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考点知识精讲人教版第9单元溶液

中考化学考点知识精讲人教版第9单元溶液

第9章溶液知识清单知识点1溶解与乳化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

(3)特征①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发生改变时,溶质和溶剂不会发生分离。

【注意】1.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乙醇等。

2.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3.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4.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但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4)物质的溶解性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2)溶质颗粒的大小:溶质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3)搅拌:搅拌能加快溶解速率。

3.常见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244.乳化现象 (1)乳化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如乳液(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的主要原料)是乳浊液。

【注意】悬浊液:液体里悬浮着很多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如用X 射线检查肠胃病时服用的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

(3)除污方法和原理对比知识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 温度 下,向 一定量溶剂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不能继续溶解 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叫不饱和溶液。

人教版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背记归纳总结

人教版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背记归纳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1.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区分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2.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溶液各处 (浓度、密度、性质)相同。

稳定性:只要水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溶质与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出来。

注意:①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②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③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④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溶剂可省略,指的是水。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乳浊液:油与水混合3、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基本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4、乳化作用: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油脂分散成无数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

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因此试管的内壁很干净。

这种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也是这个道理。

5、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是不同的。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汽油是溶解现象;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6、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溶解吸热(溶于水后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②溶解放热(溶于水后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生石灰(CaO,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溶于水后温度不变):如氯化钠(NaCl)。

一般含有铵根离子NH 4+的,溶于水后温度降低课题2 溶解度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第九单元 溶液必背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必背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必背知识点一、溶液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足量的锌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反应后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它不是溶液。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

NaCl溶解时温度不变,NH4NO3溶解时温度下降,NaOH溶解时温度升高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上述条件下,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方法:升高或降低温度。

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1.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2.少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3.极少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当温度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或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2、称量和量取3、溶解:搅拌至充分溶解,4、装瓶。

人教版化学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化学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化学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1.什么叫做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是有什么组成的?溶质和溶剂.3.什么叫做溶质?被溶剂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4.什么叫做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作为溶剂。

5.溶液的均一性是什么?溶液各部分性质、浓度完全一样。

6.溶液的稳定性是什么?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不变时,溶质、溶剂不分离.7.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但一定是透明的。

8.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①吸热:硝酸铵②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稀释③与水反应放热:氧化钙9.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①温度:对于大多数物质温度越高,溶质溶解的速率越快;②溶质的颗粒大小:溶质的颗粒越小,溶质的溶剂速率越快;③搅拌:搅拌能够加快溶剂的的速率(但不能增加溶解的量)10.什么叫做乳化?洗涤剂(如洗洁精)等乳化剂能使植物油等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叫做乳化。

11.乳化的应用有哪些?用洗洁精除去油污利用的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12.什么叫做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溶解这种物质的溶液。

13.什么叫做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这种物质的溶液。

1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①溶液中有固体剩余;②在一定温度下,往溶液里加入相应的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

15.如何判断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往溶液里加入相应的溶质,可以再继续溶解。

16.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如何相互转化?(1)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2)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升高温度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剂②降低温度17.结晶方法有哪些?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降温结晶:通过降温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 溶液1.溶液(1)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形成:宏观上是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微观上是溶质粒子在溶剂分子作用下分散在溶剂中。

(3)溶剂的判断:有水时,水为溶剂;无水时,量多的液体为溶剂。

(4)溶液的读法:(溶质)的(溶剂)溶液,若溶剂为水,则可省去溶剂。

如: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的水溶液(可简化为氯化钠溶液)。

(5)物质溶解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温度等。

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6)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NaOH )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NH 4NO 3)溶于水时吸热。

2.乳浊液(1)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3)乳化:洗涤剂(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乳化后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仪器易被洗净。

汽油除油污是由于油污溶解于汽油形成溶液,与乳化没有关系。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有固体存在,且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则表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若溶液中没有固体存在,则可以继续向溶液中加少量的该溶质,若所加固体不溶解,则表明溶液是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4)结晶:①结晶是指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结晶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结晶分为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提纯缓升型固体溶质)和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一般用于提纯陡升型固体溶质)。

4.固体溶解度(用S 表示,单位是g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章 溶液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章 溶液  知识点归纳

第九章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溶液: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性质:1.均一性(溶液的各个部分,都是相同的成分)2.稳定性(溶液静置之后,不会有分层现象)关于溶液概念的理解,掌握几个点:1.溶液的组分,只要求两种以上混合在一起就可以,没有注明必须是何种状态。

