。
-在时间计算环节,学生需要理解1小时=60分钟的进率关系,学会通过加减法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教学难点
(1)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速度和规律。
(2)读取时间时,区分整点和半点,准确读取时间。
(3)进行时间计算时,正确应用进率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
-在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速度和规律时,学生可能会混淆各指针的运转速度,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态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读取时间时,学生可能会在区分整点和半点时产生困难,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和反复练习来突破这一难点。
-在进行时间计算时,学生可能会对进率关系理解不深,容易犯错。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1.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会时、分、秒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分、秒的认识。
2. 时、分、秒的换算。
3. 时间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
2. 教学难点:时间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计时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带时钟、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时间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时间学习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时钟,学会时、分、秒的换算。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时钟,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时间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时间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
2. 时间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观察家里的时钟,记录下不同时间的时间表示,并学会时、分、秒的换算。
2.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时间与数学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会了时、分、秒的换算,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手动操作时钟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对于时间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个别环节加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时间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时间与数学
我选的是竖着相邻的两 个日期,它们的和是37, 你知道是哪两个日期吗?
9月份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日历里隐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等着大家去探索发现呢。
10月份第一个星期五是10月4日,下 一周的星期五是几月几日?
星期二
6 13 20 27
星期三
7 14 21 28
星期四
1 8 15 22 29
星期五
2 9 16 23 30
星期六
3 10 17 24
6+14=13+7=20 横行1后2比面1一1多个1数;1比8比前1一1多个7数。多一 竖行1下1+面19一=3个0,数12比+1上8=面30一。个数多一
观察日历中有阴影 的9个数,你又发 现了什么?
星期日
4 11 18 份
星期二 星期三
6
7
13
14
20
21
27
28
星期四
1 8 15 22 29
星期五
2 9 16 23 30
星期六
3 10 17 24
上下两个数的差都是7。
以1251为中心,上下、左右、对角三个数的和都是45。 63。
猜一猜,说一说” 。
我选了横着相邻的两个日 期,它们的和是25,你知 道我选的是哪两个日期吗?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会进行时间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接触过时间概念,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
2.培养学生的时间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认识时、分、秒,会进行时间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时间单位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小明的一天,引出时间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时间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计算时间。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时间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
6.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计算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拓展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时间与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时间与数学》教案
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的: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详细问习题的探索,领会时间与数学的亲密联络。
⑵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详细问习题的探索,领会时间与数学的亲密联络。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习题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习题
⑴体会情境中的问习题
奇思的父亲每天工作3天休息一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工作一天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⑵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然后进行反应。
⑶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奇思一家3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三、日历中的规律
⑴观察日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角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⑵观察日历表中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 观察日历表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⑷ 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与数学(一)》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二课时进行教学,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它虽然是天文知识,但与数学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奥妙无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出许多规律。
“时间与数学”这节内容是单独成节,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到了周六、周日,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玩儿?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高兴地抢着说去…,生2接着说我们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你们经常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可是有个小朋友就有这方面的烦恼了,我们来看看他的烦恼是什么,能不能帮他解决问题。
(出示幻灯片,飞飞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
可是飞飞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1天。
飞飞的妈妈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而飞飞是每周六和周日才休息。
飞飞哪天
才能和父母一起去公园玩呢?你们能不能帮飞飞解决这个问题呢?)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 师:飞飞的父亲每工作3天休息1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教师边提问题边出示飞飞和他父母休息的情况。
生1:父亲工作3天后休息1天。
生2:就是4天里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
同学们表示认可,教师紧接着又问: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有了上个问题做基础,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
2.出示教材中9月份的日历,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你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
标出后请你分别写出他们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填在下面相应的圈内。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很快就把这一家三口的休息日找了出来,并分别填在相应的圈内。
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紧接着请同学们分别观察父亲、母亲和飞飞的休息日中的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稍一迟疑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
教师此时给予充分的时间。
很快学生有了答案。
生1:我发现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的数都是双数,而飞飞休息日的数都是相
邻的两个数。
生2:我还发现母亲的休息日的数都是2的倍数。
生3:父亲休息日的数都是4的倍数。
师:为什么母亲的休息日的数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的数是4的倍数呢?
生4:因为母亲是工作1天后休息1天,一共是2天,父亲是工作3天休息1天,一共是4天,所以母亲的休息日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是4的倍数。
生4:母亲的休息日就是每2天里有1天休息,所以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是4天里有1天休息,4天一个循环,所以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
师:(肯定并表扬了学生后)你从这些数字中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还发现飞飞的休息日的数字中后两个相邻的数比前一组的两个数分别多7。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特点,使学生初步感知有关倍数、公倍数等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3.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飞飞这一家三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生1:我能知道飞飞和父亲的共同休息日,飞飞和母亲的共同休息日。
生2:还能知道父亲和母亲的共同休息日。
生3:(抢着答)还能知道飞飞和他父母哪一天同时休息。
教师把学生所说的展示出来,然后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填的方法。
学生在组内交流后,把填好的图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是怎样填的。
生4:我是按九月份的日历填的,同时有三角形和圆形的就是父母共同休息日;同时有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就是父子共同休息日;同时有圆形和长方形的就
是母子共同休息日;同时有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那天就是飞飞一家三口共同休息日。
生5:我是按父亲、母亲和飞飞休息日的图找出答案的。
这时教师再次鼓励并引导学生观察父母共同休息日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数字都是双数,而且都是4的倍数。
师:(再次追问)为什么父母共同休息日中的数是4的倍数而不只是2的倍数呢?
生:父亲的休息日是4天里休息一天都是4的倍数,而母亲的休息日是2天里休息一天,父亲的这4天里包含着2个2天,也就是说母亲休息2个休息日,才能与父亲的一个休息日相同,所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的数都是4的倍数。
师小结:通过我们刚才从日历中找图形的方法,从父亲、母亲和飞飞的休息日的图中找出了父母、父子、母子以及一家三口的共同休息日。
你知道飞飞在九月份的哪一天能实现与父母一起去公园的愿望吗?
师:通过对休息日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答案,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
下面我们接着来研究。
观察9月份的日历,看到方框里的四个数字你有什么发现?看到日历中的红色部分,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右边的数比左边的大1,上面的数比下面的小7
生2:我发现11+19=12+18
生3:蓝色部分,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1,下面的数比上面的大7
生4:14比8大6,21比15大6,15比9大6,22比16大6
生5:7+15+23=21+15+9=45
师: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
相信只要你们大胆尝试,一定能发现更多的规律。
(三)理解与运用
飞飞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终于和父母一起来到公园,公园里的小朋友正在楼上做游戏,飞飞要上50级台阶才能到,飞飞恨不得一步到楼上,可是飞飞一次只能迈2级台阶,而爸爸一次能迈3级台阶,这时爸爸问飞飞:“我们俩人从第一级台阶开始,哪些台阶能同时踏到?”飞飞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快就找到了父子俩共同踏到的台阶,同学们,你们能找到吗?
(设计意图利用飞飞到公园玩游戏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
教师边创设情境提问题,边出示教材中的图和解决这个问题所需的图,通过让学生圈一圈、画一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四)总结:学完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在实践中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飞飞一家三口要到孤儿院这一情境贯穿课的始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思维活跃,经历了知识探索的过程。
教学效果较好。
〖案例点评〗
在本案例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具体情境并贯穿于课的始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
分的学习探索材料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机会。
适时地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寻找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是完整的,获得的体验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