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的信息资产、威胁与脆弱性分类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信息资产威胁和脆弱性对应表

(完整word版)信息资产威胁和脆弱性对应表
易受电压波动影响,已造成严重损失
轻微受电压波动影响,易造成严重损失
易受电压波动影响,不易造成严重损失
14
静电
位于易产生静电环境,资产易受静电破坏
位于易产生静电环境,资产不易受静电破坏
位于不易产生静电环境,资产易受静电破坏
工作人员无资产维护意识,没有维护常识
工作人员有资产维护意识,没有维护常识
工作人员无资产维护意识,有维护常识
软件无合法数据验证机制
48
提供给操作人员错误的指南信息
文件匮乏
文档管理混乱
49
软件维护失误
工作人员无资产维护意识,没有维护常识
工作人员有资产维护意识,没有维护常识
工作人员无资产维护意识,有维护常识
无软件更新控制
50
硬件的操作失误
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
设备易损坏
无硬件访问控制
缺乏物理安全措施
51
存储介质的故障
工作人员注重个人利益
工作人员无法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识
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弱
无数据访问控制
无硬件访问控制
40
内部人员身份假冒
工作人员无法律意识
工作人员弱法律意识
弱密码管理
不易辨认身份的真伪
41
内部人员出卖个人信息
工作人员注重个人利益
工作人员无法律意识
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弱
数据中心无物理安全措施
数据中心弱物理安全措施
无劳工协议,竞业禁止等保密要求
不易辨认身份的真伪
信息不易辨认真伪
无逻辑访问控制
30
系统篡改
弱密码管理
软件无身份验证机制
软件采用弱身份验证机制
操作系统存在漏洞
应用软件存在漏洞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概念模型和评估模型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概念模型和评估模型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概念模型和评估模型叶志勇摘要:本文阐述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概念模型和评估模型,旨在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使风险评估的过程和结果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风险评估的质量和效果。

风险的概念模型指出,风险由起源、方式、途径、受体和后果五个方面构成,分别是威胁源、威胁行为、脆弱性、资产和影响。

风险的评估模型要求,首先评估构成风险的五个方面,即威胁源的动机、威胁行为的能力、脆弱性的被利用性、资产的价值和影响的程度,然后综合这五方面的评估结果,最后得出风险的级别。

关键词:安全风险、安全事件、风险评估、威胁、脆弱性、资产、信息、信息系统。

一个机构要利用其拥有的资产来完成其使命。

因此,资产的安全是关系到该机构能否完成其使命的大事。

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第一战略资源,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资产包括信息自身和信息系统。

本文提到的资产可以泛指各种形态的资产,但主要针对信息资产及其相关资产。

资产与风险是天生的一对矛盾,资产价值越高,面临的风险就越大。

风险管理就是要缓解这一对矛盾,将风险降低的可接受的程度,达到保护资产的目的,最终保障机构能够顺利完成其使命。

风险管理包括三个过程:风险评估、风险减缓和评价与评估。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本文对风险的概念模型和评估模型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使风险评估的过程和结果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风险评估的质量和效果。

一、风险的概念模型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是一种潜在的、负面的东西,处于未发生的状态。

与之相对应,安全事件(以下简称事件)是一种显在的、负面的东西,处于已发生的状态。

风险是事件产生的前提,事件是在一定条件下由风险演变而来的。

图1给出了风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图1 风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风险的构成包括五个方面:起源、方式、途径、受体和后果。

它们的相互关系可表述为:风险的一个或多个起源,采用一种或多种方式,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侵害一个或多个受体,造成不良后果。

信息安全 信息资产评估 分类

信息安全 信息资产评估 分类

信息安全信息资产评估分类信息安全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中,保护信息免受未授权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泄漏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而信息资产评估则是对组织的信息资产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价值、风险和安全需求。

本文将对信息安全和信息资产评估进行分类讨论。

一、信息安全:1.定义: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泄漏。

2.目标: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即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敏感信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防止信息被篡改或损坏;确保信息的可用性,保证信息及相关系统的正常运行。

3.措施: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信息安全保护,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二、信息资产评估:1.定义:信息资产评估是对组织的信息资产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价值、风险和安全需求。

2.目的:了解组织的信息资产,包括数据、系统、网络、设备等的价值和风险,为制定有效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3.流程:包括确定评估范围、收集信息资产、评估信息资产价值、评估信息资产风险、制定改进措施等步骤。

4.价值评估:评估信息资产的价值,包括数据的重要性、系统的关键性、网络的可靠性等,以确定其保护的优先级。

5.风险评估:评估信息资产的风险,包括潜在的威胁、漏洞和脆弱性,以确定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6.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措施,包括制定访问控制策略、加强网络安全、加密敏感数据等。

