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孝陵
1、景点概况1分30秒
1、地理位置、景区地位
2、朱元璋生平
3、建陵时间及陵墓特点等
各位游客,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太后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为什么取名孝陵呢?一说皇后马氏死后谥号“孝慈”;也有说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清以后改成“明孝陵”,以示朝代区别。
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农家庭,17岁出家皇觉寺。元末天下大乱,各地农民纷纷起义,1352年朱元璋投身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在战争中崭露头角,1356年攻占集庆也就是今天的南京,1368年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年号洪武。陵寝在1376年开始筹建,1381年动工,次年葬入皇后马氏,1398年葬入朱元璋,但整个工程直至1413年才正式完工。
明孝陵是一座宝城宝顶式陵寝,特点是前方后圆,其开创了明清时期500年帝陵形制的先河,是中国皇家陵寝集大成的形制,2003年7月,明孝陵成功申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2、大金门、碑亭2分钟
1、大金门的建筑特点及规模
2、碑亭的建筑形式
3、碑亭的俗称
4、功德碑
明代的孝陵要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大的多,它的起点就在现在的卫岗东侧的下马坊,从下马坊西行700多米,就来到了第一大门-------大金门,当时的大金门顶覆有黄色琉璃瓦,正面有红漆的大门,现在的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原来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公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
过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被毁,就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它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2746个字,六部分内容,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登基称帝、立皇太子;四、废中书、设六部;五、重人才、建国学;六、生活简朴;后面是皇族子女57人名号及144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是对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评价。其实朱棣大书特书朱元璋功绩的目的是为给自己树立威信,表明正统。他还曾命人在阳山开凿了一块高达72米的碑材,后因工程过于浩大才忍痛放弃。
3、神道、梅花山2分钟
1、石像路的六种神兽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利
2、望柱
3、石翁仲路上文臣、武将的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4、棂星门
5、孙权幕和赏梅胜地
走过御河桥,就进入了神道,它一共分为2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两侧分别有6种12对24只石兽,每组四只,两立两蹲。第一种是狮子,狮子是兽中之首,象征帝王的威
严;第二种是獬豸,是传说中的法兽,独角,善辨忠奸,象征帝王的正直不阿;第三种是骆驼,骆驼是沙漠之舟,代表北方疆域,象征疆域辽阔;第四种是大象,代表南方疆域,象征国泰民安,民心顺服;第五种是麒麟,是祥瑞之兽,象征帝王仁德;最后是马,象征对帝王的忠诚。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石兽,雕刻的线条简洁,刀法浑圆,极富立体感,集中展示了明代雕刻的艺术精髓。现在我们来的是神道的第2段,翁仲路。在路口有一对望柱又叫华表,有指路的作用,从这里开始,神道开始拐向正北方向。翁仲路上有两对文臣,两对武将,分别是一对年轻的,一对年老的,预示着大明江山后继有人。
在石象路东侧,有一座小山,叫梅花山,神道围绕梅花山转了一个弯。原来这座山是东吴时孙权的陵墓,在修明孝陵时曾有人建议将此墓移走,但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下给我看大门吧”,于是神道因此而弯曲。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南京著名的赏梅基地了。
4、金水桥、陵门、碑殿1分30秒
1、金水桥
2、陵门建筑特点
3、“特别告示”碑及六国文字
4、碑殿内五块石碑的名称及内容
走过神道,穿过棂星门,我们就来到了金水桥。金水桥,又名御河桥,原有五座,正对着陵门的5个门洞,后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清代仅修复了其中的3座。金水桥的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寝建筑,请大家随我进去参观。
顺坡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大门。它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尽显皇家的气派。在门前东侧,有一块“特别告示碑”,立于宣统元年,上面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书写,内容是重申保护孝陵。
进了文武方门,我们就来到了碑殿,正中有一块“治隆唐宋碑”,是康熙皇帝第3次南巡谒陵时所题,意思是赞誉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功绩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旁边还有两块乾隆谒陵时所题的诗碑。
后面还有两块卧碑是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时谒太祖陵的纪事,上面有两江总督陶岱以及江南织造郎中曹寅所书的记录。
5、享殿遗址1分30秒
1、享殿过去和现在的用途
2、原来的规模及现在可见的景观
这座建筑叫享殿,又叫孝陵殿,为明孝陵的主要建筑,它建于汉白玉的三层须弥座台基上,原来的大殿九五开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是祭祀和拜谒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殿堂,原来的大殿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我们眼前的这座为清同治年间重建三开间的小殿,规模已大不如前。但我们依旧可以通过一些遗物一窥享殿的规模,大家请看,殿宇的下方是三层石须弥座台基,台基通高3米,三层石栏杆,四角装饰石雕螭首,前后正中有踏跺三道,中设丹陛石,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台基之上,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从台基上遗留的56个,直径都有0.91米的巨大石柱础,可以遥想当年享殿在这些巨大的金丝楠木支持下,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地铺“金砖”,是何等的气派壮观。
6、方城、明楼,宝城、宝顶1分30秒
1、方城明楼的布局
2、建筑特色
3、宝城、宝顶的规模、形状和建造特点
走过升仙桥,我们面前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陵寝所在地,前方的是用巨大的砖石砌成的
方城,方城上有明楼,它原先是一个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的精美建筑,后毁于战火,现仅存四壁。在方城两侧还有两堵八字墙,它的四角是精美的砖雕花纹,这些都是明朝砖雕艺术的精品。穿过方城正中54级甬道,迎面就是十三层条石垒筑的宝城,上面有民国初年所刻的“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用以回答游人提问。这后面就是宝顶了,它是一个直径325---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顶上树木参天,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明孝陵这种宝城宝顶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今天明孝陵的东侧还有太子朱标的东陵遗址。明孝陵我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现在给大家40分钟自由活动的时间,大家可以自行参观,40分钟后在停车场集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