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24474931_高校博士后制度与专职科研队伍一体化建设探析

24474931_高校博士后制度与专职科研队伍一体化建设探析

调 研 |36高校博士后制度与专职科研队伍一体化建设探析博士后研究人员作为一支高水平的专职研究力量,在高校服务国家地方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有不少高校将其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来源。

高校在落实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之外,还承担着实现国家科技创新与承担社会服务的重任。

在这一现实背景下,高校逐步认识到缺乏高水平的专职科研队伍已成为制约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瓶颈。

因此,一些高水平大学陆续开展了专职科研队伍的探索和建设工作,但总体来看,由于高校定位和发展目标各有不同,其专职队伍建设的规模和体制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

博士后与专职科研队伍一体化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升高校专职科研队伍的综合建设水平。

博士后研究人员是具有专职研究型和学术性的临时专职研究岗位。

国外许多大学都将博士后研究人员作为学校专职研究队伍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一些高校也陆续将博士后人员作为专职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的博士后制度主要由政府主导,人员的招收、进站、考核、出站均具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和管理规范。

从管理体系上看,博士后队伍与专职科研队伍还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

因此,如何根据高校的实际发展需要,从人员聘任、考核评价等环节对两支队伍进行系统整合,从博士后人员招收环节开始,致力于实现博士后与专职科研两类岗位标准的逐步统一和一体化,促进博士后出站后继续在团队中从事研究工作,对高校专职研究力量的整合、博士后的培养与使用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有利于实现博士后的培养价值。

我国的博士后制度在创立之初,其定位和培养目标主要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带头人。

但随着博士后群体的快速扩张,其培养与适用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加大了海外人才的引进,使得博士后出站后留作专任教师的比例逐年下降,博士后的职业发展和前景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重新思考博士后的培养与使用,引导在科研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博士后出站后进入专职科研岗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高校教研结合的团队建设模式略谈

我国高校教研结合的团队建设模式略谈

我国高校教研结合的团队建设模式略谈一直以来,教学不可动摇的为高校的主要职责与职能,19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提出“高校应该是研究和教学的统一体”,之后高校职能就转变为教学与科研并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中的精英教育,而是逐渐转向大众化教育,与之相对应的教育规模、体系和模式等的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了教学与科研两大高校的基本功能的不和谐,而在这种趋势愈演愈烈。

好多高校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不至于教学,而是科研,因为一些高校甚至将对教师科研的考核放在了第一位。

因此导致目前高校中有的教师只上课不搞科研,有的教师则只专注于科研而脱离教学这种极端的现象的出现。

这两种不良现象教学和科研特别是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如何处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搞好科研工作,使得两者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课题,受到了众多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

实际上,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众多的学者对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钱伟长先生曾经说过“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

”“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

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1]。

我们知道,高校是人才与科技的主体,高校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科学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同时搞好教学是实现科研价值的一条有效途径,两者密不可分,两者同等重要,教学与科研的并重发展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2]。

科研是提高高校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3]。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各个高校都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达到这一目的最关键的环节在于高水平的教师,所谓高水平的教师就应该是具有丰富科研经验,能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讲授于学生的教师。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多采用分散式的教学模式,即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分开进行教学,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结合,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通过深入探究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和效果,可以为高校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不断优化和改进。

1.2 研究意义教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核心环节,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必不可缺的学科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当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着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资源孤立等问题,无法适应现代教学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挑战。

探究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一体化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通过将线上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通过设立个性化学习计划,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潜力。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一体化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还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高校科研团队组建模式与运行管理机制研究帅春

高校科研团队组建模式与运行管理机制研究帅春

高校科研团队组建模式与运行管理机制研究帅春发布时间:2023-05-11T07:13:43.9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5期作者:帅春[导读] 高校科研团队是各学科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的关键基础,但是高校内部科研人才对应的梯队结构相对比较模糊,难以适配规范化的团队建设和运行管理模式。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610065摘要:高校科研团队是各学科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的关键基础,但是高校内部科研人才对应的梯队结构相对比较模糊,难以适配规范化的团队建设和运行管理模式。

