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王维的乡愁
思乡的古诗及赏析
思乡的古诗及赏析思乡的古诗及赏析 1静夜思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山居秋暝那一句抒发了思乡之情的诗句
山居秋暝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探析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其清新的笔调、自然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在这首诗中,王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的秋景,并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然而,在这宁静恬淡的诗境中,也隐藏着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山居秋暝》的全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这首诗中,并没有直接点明“思乡”二字的诗句,但是通过对诗意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这种思乡之情,是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和诗人的情感投射,以一种更为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山间秋雨后的景象。
这里的“空山”二字,不仅表现了山的幽静和空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空虚。
在这种孤寂和空虚中,诗人不禁会想起远方的故乡和亲人,从而引发思乡之情。
同时,“新雨”和“晚来秋”的描绘,也营造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通过对山间明月和清泉的描写,进一步以景抒情。
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这些景象无疑是美丽的、宁静的。
然而,对于远离故乡的诗人来说,这些景象也会勾起他对故乡的思念。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常常被视为寄托思念和乡愁的象征物。
当诗人抬头仰望那轮明亮的月亮时,他也许会想起故乡的亲人、朋友和往事,从而引发深深的思乡之情。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人以动衬静,通过描绘浣女归家和渔舟下行的场景,进一步表现了山间的宁静和恬淡。
然而,在这些宁静和恬淡的背后,也隐藏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因为对于远离故乡的诗人来说,这些平凡而温馨的生活场景,也许正是他最渴望回到的过去。
当他看到浣女们欢声笑语地归家时,他也许会想起自己在故乡时的快乐时光;当他看到渔舟在莲叶间穿行时,他也许会想起故乡那熟悉的河流和渔村。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赏析:描写游子思念家人,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赏析:描写游子思念家人,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是一首经典的五言绝句,以其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
这首诗通过简短的问候,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2、注释来日:来的时候。
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著花未:开花没有。
著(zhuó)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孟津时。
安史之乱之后,诗人便在孟津隐居多年,留下了许多辉煌的诗作,其中咏孟津的诗就达九首。
这组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
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
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
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
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是他的妻子。
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
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前人所说,问得“淡绝妙绝”。
窗前着一“绮”字,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
清黄叔灿《唐诗笺评》说:“‘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
”体味精妙。
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寻味。
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
因此,游子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情。
他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而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
王维深谙五言绝句篇幅短小,宜于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艺术特点,将抒情主人公交集的百感一一芟除,只留下一点情怀,将他灵视中所映现出的故乡种种景物意象尽量删减,只留下窗前那一树梅花,正是在这净化得无法再净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无限情味,引人生出无穷遐想。
关于王维思乡的诗词全集
关于王维思乡的诗词全集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王维思乡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
《熊九赴任安阳》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
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送李员外贤郎》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送张五归山》送君尽惆怅。
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
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
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
岂令心事违。
简介思乡思乡,即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思乡一般都是在外地对自己家乡的思念。
思乡实际是思念家,思念家人,就是思念家乡亲人,睹物思人。
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思想哲学、民风民俗,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
故乡、故土是长说不衰话题。
人们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抔黄土,都寄着深厚的情怀,纵使到了天之涯、海之滨,也难以割舍。
一纸乡书,一句乡音,往往让人们激动不已。
一部中国文学史,写尽了乡情、乡愁。
月是故乡明,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
这种情结折射到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是浓浓的思乡情结。
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2)
