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居 (建筑结构)

合集下载

福建南靖土楼简介

福建南靖土楼简介

福建南靖土楼简介福建南靖土楼是福建省南靖县特有的建筑特色,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文化魅力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古旧的土楼见证了古老的南靖历史,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福建南靖土楼是在晚清时期建造的,它集“八佛”拱、梁柱画龛、地基墙、封堵墙、檐口、门廊和内部装饰于一体,建筑结构比较复杂,建筑物有三到二十多层不等,高度可达十米以上。

福建南靖土楼内部装修也有着自己特定的风格,结构几乎始终保持着不变,内部画龛另外画有“八佛拱”,雕刻着故事与传说,既具有宗教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从结构上看,福建南靖土楼分上座和檐口两大部分,座屋有三层或七层,不等。

这里,梁柱、梁头、梁口被表现出高度的古雅美感;顶部屋面由“三合檐”组成,外长檐梯级分布,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深浅关系。

低租屋四壁用地砖装饰,利用色彩强调不同重点,使建筑分区合理;结合转角、窗、开口,地头千变万化,灵活多变。

从字面上来说,“土楼”的本义就是“用土做的楼”,不过福建南靖土楼它还包括石材、泥土、木材等其它建材,所以它被称为“复合材料土楼”。

结构集合了木梁柱架和土墙、檐口、壁饰,高效避雨,又能抗风、抗击、抗震,是极大的精良建筑。

福建南靖土楼的手绘图是特有的,它以线条映衬,形塑出光影、纹理,重点强调断壁残垣、瓦影气息,表现出几何化建筑效果。

福建南靖土楼充满着民间文化底蕴,集古房文化,佛教文化,宋元民居文化于一体,彰显着古老、久远的历史底蕴,为人们讲述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它是南靖历史文化的写照,现在也是南靖县最珍贵的旅游胜地之一。

现在,福建南靖土楼仍沿袭着古老的传统,已成为传统的建筑的重要代表,是为今人传承南靖文化的最重要的知识载体之一。

因此,福建南靖土楼受到了国家政府多方保护,并于1987年被政府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简介100字

福建土楼简介100字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的特色建筑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航空母舰”。

它是福建省土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

土楼集防御、居住、集体生活为一体,是一种独特的农民住宅建筑。

福建土楼多建于山区,其中以南靖土楼群和云水谣土楼群最为著名。

南靖土楼群位于福建南靖县境内,由46座土楼组成,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土楼群。

云水谣土楼群位于福建永定县境内,由24座土楼组成,在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呈圆形或方形,多为多层结构,由厚重的土墙构成。

土墙由黏土、石块、花岗岩等材料堆砌而成,非常坚固耐用。

整个土楼以楼内的柱廊为骨架,上下形成了环形的廊道,可以供居民通行。

土楼的楼顶为平顶或圆顶,圆顶用竹片覆盖,平顶用木板覆盖,既能防火,又能防雨。

土楼内部布局合理,每层都有厨房、卧室和厕所等功能区域。

厨房设在底层,以防火灾。

卧室设在上层,以防盗窃。

土楼还配有水井和农田,居民可以自给自足,形成了独特的农耕社会。

福建土楼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土楼作为族群的象征,承载了土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乡土文化。

土楼内部装饰华丽,布局精巧,特色鲜明。

室内挂有祖先面孔、神灵像,墙壁上悬挂着传统绘画和剪纸。

土楼民居还以黏窗、竹楼梯、沙坑等特色元素而闻名。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它不仅展示了当地居民的聪明才智,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因此,福建土楼已经成为了一大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研究。

同时,土楼也是福建省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参考内容: 1. 《福建土楼记》(李健军著) 2. 《福建土楼群落与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以南靖云水谣为例》(李育峰、钟新良著) 3. 《土楼发源地闽西山区土楼村落的分类与保护研究》(王明、郭极罗著) 4. 《中国传统土楼文化研究》(李存志著) 5. 《福建土楼的文化地理特征及旅游开发潜力分析》(卢影著)。