高校对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建模式和培育建设工作进行系统化改革,才能形成科研管培机制。

本文将着重研究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模式与运行管理机制。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组建模式;运行管理机制高校科研团队的组织建设和领导工作,主要立足于高等院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研究平台,因此需要创新引领当代社会的科研发展方向。

在组建高校科研团队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基本特征、管理需求以及战略领导力进行客观评估,还需要将专家、学科带头人、领军人物在某些学科领域内的具体贡献、价值创造需求等内容融入到运行管理机制中。

1 高校科研团队组建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 梯队结构与平台不符合科研发展模式在应用型高校以及专业型高校的科研团队组建进程中,逐步凸显出了较多问题和不足,会集中体现在梯队结构、科研管理平台等层面上,难以迎合新时期的我国高校科研发展模式[1]。

很多高校实际应用的科研团队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重大科研项目,还会直接影响和限制科研领军人物的创新发展进程。

很多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科研团队相对比较独立,其临时性、单一性的分工模式不利于高校科研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科研梯队结构与管理平台,普遍呈现扁平化的运营管理状态,在具体内部分工和绩效考核层面上凸显出断层问题。

高校不同专业的科研梯队结构、管理平台并不能呈现出协作性、共享性等特征,难以客观整合高校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更容易凸显出人才培育和奖惩机制不适配等问题。

论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与教师团队建设

论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与教师团队建设
对学校这 一整体 .
而不是 针对教 师个人 就高校可持 续发展而言 , 教学与科研必须 同时抓 , 两手都 要硬 , 但这 是针对 高校教师这 个整体 , 并不针对 某个教师。 J 纽曼在 《 学 . 大 的理想 》一书 中认为 , 发现 和教学是 两种迥 “ 然不 同的职能 , 要迥 然不同的才 能 , 需 同一 个 人兼备 这两种 才能的情 形并不常 见” 我国 。 也有人将高校教 师分 为教学型 、 科研型、 优 双 型 、双 差型四类 。0 根 据 这一 特点 , 实现 高 校教 学科 研一 体 化 , 能靠单个 教师的 努力奋斗 , 不 而必须通 过 定的 途径、措施 、制 度等 , 把教 师个 人的特 长 、利 益 目标 与高校 的整体利 益 目标 有机 结 合 起来 。 2 2 教 师团队是 实现学校 整体 目标与教 师个 . 人 目标有 机结合 的桥 梁 部 让 广 大观 众认 可 的 、好 的 电视 剧 , 既要有好的故事情节和 剧本 , 又要有好的演艺 队伍把故事情节 和剧 本表演 出来 , 既离不开擅 长写小说 、写剧 本的作家 , 又需要有好的 电视 剧 演 员。高校教 育如同电视剧制作 , 既要有一 支高质量 的科研 队伍来支撑教学 工作 , 也需 要 有一支高素 质的登台表演者 即讲课者 , 给广 大 学生 高效地 传播文 化 、科技知 识 。必须靠 建 立 、发展教 师 团队 来促进 高校 教学科研 一体 化 。建 立教师团队 , 仅可促进学校整体 目 不 标 与教 师个 人 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 一 , 且可以 而 使每个教 师充分发挥其特长和 自身价值 , 使每 个 教 师快乐 工作 , 真正 实现 高校 教 育以人 为 本。 2 3 相互配合 , . 解决时间上的 冲突 把 相关教 师组织 起来 , 立教 师团队 , 建 可 以提高教 学 、科研 工作 效率 , 效解决 教学 、 有 科 研 经常 面 临的 时 间矛 盾 。 ( ) 免重复劳 动 , 1避 节约时 间 , 提高 效率 。 把 专业相同或相近 的教师组织起来 , 形成一支 长 期合作的团队 , 经常进行 团队成员间的沟通

