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四、五 平菇、香菇的栽培与管理
四、发菌与出菇管理
A. 接种后,用原牛皮纸包扎好,再用薄膜包扎一次。将带 回寝室,同室几个人的培养瓶放一个干净纸箱中(或其它 容器),避光培养。每天检查培养料有无杂菌虫害。若发 现有杂菌虫害,要及时处理;严重者,应将其移出培养室, 喷施药剂,隔离培养。 B. 发菌后期,若温度过低,还应保温、升温,以保证菌丝 的正常生长。经过20-30d培养后,菌丝长满培养基料。
C. 提供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以刺激菌丝体扭结形成子实 体原基。每个寝室(或个人)可创造自己的条件: 1)用两个脸盆,下面一个加5cm净水(水要两天一 换),将培养瓶放入盆内,注意牛皮纸不要碰到水面,以 免吸水,引起杂菌污染。另一个脸盆倒扣即可。 2)用不透光的塑料袋,在袋底添加净少许,将培养 瓶放入其中,注意牛皮纸不要碰到水面,扎口即可。 D. 平菇现蕾后,可将封口牛皮纸去除,注意保持盆或袋内 水份。保持相对湿度80-90%,切勿直接向幼小菌蕾喷水。 (如果发现培养料干缩而不能出菇,可向瓶内注入冷开 水)。每天定时敞开2-3次,通风换气,每次1-2分钟, 保持空气新鲜。
实验四、五 平菇的栽培与出菇管理
平菇是目前世界各国栽培较普遍的食用菌 之一,它的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适应 性强,比较容易栽培,同时栽培原料来源 丰富,生产成本低,易于普及推广。
一管母种可接5-8瓶原种,一瓶原种可接20-30袋栽培种。原种 和栽培种都可作为栽培用的菌种。原种与栽培种的基料可一致。 本实验直接将母种转接入瓶,在原种阶段直接进行出菇管理。
一、实验目的 了解平菇的生物学特征;学习和掌握平菇的栽 培与管理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 1. 菌种:自制的平菇母种和原有扩繁的母种 2. 培养基原料 一般可因地制宜,采用木屑、棉籽壳、稻草、 麦杆、甘蔗渣、粉碎过的玉米芯、花生壳等。以上 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任选一种) 石膏粉、过磷酸钙、糖。 培养瓶、接种铲、镊子、酒精灯、防水纸、 绳子、5%石炭酸、75%酒精棉花、2%石灰水等
平菇栽培种接种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平菇栽培种接种的基本操作步骤。
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提高接种成功率。
3. 了解接种工具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二、实验原理平菇栽培种接种是将纯种菌丝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其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形成具有生产能力的菌种。
无菌操作是防止杂菌污染的关键,确保接种成功。
三、实验材料1. 原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 培养基:棉籽壳、木屑、麸皮、轻钙、磷肥等。
3. 接种工具:接种针、接种环、无菌棉球、酒精灯、75%酒精、高压蒸汽灭菌锅等。
4. 实验室无菌操作台、无菌室、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按照配方称取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后,装入培养皿中,高温灭菌。
2. 无菌操作台准备:开启无菌操作台,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确保操作台无菌。
3. 接种操作:a. 打开无菌室门,戴好无菌手套,将接种针和接种环置于无菌室中。
b. 取出一瓶原种,用75%酒精棉球擦拭瓶口,打开瓶盖。
c. 将接种针插入原种中,取出少量菌丝。
d. 将菌丝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e. 用无菌棉球擦拭接种环,将接种环放入培养基中,使菌丝均匀分布。
f. 封闭培养皿,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4. 接种后管理:a. 保持培养箱温度在22℃左右,湿度在70%左右。
b. 每周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时剔除杂菌。
c. 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即可用于生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接种成功率:本实验接种成功率较高,菌丝生长良好,无杂菌污染。
2. 接种效果:接种后的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白,生命力强。
3. 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防止杂菌污染的关键,本实验无菌操作严格,确保了接种成功。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平菇栽培种接种的基本操作步骤,提高了接种成功率。
2. 无菌操作是保证接种成功的关键,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 接种后的菌丝生长速度快,生命力强,为平菇生产提供了优质的菌种。
七、实验建议1. 加强无菌操作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无菌意识。
平菇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平菇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以及加工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在XXX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平菇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菌种选择与接种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主要负责菌种的选择和接种工作。
通过请教技术人员,我了解到选择优质菌种对于平菇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接种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接种工具,保证菌种的纯度和生长效果。
2. 培养基制作与灭菌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参与了培养基的制作和灭菌工作。
培养基是平菇生长的基础,其质量和灭菌效果直接影响到平菇的生长状况。
我学习了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掌握了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流程。
3. 播种与出菇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参与了平菇的播种和出菇工作。
播种时,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
出菇时,我了解了如何控制环境湿度、温度和通风条件,以保证平菇的生长和产量。
