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5dbd3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8.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对一个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优秀的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分析是指对已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以了解其功能、业务流程、技术架构等信息。
在信息系统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分析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用户需求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调研,分析出用户对于信息系统的具体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
2.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确定数据的结构和关系,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3. 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是对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的过程。
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可以发现现有业务流程中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设计是在信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在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是指对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
包括确定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块划分、组件设计等。
2.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进行设计和规划。
通过对数据表、字段、关系等进行设计,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3.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用户界面进行设计。
通过合理的布局、交互逻辑和视觉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 系统安全设计系统安全设计是确保信息系统在安全方面的设计和保护措施。
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漏洞修补等安全措施的设计和实施。
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下面以一个电商平台为例,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案例。
1. 信息系统分析通过与客户的需求沟通,了解到该电商平台需要实现商品浏览、购物车、下单付款、订单管理等功能。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c8c2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a.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方面。
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第一步。
它是指通过与用户沟通、调研和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确定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明确、一致、完整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分析的方法包括四个步骤:问题定义、需求获取、需求分析和需求确认。
问题定义阶段主要是明确项目的背景、目标和限制,确定项目范围;需求获取阶段通过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与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收集用户需求;需求分析阶段将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整理、分类与归纳,构建需求模型,以便于后续的系统设计;需求确认阶段与用户进一步沟通,确保需求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核心环节。
它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对系统的结构、功能、性能、界面等进行详细设计。
系统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功能模块划分、数据流图设计、数据字典设计和系统接口设计等。
功能模块划分是将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子模块,使系统的结构更加清晰;数据流图设计是通过绘制数据流图描述系统中的数据流动和处理过程,明确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数据字典设计是对系统中使用的数据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定义,包括数据结构、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等;系统接口设计是定义系统与外部系统或组件之间的接口规范,确保系统的互操作性和扩展性。
软件设计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环节。
它是基于系统设计阶段的需求和设计文档,对系统进行具体化的设计,并最终生成可执行的软件系统。
软件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和面向对象设计。
结构化设计是将系统按照层次结构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明确模块之间的职责和关系;模块化设计是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的模块,利用模块化思想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面向对象设计是将系统看作由若干个对象组成,通过对象的属性和方法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以便于实现系统的封装、继承和多态等特性。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4dae2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3.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一、引言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而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经过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阶段,本报告将对某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以期达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目的。
二、需求分析1.业务流程分析首先,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掌握企业的运营模式、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
通过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核心业务,并为信息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2.用户需求调研其次,需要对企业的用户进行需求调研,了解他们对于信息系统的期望与需求。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系统的可用性与用户体验。
3.数据需求分析再次,需要分析企业的数据需求,确定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类型、数据量及数据流动的过程。
同时,需要分析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
三、系统设计1.系统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的结果,可以进行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结构设计包括确定系统的模块、功能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
通过合理的系统结构设计,可以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
2.数据库设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离不开数据库的设计,需要根据数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字段以及约束关系。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确保系统的数据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3.界面设计界面设计决定了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方式和效果,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调研的结果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
同时,要保证界面的一致性和易用性,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
4.系统功能设计根据业务流程分析的结果,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等功能。
同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以便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
四、系统开发与实施在系统设计阶段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实施。
开发过程包括编码、测试、调试等环节,实施过程包括系统的安装、培训和数据迁移等步骤。
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评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10d153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5.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通过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可以有效地满足组织和用户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论,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一、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阶段,是决定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基础。
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 问题定义: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范围,理解组织和用户的需求。
2. 需求收集:通过面谈、观察、调研等方法,获取用户的需求并记录下来。
3. 需求分析:对需求进行归类、分类和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4. 需求验证:验证需求的正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以确保所得到的需求是有效可行的。
二、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细节设计的阶段。
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系统的总体架构、模块划分和数据流程。
