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_张豪

合集下载

全球竞争格局下的日本科技人才发展战略及经验启示

全球竞争格局下的日本科技人才发展战略及经验启示

1 全球竞争格局与日本科技战略认知1.1当前国际关系与全球科技格局当前国际格局从美国独大的单极格局向以中美竞争为主的多极格局转变。

然而,新国际秩序的重构还需要一段相对漫长的时间,在此期间,混乱和无序将成为国际社会的常态。

随着中美综合国力差距不断缩小,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必然将日益加剧。

当前,美国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最大变量,美国在全球地缘政治敏感区域采取的新政策和新行动,对世界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科技合作带来了较大冲击。

世界大国日益重视科技发展,积极发挥科技力量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大国之间科技竞争日益激烈。

2020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冲击严重,疫情也促使世界大国进一步强化科技自主权。

美国2020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滑32.9%,是自1947年公布季度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

全球经济衰退促使西方国家重新审视严重依赖“中国制造”的问题,加快制造业产业链回流,这将导致美欧等发达国家占据高科技产业链高端、中国处于中高端加工制造环节的科技产业分工格局被打破,使得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出口导向战略效应受到严重影响。

在世界贸易持续低迷、传统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际环境全球竞争格局下的日本科技人才发展战略及经验启示邓子立(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广州 510033)摘 要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在经济、军事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美战略竞争及全球疫情新格局下,日本意图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保持中美之外“第三极”的角色。

近年来,日本提出“全球人才”战略,明确了基本方针与政策措施,健全了科技人才资助体系。

本文从日本科研经费、科研人员、诺贝尔奖获奖情况,以及与世界主要科技大国横向对比等角度,分析日本科技人才战略的特点及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科技人才战略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人才战略;科技人才战略;国际经验中图分类号 C964;D73/77本研究得到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三评’背景下广东省科技人才评价制度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9A101002114)支持。

日本的人力资源制度

日本的人力资源制度

日本的人力资源制度日本作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人力资源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的人力资源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革。

一、日本人力资源制度的特点1、终身雇佣制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这种制度下,员工一旦被企业录用,只要不犯严重错误或企业不破产,就可以在该企业工作到退休。

这种制度为员工提供了稳定的职业保障,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有利于企业培养员工的长期技能和经验。

2、年功序列制年功序列制是指员工的工资和职位晋升主要依据其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和年龄。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员工的工资和职位会逐步提高。

这种制度鼓励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同时也注重员工的经验和资历。

3、企业内培训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通常会在企业内部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包括新员工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管理培训等。

这种培训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传承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

4、团队合作精神日本企业强调团队合作,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沟通。

在工作中,员工通常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这种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日本企业普遍拥有独特而强大的企业文化,如丰田的“精益生产”文化、索尼的“创新”文化等。

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对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日本人力资源制度的优势1、稳定的劳动力队伍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员工提供了稳定的职业发展环境,减少了员工的流动率,使企业能够拥有一支稳定的劳动力队伍。

这有助于企业保持生产和经营的连续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

2、长期的人才培养企业内培训和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得员工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员工在企业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成为企业的宝贵财富。

3、高度的员工忠诚度稳定的职业保障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员工对企业的高度忠诚度。

日本科研实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日本科研实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日本科研实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近年来,日本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和成就。

这不仅得益于日本科研人员的努力,还与日本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日本科研实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析。

一、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日本的教育体系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必须接受严格的科学教育,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高校阶段,日本的大学将科研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这种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日本培养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导师制度的有效运作日本的科研人才培养模式中,导师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位研究生都能选择一位合适的导师进行指导和培养。

导师会对研究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帮助其制定研究方向,解决科研难题。

导师还会不定期组织学术讨论会,让研究生与其他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种有效的导师制度使得每位研究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培养,提高了科研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三、产学研结合的卓越模式日本实施了成功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将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种模式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日本政府鼓励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这不仅加强了科研领域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日本的科研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科研过程中,学生被鼓励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要多次参与研究项目,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完成各项任务。

这样的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为日本科研实力的提升注入新的动力。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泛开展日本科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泛开展。

日本的科研机构与世界各地的知名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学生可以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来自不同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交流。

日本企业是怎样培养和要求科技人员的

日本企业是怎样培养和要求科技人员的

日本企业是怎样培养和要求科技人员的
张坤明
【期刊名称】《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卷),期】1983()8
【摘要】日本有个“日本能率协会”,是一个有关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的调查研究咨询机构。

