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事迹
“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许身为国最难忘
“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许身为国最难忘
吴明静;凌晏;连锦桥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河北)》
【年(卷),期】2016(000)020
【摘要】放弃已经取得成功的事业和优厚的待遇,回国。
在长达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隐姓埋名,不为人知,为祖国的核武器事业奋斗,这就是"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的人生轨迹。
许身为国最难忘,陈老的一生和祖国紧紧相连。
2016年5月27日12时,陈能宽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吴明静;凌晏;连锦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5
【相关文献】
1.许身为国最难忘——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 [J], 胡干达;
2.陈能宽:许身为国最难忘 [J], 吴明静;凌晏;逄锦桥;
3.\"两弹一星\"精神及其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启示\r——以\"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院士为例 [J], 李鑫
4.爱国、开创、科学、奉献——试论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精神 [J], 房庆云; 孔祥彬; 张容华; 安鸿儒
5.引得科技巨头纷纷布局的“元宇宙”三十年前钱学森就有预见--纪念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同志诞辰110周年 [J], 徐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弹一星 功勋人物
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
分享人: 雅修一班
1. 两弹一星 是什么
两弹一星
2. 历史背景 3. 发展历程 4. 功勋人物 5. 精神与成就 6. 我的感想
两弹 一星
“两弹”指原子弹和导弹, “一星”指人造卫星。
近几年,“两弹一星”又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 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当时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 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 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 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辉煌成就。
1963年秋,照片上的4位中国人是我国派 往国际焊接学会的第一个观察员小组的成 员,组长姚桐斌(照片左起第2位)
姚桐斌很有远见地提出了材料先行的思路,为将来新 型号火箭做准备。 从1960年至1965年,703所前前后后开展了500多个 研究课题,80%都应用在了如今的火箭发射、卫星上 天的事业上。几乎每一个课题,都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正是因为姚桐斌等老一代航空人奠定的坚实基础,才 有嫦娥、神州飞船上天!才使得今天的中国航空航天 事业,一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走过了近60年征 程。“两弹一星”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 傲,是共和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丰碑。 两弹一星”事业不仅推动中国的发展,也创造出了“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具体指的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两弹一星23位元勋
两弹一星23位元勋1、于敏,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
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
对我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2、王大珩,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为国防现代化研制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有突出贡献为我国的光学事业及计量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王希季,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提出中国第一颗卫星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主持该型运载火箭初样阶段的研制;主持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
4、朱光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
5、孙家栋,火箭和卫星总体技术专家。
从事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与中远程导弹的总体设计工作,任总体主任设计师;参加领导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研制与发射;担任多种型号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负责绕月工程大系统的技术决策、指挥和协调,任总设计师。
6、任新民,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
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等。
7、吴自良,物理冶金学家。
50年代,从事苏联低合金钢40X代用品的研究,对建立我国低合金钢系统有示范作用。
60年代,领导并完成了铀同位素分离用“甲种分离膜”的研制任务,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做出贡献。