2. 详细设计:对系统进行细节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功能设计等。
3. 接口设计:定义系统与外部系统或组件之间的接口,确保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正常交互。
4. 安全设计:考虑系统的安全性,设置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安全措施。
三、系统实现阶段系统实现是将设计好的系统转化为可运行的代码的过程。
在系统实现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 编码:根据详细设计的结果,使用编程语言将系统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
2. 调试和测试:对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需求规定的要求。
3. 文档编写:编写用户手册、技术文档等相关文档,方便用户和开发人员使用和维护系统。
4. 部署和维护:将系统部署到实际运行环境中,并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更新。
四、方法的重要性和局限性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开发效率:采用科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开发周期。
2. 保证系统质量:通过需求分析和设计,可以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保证系统的质量。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f6c27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4.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信息系统,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和运营,从而提升竞争力并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
然而,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些方法。
一、需求分析在开始设计和构建信息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主要包括对用户需求的调查和理解,以及明确系统功能和业务流程。
通过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分析师能够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描述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
通过绘制数据流图,分析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数据流图有助于协调开发人员、用户和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为系统设计提供宝贵的参考。
三、结构化设计结构化设计是一种基于模块化思想的设计方法,将复杂的系统拆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且具有一定功能的模块。
每个模块实现特定的功能,通过消息传递和接口交互,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结构化设计强调模块的高内聚性和低耦合性,使得系统更易维护和扩展。
四、原型开发原型开发是一种迭代式的开发方法,通过迅速构建和验证原型,从而快速地捕捉用户需求和反馈。
通过使用原型开发,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开发成本和风险。
原型开发适用于需求较为复杂、易变或不确定的项目,能够加快系统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五、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确保信息系统质量的重要环节。
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各个方面,旨在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通过系统测试,可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以及是否具备高可靠性、高性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六、实施与运维信息系统的实施与运维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环。
在系统实施阶段,需要进行用户培训、数据迁移和系统上线等工作。
在系统运维阶段,需要进行系统监控、数据备份、故障排除等工作,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全面总结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aaf5a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4.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全面总结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ISAD)是指在满足特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和构建,使之能够高效、可靠地完成任务和处理信息。
在信息化时代,ISAD是企业和组织成功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关键环节。
下面将从ISAD的基本概念、方法和重要性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总结。
一、基本概念1.信息系统:指由人、计算机、软件、数据和过程组成的、用于支持组织目标并完成任务的系统。
2.分析与设计:分析阶段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和讨论等方式,了解用户需求、现有系统的问题及改进方案等,达到对系统的战略规划;设计阶段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系统和软件的设计,包括系统结构、功能、性能、界面等。
二、方法1.瀑布模型:按照顺序执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其中各个阶段是线性顺序的,每个阶段的输出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
2. 敏捷方法:强调迭代、自组织和快速响应需求的方法。
常见的敏捷方法有Scrum、XP、迭代开发等。
3.UML:全称统一建模语言,是对系统进行描述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语言,包括用例图、活动图、类图、时序图等。
三、重要性1.优化业务流程:通过对现有业务流程的分析与设计,可以发现流程中的瑕疵和问题,从而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确保信息安全:在ISAD过程中,会对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安全性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
3.实现业务创新:通过ISAD,可以将创新理念应用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推动业务创新和变革,帮助企业和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4.提高用户满意度:ISAD的核心是满足用户需求,通过与用户的充分沟通和理解,可以打造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系统,提高用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乎到企业和组织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益。
通过ISAD,可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推动业务创新和提高用户满意度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真题题库)含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真题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9214b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c.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真题题库)含答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真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信息系统开发的目的是()A. 提高工作效率B. 提高系统性能C. 改善业务流程D. 所有上述内容答案:D解析:信息系统开发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包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系统性能以及改善业务流程等。
2. 下面哪个不是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A. 事务处理系统B. 管理信息系统C. 决策支持系统D. 人工智能系统答案:D解析: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包括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而人工智能系统虽然与信息系统有关联,但不属于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
3. 以下哪个工具不是用于需求分析阶段的?()A. 数据流图B. 实体关系图C. 类图D. 状态转换图答案:D解析:需求分析阶段常用的工具包括数据流图、实体关系图和类图等,状态转换图通常用于设计阶段的系统行为描述。
二、填空题4. 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通常采用__________方法来识别和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
答案:用例分析解析:用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识别和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它通过描述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来定义系统的功能。
5. 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需求分析阶段的__________转化为具体的系统设计方案。
答案:需求规格说明书解析: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需求分析阶段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转化为具体的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架构、模块设计、数据存储等。
三、判断题6. 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
()答案:错误解析:虽然需求分析阶段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并不能说是最重要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任务和重要性。
7.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在信息系统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答案:正确解析: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因其能够更好地模拟现实世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在信息系统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简答题8. 简述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模型。