因此我们说,空气也是一种溶液(只不过我们通常不这样叙述)。

2.常见的溶液如:盐酸(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蔗糖溶液(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碘酒(单质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如何判断溶质和溶剂:一般来说,固态、气态为溶质,液态为溶剂;同为液态时,量少的为溶质,量多的为溶剂(当有水的组分时,无论水的量多少,都作为溶剂)乳浊液和悬浊液乳浊液: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之中形成的混合物,如牛奶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泥沙注: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乳浊液和悬浊液组成成分是不稳定状态,因此长期静置乳浊液和悬浊液,会发生分层现象。

第二章溶解度溶液中,溶质并不是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溶剂中。

因此,我们引入了新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某溶剂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我们把所得到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某溶剂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称之为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增加溶剂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增加溶质可以变为饱和溶液注:以上规律,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

氢氧化钙转化方法相反。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注:1.比较溶解度的前提是,必须注明温度。

因为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会发生改变。

2.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3.如果某温度下,该溶液中的溶质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则不能称作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为蓝色、硫酸亚铁为浅绿色、硫酸铁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如无说明,默认水为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隙)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e、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有水,水为溶剂(2)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可能溶解度很小,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溶解度很大,即使未达到饱和也已经溶解了大量溶质)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根本原因是水解作用和水合作用的热量变化不同)溶解吸热:如硝酸铵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氢氧化钠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外因:温度溶解度/g t/℃ 21m m m m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必背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与组成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在温度、压强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至少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如水、汽油、酒精等。

在溶液形成过程中,若两种液体互溶,则一般把量多的液体称为溶剂,量少的称为溶质;若有水参与,则水通常被视为溶剂。

二、溶液的性质1.颜色:溶液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硫酸铁溶液为黄色。

2.密度与体积: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的简单相加。

3.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解吸热:如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溶解放热: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如氯化钠溶解时无明显热现象。

三、溶解度与饱和溶液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例外。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对于大多数物质)。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降低温度 (对于大多数物质)、蒸发溶剂。

四、溶液的配制1.配制步骤: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然后进行称量(或量取)、溶解。

2.所需仪器:天平 (用于称量固体溶质)、量筒 (用于量取液体溶质或溶剂)、烧杯、玻璃棒 (用于搅拌加速溶解)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1)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破坏,需要吸收热量,称为溶解热;(2)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形成,放出热量,称为溶解热。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一般来说,极性分子在极性溶剂中溶解时放热,非极性分子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时放热。

溶解热的大小对于一些化学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冷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这种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速度很快,有可能产生危险。

改写。

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其中,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中任何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需要注意的是:溶液是一种混合物,不一定是液体;溶液一般透明,但不一定无色;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是一种;溶液的命名方式为“溶质的溶剂溶液”。

3、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以溶液形式存在;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

4、浊液的分类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乳浊液。

这两种浊液在振荡后都呈混浊状态,在静置后都会分为两层。

5、乳化现象乳化剂是指能够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乳化与溶解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

6、溶解时的热现象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破坏,需要吸收热量,称为溶解热;同时,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形成会放出热量,称为溶解热。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最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最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溶液为蓝色 FeSO 4溶液为浅绿色 Fe 2(SO 4)3溶液为黄色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质前剂后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⑴概念:(略);⑵注意:有意义的条件“在一定量溶剂里”“在一定温度下”;⑶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⑸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⑹溶质溶解时的放热、吸热现象a.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b.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c.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1)溶解度的含义:如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a.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

b.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a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c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科学-(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科学-(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知识点二溶液的组成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区分溶剂和溶质: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②液体和液体混合——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溶质和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应物的量来确定。

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易错警示】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1、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判断溶质、溶剂• 固、气体与液体混合,液体为溶剂,固、气体为溶质• 两种液体混合时,一般量多的作为溶剂• 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98%浓硫酸)3、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溶液各处密度相等)4、物质的溶解性定义: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溶解的能力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本身性质• 外因:温度(对大多数固体而言,升高温度,物质的溶解性提高)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2、转换饱和→不饱和:加溶剂、改变温度不饱和→饱和:加溶质、蒸发水、改变温度⌝三、溶解度1、定义:在定温下,物质在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符号:S单位:g/100g水气体的溶解度:在标准大气压、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一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数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剂)本身性质外因• 固体: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气体:压强、温度(大多数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气压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NaCl 极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Ca(OH)2夏日夜晚鱼、虾浮在水面换气煮沸的水冷却后不可再养鱼3、物质溶解能力大小分类(20摄氏度时每一百克水中)0—0.01g:难溶0.01—1g:微溶1—10g:可(能)溶10g以上:易溶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CO2溶于水:制汽水时必须加压并保持低温4、根据溶解度的计算原则• 温度一定• 饱和状态公式• s/100=m质/m剂• s/100+s=m质/m液四、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结晶:形成晶体的过程•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 降温结晶((点燃→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五、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1、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m液=m质+m剂(体积不可加减)2、溶质的浓度:溶质的量与溶液的量的比值质量百分比浓度:c%=m质/m液ⅹ100%⌝体积比浓度:1:4的硫酸溶液(1——V质;4——V剂)对于饱和溶液:c%=s/s+100ⅹ100%⌝3、配置一定浓度的溶液(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稀释浓溶液则只需量取不称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一、思维导图二、主干知识总结1.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应该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实验回顾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食盐。

