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精原干细胞研究进展

精原干细胞研究进展

精原干细胞研究进展精原干细胞是精子形成的前体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

本文对精原干细胞的微环境、体外培养和冻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标签:精原干细胞;微环境;体外培养中图分类号R32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1-0148-02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位于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基膜上的一群成体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

SSCs的终生扩增性和永生性是产生雄性生殖细胞的保证。

SSCs通过有序而严格调控的细胞增殖和分化,使精子发生的过程可以持续男性的一生,产生大量的精子。

现对近年来精原干细胞在增殖和冻存方面的研究成果做简要概述。

1 精原干细胞的微环境SSCs位于生精上皮基底部,是相对数量极少的一类细胞,据估计仅占睾丸精原细胞的0.03%。

如同小肠隐窝存在很多干细胞,SSCs既包括未分化的干细胞,也包括祖细胞,这两类细胞都在成年男性体内保持生殖能力。

有证据证明,根据被研究细胞的背景,SSCs的祖细胞具有与未分化SSCs相同的功能。

研究显示,SSCs龛境的结构和分子特征首先限制龛境内的SSCs[1]。

Sertoli细胞、基膜、小管周的肌样细胞构成睾丸SSCs龛框架或龛骨架,而这些框架或骨架围绕的空间形成的微环境称为龛境。

SSCs龛境简单定义为存在SSCs的曲细精管区域,在男性的一生中起支持SSCs增殖和自我更新的作用。

与其他干细胞类似,位于龛境中的SSCs可以维持其可塑性。

一旦离开龛境,SSCs 就会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且开始发生分化,最终形成成熟精子[2]。

曲细精管中,精原细胞的增殖、自我更新和分化说明基膜室是真正的SSCs龛境的分界区域。

基底膜的分子标志为鉴定和富集SSCs提供了基础。

曲细精管及其周围的间质组织由各种不同的细胞组成,为精子发生提供各种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

合成和分泌的上述各种因子调节龛境SSCs的自我更新和增殖,离开龛境的SSCs会发生分化。

精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精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精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育健康的日益关注,精子生物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精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这些进展不仅带来了对人类生育问题的深入了解,还带来了一些可供应用的成果。

一、精子的生物学特征精子是男性人体生殖细胞,具有两个重要特征:游动能力和染色体的半数。

精子的头部包含着一个DNA分子,尾部连接着许多运动的鞭毛,能够游动到女性卵细胞并结合,是人类繁殖的关键细胞。

精子在精子囊中产生,经过睾丸尾部、输精管、前列腺、尿道前端等管道,在途中会有其他分泌物的加入,如精浆等。

二、精子不育的原因精子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是导致不育的主要原因。

精子数量减少可以是因为某些疾病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如生殖系统疾病、药物或化学品的作用等。

精子质量下降可以是因为生活习惯或环境等因素作用,如饮食营养不良、吸烟、饮酒、放射线、污染等。

三、精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应用1.精子形态的研究精子形态的研究是最早被广泛研究的领域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研究精子的形态特点,如头部、颈部、尾部的特征和分布,以及不同疾病和因素对精子形态的影响等。

这项研究对精子的品质评估和临床治疗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精子活动性的研究精子游动能力是精子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影响精子受精能力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研究精子的游动能力,如原子力显微镜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们对精子的游动能力的了解,为不育治疗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技术手段。

3.精子DNA的研究精子的DNA包含所有的遗传信息,因此精子DNA的研究和评估是很重要的。

一些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被用来研究精子DNA,比如基因芯片技术和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已经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精子DNA的特点,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精子冷冻技术的实践精子冷冻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生殖技术,可以让男性在生育期间将精子冷冻储存。

牛精原干细胞研究进展

牛精原干细胞研究进展

牛精原干细胞研究进展王春伟;扶晓波;吕妍;赵军;郭秋萍;张卫艺;胡建宏【摘要】精原干细胞(SSCs)是雄性生殖系干细胞,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基底膜上,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的潜能,是自然状态下出生后动物体内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进行自我更新并能将基因传递至子代的惟一成体干细胞.本文在阐述精原干细胞发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犊牛精原干细胞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冷冻保存和诱导分化的现状,分析了牛精原干细胞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牛精原干细胞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精原干细胞的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年(卷),期】2013(034)010【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牛;精原干细胞;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发展前景【作者】王春伟;扶晓波;吕妍;赵军;郭秋萍;张卫艺;胡建宏【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1.6精子发生是雄性动物终身产生大量精子的一个过程,其特点是由二倍体生殖细胞(精原干细胞)的单向分化,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母细胞,最后产生单倍体配子精子[1]。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哺乳动物出生后唯一能进行自我更新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具有像胚胎干细胞一样增殖和分化潜能的干细胞[2]。

精原干细胞的建立,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来分析精子发生或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同时也开辟了干细胞实际应用的新领域。

本文通过分析牛精原干细胞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冷冻保存和诱导分化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以期为精原干细胞的研究提供借鉴。

