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

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刺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2、《我的母亲》作者是学者胡适*选自《胡适自传》。

*回忆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赞美了母亲优秀的品格。

母亲为人:仁慈温和,严父慈母,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很有刚气。

3、《我的第一本书》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下),作者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分量这人生中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我的第一本书”也是*的叙事线索。

作者写“第一本书”的态度:崇敬,珍爱。

父亲:知书识理,关心孩子的学业,温和善良,理解孩子,乐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4、《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

5、《再塑生命》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叙述了莎利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利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下注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下注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下注释教材目录:第一单元1.社戏/鲁迅2.回延安/贺敬之3.安塞腰鼓/刘成章4.灯笼/吴伯萧第一单元1.社戏①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有删节。

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②【消夏】避暑。

③【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省,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④【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语出《诗经·小雅·斯干》。

意思是潺潺的山润水,深远的南山。

秩秩,水流的样子。

斯,这个。

干,山润。

幽幽,深远。

旧时孩子上学一般要背诵《诗经》中的一些诗篇。

⑤【行辈】辈分。

⑥【太公】对曾祖父一辈人的称呼。

①【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②【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

③【伊】第三人称代词,“五四”时期的文章里常用来指女性。

④【礼数】礼节。

⑤【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①【写包票】也称“打包票”,表示对某件事情有绝对把握。

包票,保证书一类的东西。

②【凫水】游泳。

③【弄潮的好手】懂得水性、善于游水驾船的人。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④【橹】比桨长而大的划船工具。

⑤【自失】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

⑥【蕴藻】水草。

⑦【叉港】和大河相通的小河道。

①【神棚】演戏时搭的供奉神像的棚。

②【乌篷的船】即“乌篷船”,船篷是用黑油涂过的。

③【一个黑的长胡子的】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演员。

④【铁头老生】那个演员的外号。

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下文的“小旦”“小生”“小丑”“老旦”也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⑤【日里】白天。

⑥【白地】空地。

⑦【一折】一出,一场。

③【交椅】这里指靠背比较大、有扶手的椅子。

①【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现在写作“缥缈”。

②【夜渔】夜间捕鱼。

③【罗汉豆】蚕豆。

④【旺相】茂盛。

①【撮】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②【乌桕树】也叫“乌柏”,一种落叶乔木。

③【渴睡】瞌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单元主题学习第一单元整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单元主题学习第一单元整合

单元导读B课
一.导课明标 二.复习回顾(复习A课上的相关内容) 三.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章。 问题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问题不宜太多,每 篇文章涉及一个问题即可。 四.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对整体感知的问题讨论,学生展 示,教师点拨。 五.拓展提升 单元导读课\任务单\单元导读B课任务单.doc
邹洪雪
2课时
写作指导课
环境描写
刘庭庭
语文单元整合课型
1.单元导读A课 2.单元导读B课 3.精读A课(赏析课、主题课、分析人物形象 课、表现手法鉴赏课……)(1+x) 4.精读B课 5.阅读课 6.写作指导课
单元导读A课
一.导课明标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读文章,补充相关内容。 1.文学常识 2.字音 3.字形 4.成语 二.学后自测 三.提出并上传问题 单元导读课\任务单\单元导读课A课任务单 .doc
不足
困惑
思考
1.是不是打破了文章的整体性。
2.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3.阅读课,怎样上会更有效率更有效果。
课次
2课时
课型


备课人
王玉青
单元导读课 (A 单元导读+文学常识+字词积累 课、B课) 朗读指导课 《安塞腰鼓》+《回延安》 《社戏》+《在水乡的日子》
1课时
王亚闪
1课时
精读A课
任菲菲
2课时
精读B课
《社戏》+《在水乡的日子》(环境描写、人 物形象)
Hale Waihona Puke 任菲菲2课时群文阅读课
《灯笼》+主题丛书的几篇文章
一.导课明标 二.复习回顾(本课及主题丛书课文中的基础知 识,字词,作者……) 三.自主学习 要求:读文章,思考问题,有的问题可以参考微 课(视情况而定)学生把答案写到练习本上。 三.学后自测 四.提出并上传问题 社戏 水乡的日子\任务单\《社戏》《水乡的日 子》(A课).docx