8、陈芳允,无线电电子学与空间系统专家。
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做了开创性工作,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多项国家急需的电子系统课题,和合作者研制并参加组建成功我国人造卫星无线电测量控制系统提出了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新方案,并负责这一系统的研制和星地技术协调工作。
“两弹”元勋陈能宽
验,人变成了 “沙人” o风沙吹裂了 他们的皮肤,他们关心的却是怎样 做才能使雷管和炸药在点燃核材 料时,同步性只差千万分之几秒; 如何把炸药能量集中起来,使核 材料引起链式反应;如何用特殊 办法,把炸药威力集中在“产品” 中心的核材料上。在参与的核试 验方案制定和组织工作中,陈能 宽把视线投向核试验爆炸方式的 转变,将核爆炸方式从空爆、地爆 转向平洞和竖井试验。每次核试验 都会面临许多技术难题,都需要 陈能宽和他的研究团队付出极大 研和生活条件,排 除美国政府干扰和阻挠,携家人 从旧金山经菲律宾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陈能宽担任了中国科学院 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感受到了
“给自己国家做事的幸福”。“你 们这么年轻,回来给祖国做事太好
T! ”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陈 能宽等人时,高兴地说。不久,陈 能宽与周邦新、刘长禄、王维敏等 研究人员开始进行矽钢片的加工 结构与再结晶结构的研究,并在铁 硅合金中获得立方结构的形成。
1959年底,陈能宽与中国科 学院金属研究所前所长李薰和龙 期威等提出“建立品体缺陷和金 属键统一的金属强度理论”建议。 同时,他以长期在多种金属单晶体 形变、再结晶的研究中形成的研究 成果与积累的经验,培养中青年科
技人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材料科 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设计起爆元件
1960年6月,陈能宽接到改变 他人生轨迹的通知:调任第二机械 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即核武器研究 院)研究员。“陈能宽同志,调你到 二机部来是想请你参加一件国家 重要的机密工作。我们国家要研制 一种'产品',我们想让你负责爆轰 物理的工作……”虽然钱三强和朱 光亚等领导没有明确说出“产品” 名称,陈能宽还是猜中了“产品” 的含义。他说:“是不是让我参加 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你们是不是调 错人了?我是搞金属物理的。我搞 过单晶体,可是从来没有搞过原子 弹。”领导说:“调你来没有调错。 我们谁也没有研制过原子弹。”
从土家古镇走出来的原子能专家──记慈利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
从土家古镇走出来的原子能专家──记慈利籍“两弹一星”功
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
柯云
【期刊名称】《民族论坛》
【年(卷),期】2000()6
【总页数】4页(P12-15)
【关键词】陈能宽;获得者;科技委;慈利;原子能;古镇;专家
【作者】柯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1
【相关文献】
1.陈能宽:从土家古镇走出的“两弹一星”元勋 [J], 柯云;
2.甘献年华逐紫烟——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院士 [J], 萧高健
3.他为两弹而生-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院士 [J], 无
4.“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从事航天六十年镶星探月问天穹 [J], 郭宇廷;昆仑
5.他为两弹而生——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院士 [J], 刘志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许身为国最难忘——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
许身为国最难忘——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
胡干达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00(000)011
【摘要】1945年7月16日5点30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尔多,升腾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朵蘑菇云。
19年后,1964年10月16日15时,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自已的力量,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西方大国的核垄断,使我国跨入世界核大国行列。
那天试验场区,一片沸腾,从将军到士兵,从科学家到普通工人都欣喜若狂,热泪横流。
有一位刚刚步入中年的科学家目睹了这一振国威的壮观景象,激动得来不及擦去欢乐的泪水,便从怀中掏出笔记本,快速地写下了《东方巨响》和《神州日月增光》的壮丽史
【总页数】4页(P6-9)
【作者】胡干达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1
【相关文献】
1.热烈祝贺中山大学许宁生教授、陈小明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J],
2.“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许身为国最难忘 [J], 吴明静;凌晏;连锦桥;
3.陈能宽:许身为国最难忘 [J], 吴明静;凌晏;逄锦桥;
4.衣带渐宽终不悔——记我国档案学著名学者陈兆祦 [J], 王素平
5.执着铸就辉煌——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学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弹一星科学家《陈能宽》的励志故事
【导语】陈能宽,⾦属物理学家、爆轰物理学家,中科院院⼠。
今天就给⼤家分享下关于陈能宽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在我国第⼀颗*、氢弹及核武器的研制⼯作中,陈能宽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物理、*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作,组织并参加了聚合爆轰波⼈⼯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同步起爆的⽅案制定和研究,在较短时间内攻克了技术难关,实现了预期结果。