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睾 丸 支 持 细 胞 是 由意 大 利 组 织 学 家 S r l于 et i o
11 ,. 主要 试 剂 2
胶 原 酶 V(i 公 司)胰 蛋 白酶 S ma g 、
16 8 5年 发现 的存 在 于 生精 上 皮 中 的一种 大细 胞 , 作 为 曲精 细管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多 年来 被认 为是 生 精 细胞 的支架[2 11 。它参 与构成 生精 细 胞分 化发 育 的最
1 . 方 2 法
释放 、 泌 、 疫豁 免 等多种 功能 【 1 分 免 3。
睾 丸支持 细胞 的体外 分离 、培 养对 明确体 内精 子发 生机 理具 有重要 作用 l 5 1 。另外 , 临床上 将 睾丸 支 持 细胞 和胰 岛共 移植 可 以降低 免疫 排斥 反 应 ,提 高 糖 尿 病 治愈 的成 功 率 l 6 1 试 验对 国外 睾 丸 支 持细 。本 胞 分 离 、 化技 术 加 以改 进 , 此 基础 上 , 行小 鼠 纯 在 进
Na 80 C1 . g, KC1 . 0 0 4 g, C 2 1 g, g O4‘ H2 Ca 1 0.4 M S 7 0 0. 0 g, 2 2 NaHPO4‘ O 0 KH2 O40. 6 g, H C H2 0. 6 g, P 0 Na O3
睾 丸支 持细 胞原代 培养 ,并 对其 生 物学 特性 进行 检
突起 很 多, 核仁 清晰 , 胞质 中可见 大小不等的 红色空泡状脂质 小滴。
关 键词 : 睾丸支持 细胞 ; 离; 分 纯化 ; 培养 ; 小鼠
中图分 类号 : 8 51 03 ¥ 6 .- .  ̄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2 8 7 3 (0 8 0 - 0 7 0 0 5 — 0 3 2 0 )9 0 1— 4

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生物学研究

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生物学研究
l o r e l o p mmtg n a tm e l . a s n wa fs e e o o i se c ls l Ke r s Mo s S roic l; s lt n; p mmt g n a tm el P o i r to y wo d u e; e tl e l I oa i S e o o o i se c l ; r l e a in l f
tet i rs HClt mo e se mtg ncc l dhg u t etl c Hswe ba, rae wt Ti— d h or e v p m o e i el a ihp f ysroi e r o ti sn e  ̄d.etl cHst ae t tmy i w r sd a e d r S r i e r t wi mi o e d h o cnC e u e sfe e e c l ,o su ytee eto IO S p mmtg na tm el. traweko utr cmp awi o to , e we IO u e fse mtg na tm e s t td h fc n / U ese l o o i se c lsAfe l e fc l e,o  ̄ u h t c nrlt r h e e I r T r n mb r pm oo i se e o l c l e ie Mo hn 9 el rmand. r ta 0% o heS r l c l s e ft et i el o swee i ltd a dc lue S roic l a rmoepoieain o p mmtg na tm el b iu l r s ae n utrd. etl el c p o t rl rt fse o s n f o o o ilse c l o vo sy. s

研究男性生殖器的生殖生理学

研究男性生殖器的生殖生理学

研究男性生殖器的生殖生理学男性生殖器是人体生殖系统中的一部分,承担着精子的生成、储存和传递的功能。

男性生殖器的正常生理功能对于繁衍后代和维持人类种群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男性生殖器的生殖生理学,从生殖细胞的产生、精子的发育过程、性激素的调节以及生育能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生殖细胞的产生男性生殖器中的生殖细胞主要是精子,而精子的产生则发生在睾丸内的睾丸小管中。

这个过程被称为精子发生,包括睾丸细胞的增殖、精原细胞的分裂、减数分裂、精细胞的分化等步骤。

在减数分裂中,精原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形成包含23条染色体的精子。

通过精子的形成,男性生殖器实现了生殖细胞的不断更新与补充。

二、精子的发育过程精子的形成包括精子细胞的分裂和精子细胞的形态发育。

分裂过程中,精原细胞经历了减数分裂,将染色体数目减半。

形态发育过程中,精子细胞在精囊管内分化为中精子、尾精子和头精子,并经历头精子形态发育和尾精子形态发育的步骤。

最终,成熟的精子进入附睾和输精管,准备受精。

三、性激素的调节男性生殖器的生殖功能受到性激素的调节,主要包括睾丸激素和垂体前叶激素的调控作用。

睾丸激素,包括睾酮和雄激素,在睾丸间质细胞中合成,并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

垂体前叶激素则刺激睾丸产生性激素结合蛋白和精子,并对生殖下腺产生正向调节作用。

性激素的平衡和调节对于男性生殖器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

四、生育能力的影响男性生殖器的生育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营养等。

遗传因素可以影响生殖细胞的质量和数量,进而影响精子的质量和数量。

环境因素,如污染物、辐射等,可能对睾丸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引起生殖功能的损害。

营养因素,如富含锌、维生素C等的食物,有助于维护男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因此,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男性生殖能力至关重要。