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成都市武侯高中关志敏“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亲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一、共同欣赏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抒写游子的思乡怀亲。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高度概括而又极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旅居在外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
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着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书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
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千百年来已成为游子思乡的佳句。
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常常通过思乡怀亲表现出来。
中国人对故土的眷恋,以及“落叶归根”的思想,都是中国文化凝聚力的体现,是超越时代的。
作品中具有一种穿透时代的传统文化精神,并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子夜吴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
“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
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
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
“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
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
“不尽”既是秋风阵阵,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
这不断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是那样执着,一往情深。
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
《乡愁》原文与赏析
《乡愁》原文与赏析《乡愁》原文与赏析《乡愁》虽是用白话写的,却有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乡愁》原文与赏析,希望有所帮助!《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赏析1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
一起来回味品读诗歌的语言美。
《乡愁》一诗语言的质朴之美在于如同口语,富于生活气息;典雅之美又在于精丽,富有独特的韵味,是经过锤炼加工的。
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2、名词的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3、数量词的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4、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方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6、另外,“乡愁是……”这一句式又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赏析2《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
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
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
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
乡愁的经典诗词
乡愁的经典诗词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释义: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唐・李商隐《滞雨》释义:我向往着的故乡,美丽的云水之地,怕的是归乡之梦,不宜于这个清秋。
主题:这首诗主旨为思乡,诗句开头点出时间、地点、环境,烘托主人公的心情;而后表达了诗人怀乡之意。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释义: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秋日夜晚,旅居在外的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而思念家乡的感受。
表达作者客居他乡,月圆之夜思念家乡的感怀之情。
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唐·王维《杂诗》释义: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主题:这首诗描写游子思念家人,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情节,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释义: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主题: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晚年辞官还乡之时,表达了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释义: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主题:这首诗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
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7、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释义: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8、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释义: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王维思乡的古诗
王维思乡的古诗1、送别下马饮君酒诗: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起来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2、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
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及日当云浮。
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州。
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
赏析:《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作者是王维,是一首唐朝时期的诗词。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杂诗·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