(简化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简化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简化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简介本文档旨在对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进行教材分析,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概述第一单元的教材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文学作品:介绍了多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和小说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2. 阅读技巧:介绍了一些阅读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这些技巧包括注释、概括和阅读文献。

3. 语言运用:重点讲解了一些常用的语言运用技巧,例如修辞手法、比喻和拟人等。

通过研究这些技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4. 文学常识:介绍了一些与文学相关的知识,如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的分类等。

通过了解这些常识,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第一单元的教材,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基本技巧,例如注释、概括和理解难句等。

2. 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主题。

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以提升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水平。

4. 增加对文学常识的了解,能够对不同文学作品进行分类和归类。

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教授和研究第一单元的教材,以下是一些建议:1. 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呈现文学作品,例如朗读、解读和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多进行阅读实践,例如通过阅读散文和小说等作品,提升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提供一些有趣的写作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进行创作。

5.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自主研究,例如推荐优秀的作品给学生,让他们自行阅读和欣赏。

总结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教材涉及了文学作品、阅读技巧、语言运用和文学常识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教材,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安塞腰鼓】(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安塞腰鼓】(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安塞腰鼓】(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刘成章,1937年生,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省延安市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其代表作《羊想云彩》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字音词义瞳tóng仁:眼珠。

亢kàng奋:极度兴奋。

晦huì暗: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jī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蓦mò然:突然,猛然。

冗rǒng杂:繁杂。

震zhèn撼hàn:震动,摇撼。

磅礴:形容词,(气势)盛大。

渺远:遥远。

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三、主题概述本文通过描写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歌颂了生命之奔腾的力量,让人感受到黄土高原所蕴含的壮阔以及当地人民豪放的气概和精神。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4段):写表演前宁静的氛围,为后面描写安塞腰鼓的表演蓄势。

第二部分(第5-27段):描绘安塞腰鼓壮阔的表演。

第三部分(第28-30段):鼓声戛然而止,世界寂静,意境深远,余音袅袅。

五、鉴赏品读1.“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这句话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它的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无限赞美。

2.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所蕴含的是什么?安塞腰鼓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是一个表现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源的象征体。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本文运用大量的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通过描写安塞腰鼓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歌颂了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激荡的生命,磅礴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和阻碍的强烈愿望。

4.关于本文的主旨,应该怎样理解?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多重见解:①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部编版渊博的人是多么神奇啊,他们的大脑像蜘蛛网,粘住所有知识的小昆虫。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部编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1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一、作者简介马丽华,山东济南人。

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追你到高原》,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

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二、故事背景1996年,马丽华从遥远的山东来到西藏,正如三毛痴迷于撒哈拉大沙漠一样,马丽华深情地眷恋着藏北高原的雪山草地。

西藏这种自然和人文“秘境”,让马丽华产生了“审美眩晕”。

马丽华的足迹几乎走遍了西藏的每一个角落。

她曾自豪地写道:我所能谈及的西藏已被自己的目光注视过,已被自己的双脚接触过,已被自己的心灵感知过。

多年的西藏游历,让马丽华有机会对自己的所到之处进行观察、欣赏、体验、记录,这段经历不经意间构成了她个人生命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马丽华说:从中提取的关键词,全都响亮而光彩。

三、理解词义1.酝酿: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

2.恭顺:恭敬顺从。

3.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4.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5.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6.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在眼前。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总写各拉丹冬的特点,交代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②—?):描写“我”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 ? ):发现流水,抒发情感。

五、问题归纳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富有雕塑感。

”一句运用什么修辞?这句话有何作用?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棱角多、层次分明,富有雕塑感的特点。