实验步骤:①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氯化钠质量及水的质量。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相应体积的水。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2)例题解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g,水______g.(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解析】:(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3)用托盘天平称量5g固体药品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1)BACD;(2)5;95;(3)B;(4)胶头滴管;搅拌,加速固体溶解.5. 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1)思路: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九年级初中化学-溶液-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含课后练习以及答案标示

九年级初中化学-溶液-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含课后练习以及答案标示

九年级溶液课堂教学:(一)知识要点:知识点1:溶液的基本概念(1)由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例如:蔗糖溶液、生理盐水等;(2)配置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贴标签知识点2:常见的溶剂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如:汽油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知识点3:溶液相关概念①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称为溶剂,量少的一种称为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通常把水看作溶剂);②: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例如:植物油和水混合震荡后形成的乳浊状液体)知识点4: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分类:①吸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②放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和分子或者水和离子的过程要放出热量;注意:有得溶液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和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总体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所以吸热和放热这两个过程在同一溶质溶解时是可以同时发生的。

知识点5(重点):溶解度概念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更多的溶质的叫做不饱和溶液;③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例如:20℃时,100g水里最多能够溶解36g的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我们说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④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知识点6: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注意:㈠上式必须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意义;㈡Ca(OH)₂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降低温度,溶解度升高。

如图:①大部分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甲所示;②Ca(OH)₂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曲线如乙所示;知识点7:气体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压强在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的体积(例如:氮气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够溶解0.024体系的氮气,则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是0.024g )知识点8(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区分溶液浓/稀的方法:①通过看颜色深浅(比较粗略、准确度不高);②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精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小结:【配套练习】例1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A.可以软化水B.具有乳化的功能C.可以沉降杂质D.溶于水时放热例2 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A.浓硫酸B.硝酸铵C.火碱D.蔗糖例3 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无明...的是()..显变化A.浓硫酸B. 氢氧化钠固体C. 氧化钙固体D.硝酸钾晶体例4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B.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在一定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例5 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时,取100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 130gB.140gC.160gD.180g例6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溶液B.配置5%的医用葡萄糖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和溶解C. 将2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200gD. 在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和蒸发溶液中的水分这两种方法,都能把8%的KNO3溶液变成15%的KNO3溶液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20g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汽油作溶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例8 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12. 5%B.20% C.22.5%D.25%例9 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溶解度/gKNO3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时,将40g NaCl固体加入l00g水中,可得到l40gNaCl溶液B .KNO 3和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都很大C .将30℃的KNO 3饱和溶液升温至6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 .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例10右图为A 、B 、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初中化学人教第九单元 溶液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初中化学人教第九单元 溶液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的形成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3、组成: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1)固体或者其体与液体混合,液体为溶剂。

(2)液体与液体混合,量多的为溶剂。

(3)如果液体中有水,水为溶剂。

(4)如果发生化学反应,溶质为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4、用途(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3)医疗上多种注射液也是溶液。

二、溶液形成中的能量变化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吸热的物质: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不变的物质:氯化钠三、浊液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泥水、面粉和水)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牛奶、油水)3、乳化现象:用洗涤剂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随水冲走的现象。

【注】(1)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洗涤剂起乳化作用。

(2)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

课题2 溶解度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而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温度不变,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原溶质,看其能否继续溶解。

3、转化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加溶剂)或(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温)对于氢氧化钙:(加溶剂)或(降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温)4、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同温度同溶质,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二、固体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要素: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克3、溶解度的含义:例如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2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 NaCl。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定义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溶液由和由两部分组成。

的物质叫做溶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未溶解的物质不是溶质溶液的质量= +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2、溶液的特征:性、性[知识点二]溶液中溶剂、溶质的判断1、溶质可以是、或;2、溶质溶剂的判断口诀固液溶解液为剂,液液互溶多为剂。