高校“班团一体化”工作体系探索

高校“班团一体化”工作体系探索

高校“班团一体化”工作体系探索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成为了高校教育领域的一大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班团一体化”工作体系应运而生。

班团一体化工作体系是指以班级和团支部为基本单位,以班集体和团队组织为主要载体,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促进班级建设和团队发展的一种工作模式。

这种体系的出现,无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班团一体化工作体系的探索应该建立在优质教育资源的保障之上。

高校要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为班团一体化工作体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

高校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拓展学生活动场地等方式,为班团一体化工作体系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高校应该积极招聘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高校应该加强班级建设,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为班团一体化工作的基本单位,班集体的建设至关重要。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班级文化节、班会活动等方式,加强班级内部的交流和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氛围。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班级管理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高校“班团一体化”工作体系探索还应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班团一体化工作体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素质发展。

高校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德育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班团一体化”工作体系探索还需要注重班级和团队的发展环境和氛围建设。

高校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高校也应该重视学生成长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摘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现在教学改革的方向,工学结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那么,如何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探讨寻求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是目前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教学模式双师型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5-0114-03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体现能力为本位,是理论与实训、理论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一种新模式。

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资源配置合理,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显著等特点。

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包括: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训课教师融为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训课教材合为一体;教室一体化,即理论课教室与实训基地构成一体。

二、双师型教师的概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提出,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同,对双师素质教师在专业知识、通用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其独特性。

一是教师应具备基本素质要求和资格,即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

二是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

三是从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来说,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

三、我院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不高目前我院的教师队伍现状是: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缺乏,尤其是从企业聘请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还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空白;围绕学院重点专业和重点专业群的骨干教师梯队建设仍然需要加强;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仍需提高;缺少一支由企业专家和行业能工巧匠构成的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并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大学关于开展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办法

大学关于开展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办法

大学关于开展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办法为落实《XX大学"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倡导高水平教师更多地参与学生的指导工作,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经讨论决定,学校开展基于课程群、基于学生为中心、基于导师的本研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一、基于课程群的探究型教学团队建设1.工作目标通过团队合作,坚持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为重点,用2〜5年时间,选拔、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 .建设任务⑴梳理和完善课程群结构,明确课程逻辑关系及其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⑵修订和完善课程群内各课程大纲和课程质量标准。

参考格式见附件。

⑶开展考试方法改革,采用更加灵活的考试形式。

对笔试课程全面实施考教分离,建设和完善试题库。

⑷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大力推广混合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大力提倡和推广EOL平台的使用。

⑸加强教学效果的及时检验,切实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实施课程学习目标达成度分析报告制度。

⑹开展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力推进横跨和贯穿课程群内各课程和知识点的大作业、课程设计和综合性实验。

⑺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和教学能力建设,吸纳校外院外教师加入教学团队,争取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

(8)目标课程全部达到校级(含)以上精品课程。

3 .基本要求⑴组建方式由相关的教师以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为目标组建教学团队,增强核心课程之间知识的连贯性、融合性,通过系列课程、课程模块、系列专题讲座设计等方式实施。

⑵教学团队构成基本要求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5-10人左右,以保证成员之间能保持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①负责人通常由在该学科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就,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技巧,有教学设计能力的专家担任。

同时,要求负责人必须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紧密联系团队成员、创建团队氛围。

【教学】加强高等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考

【教学】加强高等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考

【关键字】教学加强高等教师团队建设的理性思考雷顺妮摘要:本文在阐明高校教学与科研是一个矛盾统一体这一基本观点的根底上,探讨了如何协调解决高校教学、科研面临的矛盾问题。