4. 病虫害防治在实习的第四周,我学习了平菇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了解了平菇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同时,我还掌握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减少病虫害对平菇生长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使我掌握了平菇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对平菇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习提高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实习使我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今后在学习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有不足,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平菇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和加工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平菇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平菇的栽培
一、实验目的1.掌握平菇栽培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平菇生长过程中几个时期的形态特征。
3.掌握三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平菇是木质腐生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均可从木屑、棉子壳、稻草等培养料中获得。
平菇的适应性强,一年中,春、秋、冬三季都可适应平菇的生长。
且它的生产周期短,从播种到第一批采收,一般为30-40d。
栽培方法简便,一学就会,成功率很高。
平菇的栽培品种主要有平菇、美味侧耳、佛罗里达、鲍鱼菇及凤尾菇。
本实验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袋栽的方法试验出菇。
三、实验器材1.实验材料平菇菌种2.培养基①PDA培养基材料:马铃薯(去皮)200g ;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自然pH值。
②麦粒培养基:麦粒(或谷粒)200g;蔗糖5g;碳酸钙5g;水500mL。
③棉壳培养基:棉壳98%;石膏粉1%;蔗糖1%;含水量60-65%(关键)。
3.其他试管、三角瓶、聚丙烯塑料、棉塞、牛皮纸、灭菌锅、培养箱。
四、实验内容(一)PDA斜面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1.培养基配制(1)制备马铃薯浸出液:将选好的马铃薯削皮,挖去芽眼,称取200g,切成薄片或条状,放在烧杯或铝锅内,加入250-300mL水煮沸15-20min,待马铃薯酥而不烂时,将其用4-6层纱布过滤,即制得马铃薯滤液。
(2)加琼脂溶化,取上述滤液置烧杯中,加入琼脂,再用小火加热,并不断搅拌溶化后,加入葡萄糖,并补加热水至刻度,即可分装。
2.分装培养基在凝固前及时进行分装,分装时,左手持试管,右手控制弹簧夹,使培养基流入试管底部。
严禁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造成染菌。
分装试管培养基得量,一般闱试管容量的1/5或1/4左右(即装至试管高度的1/5或1/4)。
分装完毕,试管口塞上棉塞,用牛皮纸或报纸包扎好,准备灭菌。
3.灭菌(1)打开灭菌锅盖,向锅内加入适量的水。
将待灭菌物品放入锅内,然后加盖旋紧螺旋,使蒸汽锅密闭。
(2)打开放气阀加热,待压力降至5磅以下时,放气,打开锅盖,取出灭菌物。
实验室平菇栽培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室平菇栽培法班组姓名学号日期成绩教师签名一、实验目的1.掌握平菇基本栽培方法及其原理。
2.掌握平菇栽培中器械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及原理,如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紫外灯灭菌法等。
3.了解食用菌母种扩大繁殖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斜面母种的接种和培养方法。
4.掌握平菇栽培中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5.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出菇的方案。
二、基本原理1.平菇是木质腐生菌,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均从木屑、棉籽壳、稻草等培养料中获得。
平菇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第一批采收一般为30天到40天,栽培方法简便,成功率高。
本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袋装方法出菇。
2.食用菌生产中,培养基、器皿及接种工具的消毒灭菌,是防止杂菌污染,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关键措施,灭菌和消毒法主要有物理方法(高温灭菌和紫外线灭菌)、化学灭菌法。
干热灭菌是在保持恒温的电烘箱中进行的,适用于各种耐热的玻璃器皿、棉塞、滤纸、以及不能与蒸汽充分接触的液体的灭菌.一般在160摄氏度持续1.5—2小时,就可达到灭菌的目的.灼烧灭菌可直接在酒精灯外火焰灼烧灭菌,酒精灯所用的酒精浓度要在百分之95以上.紫外灯灭菌是接种室(箱)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每次在使用前开灯20—30分钟.紫外线可导致细胞内核酸和酶发生变化而使细胞死亡,还可使空气中氧气产生臭氧,臭氧也具有杀菌作用.因其透射力差只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有效距离为1.5—2米,以1.2米内为最好.3.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和分离菌种时用斜面培养基,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母种分离与培养用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DA培养基),配成后用加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4.食用菌菌种生产一般按母种——原种——栽培种进行。
母种数量少,要进行试管移接扩大培养才能进行生产。
5.原种由母种繁殖而成,由原种扩大培养成栽培种。
原种和栽培种生产一般包括配料——装瓶(袋)——灭菌——接种——培养等流程。
最新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最新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和验证最新的平菇栽培技术,以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并为未来的商业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1. 平菇菌种:选取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害能力高的平菇菌种。
2. 培养基:主要由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混合制成。
3. 营养物质:包括石膏粉、石灰等,用于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和提供必要的矿物质。