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

[知识点三]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通常伴有的变化,有的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比如:;有的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比如:;有的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比如:。

[知识点四]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其特点为不稳定,不均一,静置后会分层。

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即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乳化现象。

常见的乳化现象:洗发水洗头发、洗洁精洗餐具、洗衣粉洗衣服、农药的合成和使用[知识点五]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的饱和溶液,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只是一般情况,特例除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升高3、(1)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一“看”:杯底是否有未溶解的固体。

一定温度下,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则烧杯中的上层清液是;二“加”:加入少量同种溶质若溶液中没有剩余的食盐固体,则向溶液中,①如果,说明原溶液;②如果,说明原溶液。

(2)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知识点六】溶解度溶解度概念:在一定下,某固体物质在克里达到状态时所能。

溶解度四要素: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

溶剂的质量是100g。

固体在溶解在溶液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对定义的理解】1.20②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一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注意:a、溶液是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

b、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实验9-2)d、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隔)e、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液体中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算在内。

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f、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g、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

一般来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得快,制造某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缩短生产周期。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以溶液形式存在,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

名称:溶质在前,溶剂在后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4、浊液分悬浊液和乳浊液(实验9-4)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混浊状态,静置后都分为两层。

5、乳化现象(1)乳化剂: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做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

乳化与溶解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

注意:用汽油与用洗涤剂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有本质的区别,用汽油清洗是利用汽油来溶解油脂,形成的是溶液;而用洗涤剂清洗是利用洗涤剂将油珠乳化变小,形成的是乳浊液。

6、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1)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2)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a、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浓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b、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C、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溶于水。

二、溶解度(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要指明压强),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注意:a、明确前提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因为改变溶剂量或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明确“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前提条件发生改变,则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状态也会发生改变。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对大多数物质而言)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①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注意:通过溶解度可得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

假设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为Sg,则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S :100 :(S+100)。

×100g(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如Ca(OH)2(4)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20℃时S 易溶> 10g 可溶1-10g 微溶0.01-1 难溶< 0.0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溶解性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示,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表9-1)(2)曲线法: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图9-12、9-13)(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称之为“陡升型”,如硝酸钾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称之为“缓升型”,如NaCl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称之为“下降型”,如Ca(OH)2(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A、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B、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C、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1)t2℃时A的溶解度为80g(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3)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C<B(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降温结晶法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注意:单位是体积单位(3)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A、夏天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会有大量气体涌出。

B 、喝汽水后会打嗝,是因为汽水到胃中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①概念:热的溶液冷却后,易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

②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NaCl (海水晒盐)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低温度),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 3③结晶的应用----海水晒盐原理: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结晶出来。

过程: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 食盐---氯化钠母液---多种化工产品此过程中,结晶后得到的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但不一定是其他化工产品的饱和溶液。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浓溶液,稀溶液知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多少,要准确地表示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溶质,即溶液的组成,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表示。

对于有色溶液来说,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区分溶液的浓还是稀。

1、公式:溶质质量分数= × 100%说明:(1)溶质质量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的溶质质量(即没有溶解的部分不计入溶质质量)。

(2)两种溶液混合后,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但总体积往往比混合前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小。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最后的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4)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越多,溶液越浓。

2、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C%=× 100%(C < S )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4、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简单计算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溶剂的量。

可用: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3)溶解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4)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的判定A 、结晶水合物溶与水时,其溶质为不含水的化合物,结晶水转为溶剂水。

如CuSO 4•5H 2O 溶解于水,溶质是CuSO 4而H 2O 转变成溶剂水。

B、有些化合物溶与水后,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如CaO溶于水,会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 ,其溶质是Ca(OH)2 而不是CaO。

C、溶质只能是已经溶解的那一部分,没有溶解的不能作为溶质进行计算。

D、某化合物溶于水,要计算某一种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溶液的质量应该包括混合物与水的质量。

E、有关溶液参加反应的计算,要确定最后的溶质是什么。

溶液质量的确定是反应前的总质量减去生成沉淀和气体的总质量。

在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时,要以溶质的质量列比例关系,而不能直接用溶液的质量或体积列比例关系。

注:只能用质量,不能用体积。

5、溶液的稀释和浓缩(1)溶液的稀释方法:A、加入溶质B、加入低浓度溶液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计算式:A、加水稀释A •a% =B •b% 或 A •a% =(A + m水)•b% 式中,A代表浓溶液质量,a%表示其质量分数;B代表稀释后溶液质量,b% 表示其质量分数;m水代表加入水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