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合集下载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总结(3篇)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总结(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提高就业质量,各高校纷纷编制并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本文将结合几所高校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对2020年至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总结。

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严峻。

然而,根据多所高校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以华东政法大学、河南城建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等高校为例,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这说明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保持相对稳定。

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领域逐步拓宽。

从各高校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领域涵盖了教育、医疗、金融、制造业等多个行业。

其中,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体现了就业结构的优化。

三、就业质量稳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薪资待遇逐年提高。

以上海海关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为例,2020届毕业生平均月薪分别为6000元和7000元。

此外,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注重自身素质提升,积极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指导。

各高校积极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举办招聘会、就业指导讲座等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

同时,高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五、就业趋势分析1. 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不均衡。

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在一线城市、发达地区就业,而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就业人数相对较少。

2. 毕业生就业行业结构逐渐优化。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热门领域。

3. 毕业生创业意识增强。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总之,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宁波大学毕业生工资

宁波大学毕业生工资

宁波大学毕业生工资
根据2020年宁波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宁波
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在5000-6000元之间。

但是,这个数字
只是一个平均值,实际工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专业是决定工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薪酬,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

而一些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则可能薪酬相对较低。

其次,毕业生的学历也会对工资产生影响。

硕士及以上的毕业生通常会拥有更高的起薪,因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而本科生的工资则相对较低。

此外,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也是决定工资的重要因素。

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能力的毕业生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机会。

最后,所在地区也会对工资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线城市的工资普遍较高,而二三线城市的工资则相对较低。

宁波作为浙江省的一个较发达城市,相对而言,工资水平较高。

总结起来,宁波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专业、学历、工作经验和所在地区等。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会对毕业生的薪酬产生重要影响,在选择专业和就业方向时,毕业生需要多方面考虑,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获取较好的就业和薪酬待遇。

2020年浙大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四成本科生年薪5到8万

2020年浙大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四成本科生年薪5到8万

浙大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四成本科生年薪5到8万近日, __直属的75所高校相继发布了xx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时间较去年提前了3个月左右。

报告详细披露了毕业生深造情况、就业行业、区域、工作满意度、薪资水平、专业对口度等信息。

其中,74所高校就业率在90%以上,就业率在95%以上的有50所,占了三分之二。

而传统的综合性名校排名并不突出,大多居中流位置,比如清华大学排第14,复旦大学排第24,浙江大学则排第34。

前三甲的位置都被中国医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行业类院校占据。

而我们也通过浙江大学就业与指导服务中心发布的《xx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读者归纳分析出了一些现象,希望为大家选专业、找工作时提供参考。

浙大xx届的5208名本科毕业生中,有2972人在国内外升学或出guo(境),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57.06%,比例和xx届毕业生基本一致。

数据显示,1783 名毕业生收到了国内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录取通知,这些毕业生里有82.95%的同学被985高校录取,还有1189 名本科毕业生出guo(境)留学或工作。

选择就业的2148名毕业生中,初次就业率为96.46%。

其中67.45%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浙江省内就业,这一比例比去年高出15.45%。

而留在浙江省内的毕业生里又有73.57%留在了杭州。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浙江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有吸引力了。

除了留在浙江省内外,上海、广东、北京、江苏是浙大毕业生们的主要选择。

细分就业行业来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中,各类企业的比例高达84.68%,其余依次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队等。

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中,各类企业仍是就业去向大头,占到了71.44%,其余也依次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队等。

浙大就业服务与指导中心也在xx届毕业生离校前做了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3759份。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求职途径的分歧中,存在着性别差异。

男生更依赖校内的就业信息渠道,有61.69%的男生通过校内渠道找到工作,而女生只有46.48%。

独立学院就业现状及专业设置问题分析——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独立学院就业现状及专业设置问题分析——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独立学院就业现状及专业设置问题分析——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摘要该课题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和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分析,了解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发展现状;对在校大学生的专业定位做出有效指导;对独立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方面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对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针上有可能出现的偏向予以纠正提供参考。

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独立学院的办学实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独立学院的毕业生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点,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式。

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载体和落脚点,是高等学校办学方向与特色的具体体现。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其专业设置直接关系着学生就业情况。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合理构建专业的体系,对独立学院进一步发展和建设,乃至生存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现状(一)自1999年高校扩招决策出台,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中国高等教育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显示: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559 万人,待业毕业生75.6万人;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11 万,待业毕业生100万人左右;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30 万,比2008 年增加71 万,增幅达12.7%,这些数据表明,高校毕业生的绝对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校就业率为68%,但是一些独立学院的就业率数据显示的就业情况却颇为乐观,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宁波大学科技学院2010年就业率为97.14%, 2011年就业率为 97.59%。

