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学第八章知识点
工程光学第8章
50mm
70~200mm
10.7mm
14~43mm
表8-3
普通
远摄
10
8.1.2 摄影物镜的光束限制
在摄影系统中,底片框就是视场光阑。
11
8.1.3 摄影物镜的分辨率
摄影系统的分辨率是以像平面上每毫米内能分辨开的 线对数来表示,其大小取决于物镜的分辨率和接收器的 分辨率。设物镜的分辨率为 N L ,接收器的分辨率是 N r, 按经验公式,系统的分辨率N为
行调焦;
(2)结构上:体积小,质量小; (3)像质:力求达到定焦距物镜的质量。
28
§ 8.2
投影系统
投影系统——被照明的物体,以一定大小倍率成 像在屏幕上的光学系统。
投影系统与摄影系统恰恰相反,如果把摄影系统颠倒 过来使用,就成了投影系统。投影系统的作用是把一平 面物体(如幻灯片或电影正片)放大成一平面实像在一 屏幕上。幻灯机、电影放映机、照相放大机、测量投影 仪、微缩胶片阅读仪等都属于投影系统。
' 7 0 .4 m m ,相对孔径
,2ω=1220,如下图为其结构型式。
F’ H’ f’ lF’
负镜在前,像方主面后移
19
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又称全景镜头,它是一种超广角镜头, 视场角等于或大于1800,镜头的前镜片突出,犹 如鱼眼。这种镜头的外壳上常刻有“fish—eye”字 样。 圆形
20
D/f′
1:1.4
1:2
1:2.8
1:4
1:5.6
1:8
1:11 1:16 1:22
第21次课(第八章)工程光学
远摄物镜
工程光学 (上)
★焦距变化的变倍比为 ★焦距为
第六节 摄影系统
第五级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MA fmax 23 k max
f min
23 k min
f'
f
' 1
2
3
k
变焦物镜
工程光学
第八节 变焦距光学系统
(上) 一、变焦距光学系统的原理
第五级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一)变焦距的物理意义 ★焦距连续变化,物、像面保持不动。
❖ 目镜只是把物镜的像放大,放大倍率再高也不能把物镜不能分辨的物 体细节看清。
有效放大率:为充分利用物镜的分辨率,使被物镜分辨出的细节同 时能被眼睛看清,满足这一条件的放大率。
前面我们介绍人眼的角分辨为:60〞。为了使人眼观察比较舒服, 一般取2'~4',照明波长为0.555μm,可得:
工程光学 (上)
双高斯物镜
工程光学 (上)
★广角摄影物镜
第六节 摄影系统
焦距:f 70.4mm 相对孔径:D / f 1: 6.8 视场角: 122o
第五级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广角物镜
工程光学 (上)
★远摄摄影物镜
第六节 摄影系统
焦距:f 3m 相对孔径:D / f 1: 6
视场角:2<30o
第五级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500NA 1000NA
工程光学
第四节 望远镜系统
(上)
一、一般特性
第五级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望远镜的组成: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隙Δ=0。
开普勒望远镜
工程光学 (上)
第四节 望远镜系统
工程光学基础7
120 ϕ = ( )′′ D
视觉放大率和分辨率的关系
ϕΓ = 60′′ Γ = 60′′ / ϕ = D / 2.3
有效放大率(正常放大率) 有效放大率(正常放大率)
工作放大率是有效放大率的2 工作放大率是有效放大率的2到3倍,取2.3倍,则: 2.3倍
Γ=D
4、望远系统的视场
(a)开普勒望远镜 (a)开普勒望远镜
四. 显微镜的光束限制
1、显微镜中的孔径光阑
D'
对显微镜中的物镜: 对显微镜中的物镜:
ny sin U = n′ sin U ′y′
D′ sin u ′ = tan u′ = 2 f e′
y′ ∆ =− y f o′
n sin u = D′Γ / 500
D′ = 500NA / Γ
2、显微镜中的视场光阑 视场光阑直径为D 视场光阑直径为D,则:2 y
物镜的垂轴放大率和 目镜的视觉放大率Γ 目镜的视觉放大率Γe 之积。 之积。
如果要求读数显微镜的瞄准精度为0.001mm 0.001mm, 例8-1 如果要求读数显微镜的瞄准精度为0.001mm, 求显微镜的放大率
三. 显微镜的光学连接
tm=160mm
F2 F1 F 1'
∆
t0=10mm T=195mm
牛顿公式计算镜目距: 牛顿公式计算镜目距:
′ − lF ′ ) = f目′2 / f物′=f目′ / Γ (p ∴ p′ = lF ′ + f目′ / Γ p′ lF ′ 1 相对目镜距: = + f目′ f目′ Γ
目镜的类型
(1)惠更斯目镜 ) 视场角2ω’=40o~50o,相对镜目距约P’/f 显微镜的物镜
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放大率主要依赖于物镜,物镜的放大 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放大率主要依赖于物镜, 率和数值孔径表征了其主要性能,两者相互联系。数值孔径大, 率和数值孔径表征了其主要性能,两者相互联系。数值孔径大, 分辨率就高。两者的匹配关系如下: 分辨率就高。两者的匹配关系如下:
工程光学第八章知识点