三、信息安全和信息资产评估的关系:1.信息安全和信息资产评估是相互关联的,信息安全是保护信息资产的目标,而信息资产评估是评估信息资产的价值和风险,为制定信息安全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2.信息资产评估是信息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了解信息资产的价值和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信息安全策略和措施。

3.信息资产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信息资产的价值和风险,可以合理分配安全资源,提高信息安全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LEC法打分法则

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LEC法打分法则

A.1 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LEC法)
是综合考虑信息安全的信息资产、威胁与脆弱性三个因素的各项影响包括经济影响进行的综合评价办法。

注意此方法适用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价,不适用于其他的评价。

见公式(8)
D=L×E×C (1)
式中:
D:综合评价结果,
L:威胁出现的频率因子,
E:脆弱性严重程度因子,
C:信息资产重要性因子(C=c1+c2+c3)。

A.2 威胁出现的频率因子(L),见表F.1
表F.1 威胁出现的频率因子(L)
A.3 脆弱性严重程度因子(E),见表F.2
表F.2 脆弱性严重程度因子(E)
A.4 信息资产重要性因子(C),见公式(9)
C=c1 + c2 +c3 (2)
式中:
C::信息资产重要性因子
c1::信息资产保密性因子
c2::信息资产完整性因子
c3::信息资产可用性因子。

A.4.1 信息资产保密性因子c1,见表F.3
表F.3 信息资产保密性因子c1
A.4.2 信息资产完整性因子 c2,见表F.4
表F.4 信息资产完整性因子 c2
A.4.3 信息资产可用性赋值 c3,见表F.5
表F.5 信息资产可用性赋值 c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哪些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哪些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哪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潜在威胁进行客观和系统化的识别、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能够帮助组织了解自身的安全现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策略,以保证组织的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产评估:评估信息系统中的各类资产,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应用、数据、网络设备等。

通过对这些资产的评估,确定哪些资产对组织的业务运作具有重要性,需要特别保护和重点关注。

2. 威胁评估:评估信息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和攻击方式。

通过分析各种威胁的来源、特征、攻击手段和影响,识别哪些威胁可能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威胁,并评估其对组织业务的潜在损害。

3. 脆弱性评估:评估信息系统中的存在的脆弱性和漏洞。

通过分析系统的配置、补丁管理、口令管理等方面,发现可能被攻击者利用的漏洞和脆弱点,识别系统中潜在的风险。

4. 风险评估:通过对资产、威胁和脆弱性的评估,综合分析和量化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和排序系统中的潜在风险,确定哪些风险具有较高的优先级,需要优先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5. 对策评估:评估组织已有的安全控制措施和防御机制,分析其对系统当前面临的风险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通过对策评估,发现安全控制措施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改进,提高组织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6. 风险管理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计划,确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明确各项安全控制的实施责任和时间表,以确保组织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通过对资产、威胁、脆弱性和对策的评估,识别和分析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以帮助组织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护组织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是指对信息系统或网络环境中的风险进行系统化的评估与分析,以确定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可能遭受到的攻击类型以及可能导致的损失,为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和决策提供依据。

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资产识别和分类:识别和分类重要的信息资产,例如数据、系统、网络、设备等。

2. 威胁辨识:分析与确认可能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方法,例如网络攻击、恶意软件、社会工程等。

3. 脆弱性评估:评估系统和网络存在的漏洞和弱点,即脆弱性,例如安全配置问题、未修补的漏洞等。

4. 风险分析:结合资产识别、威胁辨识和脆弱性评估的结果,评估潜在威胁和漏洞对信息安全造成的风险程度。

5.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或定性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

6. 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和策略,包括风险的接受、缓解、转移或避免。

7. 监测与更新:持续监测信息安全状况,及时更新风险评估和
管理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

通过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组织能够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提升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保护重要的信息资产免受攻击和损失。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点标注版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点标注版
9
可能性
❖ 某件事发生的机会 ❖ 威胁源利用脆弱性造成不良后果的机会 ❖ 举例
▪ 脆弱性只有国家级测试人员采用专业工具才能利用 ,发生不良后果的机会很小
▪ 系统存在漏洞,但只在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局域网 运行,发生不良后果的机会较小
▪ 互联网公开漏洞且有相应的测试工具,发生不良后 果的机会很大
10
对风险概念的理解
8
脆弱性
❖ 可能被威胁所利用的资产或若干资产的薄弱环节 ❖ 造成风险的内因 ❖ 脆弱性本身并不对资产构成危害,但是在一定条
件得到满足时,脆弱性会被威胁源利用恰当的威 胁方式对信息资产造成危害 ❖ 脆弱性举例
▪ 系统程序代码缺陷 ▪ 系统设备安全配置错误 ▪ 系统操作流程有缺陷 ▪ 维护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2255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的国内外标准
❖ 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 GB/Z 24364-2009《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 ❖ ISO/IEC 27005:2011《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 ISO GUIDE 73:2009《风险管理-术语》 ❖ ISO 31000:2009《风险管理-主要原则和指南》 ❖ IEC/ISO 31010:2009《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 NIST SP800-30 (2012)《实施风险评估指南》 ❖ NIST SP800-39 (2011) 《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组织、使命和信息系统梗概》 ❖ NIST SP800-37 (2010) 《联邦信息系统应用风险管理框架指南:安全生命周期方法》 ❖ NIST SP800-53 (2010) 《为联邦信息系统和组织推荐的安全控制措施》 ❖ NIST SP800-53A (2010) 《联邦信息系统和组织安全控制措施评估指南:建立有效的