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是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讲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讲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讲解》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那便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短短四句诗,却蕴含着无尽的思乡深情,让千百年后的我们读来仍感同身受。
王维,这位诗画双绝的才子,早年有着积极的政治抱负,然而仕途的波折与人生的无常,让他的诗作逐渐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与宁静。
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正是他在异乡漂泊时所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便将诗人孤独的处境和异乡人的身份清晰地勾勒出来。
一个“独”字,凸显了他的形单影只;“异乡”与“异客”,强调了身处他乡的生疏与不适。
在这陌生的环境里,没有熟悉的亲人和朋友,那种孤独和寂寞可想而知。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句是千古名句,道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
节日,本应是欢乐团聚的时刻,可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却是加倍思念亲人的契机。
重阳节,人们通常会登高远眺、插茱萸以祈求平安长寿。
然而,王维却只能独自在异乡,遥想远方的亲人此刻或许正在欢聚一堂,而自己却无法参与其中,心中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在这里展开了想象,仿佛自己能看到远方的兄弟们登上高山,身上插满茱萸,却发现唯独少了自己。
这种通过想象来表达思念的手法,更加深了那份孤独和失落。
他明明不在现场,却能如此清晰地描绘出兄弟们的活动,足见他对家乡和亲人的牵挂之深。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动人心弦的力量。
它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是因为每个人在生命中都可能有身处异乡、思念亲人的时刻。
王维以他敏锐的笔触,将这种普遍的情感准确地捕捉并表达了出来。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既有直抒胸臆,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又有借景抒情,通过想象兄弟们登高插茱萸的场景,烘托出自己的孤独。
关于乡愁心得体会
关于乡愁心得体会《乡愁》读后有什么感想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
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 -,谁不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我们对家乡的爱和思念是永恒的。
关于思乡文章总结怎么写家乡,那是一个浪子夜夜梦回的地方家乡,那是我永远都不敢回的地方(主要还是讲近乡情怯的说法,自己推敲修改吧)思乡的诗及感想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
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触景生情。
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
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
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
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
深秋之夜,一轮满月挂在天边,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
一个“霜”字,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白,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
接着诗人不禁一“举”头、一“低”头,由“望”而“思”。
细致的动作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
诗人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思绪联翩: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
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
还是让我们读者去想象吧。
再来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中,也写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
这样的景色加上戍卒将士长年在边关要塞,更觉寂寞。
在这样的氛围中,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芦笛声,婉转悲切,如泣如诉。
这袅袅之音,深深地触动了将士们的怀乡之情。
“一夜”可见思绪持续时间之长;“尽望”点出感染范围之大。
同样,李白也写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乡愁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乡愁之情九月九日,回忆着遥远的山东。
这个日子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在诗人王维的心中激起了乡愁的情感,也让我们每个离乡背井的人想起了故乡的美好。
在这个忧国忧民、怀旧乡情的日子里,我们不妨停下脚步,陶醉于王维的文字中,感受乡愁的深情。
王维是唐代伟大的文人之一,他以才华横溢的诗歌作品闻名于世。
而王维的诗歌,尤以对乡愁的描写最为动人。
他出生于山东,却长年游历于江南,这种旅居异地的经历也让他对故乡的思念更加浓郁。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以记叙的方式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望青门山,空忆柳阴程。
”王维用这样一句简短的描写,勾勒出了他望着远处山峦,回忆起和兄弟们一起度过的时光的情景。
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将抽象的乡愁具象化,让读者在眼前仿佛看到了山东的山脉和摇曳的柳树。
“回忆吹箫处,想见是阳城。
”王维的诗句中也透露出他对家乡城市阳城的无尽思念。
阳城古韵悠长,历史渊源流长,而王维的诗句中恰如牵引了时光的回旋,将我们引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阳城的繁华、阳城的风景、阳城的人们,在诗人的笔下都成为了永恒的符号和回忆。
乡愁是一种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是对故土的深情厚意。
王维通过他的诗作,将这种深情的思念传递给读者。
他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山东兄弟的缅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这样的咏史之行,在诗的形式和文字之间相映成趣,在乡愁之情和人文精神之间交织出缠绵悱恻的叙述。
九月九日,我们可以选择在这一天静心回味王维的诗歌,感受乡愁的情怀。
在这个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不断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忽略了内心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
而乡愁,正是这样一种人文关怀和情感回归的重要方式。
乡愁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份情感,它让我们思念故乡的美景和亲人们的笑脸;它让我们怀念童年的时光和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常停下脚步,给予自己一些安静的时刻,让内心的乡愁得以滋养。