1982年获国家⾃然科学奖⼀等奖,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科学进步奖,1999年9⽉18⽇获“两弹⼀星”功勋奖章。
在长达20余年的漫长岁⽉⾥,陈能宽作为核装置全⾯质量的技术负责⼈之⼀,参与了我国多次核试验中⼤部分核装置实验⽅案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氢弹的研制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能宽热爱⽣活,懂得⽣活的真谛,有着为科学事业奋⽃终⾝的澎湃激情、积极乐观的⽣活态度和永不⾔弃的鲜明个性。
这已成为他赢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崭露头⾓学成归国 1923年5⽉13⽇,陈能宽出⽣于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个中产之家。
湘西的奇⼭秀⽔孕育了他的灵智与情怀。
1942年,陈能宽从的雅礼中学毕业,被保送到唐⼭交通⼤学矿冶系,⼤学⽣活给陈能宽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基础,194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但是,战乱后的中国百业凋敝,⾯对与理想严重脱节的现实,陈能宽积极寻求出路,次年,他考上了由政府资助的⾃费留学,远赴美国耶鲁⼤学。
在耶鲁⼤学,他仅⽤了⼀年的时间就获得了硕⼠学位。
接着⼜师从哥廷根学派⼤师、物理冶⾦学的学者麦休森(C.H.Mathewson)教授学习,于1950年获得物理冶⾦博⼠学位。
毕业后,他先后在约翰·霍普⾦斯⼤学和西屋电器公司任职。
在美9年,陈能宽系统钻研⾦属物理,做出了许多重要发现,发表了多篇有关“位错”的论⽂。
他与R.B.Pond教授合作发表的《⾦属晶体中滑移线传播的微观电影显⽰》被公认为是⾦属物理学研究中的⼀个创举,得到了国际冶⾦界同⾏的⼴泛认可。
陈能宽:甘献年华逐紫烟
文/毛思卿陈能宽:甘献年华逐紫烟坚定的归国决心1923年,陈能宽出生于湖南慈利。
青少年时期正逢民族危亡之时,他便早早在心中埋下“知识报国”的宏愿。
1942年,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
战乱后的中国百业凋敝,面对与理想严重脱节的现实,陈能宽积极寻求出路。
1947年,在留学考试恢复后,陈能宽与妻子共同赴美国深造。
仅用了3年时间,陈能宽便先后获得了耶鲁大学物理冶金系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与人合作发表的《金属晶体中滑移线传播的微观电影显示》被公认为是金属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创举,得到了国际冶金界同行的广泛认可。
虽然在美国享受着优渥的待遇,但是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深埋着回国的愿望。
此时的美国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借口,禁止自然科学、工程学、医科等学科的中国留学生回国,陈能宽遭到了百般阻挠,多次被美国移民局的官员盘问和施压。
1955年,陈能宽一家历经波折后,终于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
艰难的研究事业回国后的陈能宽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继续做金属物理方面的研究。
1960年,陈能宽接到通知,国家要研制一种责任编校/吴飞燕在“两弹一星”的功勋册上,有这样一位特别的人物,他从金属物理学领域,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
他率领一支年轻的队伍,不辱使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向世界级的技术难题发起进攻,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就是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
74(插画绘制/Wustar )“新产品”,想让他负责“爆轰物理方面的研究”,陈能宽理解这个“新产品”就是原子弹。
此时,陈能宽从未接触过核爆炸领域。
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接受了这个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从头学起,全身心投入到新的科学领域。
从此,陈能宽告别了家人,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
这一走,便是整整25年。
在与世隔绝的试验场,在风沙呼啸的戈壁滩,陈能宽带领团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研究攻关。
核爆轰试验进入实战阶段后,陈能宽和同事们面临实验条件简陋、铀等原料奇缺、经费不足等重重难题,他依靠在金属物理、材料学等方面的学术功底,创造性地发明了“冷实验”的方法,从概念、理论入手,用简单、安全的实验代替复杂、危险的实验,借助材料科学相似性原理,从钢材料、单个原件开始实验,逐渐到合金、组合件。
有关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必看5篇).doc
有关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必看5篇)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11923年,陈能宽出生在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一个士绅家庭。
祖父是清末举人,父亲经商有成,回乡办学,开设了镇上第一所邮局,不仅服务乡梓,还为中共地下党传递情报。
幼年的陈能宽聪敏好学,踏实勤奋,为读书吃尽苦头。
初中时从慈利来到常德,十三四岁的少年要背着行李走3天,每晚就着油灯挑水泡。
当时正值抗战时期,有一次炸弹就在十几米外炸响。
高中陈能宽就读于耶鲁大学在中国创办的雅礼中学,1942年高中毕业,陈能宽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到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工程系。
1946年,陈能宽大学毕业,并与大学同学裴明丽结婚。
为学有所用,他主动申请到天津炼钢厂工作。
次年,留学考试制度恢复,陈能宽想着自己的专业还需深造,便积极参加留学考试,成功考入美国耶鲁大学。