信息安全风险规定(3篇)

信息安全风险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保障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信息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组织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

第三条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依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确保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合法、合规。

(二)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护,降低信息安全风险。

(三)全面覆盖:全面覆盖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信息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持续改进: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高信息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第四条组织和个人应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第二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第五条组织和个人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信息资产识别:识别组织和个人所拥有的信息资产,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系统、网络、设备等。

(二)威胁识别:识别可能对信息资产造成威胁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攻击、恶意软件、人为错误等。

(三)脆弱性识别:识别信息资产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缺陷。

(四)影响评估:评估信息安全事件可能对组织和个人造成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声誉损失、业务中断等。

第六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步骤:(一)制定评估计划:明确评估目的、范围、方法、时间安排等。

(二)信息收集:收集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相关的资料,包括信息资产、威胁、脆弱性、影响等。

(三)分析评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信息安全风险等级。

(四)报告编制:编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包括评估结果、风险等级、建议措施等。

第七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评估背景:说明评估目的、范围、方法等。

(二)评估结果:列出信息安全风险等级、风险点、可能造成的影响等。

信息资产分级管理

信息资产分级管理

新疆汇和银行信息资产分级管理1.信息资产分类鉴别•为达到及维护组织资产的保护, 应明确识别所有资产, 并制作与维持所有重要资产的清单, 与信息处理设施相关的所有信息及资产由信息科技管理小组指定管理者。

与信息处理设施相关的信息与资产。

计算机管理中心和会计核心算中心具体负责做好信息资产定期更新与维护信息资产清单, 由信息科技管理小组统一控管, 确保信息资产列表完整性。

信息资产依其性质不同, 分为5类:人员、硬件、软件、电子数据、书面文件依序如下:•人员: 系指业务主管、承办人员、委外厂商、契约人员等。

•硬件: 系指网络设备、主机设备、通讯设备、环境设备等相关硬件设施。

例如: 服务器主机、个人计算机、不断电设备等。

•软件: 系指自行开发或委外开发之应用系统程序、外购之软件包等。

例如: 应用系统、操作系统、软件包、工具程序等。

电子数据: 系指以电子形式存在之信息数据。

例如: 网络设定数据、备份文件等。

书面文件: 系指以纸本形式存在之文书数据、报表等相关信息。

例如: 合同、规范、系统文件、用户手册、训练教材等。

所有资产经由资产分类, 制成「信息资产列表」。

2.信息资产价值鉴别为信息依其对组织的价值、法律要求、敏感性及重要性加以分类, 价值鉴别准则依信息资产分类分别针对机密性、可用性、完整性, 其评估标准如下:各资产价值为资产之机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评估值取最大值;如以下式子: 资产价值 = 机密性评估值 + 完整性评估值 + 可用性评估值。