总结:男性生殖器的生殖生理学研究涉及到生殖细胞的产生、精子的发育过程、性激素的调节及生育能力的影响等方面。

睾丸sertoli细胞免疫抑制及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

睾丸sertoli细胞免疫抑制及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

多 年 以来 ,s c作为 生 精 细胞 的支 架 , 生 精 细胞 提 为
供 免疫屏 障及 营养 支持 的作用 已经 得到人 们 的认 可 ,
随 着免疫 学及 分子 生物 学的 不断深入 研究 , 种免 疫 各 特殊 组织 , 睾丸 、 如 眼前 房 、 、 脑 胎盘 滋养层 等 , 受到 人 们 的广泛 关 注 , 特别 是 近代人 们通过 对 凋亡机 制 和各 种 信号 传导 通路 的研 究 , 深 了对 s 加 c细胞 特殊 免 疫
严 重 的脊髓 后 , 能够 明显 的减 轻 炎 症 反 应 , 移 植 3 在 天后 能 大 大 提 高 h T一 N 3的水 平 , 理 证 实 s 病 C在 植
物产 生免 疫 耐受 , 长 胰 岛 细 胞 的存 活 时 间 , 时 发 延 同
现 s c在 1×1 ml 为 协 同 移 植 物 时有 最 佳 的效 0/ 作
结果 一致 。但 是 s c应 用 于临 床 治疗 脑 部 疾 病 , 然 仍
有许 多 问题有 待深 入研 究 , 比如 细胞 的用 量及 细胞 在 何处 注入 , 细胞 治疗 的辅助 处理 等 。 及
二 、 C 的 营 养 作 用 及 其 临 床 应 用 S
1S . C的营养 支持 作用 : c在 与 细 胞共 同移 植 培 s 养 时 , 了具有 免 疫 豁 免作 用 , 可 以在 细 胞 培 养 中 除 还
述。

疫抑 制 物质有关 , 可能生精 细胞 本身 在凋亡 的过 程 中 就会 生 成某种促 进其 凋亡 进程 的某种 物质 , 以维 持 睾 丸的特 殊 免 疫 抑 制 状 态 , 然 这 还 有 待 进 一 步 研 当
究 。( ) 3 转化 生长 因子 一B( G T F—p 和 F s ) aL的协 同作用 途 径 : h n等 通 过 实 验 提 出 了 S Ce C分 泌 的 T F—B具 有 抑制 p 8 P 丝裂 原活 化蛋 白激酶 ) G 3 MA K( 活化 的功 能 , F s 而 aL诱 导 的 炎 症 反 应 的 发 生 具 有 p8 P 3 MA K依赖 性 , 因此 , 当细胞 同时 表 达 T F—B和 G

睾丸sertoli细胞免疫抑制及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

睾丸sertoli细胞免疫抑制及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与发展・睾丸sertoli细胞免疫抑制及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辛民志宋纯段秀庆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cell,sc)的结构首先由意大利组织学家Enricolsertoli在1865年进行了描述,多年以来,sc作为生精细胞的支架,为生精细胞提供免疫屏障及营养支持的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各种免疫特殊组织,如睾丸、眼前房、脑、胎盘滋养层等,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代人们通过对凋亡机制和各种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加深了对sc细胞特殊免疫状态及营养作用在分子水平的认识,最近研究发现sc免疫豁免的功能和营养作用可应用与某些细胞的培养与移植,sC可以延长某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及功能状态,同时Sc还可以和某些细胞在体外共培养,改善细胞的生存状态和功能。

因此,充分认识睾丸SC免疫机制及营养支持作用,对未来的细胞培养、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器官组织移植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睾丸sc的特殊免疫及营养支持作用在细胞培养及移植领域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一、SC免疫作用及临床应用1.SC免疫作用:(1)通过Fas/Fasl途径杀伤淋巴细胞:SC表达FasL,T、B淋巴细胞表达Fas,通过SC的Fasl与淋巴细胞的Fas结合,杀死淋巴细胞,从而使特异性免疫反应不能发生。

Northerblotting法证实成年鼠的睾丸可以表达FasL,免疫组化证实FasL主要由支持细胞表达,RT—PcR和westemblotting证明在人体中的睾丸中表达相似…。

孙晓青等在研究表达FasL的睾丸支持细胞对肾细胞移植中的保护作用时发现单纯的肾细胞移植均无存活,而和sC共同移植物存活率为87.5%,以FasL抗体处理过的sc与肾细胞共同移植,存活率仅有30%,这说明在同种异体移植中,sc通过Fas/Fasl途径杀伤淋巴细胞,保护移植的肾细胞,其他的一些实验也证实sc对淋巴作者单位:15000l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辛民志、段秀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宋纯)通讯作者:段秀庆,电子信箱:dc_95@yahoo.com.cn・196・细胞有杀伤作用¨“1。

成体生殖干细胞研究进展

成体生殖干细胞研究进展

on
th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germline
stem cells
and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plasticity of adult germline stem cells and its future directions in medical science. Key words: Adult
results that chal—
lenge conventional wisdom about the presence of germline stem cells in adults and the plasticity of adult
stem
cell types.This review focuses
万方数据
・440・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年4月第22卷 胞移植至去除生殖细胞的小鼠体内也有滤泡生成, 证明外周血中也有GSC。 骨髓和外周血GSC的最重要特性是能使卵巢 内的生殖细胞获得再生,但骨髓和外周血中GSC的 来源尚不清楚。Bukovsky等∞1认为,应考虑到生殖 细胞存在于卵巢表面上皮,而且生殖细胞可由卵巢 迁移至外周血ⅢJ,骨髓细胞表达的生殖细胞标记物 可能正是来自这些细胞。根据该假设,生殖细胞恒 流是从卵巢到骨髓,而非骨髓到卵巢。在人类,这些 细胞来源于卵巢白膜的间充质细胞,PGC联合原粒 层细胞在卵巢皮质形成滤泡。这提示卵巢滤泡可以 越过胚胎和新生儿期的卵泡闭锁期而获得再生。人 类与其他物种卵巢滤泡生成和卵巢的生物学调节机 制可能存在差异,因而雌性GSC的起源与存在分离 假说须经多个物种来研究证实。
fluorescent
近来对GSC的研究结果与传统观念发生冲突。 除ESC外,包括皮肤干细胞、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 等非生殖系干细胞也能分化失生殖细胞"。J。 Johnson等"’61发现,在雌性动物出生后仍有GSC存 在。睾丸内的SSC经体外培养可进一步分化为具 有ESC性质的多潜镌生殖干细胞(muhipotent/plu-