4. 实验设备:包括恒温培养箱、湿度计、pH计、光照设备等。
实验方法:1. 培养基准备: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棉籽壳、玉米芯和木屑,并加入石膏粉和石灰调节pH值至6.5-7.0。
2. 灭菌处理:将准备好的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3. 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平菇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
4. 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25-28℃,湿度在85%-95%,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
5.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平菇的生长情况,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子实体的形成时间、菌盖的大小等数据。
实验结果:1. 菌丝生长:接种后7天内,菌丝在培养基中均匀生长,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
2. 子实体形成:接种后15天,开始出现小规模的子实体,20天后子实体生长迅速,菌盖直径平均达到5cm。
3. 产量测定:实验周期30天结束时,平均每瓶产量为250g,相比传统栽培技术提高了20%。
4. 品质分析:通过营养成分分析,新栽培技术下的平菇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均有所提高。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最新平菇栽培技术的有效性。
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为平菇的商业化栽培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栽培条件,探索更高效的栽培方法,以满足市场需求。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引言: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
本实验旨在研究平菇的栽培方法和生长条件,以期为平菇的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一、平菇的生态特点平菇属于真菌门,是一种典型的子囊菌类。
其生态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适宜生长温度:平菇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其中20摄氏度是最佳的生长温度。
2. 光照条件:平菇对光照要求不高,适宜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生长,但过强的光照会抑制平菇的生长。
3. 湿度要求:平菇对湿度要求较高,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90%。
4. 通风条件:平菇对通风要求较高,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二、平菇的栽培方法1. 培养基的制备:平菇的培养基一般采用秸秆、麸皮等有机物质进行配制。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调节酸碱度和湿度等因素,以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2. 菌种的接种:将培养好的平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并轻轻拍实,保持湿润环境,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3. 生长环境的控制:栽培平菇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
可使用温湿度控制设备和通风设备,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4. 生长周期的管理:平菇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0-30天,需要定期检查和管理,包括及时补充水分、控制病虫害等。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本实验在温室条件下进行,具体操作如下:1. 制备培养基:将秸秆、麸皮等有机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后,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待冷却后调节酸碱度和湿度。
2.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平菇菌种均匀撒在培养基上,轻轻拍实,保持湿润环境。
3. 生长环境控制:调节温湿度设备,保持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
同时,保持适当的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4. 生长周期管理:每天定时检查培养基的湿度情况,及时补充水分。
在生长过程中,注意观察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20天的培养,平菇开始出现菌盖,并逐渐长大。
平菇覆土栽培试验总结
平菇覆土栽培试验总结我搞这个平菇覆土栽培试验啊,可真是费了老鼻子劲儿了。
我就像个在黑暗里摸索的行者,平菇就是我要寻找的宝藏。
我刚开始的时候啊,看着那些平菇种子,就像看着一群还没长大的小娃娃,白白净净的,心里就琢磨着,咋能让它们在土里茁壮成长呢。
我那小棚子啊,不大点儿,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阳光透过那有点脏脏的塑料布,洒在地上,影影绰绰的。
我就蹲在那里面,周围全是土啊,还有我准备的那些个栽培工具,乱是乱了点,但是我觉得特踏实。
我就小心翼翼地把平菇种下去,那手啊,都不敢太使劲儿,就怕伤着它们。
旁边的老张瞅见我这模样,咧着嘴笑,说:“你看你,跟伺候啥宝贝似的,不就几个平菇种嘛。
”我白了他一眼,说:“你懂个啥,这平菇要是种好了,能卖不少钱呢,再说了,这也是我的心血啊。
”老张挠挠头,不吭声了。
这平菇长起来可不容易啊。
我天天去看,就盼着它们能像雨后春笋似的,一下子就冒出来。
有一回啊,我瞅着有几株平菇有点发黄,当时我就急眼了,心里想这是咋回事呢?我就赶紧把村里的老王叫过来,老王种平菇的年头比我长。
他来了,戴着个破草帽,脸上黑黝黝的,满是褶子。
他蹲下看了看,捏了捏土,慢悠悠地说:“你这土啊,肥力不够。
”我一听就愣住了,说:“那可咋整啊?”老王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说:“加些肥料呗,你这小子,种平菇也不多研究研究。
”我嘴上应着,心里却不服气,我咋没研究呢,就是出了点小岔子呗。
后来啊,我就按照老王说的,给平菇加肥料。
那段时间可把我忙坏了,每天又是翻土又是施肥的。
不过还真别说,平菇像是懂我的心思似的,慢慢地又变得白白胖胖的了。
我那个高兴啊,就像自己的孩子考了一百分似的。
覆土这一步也很关键呢。
我把土一点一点地盖在平菇上,就像给它们盖被子一样。
我边覆土边嘟囔:“小平菇啊,你们可得好好长,可别辜负了我这一番心血。