在美国留学期间,陈能宽学习效率很高,凭借一腔热血,刻苦钻研,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接着又用两年时间,在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取得物理冶金博士学位。
1947年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时,陈能宽与妻子同在榜单!两人伉俪加同学,成为耶鲁校园的独特风景。
学有所成的陈能宽想通过自己的技术和能力为祖国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事与愿违,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陈能宽有国难回,只能暂时入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1954年,他应邀前往匹兹堡的西屋公司担任研究工程师。
在美九年,陈能宽系统钻研金属物理,专注于研究金属内部微观结构的改变,并试图从机理上解释或模拟宏观现象。
他和同事发表的多篇论文,都被公认为在金属物理学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21955年,陈能宽夫妇排除重重干扰,带着一颗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一路辗转于旧金山、檀香山、日本、菲律宾、香港,回到祖国。
归国后,陈能宽先后在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金属所任研究员,从事金属单晶体形变领域科研工作,为提高新中国金属零件成型加工水平打下了基础。
2020年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感人事迹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一、邓稼先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
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
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
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
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
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
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 ___、 ___和___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二、钱学森上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
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
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
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
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陈能宽事迹观后感
陈能宽事迹观后感摘要:一、陈能宽的生平和贡献1.个人背景和教育经历2.回国投身核武器研究3.领导和组织爆轰物理、特殊材料冶金、实验核物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4.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二、陈能宽的精神品质1.为国奉献的精神2.敢于创新、攻坚克难的勇气3.淡泊名利、默默付出的品质4.传承和弘扬科学精神三、陈能宽事迹对我们的启示1.树立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使命感2.坚持科技创新,追求卓越3.培养和传承科学家精神4.学习陈能宽,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事业正文:陈能宽事迹观后感近日,观看了关于陈能宽事迹的纪录片,深感陈能宽先生为国家、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展现了科学家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精神风貌。
陈能宽,金属物理学家、材料科学家、工程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他1923年出生于湖南慈利,1946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
1947年留学美国,195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
曾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汀豪斯公司(西屋电气公司)研究员。
1955年回国后,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投身于新中国的核武器研究。
回国后,陈能宽领导和组织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包括爆轰物理、特殊材料冶金、实验核物理等领域。
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他带领团队手工造出上千枚炸药部件,进行了上千次试验,初步建立起核武器爆轰物理理论和试验体系,完成了相关设计和测量研究工作。
这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能宽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具有崇高精神的民族英雄。
他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为国奉献、敢于创新、淡泊名利、默默付出的精神品质。
在美留学期间,他坚定地选择回国,为国家的核武器研究贡献力量。
面对困难和挑战,他始终保持乐观态度,攻坚克难,为国家的科技事业拼搏。
陈能宽事迹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树立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使命感,把握时代机遇,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两弹一星的元勋们
两弹一星的元勋们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11时),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