各资产依资产价值数值分级;详如资产价值等级表3.信息资产标示与处理依照组织所采用的分类法, 发展与实作一套适当的信息标示与处置程序。

资产标示必须明确。

资产标示含资产风险等级并以颜色卷标区分。

硬件类资产标示依其价值等级并以颜色卷标区分。

高资产价值: 指该资产价值最高, 贴红色卷标。

中资产价值: 指该资产价值中等, 贴黄色标签。

低资产价值:指该资产价值最低, 不贴卷标。

资产在保存过程中, 应依适当程序作妥善保存。

脆弱性-威胁对应表

脆弱性-威胁对应表

未受控 资产管理不当(遗漏设备清点、管理不 水灾、火灾、闪电、电磁辐射乏对外部环境的防护 缺
软件资产
生产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丢失、被盗 损坏 恶意攻击 非授权访问 运行故障、意外错误 未受控 身份假冒 操作失误 保护和管理措施不当 正版软件(实体)的不小心丢失、被盗等。
使用时间过长,软件管理不当,缺乏备份 如软件(实体)无法正确安装。 措施 设计缺陷,缺少安全防护措施 黑客/恶意软件攻击(可以安装防毒软件、软件防 火墙等进行防护)。 设计不当、保护措施不当 没有权限的情况下,访问、使用软件(IE架构,缺 少访问控制设备的保护,口令:配置不当,安全意 设计缺陷,使用、保护措施不当 资产管理不当 口令设置脆弱、用户帐号缺乏有效管理 缺乏软件管理机制 加强软件资产(实体)的管理。 制定口令和权限管理规范,并监督执行。的各种数据资料
非授权访问(可能造成失 随意处置数据所在介质、存放不当、数据 无权访问:管理不当,导致信息失密(如文件存放 密) 的访问控制措施不严格、标识不当 在不正确的目录导致信息失密。 泄密(C:4,5进行评估) 安全意识薄弱,使用不当,防护措施不足 有权访问:使用不当导致信息泄密息;禁止带离公 导致信息泄密 司,提高安全意识。 滥用、误操作(修改) 保护措施不当,监控不足,缺少安全防护 有权限使用的情况下规范操作规程;误操作前,应 和告警提示 提示操作者。 丢失(可用性:3,4,5进行 随意处置数据所在介质,误删除 保存电子文档介质的丢失、误删除。 评估) (删除、丢失,但未失 损坏(文档无法打开) 信息保存过程中、介质问题。 对电子文档进行备份。 未受控 恶意攻击 盗窃 窃听 资产管理不当 缺乏恶意代码和病毒的防范机制 重要信息缺乏有效的备份 缺乏对数据交换(传输)的安全管理 加强电子文档的管理。 黑客/恶意软件攻击(可以安装防毒软件、软件防 火墙等进行防护)。 按照重要信息的备份流程进行定期备份。 加强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可用性,降低信息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一、引言1.1 目的本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活动,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保障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可用性,降低信息风险,提高企业整体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员工、信息系统、网络设备、信息资产及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各项活动。

1.3 名词解释(1)信息资产: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信息资源,包括数据、软件、硬件、网络设施等。

(2)信息安全:指保护信息资产免受各种威胁、损害和滥用,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信息风险:指可能导致信息资产损失或损害的不确定性。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2.1 组织架构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组织架构,包括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和信息安全实施部门。

2.2 职责(1)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企业信息安全工作的决策、协调和监督,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目标。

(2)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企业信息安全工作,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监督信息安全制度的执行。

(3)信息安全实施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信息安全措施,保障信息资产的安全。

三、信息安全政策与目标3.1 信息安全政策企业应制定以下信息安全政策:(1)保护企业信息资产,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

(3)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信息安全工作。

(4)加强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3.2 信息安全目标企业应设定以下信息安全目标:(1)降低信息风险,确保企业信息资产安全。

(2)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应对能力,减少信息安全事件对企业的影响。

(3)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

四、信息安全管理制度4.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4.1.1 企业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概念性知识)

信息安全(概念性知识)

信息安全(概念性知识)一、名词解释:1、资产:被组织赋予了价值、需要保护的有用资源。

2、资产的价值:资产对一个机构的业务的重要程度3、威胁:可能对资产或组织造成损害的事故的潜在原因。

4、脆弱性:资产的弱点或薄弱点,这些弱点可能被威胁利用造成安全事件的发生,从而对资产造成损害。

5、安全风险:特定的威胁利用资产的一种或多种脆弱性,导致资产的丢失或损害的潜在可能性,即特定威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6、风险评估: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和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的评估。

7、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评估来识别风险大小,通过制定信息安全方针、采取适当的控制目标与控制方式对风险进行控制,使风险被避免、转移或降至一个可被接受的水平。

8、安全需求:组织对信息系统安全的要求。

9、安全控制:保护组织资产、防止威胁、减少脆弱性、限制安全事件影响的一系列安全实践、过程和机制。

10、剩余风险:采取了安全措施,提高了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后,仍然可能存在的风险。

11、适用性声明:指对适用于组织需要的目标和控制的描述。

12、安全的信息系统:并不是指“万无一失”的信息系统,而是指残余风险可以被接受的安全系统。

13、信息安全策略:本质上来说是描述组织具有哪些重要信息资产,并说明这些信息资产如何被保护的一个计划。

14、应急响应:通常是指人们为了应对各种紧急事件的发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

15、基本风险评估:指应用直接和简易的方法达到基本的安全水平,就能满足组织及其业务环境的所有要求。

二、填空题1、根据目标、系统类型以及系统服务对象的不同,信息系统主要分为业务处理系统、职能系统、组织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2、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可以划分为规划、分析、设计、实现和运行5个阶段。

3、系统面临的技术安全问题包括网络安全性、系统安全性、用户安全性、应用程序安全性、数据安全性、4、信息安全策略分为信息安全方针和具体的信息安全策略两个层次。

ISMS-威胁和脆弱性识别指南

ISMS-威胁和脆弱性识别指南

威胁和脆弱性识别指南版本记录批准人(签名):日期:威胁和脆弱性识别指南1.目的为规范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对信息资产的所面临的威胁以及自身的脆弱性的识别、分类和赋值,以产生一致的、可比较的结果,特制定本指南。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对信息资产的威胁以及脆弱性的识别、分类和赋值。

