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部编版(2016)七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9课《秦统一中国》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 教材分析本课《秦统一中国》是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国在秦始皇的统治下,通过兼并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教材从秦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以及他巩固统一的措施,如修建长城、修建灵渠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秦统一中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理解统一的过程,感受统一的影响。
同时,学生对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知道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国统一中国的过程,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3.实例讲解:以长城和灵渠为例,讲解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具体实施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秦统一中国的相关图片、地图、资料等。
3.视频: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国统一中国的相关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发学生对秦国统一中国的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知道秦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搜集、整理资料,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阅读地图、史料等,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列表,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教学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巩固统一措施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李白《古风》诗句。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人物是何许人呢?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创造了很多宏伟、彪炳千秋的伟绩。
二、新课讲授:(一)秦灭六国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秦为什么能统一六国?提示:(1)由于商鞅变法,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2)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嬴政;(3)有贤人辅助,如李斯、吕不韦等;(4)计谋正确,远交近攻,六国不团结,容易被各个击破;(5)秦统一六国,顺应民心,人民渴望统一。
2.多媒体展示地图,简要介绍秦灭六国的过程。
3.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归纳秦灭六国后建立的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和历史地们。
4.合作探究: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提示:(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后,在政治上是如何巩固统一的?提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第9课 秦统一中国-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和历史意义;2.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方法;3.掌握秦朝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方法;2.秦朝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秦朝的建立背景和历史意义(15分钟)1.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了解秦朝的重要性;2.概括秦朝建立的背景;3.分析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2.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方法(40分钟)1.讲解秦代诸侯国的疆土和政治制度,引出分裂不利于整体发展,为统一奠定思想基础;2.讲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包括赵国、魏国、韩国、楚国、燕国、齐国六国;3.讲解秦始皇实现统一的主要方法,包括“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修建长城”等;4.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课堂展示。
3. 秦朝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主要特点(60分钟)1.讲解秦朝政治体制,包括三公九卿、郡县制等内容;2.讲解秦朝经济,包括钱币制度、收缴农民私人资产等内容;3.讲解秦朝文化,包括律法、书法等方面;4.组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秦朝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习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方法;2.探究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秦朝的制度和文化。
五、教学资源1.课本:《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对秦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掌握程度;2.写作评价: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撰写100字左右的感想。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2.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秦朝的历史意义的短文(100字左右)。
八、黑板设计1.秦朝的建立背景和历史意义;2.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方法;3.秦朝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主要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版)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
第9课 秦统一中国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结束割据分裂局面,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本课内容以统一为核心,按照实现统一、巩固并强化统一的思路,将有关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多彩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二、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和秦长城、灵渠。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秦完成统一的条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历史挂图、绘制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和时空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和“千古一帝”的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巨大,秦朝的影响深远。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难点:焚书坑儒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兵马俑、万里长城、秦始皇的图片及雕像,配合古筝音乐《平沙落雁》教师:图片中是描述那位英雄人物以及他的功绩? 学生:秦始皇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你所知道的秦始皇。
归纳小结,引入课题,剖析课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六合一统,彰显霸气教师:秦王嬴政为什么能够“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呢?展示:“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秦)李斯教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学生: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疆土不断扩大,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由来吗?学生:长平之战,秦国名将白起活埋赵国降卒40万,赵国的壮丁几乎在此役中死尽。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虎狼之师了。
3.9《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课题秦统一中国教学时间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时空观念:知道秦王嬴政灭六国的时间和先后顺序,知道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了解秦朝疆域的四至。
史料实证:掌握秦统一六国的史实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历史解释:认识秦统一中国的条件和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内容。
家国情怀:认识国家统一重要性,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重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秦灭六国的原因和统一中国的意义,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法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启发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 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讲述:1974年,陕西西安临潼西杨村的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
后来,考古学家经过勘探和发掘,确定那些残片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出土的陶俑、陶马与真人、真马的大小相似,神态逼真,阵容庞大,展现了秦军的磅礴气势。
那么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秦统一中国》。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听教师的讲述。
图片导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讲授新课议题一秦灭六国子议题1.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P52,回答问题: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子议题2:展示图片教师让学生看图并看书,列表回答教师总结并让学生标记:子议题3:教师让学生回答:秦统一有何意义:学生小组看书后讨论并回答: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善于用人(秦王嬴政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学生看书后回答学生抢答: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就是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等。
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素材,使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具有较强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统一中国的过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引出本课内容:秦统一中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古时候都是土路,车轮反复 碾压之后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 同的两条硬地车道。秦朝制定车 同轨法令。
开凿灵渠 作用: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 里长城”。
三、秦朝的疆域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带给中华民族的不仅仅是国家的统 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 课堂小结 民心理上带来强烈的认同感与凝聚力。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任 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思考: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
学生思考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
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
国家统一了,现在威风了。 但是,这么大的国家该怎么 治理呢?