2.第①段的结尾句,有什么必要?交代长江考察热及有探险者牺牲在这项事业里,说明“认识长江”是一项既危险又伟大的事业。

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早读早餐 材料一 词语积累(共44张PPT)

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早读早餐 材料一 词语积累(共44张PPT)

晦暗(huì à n):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束缚(shùfù ):捆绑,指约束、限制。 羁绊(jī bàn):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闭塞(bì sè ):指堵塞不通;交通不便;偏僻。 冗杂(rǒng zá):繁杂。 严峻(yá n jù n):严厉、严肃,严重。 搏击(bó jī):搏斗。 震撼(zhè n hà n):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 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摇动人的心灵。
潺潺(chá n chá n):形容水流动的样子。 踊跃(yǒng yuè):形容情绪激烈,争先恐后,比喻 做某事积极。 家眷(jiā juàn):指妻子儿女等(有时专指妻子)。 皎洁(jiǎo jié):(月光)明亮洁白。 好歹(hǎo dǎi):好坏;指危险 (多指生命危险);不 同条件好坏将就地(做某事);无论如何。
磅礴(pá ng bó ):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一般形 容名山大川气势浩大,或是形容河流奔腾时气势磅礴。 辐射 (fú shè ):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 去。 渺远(miǎo yuǎn):遥远。 大彻大悟(dàchèdàwù ):彻,明白;悟,领会。形 容彻底醒悟。 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 了极点。 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声音突然中止。
第二单元 第 5 课 大自然的语言 榆(yú ):一种落叶乔木。 萌发(méng fā):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次第(cì dì ):依次。 翩然(piān rán):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yù n yù ):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 着新事物。 农谚(nó ng yà n):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在长期 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第6课 臀(tú n):指屁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回延安】(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回延安】(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回延安】(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

1945年和丁毅等合作,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二、字音词义盏zhǎn:1.小杯子;2.量词,用于灯。

登dēng时:立即,立刻。

糜méi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脑畔pàn:方言,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眼眶kuàng:眼睛周围的部位。

三、主题概述诗人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回延安。

抒写诗人重新踏上久别的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时的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忆延安。

回忆自己在延安时期的生活,描写诗人与延安血肉相连、母子情深,表现出诗人对延安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三部分:话延安。

写亲人欢聚一堂,亲切叙旧的热烈场面。

第四部分:看延安。

描绘延安城的崭新面貌,表达诗人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颂延安。

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五、鉴赏品读1.诗歌第一部分,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①用表示动作幅度大、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

如“抓”“贴”“搂”“扑”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如果诗人运用的是“激动”“兴奋”等抽象的词语,势必无此效果;②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一陈说,让读者自己去体味、联想;③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诗人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诗人的心在歌唱,在欢笑。

2.“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诗人些什么?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两句具体地写出了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现代文人物描写方法及鉴赏角度(知识梳理+练习)(含答案)(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现代文人物描写方法及鉴赏角度(知识梳理+练习)(含答案)(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现代文人物描写方法及鉴赏角度(知识梳理+练习)(含答案)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变化的具体状态做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人物描写分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知识点1:人物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分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肖像描写(包括外貌描写与神态描写)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

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通过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

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脸上的表情。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作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1)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2)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3)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

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

(4)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一、课本结构与单元主题。

1. 第一单元。

- 主题:民俗文化。

这个单元的课文通过描写各地的民俗活动,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内涵。

- 写作手法:文中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这里从嗅觉、视觉等多方面写景,烘托出“我”去看社戏时急切又兴奋的心情。

2. 第二单元。

- 主题:自然之美。

课文着重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

- 阅读技巧:在阅读这类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时,要注意抓住描写景物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同时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情感。

3. 第三单元。

- 主题:科技之光。

介绍了一些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 学习目标:学习本单元要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并且能够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4. 第四单元。