作者认为,建立高校教师团队是解决科研与教学矛盾问题的有效途径;应从合理组建教师团队、树立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定位、搞好协作、建立团队内部激励机制、加强团队成员间的联系和沟通等方面搞好教师团队建设;应从支持和鼓励教师团队建设、对教师的要求因人制宜、注重教师团队考核、积极创造教师团队合作的平台和氛围等方面制定保障措施,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和教学科研一体化。

关键词: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途径与措施高校教师既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也是国家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决定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国家根底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的一支生力军。

建设高水平且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高水平教学团队的构成要素与基本要求教学团队是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而教学改革的深化对教学团队的发展起到不断促进的作用,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是教学团队的历史使命,也是质量工程背景下教学团队的基本功能。

当然,团队是与个体相对的。

之所以要组建团队,就是要充分实现个体力量的整合和互补,以达成单纯依靠个体所无法达成的目标。

系统论的精髓在于强调系统的总体性与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性保持一致,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即实现1+1>2的协同效果。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团队内部的目标、规模、结构、子系统的互补性及系统的可持续性等方面都应成为教学团队培育和整合的重点考虑因素。

(一)立意高远又切实可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够对团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它是驱动团队及成员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使得团队成员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并将各自的努力凝聚到一处,为团队的工作指明奋斗的方向和持久的发展。

由于教学团队示范性的特点,其工作目标性质以产生一批教学成果、精晶课程、优秀教材、教研项目等标志性成果,而这些成果将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

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初探

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初探

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初探摘要: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是推进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改革、培养创新性人才和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

本文阐述了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进行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必要性,概括了一体化团队建设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并指出团队建设的关键性环节是建立团队业绩目标责任制、培养团队精神和设置科学的考核评价系统。

关键词: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014-02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培养创新性人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是担负高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一线前沿,是实现高校教学、科研两大基本功能的基本单元。

2004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实施高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把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作为高校发展战略的一个重点。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又颁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1],首次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保证和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和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这表明国家已把团队建设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重要工作。

因此,研究和探讨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是有力推进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改革,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职能,培养创新性人才和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1 加强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必要性1.1 加强高等教育教学的需要受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创新知识不断涌现、学生学习途径更加多元、我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等因素影响,我国高校面临的教育形势日趋严峻,对高校教师的从业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高校改革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自身发展需求和对团队归属感的需要日益迫切,同时,团队合作也成为教师提高工作绩效,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形式。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措施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措施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措施,旨在激发社会各界的思考和行动。

一、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为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我们需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 落实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向全面发展转变。

2. 加大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优质教育。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 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水平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为了推进科技与人才一体化,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大对科研机构和科研项目的支持,引导科研人员开展前沿科技研究。

2.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3.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不断增强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科研人员进行科技创新。

三、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质量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

为了推进人才与教育、科技的一体化,我们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专业。

2. 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3. 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搭建校企合作评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我国学习和工作。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投入,企业需要加强对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支持,社会各界需要积极参与到教育与科技人才培养中来。

教师教科研一体化发展探索

教师教科研一体化发展探索

教师教科研一体化发展探索一、背景介绍教育从业者应当具备教育和科研两方面的能力,教师教科研一体化的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议题。

本文将对教师教科研一体化发展进行探索和总结,希望能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二、教师教科研一体化的定义与意义教师教科研一体化,即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通过教育研究和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三、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师要从被动实施课程到主动探究教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转变。

要放弃固化的教学模式,注重观察、思考和总结,提高自主反思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通过科研的方式来改进课堂教学,如使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实验和反思。

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五、学科知识与教育研究的融合教师应当深入学科建设研究,将自己的学科知识与教育研究相结合。

通过学科建设研究,提高自身学科能力,同时也能为学科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和支持。

六、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的互动教师要通过实践去检验和验证教育研究的成果,同时也要通过研究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通过实践与研究的互动,不断做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七、教师团队的合作与共建教师教育研究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建设一个合作与共建的团队。

教师可以组成研究小组,共同开展教育研究项目,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和促进。

八、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是教师教科研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宣传和分享,使其能够在更广泛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