政治上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在中央:
学生勾画相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 关内容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课题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
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一篇介绍秦朝历史的重要课文。
本课主要围绕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及秦朝的灭亡等四个方面进行叙述。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练,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使他们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朝历史的了解相对较为有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对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百家争鸣的形势有所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秦朝的历史与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衔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等事件可能存在一些误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秦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秦始皇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
2.教学难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版图和统一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争斗,引出秦朝的历史地位。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统一,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因素?”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的统一过程,重点讲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新课探究
一、秦灭六国秦朝统一中国背景、过程及作用
1.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探究与分享======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唐朝诗人胡曾《咏史》:“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人无人得 坐家”
材料二:缥缈黄河风渐远,熙熙攘攘涛声。烽烟四起举刀兵。七雄何 乱战,
五霸枉纷争。
材料三:商君变法“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自夏朝建立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历经商西周三朝,创造了高度文明 的青铜文化。到东周时名义上是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实则为诸侯所把持控 制朝政,到其后期,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已经分崩离析,土崩瓦解,统一的 奴隶制国家分裂为众多的诸侯国。诸侯之间争战,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 大的灾难。东周的分崩离析是如何结束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 秦统一中国》,去了解秦是如何统一,建立大一统的中国的,以及秦 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制度来巩固统一的中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主要讲述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本课内容涉及秦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以及秦始皇的改革措施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建立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统一国家的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崛起过程,秦朝的统一六国,秦始皇的改革措施。
2.难点: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对内外的改革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国地理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秦国的框架。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秦统一中国设计说明战国后期,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国用10年的时间攻灭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理解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从秦朝开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学习目标1.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
2.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史料研读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史记》(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所学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统一,最终是哪个诸侯国实现了统一大业,以及它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它的统治者又是如何巩固统治的。
二、预习检查1.说说秦灭六国的时间、顺序。
2.秦朝为了巩固统一而采取了哪些措施?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这则材料反映了秦惠文王的什么愿景。
材料于后世千秋万代,每一家的窗台上,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
学生回答:秦国能够一统天下。
教师提问:预习了本课后,你认为他的愿望实现了吗?学生回答:实现了。
教师过渡: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通过学习《秦统一中国》一课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以电视剧台词为导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课,了解并思考本课主要内容。
四、学习任务二秦灭六国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秦国能够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
第9课秦统一中国-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课时目标1.掌握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了解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
3.理解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1.秦朝统一中国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2.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
教学难点1.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学生对秦始皇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的分析和认识。
教学准备1.课件。
2.学生历史课本。
3.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最崇拜的领袖是谁?他们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哪些贡献?”2.引出今天的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Step 2 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1.讲解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如兵马俑的发现和秦国的八大家族。
2.介绍秦朝统一中国的重要事件,如战胜六国、修建长城和设立郡县等。
Step 3 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1.讲解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如中央集权、三公九卿和推行法家思想。
2.介绍秦始皇的文化建设,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和尺度等。
Step 4 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讲解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统一文化和制度、发明印刷术和建立大一统思想。
2.观看历史频道的视频,加深学生对秦朝统一中国的了解。
Step 5 小结归纳1.概括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总结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
3.总结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课堂作业1.复习秦始皇的文化建设,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2.思考: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如何统一中国?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秦始皇为主题,介绍了秦朝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举办互动讨论和观看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此外,在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并在课后完成习题,有利于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单元: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课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秦统一中国》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内容,也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本课具有承上启下作用,从时间来讲,秦朝结束秋战国时代的分裂割据;从空间来讲,秦朝完成了疆域的整合。
同时,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王朝,创立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此后汉承秦制,乃至整个封建时期都受到其深远影响。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课的重点是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初中和高中课标共同界定的学习难点是“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课文从“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个子目进行编写,三个子目按照递进关系进行编排,时序清晰、脉络分明概述了秦朝建立过程、建制过程以及深远影响。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课文设计遵循课本子目编排顺序,深挖内在的逻辑结构:紧紧围绕“统一”这一关键词,整合教材创设情景,以“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建制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强化统一)”为显线,以历史人物秦始皇为隐线,凸显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议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时空观念。
通过探究秦统一的原因、统一的措施、统一的意义,学会用时空观念理解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2.史料实证。
阅读史料、图片、地图,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3.唯物史观。
历史人物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秦始皇的事迹及他人的评价,指导学生理解历史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运用客观公正、一分为二、辨别功过的方法和原则评价历史人物。
4.家国情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能够正确解释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历史上的意义及影响;能够全面分析秦汉王朝败亡的原因;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家国情怀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领悟“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学习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学习汉初统治者的简朴作风;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努力拼搏的精神。