- 主题:演讲词。

让学生了解演讲词的特点,学习演讲的技巧。

- 演讲技巧:学习演讲词要注意演讲者的观点表达、语言节奏、情感的抒发等方面。

在演讲时,要根据演讲的内容调整语速、语调,与听众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

5. 第五单元。

- 主题:古代游记。

带领学生领略古人笔下的山水名胜。

- 文言文学习方法:学习文言文要多读多背,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同时,可以通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等方式理解文意,并且要学会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6. 第六单元。

- 主题:古代人物传记。

讲述了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

-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古代人物传记中的人物形象,要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事件的发展等方面入手,如宋濂的勤奋、刻苦、谦虚等品质就是通过他的求学经历和对马生的劝勉表现出来的。

二、字词积累。

1. 重点字词读音。

2. 重点字词含义。

三、写作训练。

1. 记叙文写作。

- 描写方法:结合第一单元民俗文化的描写,可以学习到如何描写人物、场景等。

统编(部编)版初二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社戏 课件(33张ppt)

统编(部编)版初二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社戏 课件(33张ppt)

三次波折: 叫不到船,不准和别人 去,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
八叔公的船回来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 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 喜”。)
易忽略的精彩处
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
第一盼望——急得要哭——我似 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 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渲染沮 丧)——不钓虾,东西也少吃, 不开口。——高兴(烘托社戏对 儿童的吸引力)
一公公的形象。
看得出来,他对孩子们偷吃他的豆 并不怎么介意,还笑道:“请客— —这是应该的。”迅哥夸奖他的豆 好吃,他又感激又得意。因为细心 播种、耕作的成果受到肯定,他就
这么高兴,这正是劳动者淳朴厚 道本质的表现。
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 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 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 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 的好戏了"?
点 磕 退后 上前 架
(2)第11自然段抓住景物特 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 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融情人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 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 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 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 神。
视觉:豆麦“碧绿”、连山“淡黑”,
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 庄,几点火;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
嚷声,远处的"歌吹"。
感觉: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
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 藻之香的夜气里。
修辞手法:
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 (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 迫的心情)
阅读14~21段。讨论: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 到农村居住过,和许多农民亲 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 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 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 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 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 看成就是鲁迅。

【推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推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渺远miǎo
大彻大悟chè 戛然而止jiá
第4课
焚身fén 幽悄qiǎo 点缀zhuì
溺炕nì
神龛kān
彻夜chè
犬吠fèi
磷火lín
争讼sòng
领域yù
斡旋wò
静穆mù
思慕mù 怅惘 chàng wǎng
铿锵kēng qiāng
褪色tuì
燎原 liáo
熙熙然xī 暖融融róng
马前卒zú
袖手旁观xiù 不知所措cuò
第15课
抉择jué
扶植fú
阻碍ài
趋势qū
干预yù
堕落duò
膏药gāo
狡辩biàn 分辨biàn
多多益善shàn
第16课
浩劫jié
指摘zhāi
萦绕yíng rào 绚丽xuàn 枷锁jiā
拙劣zhuō 肤浅fū 目睹dǔ
奠定diàn
挚爱zhì 钟爱zhōng
油馍mó
脑畔pàn
眼眶kuàng
心窝wō
窑洞yáo
喘气chuǎn
第3课
困倦juàn 骤雨zhòu
飞溅jiàn
蓦然mò
捶打chuí
烧灼zhuó
瞳仁 tóng 恬静tián
聒噪guō
亢奋kàng 晦暗huì
束缚fù
羁绊jī bàn 闭塞sè
战栗 lì
冗杂rǒng
严峻jùn
震撼hàn
磅礴páng bó 辐射fú
7.《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作者 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
8.《时间的脚印》作者陶世龙。科普作家。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 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代词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代词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代词
总结
基础代词是指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用于简化表达和避免重复。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中出现了许多常见的基础代词,下面是对
这些代词的总结:
1. 人称代词:
- 第一人称:我、我们
- 第二人称:你、您、你们
-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2. 物主代词:
- 第一人称单数:我的、我的
- 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的、咱们的
- 第三人称单数:他的、她的、它的、ta的(表示不分性别)
- 第三人称复数: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ta们的(表示不
分性别)
3. 指示代词:
- 这、那、这个、那个
4. 疑问代词:
- 谁、什么、哪个、哪些、怎么
5. 数词代词:
- 一、两、几、数不清的、许多
6. 不定代词:
- 某、每、一些、一切、其他、几个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中出现的基础代词的总结。