”旁边的媳妇看我这样,笑着说:“你跟平菇都能唠上嗑了,是不是种平菇种傻了?”我也笑了,说:“你不懂,这平菇就像我的朋友一样,我得好好照顾它们。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平菇栽培实验报告引言: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药用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平菇的栽培方法与环境要求,以期为平菇的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平菇菌种、菌袋、培养基、水源等。
2. 方法:(1)菌种接种:将平菇菌种均匀撒在培养基上,用清洁的手套轻轻拍打培养基,使菌种均匀分布。
(2)菌袋灭菌:将装有培养基的菌袋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处理。
(3)菌袋接种:将灭菌后的菌袋取出,待温度降至适宜接种温度后,将菌种均匀撒在菌袋中。
(4)培养条件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定期给予适量的水分。
二、结果与分析1. 发芽率: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到平菇的发芽率较高,约为80%。
这说明菌种的质量良好,适宜的培养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2. 生长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平菇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从初次接种到菌丝长成菌盖,大约需要10-15天的时间。
这表明平菇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适应性强。
3. 菌盖形态:平菇的菌盖呈圆形或半圆形,色泽呈乳白色或浅黄色。
菌盖的直径约为5-10厘米,表面光滑,质地柔软。
这些特征是判断平菇成熟度和可食用性的重要指标。
4. 营养成分:平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经过实验检测,平菇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25%,维生素B族含量较高,矿物质含量丰富。
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讨论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平菇的栽培方法与环境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平菇的栽培主要依赖于菌种的质量、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条件的控制。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平菇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只能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无法全面考察各种不同因素对平菇生长的影响。
其次,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需要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平菇栽培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平菇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平菇的栽培技术。
2. 掌握平菇袋式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3. 通过实验,提高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又称糙皮侧耳,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真菌。
平菇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平菇的栽培技术简单易学,生物效率高,成本低,是目前我国栽培较为广泛的食用菌之一。
袋式栽培是目前平菇栽培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节约空间,降低成本。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 培养料: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
3.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接种工具、培养箱、恒温培养箱、天平、剪刀、塑料袋、颈圈等。
四、实验步骤1. 菌种制备:将菌种接种于无菌PDA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进行转接。
2. 培养料准备:将木屑、棉籽壳、麦麸、轻钙、磷肥等原料混合均匀,加水拌湿,调节pH值至7.5-8.0。
3. 装袋灭菌: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扎紧袋口,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温度保持在121℃,时间1小时。
4. 接种:待培养料冷却至室温,用无菌接种工具将菌种接种于培养料中。
5. 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保持在60%-70%,培养7-10天。
6. 出菇管理: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至出菇室,温度控制在15-20℃,湿度保持在85%-90%,每天喷水保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7. 采收:当平菇菌盖展开,菌柄长至适宜长度时,即可采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菌丝生长良好,菌袋出菇率较高,表明所采用的菌种和培养料适合平菇生长。
2. 在出菇管理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使平菇生长状况良好,产量较高。
平菇实习报告
平菇实习报告篇一:平菇栽培东营职业学院实训实习课程报告(学生用)课程名称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二级学院生物及生态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20XX06080020实训实习报告要求实训实习报告是实训实习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教师考核学生实训实习效果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是评定学生实训实习的重要依据。
实训实习报告是学生总结实训实习内容,使实训实习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实训实习报告要用规定的实训实习报告纸书写,要语言通顺、分析合理、认真总结。
每门实训实习课程结束后,实训实习报告交实训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审核后交课程所开二级学院存档。
实训实习报告包括如下内容:1.实训实习内容、实训实习场所、实训实习日期;2.实训实习目的和要求;3.实训实习仪器、设备与材料;4.实训实习的完成情况及效果;5.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实训实习报告20XX年12月2日第15、16周篇二: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食用菌实验三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实验原理】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