⼯程光学第⼋章知识点第⼋章典型光学系统●通常把光学系统分为10个⼤类:(1)望远镜系统(2)显微镜系统(3)摄影系统(4)投影系统(5)计量光学系统(6)测绘光学系统(7)物理光学系统(8)光谱系统(9)激光光学系统(10)特殊光学系统(光电系统、光纤系统等)第⼀节眼睛的光学成像特性1.眼睛的结构⽣理学上把眼睛看作⼀个器官眼睛包括⾓膜、⽔晶体、视⽹膜等部分⼈眼的光学构造:●⾓膜:由⾓质构成的透明的球⾯薄膜,厚度为0.55mm,折射率为1.3771;●前室:⾓膜后的空间,充满折射率为1.3774的⽔状液体;●虹彩:位于前室后,中间有⼀圆孔,称为瞳孔,它限制了进⼊⼈眼的光束⼝径,可随景物的亮暗随时进⾏⼤⼩调节;●⽔晶体:由多层薄膜组成的双凸透镜,中间硬外层软,各层折射率不同,中⼼为1.42,最外层为1.373,⾃然状态下其前表⾯半径为10.2mm,后表⾯半径为6mm,⽔晶体周围肌⾁的紧张和松驰可改变前表⾯的曲率半径,从⽽改变⽔晶体焦距;2.眼睛的视觉特性●应⽤光学把眼睛看作⼀个光学系统●⼈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敏感度不同,就形成了视觉函数●⼈眼灵敏峰值波长在555nm(黄绿光)3.眼睛的调节和适应1.调节●眼睛成像系统对任意距离的物体⾃动调焦的过程称为眼睛的调节●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称为“远点”,远点距⽤lr表⽰,正常眼lr = ∞●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称为“近点”,近点距⽤lp表⽰,正常眼的近点距随年龄⽽变化●眼睛的调节能⼒⽤“视度”来表⽰,远点视度⽤R表⽰,近点视度⽤P表⽰:●11r pR Pl l= =(8-2)●视度的单位是“屈光度”,屈光度(D)等于以⽶为单位的距离的倒数,即1D=1m-1 ●如某⼈的近点为-0.5m,则⽤视度表⽰为P=1/(-0.5)=-2D●眼睛的调节能⼒A R P=-(8-3)●在正常照明条件下,眼睛观察近物最适宜的距离为-250mm,称为“明视距离”●在明视距离下观察物体,眼睛能长时间⼯作⽽不疲劳●年龄超过45岁后,眼睛的近点远于明视距离,这时称为⽼年性远视眼即⽼花眼2.适应●眼睛能在不同亮暗条件下观察物体,这种能⼒称为“适应”●眼睛瞳孔在外界光强变化时能⾃动改变孔径,⽩天瞳孔为2mm左右,夜晚为8mm左右●当光线较暗时,杆状细胞取代锥状细胞感光,进⼀步提⾼灵敏度●从暗处到亮处称为亮适应,适应较快;从亮处到暗处称为暗适应,需较长时间3.眼睛的缺陷与矫正●正常眼的远点在⽆限远处,即眼睛光学系统的像⽅焦点位于视⽹膜上●对于⾮正常眼来说,其远点位置发⽣变化●若远点位于眼前有限远处(lr <0),只能清晰接收发散光束,眼睛的像⽅焦点位于视⽹膜之前,称为近视眼●为了使近视眼的⼈能看清⽆限远点,须在近视眼前放置⼀负透镜,负透镜的像⽅焦点F ’与远点重合● f ’= lr●即负透镜的折光度与眼睛的视度相等●φ = R●折光度的单位为屈光度(D)●同理,若远点位于眼后有限远处(lr >0),只能清晰接收会聚光束,眼睛的像⽅焦点位于视⽹膜之后,称为远视眼。
第19次课(第八章)工程光学分析
工程光学 (上)
第一节 眼睛及其光学系统
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眼睛的分辨率:
眼睛的分辨率:眼睛能区分两个点或线之间的线距离或角距离的能力。
极限分辨角:刚好能分辨开的二点对眼睛物方节点所张的角。视网膜 上的最小鉴别距离至少等于两个视神经细胞的直径,约0.006mm。
分辨率与分辨角成反比。
物体对人眼的张角,称作视角;人眼能分辨的物点间最小视角,称作 视角分辩率ε。(点目标:60 ″;线目标:10 ″ )
f 16.68mm
0.006 206000 60
16.68
工程光学
第一节 眼睛及其光学系统
(上) 四、眼睛的对准精度
第五级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对准——垂直于视轴方向的重合 或置中过程
★若眼睛调节在无限远 p P1 DP / P2 DP /
工程光学
第一节 眼睛及其光学系统
(上) 七、双目立体视觉
第五级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1、视差角:双目观察物点A时,两眼视轴的夹角。 A b / L
2、立体视差 min
★不同距离物体对应不同的视差角
3、体视锐度 ★视差角的极限:10 ″,训练后可 达5 ″ -3 ″
第三节 显微镜系统
1 0.00029弧度
第五级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则在明视距离上对应的线距离
22500.00029mm 42500.00029mm
★把 ' 换算到显微镜的物空间,按道威判断取
22500.00029mm 0.5 / NA• 42500.00029mm
★设照明光的平均波长为555.0nm,得
2 fo' fe'
工程光学11年秋季第八章
注意:焦距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式中mm不能漏掉。 原则上,焦距越短放大倍率越高;但因受限于像差并 考虑实用,倍率较大的放大镜由组合透镜组成。
三、眼睛与放大镜联用——观察近距离小物体
1、眼瞳——孔径光阑;放大镜——视场光阑、渐晕光阑
2、渐晕与光束限制
1 ) 无 渐 晕 视 场 : 1 以 内 的 各 物 点 均 以 充 满 眼 瞳 的 全 光 束 成 像 。
2 ) 5 0 % 渐 晕 视 场 : 对 应 于 成 像 光 束 刚 好 充 满 眼 瞳 的 一 半 。
3 ) 最 大 像 方 视 场 角 2 : 放 大 镜 所 可 能 成 像 的 范 围 。
P2 '
P'
tanh/P
P1'
各虚线为对应像点 成像光束最上沿的光线
3、50%渐晕的线视场
tanh/P
二、眼睛——共轴光学系统
1、成像过程: ——折射球面:外界光线经角膜折射 ——孔径光阑:瞳孔自动调节直径控制入射光能 ——变焦系统:水晶体自动调节,保证成像于视网膜上 ——成像面: 视网膜
2、视轴:黄斑中心与眼睛光学系统像方节点的连线。
——眼球转动,使视轴对准观察物体并成像于黄斑上,视觉最清晰。
3、 视场(角度) 水平视场约达160°
五、眼睛的分辨率
1、概念
★ 眼睛的分辨能力:人眼能分开最靠近两个相邻点的距离. ★ 视角:物体对人眼的张角。
★ 眼睛的极限分辨角 :
刚能分辨开的两点对人眼的张角,即人眼最小的视角。
补充:根据瑞利判据计算理想光学系统分辨率(波动性)
= 1.22 D
0.555m
1弧 度 1803600206265 3.1415926
y i
第八章工程光学基础
图e为复消色差物镜,有阴影线的透镜, 是由特殊材料萤石制成, =90×,NA=1.3
图f为平视场复消色差物镜; =40×,NA=0.85
6. 简单显微镜的设计(拼搭) 例1 显= 50, 5, 目 10 要求物镜的物象距之和(共轭距)为 180mm。
矫正: 对于近视矫正采用眼前放一负透镜.使 其焦点恰好等于远点距. 对于远视矫正采用眼前放一正透镜.使 其焦点恰好等于远点距.