该协会根据日本企业的要求进行分析以后,把科技人员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实习、助手阶段;第二阶段是能够独立进行研究的阶段;第三阶段是能够领导一个研究课题的阶段,第四阶段是担当企业里的部长、研究所所长等领导职务的阶段。

科技人员必备的素质条件一共有十项,可以归纳成如下图表。

【总页数】3页(P47-49)
【关键词】科技人员;第三阶段;日本企业;二阶段;研究课题;四个阶段;培养;三个阶段;素质条件;四阶段
【作者】张坤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01;C931
【相关文献】
1.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实践研究——以福建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为例 [J], 游建胜;朱奇;陈华;兰良程
2.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实践研究——以福建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为例 [J], 游建胜;朱奇;陈华;兰良程;
3.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广开绿灯"——解读《关于动员和组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方案》 [J],
4.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科技人员培养的要求及对策——以德州市为例 [J], 武月刚
5.调动企业科技人员积极性推动企业科技进步:—谈北京市对企业科技人员... [J], 高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科研实力的科研人员激励与晋升

日本科研实力的科研人员激励与晋升

日本科研实力的科研人员激励与晋升日本是一个科技发达的国家,其科研实力备受世界瞩目。

这一实力的形成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和激励与晋升政策的支持。

本文将从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和晋升方式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1. 薪酬激励:日本的科研机构普遍实行按绩效工资制度,通过绩效考核来确定员工的薪资水平。

这种制度能够激励科研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成果。

2.. 研究经费支持:科研人员在开展研究项目时,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

日本政府和相关机构会提供科研经费,使科研人员能够有充分的条件进行研究工作。

3. 奖励机制:为了激励科研人员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日本设立了一系列的科研奖励制度,如日本学术奖、优秀青年科学家奖等,这些奖励既是对科研人员的肯定,也是对其继续努力的鼓励。

二、科研人员的晋升方式1. 学术等级制度:在日本的科研机构中,一般分为助研、研究员、主任研究员等不同的职称和等级。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来晋升职称和等级。

2. 评价表和绩效考核:日本的科研机构会定期对科研人员进行评价,评价表中包括科研成果、学术贡献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指标。

绩效考核结果也是科研人员是否能够晋升的重要依据。

3. 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科研人员在工作中除了要有优秀的科研能力,还要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具备这些能力的科研人员更容易在晋升时脱颖而出。

总结起来,日本科研实力的形成离不开科研人员的激励与晋升机制。

通过薪酬激励、研究经费支持和奖励机制,科研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得到足够的激励。

通过学术等级制度、评价表和绩效考核以及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科研人员能够有机会晋升和发展。

这一激励与晋升机制为科研实力的提升和科技创新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美日欧顶级跨国公司的人才开发

美日欧顶级跨国公司的人才开发

美日欧顶级跨国公司的人才开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顶级跨国公司不仅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享有盛誉,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然而,这些公司的成功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本文将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探讨美、日、欧顶级跨国公司的人才开发策略和方法,并对其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美、日、欧顶级跨国公司在人才开发方面都注重培养和吸引人才。

他们通过各种培训计划和人才储备计划,为员工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公司内部升职晋级。

比如,谷歌公司的Growth Project项目就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在职位的不同阶段都能够得到培养和锻炼。

此外,这些公司还积极招收具有才华和潜力的人才,并为他们提供丰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其次,美、日、欧顶级跨国公司重视员工的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他们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的解决方案,并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此外,这些公司还注重培养员工的领导能力,通过派遣员工参加国际会议和项目,使他们能够锻炼和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再次,美、日、欧顶级跨国公司注重全球人才的引进和开发。

他们积极吸引全球各地的高素质人才加入他们的团队,通过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储备库,为公司的全球化发展提供支持。

这些公司还鼓励员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流和合作,以增加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和体验。

最后,美、日、欧顶级跨国公司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人才管理体系。

他们注重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环境的改善,通过建立开放、平等和尊重的企业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同时,这些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通过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美、日、欧顶级跨国公司的人才开发策略和方法多样,但都以培养和吸引人才为核心。

他们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注重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吸引全球各地的人才加入他们的团队,并注重企业文化和人才管理体系的建设。

日本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的动因、实现机制及启示

日本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的动因、实现机制及启示

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尚不成熟,还存在着企业参与度低、忽视实践、学习者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口十分突出[2],由此导致我国当前的产教融合型企业育人收效甚微,尚未找到合适的改进方法和途径。

日本的企业职业培训是“以企业为主”的典型代表模式,企业对职业培训的参与程度很高,且造就了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这成为日本经济腾飞的关键所在[3]。