其中,工业,艺术设计,会计,建筑学,通讯专业的就业率高达100%。

宁波高校毕业生在甬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宁波高校毕业生在甬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宁波高校毕业生在甬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作者:来源:《中国共青团》2018年第10期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综合素质最高的劳动群体,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目前,宁波正在围绕市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奋斗目标,加快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

宁波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创业条件和营商环境,城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亟需人才的共同助推。

近年来,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根据各在甬高校就业处数据显示,近两年在甬高校毕业生留甬就业的比例平均在41.28%。

大学生对宁波城市的整体感观、就业心态等要素直接关乎宁波接收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和人才流动态势,这些现实问题促使我们去研究大学生就业选择背后的影响因素。

本次调研以宁波在甬高校2018届、2019届毕业生及学院就业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

目前在甬高校本科院校为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为宁波教育学院、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等10所,研究生院校为浙江大学软件学院1所。

据统计,以上院校2018届毕业生总数为42973名,2019届毕业生总数为43422名,为了尽量扩大覆盖面和样本数据的代表性,调研样本覆盖了在甬17所大专院校的不同专业。

为提高调研问卷的科学性,前期召开座谈会,就问卷进行研讨。

问卷确定后,样本数据采取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调研确定样本量为1000人,问卷调查发放总数1000份,回收954份;面对面访谈72人,其中在甬高校就业处相关工作人员17人,大学生代表55人。

最终通过资料统计、数据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

(一)在甬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现状和趋势特点1. 就业情况现状在甬高校毕业生留甬就业比例总体不高,且有微幅下降的情况。

据人社局和在甬各高校的就业部门的数据显示,宁波市14所高校年均培养毕业生约4.5万名,留在宁波就业的学生约1.7万名,只占毕业生总数的40%左右。

2020-2021年应届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

2020-2021年应届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

2020年应届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引言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教育部数据,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874万人,较之2019年增加了近40万人,与2018年相比增加54万人。

伴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大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愈发严峻,应届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尤其是今年,由于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国内外就业环境都变得非常恶劣,企业生存艰难,应届生求职难度加剧。

综合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固然有诸多的外部因素,如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应届毕业生基数庞大、疫情原因导致面试机会减少等等,但是也不排除应届毕业生自身的内部因素,譬如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对公司和岗位期待值过高、工作经验不足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情况,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就业意向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反馈到企业方,为应届毕业生与吸收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企业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将是一件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事情,对于之后高校大学生求职就业也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报告由学慧职业发展研究院联合鲸媒体、京东教育、香聘网及简历义工共同发起,以2020年应届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就业意向和就业情况展开调查分析,系统解读2020年应届毕业生为什么就业难和就业难体现在哪些方面,期待通过真实的数据反映,为企业制定招聘计划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为应届生求职就业提供专业的策略指导。

Part 1数据说明报告主要对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和分析,样本数据几乎覆盖全国各个省份,但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样本数据涉及来自不同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共 1934 人,基本信息如图1 - 4。

图 1数据样本地区分布图 2数据样本性别分布图 3数据样本学历分布图 4数据样本专业分布Part 2目录目 录01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02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分析03 当前背景下应届毕业生就业策略探讨04 应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毕业生人数基数逐年增长,就业形势严峻,2020年应届毕业生正式入职比例不足13%45%的同学认为继续学业深造可以暂时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但是绝大同学认为即使考研可以缓解社会上一部分就业压力,当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尽管超50%的毕业生仍未找到工作,但是多数同学心态相对轻松,对求职仍抱有积极态度综合分析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影响因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策略探讨明确职业定位、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寻求最佳的发展通道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多种因素叠加造成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多数毕业生更倾向留在家长发展,普遍追求稳定且高薪的企事业单位,教育行业成应届毕业生“新宠就业区域单一,多数向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相对发达的二线城市发展。

平均薪酬最高超17万!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

平均薪酬最高超17万!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

到西部地区就业 6246 ⼈,流向⼈数位居前五位的地区主要为四川省(5047 ⼈)、重庆市(381 ⼈)、贵州省(159 ⼈)、陕西省(148 ⼈)和云南省(146 ⼈)。