九、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教师教科研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

教育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教师的教育研究提供支持和帮助。

十、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了推动教师教科研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应当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为主要考核指标,体现教师的综合能力。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要在协同创新上下功夫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要在协同创新上下功夫
第二,在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建设方 面,考察科研团队内的现状。在传统教 学工作中,高校科研团队人才培养方面, 缺乏协同意识,其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 有待进一步健全。在人才培养与协同创 新战略关系的实质内涵上,有的高校未 能准确领会,因而在教书育人决策机制 方面,严重缺少协同创新意识的培养。 加之学科专业与教学科研之间的严重 条块分割化,更加难以为成员提供多 元化的协同培养。更有甚者,有的高 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仍局限在“校本 培训”的意识里,自我封闭、自我设计, 没有引进竞争机制,外校优秀的教育 资源和培养模式不能为本校的人才培 养发挥作用。
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本质是将知 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其最大特点就 是研、产、售协同发展。我们知道,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社会的发展 需求是高校知识生产方式的重要需求之 一,要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其高校科 研团队的协同创新就是强大的推动力。 这是因为,高校科研团队只有协同创新 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仅如 此,也只能在这种协同新创的前提下方 能兼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时,高校 科研团队建设协同创新机制,打破了不 同学科与研究领域之间的壁垒,在更为 广阔的知识面上进行创新。基于这些需
才培养方面,没有为推动高校与企业、 同创新管理体系,就应该以契约、信任 作进行人才培养。同时要建立多种形
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和混合管理为模式,确立其协同创新的 式的中外研团队也应该引入契约模 育资源,实施团队成员的国际化培养 3 高校科研团队建立协同创新的对策
教育管理
Education Management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要在协同创新上下功夫
张晓利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高校科研团队建设要在协同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其协同创新是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高校 应通过协同创新对科研团队的任务目标、配置资源等项目进行有效的规划管理,进而在吸收校内外创新理论与 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高校科研团队与院校、企业等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机制,以提高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水平。 对此,本文就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协同创新机制问题,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做法,与同仁商榷。 关键词:高校 科研团队 协同创新 成功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班团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

高校“班团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

高校“班团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高校学生群体的多样化和社会发展的变化,传统的班级和团支部分工明确、职责划分清晰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班级和团支部之间的藩篱也使得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挑战。

探索一种能够整合班级和团支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高校“班团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提出,旨在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教育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通过整合班级和团支部资源,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支持和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背景介绍结束】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高校“班团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揭示该管理模式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为高校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班团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和特点,探讨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对该管理模式的评价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高校管理提供建议和指导。

研究目的还在于加深对“班团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认识,为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更多关于该管理模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推动高校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通过这一研究,可以为高校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提升。

1.3 研究意义高校“班团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对于促进学校班级和团队的协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

通过“班团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归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潜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借助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发挥班主任和团支书的作用,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研究高校“班团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意义在于拓展学校管理理念和方式,为高校管理创新提供有益借鉴,促进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高校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分析

高校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分析

高校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分析1. 引言1.1 高校科研与教学的重要性1.培养创新人才:高校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的导入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加前沿和实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3.促进学术交流: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参与到国际学术领域的交流中,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4.推动产学研结合:高校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也有助于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高校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学术交流和产学研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校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分析其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提高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还希望能够找到高校科研与教学融合的最佳方式,并探讨在现实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将总结成功案例,为高校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高校科研和教学的融合发展,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进步和创新。

2. 正文2.1 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定义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定义是指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工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这种深度融合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能够直接服务于教学工作,同时也使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能够成为科研的研究课题。

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定义体现了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学术水平,同时也反映了高校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将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高校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初探