(完整版)闽南民居

(完整版)闽南民居
具一格。
堡土楼
依山构筑,基本特征是高大、厚实的堡墙,墙上筑有跑马道和碉式角楼,墙内建有 祖堂、厢房、护厝、厨房等建筑单元。布局合理对称,防御居住兼备,因地制宜设 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筑;基本上以村或家族为建制单位,功能齐全,居住、教 育(配套有书院、书斋)、仪事等功能完备;装饰、装修上富有闽中地方特色,木 雕、灰塑、彩绘等品味高、传统文化色彩浓郁。
以中庭为中心,上下左右四厅相向,形成一 个十字轴空间结构,这是中原建筑古老型制 的遗存。这种型制的平面格局是以正方形为 基础的九宫格式,中央为庭院,四正为厅堂, 四维为正房
“三合天井”型
堂厢式
堂虎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土楼
“方圆土楼”型
堡土楼 手巾寮
“土堡围屋”型 “竹筒屋”型
方楼
圆楼
椭圆楼
1、中轴线鲜明 2、以厅堂为核心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
民居色彩对比
•闽南民居之古式大厝
1)古式大厝的红墙 墙体—红色文化.红砖拼接花纹.砖墙浮
雕. 镜面壁.“出砖人墙”的建筑工艺.窗.
虎脚.塌寿 2)古式大厝的屋顶 红瓦.燕尾脊.山墙构件\样纹装饰 3)古式大厝的浮雕装饰
4)古式大厝的代表 5)现有运用闽南民居元素景观的景区
闽南民居与风水理论
宅基的选址
风水观中的居住空间理想模式
风水观中的宗祠空间理想模式
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
全宅共设了大小八个天井轴线正中的两个天井前大后小——“昌”字, 左右两侧护屋围成的天井,用廊隔开,成为两节——“日”字, 护屋上下两端——人手的上下两节。 全宅只有一大二小三个门之外,形成对内外封闭的平面格局。
风水、住宅、人三者关系
A、要观山势。在风水理论中,山就是“龙”的形态变化,山脉即是“龙脉”。起伏、 蜿蜒、运动的“龙”被认为可以“藏风聚气”。 B、要观察水流;水流必须缓慢、平隐、弯曲、环绕,这样的水即是理想的水。 所以选择宅基的原则:1)宅基力求坐北朝南,即“负阴抱阳”

团山民居详细介绍

团山民居详细介绍

团山民居详细介绍团山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团山民居位于福建省南靖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团山民居的历史、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团山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南靖县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许多商人为了避免战乱和盗贼的侵袭,开始建造高墙和城堡式的住宅。

这些住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团山民居。

团山民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满、蒙、藏、侗、苗等多种民族的建筑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二、建筑特点1. 建筑布局团山民居的建筑布局非常讲究,通常由正房、两侧厢房、后院和围墙组成。

正房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厢房是客人居住的地方,后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围墙则是用来保护家庭安全的。

2. 建筑结构团山民居的建筑结构非常复杂,通常由多个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功能,例如起居室、卧室、厨房、储藏室等。

每个房间都有明确的分工和用途,使得家庭生活更加有序和便利。

3. 建筑装饰团山民居的建筑装饰非常精美,通常使用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等多种工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学价值。

建筑装饰中常见的图案有龙凤、花鸟、山水等,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幸福。

三、文化内涵1. 家庭观念团山民居强调家庭观念,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非常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关爱和支持,形成了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

2. 社交文化团山民居也是社交文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经常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共同分享快乐和幸福。

这种社交文化也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 艺术文化团山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

从建筑结构、装饰图案到家具用品,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总结团山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团山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它融合了汉、满、蒙、藏、侗、苗等多种民族的建筑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

福建土楼简短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杰作,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省南部的永定、南靖等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福建土楼建筑风格独特,外形宛如一个个巨大的圆锥形或方锥形的建筑,整体采用石材和土坯混合而成。

这种建筑结构凝聚了对自然环境、社会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精华。

福建土楼有着较为完备的防御系统,包括炮楼、环楼等。

在历史上,这种建筑曾被用作对抗外敌的堡垒,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环境。

土楼内部布局合理,包括起居、餐厅、厨房等功能区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福建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精湛,也传达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中外建筑师和艺术爱好者借鉴和研究的对象。

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它们不仅是建筑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必将继续为后人所珍视和传承。

【总字数:261】第二篇示例:福建土楼,是古代福建饶平与古代广东南雄等地方汉族人建筑的传统建筑形式,是中国民居建筑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形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福建土楼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之最”、“中国传统建筑琼楼玉宇”。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部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其中龙岩地区拥有最多的土楼,被誉为“中国土楼之乡”。

福建土楼建筑采用了独特的土木结构,多为圆形或方形,高达几十米,层数多达三层五层,有的土楼还有内外两个院落,形成了“一楼一座城,两楼一座城,三楼一把城”的建筑奇观。

福建土楼以其稳固耐久、防盗防火、环境舒适等特点而备受瞩目。

土楼采用了坚实的石、土、木、竹等天然材料进行建造,其墙体厚实,结构坚固,能够经受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的考验。