3.术语和定义无4.相关/支持性文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程序》•《记录控制程序》5.6.程序内容6.1.威胁识别安全威胁是一种对机构及其资产构成潜在破坏的可能性因素或者事件。

无论对于多么安全的信息系统,安全威胁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它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生安全威胁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

人为因素又可区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界的不可抗的因素和其它物理因素。

威胁作用形式可以是对信息系统直接或间接的攻击,例如非授权的泄露、篡改、删除等,在保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等方面造成损害。

也可能是偶发的、或蓄意的事件。

一般来说,威胁总是要利用网络、系统、应用或数据的弱点才可能成功地对资产造成伤害。

安全事件及其后果是分析威胁的重要依据。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威胁发生时,由于未能造成后果,或者没有意识到,而被安全管理人员忽略。

这将导致对安全威胁的认识出现偏差。

在威胁评估过程中,首先就要对组织需要保护的每一项关键资产进行威胁识别。

在威胁识别过程中,应根据资产所处的环境条件和资产以前遭受威胁损害的情况来判断。

一项资产可能面临着多个威胁,同样一个威胁可能对不同的资产造成影响。

6.2.脆弱性识别脆弱性评估也称为弱点评估,是安全风险评估中重要的内容。

弱点是资产本身存在的,它可以被威胁利用、引起资产或商业目标的损害。

弱点包括物理环境、组织、过程、人员、管理、配置、硬件、软件和信息等各种资产的脆弱性。

值得注意的是,弱点虽然是资产本身固有的,但它本身不会造成损失,它只是一种条件或环境、可能导致被威胁利用而造成资产损失。

信息安全的信息资产、威胁与脆弱性分类讲解学习

信息安全的信息资产、威胁与脆弱性分类讲解学习
应用软件:办公软件、数据库软件、各类工具软件等
源程序:各种共享源代码、自行或合作开发的各种代码等
硬件
网络设备:路由器、网关、交换机等
计算机设备:大型机、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台式计算机、便携计算机等
存储设备:磁带机、磁盘阵列、磁带、光盘、软盘、移动硬盘等
传输线路:光纤、双绞线等
保障设备:UPS、变电设备、空调、保险柜、文件柜、门禁、消防设施等
补丁安装、物理保护、用户帐号、口令策略、资源共享、事件审计、访问控制、新系统配置(初始化)、注册表加固、网络安全、系统软件安全漏洞、软件安全功能管理等
数据库
补丁安装、鉴别机制、口令机制、访问控制、网络和服务设置、备份恢复机制、审计机制等
应用系统
审计机制、审计存储、访问控制策略、数据完整性、通讯、鉴别机制、密码保护等
其他
企业形象、客户关系等
A.2
威胁分类见表E.2。
表E.2威胁分类
种类
描述
威胁子类
软硬件故障
对业务实施或系统运行产生影响的设备硬件故障、通讯链路中断、系统本身或软件缺陷等问题
设备硬件故障、传输设备故障、存储媒体故障、系统软件故障、应用软件故障、数据库软件故障、开发环境故障等
物理环境影响
对信息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的物理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
恶意代码
故意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恶意任务的程序代码
病毒、特洛伊木马、蠕虫、陷门、间谍软件、窃听软件、携带恶意软件的垃圾邮件、流氓安全软件、即时消息垃圾邮件等
越权或滥用
通过采用一些措施,超越自己的权限访问了本来无权访问的资源,或者滥用自己的权限,做出破坏信息系统的行为
非授权访问网络资源、非授权访问系统资源、滥用权限非正常修改系统配置或数据、滥用权限泄露秘密信息、非授权使用存储介质等