本硕博留川5047⼈,较上届增加253⼈。

其中本科⽣留川1314⼈,较上届1551⼈明显减少。

本硕博去⼴东、上海略减,去北京略增。

2.求职
①落实⼯作的渠道集中于校园招聘会/学校线上招聘会、双选会(27.84%)和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21.92%),其次为校外各类招聘⽹站信息(14.28%)和直接向⽤⼈单位申请
(13.61%)。

②总体⽉均收⼊及薪酬区间:2020 届毕业⽣税前⽉均收⼊为 8312.32 元。

⽉薪区间主要集中在7501-9000 元(33.82%),其次为 11000 元以上(19.70%)和 4001-6000 元(19.17%)。

博⼠毕业⽣⽉均收⼊为 12876.49 元、硕⼠毕业⽣⽉均收⼊为 8259.76 元、本科毕业⽣⽉均收⼊ 7661.23 元。

电⼦科技⼤学
向上滑动阅览
南京⼤学
向上滑动阅览
北京⼤学光华管理学院
向上滑动阅览
北京林业⼤学
向上滑动阅览
北京⼯业⼤学
向上滑动阅览
对外经济贸易⼤学
向上滑动阅览。

2020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

2020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

2021年1月第37卷第1期高教发展与评估HigherEducationDevelopmentandEvaluationJan.,2021No.1,Vol.37doi:10.3963/j.issn.1672 8742.2021.01.0052020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汤建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 要:为持续收集和深入地分析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的科研发展状况,评价研究团队在2020年继续组织开展了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工作。

2020年的评价仍然坚持系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可重复验证和结合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当前实际等六大原则,评价对象包括170所民办本科院校和238所独立学院,数据时间为2018 2019年,其中2019年的数据权重占60%,2018年的数据权重占40%。

研究结果显示:(1)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目前的整体科研实力仍然十分薄弱;(2)西京学院、宁波财经学院及浙江树人学院等高校处于民办本科院校排行榜前列;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及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高校处于独立学院排行榜前列(3)近两年来民办本科院校中科研业绩有明显进步的高校主要有无锡太湖学院、西安培华学院和阳光学院;独立学院中主要有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和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等。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院校;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大学评价;大学排行榜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8742(2021)01 0041 09作者简介:汤建民,男,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科学计量学与中国大学评价。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新时代,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相对特殊的组成部分,也必须在规模、速度、结构和质量等方面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

宁波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状况调研报告出炉

宁波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状况调研报告出炉

宁波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状况调研报告出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在2017年春天举办的一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博览会上,一名大学生设计制造的数控硬币分拣机械手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离毕业还有一年,宁波工程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小周就开始张罗毕业实习的事情,“从小就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那种意境,在宁波念了几年书,觉得这里就是我理想中的栖息地。

希望通过毕业实习,为自己寻求更多留在这里的机会。

”这个来自遂昌的姑娘说起自己对于未来的打算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像小周一样喜欢宁波,想要留在宁波工作的学子,在我市应届毕业生中为数不少。

宁波调查队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宁波大学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80%想要在浙江省择业,而其中,6成的人更是明确表示,“喜欢宁波,要在宁波地区就业。

”据了解,我市连年升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是吸引不少毕业生留在宁波的重要原因。

在海曙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的高学明毕业于宁波大学。

因为在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他曾领取到一笔6000元的就业补贴。

“这笔钱都抵得上我入职之初近两个月的工资了。

感觉宁波对大学生超级有诚意!”据了解,这一备受高校毕业生关注和欢迎的政策出台于2013年,此后,政策一再升级。

如今,只要是毕业2年内、到宁波中小微企业首次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保满一年的高校毕业生,就可以获得最多3年每满1年2000元的就业补贴。

找工作,难么?来自调查队的这份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量达万人,同比增加万人,毕业生就业人数再创新高。

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浙江省,本年度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线年全国毕业生总数达到史无前例的795万人,增量与增幅均超往年,同时,2017年还将有40万至50万名留学生回国就业创业,就业总体形势可以说是近年来最严峻的。

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一份《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中,来自全国的9万余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对于我国就业形势的持不乐观态度。

宁波高校毕业生在甬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宁波高校毕业生在甬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宁波高校毕业生在甬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作者:团宁波市委来源:《中国共青团》 2018年第10期文|团宁波市委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综合素质最高的劳动群体,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目前,宁波正在围绕市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奋斗目标,加快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