通过研究日本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的动因以及实现机制,以期对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所启示。

一、日本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的理论动因克里斯坦森指出的动因理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挑战性;第二,获得认可;第三,责任感;第四,个人成长。

据此,日本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的理论动因也可划分为四点。

首先,环境动因指的是人才市场供需结构失衡,而弥补技能人才缺口具有一定的挑战但并非不可逾越。

其次,政策动因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对于日本企业日本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的动因、实现机制及启示曹 靖,王 鸽摘 要:日本企业相对完善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动因理论,从环境动因、政策动因、经济动因、内在动因四个方面深入揭示日本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的原因,进一步探讨日本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的协同、激励、保障和育人机制。

出台法律法规、重视企业文化、定位企业角色、加速产权改革是对我国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益借鉴。

日本科研实力的创新驱动力

日本科研实力的创新驱动力

日本科研实力的创新驱动力科研实力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日本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国家来说,其科研实力一直是其创新能力的核心驱动力。

本文将从日本科研实力的基础条件、政策支持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来探讨日本科研实力的创新驱动力。

一、基础条件的重要性日本科研实力的创新驱动力首先来自于其优越的基础条件。

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设施和硬件设备,这为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此外,日本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也为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和知识传播提供了便利。

优越的基础条件为日本科研实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策支持的重要性政策支持是日本科研实力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科研领域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为科研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日本政府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持续增加,确保了科研人员的经费保障和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日本还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政策支持的重要性使得日本科研实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是日本科研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创新驱动力的关键。

日本高等教育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其大学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研人才。

此外,日本鼓励青年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日本还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海外优秀人才的引才政策,吸引了大量国际科研人员前来日本工作和研究。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日本科研实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语日本科研实力的创新驱动力来自于其优越的基础条件、政策支持以及人才培养。

这三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日本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

作为一个科技强国,日本在科研领域持续取得突破,为世界科技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在未来,日本能继续加大科研实力的投入和支持,为全球科技创新做出更多的贡献。

日本科技人才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科技人才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科技人才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20 更新时间:2010-1-26来源: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第1期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作者:武勤,朱光明摘要:本文以日本政府的《关于科学技术相关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意见》为根据,在对日本科技人才战略制定的背景与内容进行说明与评价的基础上,就这一战略对我国的启示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科技人才战略;人才开发;创新能力培养1. 日本科技人才战略制定的背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力资源是当今时代第一资源”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人才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竞争实力、增强创新能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因此,各国政府纷纷于世纪之交通过人才发展战略的制定,提出一系列有关人才开发、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改革性举措。

尽管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地,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领先于其它发达国家,但美国政府仍于2001年和2003年相继出台了有关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中期规划,并由联邦人事总署主持设计了《2003联邦人力资本战略》,明确提出努力吸引国内外社会英才为国家服务的口号。

虽然“9.11”之后,美国出于反恐需要而加大了对外国人入境和滞留的限制,但对各类科技人才却依然保持了积极吸纳的宽松政策。

根据联合国开发署的统计资料,2002--2005年间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获得理学博士和工学博士的外籍人士,继续留在美国的分别高达58%和72%,这一比率已超过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

与此同时,法国政府在2001年公布的《10年科技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把新增高级研究岗位的20%集中于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重点领域,并向全球招聘这些学科的领军人物;德国政府为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决定对,30家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院给以专门支持,并为解决信息技术领域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而对非欧盟国家的相关人才实行特别绿卡制度;英国政府则积极倡导青年科技人才在欧盟范围内自由流动,并在1998年率先为促进人才交流而设立了专项基金和专门的研究设施。

日本近年来促进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政策举措概述

日本近年来促进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政策举措概述

71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是科技人力资源,在有效应对人体健康威胁、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粮食能源短缺、自然灾害等日趋复杂的全球性挑战方面的作用日趋凸显。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高质量的科技人力资源是日本成为世界科技大国的重要原因。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在研发投入、研究人员数量和科技论文发表数量等方面均有所突破,研发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国际竞争力得以大幅提升,在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人数已位列世界第二。

然而,近几年,日本科技创新的基础实力呈现急剧弱化趋势,如,日本科技论文质量与数量均在下降[1];国际研究合作网络建设滞后;青年研究人员很难找到充分发挥其才能的空间;产学合作仍未达到理想效果;部门间的人才流动长期低迷;大学和公共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及人事制度有待完善;政府研发投入增长停滞。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人口老龄化及少子化越来越严重,社会劳动力严重不足,积极吸引国际人力资源成为了日本的迫切需求[2]。