对于近视眼,配一负透镜f ’=-500mm 的镜片,无穷远物体能清晰的成像在视网膜 上。
镜片规格f ’=-500mm=-0.5米 几何光学中称之为
1 1 2 屈光度的镜片 f' 0.5m
定义:
经仪器后像高对人眼的 张角的正切 不用仪器时物对人眼张 角的正切 =视角放大率(视见放 大率)=
放大镜:
y f '放 250(mm ) y f '放 (mm ) 250
第三节 显微镜系统
为了观察近距离的微小物体,要求光学
系统有较高的视觉放大率,必须采用复杂的
组合光学系统,如显微镜系统。显微镜由物
满足上式的视觉放大率称为显微镜的有 效放大率。 若一显微镜上标明170/0.17;40/0.65,则 表明,显微物镜的放大率为40×,数值孔径 为0.65,适合于机械筒长170mm,物镜是对 玻璃厚度d=0.17mm的玻璃盖板校正像差的。 若要求显微镜的放大率为325×~650×,可以 用10×或15×的目镜。
2. 显微镜的线视场 显微镜的线视场取决于放在目镜前焦面 上的视场光阑的大小,物体经物镜就成像在 视场光阑上。设视场光阑直径为D,则显微 镜的线视场为
2y
第19次课(第八章)工程光学分析
分辨率与分辨角成反比。
物体对人眼的张角,称作视角;人眼能分辨的物点间最小视角,称作 视角分辩率ε。(点目标:60 ″;线目标:10 ″ )
f 16.68mm
0.006 206000 60
16.68
工程光学
第一节 眼睛及其光学系统
(上) 四、眼睛的对准精度
第五级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对准——垂直于视轴方向的重合 或置中过程
工程光学
第三节 显微镜系统
(上)
显微镜的组成:
第五级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显微镜是由物镜、目镜和照明系统三部分组成。
物体经显微镜的物镜放大成像后,其像再经目镜放大以
供人眼观察。
工程光学
第三节 显微镜系统
(上) 一、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
tan y
L
tan' y' y
fe' fe' fo'
tan' L tan fe ' fo '
4、立体视角半径
Lmax b / min
62mm 206265 /10 1200m
双目观察物体
工程光学 (上)
第五级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工程光学 (上)
第五级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工程光学
第一节 眼睛及其光学系统
(上)
5、立体视角阀
★双目能分辨两点间的最短深度距离称为立体视觉阈。
L L2 / b L 8104 L2
250 f
(2)把物像调焦到明视距离: P' -l' =D
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1 l 1 250 P
f
f f
光束限制与视场
若眼睛紧贴着放大镜: P'=0
第21次课(第八章)工程光学
北航仪器 光电学院
1 D2 E L 2 4 f
对于大视场的边缘照度小于中心照度:
E cos4 EM
所以,可用可变光阑作为孔径光阑控制相对孔径的大小,以改善像 面的照度。
2.8,4,5.6,8,11,16,22,……F 数,又叫光圈数
工程光学 (上) 曝光量 P 正比于像面照度和曝光时间的乘积
fo '
250 fe ' e
e D' n sin u n' D' D' fo ' 2 fe ' 500 500
★对像方孔径角
D' n sin u 500
NA n sin u
★出瞳直径D ′
物镜数值孔径,与物镜倍率 标注在物镜框上。重要参数。
★普通、大孔径、广角、远摄、变焦摄影物镜等
2、摄影物镜的光学参数 焦距:20-50mm
★普通摄影物镜
相对孔径D/f ′:1:24-1:2.8 视场角可达64 °
工程光学 (上)
第六节 摄影系统
焦距:50mm
北航仪器 第五级
光电学院
★大孔径摄影 (双高斯)物镜
相对孔径D/f′:1:2
2 250 0.00029mm 4 250 0.00029mm
★把 ' 换算到显微镜的物空间,按道威判断取
2 250 0.00029mm 0.5 / NA 4 250 0.00029mm
★设照明光的平均波长为555.0nm,得
523 NA 1046 NA
视场光阑与物面不重和,因此,
对大视场有渐晕现象。
工程光学 (上)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__第八章_典型光学系统
第八章 典型光学系统1.一个人近视程度是D 2-(屈光度),调节范围是D 8,求: (1)远点距离; (2)其近点距离;(3)配戴100度近视镜,求该镜的焦距; (4)戴上该近视镜后,求看清的远点距离; (5)戴上该近视镜后,求看清的近点距离。
解: ① 21-==rl R )/1(m ∴ m l r 5.0-=②P R A -= D A 8= D R 2-= ∴D A R P 1082-=--=-=m P l p 1.01011-=-== ③fD '=1∴m f 1-=' ④D D R R 1-=-='m l R1-=' ⑤P R A '-'= D A 8= D R 1-='D A R P 9-=-'='m l P11.091-=-=' 2.一放大镜焦距mm f 25=',通光孔径mm D 18=,眼睛距放大镜为mm 50,像距离眼睛在明视距离mm 250,渐晕系数为%50=k ,试求(1) 视觉放大率;(2)线视场;(3)物体的位置。
eye已知:放大镜 mm f 25=' mm D 18=放 mm P 50=' mm l P 250='-'%50=K求:① Γ ② 2y ③l 解:①fDP '-'-=Γ1 25501252501250-+=''-+'=f P f 92110=-+=②由%50=K 可得: 18.050*2182=='='P D tg 放ω ωωtg tg '=Γ ∴02.0918.0==ωtg Dytg =ω ∴mm Dtg y 502.0*250===ω ∴mm y 102= 方法二:18.0='ωtg mm tg y 45*250='='ω mm l 200-=' mm fe 250='mm l 2.22-= yy l l X '==='=92.22200β mm y 102=③ l P D '-'= mm D P l 20025050-=-=-'='f l l '=-'11125112001=--l mm l 22.22-=3.一显微镜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x3-=β,数值孔径1.0=NA ,共扼距mm L 180=,物镜框是孔径光阑,目镜焦距mm f e 25='。