宁波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创业条件和营商环境,城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亟需人才的共同助推。

近年来,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根据各在甬高校就业处数据显示,近两年在甬高校毕业生留甬就业的比例平均在 41.28%。

大学生对宁波城市的整体感观、就业心态等要素直接关乎宁波接收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和人才流动态势,这些现实问题促使我们去研究大学生就业选择背后的影响因素。

调研对象与方法本次调研以宁波在甬高校 2018 届、2019届毕业生及学院就业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

目前在甬高校本科院校为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等 6 所;高职院校为宁波教育学院、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等 10 所,研究生院校为浙江大学软件学院1 所。

据统计,以上院校 2018 届毕业生总数为 42973 名,2019 届毕业生总数为 43422 名,为了尽量扩大覆盖面和样本数据的代表性,调研样本覆盖了在甬 17 所大专院校的不同专业。

为提高调研问卷的科学性,前期召开座谈会,就问卷进行研讨。

问卷确定后,样本数据采取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调研确定样本量为 1000 人,问卷调查发放总数1000 份,回收 954 份;面对面访谈 72 人,其中在甬高校就业处相关工作人员 17 人,大学生代表 55 人。

最终通过资料统计、数据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

调研基本结论与分析(一)在甬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现状和趋势特点1. 就业情况现状在甬高校毕业生留甬就业比例总体不高,且有微幅下降的情况。

宁波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宁波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学校概况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3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而成。

学校的前身—-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创建于1992年,是浙江省最早开展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曾被原浙江省教委确定为省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2001年,“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校积极构建一体、两翼、多点的办学格局。

本部校区地处宁波鄞州高教园区;溪口校区位于景色秀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奉化溪口;杭州湾校区位于杭州湾新区。

学校下设商贸、信息、艺术、旅游、外国语、景观生态环境、财会金融、国际交流、成人教育学院、创业(电商)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及基础课教学部、思政理论课教学部,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部分二级学院院长。

学校现有教职工495人,全日制高职专科学生8266人,本科生858人。

学校积极做好“宁波"、“城市”、“国际化”三篇文章。

设有30个高职专科专业、5个职教师资类本科专业(以宁波大学名义招生,颁发宁波大学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会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共有省市特色和重点建设专业7个,校级重点专业16个。

学校重点打造基于现代服务业的“6+1”特色专业群,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专业结构体系.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颁布后,2009年12月,学校首批通过浙江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力争打造成为宁波、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紧紧围绕宁波市支柱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证。

学校充分发挥9个产学研联盟、4个虚拟学院、6个政校或校企共建研究所、2个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成果,推进产学研高度融合,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宁波园林绿化产业提升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宁波市高校第二批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宁波休闲旅游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宁波市会展行业特殊贡献奖;科技服务团队获得宁波市优秀地方科技服务创新团队、优秀科技特派员团队.学校独立组建以来,成为宁波市十大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旅游会展”主持单位、全国木球培训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宁波职教基地、教育部职业教育网络资源宁波分中心、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全日制高等教育衔接试点单位、浙江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浙江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训与鉴定基地、宁波市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等。

宁波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宁波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7 历史学类毕业生就业情况 ..........................................................21 2.7.1 历史学类毕业生总体流向 .................................................21 2.7.2 历史学类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21 2.7.3 历史学类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出国、出境/升学情况 ..22
31
0
0
14
19
0
0
2
12
0
1
0
34
0
0
6
14
0
0
6
21
0
0
15
74
0
0
39
98
0
合计
3990 622 2170 186 158 106 229 181 95 43 155 45
40 32 43 33 14 35 20 27 89 137
2
安徽省
0
51
65
0
116
福建省
0
8
50
0
58
江西省
0
28
53
2.5 工学类毕业生就业情况 ..............................................................18 2.5.1 工学类毕业生总体流向 .....................................................18 2.5.2 工学类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18 2.5.3 工学类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出国、出境/升学情况 ......19

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经验谈——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为例

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经验谈——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为例