土楼内部设计合理,楼上住宅楼下仓库、车房、生活用房等功能齐全,生活便利。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赏析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赏析
• 泉州惠安是石雕的故乡,闽南民居也少不了石雕,形象栩栩如生,也为房子增加了 几分特色。
第7页/共34页
第8页/共34页
砖雕和石雕
第9页/共34页
3、飞檐
• 房屋的正脊中间低两头高,两端的翘尾处有美丽的燕尾。这是闽南人保持了祖先从 中原南迁时带来的中古时期的建筑风格。
美 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在话 • 这种屋面呈现轻盈的轮廓给人以腾跃、飞翔的感觉。
• 林路厝是一排四座红砖大厝,气势恢宏。它的特色在于增加了楼层,左右护厝均为二层八角形。二层和八 角建筑是林路从西洋移植过来的,当时也是先例。
第16页/共34页
林 路 厝
第17页/共34页
黄家花园
• 黄家花园是印尼华侨黄奕住建造的,在当时被称为“中国第一别墅”。他由三栋独立的别墅和一个广阔的 花园构成,整个外形整洁华贵,气度非凡。别墅前绿草如茵的运动场据说是中国最早的足球场。 ——《中国国家地理》
下!
第10页/共34页
(三)、典型的建筑
• 南安蔡氏古民居——群体民居典型代表
第11页/共34页
• 泉州杨阿苗故居——单体民居典型代表 第12页/共34页
二、闽南民居的演变
闽南华侨建筑
——说不尽的旧时遗事满画楼
--
《中国国家地理--福建特辑》
闽南,华侨聚集的地方,这里的华侨建筑,无论是鼓 浪屿的洋楼,还是侨乡的番仔楼,都不可避免带有强 烈的“中西混搭”的风格。
第18页/共34页
——黄家花园
第19页/共34页
骑楼
• 骑楼是源自南洋商住一体建筑,通常建二层或三层楼房,连成一体;底楼共同退缩而空出一条公共人行道, 正好遮阳避雨;临街正立面全成了店面,里间和楼上则做仓库和住所,使用率极高。

福鼎古民居吴家大院简介

福鼎古民居吴家大院简介

福鼎古民居吴家大院简介
吴家大院,是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吴家大院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镇后洋村。

大院占地面积3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为当地望族吴氏家族的民居。

吴家大院于清道光年间始建,道光二十年(1840)落成。

同治、光绪年间两度重修,至今保存完整。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大院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平面呈长方形,正面、背面均开有方形门,进门处均有照壁。

整个大院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颇具艺术魅力。

它是吴家历代祖先为逃避战乱和匪患而建的避难所、保平安的“聚宝盆”。

吴家大院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布局严谨、工艺精湛、保存完整。

有砖雕、木雕、石雕等精美的装饰构件。

其中以门楼和照壁最为突出。

门楼为木结构四柱三间两层楼房,其上以砖雕“双凤朝阳”及“寿”字图案装饰;门楼高14.5米,宽15米;照壁高4.5米,宽2.5米;门楼正中有青石雕刻的石狮一对。

—— 1 —1 —。

福建民居景点

福建民居景点

福建民居景点
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省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许多传统的民居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以下是一些福建民居景点的介绍:
1.土楼:土楼是福建传统的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闽南地区。

土楼是一种用土、石、木等材料建造的圆形或方形楼房,通常有多层,楼内设有庭院、楼梯、房间等。

土楼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古堡”。

2.福州三坊七巷:福州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由三条横向的“坊”和七条纵向的“巷”组成。

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明清风格、民国风格、西洋风格等,体现了福州历史文化的多元性。

3.泉州开元寺塔:泉州开元寺塔是福建省现存最高的古代木塔,高65.5米,建于北宋年间。

塔内有精美的佛像和壁画,是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4.南靖土楼群:南靖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部南靖县,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部分。

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土楼,如“四菜一汤”、“八角楼”、“九曲楼”等,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珍贵遗产。

5.泉州崇武古城:泉州崇武古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镇。

这里有许多传统的民居建筑,如古厝、古桥、古井等,展现了福建古代城镇的风貌。

以上是福建一些著名的民居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是福建土楼群的代表,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出建筑遗产。

福建土楼的建造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一、特征1. 独特的建筑形式福建土楼是一种以土、石、木为主要建筑材料,采用夯土、砖木结构建造的多层圆形或方形建筑。