克氏原鳌虾的睾丸与雌性器官研究

克氏原鳌虾的睾丸与雌性器官研究

克氏原鳌虾的睾丸与雌性器官研究近年来,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中涉及到了众多动物的繁殖机制与生理特征。

在这些研究中,克氏原鳌虾的睾丸与雌性器官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克氏原鳌虾睾丸和雌性器官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克氏原鳌虾(英文学名:Oncopeltus fasciatus)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类动物,广泛分布于北美地区。

它们是一种外显性性别决定的动物,雄虫和雌虫在外形上有明显的区别。

其中,睾丸和雌性器官是性别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克氏原鳌虾睾丸的结构特征。

克氏原鳌虾的睾丸位于腹部背侧,由一对呈椭圆形的器官组成,它们与其他内脏器官相互连接。

睾丸主要由睾小管和配子细胞组成。

在成熟的雄性个体中,睾丸内会产生并储存大量的精子。

通过输精管,精子能被输送到生殖腔内与雌性个体进行受精。

而在克氏原鳌虾的雌性个体中,则存在着不同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子宫和生殖道等。

卵巢位于腹部中央,由一对呈椭圆形的器官组成。

在成熟的雌性个体中,卵巢中可产生成熟卵细胞,这些卵细胞会通过输卵管进入子宫。

子宫是一个管状的器官,其壁内衬有柱状上皮细胞,负责卵细胞的储存和成长。

最后,生殖道是连接子宫与外界的通道,它可以对外界的精子进行接纳并与之受精。

在克氏原鳌虾的繁殖过程中,睾丸和雌性器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雄虫通过配子细胞的产生,能够产生大量的精子并进行存储。

而在雌虫中,卵巢的功能包括卵巢卵巢卵细胞的生成和成熟,并通过输卵管输送至子宫。

一旦受精,精子会与卵细胞结合并在子宫内形成受精卵。

这些受精卵会在子宫内进行进一步的发育,最终被释放到外界。

除了基本的结构和生理特征之外,克氏原鳌虾的睾丸和雌性器官的研究还涉及到生殖调控、细胞发育以及繁殖行为等方面。

研究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行为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手段,揭示了克氏原鳌虾生殖系统的调控机制和相互作用。

近年来,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对克氏原鳌虾的睾丸和雌性器官进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

睾丸间质细胞的研究进展_杨建英

睾丸间质细胞的研究进展_杨建英

睾丸间质细胞的研究进展杨建英1*(综述),张勇法2,乔晓岚1(审校)(河南科技大学1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2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09001285);河南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2008Z Y052)中图分类号:R3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09)14-2093-02摘要:睾丸间质细胞是合成和分泌雄激素(睾酮)的主要场所,大约95%的雄激素是由它合成和分泌的,对间质细胞的研究是所有有关男性生殖及内分泌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睾丸间质细胞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研究较多,如睾丸间质细胞的各种生物学特性、进行同种异体移植以补充体内雄激素水平来治疗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症及其在生殖方面的其他作用等。

本文对近年来睾丸间质细胞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睾丸间质细胞;医学;生物学Research P rogress of Leydi g Cells Y ANG Jian-ying 1,ZHANG Yong-fa 2,Q IAO X iao -l an 1.(1.Colle g e of M e d ical Technology and E ng ineering,2.Colle g e of Food &B ioeng ineeri ng,H enan Universit y o f Sc i ence and T e chnolo gy,L uoyang 471003,Ch i na )Abstract :L eyd i g cells w ere t he m ai n site t o the s ynthes i s and secreti on of androgen (testosterone),a -bout 95%of t h e androgen w ere syn t hesized and secreted by it ,the st udy of intersti ti al cells w ere that all t he m ale reprodu cti ve and endocri ne st ud i es can not evade .Research ofLeyd i g cells i n the fi el d ofm ed i ci n e and b iol ogy w ere more ,such as b i ological ch aracteristics of t he Leyd i g cells ,all ogen eil graft to supply t he andro -gen l evels i n el derl y m en to treat partial androgen defi ciency and its ot h er reprodu cti ve role .Th is pap er re w-ie w ed the recent progress of Leyd i g cell s after a great dea l of rel ated lit erat u re .K ey words :Leyd i g cell s ;M ed ici ne ;B i ol ogy睾丸间质细胞(Leydi g C ells ,LC s)也称睾丸间隙细胞,分布于生精小管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其含量占睾丸细胞数量的2%~4%[1]。

哺乳动物的生殖生物学研究

哺乳动物的生殖生物学研究

哺乳动物的生殖生物学研究哺乳动物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哺乳动物的生殖生物学研究对于理解动物繁殖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哺乳动物生殖器官的特点、繁殖方式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等角度阐述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生殖器官的特点哺乳动物的生殖器官是由外部和内部器官组成的。

外部器官包括阴茎和阴道等,内部器官包括睾丸和卵巢等。

哺乳动物的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在解剖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

在哺乳动物雄性动物的生殖系统中,睾丸是生殖细胞和雄性激素的主要生产场所。

而在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中,卵巢是雌性生殖细胞和激素的主要生产场所。

除了这些器官外,雌性还拥有一对输卵管和阴道,雄性拥有两个附睾、前列腺和膀胱。

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差异反映了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的基本特点。