本文对日本近年来出台的促进科技人力资源国际及国内流动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高质量的科技人力资源交流活动提供决策参考。

1. 日本面临的科技人力资源短缺危机长期以来,日本虽然重视本土人才的国际化,但并不重视外国人才移民入籍以及招收留学生。

受终身雇佣思想和特殊的民族文化影响,日本科研人员的流动性、开放性和国际性明显不足,导致在科技人力资源领域存在两大明显问题。

一是科技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存在减少风险。

目前日本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总数逐年下降,随着战后婴儿潮出生并成长起来的一代摘 要:日本“科技立国”的口号由来已久,并一直将人才战略置于科技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本国的科技人力资源逐渐匮乏,通过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来促进自身社会经济发展,成为日本近年来制定科技人力资源政策的主要原则。

本文从促进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基本政策、吸引国外科技人力资源的主要政策举措、助力本国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相关政策举措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日本的人才流动相关政策举措。

日本政府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与政策措施

日本政府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与政策措施

*本文受以下课题资助:辽宁省社科联课题(2014lslktiziglx -12);辽宁省高等教育研究课题(GHYB13128);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辽宁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1LDQN35);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项目“东北亚国际关系变化与区域经济合作———以日本为中心的研究”。

日本政府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与政策措施*【内容提要】近年来,日本政府为破解少子老龄化难题,维持社会与经济活力,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生产率,提出了构筑全员参与型社会目标。

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日本加强了各种硬件和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包括提供公共职业能力开发设施、独立行政法人和各省厅纷纷设立各自的技能人才培养学校。

软件建设包括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企业提供信贷优惠、建立企业投资分担促进机制、出台促进人力投资税制、提供资金补助金制度、制定国家技能鉴定制度和营造尊重技能的社会氛围等。

日本经验为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日本全员参与型技能人才人力投资职业教育郑成功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彬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一、引言创新在国际竞争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创新的内涵不仅是研究开发和知识生产,还要包括通过技能型人才加以传承和发展的过程。

政府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承担经济性职能,如税收、国防、教育、能源、行政管理、交通运输、讯息传递、社会保障、经济稳定以及推动经济增长等,①还要为了克服“市场失灵”缺陷,为国家创新体系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政策法规,并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引导技术创新活动。

②其中,包括需要承担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服务职能。

日本政府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

当时,为了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日本政府积极学习欧美先进科学技术,提出了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职业教育作为殖产兴业的一部分得以广泛开展。

新时期,日本职业技能形成了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两种模式。

3〇那么,日本政府在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究竟有何成功经验很值得我国深入研究,本文试图探讨这一问题。

电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电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姓名:学号:分校:指导教师: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二○一三年十月十日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学生姓名:一、题目:论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中国的启示二、起止日期 2013 年 09 月 10 日至 2013 年 10 月 10 日三、主要任务与要求(一)主要任务1.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特点进行探讨、研究。

2.对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特点进行探讨、研究,并对其特点形成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3.综述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4.论述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二)基本要求1. 熟悉相关规范,具有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能力;一定的论证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并注意进一步培养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2. 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 毕业论文应力求研究计划和方案合理、论点正确、论据可靠、层次清楚、文理通顺、排版规范、装订整齐。

毕业论文一般要求5000至10000字为宜,应包括摘要(500字左右)、目录、正文、参考文献(6篇以上)。

4. 毕业论文文本按规范化要求装订。

摘要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国际间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既可以使我们对其它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所了解,又可以使国内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其它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所借鉴和创新,建立起适合于中国文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本文通过对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点的研究,进而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发现其优缺点,以及出现这些差异进行分析,最后总结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希望对中国企业构建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所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日本;中国;差异;启示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的特点 (2)2.1固定性与流动性并存的混合用工形式 (2)2.2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同步,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共举 (2)2.3行政化管理为基础 (2)第三章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3.1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3)3.1.1 终身雇佣制 (3)3.1.2 年终序列制 (4)3.1.3主要依靠内部培训的人力资源配置 (4)3.1.4注重精神激励的薪酬制度 (5)3.2形成的原因 (5)第四章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5)4.1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5)4.1.1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点 (5)4.1.2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弊端 (7)4.2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7)4.2.1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7)4.2.2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8)第五章结论 (9)参考文献 (9)中国是人口大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如何把人力资源转化为适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人力资本,是我国很多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日本科研实力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日本科研实力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日本科研实力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日本长期以来以其卓越的科研实力和不断涌现的优秀人才而闻名于世。