它外形既有古朴的民俗风情,又具有稳固的建筑结构。

土楼采用了独特的抗震结构设计,加上高大厚重的建筑特征,使得它在地震多发区依然屹立不倒。

2. 多功能的居住空间福建土楼的建筑设计非常灵活,既可以作为家庭居住,也可以作为村庄的集体居住空间。

土楼内部布局严谨,各层楼之间通过楼梯相连,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阳台和院落,居住空间非常宽敞,满足了多代同堂居住的需要。

3. 独特的防御结构福建土楼在建筑结构上设计了独特的防御工事,如厚重的砖墙,封闭式的门窗,以及探照灯、射击孔等设施,在古代中国的战乱年代,土楼成为了当地人的安全居所和防御堡垒。

二、风格1. 严谨的建筑风格福建土楼的建筑风格非常严谨,它的内部结构设计精巧,外部形态稳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稳重、克制、谦逊的品质是一致的。

2. 古朴的装饰风格福建土楼的外观装饰多用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案,没有过多的雕刻和装饰,显得古朴素雅。

3. 多元的文化风格福建土楼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产物,它融合了汉、满、苗、侗、瑶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具有丰富而多样的文化内涵。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建造特征和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工艺中的一大杰作。

福建土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实用、美观、宜居,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备受世人的喜爱和推崇。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完整版)福建闽北传统民居报告

(完整版)福建闽北传统民居报告

下梅古民居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堪称是下 梅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雕刻技术精细而不失大气 ,寓意深刻而不失气韵灵活,图案精美而不显庸俗 ,人物造型逼真而不显做作,环境描绘贴切自然而 不显浮夸。生动的展现了丰富的文化韵味,表达了 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在出神入化的雕刻技术 下,最大限度的加以艺术化。
• 下梅古民居中还有多幅表 达福禄长寿的寿星骑 鹿图
也都以圆形纹样的形式来 体现,如此流露 更加体 现
了圆形所代表的没有终点 没有起点、 或起点就是终 点、 终点就是起点, 循环 反复、 周而复始、 生生不 息的 特点, 正符合了古人 对生与死、 生命轮回的观 点, 即最形象地体现了宇
宙万物生生不息的哲学观 念。
• 下梅古 民居的门楼中处于 枋中间的寿星图、 以及左 右的两幅 圆形纹样—— 马 上封侯图和仙鹤图, 在以 直线为主的 砖雕中, 异常 醒目;也就是说, 在有圆 形和方形 的图形中, 我们 的视觉是先圆形, 后方形 , 即在直线为 主的图形中 , 曲线占了绝对优势。
和谐圆融情结的流露
• 在下梅邹氏祠堂的门 楼中所选用的纹样 都 是借纹样寓意邹氏的 子孙能够享有纹样所 表达的 吉祥寓意, 如 有表示希望子孙世世 代代在金钱犀角、 宝 扇如意, 必定吉祥, 书、 琴, 棋方面能够 俱佳的图形。
瓯县民居的风火墙并非徽州民居的阶梯形,而是流畅自如
的曲线形,造型优美。

闽北民居的门楼装饰独具个性,常见砖雕牌楼式门楼,
砖雕精致、华丽。

闽北传统民居的装饰独具特色。民居石雕柱础形式多
样,有明代的覆盆式柱础,有石雕的楼阁式柱础,还有罕
见的全木质柱础。
闽北地域建筑特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武夷山

福建土楼介绍 PPT

福建土楼介绍 PPT
圆寨的坚固性最好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 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 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者地基不均匀导致下陷的情况下,土 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而由于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 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并无 危险。
大家好
13
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
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
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 大家好
7
土楼的建筑特色
❖经济性
客家土楼的主要
建筑材料是土、沙
石、竹木,甚至是
红糖及蛋白都有,
就地取材 。在客
家人聚居的地区,
这几种材料取之不
尽。黄土取自山坡,
因而不存在破坏耕
地问题。旧楼拆除
重建则墙土可以重
复使用,或用于农
作物肥料,不会产
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
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大家好
4
式建筑住宅——土楼
土楼的分布
❖ 主要分布地区 以中国福建西 南山区,客家 人和闽南人聚 居的福建、江 西、广东三省 交界地带,包 括以闽南人为 主的漳州市, 闽南人与客家 人参半的龙岩 市。
大家好
5
土楼的分类
❖ 以其外观区分,主要有圆形、方形、五凤楼(宫殿 式 )等三大类型。
大家好
11
土楼的建筑特色
❖艺术性
大家好
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 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 下堂、中堂、上堂高度 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 居于支配地位。
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 近似,唯其外墙另厚升 高,形成更为壮观的整 体。
圆寨是3种典型中造型艺 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崇 山峻岭之间,它以浑然 一体的纯粹形态出现, 宛自天然,震撼人心, 在土楼旅游中,圆寨具12