繁殖方式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和无性两种。

有性繁殖是指生殖细胞从不同体细胞中分化出来,经过配子体的合并而形成新的生命。

而无性繁殖是指生殖细胞直接复制而不进行配子体的合并。

哺乳动物中有很多种生殖方式,不同的生殖方式反映了物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生存策略。

例如,大象、喜马拉雅兔等哺乳动物为单独育雏,雌性在生产后独自抚育幼崽。

而其他动物则是群体繁殖,例如猴子、狮子等,因为这种方式更有利于保护幼崽免受天敌的侵害。

生殖细胞的形成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的形成是很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生殖细胞发生、减数分裂、卵子和精子的生成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导致生殖细胞发生障碍或者出现异常的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的发生是指指原始生殖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会经过多次减数分裂,最终分化为成熟的生殖细胞。

男性的生殖细胞分化为精子,而女性的生殖细胞分化为卵子。

减数分裂是指生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减半,形成四个单倍体的细胞,两个染色体变成一对染色体。

这一过程是生殖细胞特有的过程,是生殖细胞从生殖细胞发生到最终形成精子和卵子的过程中最核心的一步。

性别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性别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性别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对于性别的认知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性别的了解越来越多。

性别生物学即是研究人类性别特征、生殖系统结构、生殖系统发育、生殖器官功能及其调节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领域在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

一、性别的定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人类性别的定义一直是以生殖特征为标准,即男性拥有睾丸和阴茎,女性拥有卵巢和阴道。

但是在现代,科学家们认为性别除了生殖特征以外,还与性激素、生理和心理等因素有关。

在2017年,《自然》杂志刊载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性别是由一系列基因、细胞和分子决定的。

二、性别的调节生物体内有很多与性别相关的激素,它们会影响性别特征的形成和发育。

以往的研究认为,根据性染色体的不同,雄性和雌性大脑中各有特定的基因表达方式,这些基因会决定生理和行为特征。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性别激素也对大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睾酮和雌激素会影响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差异和心理特征。

三、性别的多样性以往人们认为性别只有两种,即男性和女性。

但是在现代,我们也逐渐意识到性别是多样性的,并不仅限于这两种类型。

事实上,一些人可能具有与其生殖器官不匹配的内部性别特征。

这些群体通常被称为跨性别、非二元性别群体。

此外,一些动物也存在着多种性别类型。

四、性别的基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性别是由多种基因调节的结果。

在男性中,SRY基因决定了胚胎发育的睾丸分化过程;而在女性中,某些基因决定胚胎发育为卵巢。

但是还有很多其他基因会对性别的发育、形成和行为特征产生影响。

例如,AR基因控制睾酮受体的表达,AR突变会导致男女性别特征发生异常。

五、性别的健康问题性别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会产生各种健康问题。

在出生之前,一些胎儿可能存在着性别发育不全或其他性别相关问题;在青春期,性激素的变化会引起身体和情绪上的变化;在更年期,女性会因为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骨质疏松症和心脏病。

总的来说,性别生物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其中的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多。

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姓名 ### 班级 生命基地班 学号 201000140### 同组者:#####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题目 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组别 ###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实验目的】1. 掌握染色体的制备方法;2. 观察小鼠睾丸染色体的数目及其形态特征;【实验原理】A. 染色体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指标之一。

制备染色体标本无疑是细胞学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进行染色体显带、组型分析、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

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

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

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从小鼠的睾丸细胞中获取。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是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一般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最典型、最易辨认和区分。

因此,制备染色体标本获取的是中期细胞。

染色体特征:1. 数目(2n=?)2. 长度(绝对长度、相对长度)3. 着丝粒位置(M\SM\ST\T )4. 随体与次溢痕的数目、大小和位置5. 带型分析B. 操作方法小型动物的染色体制片最好最有效的材料就是骨髓组织(由于分裂活动旺盛,睾丸也可以)。

利用睾丸细胞的制片技术虽然需要离心以及细致的操作,但其基本程序是简便的。

在小鼠睾丸中,细胞有丝分裂图1染色体形态类型姓名 ### 班级生命基地班学号 201000140### 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组别 ###和减数分裂比较旺盛,因此不需要体外培养就可以直接得到分裂中期细胞。

通过小鼠睾丸得到染色体比较简便,一般不需要无菌操作。

用秋水仙素作为有丝分裂的抑制剂。

由于小鼠睾丸细胞分裂活动旺盛,具有高度的分裂能力,本实验采用这一材料,通过前处理,低渗,固定,制片,染色等步骤制得染色体标本,可观察到许多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以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男性生殖器的生殖细胞生物学

男性生殖器的生殖细胞生物学

男性生殖器的生殖细胞生物学男性生殖器的生殖细胞生物学是关于男性生殖器官中的生殖细胞的研究。

生殖细胞是生殖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包含了重要的遗传信息,对于生殖和遗传传递至关重要。

一、男性生殖器官男性生殖器官是指由外部生殖器官和内部生殖器官组成的系列器官。

外部生殖器官主要包括阴茎和阴囊,而内部生殖器官包括睾丸、精索、前列腺、尿道等。

这些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生殖细胞的形成、存储和传输。

二、男性生殖细胞的形成男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发生在睾丸中的精原细胞中。

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这个过程被称为精子的发生。

精子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它由头部、颈部和尾部组成,用于体内受精。

三、精胞的结构和性状精子是一种具有特定结构和性状的细胞。

精子头部包含有遗传物质DNA,颈部则连接着头部和尾部,尾部是精子的运动器官。

精子通过尾部的摆动和蠕动的方式,在生殖道中游动和前进,以达到受精卵的目的。

四、生殖细胞的存储和传输成熟的精子存储在睾丸中的附睾中。

附睾是一种管状结构,它负责储存精子,并将其输送到射精管中。

射精管连接睾丸和前列腺,将精子输送到尿道,在射精时释放出来。

五、男性生殖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男性生殖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参与生殖过程中的遗传传递。