遥望故乡王维登望仙台译文及赏析
遥望故乡王维登望仙台译文及赏析《遥望故乡王维登望仙台》译文及赏析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意境深远、含蓄微妙而著称。
其中,他的《遥望故乡王维登望仙台》一诗以其典雅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令人为之动容。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和译文,并对其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赏析。
遥望故乡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家。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嫈。
晋代文学家王导曾有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家。
”王维在这首诗中借用了王导的句子,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红豆是南方的特产,开花时血红一片,象征着热烈的思乡之情。
通过描绘红豆的生长,王维营造出一个温馨浓郁的家园氛围。
他希望彼岸的朋友会采回一些红豆,这种特殊的纪念品代表了他们永远的友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上述的几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动人的景象和复杂的情感。
作者在山重水复之中产生了疑虑,似乎到达了尽头。
但随后,他描绘了一种万物复苏的景象,柳暗花明,满眼生机。
箫声咽和秦娥梦断秦楼月则暗示了秦朝的兴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叹。
作者通过对景色和历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园的深深眷恋。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最后几句诗则展现了作者眼前的景色和自己的情感。
孤帆远影碧空尽,海阔天空,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和豪情。
而长江天际流则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无尽的变化。
在向晚的时刻,作者不愿离开,选择了登上古原(又称原野或平原)之上,欣赏夕阳的余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通过对夕阳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
王维的《遥望故乡王维登望仙台》一诗通过对红豆、山水和阳光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无尽的思恋。
他以巧妙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了读者,并引人深思。
这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包含了对家国和历史的关注,使之成为王维不朽的经典之作。
《乡愁》课文赏析
《乡愁》课文赏析《乡愁》课文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愁》课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愁》课文赏析篇1乡愁是源于对往昔之物的特别缅怀,当夜雨响在耳边,乡愁也就如约而至在我们精神的海底。
下面是《乡愁》课文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具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
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
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的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
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
哪怕天涯海角,哪怕沧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
王维具有思乡的古诗词
王维具有思乡的古诗词蔡绦:王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
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王维的诗词,欢迎阅读!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杂诗三首·其二》唐代: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3、《杂诗三首·其三》唐代:王维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译文:才见冬梅开过花,又听到春鸟嘤咛。
含愁思来看那新生春草,最怕它玉阶畔日渐青青。
4、《不遇咏》唐代:王维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此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昨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译文:我向朝廷上书没有得到答复,躬耕退隐却天时不顺没得到好收成。
朝廷的盛会自己不能参加,我也不愿到权贵的家门阿谀奉承。
我到河朔寄居在朋友家里,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家人的平安。
春天已经来了,姑且一同寄情山水,不必管它春风吹动杨柳。
如今世人只为自己着想,我对这种现象很不高兴,内心十分鄙视。
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自己想要的隐逸生活。
岂肯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5、《杂诗三首(其一)》唐代:王维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译文:我家住在孟津的大河边,门前正对孟津的渡口。
那里常有开往江南的船,你有书信寄回家中否?。
古诗中的乡愁与思乡情感赏析
古诗中的乡愁与思乡情感赏析乡愁与思乡情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这些诗歌以深沉的情感和纯粹的表达给人们带来心灵的触动。
本文将从古诗中乡愁的表达与思乡情感的赏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展现古诗中深深感人的情感世界。
一、乡愁的表达古代诗人常常以乡愁为主题,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他们通过描绘乡土风景、亲友离别等方式,抒发出自己的情感。
1. 描绘乡土风景古诗中常以对乡土风景的描写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归帆过远眺。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红袖凭阑干。
昨夜酒醒今朝愁,更傍人归潮又晚。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夕阳、秋水和渔船等元素,将作者内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露出来。
整首诗情感激荡,给人以浓郁的乡愁之感。
2. 描写亲友离别古诗中还常以亲友离别来表达乡愁。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即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例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高楼登瞭望为切入点,通过描绘人们纷纷登高远望的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愧疚之情。
诗中悲壮的笔调与纷乱的离别场面交相呼应,使人们感受到强烈的思乡之情。