工程光学知识点整理
⼯程光学知识点整理⼯程光学课件总结班级:姓名:学号:⽬录第⼀章⼏何光学基本原理 (1)第⼀节光学发展历史 (1)第⼆节光线和光波 (1)第三节⼏何光学基本定律 (3)第四节光学系统的物象概念 (5)第⼆章共轴球⾯光学系统 (6)第⼀节符号规则 (6)第⼆节物体经过单个折射球⾯的成像 (7)第三节近轴区域的物像放⼤率 (10)第四节共轴球⾯系统成像 (11)第⼆章理想光学系统 (13)第⼀节理想光学系统的共线理论 (13)第⼆节⽆限远轴上物点与其对应像点F’---像⽅焦点 (14)第三节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1,作图法求像 (17)第四节理想光学系统的多光组成像 (21)第五节实际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 (25)第六节习题 (27)第四章平⾯系统 (27)第⼀节平⾯镜 (27)第⼆节反射棱镜 (28)第三节平⾏平⾯板 (30)第四节习题 (31)第五章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 (31)第⼀节概述 (31)第⼆节孔径光栅 (33)第三节视场光栅 (34)第四节景深 (35)第五节习题 (36)第⼋章典型光学系统 (36)第⼀节眼睛的光学成像特性 (36)第⼆节放⼤镜 (39)第三节显微镜系统 (40)第四节望远镜系统 (44)第五节⽬镜 (46)第六节摄影系统 (47)第七节投影系统 (49)第⼋节光学系统外形尺⼨计算 (49)第九节光学测微原理 (52)第⼀章⼏何光学基本原理光和⼈类的⽣产活动和⽣活有着⼗分密切的关系,光学是⼈类最古⽼的科学之⼀。
对光的每⼀种描述都只是光的真实情况的⼀种近似。
研究光的科学被称为“光学”(optics),可以分为三个分⽀:⼏何光学物理光学量⼦光学第⼀节光学发展历史1,公元前300年,欧⼏⾥得论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2,公元前130年,托勒密列出了⼏种介质的⼊射⾓和反射⾓。
3,1100年,阿拉伯⼈发明了玻璃透镜。
4,13世纪,眼镜开始流⾏。
5,1595年,荷兰著名磨镜师姜森发明了第⼀个简陋的显微镜。
(完整版)工程光学重点整理
工程光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第一节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直线传播定律,独立传播定律,反射折射定律,全反射,光的可逆原理)1.反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分界面上入射点的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即II -=''nn I I '='sin sin2.全反射及其应用注意:光密介质、光疏介质、临界角 光密介质:分界面两边折射率较高的介质。
光疏介质:分界面两边折射率较低的介质。
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
全反射条件:①光线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 费马原理:光是沿着光程为极植(极大、极小或常数)的路径传播的。
也可已表述为:光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期间无论多少次折射或反射,其光程为极值。
利用费马原理可以证明: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及反射定律。
马吕斯定律:光线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折、反射,费马原理及马吕斯定律可互推。
第二节a)光学系统与成像概念b)1、光学系统的作用:c)对物体成像,扩展人眼的功能。
d)2、完善像点与完善像:e)若一个物点对应的一束同心光束,经光学系统后仍为同心光束,该光束的中心即为该物点的完善像点。
完善像是完善像点的集合。
f)3、物空间、像空间:g)物所在的空间、像所在的空间。
h)4、共轴光学系统:i)j)图1-13共轴球面光学系统n '()n n 'n n 'n 若光学系统中各个光学元件表面的曲率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则该光学系统是共轴光学系统。
k) 5、各光学元件表面的曲率中心的连线,称光轴。
l) 完善成像条件:入射光出射光均为同心光束。
C A O n O O n O O n OO n O A n A E n E E n E E n EE n E A n k k k kk k k k='''+''++++=''+''++++ 21211112121111m) 物像的虚实判断:实像真实存在且可以记录,虚像则不可以。
工程光学知识点总结
工程光学知识点总结一、光学基础知识1. 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长和频率决定了它的颜色和能量。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这些现象是光学设计和应用的基础。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它们是光波相互作用的结果。
干涉是两个或多个光波叠加产生的明暗条纹,衍射是光波在通过孔隙或障碍物时发生弯曲和扩散。
这些现象在光学测量和成像中有重要应用。
3. 光的偏振偏振是光振动方向的限定,通常的光是未偏振的。
偏振光在一些光学应用中有特殊用途,比如偏振片、液晶显示器等。