精子携带着部分父亲的遗传信息,与卵子结合后,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继承了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这对于遗传多样性和后代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六、男性生殖细胞研究的应用男性生殖细胞的研究对于生殖健康和生殖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研究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和特征,了解男性不育症的发生机制,并为不育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研究男性生殖细胞还可以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例如精液冷冻、体外受精等。

七、结语男性生殖器的生殖细胞生物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生殖细胞的形成、结构、功能和应用。

对男性生殖细胞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生殖过程,促进生殖医学的发展,从而维护人类的生育健康。

小鼠睾丸实验报告

小鼠睾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shRNA慢病毒技术,高效敲降雄性小鼠睾丸基因,建立快速、高效的睾丸特定基因敲降动物模型,为生殖生物学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出生24天昆明小鼠(雄性),由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

2. 试剂:shRNA表达载体(pSliencer-GFP-shSox30)、对照质粒(pSliencer-GFP-shScramble)、慢病毒颗粒、免疫荧光试剂等。

3. 仪器:显微镜、荧光显微镜、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三、实验方法1. 构建shRNA表达载体:设计靶向睾丸特异性表达基因Sox30的shRNA序列,构建pSliencer-GFP-shSox30表达载体及其对照质粒pSliencer-GFP-shScramble。

2. 慢病毒包装:将shRNA表达载体和对照质粒分别与慢病毒包装载体共转染293T 细胞,收集慢病毒颗粒。

3. 动物模型制备:将慢病毒颗粒通过网微注射转导至出生24天小鼠睾丸生精小管管腔。

4. 免疫荧光检测: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敲降组小鼠睾丸组织中Sox30蛋白表达水平。

5. 生精细胞发育观察:观察敲降组小鼠生精细胞发育情况,包括圆形精子、期生精细胞等。

四、实验结果1. Sox30蛋白表达水平检测:敲降组小鼠睾丸组织中Sox3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生精细胞发育观察:敲降组小鼠生精管腔中圆形精子发育阻滞在23步,期生精管腔中无长型精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实验讨论1. Sox30基因在生殖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Sox30基因是Sox基因家族的一员,具有促进生殖细胞发育、维持生殖系统稳态等功能。

本研究通过敲降Sox30基因,发现小鼠生精细胞发育受到显著影响,说明Sox30基因在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 shRNA慢病毒技术在基因敲降中的应用:shRNA慢病毒技术具有高效、特异性强、易于操作等优点,在基因敲除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

绵羊原代睾丸细胞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绵羊原代睾丸细胞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The Culture and Observation of Sheep Testicular Cells
LI You-wen1, 2, WEI Feng1, GUO Zh-i ru1, CHEN Chuang- fu1
( 1 Key Laboratory of Xinjiang Endemic and Ethnic Disea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ihezi, Xinjiang 82003, China; 2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 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China)
图 1 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
2. 2 投射电镜观察结果
如图 2 所示。
a: 完 整细胞切片
b: 细胞 内部结构
图 2 投射电镜下细胞形态
由图 2 可见, 细胞外形不规则, 细胞表面有许多
微皱褶、不规则的微绒毛和少数球形隆起, 细胞核呈 卵圆形或马蹄形, 核孔较明显, 异染色质呈小块状, 多 沿核膜内面分布。细胞质丰富, 内有少量溶酶体, 线 粒体数量较多, 呈不规则圆球形, 线粒体嵴略有肿胀; 可见少量游离核糖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 有些细胞内 有大量泡状小体, 呈椭圆形或圆形( 图 2) 。
1. 2 方法
1. 2. 1 绵羊睾丸原代细胞的制备及培养[ 4] 以无菌手术刀摘取绵羊睾丸, 带回实验室, 除去
脂肪及结缔组织, 用酒精棉球消毒表面, 剥弃鞘膜及 白 膜 及 附 睾, 用 含 有 青 霉 素 400IU/ mL , 链 霉 素 400Lg/ mL 量 1 @ PBS 液冲洗 2 或 3 遍后, 将睾丸剪 碎, 用 1 @ PBS 液漂洗组织块 3~ 5 次, 除去破碎细胞 和其他杂质, 按睾丸组织量的 3~ 5 倍加入 2. 5g/ L 胰蛋白酶溶液, 37 e 消化 30min 至睾丸组织呈膨松 状, 加 2~ 3mL 的小牛血清终止胰酶的作用, 用玻璃 珠振荡分散细胞, 加适量的 1 @ PBS 使用液将悬浮细 胞; 细胞悬液用无菌的三层纱布过滤, 收集滤液, 配 制成 1. 0 @ 106 细胞/ mL 细胞悬液, 分置于细胞培养 瓶中, 于 37 e 5% CO2 的培养箱中进行细胞培养。 1. 2. 2 倒置显微镜观察

小鼠骨髓和睾丸细胞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染色体制备中的应用比较

小鼠骨髓和睾丸细胞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染色体制备中的应用比较

文章编号:2096-0387 (2018) 03-0081-03第4卷第3期 生物化工Vol.4 No.32018 年 6 月Biolog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Jun. 2018小鼠骨髓和睾丸细胞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染色体制备中的应用比较黄伟伟,李绍军,高梅,张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染色体制备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的一项核心基础技术,也是高校细胞生物学实验常开的一项实验。