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
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
【实验材料】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
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
3、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实验步骤】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
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①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的栽培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栽培条件对平菇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
平菇的生长情况,得出最佳的栽培条件,为平菇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引言: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为了提高平菇的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栽培实验,希望找到最适合
平菇生长的条件。
材料与方法: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栽培条件进行实验,包括不同的培养基、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在相同的菌种和栽培容器下,对照组采用常规栽培条件,实
验组则在某一条件上进行了改变。
我们记录了平菇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等
指标,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观察和统计分析。
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在温度为20-25摄氏度,湿度为80-90%,光照为
12小时的条件下,平菇的生长速度最快,产量最高,且品质最佳。
在此条件下,平菇的菌丝生长均匀,子实体饱满,口感更加鲜美。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最佳的平菇栽培条件,这将对平菇的高效栽
培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其他条件对平菇生长的影响,这
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最佳的平菇栽培条件,并对其他条件的影响
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们相信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平菇的栽培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
考价值,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平菇产品。
致谢:在此,我们要感谢实验中的各位参与者和支持者,以及提供技术和设备
支持的单位和个人。
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无法完成这次实验。
食用菌的栽培实验
食用菌(平菇)的栽培实验1实验名称:食用菌(平菇)的培养2实验目的2.1了解食用菌的培养过程;2.2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2.3学习从平菇子实体中分离平菇菌种。
3实验步骤3.1平菇母种培养基的制作(马铃薯综合培养基)称去皮的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放入大烧杯中,加1000ml蒸馏水,加热煮沸,煮马铃薯至熟而不烂(煮沸20min左右),后用四层纱布过滤,加水至1000ml,称取20g琼脂加入,加热至融化,称取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葡萄糖20g加入,搅拌均匀。
分装入30支试管,6个锥形瓶中。
试管10支一扎,棉塞处用报纸包好扎紧,每个锥形瓶都用报纸包好扎紧,放入灭菌器中灭菌(121℃,30min)。
灭菌完成后,取出试管和锥形瓶稍凉一下,未凝固前铺斜面。
待斜面凝固,将试管收起,放在无菌操作台中备用。
3.2母种的扩大培养将酒精灯、酒精棉球、镊子、打火机、接种针、活化后的菌种等接种所用的材料和器材放入无菌操作台内,紫外灭菌30min,关紫外灯后吹风10min后接种。
先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点燃酒精灯,左手拿母种和铺好的斜面试管,右手拿接种针(先在灯上烧红,后晾凉)进行接种。
用接种针在母种试管中取培养基与菌丝接触面一小块,迅速放入铺好斜面的试管的斜面上,塞上棉塞,放在试管架上,再继续接完其他的斜面试管。
待所有的试管都接种完成后,取出试管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小时后可看见所接的菌种向斜面周围生长,再过三四天,菌种可长满斜面。
取出几支长的好的菌种,用报纸包好,注明名称及时间,放入冰箱冷藏,以备下次接种。
3.3平菇原种培养料的制作(麦粒培养基)取200g小麦浸泡10-12小时,煮熟晾干后加辅料(CaCO3(石灰石)2g,CaO(生石灰)2g,糖2g),搅拌均匀,装入菌种瓶(1/2体积),用耐高温膜包好。
在高温121℃下灭菌90-120min。
石膏粉(Ca[SO4].2H2O)3.4原种的培养取出培养箱中长的旺盛的平菇斜面,与小麦菌种瓶放入接种台内,进行接种,将母种斜面划成4-5块,迅速将母种块移入菌种瓶中,使母种块上的培养基与瓶内斜面接触,包好菌种瓶,放入25℃恒温培养箱培养。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实验三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实验原理】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
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
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
【实验材料】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
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实验步骤】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
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①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
②无菌室经甲醛熏蒸后,经24h人才能进入室工作。
③如还有刺激鼻眼的气味,应消除残余的甲醛气体。
方法是用浓度25-28%的氨水,在室熏蒸或喷雾,经10-30min,氨与空气中的甲醛结合,可消除残存的甲醛气体。
2、食用菌研究所已准备好塑料袋、堆制发酵好原料。
3、装袋灭菌,将发酵料装入塑料袋.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然后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