二、思乡情感的赏析思乡情感是古代诗人常常表达的一种情感,他们通过深沉的抒发和真挚的回忆,使读者能够共鸣和感动。
1. 深沉的抒发思乡情感常常以深沉的抒发方式呈现在古代诗歌中。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已经提到过。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词语和朴素的句式直抵人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
2. 真挚的回忆古诗中,思乡情感通常通过回忆的方式表达出来。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即是一个例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无边落木和滚滚长江等元素,使读者回忆起自己的家乡。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平添了许多哀伤和感慨。
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1《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
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
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
王维思念家乡的诗句
王维思念家乡的诗句王维思念家乡的诗句导语:王维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王维思念家乡的诗句,欢迎借鉴!1、《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3、《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
5、《熊九赴任安阳》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
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6、《送李员外贤郎》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7、《送张五归山》送君尽惆怅。
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
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
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
岂令心事违。
8、《双黄鹄歌送别(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抚翼和鸣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飞,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
几往返兮极浦,尚裴回兮落晖。
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
9、《送杨少府贬郴州》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10、《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个人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友情与乡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友情与乡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首诗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情感,同时也揭示了一种珍贵的情感体验——友情与乡愁。
这首诗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作为唐代最伟大的乐府诗人之一,通过这首诗向世人展示了他对乡愁与友情的独特感悟。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语言特色,探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传达的深刻情感。
1. 乡愁的苦涩《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以王维对故乡山东的思念作为情感基调。
诗中王维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人远在他乡,每逢佳节双倍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感,这种乡愁的苦涩在诗中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1.1 乡愁中的孤独诗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深深感到了离乡别井所带来的孤独与别离之苦。
他用“遥知”这一词语,强调了自己无法亲身经历和分享兄弟们一同登高的乐趣,无法和兄弟们一起插满茱萸。
这种孤独的乡愁使得王维更加珍惜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情谊。
1.2 乡愁中的思念乡愁不仅让人们感到孤独,还让人们深深思念起故乡的亲人和朋友。
诗中写道:“遥知兄弟插茱萸,杨花溪上愿同游。
”无论身在何处,心中的乡愁让王维渴望与兄弟们一同插茱萸,一同在杨花溪上畅游,这种思念之情在诗中传达出来。
除了乡愁,王维的诗中也表达了对兄弟友情的真挚感动。
诗中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通过这几句诗,王维对兄弟们的真挚情感展露无遗。
2.1 友情的陪伴诗中的青山、白水分别代表着兄弟之间的情谊。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些景物一直伴随着王维与兄弟们的相伴相随。
尽管一处别离,但他们的友情始终如一,陪伴着王维踏上孤蓬万里的征途。
2.2 友情的永恒诗中写道:“桃花城外桃花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里,王维用桃花城、桃花庵、南山等形象描绘了与兄弟们一起的时光,表达了友情的永恒。
无论离散在何地,他们的友谊像那采菊的人一样,悠然自得地看着南山,不管外界如何变幻,友情的真挚永远不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注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注释一、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写的是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景,特别是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
要知道,重阳节可不是随随便便的日子,重阳节是一个特别的节日,不仅有爬山赏菊、饮酒助兴的活动,还象征着长寿和健康。
大家可能会觉得,啊,王维怎么在这么热闹的日子里,反而写了思乡的诗呢?诗人的这份心情,可以说是特别让人感动的。
正是人们齐聚一堂庆祝的时刻,王维却一个人坐在异乡,心里想着家乡的兄弟们,想着一起过节的热闹场面,这种孤独的滋味,谁能懂呢?那种心情,就像是你站在一个人群中,却觉得无比孤单,那种缺席的空虚感,肯定特别强烈。
二、首先我们来看看诗里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四个字。
你看,这四个字多么简单,却蕴含了浓浓的情感。
九月九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传统的重阳节,古人有过节的习惯,大家会一起祭祖、赏菊、喝酒、登高等等,寓意着长寿和健康。
可是诗人在这个节日,想的却是他的兄弟们,特别是那些老家的兄弟。
说实话,不光是王维,谁不曾在重阳节,想起自己家乡的亲朋好友呢?那种思念,真是无可言喻。
这诗里的“忆”字,是多么直白而又深情。
忆,不是简单的回忆,而是有情感、有温度的思考,仿佛思念的每一丝涟漪都在心头荡漾。
三、再来看第二句,“台上空余泪满巾。
”这句话简直是戳中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大家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视频通话的年代,王维一个人在外地,想家了,却只能通过眼泪来表达自己那种深深的乡愁。