二、大学生就业能 力的现状
1 8 电 子 世 鼻 / 1. 1 5 一 2 28 0 0











窭 一 盥-
在数学教 学 中运用 多媒体存在 的问题及对 策
广 西桂平市寻 旺二 中 卢林杏
【 摘要 】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语 言教 学为 数学教学提供 了新的教 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数学教 学的效果 。但是在运用 多媒体 中发现有 不少问题 。本文就在数学教学 中
业 生人数逐年递 增 。据权威部 门统计 , 2 1 年 ,全 国高校 毕业生达 N6 o , 02 8万
前 流 行 的 毕业 生 “ 装 ” 、谈 话 策 略 和 很 多 学 生 在 初 入 大 学 时 持 有 “ 一 大 包 大 技 巧 、对 薪水 期 望 的 表 达 方 式 以 及 社 会 二 先 轻 松 一 下 , 大 三 大 四 再 努 力 也 不 就业形势严 峻。而独立学 院 “ 本 ”毕 关系和社会 资本的恰 当运用等等 ,但 这 迟 ” 的心态 ,对 自己 的未来 发 展 缺 乏 三 业 生面 临 的 就业 压 力 比普 通 高校 “ 一 并非解决 大学生就业 问题 的根本 出路 。 科 学 的规 划 ,这 往 往 成 为 他 们 面 对 就 业 本 ” 、 “ 本 ”毕 业 生更 大 的 就业 压 中央 电视 台 《 二 东方时空 》节 目的一项题 压力时感到手 足无 措的一个重要 原因。 力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除 了 劳 动 力 市 场 供 为 ( 0 6 ( 0 大学生就业 “ 2 力”调查》结果 因 此 ,宁 波 大 学科 技 学 院 人 文 学 院应 针
指导三个方 面入 手 , 贯穿 四年,系统推进 ,从夯实低年级 专业基础 到高年 级就业能力培养 的过渡 ,循序渐进 ,有条不紊 ,从 而为 学生顺利就业打 下 良好基

宁波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方向调查分析报告

宁波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方向调查分析报告

宁波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方向调查分析报告宁波市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实践小分队
摘要: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

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

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

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实地考察、网上调查、街头问卷等方式,针对宁波市各高校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共回收问卷50份,其中网上问卷25份,实地考察问卷25份。

主要目的是获取近几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方向的相关信息,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参考与借鉴,帮助大学生作出更合适的职业规划方案。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宁波市四区域(海曙区、奉化市、江北区、鄞州区),针对宁波市各高校毕业生(毕业时间为1-4年)进行调查。

此次调查人数为50人,其中女性29人,有15人换过工作。

男性为21人,其中14人换过工作。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20个在大学毕业后换过工作的人认为,换工作对未来发展有帮助。

有19人认为换工作对未来发展帮助一般。

有3人认为换工作对未来发展没有帮助。

换过工作的人的专业基本上为艺术,经济计算,旅游,计算机等。

目前的工作所学的专业完全对口有7人,比较对口有27人,不太对口有5人。

专业是否对口1
对现在工作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有5人,满意有16人,一般有23人,不满意有5人。

对目前工作的满意程度1。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一、学校概况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4月,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宁波大学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2004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浙江省首批独立学院,曾获教育部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最高等级评价。

学院立足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通过产学结合,提升服务地方能力;通过双核驱动,铸就文化育人正能量。

学院提出了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强的“两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怀虚涵育、修己立人”为院训,以“追日、唯实”为学院精神,深入开展以实施“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课程地图”和“项目驱动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教学改革。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

学院设有人文学院、理工学院、法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和生命医学学院等5个下属学院。

目前拥有省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精品课程2门、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项、市特色专业1个、市教学成果奖12项;目前拥有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19项、厅市级课题132项等。

学院是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支撑基地,与企业和地方合作共建了60余个校企(校地)合作基地。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达文波特大学、英国德比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和韩国大佛大学等10余所国外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留学生交换、嵌入式工程项目、硕士研究生项目等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

办学十五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宁波、服务长三角”,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学子。

近三年,学生平均就业率97%、平均签约率96%,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位居全省独立学院首位。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型大学,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院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坚持错位发展,培育办学特色,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独立学院。

宁波大学出来好就业吗就业率如何

宁波大学出来好就业吗就业率如何

宁波⼤学出来好就业吗就业率如何
宁波⼤学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是⼀所双⼀流⼤学,学校教育环境和校园环境都很好,就业率也很好,学⽣毕业后⽐较好找⼯作。