这不仅是因为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科研的投资和支持,更源于日本独特的人才培养策略。

本文将深入研究日本科研实力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究其成功的原因。

一、科研实力的基础建设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科研实力的基础建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研设施和实验室的建设,确保科研环境的良好。

通过与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科研生态系统。

此外,日本政府还鼓励跨学科的研究,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为科研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优秀人才选拔机制日本的人才选拔机制非常严格,注重选拔和培养真正有潜力和才华的科研人才。

一方面,日本政府设立了一系列的奖学金和科研基金,鼓励优秀学生从小就投身于科研领域。

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考试和评估制度,选拔出具有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学生进入优质高校和研究机构,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三、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机制日本非常注重科研和产业的结合,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政府鼓励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研人才与实际产业发展的结合,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科研人才。

同时,政府还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方面发挥作用,提供奖励和支持。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日本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科研人才提供全球化的发展机会。

政府设立了丰富的留学生奖学金和交流项目,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到日本进行学习和研究。

同时,日本也鼓励本国科研人员到国外学习和交流,拓宽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的科研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也为培养世界级的科研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结日本科研实力的人才培养策略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方位的支持。

基础建设的完善、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机制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推动,共同构建起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

这些策略的成功实施使得日本的科研实力不断提升,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日本政府购买服务_社会资本合作与社会组织发展_张豪_张向前

日本政府购买服务_社会资本合作与社会组织发展_张豪_张向前

2017年第1期(总第211期)Contemporary Economy of Japan NO.1.2017(Vol.211)日本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合作与社会组织发展张豪张向前(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摘要】日本三元社会结构中,政府部门、私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形成良性互动。

一方面,日本社会组织通过参与紧急援救、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社区营造和国际事务等领域的活动弥补日本政府部门的失灵,而日本政府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日本社会组织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日本社会组织通过帮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监督企业行为、提高人力资本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和参与国际事务等手段帮助克服市场的失灵,而通过社会资本合作,日本社会组织也获得了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管理和技术。

鉴于日本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合作与社会组织发展的逻辑关系,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提升组织独立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科学划分公共资源范围。

【关键词】日本;三元社会结构;政府购买服务;公私合作伙伴模式;社会组织【中图分类号】F133.1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23/j.cnki.issn.1000-355x.2017.01.002【文章编号】1000-355X(2017)01-0015-12【收稿日期】2016-09-12【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十三五’时期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研究”(FJ2016A015)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适应创新驱动的国企员工激励机制研究”(1400107009)【作者简介】张豪,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向前,管理学博士,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言社会组织虽然起源于欧美国家,但却在日本得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认可,并将其发扬光大。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逐步打破了界限,释放了许多原本由政府垄断的社会职能,转变二元社会结构观念,重视对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支持和扶助[1]。

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历史建构研究以“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为切入点

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历史建构研究以“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为切入点

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历史建构研究以“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为切入点一、本文概述本文以“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为切入点,对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历史建构进行研究。

近年来,日本科学家在诺贝尔奖项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后,获奖人数明显增加。

这些获奖科学家的大学教育和科研训练大多来自日本的国立大学系统,这表明日本大学在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历史建构。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本大学创新能力形成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

从基本理论出发,提出大学创新能力是大学为促进知识体系和知识运行体系的发展而形成的动力机制系统。

通过分析教育和科学的内外部关系规律,推演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内外部动力机制逻辑体系。

采用历史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这些动力机制系统的历史建构过程。

从外部环境来看,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形成与二战后的教育改革密切相关。

这一时期,日本开始实行教育改革,国立大学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科研经费支持,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国家层面的学术权力表达机制和科研经费供给体系也为大学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从内部机制来看,日本大学注重科研和创新的学术氛围以及导师制度对学生的深刻影响也是其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许多获奖科学家的奠基性成果是在上世纪最后三十年完成的,这得益于当时日本大学提供的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导师的指导。

本文将通过深入研究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历史建构,为其他国家的大学教育和科研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历史建构研究到2012年,日本大学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已经培养了16位诺贝尔奖科学家。

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日本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频率明显呈加速度发展态势。