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并从事火箭研究。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外交上的不断努力,钱学森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与胡锦涛总书记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
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2009年10月31日早上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
郭永怀(Yung-huai Kuo,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中国空气动力学家。
妻子是李佩。
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
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39年考中中英庚子赔款出国留学名额,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
不辞沉默铸金甲甘献年华逐紫烟——记“两弹”元勋陈能宽
号试川 这个 f I l l 秘 . 何 贵 的 l 足 - … f 第 颗 i rj f 0 仃务。
、 』 , 转 为 原 r弹 爆
,
你 婴 想 丌 。
恢 ,他 平 l y I - I j J J ( J . 圩 t l 】 交
的 n赞 胃 ,1 9 4 7 赴 荚深 造 。
. e
青少年时期饱尝民族危亡耻 研究打下良 好基础。1 9 3 9 年初中 毕 辱,日 益高涨的 抗日 呼声不断 激励 业, 他以 最高总分考取有奖学金的 着陈能宽的 热血。他立志要找一条 长沙内 迁沅陵的雅礼中学。1 9 4 2 年 “ 救国 之道”。 他拼命学习, 希望 以 优异成绩被保送入交通大学唐山 有朝一日能用 自己的知识报效祖 工学院 ( 即唐山 交通大学) 矿冶工 国。 程系学习。 陈能宽在常德隽新中学度过 i 9 4 6 年大学毕业,陈能慌到
忠 ”
造 来 ,我们 1 有 始原 弹研制 } 1 l 的 “ 爆 轰 ”物 实 验。 断实验 ,不 断收集数 过
联 系,1 9 4能 宽 旧 学 术 程 f l 1 ,挫 折 所难 免 ,作 为领 : 人 _ 1 1 …科 技 界销 声 迹2 5 年之 物 ,压力对 陈能宽更是家常便饭 。
炎… l 作 的 儿 ,陈 能 说 快成 为颇1 , J ‘ 成就 n 勺 干 : } 家。
火j J f J f l I J , 他 常 j 进 步
r掸 。人家 说 我们 儿 { ‘ 也 休 带 领[ j ] 队 北 京远郊 古 K城 ,) 1 : 把 原
金秋骄子
梦想
救 我 髀 的不辞 沉默铸 金甲 ,
二 二 二 ! ! : ! ! ! ! : 贾 _ — 一
两弹一星 功勋人物
火箭发动机中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3000℃以上的 高温,容易烧坏零部件,引起事故,姚桐斌把这个问题列 入研究课题。当所有人都质疑研究不会有结果的时候, 姚桐斌坚信自己的主张,他们将新研制的材料和工艺用于 新型号的火箭上,使火箭发动机的高温大为降低,同时还 提高了比推力,增加了射程。 1963年,姚桐斌出国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遇到了英国、 德国的冶金专家。他们问他: 为什么当初舍弃我们所提供的,那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个 人待遇而回中国去, 姚桐斌坦然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 在回国。现在中国还比较落后,但将来中国一定会强盛起 来。
留学英国期间,姚桐斌日夜关注国内局势,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姚桐斌和在英国的留学生 们都激动万分! 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个进步,都使姚桐斌激动不已。 他在英国各地奔走,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宣传,他吃最差的食 物,住最差的地方,他省下每一个便士,去更多的地方宣传 新中国。
桐斌高调的爱国活动,迅速成为被“关照”的对象! 一天,他突然接到了伦敦警察的通知,要“请”他去谈话, 谈话的内容是:要他在限期内离开英国,但是,不准回中国。 世界最负盛名的铸造学教授,依·皮沃斯基听闻此事后,邀请 姚桐斌去德国,在他的领导下做研究工作。 1953年秋天,姚桐斌远赴联邦德国慕尼黑大学,仅仅三个月, 他就以惊人的天赋,熟练掌握了德语。
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来政策主轴,1999年9月18 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 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23位为研制“两弹 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两弹一星”元勋情况: 授勋前过世(7人) :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 钱三强、郭永怀 授勋后过世(13人) :钱学森、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 朱光亚、黄纬禄、王大珩、屠守锷、陈能宽、任新民、程开甲、于敏 现在仍在世(3人):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 “两弹一星”还有很多很多科研人,他们深藏功与名,默默奉献出自 己的青春,健康,甚至生命 少年强则国家强,相信未来,祖国会出现无数的“功勋人物”。
两弹一星相关人物及事迹
两弹一星相关人物及事迹
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两弹一星”那些超级厉害的人物和他们超牛的事迹!
先来说说钱学森爷爷。
他可不得了,在美国的时候那是相当厉害,但心里一直想着回国为咱们做贡献。
美国那边千方百计地阻拦,可钱爷爷那决心,谁也挡不住!他回到祖国后,一头扎进了导弹和航天事业。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带着大家一点点研究、一次次试验,为咱们国家的导弹和航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邓稼先爷爷,他为了研究原子弹和氢弹,那真是付出了太多。
隐姓埋名好多年,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在干啥。
天天在大沙漠里搞研究,条件艰苦得没法说,可他从来没抱怨过。
成功搞出了原子弹和氢弹,让咱们国家在国际上挺直了腰杆!