信息安全的信息资产威胁与脆弱性分类

信息安全的信息资产威胁与脆弱性分类
病毒、特洛伊木马、蠕虫、陷门、间谍软件、窃听软件、携带恶意软件的垃圾邮件、流氓安全软件、即时消息垃圾邮件等
越权或滥用
通过采用一些措施,超越自己的权限访问了本来无权访问的资源,或者滥用自己的权限,做出破坏信息系统的行为
非授权访问网络资源、非授权访问系统资源、滥用权限非正常修改系统配置或数据、滥用权限泄露秘密信息、非授权使用存储介质等
网络攻击
利用工具和技术通过网络对信息系统进行攻击和入侵
网络探测和信息采集、漏洞探测、嗅探(账号、口令、权限等)、用户身份伪造和欺骗、用户或业务数据的窃取和破坏、系统运行的控制和破坏、拒绝服务攻击、僵尸网络、隐蔽式下载、名誉劫持、网络黑客的入侵等
物理攻击
通过物理的接触造成对软件、硬件、数据的破坏
物理接触、物理破坏、盗窃、勒索、罢工、内部员工
应用中间件
协议安全、交易完整性、数据完整性等
管理脆弱性
技术管理
物理和环境安全、通讯和操作管理、访问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业务连续性等
组织管理
安全策略、组织安全、信息资产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符合性等
硬件
网络设备:路由器、网关、交换机等
计算机设备:大型机、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台式计算机、便携计算机等
存储设备:磁带机、磁盘阵列、磁带、光盘、软盘、移动硬盘等
传输线路:光纤、双绞线等
保障设备:UPS、变电设备、空调、保险柜、文件柜、门禁、消防设施等
安全设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身份鉴别等
其他: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
表e2威胁分类种类描述威胁子类软硬件故障对业务实施或系统运行产生影响的设备硬件故障通讯链路中断系统本身或软件缺陷等问题设备硬件故障传输设备故障存储媒体故障系统软件故障应用软件故障数据库软件故障开发环境故障等物理环境影响对信息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的物理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断电静电灰尘潮湿温度洪灾火灾地震暴风雨潮汐污染空调设备故障鼠蚁虫害电磁干扰等操作失误应该执行而没有执行相应的操作或无意执行了错误的操作维护错误操作失误提供错误的指南或操作信息等种类描述威胁子类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无法落实或不到位从而破坏信息系统正常有序运行管理制度和策略不完善管理规程缺失职责不明确监督控管机制不健全等恶意代码故意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恶意任务的程序代码病毒特洛伊木马蠕虫陷门间谍软件窃听软件携带恶意软件的垃圾邮件流氓安全软件即时消息垃圾邮件等越权或滥用通过采用一些措施超越自己的权限访问了本来无权访问的资源或者滥用自己的权限做出破坏信息系统的行为非授权访问网络资源非授权访问系统资源滥用权限非正常修改系统配置或数据滥用权限泄露秘密信息非授权使用存储介质等网络攻击利用工具和技术通过网络对信息系统进行攻击和入侵网络探测和信息采集漏洞探测嗅探账号口令权限等用户身份伪造和欺骗用户或业务数据的窃取和破坏系统运行的控制和破坏拒绝服务攻击僵尸网络隐蔽式下载名誉劫持网络黑客的入侵物理攻击通过物理的接触造成对软件硬件数据的破坏物理接触物理破坏盗窃勒索罢工内部员工蓄意破坏等泄密信息泄露给不应了解的他人内部信息泄露外部信息泄露等篡改非法修改信息破坏信息的完整性使系统的安全性降低或信息不可用篡改网络配置信息篡改系统配置信息篡改安全配置信息篡改用户身份信息或业务数据信息等抵赖不承认收到的信息和所作的操作和交易原发抵赖接受抵赖第三方抵赖等a3脆弱性的分类脆弱性分类见表e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1.资产价值评估法资产价值评估法是通过评估信息资产的价值来确定风险。

这种方法首先需要明确关键信息资产,然后对其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其价值、重要性和敏感性等。

通过这个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信息资产的关键程度,以便在风险评估中进行优先级排序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2.威胁评估法威胁评估法是通过识别和评估可能的威胁,以及这些威胁对信息系统的潜在影响来确定风险。

这种方法首先需要对威胁进行识别,包括内部威胁(如员工或供应商)和外部威胁(如黑客或病毒)。

然后对这些威胁进行评估,包括评估潜在的损害程度、概率和可预测性等。

通过这个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潜在的威胁和可能的安全漏洞,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脆弱性评估法脆弱性评估法是通过评估系统和网络中的脆弱性,以及这些脆弱性被利用的可能性来确定风险。

这种方法首先需要对系统和网络进行扫描和渗透测试,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脆弱性和漏洞。

然后对这些脆弱性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其潜在的影响和易受攻击的可能性等。

通过这个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系统和网络中存在的脆弱性,以便采取相应的修复和加固措施。

4.风险影响评估法风险影响评估法是通过评估风险事件的可能影响程度来确定风险。

这种方法首先需要确定可能的风险事件,例如系统遭受黑客攻击、数据泄露或系统中断等。

然后对这些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其可能的影响程度、持续时间和恢复成本等。

通过这个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可能的风险事件对业务运作的潜在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5.定性和定量评估法定性评估法是一种基于专家判断和经验的主观评估,即依靠主观意见来评估风险。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讨论、会议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来收集意见和建议。

定量评估法是一种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的客观评估,即依靠具体数据和指标来评估风险。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历史数据和模型等方式来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一般来说,定性评估法用于初步的风险评估,而定量评估法用于更深入的风险分析和决策支持。

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

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

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在现代社会,信息已经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资源。

各种组织都需要依赖信息来开展业务,而个人也需要依靠信息来进行各种活动。

信息的重要性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遭受了信息泄露和攻击的风险。

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必须采取风险管理的措施。

信息安全的风险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信息的完整性指信息没有被篡改,可用性指信息可以被及时访问和使用,保密性指信息只能被授权的人所获得。

但是,在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有很多风险可能导致信息安全被破坏。

其中最常见的风险是攻击。

攻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例如病毒、木马、间谍软件等恶意程序的感染,或者网络钓鱼、社交工程等形式的欺骗。