那种无法联络、无法见面的感觉,简直就是泪如泉涌,心如刀割。
你就像是丢了自己的心,随风飘荡,找不到归属感。
更别说,台上这个词,还透露着一种孤独。
站在高台上,看着远方,周围的人一片热闹,但你却怎么也融入不了那种氛围,因为你的心被远方的兄弟们牵着,怎么可能全身心投入眼前的景象呢?那种矛盾的情感,怎么可能通过简单的言语来表达得清楚呢?四、接下来说说诗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词,大家听过没?说实话,这句话里藏着王维对时光流转的无奈。
王维的思乡诗句
王维的思乡诗句故乡,是游子用谷子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有醇香。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维的思乡诗句,欢迎阅读。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歌一开头,诗人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不加修饰地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地的人,一旦见到自己家里的亲友,欲知家乡情事分外热烈、急切的心情。
那么,身在异地的异客,最想知道什么样的事呢?最令诗中主人公亲切怀想的却是花窗前那枝梅花开了没有。
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最普通的家务事,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超脱的品性。
全诗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此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此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此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王维的乡愁---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吴成刚教材简析《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这是一篇以“文包诗”特殊形式出现的文章。
课文中不仅呈现了王维的旷世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形象地解释王维的这首诗,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适逢重阳,遥想亲人的深深情思。
文章以脍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情感真挚,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有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有望眼欲穿的离别情。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词汇,从而深刻体会到王维身居异地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要积极创设心灵对话的环境,用真情打开学生、文本之间的大门,使学生敞开心扉与文本对话。
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感氛围,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学生整个身心就会与画面、音乐融为一体,情感就会和诗人共鸣。
三年级刚接触到习作,学生的语言就是从经典的课文中积累起来的。
教师要抓住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深入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拓展说话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逐步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在深入学习语言的同时,向情感体验的纵深发展,努力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交融在一起。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新词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起导入。
1、板书“佳”,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师板书“佳”字,随机进行教学,生书空。
)2、再板书“节”字。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说说你们过节时的心情吧。
知道什么是“佳节”吗?3、师: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很开心的,但,唐朝有位诗人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张贴句子卡片“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哪儿见过这句诗吗?(设计意图:由节日导入,贴近学生的心里。
节日是这首诗的一根血脉,诗人的情发于节,诗人的叹发于节,而节日对孩子们来说又是很熟悉的,在孩子们的记忆里,过节是很快乐的,开心的,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心灵受到启发,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客服学习的厌倦心理和被动心里,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
1、想读读这首诗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课件出示这首古诗)2、生自由读诗。
3、检查自读效果(1)指名读,正音。
(2)张贴生字词卡片,生认读,识记。
重阳佳节一年一度登高热闹扶老携幼欢聚游玩兴高采烈异乡兄弟天各一方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很准,现在看你们能否把诗句也读顺。
6、自由读诗。
7、读过这首诗后你读明白了什么?8、生交流。
(课件展示茱萸,并作以介绍)(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说,他们接受知识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这一部分主要是生字词的教学。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字词的教学仍不容忽视,这篇课文的重心应放在这首诗上,所以要想把文章读好,必须先认识生字新词把诗读通读顺,为下面课文教学打好铺垫。
)三、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生读文,师巡视。
2、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段读文,注意正音。
(2)师生共同交流每个自然节的内容。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在田字格中,指导学生写“佳”右边是两个土(共8画)“念”心上是“今“(今天对过去的思念)“采”上面是爪子头(手势)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写,注意纠正写字姿势五、总结9、在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下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这一题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心里,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让他们以高涨的情绪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初步体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 初步体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品读词语,感受文本语言,引发研读欲望1.出示词语,多种形式朗读。