4.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受其波长和介质的影响,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有折射和反射。
此外,介质散射、吸收等也会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
5. 光学材料光学材料是指在光学器件中用于传播、调制或控制光的材料,包括透明材料、半透明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等。
光学材料的性能对光学器件的设计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二、光学元件的设计和应用1. 透镜透镜是用于聚焦和成像的光学元件。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分别用于成像、矫正等不同的应用。
常见的透镜设计包括单透镜、复合透镜、非球面透镜等。
2. 棱镜棱镜是由两个或多个平面或曲面构成的光学元件,用于折射和分离光线。
棱镜广泛应用于光谱分析、成像和激光技术中。
3. 波片波片是一种具有特定光学性能的光学元件,用于调节光的偏振和相位。
波片广泛应用于激光器、光学通信、显微镜等领域。
4. 光栅光栅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结构的光学元件,用于光的衍射和色散。
光栅可以用于光谱分析、光学测量、激光调制等应用。
5. 光纤光纤是一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光学元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传输性能。
光纤广泛应用于通信、传感、医疗等领域。
6. 光学薄膜光学薄膜是一种具有特定光学性能的薄膜材料,用于增强、减弱或调节光的透射、反射、吸收等特性。
光学薄膜广泛应用于激光器、光学镜头、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三、光学成像1. 光学成像原理光学成像是利用透镜、镜片等光学元件将物体投射成像到感光介质上的技术。
工程光学第8章
6
2、远视眼及矫正方法 远视眼:人眼在完全放松情况下, 完全放松情况下 远视眼:人眼在完全放松情况下, 无限远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 无限远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 人眼在完全放松情况下, 完全放松情况下 或:人眼在完全放松情况下,眼后 有限远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 有限远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 不恰当描述: 不恰当描述:远视眼就是越远的 物体越能看清楚。 物体越能看清楚。 矫正方法: 凸透镜。 矫正方法:配戴 f ′ ≈ lr 的凸透镜。 其它矫正方法:角膜激光手术。 其它矫正方法:角膜激光手术。 3、散光眼 散光眼:不同主截面内光线汇聚点不同。 散光眼:不同主截面内光线汇聚点不同。 正常和非正常散光眼 和非正常散光眼。 有正常和非正常散光眼。 双心柱面透镜矫正正常散光眼 矫正正常散光眼。 双心柱面透镜矫正正常散光眼。
远点 不恰当描述: 不恰当描述:近视眼就是越近的 物体越能看清楚。 物体越能看清楚。 矫正方法: 凹透镜。 矫正方法:配戴 f ′ ≈ lr 的凹透镜。
F’
F’
原理: 原理:加凹透镜使无限远物体经凹透镜后 成像于该近视眼的远点 远点处 成像于该近视眼的远点处。 其它矫正方法:角膜激光手术。 其它矫正方法:角膜激光手术。
9
课程设计(几何光学部分) 课程设计(几何光学部分)
题目一:设计一用于中小学生观察月球、 题目一:设计一用于中小学生观察月球、近距彗星等较大 天体,中低倍率(30 60倍 的简易天文望远镜。 (30— 天体,中低倍率(30—60倍)的简易天文望远镜。 题目二:设计一用于野外中远距离( 500米左右 题目二:设计一用于野外中远距离( 500米左右 )测距的测 距仪。倍率和测量精度自行确定。 距仪。倍率和测量精度自行确定。 题目三: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行拟订设计题目。 题目三: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行拟订设计题目。
天津大学《工程光学》学习指南
第一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和成像概念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4课时的授课,应使学生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光的直线传播定律、独立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性质,费马原理、马吕斯定律以及二者与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之间的关系;明确完善成像概念和相关表述;会熟练应用符号规则进行单个折射球面的光线光路计算,掌握单个折射球面和反射球面的成像公式,包括物像位置、垂轴放大率β、轴向放大率α、角放大率γ、拉赫不变量等公式及其各量的物理意义,并推广到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计算。
二.重点难点1.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可概括为以下四个基本定律:直线传播定律,独立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4个定律的内容、实例和适用条件。
折射率的概念。
费马原理和马吕斯定律从另外的角度描述了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它们与几何光学的四个基本定律是完全等价的,可以相互推导证明。
2.成像的基本概念与完善成像条件光学系统的作用之一是对物体成像。