这些获奖科学家的大学教育和科研训练基本出自日本的国立大学系统,其中11位科学家的诺奖部分研发工作是在国立大学完成的。

这种后发外生型大学系统井喷似地获得诺贝尔奖的现象,被称为“诺贝尔奖井喷现象”。

日本大学出现诺贝尔奖井喷现象的本质在于国立大学系统形成了高层次创新能力。

日本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

日本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

第33卷第10期2019年10月Vol.33No.10Oct.2019教育与教学研究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日本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郑军支金鑫(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一个多世纪的创新教育改革为日本带来井喷式的创新成果,为日本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如今,日本高校本科崇尚开放的学术自由,追求政府调控下的绝对自主权,建立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并以出众的科研能力为导向,为社会输送拔尖创新人才。

借鉴日本的成功模式,立足我国实际,推进我国高校治理结构和科研制度的改革,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开展国际化教育,是加速填补我国创新人才的现实之需。

[关键词]日本;本科拔尖创新人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9.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120(20⑼10-0118-12“拔尖创新人才”一词最早来源于中国,党的十六大报告(2002年)提出,“要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此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人才。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报告精神,教育界有专家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且有着独树一帜的创新能力和精神,能够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管理和技术领域,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成为杰出人才甚至是领先带头人”⑴。

拔尖人才的核心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或首先是创新人才,而20世纪末开始,日本教育的官方文件中就开始较频繁地使用了与“创新人才”有关的概念。

日本学术振兴会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的机制和对策

日本学术振兴会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的机制和对策

PuRSVW/YZ,{BW"FpxUE H & G +
G)I*+,-./0+1/ 23 4567-/821/9.-8181: -15 ;26/< &33-8.=/>12?@+5:+ -15 G ’I / A112B-/821} & $/-/+0+1/ 21 ’+=+-.7< -15 ’+=+-.7< 9.-8181: )CCC/<//,} D D ???E 5+/F-E :2BE -6 D -.7<8B+ D <8:<+.+5 D ?<8/+,-,+. G!I&6=/.-@8-1 ’+=+-.7< (26178@/A1B+=/81: 81 G6. %6/6.+}$/.-/+:87 H@-1 G ’I /<//,} D D ???E -.7E :2BE -6 D ,53 D =/.-/I,@-1E ,53 !"""%!""! GJI$<++<-1 H K 0~/ MXC0+ Ea7lMw4 23 ( X b G LI / & ’} %q%$$t</ )CCM E GN I#-.81 % +/ -@ E A1B+=/81: G6. %6/6.+% % % /<+ @81O P+/?++1 &6=/.-@8-1 G ’I / ,-/+1/81: -15 P-=87 .+=+-.7< &’( -15 ($A’G/ !"""/ <//,} DD ???E -.7E :2BE -6 D ,53 D ""I"! E ,53 GQI*21 &8/O81E ’+=+-.7< ,2@87F 81 &6=/.-@8-/)CRC%)CCC}- .+/.2=,+7I /8B+E ’+=+-.7< 4B-@6-/821/!"""/C R !F E GSIH.23+==2. *-B85 H+181:/21/’+B8+? 23 /<+ G.:-18=-/821-@ $/.67/6.+ 23 /<+ D D ???E -.7E :2BE &6=/.-@8-1 ’+=+-.7< (26178@/&’(/K6@F )CCR/<//,} -6 D ,53 D CRI)) E ,53 GMI&6=/.-@8-1 ’+=+-.7< (26178@/ &6=/.-@8-1 ’+=+-.7< (26178@ &7/ !"")/ !"")/ <//,} D D =7-@+,@6=E @-?E :2BE -6 D </0@ D ,-=/+-7/ D J D JNJS D ,53 D &6=I /’+=(261@") E ,53

日本科研实力的科学家评价与选拔机制

日本科研实力的科学家评价与选拔机制

日本科研实力的科学家评价与选拔机制日本一直以其出色的科学研究著称于世。

这得益于其科学家评价与选拔机制的高效运作。

本文将探讨日本科研实力的背后,深入剖析其科学家评价与选拔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其具体实施方法。

一、评价与选拔机制的重要性科学家评价与选拔机制在科研实力的提升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科学家评价与选拔机制能够发现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

通过科学家的评价,能够筛选出具备优秀科研能力和潜力的人才,为日本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此外,通过选拔机制,科研机构能够对科学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确保他们的研究成果具备真实性和可靠性。

评价与选拔机制还能激励科学家进行更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提高整体科研实力。

二、评价与选拔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法1. 学术成果评价学术成果评价是科学家评价与选拔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日本,学术成果主要通过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来评估。

科研人员需要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以展现其在特定领域的研究水平。

此外,课题研究经费、专利申请和科学家的学术声誉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科学家学术成果的综合评价体系。