福建省建筑类型

福建省建筑类型

铺设。
形成独特的围合民居形式。
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建筑采用毛 石或大鹅卵石作为基础,和勒脚, 形成一圈石墙脚。
建筑入口处以白灰抹面,并彩 绘大面积门饰。
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夯土外墙,土 楼的屋檐向外侧出挑较远,形成 大出檐的建筑形式。
03 闽西(客家汀州)—青砖灰塑空斗墙,黑瓦悬鱼大漏窗。
客家建筑中墙面多采用青砖作为 砌筑材料。
由于海风含有盐分,海岛建筑普 遍使用较小的窗户,以减少室内 家具受到盐雾侵蚀。
由于海风强劲,屋檐容易被海风 掀翻。所以海岛建筑的檐口较为 窄小,形成窄檐。
为了防止瓦片被海风吹散,海岛 建筑的瓦屋面上多用石头或砖块 压紧,俗称压瓦石。
房屋结构多采用青石方柱支撑。 柱石略微突出墙面,造型上作为 墙身材料的收边。
建筑采用石基础,地面以上石块 斜形砌筑至窗台高或一层楼高, 形成石台基。
02 闽中(尤溪)—黑瓦粉墙长披檐,隆脊悬山木墙裙。
屋顶颜色较深,多使用黑色板 瓦铺设。
建筑墙面使用白灰粉刷,形 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白墙,俗 称粉墙。
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墙身,在建筑 各部位广泛设置连续的长披檐, 既实用又美观。
屋脊多以琉璃彩瓦铺饰或绘制各 建筑一楼临街形成行人走廊,二
种吉祥纹饰形成彩脊。
层以上作为楼房,好像骑在一楼
之上,称为骑楼。
山墙多按照“五行山墙”形制设 计,并使用白灰粉装饰,俗称马 背或和尚头。
01 闽南(莆田)—曲坡文脊砖间石,琉璃垂莲诗文墀。
屋面向两端起翘的同时,坡向也 莆仙建筑中,屋脊出挑的俗称
的独特墙面形式。
个木质门罩。
称山水头。
06 海岛(平潭) —硬山石墙平屋脊,小窗窄檐压瓦石。
屋顶采用硬山顶的形式,直接用 山墙支撑屋面。部分山墙按照 “五行山墙”形制设计。

福建泉州土楼的结构与介绍

福建泉州土楼的结构与介绍

福建泉州土楼的结构与介绍概述福建泉州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结构与设计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详细介绍福建泉州土楼的结构特点、历史发展和文化意义。

一、土楼的背景1.1 土楼的定义土楼是指福建南部一带少数民族土家族和侗族建筑中独特的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土楼的起源土楼起源于13世纪,最初是为了防御盗匪和外敌的入侵而建造的。

它们建在山区,环绕着村庄,并由世袭的土楼家族居住和管理。

二、土楼的结构特点2.1 土楼的外观土楼通常是圆形或正方形的,建筑高度可达5至6层,外观庄重大气。

楼体由自然材料如土、木、石等构成,因此得名土楼。

2.2 土楼的内部结构土楼内部分为多个环形层,每层都有多个楼房。

中央是一个天井,通过这个天井可以看到每层的内部。

每层楼房由多个房间组成,每个房间有不同的功能,如起居室、厨房、卧室等。

2.3 土楼的防御功能土楼的独特结构赋予了它强大的防御能力。

楼体坚固耐久,外墙厚实,可以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敌的攻击。

楼梯至少有两个,一个用于进入楼房,另一个用于撤退。

2.4 土楼的建筑材料土楼主要采用自然材料建造,如夯土、花岗岩、木材等。

这些材料具有很好的保温和保湿功能,使得土楼内外温差小,适合居住。

三、土楼的历史发展3.1 土楼的繁盛时期土楼的兴盛时期大约在明清两代,当时有数千座土楼建成并居住着大批的土楼族群。

3.2 土楼的演变与衰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土楼逐渐失去了其防御功能。

同时,土楼族群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也发生了变化,许多土楼被废弃或改建。

3.3 土楼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土楼文化,福建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缮土楼、设立土楼博物馆等。

此外,土楼也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四、土楼的文化意义4.1 家族文化土楼是土楼族群繁衍生息的地方,家族在土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土楼内部的布局和设计反映了家族的结构和秩序,体现了尊老爱幼、互助互利的传统价值观。