答案: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需求分析:确定系统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3b7419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b.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研究,深入理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Microsoft Visio 用于绘制系统流程图、数据流图等;SQL Server 用于数据库设计和管理;Eclipse 或Visual Studio 等集成开发环境用于系统的编程实现。
硬件方面,使用了性能良好的个人计算机,配置满足实验所需的软件运行要求。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系统规划首先,明确了实验系统的目标和范围。
以一个小型企业的订单管理系统为例,确定系统需要实现订单的录入、处理、查询、统计等功能。
然后,进行了初步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等方面。
(二)需求分析通过与企业相关人员的沟通和调研,收集了用户的需求。
使用用例图和用例描述详细地记录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用户角色、系统功能、业务流程等。
同时,还分析了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如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三)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
确定了系统的模块划分和模块之间的关系,绘制了系统的架构图。
2、详细设计(1)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数据库的表结构、字段、关系等。
使用 ER 图进行了概念模型设计,并将其转化为物理模型,创建了数据库表。
(2)界面设计设计了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登录界面、主界面、订单录入界面、查询界面等。
考虑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和界面的美观性。
(3)模块设计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算法、流程、输入输出等。
(四)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使用选定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进行系统的实现。
编写了代码,实现了各个功能模块,并进行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五)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a24d5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a.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一、引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门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内容,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源。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与方法;3.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课讲授、实践课实验和项目设计。
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1.理论课讲授:首先介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实际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当前信息系统开发的热点与趋势。
2.实践课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开发所需的工具与技术,如UML建模、数据库设计等。
3.项目设计:学生将分为小组,以一个真实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为基础,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等环节。
四、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重点包括数据与信息的概念、信息系统的分类与特点等。
2.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与工具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常用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与工具,如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建模等。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应用这些方法与工具的能力。
3.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与管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流程,从项目立项到测试与维护。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需求分析、进度管理、质量控制等。
4. 实际项目设计与实现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分为小组,以一个真实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为基础,完成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全过程。
教师将提供指导与评估,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与要求完成。
五、参考资源以下是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源,供学生深入学习或参考:•《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UML和模式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系统概念》以上资源可在图书馆或在线图书商店中获取。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84287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2.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研究,深入理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一个具体信息系统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培养我们的系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以下环境中进行:1、操作系统:Windows 102、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93、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80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系统需求分析1、业务流程调研通过与相关业务人员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了系统所涉及的业务流程。
以一个在线购物系统为例,包括用户注册登录、商品浏览、购物车管理、订单生成与支付、物流跟踪等主要流程。
2、需求获取采用了多种需求获取方法,如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和现场观察等。
收集了用户对系统功能、性能、界面设计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3、需求整理与分析对获取的需求进行了整理和分类,绘制了用例图和活动图,以清晰地展示系统的功能和业务流程。
同时,分析了需求的可行性和优先级,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模块划分。
设计了系统的层次结构,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2、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数据库的表结构。
确定了每个表的字段、数据类型、主键和外键等。
同时,考虑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约束,以及数据库的性能优化。
3、界面设计基于用户需求和交互设计原则,设计了系统的界面布局和操作流程。
绘制了原型图,包括首页、商品详情页、购物车页面、订单页面等,以直观地展示系统的界面风格和功能布局。
(三)系统实现1、开发环境搭建安装和配置了所需的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如 Visual Studio 和MySQL 数据库。
2、代码编写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使用 C语言和 ASPNET 框架进行了代码编写。
实现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商品管理、购物车管理、订单管理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5062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b.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组织高效地管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决策的制定。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测试与实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性和实践中的关键要素。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起始阶段,它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收集和分析,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首先,需求分析人员需要与用户充分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
其次,需求分析人员需要将用户需求转化为系统需求,明确系统的功能模块、数据结构、处理逻辑等。
最后,需求分析人员需要对需求进行验证,确保需求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二、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需求,将其转化为系统的物理结构和组织形式的过程。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架构、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
首先,系统设计人员需要确定系统的整体框架和组织结构,包括多层架构、分布式系统等。
其次,在数据库设计方面,需要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最后,界面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易用性和用户友好性,包括页面布局、交互设计等。
三、测试与实施测试与实施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最后阶段,它通过对系统进行测试和实际运行,验证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首先,测试人员需要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测试。
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多个方面。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保证系统的平稳过渡,同时进行培训和支持,以确保用户能够顺利使用系统。
总结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准确把握用户需求,为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通过系统设计,可以将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系统结构和功能,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通过测试与实施,可以验证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使其能够真正地为用户提供帮助。