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初探
首次把“ 教学 团队 建 设 ” 为 保证 和 提 高 高 作 校 教 师 素 质 、 学 能 力 以 及 提 高 教 育 教 学 教 质量 的 新 举 措 和 重 点 建 设 项 目之 一 。 表 这
展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能 力 , 世 界 各 国 综 合 是
科 技 创新 决 定 着 一 个 国家 经 济 长 远 发 用 也越 来越 大 。 O 2 世纪 5 年 代 , 研 室的 主 0 教 要 职 能 是 组 织 教 学 和 培 养 师 资 , 要 是 为 主
革 , 升 高 校 人 才 培 养 和 科 学 研 究 两 大职 提
国 家 技 术 发 明 奖 通 用 项 目二 等 奖 2 项 , 5 占
革 开 放 和 经 济 科 技 的 大 发 展 , 研 室 的 职 教
团 队 综 合 竞 争 优 势 , 而 提 升 教 师 自身 的 1. 加 强基 层教 育教 学组 织 自身 发 展的 需 进 3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快 速 转 型 , 养 创 新 教 学 水 平 、 研 素 质与 综 合 竞争 力 。 时 , 培 科 同
基 层 教 育 教 学 组 织 可 以 从 战 略 高 度 , 教 对 学和科研进 行全方位 、 系统 化 的 规 划 与 设
组 农村 生 产 第 一 重 要 组成 部 分 。 我 国2 l 年 度 的 国家 三 方 向 发 展 , 织教 师 到 工厂 、 在 0 O
层 教 育 教 学 组 织 教 学 科 研 一 体 化 团 队 建 大 奖 的颁 奖 中 , 校 获 得 国家 自然 科 学 奖 线 去 学 习 实 践 , 决 实 际 问题 , 高 解 走上 了教 学 设 , 有 力 推进 高 校 基 层 教 育 教 学 组 织 改 二等 奖 2 项 , 授 奖 总 数 的 7 . % ; 得 与 科 研 相 结 合 的道 路 。 了8 年 代 , 着 改 是 1 占 00 获 到 0 随

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1 . 教 师 团队建设模 式
2 0 0 6年 , 国务院全文颁 布 了《 实施 < 国家 中长期科 学和 技术 发展 规划 纲 要 ( 2 0 0 6 - 2 0 2 0年 ) > 若 干配 套政
策》 , 强 调了教师 团队的建设 。众 多高校也针 对教学科 研一体化 . 出台了教师 团队建设 的思路 和办法 , 实践 中
合或设 置 。即把关 系 紧密 、 可相 互促进 的课程 和科研 课题融 为一个项 目。 按 照项 目团队成员筛选 、 结构 、 条
近 年来 . 常 州科 教 城高 职 院校 坚 持 “ 以教学 带 科 研. 以科 研促 教 学 ” 的理 念 , 探 索构 建 “ 教 学科 研 一 体
化 ”教 师 团 队 本 文 以常 州 机 电职业 技术 学 院 教 师
学科研 的一体化
2 . 教 师 团 队 运 行 实施
点. 研究发掘 高职院校教师 团队建设 的基本规律 . 是 高 职院校适应新形势发展 的迫 切需要
二、 “ 教 学科 研一体 化” 教师 团 队建设 模式 与实施
根 据项 目管理 的特 点 . 以每个专 业开设 的专业课
程 为基 础 . 进行 科研 课 题规 划 . 结合 课程 与 科研 的关 联性 . 以教 学 为 中心 . 进 行 教学科 研 一体 化 项 目的融
和方 法 系统研 究 了高职 院校教 师 团队建设 与运 行机 制 。 关键 词 : 科 教城 ; 教 师 团队 ; 运行机 制


高职 院校 教师 团队建设 研 究的 现状
团队建 设为 研究 对 象 .以促 进教 学科 研 一体 化 为 目 标. 以项 目管理 为 契 入 点 , 打 造 高 绩效 的教 师 团 队 , 为高 职 院校教 师 团队建设 提供 依据 与借 鉴 。