通过运用这些代词,我们可以简化表达,并避免过多的重复。

在写作中,合理运用基础代词能够使文笔更加简练和流畅。

参考资料:。

第一单元单元导语解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单元导语解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语解读单元导语原文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

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单元导语解读一、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意义、价值本单元的主题是“民俗”,共四篇课文,一篇小说,一首现代诗,两篇散文。

《社戏》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叙述,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回延安》是一首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现代诗,诗歌通过“我”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表达了对“母亲”延安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安塞腰鼓》主要叙写了安塞腰鼓宏大的场面和其给人带来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灯笼》一文叙写了一些关于灯笼的记忆,表达了灯笼在不同时代对于个人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从单元主题来看,七年级更强调感受与体验,而八年级更侧重于理解与思考。

本单元以“民俗”为主题,每一篇文章都带着浓郁的烟火气息。

可以说“民俗”就是人间烟火,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民俗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甚至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承载我们民族文化的驳船逆水行舟,所以需要我们引领学生热爱民俗、传承文化。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七八九年级的单元教学内容,就会发现是由语文的基础技能向思维系统化层级递进的。

整体来看,七年级以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为主,从八年级开始以文体阅读为主,阅读方法开始转向专业,阅读策略指向文体学习,更强调自主学习和深入分析。

二、本单元的内在逻辑结构及指向的核心素养(一)本单元内在逻辑结构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完整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分析

(完整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分析

(完整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
元课文分析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课文进行分析。

以下是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的概述。

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有关友谊和成长的故事。

故事发
生在一个小镇上,有两个小时候的玩伴小红和小军,他们之间的感
情非常要好。

主要特点
1. 自然而真实的情节:课文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使读者
能够容易地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2. 描述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小红和小军的描写,读者可以
清晰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共同成长的历程。

3. 诙谐幽默的语言:课文采用了幽默风格的语言,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和轻松感。

4. 强调友谊和团结精神:故事通过小红和小军之间乐观、积极的互助行为,强调了友谊和团结的重要性。

总结
第一单元的课文以生动的情节、描写细腻的人物形象和幽默风格的语言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通过这个故事,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友谊的温暖,也能够领悟到成长的重要价值。

以上是对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副词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副词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副词
总结
副词的定义
副词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句的词类。

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词意。

副词的分类
1. 时间副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如“昨天、明天、常常、
从不”等。

2. 地点副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如“这里、那儿、上下、
外面”等。

3. 方式副词: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如“认真、快速、慢慢地、突然”等。

4. 程度副词:表示动作的程度,如“很、非常、有点儿、极其”等。

副词的使用
1. 修饰动词:副词可以修饰动词,表达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或程度。

- 例句:他经常去图书馆研究。

2. 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副词可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加强形容词或副词的程度。

- 例句:这本书太有趣了!
3. 修饰整句:副词可以修饰整句,表示说话人对整句的看法或态度。

- 例句:幸好,我们及时赶到了。

常用副词
1. 时间副词:现在、以后、过去、常常、从不、有时、经常、立刻
2. 地点副词:这里、那儿、上下、里外、前后、上面、下面
3. 方式副词:好好、认真、快速、慢慢地、突然、轻轻地、大声地
4. 程度副词:很、非常、有点儿、极其、最、更、更加
以上内容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副词的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梳理与文学常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梳理与文学常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梳理与文学常识1.《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2.《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作者贺敬之。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

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3.《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陕西延安人。

他的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4.《灯笼》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作者吴伯箫,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

散文家,教育家。

5.《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

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作者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

7.《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

作者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

8.《时间的脚印》作者陶世龙。

科普作家。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10.《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1.《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朝代)嘉善人。