宁波⼤学出来好就业吗
宁波⼤学的就业还不错,就业率⽐较⾼。

⼀般来说宁波⼤学最强的专业应该是⽔产养殖,⾷品⼯程以及电⼦信息等专业⽐较好。

这些专业有博⼠点,师资⼒量很强⼤。

在全国学校的排名中很靠前。

材化学院的就业率也不错,不管是化学还是应⽤化学,就业率⼀般95%以上。

最后,热门专业⼀般都是⼀个发展的过程,这⼏年流⾏,也许过⼏年你毕业时就饱和了。

⽽且,专业的就业率不代表个⼈的就业率,所以这还得看个⼈的能⼒发展。

因此选专业不要太过看重是否热门好就业,⽽应该结合⾃⾝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来选择,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加长远的发展。

宁波⼤学简要介绍
宁波⼤学创⽴于1986年,是“双⼀流”建设⾼校。

宁波⼤学是⼀所在改⾰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兴地⽅综合性⼤学,是国家“双⼀流”建设⾼校,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校,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校,浙江省重点建设⾼校。

宁波⼤学拥有国家特⾊专业6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项⽬3个,国家卓越⼈才培养计划2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范中⼼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1个,国家级⼤学⽣校外实践基地1个,教育部⼈才培养模式改⾰实验区1个,教育部⼈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学⽣⽂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另有⾮直属附属医院9家和临床教学医院9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第一章学院概况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成立于 1999年 4 月,是浙江省首家进行高校体制改革试点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2004 年 11 月,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浙江省首批独立学院;同年 12 月,通过教育部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并获得最高等级评价。

2010 年,学院被授予首批“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

2018 年7 月学院顺利通过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验收。

2019 年9 月,学院整体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迁址到慈溪市办学。

学院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设有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法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与材料化学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九个二级学院,53 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医学等 9 个学科,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万余名。

学院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强的“两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已累计为社会发展输送四万多名优秀学子。

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各类学科竞赛成果、英语专业四级一次性通过率等连续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院连续三届在“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获奖,斩获两金一银的佳绩;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金奖总数位列全国所有高校第八、全国独立学院第一。

学院坚持走应用型、区域性、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加强产教融合和校政企合作。

截止目前,学院共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300 余家。

学院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打造了一批特色化高质量的地方服务项目,成立了宁波湾区经济研究院、产业创新中心、慈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等校地共建研究平台,为慈溪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017 年6 月,学院与慈溪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创新创业基地,采用“三园融合、项目驱动、院园联动”的新型办学模式,不仅开启了学院提前融入慈溪办学的步伐,也是学院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

自迁建慈溪以来,在慈溪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慈溪企业乡贤的鼎力相助下,学院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构建了以产业学院建设为突破口的深度校企合作新局面。

在前期良好的校地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院进一步加强联系,紧密对接,与公牛集团、慈星股份和新海集团,共建三个产业学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和应用型转型新路径。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学院与美国朱尼亚塔学院合作举办广告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正式批准,与西班牙巴利阿里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共建宁波市“一带一路”西班牙语言文化中心。

学院还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泰国以及台湾地区的 21 所高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 2+2/3+1 本科双文凭学分互认项目、3+2/3+1+1 本硕连读项目、交换生项目、中长期交流生项目及短期交流项目等。

当前,学院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体“科院人” 将继续秉持“追日、唯实”精神,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朝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第二章报告说明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院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 号)和《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 2020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2 号)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编制和正式发布《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0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工部。

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 2020 年 12 月25 日。

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第三章毕业生就业概况一、2020 届毕业生基本情况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0 届毕业生共 2722 人,浙江省内生源2355 人(86.52%),省外生源 367 人(13.48%);男生毕业生 1270 人(46.66%),女生毕业生 1452 人(53.34%)(图 1)。

针对 2020 届毕业生,学院共举办 60 余场企业招聘宣讲会、11 场小型招聘会、1 场慈溪企业专场招聘会、1 场宁波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月综合性招聘会,共吸引 500 余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组织毕业生参加校外招聘会 4 场;在学院就业信息网上当年发布招聘信息 400 余条,新增注册企业近 500 余家。

毕业生来源地图 1 2020 届毕业生结构二、2020 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一)就业率1、2020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截至 2020 年8 月25 日,2020 届毕业生就业人数 2333 人,初次就业率为 87.05%(图2)。

图2 2020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统计表2、2020 届毕业生最终就业情况截至 2020 年12 月25 日,2020 届毕业生中最终就业人数 2459 人,就业率为 90.34%(图3)。

