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技术论文
经过对摄影技术的学习,我对摄影技术有力更深的了解,它不是我们简单的认为是拍照,在我看来它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是居委上的享受。好的摄影会给人们带来意外的收获。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时,真的是一种陶醉。
在摄影圈,很多人都认为小数码相机是拍点资料照片的。而我在摄影过程中,发现只要用好,很多情况下,照样能与单反数码相比。快速激烈运动的瞬间也能捕捉到。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相机的合理使用技巧,才能把袖珍相机的潜能挖掘出来。
虽然数码相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我们菜鸟的队伍依然十分的庞大,不少人新买来一台相机却根本不会用,看着满布机身的各种按钮、图标,完全摸不着头脑,所以开箱第一件事情就是翻看说明书。可是,现在数码相机的说明书厚的就和一本小说似的,百八十页都不算多,其中有不少信息对于我们是没什么用的,如果想要从中甄选出对自己初次使用相机最有用的东西,自然是要费一番功夫的。
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着可以让我们心灵震撼的瞬间,可惜的是整日为理想不停的前行而忽略了周围本可以打动心灵的美好。我们要学会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它们,如何用眼睛发现。
摄影刚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镜头后的我们是什么感情,镜头下的那些画面正好是这些感情的折射。摄影有许多时候都墙角了作者某些意念,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透过图片更好的了解和读懂作者。
自然的不一定是最美的。曾一度认为拍出最自然的就会是最美的,最具感染力的,后来才知道并不是如此。就如同生活一样,太平淡就会过于单调乏味,而加了一点调味料后才发现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过。
同样的人物同样的景色同样的地点,不同的镜头下却可以折射出不同的色彩,情感,味道。这可能就是镜头影射的情感吧!镜头的后面有一双怎样的眼睛,有着怎样的思考的大脑,有着怎样的技术,有着怎样的情感,就能影射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很多时候摄影需要更多的是关于摄影者的修养,多年的积累,对生活对自然对情感对人生,只有拥有这些才可以将本相还原为本来面目。
我国不少风景名胜如果缺少文化积淀,那么,其魅力就会大打折扣。我觉得如果用好的摄影把它拍下、记录下来也是一种很好的遗产。像泰山、武夷山、九寨沟等,既是自然遗产,也是文化遗产。缺乏任何一个方面,她们的魅力都会大大减弱。因为二者如果在诗中实现真正的有机统一,那么诗的价值会成正比地随它的材料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景美和情美的有机融合要比单纯的景美或情美富有感染力。这是一种“复杂的美”,而“难美”和艺术上的“伟大”看起来是等同的。摄影文学无疑是可以增加自然景观的文化含量的。
但是,没有它、离开它、独立于它、不依赖于它,摄影技术的艺术作品就不会存在;作为精神形成物蕴涵在这种结构中,处在这种结构中,不脱离于它,只有通过它才被感知。
在这里,物质美对于感官有更大的吸引力,它刺激我们同时它的
形式也是崇高的,它提高而且加强了我们的感情。
有些摄影艺术作品没有文学描绘,很难展开它的丰富历史内容。有些摄影艺术作品只有插上了文学想象的翅膀,才能振翅高飞。有些摄影艺术作品本来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但一般的人很难感受出来,而文学就可以对摄影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丰富历史内容进行去蔽和展示。摄影文学的内在构成成分的相互激活,不但展示了更为丰富的内容,而且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
摄影文学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呢?对这个问题,我国不少学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先后提出了“审美复合论”、“审美错位论”、“内爆论”、“螺旋结构论”和“互文论”等。这些对摄影文学的界定都丰富了人们对摄影文学的认识。
起初,我们认识摄影文学是文学、摄影、编导、表演、美术等众多艺术的审美复合。“摄影文学不仅使摄影艺术突破了传统的纪实性,并冲出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使摄影艺术插上了理想的双翼,翱翔于艺术的太空,而且又把文学的艺术语言变成直观形象,把文学相象的描写变成可视的画面,使它既有美的视觉形象,又有精辟的语言艺术”。其实,摄影文学有较复杂的一面,也有较简单的一面。刘纲纪认为摄影文学“还可更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一个大学生、出租车司机、清洁工一天的生活,北京某个胡同的面貌,重要的文物古迹,科技的发明创新、时装表演,国家重大项目等等。我以为‘摄影文学’的‘文学’不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纯文学’,可以和新闻报导、报告文学结合起来,尽可能贴近社会各界群众的日常生
活。”
摄影艺术长于提供逼真而直接的视觉性,但在深入思维领域时却是间接的;而文学善于造成具体而生动的思维性,却在还原视觉效果上失于间接性。把两者孤立看,各自缺失是明显的:摄影艺术无法如文学那样提供具体而生动的思维性,而文学难以像摄影艺术那般呈现逼真而直接的视觉性。但是,如果把这两门各有得失的艺术相互‘匹配’走来,却可以获得相互开启和相互补足效果;摄影艺术的视觉性与文学的思维性相互开启即互启,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新优势;同时,前者恰好补足文学的视觉间接性,后者又补足摄影艺术的思维间接性,从而达到互补。而正是这种相互匹配产生的互启和互补效果,为摄影艺术与文学综合成为摄影文学,提供了必要而充足的缘由。于是我们就有了摄影文学这门新兴边缘艺术。它由照片和文学两部分相互匹配而成为一个整体。匹配,不是完全同一或完美融合,而是各自独立前提下的携手合作;也不是随意拼贴、凑合,而是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达成互启互补的效果,由于产生这种互启和互补效果,摄影文学显示出新奇而强劲的表现力。
摄影中包含的诗意启迪着文字,文学中蕴孕的画面照示着摄影,当在摄影文学中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它们都因这种碰撞而净化了、升华了。它们既是自己,又不再是自己。摄影文学成为人人都可以创作的艺术形式,就因为它能够即兴创作。这种即兴创作不存在一先一后的情况。
从上可以看出,人们对摄影文学的探讨虽不完善,但不同程度地揭示
了摄影文学的一些本质特征,我们要在推动摄影文学的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取舍和综合。
其实,摄影文学的出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莫·卡冈在《艺术形态学》中深刻地把握了艺术世界界限的扩大和缩小的规律。他指出:“人类艺术发展的这些整合力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艺术结合的三种不同方法可以称为聚集法、格局配合法和有机构成法。”因此,所形成的聚集物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同其它部分有着纯外在的联系,同时完全保存着自己的艺术独立性。
同时,摄影文学也是现代科技产物。虽然摄影文学和中国古代题诗画有区别,但不能把摄影对现实的反映同绘画一书画刻印艺术对现实的再现绝对对立起来;这里的差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可以说,没有现代科技照相术的出现,就没有摄影文学。因此,摄影文学既是人类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科技的产物。
数码时代的到来,使我们拥有凸现时代感的产物-----不用菲林、即影即看的数码相机。拥有一架数码相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捕捉身边的人和事,记录如画的风景,让美好的回意留在某张底片上。摄影是一种修炼,摄影需要快,在瞬间决定曝光值,构图!同时还得能慢得下来,慢到为了一个满意得光线可以等上几小时、几天、几个月……我能慢,却快不起来。一快就漏洞百出。还是功力不够!不过这个过程就是一种修炼,修炼的是一种人生态度。重要的是要多加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