攻击的目的可能是获取机密信息、破坏信息系统、敲诈勒索等。

攻击风险可能是内部人员的行为,也可能是外部黑客的攻击。

除了攻击,还有许多其他的风险可能导致信息安全问题。

例如,信息的备份不充分或不及时,可能导致数据烧录、意外删除等问题。

信息存储设备的不安全也可能导致信息泄露,例如丢失、窃取等问题。

此外,还有人为疏忽、自然灾害、系统故障等意外因素也可能导致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的风险管理为了保护信息安全,必须采取风险管理的措施。

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可以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测信息安全风险。

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识别信息安全风险。

这意味着识别组织中所有可能对信息安全构成影响的因素。

通常需要从组织的资产、威胁和脆弱性三个角度来考虑。

资产包括所有存储和处理重要信息的设备、系统和应用程序等;威胁包括被威胁的信息安全目标及其威胁来源;脆弱性包括信息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弱点和漏洞。

第二步,评估信息安全风险。

这意味着评估每种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大小。

概率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大小指事件发生后对组织造成的损失。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可以确定哪些风险应该优先考虑,哪些风险可以接受或不予处理。

第三步,处理信息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信息安全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个人和企业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多。

为了保护敏感信息不受到未授权的访问、泄露或修改,信息安全管理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以帮助个人和企业更好地保护信息安全。

一、风险评估与管理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

它旨在识别和评估潜在的信息安全威胁,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风险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1. 资产识别和分类:明确企业的信息资产,并根据其重要性将其进行分类。

2. 威胁分析:评估可能对信息资产造成威胁的潜在威胁源,并确定其可能性和潜在影响。

3. 脆弱性评估:识别信息资产中存在的潜在脆弱性,以及这些脆弱性被利用的可能性。

4. 风险评估: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计算和评估不同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可以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和威胁。

二、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另一个基本要素。

它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和系统可以访问相应的信息资源。

以下是访问控制的几种常见方法:1. 身份验证与授权:通过使用用户名、密码、生物特征识别等方式验证用户的身份,并根据其权限级别授权相应的访问权限。

2. 多因素认证: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身份验证方式,如密码和生物特征识别相结合,以提高访问控制的安全性。

3. 访问权限管理:确保各个用户和系统只能访问其所需的信息资源,及时撤销已离职或不需要访问权限的用户的权限。

4. 审计与监控:建立有效的审计和监控机制,以便跟踪和记录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访问情况,并及时检测异常行为。

三、应急响应计划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至关重要。

应急响应计划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必备要素之一,它应包括以下内容:1. 事件响应团队:指定专门的团队负责处理信息安全事件,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2. 事件识别与报告:建立用于发现和识别潜在安全事件的机制,并及时报告给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团队。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南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南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南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在各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保障各行业中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策略制定、风险评估、安全控制、监督检查等方面,为各行业提供一个全面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南。

一、策略制定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首先要明确安全策略的制定。

安全策略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它需要结合组织的需求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出适合组织规模和特点的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制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结构与责任制定: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各级别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决策机构和安全管理团队,确保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

2. 安全目标与策略确定:根据组织的需求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信息系统安全的目标和策略。

例如,要确保关键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预防未授权访问等。

3. 安全政策与规程制定:制定相应的安全政策和规程,明确安全意识、密码管理、访问控制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规范员工在信息系统使用中的行为。

4. 培训与教育计划制定:建立健全的培训与教育计划,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为后续的安全控制提供依据。

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信息资产识别:对组织重要的信息资产进行识别,包括数据、软件、硬件等。

2. 威胁识别:识别可能对信息系统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包括技术威胁、人为威胁、自然灾害等。

3. 脆弱性评估:评估组织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即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

4. 风险评估与分析:根据信息资产、威胁和脆弱性的识别结果,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5. 风险优先级确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风险的优先级,以便制定合理的安全控制措施。

三、安全控制安全控制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的核心环节。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
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估项:
1. 威胁评估:评估系统或网络面临的潜在威胁,包括外部攻击、内部威胁、自然灾害等。

2. 脆弱性评估:评估系统的脆弱性,包括软件漏洞、配置错误、访问控制不当等问题。

3. 资产评估:评估组织的信息资产,包括数据、设备、网络等的价值和重要性。

4. 访问控制评估:评估系统的访问控制措施,包括密码策略、用户权限管理、身份认证等。

5. 安全意识评估:评估组织员工的安全意识水平,包括对安全政策的理解和遵守程度。

6. 备份和恢复评估:评估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包括备份策略、存储介质、恢复测试等。