福建厦门土楼简介

福建厦门土楼简介

福建厦门土楼简介福建厦门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位于我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内,是一种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居建筑。

厦门土楼起源于唐朝,兴盛于明清时期,是我国南方民居建筑的瑰宝之一。

厦门土楼主要有三种类型:圆形土楼、方形土楼和长方形土楼。

其中,圆形土楼是最具代表性的,其建筑结构坚固,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

土楼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当地的黄土、沙石、木材等,经过世代相传的技艺,土楼的建筑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厦门土楼内部布局合理,一般分为三层。

底层为厨房、客厅、卧室等,二层为仓库,三层为居住区。

土楼的中心位置通常设有方形天井,用于采光和通风。

土楼的墙壁厚度达一米以上,墙体用土夯实,十分坚固。

土楼的屋顶采用木结构,覆盖着当地的青瓦,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厦门土楼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土楼里的居民世代相处,形成了团结、和睦的邻里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居民们创作了许多土楼特色的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雕刻等。

此外,土楼里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猜灯谜等。

近年来,厦门土楼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土楼的保护力度,投入资金进行维修和整治,使这一古老的建筑群体得以传承和发扬。

厦门土楼成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之,福建厦门土楼是我国民间建筑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既是古建筑的典范,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象征。

在未来,厦门土楼将继续发挥其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的优势,为厦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福建土楼建筑,是福建省南部地区有特色的建筑文化。

福建土楼建筑被誉为中国南方乡村民居建筑中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格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固耐久。

福建土楼建筑由石块、土砖、木材等天然材料组成,建筑结构合理,墙壁厚实,绝对不用钉子和水泥,这种结构设计使土楼在荒山野岭中屹立不倒,历经数百年后仍然相当坚固。

二、具有防御性。

福建土楼最初是为了防御土匪和敌人而建造的,它的厚壁、高墩、重门是一道天然防线,能够有效地防范外敌入侵,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独具装饰性。

福建土楼的立面、室内墙壁均绘制了各种图案,装饰着各种石雕、木雕、泥塑、剪纸等,丰富多彩,显示了福建民居建筑的鲜明地方特色,也是福建民间文化的瑰宝之一。

四、充分考虑风水。

福建土楼的整个建造过程都考虑了风水因素,其房间的朝向、布局、颜色、装修等都遵循着风水學的理论和哲学,以求得理想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五、注重功能性。

福建土楼的每个楼层经常被设计成一个小社区,所有的设施都充分体现出居民的需求和行为模式,充分考虑到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和功能性。

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福建土楼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它还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反映了福建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

例如,福建土楼的建造往往与崇拜祖先相关,福建土楼的墙壁上经常绘制着祖先的肖像。

此外,福建土楼也常常作为民间戏曲、音乐、舞蹈等社交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总之,福建土楼建筑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别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它具有坚固耐久、具有防御性、独具装饰性、充分考虑风水、注重功能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特点。

福建土楼的建造和保护不仅可以保留福建民间文化,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项有着深远意义的事业。

闽南民居建筑风格ppt课件

闽南民居建筑风格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8
骑楼
俗称“五脚架”。是泉州民居和街坊建筑,沿街面用柱廓式骑楼,楼高有二层, 三层,四层高低差落;单座建筑多为纵向进深布局,楼与楼相连成十里商业长 街。前面临街设店面,里面和楼上多作居住及货物堆放用房,厨房、卫生间设 置后面,经营和生活都很方便。特点:夏天能遮骄阳,雨天可避风雨。
PPT学习交流
主要特征
最基本的类型,只有正堂、左右房,当人口 增加时,可向左右延至九间或十一間,也称 一条龙式。分为单列型排屋、并列型排屋。
以中庭为中心,上下左右四厅相向,形成一 个十字轴空间结构,这是中原建筑古老型制 的遗存。这种型制的平面格局是以正方形为 基础的九宫格式,中央为庭院,四正为厅堂, 四维为正房
“三合天井”型
堂厢式
堂虎式
土楼
“方圆土楼”型
堡土楼 手巾寮
“土堡围屋”型 “竹筒屋”型
方楼
圆楼
椭圆楼
1、中轴线鲜明 2、以厅堂为核心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
PPT学习交流
前方后圆,当地俗称“太师椅”、“簸箕”形 屋
单间建筑。其开间小,进深大宽不过4~5米。
短者7米左右,长者达20多米。呈长方形,
排列在狭小街道两旁。
PPT学习交流
12
堡土楼
依山构筑,基本特征是高大、厚实的堡墙,墙上筑有跑马道和碉式角楼,墙内建有 祖堂、厢房、护厝、厨房等建筑单元。布局合理对称,防御居住兼备,因地制宜设 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筑;基本上以村或家族为建制单位,功能齐全,居住、教 育(配套有书院、书斋)、仪事等功能完备;装饰、装修上富有闽中地方特色,木 雕、灰塑、彩绘等品味高、传统文化色彩浓郁。
风水、住宅、人三者关系 PPT学习交流