12.《<诗经>二首》包括《关雎》和《蒹葭》。

《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

《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13.《最后一次讲演》选自《闻一多全集》。

作者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统编(部编)版初二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社戏 课件(共23张PPT)

统编(部编)版初二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社戏 课件(共23张PPT)

知识链接
3.绍兴十大风情之一––水乡社戏。
鲁迅对孩提时代看过的故乡社戏始终未能忘怀,称赞备至。对社戏有过动人的描绘和精 辟的论述。绍兴的水乡戏台,大都构筑在土地庙之类寺庙前的河上,故称“河台”、“万年台”。 鲁迅在《社戏》中说,外国人以为中国戏的“大敲,大叫,大跳”,不适于剧场演出,但若在野 上演出,“远远地看起来”,却“自有他的风致”。《龙虎斗》《游园吊打》是很能体现绍剧特 色的戏,历来为绍兴观众所拍手叫好。
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 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 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 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 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于作品中。
②略写:小旦、小生的表演。
课文精讲
7. “我”所急切想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不好看。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 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③最怕看“老旦”,他并不停地唱着。 以上是正面表现戏不好看
另外,文中写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 些动作神态描写,则是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②以动衬静; ③由远及近。
1.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课文精讲
作者采取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十分突出。作者 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纯朴可爱的农村孩子形象,他们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其中最突 出的就是双喜。他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 充满自信,又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领袖。对六一公公的描写,着墨很少,但仅有 的几笔勾勒,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极其准确,表现了他宽厚、纯朴、好客、热情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

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

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单元字词汇总(一)字词解释1.社戏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

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熬á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

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

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

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单元字词汇总
(一)字词解释
1.社戏
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

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熬á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

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漂piāo渺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现在写作“缥缈”。

渴睡:瞌睡。

纠葛:名词,纠缠不清的事情。

不识好歹:成语,是好是坏都分不出来。

2.回延安
登dēng时:立即,立刻。

糜méi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炕kàng:北方用砖、坯等砌成的睡觉的台,下面有洞,连通烟囱,可以烧火取暖。

脑畔pàn上:方言,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3.安塞腰鼓
惊心动魄pò: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蓬勃:繁荣,旺盛。

这里作动词。

捶:用拳头或棒槌敲打。

亢kàng奋:极度兴奋。

瞳tóng仁:眼珠。

恬tián静:安静。

晦huì暗: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jī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蓦mò然:突然,猛然。

冗rǒng杂:繁杂。

震zhèn撼hàn:震动,摇撼。

元气淋lín漓lí:指人的生命力旺盛。

战栗:颤抖,发抖。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磅礴:形容词,(气势)盛大。

烧灼zhuó:动词。

烧,烫。

灼,火烧、火烫。

渺远:遥远。

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4.灯笼
神shén龛kān:旧时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阁子。

皎jiǎo洁: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

凑còu巧:正好赶上。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争讼sòng:因争论而诉讼。

斡wò旋xuán:调停,调解。

静穆mù:安静而严肃。

怅chàng惘wǎng:因失意而心事重重;惆怅迷惘。

点缀:衬托、装饰,使更美好。

不甚了然:不是非常清楚,即明白一点,但是不完全。

可悯mǐn:令人怜悯。

(二)字词记忆
1.社戏归省guīxǐng行辈háng bèi
惮dàn用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shuǐ棹zhào着小船
2.回延安糜méi子
3.安塞腰鼓狂舞kuáng wǔ闪射shǎn shè
火烈huǒliè飞溅fēi jiàn
亢奋kàng fèn 晦暗huìàn
大彻大悟dàchèdàwù
羁绊jībàn冗杂rǒng zá
蓦然mòrán 搏击bójī
烧灼shāo zhuó奔突bēn tū
翻飞fān fēi
4.灯笼神龛shén kān凑còu巧
人情世故争讼sòng
斡旋wòxuán静穆mù
怅惘chàng wǎng点缀
不甚了然可悯mǐ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