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 147MPa,126℃)蒸汽灭菌。
在灭菌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
高压灭菌时间为1.5~2h。
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
4、接种,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民健壮、洁自浓密、菌龄小的种类作菌种。
培育蘑菇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蘑菇的培育过程及方法。
2. 掌握蘑菇生长所需的条件。
3. 通过实验,观察蘑菇的生长状况,了解其生长规律。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棉籽、玉米芯、木屑、草粉、莲子壳、稻草等。
2. 实验设备:培养箱、温度计、湿度计、喷雾器、刀片、剪刀、塑料袋、灭菌锅、接种针等。
三、实验方法1. 培养料配制(1)棉籽、玉米芯、木屑、草粉、莲子壳、稻草等材料按比例混合,比例分别为:棉籽80%,玉米芯18%,木屑2%,草粉2%,莲子壳2%,稻草2%。
(2)将混合好的材料放入培养箱内,进行发酵处理,发酵温度控制在28℃左右,发酵时间约为7天。
(3)发酵完成后,将培养料取出,用刀片将大块培养料切成小块,便于接种。
2. 菌种接种(1)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采用常压土蒸锅进行灭菌,灭菌时间为8-10小时。
(2)灭菌完成后,待培养料冷却至室温,用接种针将菌种接种到培养料中。
(3)接种后,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内,密封,放入培养箱内进行培养。
3. 蘑菇生长观察(1)观察培养箱内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保持温度在15-25℃,湿度在85%-95%。
(2)定期观察蘑菇的生长状况,记录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等过程。
(3)观察蘑菇的色泽、形态、气味等特征,判断蘑菇的品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丝生长接种后3天内,菌丝开始生长,菌丝呈白色,逐渐蔓延至整个培养料。
2. 子实体形成菌丝生长7天后,开始出现子实体,子实体呈白色,逐渐变为浅黄色。
3. 蘑菇品质观察蘑菇的色泽、形态、气味等特征,符合正常蘑菇的品质。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蘑菇的培育方法及生长规律。
2. 蘑菇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本实验中温度控制在15-25℃,湿度控制在85%-95%,符合蘑菇生长需求。
3. 在培育过程中,应注意培养料的发酵、灭菌、接种等环节,以保证蘑菇的品质。
六、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培养箱内温度、湿度的控制,以保证蘑菇的正常生长。
平菇栽培实习报告
平菇栽培实习报告平菇栽培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二、实验原理1.生活史:平菇担孢子成熟后,就会从菌褶上弹射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开始萌发、伸长、分枝,形成单核菌丝,当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结合,并同时进行锁状联合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
子实体经不同的发育阶段成熟,最后又形成孢子,完成了平菇的生活史2.平菇生长习性特点:①平菇属木腐生菌类。
平菇需要的氮源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
平菇在0-3℃始形成孢子,但以12-18℃时形成最好。
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4-27℃,高于35℃时,生长菌丝易老化,变黄;低于7℃,生长缓慢。
菌丝抗寒能力较强,能耐-30℃的低温。
平菇属变温结实菌类,需要温差刺激分化。
②平菇耐湿能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
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很差。
含水量过高,也会影响菌丝生长。
子实体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平缩;高于95%时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感染杂菌。
③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缓。
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照不足,原基数减少,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
直射光强光下不能形成子实体。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恢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
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在3-1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发育。
3.栽培方式:代料栽培依其对培养料的处理情况,可分为熟料栽培、发酵栽培和生料栽培三种;依据栽培的容器可分为瓶栽、袋栽、压块栽培、箱栽、大床栽培。
本次实验我们用到的是袋栽中的生料和熟料栽培。
与大床栽培相比,袋栽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减少占地面积,充分利用培养菌丝和栽培出菇的不同设施,有利于控制杂菌和病虫的危害,提高栽培成功率。
平菇地栽的实训报告
一、引言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平菇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平菇地栽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栽培方式,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实训报告旨在通过实地操作,掌握平菇地栽技术,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平菇的生长习性及生物学特性。
2. 掌握平菇地栽技术,包括选地、整地、菌种选择、接种、发菌、出菇等环节。
3. 熟悉平菇地栽过程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2年5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实训地点:某农业科技示范园四、实训内容1. 选地与整地(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土地进行栽培。
(2)整地:深翻土地,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使土壤疏松。
2. 菌种选择与制备(1)菌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病的平菇菌种。
(2)制备:将菌种与麦麸、棉籽壳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均匀,装入袋中,进行灭菌处理。