2. 研究计划评估科学家提出的研究计划也是评价和选拔的重要参考依据。

研究计划需要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实施可行性,同时要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需求相契合。

评估机构通常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对研究计划的创新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

具备高水平研究计划的科学家将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研究经费和资源支持。

3. 团队合作评估团队合作能力在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

科学家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实际经验也是评价与选拔的重要考量因素。

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估主要从科研项目的合作成功案例、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论文等方面进行考察。

具备较强团队合作能力的科学家将更有机会参与大型科研项目,并在国际学术界影响力更大。

4. 培养计划和奖励机制为了促进科学家的成长和发展,日本建立了一系列培养计划和奖励机制。

日本科技人才自主培养及其创新激励研究

日本科技人才自主培养及其创新激励研究

日本科技人才自主培养及其创新激励研究
甄子健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人才》
【年(卷),期】2022()3
【摘要】经过经济高速增长期及其后的发展,日本基础教育发达、职业教育齐全,科技投入较多、人才产出丰厚,支撑了其“科技立国”战略的实施。

当前,为应对进入21世纪后日本面临的科技投入增长缓慢、年轻研究人员减少、部分创新指标下落等挑战,日本“产学官”各方又在实施新一轮的科技人才培养及研究力提升对策。

本文分析了日本不同阶段对科技人才实施的教育培养、科研环境改善和创新激励措施,概述了日本当前科技人才自主培养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对策等,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人才自主培养机制的建议。

【总页数】12页(P22-33)
【作者】甄子健
【作者单位】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21;G53;G57
【相关文献】
1.吉林省高校科技人才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浅析
2.论自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激励方法
3.科技人才自主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4.基于AHP的高科技人
才需求及激励研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5.论我国自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产权激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1期(总第205期)Contemporary Economy of Japan NO.1.2016(Vol.205)技术经济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张豪张向前(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摘要】日本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借鉴日本成功经验有利于我国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发展。

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应当具备独创思维意识、一定程度的领域知识和全球战略视角。

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由培养机制、引入机制和保护机制三方面构成:构建官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机制,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综合运用海外引援和就地取材的人才引入机制,积极引入海外优秀科技人才为日本效力;注重法制和医疗体制建设,保护科研成果和保障创新人才健康。

【关键词】日本;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合作教育培养机制;海外引援【中图分类号】F133.134.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23/j.cnki.issn.1000-355x.2016.01.008【文章编号】1000-355X(2016)01-0076-10【收稿日期】2015-05-25【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十三五’适应驱动创新需要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研究”(2014DP2024)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适应创新驱动的国企员工激励机制研究”(1400107009)【作者简介】张豪(1988-),男,福建省泉州市人,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向前(1976-),男,福建省仙游县人,管理学博士,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言2014年,日本学者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凭借着“蓝色发光二极管”发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三位学者使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达到22人,在亚洲国家中独占鳌头。

其中,有19位获奖者来自自然科学领域,这与战后日本坚持“科学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并重视对科学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日本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之后,能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重回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不仅得益于善于学习、团结一致的民族传统,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在战后重视对国家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重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67·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日本为了快速提升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坚持科学技术立国的同时,秉持“化育英才,所以兴邦”的科学理念,积极制定科学创新政策和计划。

一方面,在国内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把官产学合作教育机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很好地将企业、大学、公立科研机构和基础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促进。

另一方面,通过人才吸引和就地取材等政策,弥补国内创新科技领域的不足之处,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内外兼修,持之以恒,形成了一套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

我国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在科技创新领域也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和日本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通过对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探究,能够为我国培养更多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界定在日本语中没有创新一词,但是有许多类似的词汇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如创造、独创等[1]。

日本2003年的《科技白皮书》对日本科技人才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科技普及人才和技能型人才[2]。

从《科技白皮书》对科技人才的划分来看,日本的科技人才十分重视其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也就是重视创新成果的转化。

综合日本政府和学术界近几十年来对科技人才的创造力方面的界定来看,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应当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独创思维意识日本在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界定中,提出科技人才首先应当具备独创性思维,这种思维的形成依赖于对科技人才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成功意识的培养[3]。

首先是危机意识,主要受日本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历史所影响,稀缺的资源和有限的国土面积使得日本民族自古就有居安思危的民族传统。