图3 2020 届毕业生最终就业情况统计表3、毕业生分专业就业情况(表 1)表1 2020 届毕业生分专业就业情况统计表截至 2020 年12 月25 日,共计 34 个专业,基本上专业就业率在85%以上;其中,日语、商务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旅游管理、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生物工程 8 个专业就业率高于95%,占所有专业的 23.53%;就业率末两位的专业分别为法学和工程管理,就业率分别为 72.46%和76.32%。

(二)就业行业流向1、就业行业流向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来看,民营中小型企业是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2020 年,我院共有 1896 名毕业生在民营中小型企业就业,占就业毕业生人数的 77.10%;其次是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比例分别为 8.17%和 1.34%;在医疗卫生单位和机关中就业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

(表2)表2 2020 届毕业生按就业单位性质统计表2020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图4 2020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统计表2、毕业生国(境)内外升学流向截至 2020 年 12 月 25 日,2020 届毕业生中国内升学人数共 100 人,出国深造共 51 人,分别占 66.23%和 33.77%(图 5)。

其中,考取 985、211、双一流等国内重点大学研究生 52 人,充分彰显了我院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就业地区流向图5 2020 届毕业生国(境)内外升学流向统计(三)就业地区流向1、就业地区流向分布情况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域流向来看,有 2166 名毕业生选择在浙江省内就业,占毕业生就业学生总人数的 88.08%。

其中,主要毕业生选择在宁波地区就业(45.30%),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其次为杭州市、绍兴市、嘉兴市和台州市,比例分别为 16.75%、4.76%、3.86%和3.86%;选择省外就业的毕业生有 248 名,分别流向江苏省、河北省、河南省等地区(图6、图 7)。

图6 2020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流向统计图7 2020 届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统计(浙江省内)3、就业地区吸引力情况图8 2020 届毕业生主要生源区域就业吸引力分析统计就业吸引力=到某省份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该省份毕业生生源中实际需就业人数(不含国内外升学及应征入伍)。

“就业吸引力”值的越大表明该区域对我院毕业生的相对吸引力较大;比值越小表明吸引力越小,比值越大表明该区域就业吸引力越强。

从图 8 数据分析来看,去掉生源数特别少的省份,浙江省就业吸引力最强,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回原籍就业。

(四)薪资水平2020 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为 5672.17 元。

第四章就业工作主要特点(一)学生择业更趋多元多年来,我院多数毕业生以宁波、杭州、绍兴为主的长三角地区为就业首选区域。

目前,毕业生在甬就业比例保持平稳,对区域中心城市及中西部就业吸引政策的关注明显增加;在行业选择上,除金融、医疗等传统热门行业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地产、技术服务等行业,毕业生创业人数有所增加。

(二)考研留学更趋主动学院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

近年来,学生对获得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热情日趋高涨,在读期间参与境外名校交流、毕业后赴境外留学的意愿日益强烈。

同时,毕业生选择国内考研比例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取 985、211、双一流等国内重点大学。

预计今后我院毕业生考研留学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三)就业心态更趋积极面对经济新常态,学生对生涯规划、实习实践、提升综合素质的意愿普遍增强,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在价值取向上,能够比较理性地对待薪资水平、工作地域、工作岗位、发展空间及个人志趣等。

在择业观上,越来越多毕业生由偏重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转向关注发展前景良好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

(四)新常态带来更多机遇挑战受国内外经济发展走势、毕业生规模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在“互联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催生了一批新的产业,提供了许多新的岗位,对毕业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第五章学生就业工作举措2020 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为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学院按照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以综合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尊重学生志趣、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进行价值引导和资源配置,创新机制,凝心聚力,努力打造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升级版”,即打造一流团队、创建一流管理、搭建一流平台、提供一流服务。

(一)推行多方协同的队伍建设,打造“三全”就业工作体系学院建立三级联动就业推进工作机制,实行学院——二级学院——班级的就业管理体系,层层深入学生。

学院、二级学院和班级均为就业服务工作责任主体。

副书记联动班主任,辅导员联动就业联络员和党支部负责人,重点对象直接联系家长,协同推进,层层传导、分级负责,形成就业工作合力。

建立就业学生委员制。

组织遴选出 29 名学生成为就业委员,每个就业学生委员坚持以“围绕同学、关注同学、服务同学”为理念,尝试将传统行政工作跨出办公室,实现为广大同学零距离服务的目的,在辅导员指导下,从事就业事务咨询、就业事务宣传以及相关就业服务活动等,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