3. 接种与发菌(1)接种:将灭菌后的菌袋接种到培养室内。
(2)发菌:控制培养室温度在18℃-25℃,湿度在60%-70%,保持通风良好。
4. 出菇管理(1)出菇前准备:将菌袋移至出菇室,调节温度在15℃-20℃,湿度在80%-90%。
(2)出菇:观察菌袋表面菌丝生长情况,适时喷水保湿,保持温度、湿度适宜。
5. 病虫害防治(1)病害:平菇常见病害有枯萎病、黄腐病等。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保持室内干燥;发现病袋及时清除,并喷洒消毒剂。
(2)虫害:平菇常见虫害有眼菌蚊等。
防治方法:加强室内卫生管理,定期喷洒杀虫剂。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出菇情况经过一个多月的栽培,平菇出菇情况良好,平均每袋产量达到200克,总产量达到5000千克。
2. 病虫害防治效果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平菇地栽过程中病虫害发生较少,对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小。
平菇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及时间本次实习单位为我国某知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
在此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平菇的种植、管理及销售全过程,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平菇的生长习性、繁殖技术及栽培管理方法。
2. 掌握平菇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平菇产量和品质。
3. 学习平菇的加工、保鲜及销售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实习内容1. 平菇生长习性及繁殖技术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平菇属于伞菌科,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适温为15-20℃。
平菇繁殖方式主要为菌丝繁殖,可通过孢子繁殖或菌种繁殖。
2. 平菇栽培管理(1)菌种选择:选择优质菌种是保证平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挑选优质菌种,并了解不同菌种的特性。
(2)菌袋制作:平菇栽培过程中,菌袋制作是重要环节。
我学会了如何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发菌等步骤。
(3)出菇管理:出菇期间,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确保平菇正常生长。
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疏菇、采收等工作。
3. 平菇加工、保鲜及销售(1)加工:平菇加工方式多样,包括干制、腌制、罐头等。
我了解了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及操作流程。
(2)保鲜:保鲜是保证平菇品质的关键。
我学习了保鲜剂的种类、使用方法及保鲜效果。
(3)销售:在销售环节,我学会了如何制定销售策略、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动手能力:在菌袋制作、出菇管理、加工等环节,我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4. 了解行业现状:通过实习,我对平菇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总结本次平菇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平菇培育实验报告
平菇培育实验报告平菇培育实验报告在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菇培育实验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平菇培育的步骤其实比较简单只有四个步骤: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和培养。
但这其中却包含了许多真菌的相关知识在里面。
希望同学们好好领悟。
下面我们开始进行具体操作步骤:一、培养基的配制(1)配制木屑培养基(各成分所占比例为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
可根据所用培养基的总量,确定各种原料的用量。
其实这一些原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非常容易获得的。
(2)将各种原料用水搅拌均匀(加水量约占培养基总重量的65%)。
然后调制PH至6.5.教师讲解注意事项:究竟将原料搅拌成什么状态,我们可以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稍用力握时,指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之。
同时一定要注意PH值的测试,因为平菇只有在PH为6.5时,才生长得最快。
(3)将培养基装瓶(当装入的培养基接近瓶高的34时,压平表面,用木棒较尖的一端插进瓶中,在培养基中间打一个洞,洞深接近瓶底。
(4)将瓶颈内壁和瓶外擦干净后,在瓶口上包上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牛皮纸(牛皮纸在外),然后用绳扎好,挂上标签。
二、灭菌将装有培养基的罐头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147kPa下灭菌1~2h。
也可用简易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教师讲解:灭菌的目的是杀灭所有的细菌,形成无菌状态。
三、接种(1)接种前,关闭接种室的门窗,用石碳酸溶液在室内喷雾灭菌。
(2)将双手洗净、擦干后,用酒精棉球擦拭。
(3)将装有平菇种的菌种瓶,及装有培养基的罐头瓶放在接种架上。
将酒精灯放在接种架前、两瓶之间的地方,以使瓶口均位于酒精灯火焰的侧上方。
(4)点燃酒精灯,先取下罐头瓶上的牛皮纸等,再取下菌种瓶上的棉塞。
(5)将长柄镊子的'前半部分放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伸进菌种瓶内,先刮去表层的老化菌丝,再将菌种捣成1cm左右的颗粒,并取一粒迅速放进罐头瓶里培养基上的洞口处,用牛皮纸等将瓶口包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报告本
实习名称______平菇袋栽技术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学号___ 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
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
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实验原理】
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
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
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
【实验材料】
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