再说王淦昌爷爷,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坚决回到祖国。
在研究中,遇到困难那是家常便饭,但他总是笑嘻嘻地面对,带着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郭永怀爷爷也特别让人敬佩。
他在飞机失事的危急时刻,还想着保护重要的数据,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把数据夹在中间。
人牺牲了,数据却完好无损。
这些爷爷奶奶们,他们不顾自己,一心为了国家。
没有他们当年的拼搏,哪有咱们现在的安稳日子哟!咱们可得记住他们的功劳,好好学习,将来也为国家出份力!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他们的故事是不是特别让人感动?咱们可不能忘了他们的付出,要把他们的精神一直传下去!。
陈能宽事迹观后感
陈能宽事迹观后感【引言】近日,我有幸观看了关于陈能宽事迹的纪录片,深感震撼。
陈能宽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观看完纪录片后,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他的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陈能宽的事迹介绍】陈能宽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位享誉国际的科学家。
他在金属物理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个人背景陈能宽自幼对科学充满热情,尤其是在物理领域。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后来考入了我国顶尖的清华大学,主修物理。
毕业后,他赴美国留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2.科学研究成果在美国留学期间,陈能宽在金属物理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他发现了金属间化合物的新型结构,这一发现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
3.为国家做出的贡献陈能宽在科研领域的突破,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在我国的航天、核能等高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国家的号召下,他还积极参与了“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观后感】观看完陈能宽的事迹,我深受启发。
我对他的科研精神、敬业精神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敬佩。
同时,我也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感到自豪。
1.对陈能宽人品的敬佩陈能宽为人谦逊、低调,始终秉持诚实守信的准则。
他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人格上成为了我们的楷模。
2.对陈能宽科研精神的赞扬陈能宽具有坚定的科研信念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他始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3.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自豪陈能宽的事迹让我深感自豪。
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像陈能宽一样的科学家,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4.反思自身,树立榜样观看完陈能宽的事迹,我反思了自己的科研道路。
2020年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感人事迹
2020年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一、邓稼先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
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
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
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
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
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
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 ___、 ___和___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二、钱学森上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
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
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
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
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军工年度人物
军工年度人物
佚名
【期刊名称】《军工文化》
【年(卷),期】2024()1
【摘要】“两弹一星”元勋及国防军工先辈,坐落在四川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以邓稼先、于敏、陈能宽等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物院人为了铸就国家安全基石,服从国家需要,自觉把个人理想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汇聚成“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浩荡队伍,创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也激励鼓舞了几代中国人。
今天“两弹一星”精神早已凝结成我们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激发亿万中华儿女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奋斗不止。
【总页数】7页(P55-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在2014年大学生年度人物和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座谈会上的讲语
2.\"2018思翔创新实践案例\"\r推介发布年度创新企业、年度人物!\r\"2018思翔创新实践案例\"\r推介发布年度创新企业、年度人物!
3.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感动中国军工人
4.2015年度人物新晋军工院士——姜杰:剑指长空耀苍穹
5.全国优秀辅导员年度人物的职业现状及培育——基于2008-2018年度人物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病逝了,但是他是事迹感动着无数人!
中新社北京日电(记者张素)记者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因病医治无效,于日时在北京逝世,享年岁。
年,陈能宽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
年,他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而后赴美留学,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
他师从物理冶金学著名学者麦休森教授,在美期间系统钻研金属物理,做出许多重要发现。
年,陈能宽夫妇回国,在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
年,时年岁的他奉调参加原子弹、氢弹研制,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之一,主持并取得一系列核装置理论、工程和实(试)验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创建及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中,陈能宽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组织并参加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同步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
“东方巨响,大漠云苍朗。
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
欢呼成果崔巍,称扬聚过雄飞。
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
”年月日,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现场,陈能宽曾如此赋词。
“两弹”突破后,陈能宽继续带领队伍攻克一个个难关,他不仅是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还善于带领队伍把物理成果转换成工程成果。
年,他被任命为核工业科技委副主任。
次年,他又被聘为“划”某领域的首届首席科学家,带领中国相关高技术研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许身为国最难忘,神剑化成玉帛酒,共创富强。
”陈能宽所作诗句为人传诵。
而在陈能宽病逝消息发出后,有网友留言称“是你的无私付出,挺起了国家民族的脊梁。
先生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