7. 物理安全评估:评估物理环境的安全措施,包括门禁、监控、灭火等。

8. 应急响应评估:评估组织的应急响应计划和能力,包括演练、警报系统、通信渠道等。

9. 合规性评估:评估组织的合规性,如符合法规、行业标准和组织内部政策等。

10. 外包评估:评估外包服务提供商的安全措施和服务水平,保证其满足组织的安全需求。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具体的评估内容还需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攻击
利用工具和技术通过网络对信息系统进行攻击和入侵
网络探测和信息采集、漏洞探测、嗅探(账号、口令、权限等)、用户身份伪造和欺骗、用户或业务数据的窃取和破坏、系统运行的控制和破坏、拒绝服务攻击、僵尸网络、隐蔽式下载、名誉劫持、网络黑客的入侵等
物理攻击
通过物理的接触造成对软件、硬件、数据的破坏
物理接触、物理破坏、盗窃、勒索、罢工、内部员工蓄意破坏等
数据库
补丁安装、鉴别机制、口令机制、访问控制、网络和服务设置、备份恢复机制、审计机制等
应用系统
审计机制、审计存储、访问控制策略、数据完整性、通讯、鉴别机制、密码保护等
应用中间件
协议安全、交易完整性、数据完整性等
管理脆弱性
技术管理
物理和环境安全、通讯和操作管理、访问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业务连续性等
组织管理
断电、静电、灰尘、潮湿、温度、洪灾、火灾、地震、暴风雨、潮汐、污染、空调设备故障、鼠蚁虫害、电磁干扰等
操作失误
应该执行而没有执行相应的操作,或无意执行了错误的操作
维护错误、操作失误、提供错误的指南或操作信息等
管理不到位
安全管理无法落实或不到位,从而破坏信息系统正常有序运行
管理制度和策略不完善、管理规程缺失、职责不明确、监督控管机制不健全等
其他
企业形象、客户关系等
A.2
威胁分类见表。
表E.2威胁分类
种类
描述
威胁子类
软硬件故障
对业务实施或系统运行产生影响的设备硬件故障、通讯链路中断、系统本身或软件缺陷等问题
设备硬件故障、传输设备故障、存储媒体故障、 系统软件故障、应用软件故障、数据库软件故障、开发环境故障等
物理环境影响
对信息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的物理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
信息安全的信息资产、威胁与脆弱性分类A.1信息资产分类见表。
表E.1信息资产分类
分类
示例
数据
保存在信息媒介上的各种数据资料,包括源代码、数据库数据、系统文档、运行管理规程、计划报告、用户手册、各类纸质的文档等
软件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语句包、开发系统等
应用软件:办公软件、数据库软件、各类工具软件等
安全策略、组织安全、信息资产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符合性等
恶意代码
故意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恶意任务的程序代码
病毒、特洛伊木马、蠕虫、陷门、间谍软件、窃听软件、携带恶意软件的垃圾邮件、流氓安全软件、即时消息垃圾邮件等
越权或滥用
通过采用一些措施,超越自己的权限访问了本来无权访问的资源,或者滥用自己的权限,做出破坏信息系统的行为
非授权访问网络资源、非授权访问系统资源、滥用权限非正常修改系统配置或数据、滥用权限泄露秘密信息、非授权使用存储介质等
泄密
信息泄露给不应了解的他人
内部信息泄露、外部信息泄露等
篡改
非法修改信息,破坏信息的完整性使系统的安全性降低或信息不可用
篡改网络配置信息、篡改系统配置信息、篡改安全配置信息、篡改用户身份信息或业务数据信息等
抵赖
不承认收到的信息和所作的操作和交易
原发抵赖、接受抵赖、第三方抵赖等
A.3
脆弱性分类见表。
表E.3脆弱性分类
安全设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身份鉴别等
其他: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
服务
信息服务:对外依赖该系统开展的各类服务
网络服务:各种网络设备、设施提供的网络连接服务
办公服务:为提高效率而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各种内部配置管理、文件流转管理等服务
人员
掌握重要信息和核心业务的人员,如主机维护主管、网络维护主管及应用项目经理等
类型
识别对象
脆弱性子类
技术脆弱性
物理环境
机房场地、机房防火、机房供配电、机房防静电、机房接地与防雷、电磁防护、通讯线路的保护、机房区域防护、机房设备管理等
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设计、网络传输加密、网络设备安全漏洞、边界保护、外部访问控制策略、内部访问控制策略、网络设备安全配置等
服务器/系统软件
补丁安装、物理保护、用户帐号、口令策略、资源共享、事件审计、访问控制、新系统配置(初始化)、注册表加固、网络安全、系统软件安全漏洞、软件安全功能管理等
源程序:各种共享源代码、自行或合作开发的各种代码等
硬件
网络设备:路由器、网关、交换机等
计算机设备:大型机、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台式计算机、便携计算机等
存储设备:磁带机、磁盘阵列、磁带、光盘、软盘、移动硬盘等
传输线路:光纤、双绞线等
保障设备:UPS、变电设备、空调、保险柜、文件柜、门禁、消防设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