这种危机意识可以更好地激发科技人员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

其次,日本民族的竞争意识与美国等国家的个人主义竞争意识有所区别。

日本民族的文化受儒家文化和东方集体主义思维影响较大,日本的竞争意识更多的是强调团队层面的竞争,这与西方主张的个人主义竞争意识是不同的。

最后,成功意识对于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科技创新活动是高风险活动,失败率非常高,如果没有成功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除此之外,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日本在独创思维意识中又增加了自由自律精神、公共精神、民族意识等,强调科技人才对日本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也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在社会服务和公民意识上提出了新的要求[4]。

2.领域知识水平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领域知识水平,这是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知识基础。

日本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评价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重视知识的广度,强调培养跨领域复合型创新人才[5];二是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强调科技人才转化创新成果的能力[6]。

在知识广度方面,日本人才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培养世界顶尖研究人员》认为,目前日本科技人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主要的差距在于领域过于狭小。

针对这一问题,该报告提出应当大力培··77养π型人才①弥补当前的不足[7]。

2011年发布的《重新设计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科学计划》对科技人才人力资源发展进行了设计,将培养能够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列为了科技人才培养目标[8]。

在知识的实用性上,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提出了“教育不仅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而应当重视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1]。

2004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关于科学技术人才培训与使用的报告指出,独创性人才应当是能够“将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进行战略统合的人才”[9]。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官产学合作的重视,也造就了日本在应用创新领域所取得的诸多成果。

3.全球战略视角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时刻与世界领先的科学工作者保持信息的通畅。

日本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也有全球战略视角的要求。

在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日本就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提出了要向欧美发达国家看齐,使日本在国际科学领域获奖者在今后50年内达到30人[4]。

2004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关于科学技术人才培训与使用的报告中也将“国际科研活动中的领导能力”列为适应创新的科技人才的一个重要要素[9]。

由此可见,日本政府重视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进行国际视角的培育。

随着日本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日本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的科技人才。

二、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形成过程从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年度分布可以看出,在19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获奖中,有9个是发生在21世纪以后。

也就是说,日本在21世纪以来获得的诺贝尔奖接近总数的一半。

就在这短短的15年,日本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日本进入21世纪之后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进步呢?日本政府究竟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使得日本的科技创新能力赶上其他发达国家?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形成过程为何?1.第一阶段:确立目标,夯实基础1995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科学技术基本法》,以法律的形式对科学技术创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要求自1996年起每5年制定1次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0]。

这一阶段日本政府将重点放在国家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体制改革两方面,为培养一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打下基础[11]。

2.第二阶段:明确重点,有所侧重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发布时,“科技创新立国”的基本国策基本成型,对日本培养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产生巨大推动作用[10]。

这一基本国策明确指出,今后日本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创新,依靠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依靠知识的创新和运用提高国家的竞争能力,并提出以下3个目标:在知识上对人类社会产生贡献;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促进日本的持续发展;建设民主富强的日本社会[4]。

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明确将生命科学、信息通信技术、环境技术和纳米技术与材料定为这一阶段的重点发展领域,在研究经费上也给予了倾斜[12]。

·87·2016年第1期①与传统的T 型人才相比,在具有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领域具备出色能力的顶尖创新人才。

3.第三阶段:回报社会,重视人才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延续了第二期4个重点领域的基础之上,突出了科技成果向社会转化的重要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贡献和经济贡献提出了要求。

同时日本政府也意识到,科技成果的创新关键在人才,开始重视人才的培育[12]。

如今日本正在经历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来袭,互联网技术使日本的科技工作者获得了更多与国外一流学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为日本的科技人才追赶国际先进提供了物质条件。

日本教育改革的成效逐渐凸显,官产学相互之间的合作也逐渐变得密切,逐渐形成了以教育为基础动力,带动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适应驱动创新的良性人才发展机制。

这种机制由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引入机制和保护机制构成,随着适应驱动创新人才机制的形成,整个日本的科技研发人员结构有所改良,在职科研人员总数有所削减,但是其核心研究人员的比例却在上升,精简了科研团体。

三、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组成:培养、引入、保护(一)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随着日本老龄少子化加剧,提升本国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成为其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重要途径。

日本政府从教育入手,通过建立官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机制,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形成了政府、企业和学校良性互动的局面,如图1所示。

图1官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机制1.政府在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中发挥的作用:制定与科研创新相关的政策和计划,为科研机构、学校和企业提供资金资助,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对科研成果卓著的个人和团体授予相应的荣誉。

以《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科学技术白皮书》和《重新设计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科学计划》等政策计划为代表,政府采取的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措施为日本的科技创新活动和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这些措施解放了学校和科研机构,调动了企业向高技术领域转型·97·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的积极性,为日本国内的科技创新人才与国际领先科研人员接轨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