若一个物点对应的一束同心光束,经光学系统后仍为同心光束,该光束的中心即为该物点的完善像点。
物体上每个点经光学系统后所成完善像点的集合就是该物体经光学系统后的完善像。
物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物像空间的范围均为(-∞,+∞)。
物像有虚实之分,由实际光线相交所形成的物或像为实,由光线的延长线相交所形成的物或像为虚。
【其中物像空间和物像虚实的判断是难点】光学系统成完善像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1)入射波面是球面波时,出射波面也是球面波。
2)入射是同心光束时,出射光也是同心光束。
3)物点及其像点之间任意两条光路的光程相等。
3.几何光学中的符号规则和单个折射球面的光线光路计算为保持几何光学公式的一致性和讨论问题的方便,特确定了如下的符号规则:1)光线的传播方向由左向右。
沿轴线段以折射面顶点为原点度量,若与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其值为正,反之为负;2)垂轴线段以光轴为基准,在光轴以上为正,光轴以下为负;3)光线与光轴的夹角用由光轴转向光线形成的锐角度量,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4)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用由光线转向法线形成的锐角度量,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5)光轴与法线的夹角用由光轴转向法线形成的锐角度量,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6)折射面间隔从前一面的顶点到后一面的顶点,与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其值为正,反之为负。
工程光学课件第八讲
B1
z1
P1 P1’ A
z2’
A’ B1’
B2’
D B2
△l2
D’
z2
△l △l1
P2 P2’
P’1
p2
z1’
P’ P’2
P p1
z1 ' z1
z2 ' z2
B1
z1
P1 P1’ A
z2’
A’ B1’
B2’
D B2
△l2
D’
z2
△l △l1
P2 P2’
P’1
p2
z1’
P’ P’2
B1
z1
P1 P1’
z2’
A’
B1’
B2’
A
D B2
△l2
D’
z2
△l △l1
P2 P2’
P’1
p2
z1’
P’ P’2
P p1
A为对准平面,其对应的是景像平面A’
B1
z1
P1 P1’ A
z2’
A’ B1’
B2’
D B2
△l2
D’
z2
△l △l1
P2 P2’
P’1
p2
z1’
P’ P’2
P p1
能成清晰像的最远平面(B1)称为远景 能成清晰像的最近平面(B2)称为近景
Me
e
dS
dΦe A dS
Me称为“辐(射)出射度”, 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2)
某点单位面积内发出的辐射通量
d e Me dS
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2)
dS
d e
如果某一物体表面被其它辐射体照射,即为 了表示A点被照射的强弱,假定物体所接受 的辐射通量为dΦe,把dS接受的dΦe与dS之比 称为“辐(射)照度”,符号为Ee,即:
工程光学第八讲共32页PPT资料
H H’ 双凸透镜
一些厚透镜的主点 H H’
H H’
平凸透镜
正弯月形透镜
H H’ 双凹透镜
H H’ 平凹透镜
H H’ 负弯月形透镜
小结:
1. 理想光学系统的有关概念,基点和基面及其确定 2. 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焦距、光焦度和放大率,
拉式不变量 3. 理想光学系统作图,辅助光线的使用 4. 光组组合 5. 测焦距 6. 望远镜系统特点 7. 薄透镜物像关系,厚透镜及相关光组组合
d
t
双凸 平凸
弯凸 双凹 平凹 弯凹
球面透镜
考虑高斯问题时,令d=0 薄透镜
厚透镜的焦距
r1
n nnn
l l r
令 l , flF nn nr1 令 l , flFnn nr1
考虑厚度:
f1
nnr11,f1
r1 n 1
F
n n' C
f2
1
r2
n
,f
2
nr2 1 n
将厚透镜看成双光组合组
1 2 d12
平
A2”
面
镜
的
成
O2
像
q
特
P
性
∠APA2”= 2θ
P A O1
P1
A1'(A2)
• 凡一次镜面反射或奇次镜面反射像被称 为镜像;
• 凡二次镜面反射或偶次 镜面反射像被 称为一致像
三、 平面镜的旋转及其应用
平面镜的旋转与平移效应
∠A’OA”=2∠POP’
• 平面镜的旋转与平移效应
A B
P
Qh
A”
又: d f1 f2,
f f1 f2
带入得: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典型光学系统●通常把光学系统分为10个大类:(1)望远镜系统(2)显微镜系统(3)摄影系统(4)投影系统(5)计量光学系统(6)测绘光学系统(7)物理光学系统(8)光谱系统(9)激光光学系统(10)特殊光学系统(光电系统、光纤系统等)第一节眼睛的光学成像特性1.眼睛的结构生理学上把眼睛看作一个器官眼睛包括角膜、水晶体、视网膜等部分人眼的光学构造:●角膜:由角质构成的透明的球面薄膜,厚度为0.55mm,折射率为1.3771;●前室:角膜后的空间,充满折射率为1.3774的水状液体;●虹彩:位于前室后,中间有一圆孔,称为瞳孔,它限制了进入人眼的光束口径,可随景物的亮暗随时进行大小调节;●水晶体:由多层薄膜组成的双凸透镜,中间硬外层软,各层折射率不同,中心为1.42,最外层为1.373,自然状态下其前表面半径为10.2mm,后表面半径为6mm,水晶体周围肌肉的紧张和松驰可改变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从而改变水晶体焦距;2.眼睛的视觉特性●应用光学把眼睛看作一个光学系统●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敏感度不同,就形成了视觉函数●人眼灵敏峰值波长在555nm(黄绿光)3.