然而染色体制备 技术复杂,操作环节多,耗时长,影响因素多,在实际实验中获得理想染色体的成功率很低,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提高成功 率,使学生真正掌握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了解染色体的数目以及形态特征。

本文比较了利用小鼠骨髓和睾丸细胞制备染色 体的优劣,并讨论了染色体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改进方法。

关键词:骨髓细胞;睾丸细胞;染色体制备 中图分类号:Q952文献标志码:AComparison of Mouse Bone Marrow Cells and Testicular Cells in the Cell Biology Experimentof Chromosomes PreparationHuang Wei-wei, Li Shao-jun, Gao Mei, Zhang Bi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Shaanxi Yangling 712100)Abstract: The technique of chromosome preparation is one of the core technologies of cell biology,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experiment content of the cell biology experiment course in universities. However, chromosom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is complex, multiple operational taches, time consuming, and often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the success rate for obtaining ideal chromosomes is very low in the actual experiment, so it needs to further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 chromosomes preparation experiment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technology of chromosome preparation, and understand the morphology of chromosomes.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ouse bone marrow cells and testicular cells using for chromosomes preparation, and discussed some precautions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for chromosome preparation.Key words: Mouse bone marrow cells; Mouse testicular cells; Chromosomes preparation染色质是细胞遗传密码的物质载体,也是细胞代 谢和遗传活动的调控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睾丸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研究进展周文钧摘要:睾丸形态与功能的维持主要依靠生精细胞、支持细胞、管周肌样细胞、间质细胞发挥作用。

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功能的正常是精子发生的基础,管周肌样细胞的收缩促使精子排出至睾丸网,间质细胞是睾酮的主要来源。

目前,睾丸细胞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体外培养、细胞基因组学、细胞应用三大领域。

本次研究将分别探讨生精细胞、支持细胞、管周肌样细胞、间质细胞的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生精细胞;支持细胞;管周肌样细胞;间质细胞;生物学;应用睾丸由生精小管和间质构成,1~4条生精小管(seminiferous tubule)高度盘曲于睾丸小叶中。

管壁上皮为特殊的生精上皮,是精子发生的场所,主要由支持细胞(Sertoli cell)、生精细胞(spermatogenic cell)组成。

小管上皮基膜外有胶原纤维和管周肌样细胞(peritubularmyoid,PTM)。

睾丸间质是含有大量的血管及淋巴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含有大量的间质细胞(Leydig cell),其主要功能为合成和分泌雄激素。

本次研究将分别探讨生精细胞、支持细胞、管周肌样细胞、间质细胞的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1 睾丸细胞生物学特点1.1生精细胞精子发生既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形态与遗传变化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特异的细胞分化过程,是生命周期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生精细胞生物学变化起到关键作用。

人的精子发生需要(64±4.5)d,需要经过精原细胞增殖分化、精母细胞减速分裂、形成精子三个阶段。

精原细胞位于生精小管基底室,基膜与之相接触。

其分化起始于胚胎时期的原始生殖细胞,分化形成生殖母细胞并逐渐迁移至生精上皮基膜,经过细胞分裂分化成为以精原干细胞(SSCs)为主的精原细胞,SSCs可自我更新,又能定向分化成精母细胞。

大鼠的精原细胞可分为A型、中间型、B型精原细胞,Huckins提出将大鼠的精原细胞分为三部分,即贮备型精原干细胞(As),更新或增值型精原细胞(Apr-Aal)和分化型精原细胞(A1~A4-In-B)[1],前两者也可以称之为未分化型精原细胞。

As一般情况下处于休止状态,只有在其他类型的精原细胞耗尽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分裂。

单个的精原细胞As分裂形成成对Apr精原细胞,Apr精原细胞再分裂分化成4、8、16个链状精原细胞(Aal),Aal再分裂形成分化型A型精原细胞(A1~A4)四个亚型及中间型(In)、B型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内细胞器增多,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在组织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处于各阶段的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完成后次级精母细胞便很快开始第二次减数分裂,因次级精母细胞存在时间短,故在组织切片中不易看到,此时次级精母细胞不进行染色体复制,形成单倍体圆形精子细胞,最终形态改变形成精子。

1.2支持细胞支持细胞(Sertoli cell)是维持生殖上皮稳定性与维持睾丸功能的关键细胞,是一种滋养型细胞,位于基部紧贴基膜,顶部伸向腔面,侧面和管腔面有很多不规则的凹陷,其内镶嵌着各级生精细胞。

支持细胞之间的连接复合体将生精上皮分为了基底室和近腔室,基底室有精原细胞和细线前期精母细胞,近腔室有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1],为精子发生内环境的稳定提供了保障,支持细胞和精子细胞之间存在缝隙连接,此连接就像锚一样在精子细胞镶嵌在支持细胞上发挥作用[2]。

支持细胞可分泌生长因子(如TGFα、TGFβ、IGF-1、IL-1)、转运蛋白(如雄激素结合蛋白、转铁蛋白、铜蓝蛋白)、类固醇等物质,为精子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同时还起到包裹生殖细胞质突起和释放管腔作用。