(出示:一年一度兴高采烈扶老携幼头插茱萸登高游玩天各一方倍思亲思念兄弟思绪万千)2.你知道重阳节时,人们会做些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在读准词语、熟读古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心理,为接下来的研读课文,取得教学实效打下基础。
】二、诗文对照,走进文本,读懂王维的乡愁1.紧扣“佳节”,感受重阳节的热闹气氛。
⑴当时,人们是怎样欢度重阳佳节的?读读课文,找到有关的句子重点读一读。
(板书:逢佳节)⑵出示句子,引导朗读和体会。
(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⑶理解“一年一度”、“扶老携幼”,结合课文理解“兴高采烈”,你可以给“兴高采烈”找个近义词再读一读这句话吗?⑷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预设: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喜气洋洋、兴致勃勃)2.体会“异”、“独”,想象王维的孤独。
⑴别人都在欢度佳节,而此时此刻,王维身在何方?(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⑵结合学生回答,相机介绍:作者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而作者此时却孤身一人在华山以西的异乡——长安求学。
⑶练习想象说话。
①两年来,王维每天挑灯夜读时,只有孤零零的一盏夜灯与他相伴,王维会想些什么?②天凉了,他抚摸着身上的单衣,看看那又细又密的针脚,王维会想些什么?③有时生病了,可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王维又会想些什么?)⑷这样的生活整整度过了七百多个日子,真可谓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⑸引导读一读这句诗。
你觉得诗中的“独”字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请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你的感受。
⑹引导想象说话练习。
(出示:王维就这样孤单一人身处热闹的长安街头,看到街上如潮的人流,他不能_____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_____,只能________________……)⑺因此,王维思念亲人的心情也愈发强烈,不由得吟出了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3.理解“知”、“少”,揣摩王维的“思绪万千”。
⑴过渡:站在长安的街头,王维情绪很低落,他想到了什么?⑵出示句子,引导反复朗读。
(出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⑶引导说话练习。
(出示:站在长安热闹的街头,王维不禁思绪万千,他想起了兄弟们一起去城外登高远眺,也可能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还可能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⑷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时心情很高兴,大家欢聚一堂,可能说些什么?又可能会做些什么呢?(板书:知兄弟)⑸想象说话练习。
(出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________________,是多么让人高兴啊!________________,是多么让人高兴啊!)⑹文中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引导反复朗读体会。
(出示: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也一定在登高远眺,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⑺兄弟们在思念王维,王维也在思念着他的兄弟们,它不禁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学生齐读。
(板书:少一人)(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⑻少了谁?从前兄弟们欢聚,如今独少一人,引导学生体会王维内心的忧伤、郁闷之情。
⑼再读诗句,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时候,紧密结合文本的重要词句,使学生多次与文本展开对话,将思维的触角、心理感受引向诗句的关键字词,从而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碰撞,通过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心理上接近、接受文本,感受诗人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
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情境和深意,走进王维的内心世界。
】三、吟诵古诗,品悟王维的思乡之情1.诗人王维漂泊他乡,两年没有见到亲人、朋友的面,没有听到他们的声音。
重阳佳节,王维看到家家户户热闹欢庆的景象,想起了自己在家乡和兄弟们相聚时的情景,想到不能和兄弟们一起登高,思乡之情愈发浓了,一时感慨万千。
他只能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化作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2.出示画面和完整古诗。
3.教师引导看画面,范读古诗。
4.让我们也来做一回诗人,去体味一下王维的那一股浓郁的思乡之情。
指名学生读,配乐读,师生齐读。
5.课文是根据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进行叙写的。
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文浑然一体,别具一格。
学习这篇课文,你对学习古诗有什么体会?【设计意图:“文包诗”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一个创举,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文浑然一体,别具一格,是一种古诗学习的新课型。
根据学生的认识心里,课堂上我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诵读古诗,品出诗韵。
同时引领学生自由出入古诗词与现代文两个不同的文化殿堂,了解古诗词创作的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古代诗文的意识和习惯。
】四、积累古诗,书写家信,抒发“思亲”之情1.我国古代还有许多诗人、词人也写过不少这样的诗词,如: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这样的古诗,小组进行交流。
2.这首诗寥寥数语,却包含深情。
王维写完诗,觉得思乡之情更浓了,于是再次提笔决定写一封家信,你能帮助王维写一封家信吗?可以选择下面其中一种形式来完成。
(出示:⑴亲爱的爹娘、兄弟们:你们好!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了,我看见长安街头的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亲爱的爹娘、兄弟们:你们好!我很想念你们!我时常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亲爱的爹娘、兄弟们:你们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孩子的最好老师。
因为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刚刚起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
前面的几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多个想象说话的练习,有效地充实了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