眼睛的调节和适应1.调节●眼睛成像系统对任意距离的物体自动调焦的过程称为眼睛的调节●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称为“远点”,远点距用lr表示,正常眼lr = ∞●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称为“近点”,近点距用lp表示,正常眼的近点距随年龄而变化●眼睛的调节能力用“视度”来表示,远点视度用R表示,近点视度用P表示:●11r pR Pl l= =(8-2)●视度的单位是“屈光度”,屈光度(D)等于以米为单位的距离的倒数,即1D=1m-1 ●如某人的近点为-0.5m,则用视度表示为P=1/(-0.5)=-2D●眼睛的调节能力A R P=-(8-3)●在正常照明条件下,眼睛观察近物最适宜的距离为-250mm,称为“明视距离”●在明视距离下观察物体,眼睛能长时间工作而不疲劳●年龄超过45岁后,眼睛的近点远于明视距离,这时称为老年性远视眼即老花眼2.适应●眼睛能在不同亮暗条件下观察物体,这种能力称为“适应”●眼睛瞳孔在外界光强变化时能自动改变孔径,白天瞳孔为2mm左右,夜晚为8mm左右●当光线较暗时,杆状细胞取代锥状细胞感光,进一步提高灵敏度●从暗处到亮处称为亮适应,适应较快;从亮处到暗处称为暗适应,需较长时间3.眼睛的缺陷与矫正●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即眼睛光学系统的像方焦点位于视网膜上●对于非正常眼来说,其远点位置发生变化●若远点位于眼前有限远处(lr <0),只能清晰接收发散光束,眼睛的像方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为了使近视眼的人能看清无限远点,须在近视眼前放置一负透镜,负透镜的像方焦点F ’与远点重合● f ’= lr●即负透镜的折光度与眼睛的视度相等●φ = R●折光度的单位为屈光度(D)●同理,若远点位于眼后有限远处(lr >0),只能清晰接收会聚光束,眼睛的像方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眼。
远视眼的校正用正透镜●若眼睛水晶体的折光能力不对称,则使细光束位于两个互相垂直的主截面的光线不交于一点,即两个主截面的远点距不相同,视度R1≠R2,称为散光,校正散光用圆柱面透镜第一节眼睛的分辨率●眼睛能分辨开两个相邻物点的能力称为眼睛的分辨率●一般认为,在良好照明条件下,眼睛的极限分辨角为1'●若要长时间观察,且眼睛不太疲劳,极限分辨角取2'或更大些比较适合●在很多测量工作中,常常用某种标志对目标进行对准或重合,如用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重合,这种重合或对准的过程称为瞄准●眼睛的分辨率是眼睛的重要光学特性,也是设计目视光学仪器的重要依据之一;●眼睛分辨率:将眼睛刚能分辨的两物点在网膜上成的两像点间的距离称为●眼的分辨率与网膜上神经细胞大小有关。
要使两像点能被分辨,它们间距离至少要大于两个神经细胞的直径。
●黄斑上视神经细胞直径约为0.001~0.003mm,所以一般取0.006mm为人眼的分辨率。
●另外一个最常用的描述人眼分辨能力的是0.006mm对人眼的物空间张角m inω''60''20600068.16006.068.16006.0006.0``min min min =⋅--=-=-=⇒⋅=-==ωωωω:mm ,f ftg f y ftg y 代入上式物方焦距为一般人眼在自然状态下● 人眼的瞄准精度与分辨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互相有关联●瞄准精度随所选的瞄准标志而异,最高精度可达人眼分辨率的1/5~1/10● 前面讨论的是人眼对两物点的分辨率。
如果被观察的对象是两条直线,分辨率可以提高到10’’,其原因见图。
●因此,一些测量仪器中都采用如图所示的对准方式,来提高测量精度。
6.双眼立体视觉● 当双眼观察物点A 时,两眼的视轴对准A 点,视轴间的夹角θ称为视差角,两眼节点J1和J2的连线称为视觉基线,其长度用b 表示。
物体远近不同,视差角不同,双眼能容易地辨别物体的远近。
●不同距离的物点产生的视差角不同,其差值Δθ称为“立体视差”,人眼可以根据Δθ的大小判断物体的纵向深度第二节 放大镜 1.视觉放大器● 当细小物体位于近点处而其视角仍然小于极限分辨角时,就必须借助放大镜将其放大,使放大像的视角大于眼睛的极限分辨角 ● 放大镜是最简单的目视光学系统● 放置一块正透镜,并使正透镜的物方焦平面与物面y 靠近或重合,放大镜将物体成一个放大的正立虚像● 对于目视光学系统,仅用垂轴放大率来表征是不够的 ●对于目视系统来说,有意义的是眼睛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因此必须用眼睛视角的放大倍数来表征,即视觉放大率tan tan ieωωΓ==通过放大镜观察时像的视角的正切直接观察物体时的视角的正切(8-11)●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的距离通常按明视距离计算●tan250mmeyω=●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的视角为●taniyP lω'=''-●其中,P’为眼睛到放大镜的距离●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位于放大镜的物方焦点附近,像成在无限远处,则视觉放大率●Γ = 250 / f ’(8-13)●放大镜的放大率仅取决于其本身的焦距●实际上,放大镜的焦距不可能太短,放大率一般在25×以下2.光束限制和线视场●放大镜与眼睛组成目视光学系统●眼睛是孔径光阑,也是整个系统的出瞳●放大镜框是视场光阑,又是系统的入射窗、出射窗●作为视场光阑的镜框不与物(像)面重合,还起着渐晕光阑的作用●放大镜系统的像方视场角就是物体经放大镜所成的像对眼瞳中心的张角ω’●当渐晕系数为0.5时,放大镜的物方线视场为●5002(mm)'hyP=Γ(8-17)●式中,2h为放大镜框的直径●设放大镜直径为30mm,视觉放大率为5×(焦距50mm),眼睛位于像方焦点即距放大镜50mm,则线视场 2y = 30(mm),也就是说,通过放大镜能看到物面上30mm大小的物体第三节显微镜系统生物显微镜学生用生物显微镜(36XC)双目生物显微镜(XSP-6C)测量显微镜1.