著名建筑分析福建土楼

著名建筑分析福建土楼
——著名建筑分析———
福建土楼
讲解人:连小云 4101090222
精选.
1
精选.
2
精选.
3
土楼,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民居,曾是中国分布最广, 居住人口最多的普遍民居.
土楼建筑令人叹为观止.是什么东西导致了土楼的 神秘?为什么在中国乃至世界传统夯土民居建筑中. 惟独中国土楼最为古老,最为宏伟壮观?为什么中 国历史上会出现土楼,并且广泛传播于黄河南北二 十几个省区跨越几千年的漫长时间,迄今仍然生生 不息?
是因为贫穷,因为战乱防兵匪才造出土楼来的吗?
或是因为封建,文化落后,思想不够开放才造土楼来 居住?
抑或是因为处于山区,黄土取之不尽?
精选.
4
精选.
5
精选.
6
历史背景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 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 战祸频繁,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 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 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 动乱都 使中原人陆续南迁。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 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 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 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 特征的客家民系。
精选.
18
承启楼的直径有73米,外端周长1915.6米, 总面积5376.17平方米.最外环高四层12. 4米,每层72个开间,四层共288.第二环 共两层,共80间.第三环平房,有32间.中 心为“四架三间”两堂式祠堂.全楼计有400 间房,4部楼梯,3眼水井.外环的廊敞宽约1 米,一层全是厨房、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 是卧室.要想参观它的每一个房间的话,必须在 曲折迷离的廊道上不停歇地奔跑一天.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一直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建筑风格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福建土楼广泛分布于福建省南部的山区和沿海地区,是福建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

一座座巍峨矗立的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倾注其中的民俗文化深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一、土楼的特征1.建筑结构独特:福建土楼是福建传统民居的代表,它的建筑结构独特,是由厚实的土墙、木构架和青砖组成的。

土楼的主要材料是土、石和竹木,这些材料都是当地丰富的资源,因此土楼的建筑成本非常低廉。

土楼采用厚实的土墙,这种墙体具有良好的隔热和保温效果,使得土楼在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2.外观独特:土楼的外观十分奇特,它呈现出圆形或方形的外形,表面平整光滑。

而土楼外部的涂料则采用特殊的油漆,这种油漆具有防水、防火、防腐的功能,使得土楼能够更好地适应潮湿多雨的气候。

3.内部结构合理:土楼内部结构非常合理,每一层楼都设有走廊,便于居民通行。

而大厅、庭院、楼梯等区域的设置也很科学。

尤其是土楼的楼梯设计独具匠心,既能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又能起到防御和防盗的作用。

4.防御性强:土楼外墙浑厚,其上分布着枪眼、箭窗等防御工事,既能够抵挡外敌的入侵,又能够防范盗匪的打劫,可谓一举两得。

二、土楼的风格1.古朴典雅:福建土楼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古代民居风情。

它在设计风格上充分体现了福建人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所以具有独特的地方民族风格。

2.民俗宗教特色:福建土楼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建筑中蕴含了众多的宗教符号和寓意。

土楼中的屋顶瓦片、门窗装饰、壁画等都与民间宗教信仰有关,这为土楼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3.园林式布局:土楼的室内外环境都具有园林式的布局,使得整个土楼景色宜人。

土楼四周树木葱茏,鲜花盛开,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幽静宜人的画面。

4.风水设计:土楼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更讲究风水设计。

福建土楼说明文500字

福建土楼说明文500字

福建土楼说明文500字
福建土楼,又称黄楼,是福建地区高大的民居建筑,以建筑结构定义的。

土楼通常建于山区或河谷,由地面到屋顶的高度可以达到10层以上,以传统的土木结构形成,形态优雅,构造严谨,极富创意。

传统的土楼通常是两层或三层,建筑一般采用砖石结合的形式。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福建土楼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土楼也出现了以水泥砌块和钢筋架构结合的新变形。

福建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是在中国较为盛行的民居建筑形式。

由于土楼构造不复杂,结实牢靠,便于施工,极具实用性,当时通过传承和改造,形成福建地区的特色传统民居建筑。

福建土楼的特点也可见于建筑形态,建筑师运用优雅的斜面和拱部,把土楼的外形化作巧妙的造型,内部充满着精巧的木结构,形成了精美的空间尺度。

在建筑上,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楼梯,通过楼梯的陡峭,部分设计成空心结构或者有窗口,增强了土楼的美观性,也给空间添加了活力。