科技活动对教学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的作用研究

科技活动对教学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的作用研究

科技活动对教学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的作用研究摘要:本文提出在坚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互相促进,建设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的工作思路指导下,以项目为驱动、教学科研与学生科技活动有机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团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学生和教师“双赢”的机制。

关键词:科技活动;一体化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1一、学生科技活动开展目的目前,国内许多大学的课程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还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多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场所和机会。

引导青年大学生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在团队的带动与组织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科技活动以及发现、培养团队开发人才,为团队相关科研活动持续输送人才。

二、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一)活动开展的组织结构以团队科学研究方向为基础,结合学生兴趣点及今后发展(考研或就业),1-4名学生形成项目组,设置1-2名指导教师,以年为周期开展学生科技实践项目。

其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活动开展总体思路1、以团队为平台,教学科研方向与学生科技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2、充分考虑学生个人发展,学生兴趣和发展是活动的原动力;3、学生科技活动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开展;4、加强活动开展过程的日常讨论与监督。

(三)日常活动与管理1、项目活动学生科技活动过程中,日常的管理与监督是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团队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把学生的管理纳入到项目的管理中,形成了以项目为推动的、较为固定有效的日常管理与监督机制。

团队以项目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就项目中涉及的技术问题、进度情况及日常事务进行讨论,制定下一周的项目开展内容与计划安排,内部推进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 以来 , 教 学 不 可 动 摇 的 为 高 校 的
另外 , 科 学 研 究 是 获 取 前沿 知 识 、 把 握 世 界
主 要职责与职能 , 1 9 世 纪 初 德 国 教 育学 家 研 究 脉 搏 的 最 直 接 的 途 径 。 高 校 教 师 开 展 职 称 、 研究方 向、 教 学 水平 、 科 研 能 力 的 教 洪 堡 提 出“ 高 校 应 该 是 研 究 和 教 学 的统 一 科 研 工 作 , 一 方 面 推 动 了学 科 的 发展 ; 另一 体” , 之 后高 校 职 能 就 转 变 为教 学 与 科研 并 方 面 则 可 提 高 教 学 质量 和 水 平 , 通 过 科 研
是逐 渐转向大众 化教 育 , 与 之 相 对 应 的 教 资 源 , 则 可 以 从 根 本 上 提 高 教 师 的 教 学 质 完 成 本 学 科 的 教 学 工 作 , 由教 学 经 验 丰 富 育规模 、 体 系 和 模 式 等 的 一 系 列 变 化 最 终 量 和 水 平 。 导 致 了教学 与 科 研 两 大 高 校 的基 本 功能 的 的教 授 牵 头 , 合理 安 排 本 学 科 的 课程 , 由老 教 学 必须 建立在 科研 的基础 上 , 科 研 带 新 , 不 断提 高 青 年 教 师 的 教学 水 平 。 课 题 由多 个 课 题 组 共 同分 担 一 些 教学 或 科 研 项 目。 比如 , 要 开 设 一 门 本 科 教 育 课程 , 就 应