显微镜的视觉放大效果● 显微镜成像时利用二次放大,使放大率大大提高●一个微小的物体经物镜L1后成一放大倒立实像,这个实像成在目镜L2的物方焦点附近(此时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一个放大的虚象●物镜L1的垂轴放大率为1o o o x f f β'∆=-≈-''● 其中,fo’为物镜焦距,Δ为光学间隔即物镜的像方焦点到目镜的物方焦点的距离 250e e f Γ='● 目镜相当于一个复杂的放大镜,其放大倍率用视觉放大率表示 ●整个显微镜系统的总视觉放大率为250250o e o e f f f β∆Γ=Γ=-='''(8-18)● 式中,f ’为显微镜的组合焦距● 负号表明当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为正时,整个显微镜给出倒像;同时也表明组合焦距f ’是负的 ● 显微镜从本质上来说相当于一个十分复杂的放大镜2.显微镜的光学连接●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可以更换,组合成不同放大倍率显微镜,使用方便、灵活● 显微物镜和目镜更换的要求是,更换后只需微调就可以立即找到像面,这就要求在结构上“齐焦” ● 不论怎样换物镜,物镜的共轭距不变,即物面位置不变,中间像面位置不变 ●不论怎样换目镜,始终以中间像面作为目镜的物面3.显微镜的光束限制1)显微镜中的孔径光阑 ✧ 对于普通显微镜,低倍物镜的物镜框是孔径光阑,高倍的复杂物镜的孔径光阑通常位于物镜中间 ✧ 孔径光阑经目镜成像(L1”)就是出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附近 ✧一般,在观察时,眼瞳与出瞳重合可以获得最佳观察效果读数显微镜 万能工具显微镜● 显微镜的孔径用“数值孔径”(NA )表示,有 ● NA = nsinu● 式中,n 为物镜的物方折射率,低倍时为空气;高倍时为了提高分辨本领通过加高折射率的液体,称为“油浸镜头”●u 为物镜的最大物方孔径角 2)显微镜中的视场光阑✧ 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安置在物镜的像平面(初次像面)上,对于测量显微镜,在物镜的像面上还要放置分划板✧ 显微镜的视场,通常用能看到的物方视场直径表示,称为物方线视场4.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 光学系统的分辨率受系统中孔径光阑的衍射影响● 一个点物经光学系统后不再成一点像,而是一个弥散斑(爱里斑),使分辨本领下降● 显微镜的分辨率用最小物方分辨距离σ表示,σ越小,分辨本领越高●按瑞利判据,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61NA λσ=(8-29)●按道威判据,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5NA λσ=(8-30)道威判据比瑞利判据更接近于实际分辨率 ● 显然,提高显微镜分辨本领的方法之一是增大数值孔径( ) ● 可通过增大孔径角或提高折射率● 通常对于高倍显微物镜,在物镜与物体之间浸以高折射率的液体(称为“油浸物镜”),使数值孔径达到1.5或更高● 提高分辨本领的另一个方法是改用波长更短的光来照明,甚至用紫外光●为了充分利用显微镜的分辨率,使已被物镜分辨出来的细节能被眼睛所看清,因此显微镜的放大率必须足够大,即 σσ'Γ=● σ’为人眼在明视距离处所能分辨的最小距离 ● σ’=250×0.00029×ε’ ● σ是显微镜的最小分辨距离0.5NA λσ=●ε’是用分表示的人眼的最小分辨角,为使眼睛较长时间观察而不太疲劳,ε’可取2’~4’●波长λ取555nm●因此,视觉放大率应满足(有效放大率)●500NA ≤ Γ ≤ 1000NA●若Γ<500NA,则显微物镜所能分辨的细节不能为人眼所分辨(放得不够大),浪费了物镜的分辨能力●若Γ>1000NA,虽然物体放得很大,却不能分辨更多的细节,是无效放大5.显微物镜●显微物镜的垂轴放大率大约在2.5×~100×范围内,数值孔径随垂轴放大率增大而增大●与目镜的视觉放大率(5×~25×)组合可获得不同的总放大率●我国的国家标准规定常用的物镜倍率有4×、10×、40×和100×;常用的目镜倍率有5×、10×和15×●一般,显微物镜NA≤1.5,所以光学显微镜的放大率不超过1500×●某显微物镜上标明: 40/0.65;160/0.17,●其含义是:显微物镜的放大率为40×,数值孔径0.65,适合于机械筒长160mm,物镜对厚度为0.17mm的盖玻片校正像差●放大率与数值孔径的匹配关系●●低倍物镜结构比较简单,而高倍物镜结构则十分复杂●显微物镜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工作距离,即物镜前片顶点到物面的距离●物镜的放大率越高,工作距离越短,如100×物镜的工作距离只有0.2mm●测量用的物镜,为了观察较大物体,工作距离比较长6.显微镜的照明方法●显微镜成像的物体一般自身不发光,需要通过照明系统对物体进行照明●照明系统的形式通常有2种:临界照明和柯勒照明✧临界照明把光源经聚光镜所成的像与物平面重合✧在物面视场范围内有最大亮度,且没有杂散光✧缺点是光源亮度的不均匀直接反映在物面上● 柯勒照明光源经集光镜(柯勒境)成像在聚光镜的焦平面上,再经聚光镜成像到无限远,并照明物面 ● 在集光镜的像面上放置照明系统的视场光阑,用以调节物镜柯勒照明的成像光束孔径 ● 聚光镜将被光源照亮的集光镜成像在物面上●集光镜附近安放照明系统的孔径光阑,调节这个孔径光阑可以调节物面的成像范围即视场大小7.显微镜的其他组合●介绍一种检查眼镜片光焦度的仪器——焦度计图(a ),1为物镜,在物镜的物方焦平面上放置一带有标记的分划板T ,T 成像于无限远处,3为辅助物镜,T 最终成像在位于辅助物镜的像方焦平面的投影屏上(倒立实像)图(b ),在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上放置被测镜片2,由于2的存在,使投影屏上T 的像变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