过渡语:秦灭六国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霸气。秦王嬴政的霸业还没有完成,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如何治理国家,巩固统一,成为摆在秦王嬴政面前的一大难题。
板块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观看视频《皇帝制度》,阅读史料、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秦始皇确立的制度及其特点。
答案: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观看《秦灭六国形势图》和时间序列表(见课件),找出秦灭六国的时间、攻灭六国顺序、策略。
答案: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远交近攻。
3.观察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和秦朝疆域三幅形势图(见课件),分析归纳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答案: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教师
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秦灭六国
1.观看视频《秦统一六国的条件》,根据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答案:①战国时期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③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 通过情景模拟——秦统一后征收赋税情景,培养学生于具体历史场景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二.重点难点1.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三.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学生提前预习。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李白的《古风》导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那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是何许人呢?……(生答:秦王)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编、导及演出了一幕幕宏伟的、并彪炳千秋的伟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他的伟绩。
即第9课——《秦朝的统一》。
(课件显示课本标题;第9课、秦朝的统一)。
学习新课:我们这节课的标题是“秦朝的统一”,那么我们就要围绕“统一”,了解两个大的问题:秦王如何“完成统一”,同时他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
(显示课件:“完成统一”、“巩固统一”字样)好,首先进入第一幕:秦王是如何“完成统一”的。
一、完成统一——“秦王扫六合”(课件显示)战国末年,秦国已经具备了扫除六国、统一天下的时机及条件,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下秦国具备哪些统一天下的条件。
1、条件(课件显示)——根据时间情况,可以简略讲解首先从秦国来看,商鞅变法是重点,它奠定了秦国雄厚实力的基础。
变法后的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力量都得到了发展,从而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同时,秦国使用了正确的外交策略,在以前“连横”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远交近攻”的策略,即先打败及削弱靠它最近的国家,如韩国、魏国,而暂时对东部较远国家姿态友好,并用大量金钱财宝贿赂其豪臣,从内部对它们以瓦解。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中国》教案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律,要发挥每⼀个⽼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所以⽼师的教案要结合⾃⼰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对统⼀的理解,让学⽣认识统⼀对⼈民⽣活的重要性,从⽽让学⽣产⽣感情共鸣。
以下是店铺⼩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中国》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查看。
篇⼀:秦统⼀中国 ⼀、预习导学 统⼀中国的⼈物、时间;秦始皇巩固统⼀的⽬的、措施和影响。
⼆、学习⽬标: 1. 了解秦统⼀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统治者的称号。
2.通过对统⼀的理解,让学⽣认识统⼀对⼈民⽣活的重要性,从⽽让学⽣产⽣感情共鸣。
三、重难点: 重点:秦的统⼀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及作⽤。
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
四、精讲释疑: (⼀)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超过东⽅六国,具备了统⼀六国的条件。
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业,建⽴秦朝,定都________,建⽴起我国历史上第⼀个统⼀的、多民族的国家。
(⼆) 确⽴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上的权威,总揽全国⼀切军政⼤权。
嬴政⾃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建⽴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的措施 统⼀⽂字:命丞相李斯等⼈划⼀⽂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字颁⾏全国。
统⼀货币:以秦国的圆形⽅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七上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灭六国以及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能力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归纳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增强学生民族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秦灭六国、秦巩固统一措施难点: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出示李白《古风》一诗,提问:秦王扫六合中的秦王是谁?六合是什么?秦又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由此导入新课。
1 、出示材料,归纳秦灭六国的条件。
明确最重要的条件是商鞅变法增强国家实力2 、出示秦灭六国动态图,阅读课本,学生总结秦灭六国顺序和秦朝建立三要素3 、出示材料,阅读课本分析总结秦统一中国的意义画一画秦朝疆域示意简图,填写疆域四至,了解疆域范围。
1 、表演历史剧,思考秦始皇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明确:建立中央集权。
小组讨论2 、出示表格,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异同,总结实行郡县制意义。
3 、出示史料,总结归纳经济、军事、文化、交通四方面措施意义。
小组讨论分析秦统一中国措施意义“六王毕,四海一”。
无论历史长河如何蜿蜒曲折,无论时代潮流怎样潮涨潮落,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统一始终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如今我们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无七上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 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第9 课《秦统一中国》,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歌,大家齐读一下。
同学们读的声音洪亮。
这是李白所写的《古风》,那诗中所提到的秦王扫六合中的秦王是谁?六合是什么?同学们说是秦王嬴政,六合指的六国,那秦又是如何灭掉六国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一起去寻找问题答案。
同学们先来光放到老师所出示的史料上,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有谁回答一下?第三排这位男同学,这位同学谈到根好,请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秦统一中国》讲述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本课主要内容有:秦灭六国的原因、秦朝的建立、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朝的疆域和民族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认识统一国家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地图和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和过程,掌握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统一国家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和过程,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教学难点:秦朝的疆域和民族关系,统一国家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材:准备《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教材。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战国时期诸侯国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六国之间的纷争和秦国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认为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秦国灭掉六国,最终统一中国的历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第9课单元课题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依据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全国的过程,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
史发展的影响。
2.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3. 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4.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5.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道教的产生和
佛教的传入。
6.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
佗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秦疆域图,建立时空观念
部编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P12-13
关于第三单元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建议
6
2.观察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图片和绘画,诵读相关诗作,想象商旅的艰辛。
3.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单元重难点重点: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末农民大起义;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与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两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司马迁与《史记》。
难点: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灭亡的原因;如何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两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取得成就的原因。
部编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P9 、P10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立了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
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
继起的西汉王朝在
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
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
政局较为混乱。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
裂割据状态。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
交流、融合。
此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中医学、天文学、
数学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