福建土楼把传统民用建筑融入创意,体现出文化的精髓,保留了古老民居的风采,体现着土楼艺术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从细节上来讲,福建土楼的设计用料精良,灵活多变,缺少重复性,彰显着福建地方民居建筑的革新活力。

福建土楼不仅是当地居民喜欢的民居建筑形式,也是国家注重维护传承的历史建筑,被誉为“福建第一楼”。

福建土楼的建造施工技艺也独具特色,彰显着其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受国内外游客、收
藏家及建筑学家的青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与构造论文
题目:福建客家土楼
班级:园林122
学号:1252438087
姓名:王有岩
得分:
福建客家土楼
王有岩指导老师:张巨虹
参观各式建筑往往是旅游中的重头戏,从帝王宫殿到普通民居,从万里长城到亭台楼阁,每一处建筑都有它看不够、道不完的精致与美妙。

然而在福建的西部我见到了最令人震惊的民居建筑——客家土楼,其外观既可以与古罗马雄伟的竞技场相媲美,又让人怀疑许多现代体育馆的设计是不是受了它的影响。

由于土楼独特的造型,庞大的气势及防潮抗震等优势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民居建筑。

客家土楼建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

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

福建土楼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1土楼的造型
土楼造型多样,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从造型上分就有方形、圆形、五凤形、八角形、日字形、一字形、殿堂式围楼、府第式方楼等30多个种类,分布于永定县各个乡镇。

最为奇特的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它是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并存。

2 土楼建材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其存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其因地制宜也十分符合风水的原则。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不仅仅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也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个遗产项目容纳了风水、文化、景观、生态、人文为一体,是一个环境景观生态风水学的样本。

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

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

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象现代砖石或混凝土房屋那大量的建筑垃极。

一般来说,由于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糟朽的情形并不严重,旧料可以2次使用,土楼的施工技术较易掌握,可以完全人力操作,无须特殊设备。

通常建楼时间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
程大大降低建筑费用。

3 土楼的结构
建造土楼,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粘沙土混合夯筑,墙中每10cm 厚层布满竹板式木条作墙盘,起到相互拿力的作用,施工方便,造价便宜,土楼群的奇迹,充分体现了客家人集体力量与高超智慧,同时也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彩,自改革开放以来,永定土楼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

夯土,并非全是泥土,在泥土中使用“龙骨”,就如今天建筑所用的钢筋。

杉木、竹片、树枝、树皮都是土墙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土壤并不是挖出来便可以直接使用的,必须要经过配制、复合、发酵。

发酵成熟的土,有的再加上石灰,红糖、蛋清、糯米等,不易开裂,防震抗震能力强,生命力更强。

杉木则是主要内部结构材料。

用以承重的楼柱使用较大杉木,特别是底层支柱需要支撑二到顶层的重载。

土墙不是孤立存在的,与柱、与梁、与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缺一而不成土楼。

其结构布局的构造方式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以土墙和横梁组成结构构架,使顶面与楼面的重量通过横梁结构传达到土墙
结构,土墙既是围护结构同时也是承重结构;二是以土墙、立柱和横梁组成结构构架,使顶面和楼面的重量通过横梁分别传递给土墙和立柱,土墙除了作围护结构外,同时与立柱构成了承重结构,与横梁组成了框架结构有了土墙、立柱、横梁、青瓦,在土楼空间结构当中还有一组不可或缺的构件——楼板。

没有楼板就没有土楼丰富的多层空间结构,也不会产生丰富的平面规划系统。

楼板的主要材料是木板,也只能是木板,当时的资源条件限定了材料选择。

每层都是通过一条环形走廊连贯着每一个房间,这个走廊也可称之为过渡空间,它衔接着楼梯与房间,是交通土楼交通的重要组成体系之一。

客家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

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土楼建筑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

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

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
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

4 土楼的坚固性
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寨的坚固性最好。

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者地基不均匀导致下陷的情况下,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

而由于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并无危险。

土楼最大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大块卵石筑基,其高度设计在最大洪水线以上。

土墙在石基以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左右的大屋檐,以确保雨水甩出墙外。

5 结语
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

它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

试想几百人在同一幢大屋内朝夕相处,和睦共居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客家人淳朴敦厚的秉性于此也可见一斑。

一进入土楼,你立即就能感觉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温和的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