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
3、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实验步骤】
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
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①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
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
②无菌室经甲醛熏蒸后,经24h人才能进入室内工作。
③如还有刺激鼻眼的气味,应消除残余的甲醛气体。
方法是用浓度25-28%的氨水,在室内熏蒸或喷雾,经10-30min,氨与空气中的甲醛结合,可消除残存的甲醛气体。
2、食用菌研究所已准备好塑料袋、堆制发酵好原料。
3、装袋灭菌,将发酵料装入塑料袋内.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然后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
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
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 147MPa,126℃)蒸汽灭菌。
在灭菌锅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
高压灭菌时间为1.5~2h。
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
4、接种,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民健壮、洁自浓密、菌龄小的种类作菌种。
接种前需按常规消毒方法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用75%酒精对双手及接种工具和塑料袋消毒,之后用石碳酸喷雾消毒1次,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
接种时料内温度应低于30℃。
接种过程应迅速,以防污染,接种完成后立刻封紧袋口。
接种量应尽量大,尽量放满培养料袋的洞中,保证菌丝布满培养料表面,可有效防比杂菌污染。
5、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以25℃为最宜,料内温度不能超过30℃。
料袋放置以2~3层为宜,若放置过多,易造成烧菌。
菌丝于接种后
3-5d开始吃料,应多观察,及时清除杂菌。
接种后8一10 d,菇房
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湿在70%-80%,但仍要注意以保温为主。
一般5-8d 调换料袋位置1次,以促使菌丝生民整齐、30-35 d即可准备出菇。
在培养过程中若出现菌丝完全不吃料,则可判断是菌种存在问题,应更换菌种或重新接种;若菌丝吃料速度较慢,可能是培养料过湿或菌种衰退引起的,应注意通气。
6、出菇管理,出菇期应保持相对湿度为80%-90%,出菇期直接关系到平菇产量高低,应加强管理。
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4~5d,促其进一步成熟。
当袋口料面有淡黄色分泌物出现时,应及时增加光照,喷水增湿,同时降低温度,拉大温差,加强通风,促进原基形成。
当袋口颈圈内已分化出珊瑚状蕾群时,应将封口盖去掉,但颈圈仍需保留。
保留颈圈的优点有三:一是减少后期管理的工作量,省去了反卷和收拢袋口等工序;二是可控制出菇面积,限制出菇数量,让菌袋定点、定位出菇,营养集中,培养质优、形美的平菇;三是缩小出菇期间袋口培养料的裸露面积。
减少料内水分的挥发,具有保湿作用。
随着菇体逐渐长大,应增加菇房湿度。
气候干燥时,可适当向菇体喷少量细雾水、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促使于实体正常正长发育。
每采完一潮菇后,停水3—4d,以利养菌。
出菇两潮后,菌袋失水严重,此时可通过浸泡或注入法补充水分。
补充标准是,补水后菌袋重量不得超过其出菇前重量的90%。
平菇菌丝长满袋后,即可在菇房中床架上排放出菇或在菇房地面码成墙式,在菌墙两侧出菇,也可以在室外脱袋覆土出菇。
覆土出菇易于保湿,促应小心浇水,避免泥水污染菇体。
7、适时采收,春、夏季在较高气温下长的菇,个大、肉薄、菇柄长。
平菇采摘的标准以7-8成熟为度,即在菇伞尚未完全张开,菌盖2-5cm 时及时采收。
如采收过旱,产量降低;过迟则质量不佳,最好是边熟边采,采人留小,采菇前喷洒少许的水份利于保鲜。
采菇时用拇指和食指按住菇柄基部,左右旋转,轻轻拧下。
不要碰伤周围小菇,不要把菇脚残留在出菇处,以防腐烂感染病虫害,影响以后出菇。
采下后,要轻拿轻放,小心装袋,防比挤压破损而影响质量。
注意用于保鲜的平菇采收前3d停止喷水。
【实验结果】
菌丝生长阶段:
子实体采收阶段:
菌袋后期处理子实体发育生长阶段:
第二潮菇如图
说明:第二潮菇生长比较缓慢,子实体发育不良,易缺水,个体小,肉薄,菌柄细长。
【实验讨论】
讨论分析得出以下几点:
(1) 选择培育健壮菌种
(2)加大接种量,使平菇菌丝尽快占全料面,控制杂菌生长。
(3)由于微孔发菌使平菇菌丝、杂菌呼吸增强,使料温升高,极易引起培养袋烧菌,平菇菌丝活力减弱,杂菌优势增强,因而发菌气温偏高时,要单层摆放,定期检查料温。
发菌温度偏低时,可摆放2~3层。
(4)平菇菌丝发好后入菇房以前,菇房一定要预先消毒,以免引起杂菌污染。
(5)出菇管理阶段,菇房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加大通风,因为细菌(尤其是兼气性细菌)极易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繁殖,使平菇染病。
(6)平菇采收要及时(最好八成熟),以免平菇孢子携带杂菌感染其他没有生病的菌袋。
(7)采完一潮菇后,一定要及时清理料面,降低室内温度,使平菇菌丝恢复生长,重新结出菇。
(8)出菇结束后,室内杂物要及时清理干净,有污染的菌袋要挖坑埋掉或烧掉。
个人心得: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理论课上,让我们对食用菌的种类、食用菌基础知识、栽培技术以及一些食用菌的益处和一些食用菌的食用方法有所了解。
尤其是后面的实战过程。
通过在实验室亲自操作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从作出的制作培养基的配料过程。
一些看似简单的过程,每一步操作都是的很关键的。
比如说在最初的菌袋制作,松紧程度就是很不好掌握,太紧的话,打洞会很困难,在打洞的时候,用力下了打的洞不深,用力太大的话就会把菌袋扎破。
总之,仅仅是一个装袋的过程都显得没有想得那么轻松。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最初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就是装了很多菌袋。
到最后有不少菌袋被污染或因其他原因丢失,不过最后的结果也还是不错的。
虽然在采收蘑菇的时候去晚了一步,本组的蘑菇又暂时还没有长出来,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很好的,看到了自己培养的蘑菇,由于条件有限,也没有尝到自己种的蘑菇是什么味道。
在培养实验过程中,将污染的菌袋进行组织分离,主要是霉菌的污染。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培养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不少的知识,通过亲手操作,也复习了不少操作上的技术。
只是也在实践中的到了的巩固!
这门课程不仅趣味性强,而且非常实用,不管是以后家庭栽培还是创业都有很好的指导。
而且加强了实验实践能力,再一次巩固了我们灭菌,接种等一些基本实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