教学科 研经验丰富 的老教师 , 一 定 比 例 的 副教授 以及年轻的教 师 , 这 些 教 师 科 学 研 究的侧 重点各有不 同 , 这 样 合 理 的 搭 配 共 同完 成 某 一 课 程 的 教 学 , 将 可 实 现 教 学 质 量的提高 。 既然是 一个团 队 , 必 然 涉 及 团 队 的 管 理问题 。 可 以 应 用 项 目组 织 和 团队 建 设 的
科 教 研 究
高校教 学科研 一体化 团队建设模式探讨
魏 海英 桑楠 解静芳 李广科 朱娜 ( 山西大学 环境 与资 源学 院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 摘 要: 教 学和科 研是 高校教 师 的两大基 本职能 , 二者之 间相辅相成 , 协 同发展 。 但是 , 近 年来在 高校 中二者的矛 盾逐渐 凸显 出来 , 如何 处 理高校 教 学 与科研 的关 系, 在保证教 学 质量 的 同时 搞好科 研 工作 , 使得 两者相 互融合 . 互 动发展 成 为 目前 高校 面临的一 大难题 。 本文 在 秉统探 讨我 国高校 教 学与科研之 间关 系的基础上 , 提 出了 建 立教学科 研一体化 团队这一模 式, 并运 用项 目管理的 思想, 实现教 学科研 有
重。 近年来, 随着 我国高校 的快速发 展 , 高 吸 收 和 综 合 本 学 科 以及 相 关 学 科 的 优 良成 部 分 工 和 密切 协 作 的 小 课 题 组 。 每 个 课 题 等 教 育 已经 不 再 是 传 统 中的 精 英 教 育 , 而 果 和 经 验 , 将 这 些 成 果 转 化 为 教 学 的 良 好 组 , 在 共 同 完 成科 研 项 目的 同时 , 还要 共 同
机 结 合 ,协 同 发 展 。
关键 词: 教 学 科研 一体 化 模式 中图分类 号 : G 6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9 7 9 5 ( 2 0 1 4 ) 0 1 ( b ) 一 0 0 4 3 — 0 1 点等 , 把 不 同年 龄 、 性别、 性格 、 学历学位 、 师组 建 成 结 构 合理 、 整体实力较强、 规 模 适 中 的 不 同专 业 的教 师 团 队 , 形 成合理的 内
该建立 相应的课程 团队 , 团队 中应 该 包 括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和谐 , 而在 这 种趋 势 愈 演 愈 烈 。 好 多 高 校 要 围 绕 教 学 开 展 。 以 往 的教 学 , 教 师 和 学生 组 可 以 独 立 承 担 教 学 或 科 研 任 务 , 也 可 以
教 师认 为 自 己的 主 要 职 责 不 至 于 教 学 , 而 往 往 将 注 意 力 集 中于 书 本 当 中 , 而 当今 的 是科研 , 因为 一 些 高 校 甚 至 将 对 教 师 科 研 教 育 对 学 生 的 要 求 不 再 局 限 于 书 本 , 教 师 的 考 核 放在 了第 一位 。 因此 , 导 致 目前 高校 更 不 是 照 本 宣 科 , 更 多 的 则是 课 外 知 识 的 中有 的教师只上 课不搞 科研 , 有 的 教 师 则 延 伸 , 对 本 学 科 领 域 前 沿 的 了解 。 西 方 的学 只 专 注 于科 研 而 脱 离 教 学 这 种 极 端 的现 象 校 包括 很 多 不 同 类 型 的课 程 , 如讲座课程、 的 出现 。 这 两 种 不 良现 象 教 学 和 科 研 特 别 讨 论 课 程 等 , 这 些 课 程 都 是 将 课 本 以 外 的 将课本所学 的知识更 多 是 教 学 造成 了 极 大 的 影 响 。 如 何 处 理 高 校 知 识 讲 授 于 学 生 , 教 学 与 科研 的 关 系 , 在保证 教学质 量的 同 的和实践 结合在 一起 。 科 研 就 恰 好 可 以 为 时 搞 好 科研 工 作 , 使得两者相互融 合、 互 动 这 一 目的服 务 , 教 师通 过 科 研 , 了 解 本学 科 提 发 展 已 经成 为 教 育 界 的 重 要 课 题 , 受到 了 的前沿知 识并将 这些知识付 诸于教学 , 众 多 教 育学 家 的 广 泛 关 注 。 实 际上 , 教学 与 科 研 是相 辅 相 成 的 , 是 一 个有 机 的 统 一 体 。 了 阐述 。 钱 伟 长 先 生 曾经 说 过 : “ 你 不 教课 , 高教 学 质量 , 实现 教学 与 科 研 的 协调 发展 。 为此 , 有 学 者 提 出 了 教 学 科 研 一 体 化 研 与教学 有机结 合起来 , 坚 持 以 教 学 带 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