支持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可支持精原细胞的增殖分化[3]。

支持细胞具有免疫豁免作用[1],还可以通过自分泌与旁分泌作用调节睾丸间质细胞的功能。

1.3管周肌样细胞管周肌样细胞(peritubularmyoid,PTM)又可称为管周收缩细胞或管周细胞,于生精上皮基膜外呈环形排列,不同种属动物管周细胞排列及层数不同,啮齿类动物呈单层排列,而人类的管周细胞有3~4层[4]。

管周肌样细胞扁平呈长形,轮廓平滑,核椭圆,胞质内除了有细长的线粒体、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以及游离核糖体外,还有有大量细丝束和细丝,两者都是肌动蛋白或类肌动蛋白样的物质[5],管周细胞具有平滑肌细胞的主要结构特征,是界膜收缩和舒张的基础,界膜的舒缩作用可维持生精小管内的压力,促使精子和睾丸液的排出睾丸网。

此外,管周细胞还有合成细胞外基质及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等功能,对睾丸精子发生和合成雄激素起调节作用。

1.4间质细胞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存在于雄性动物睾丸生精小管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中,是填充睾丸间质的主要细胞成分。

成熟的间质细胞大体呈圆形,核居中,核仁明显,滑面内质网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成熟的间质细胞占睾丸细胞数量的2%~4%[6],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和合成睾酮,也是睾酮的主要来源,还可分泌少量雌激素及生物活性物质。

间质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可分为胚胎期、婴幼儿期、青春前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几个阶段。

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将会在胚胎期、新生儿期、青春期出现3次高峰[4]。

2 睾丸细胞研究进展2.1睾丸细胞体外培养生精细胞体外培养一般采用组织培养与混合细胞培养两类方法,组织培养可获得减数分裂后的分化细胞,但分裂速度较体内更快。

但该法无法进行有关于精子发生所需条件以及睾丸内细胞间相互关系研究,故当前该法仅用于培养一些不易分裂的生精细胞。

生精小管培养主要通过切片处理的细小曲细精管碎片或者片段完成,可进行体外模拟,培养体中的支持细胞可为生精细胞提供营养支持,避免组织因缺氧大片坏死,但在培养中支持细胞结构与功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增殖、分化率低,不利于长期培养。

2.2睾丸细胞基因组学目前,睾丸细胞基因组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精细胞领域,已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序列研究发现,存在于精子发生有关的染色体,在生精细胞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的突变与缺失便可能造成精子发生障碍。

保守估计,精子发生过程中至少有300个基因参与,数百种RNA和蛋白质参与这些基因程序性表达。

2.3睾丸细胞应用前景2.3.1精原干细胞的应用前景精原干细胞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精原干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同种或异种移植技术的成熟都将有助于探索精子发生的机制,可用于保护有特殊价值的基因物质,为转基因动物和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物种等领域开辟广阔的前景。

男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后,其精子发生过程损害并导致不育,可利用治疗前低温储存精原干细胞在患者治愈后将其移植回体内,恢复患者生精功能。

精原干细胞niche 还可以解决由于精原干细胞缺陷造成的男性不育的疾病。

2.3.2支持细胞应用前景2.3.2.1共培养提高存活率支持细胞与大鼠胰岛细胞共培育研究证实,支持细胞与解冻的大鼠胰岛细胞共培育,可提高冷藏保存的胰岛细胞的存活率并改善其功能。

其主要机制可能为:①拮抗凋亡基因Bax;②阻滞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激活caspasa;③抗氧化和维持细胞内钙稳态。

近年来,许多实验研究均证实,通过与支持细胞共培养,可提高目标细胞存活率。

国外已经计划睾丸支持细胞与胰岛素共移植治疗糖尿病,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思路[7]。

2.3.2.2治疗帕金森病支持细胞具有较好的营养支持作用,众所周知帕金森病是神经干细胞凋亡引起的一种疾病,理论上向目标区域移植睾丸支持细胞,利用其可分泌营养物质和蛋白滋养其它细胞作用,可提高目标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最终治疗或控制帕金森病[8]。

体外研究证实将支持细胞与胚胎中的脑细胞共培养后,脑细胞神经生长明显增加,TH阳性多巴胺比重上升。

3 结论生精细胞、支持细胞与间质细胞是睾丸三大功能细胞,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前,有关于生精细胞、支持细胞与间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成果较多,但有关于管周细胞的研究及以上三类细胞相关临床应用技术较少,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与模型尚不成熟,细胞间关联机制研究不够透彻,睾丸微环境创造与维持仍无突破性进展,需要我们加大对睾丸细胞的研究力度,使其具有更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成令忠.现代组织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Ritzen E M.Test.Raven Prees[M].NewYork,1981:171-195.[3]廖尚英,朱宝长.雄性学研究(1)[J].生物学通报,2004,39(6):1-3.[4]Maekawa M,Kamimura K,Nagano T.Peritubular myoid cells in the testis:Their structure and function[J].Archives of Histology & Cytology,1996,59(1):1-13.[5]曹兴午,林凯,李翠英,等.睾丸生精小管界膜和管周肌样细胞调控睾丸功能[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1,25(12):59-62.[6]刘建中,郭海彬,邓春华,等.大鼠睾丸Leydig细胞的培养和鉴定[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1):14-17.[7]DeFalco T,Saraswathula A,Briot A,et al. Testosterone Levels Influence Mouse Fetal Leydig Cell Progenitors Through Notch Signaling[J]. BIOLOGY OF REPRODUCTION,2013,113(88):1-12.[8]Polisetti N,Chaitanya VG,Babu PP,et aL Isol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J]. Neurology India,2010,58(2):201-2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