因此,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质量,提高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效率,实现系统与用户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互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ec0f85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0.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1. 引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对组织的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
本报告旨在提供一个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步骤指南,以帮助读者理解该过程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2. 需求收集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中,需求收集是其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与组织内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收集和理解系统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包括用户需求、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等。
需求收集阶段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流程的顺利进行。
3.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对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的过程。
通过对需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整理,分析系统的功能和流程,以及系统与组织其他系统的集成。
在系统分析阶段,需要进行业务流程建模、数据流图绘制等工作,以帮助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概要设计概要设计阶段是对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设计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系统的模块划分、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数据结构等。
概要设计是为了确保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5. 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的过程。
在详细设计阶段,需要对每个模块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包括模块的接口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算法设计等。
详细设计的目标是确保系统的功能能够满足需求,并且能够在开发阶段得到有效的实施。
6. 系统实施系统实施是将系统设计转化为可运行的软件的过程。
在实施阶段,需要根据详细设计的规范进行编码和测试。
编码阶段需要遵循良好的编码规范和设计模式,以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测试阶段需要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以保证系统能够按照预期的要求运行。
7. 系统维护系统维护是在系统实施后,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支持的过程。
在系统维护阶段,需要进行故障排除、性能优化和功能扩展等工作。
系统维护的目标是确保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并且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8. 结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组织的业务运作和效率。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be116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a.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信息系统的设计质量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因此,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具
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
这包括对用
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和收集,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方面的需求。
通过和用户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用户的需求,并确定信息
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特性。
接下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指对已
有的系统进行调研和评估,找出现有系统的问题和不足,并确定改进的方向。
这包括对系统的运行效率、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
为后续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最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的实施和测试。
系统的实施
是指将设计好的系统代码和数据库部署到实际的运行环境中,并进行调试
和配置,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系统的测试则是指对系统进行各种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等,以确保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结来说,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
到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用户的满意度。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和系统分析,可以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并且能够稳定运行的信息系统。
因此,对信
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视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2e229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e.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本文将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进行探讨。
一、概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的综合性工程,旨在构建一个能满足用户需求和系统目标的高效、可靠、安全的信息系统。
它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和系统维护等环节。
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是为了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进行用户需求的调研和收集,并将其转化为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同时,需求分析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三、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过程。
在逻辑设计阶段,需要确定系统的架构、模块划分和功能流程图等;在物理设计阶段,需要选择适当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并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
四、系统开发系统开发是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程序编写、数据库实施和系统集成等活动的过程。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编码,并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等环节,以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五、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对已开发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的过程。
其中功能测试是检测系统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性能测试是评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负载能力;安全测试是检验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六、系统维护系统维护是指在系统投入使用后,对系统进行修复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等的一系列活动。
系统维护的目的是确保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并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变化。
七、总结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它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
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在实际的信息系统开发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确保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要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f0105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f.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要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学科,它对于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知识要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 信息系统概述1.1 信息系统定义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的集成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以及人员组成,用于管理和支持组织内外的信息流动和决策活动。
1.2 信息系统分类信息系统可以根据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根据规模和功能的不同,信息系统又可以划分为企业级应用系统、个人级应用系统和移动应用系统等。
2. 信息系统分析2.1 系统分析定义系统分析是指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改进的过程。
通过对用户需求、业务流程和现有系统的研究,找出问题、确定目标,并提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2.2 系统分析步骤(1)需求收集: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收集相关数据和文档。
(2)需求分析: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明确问题和目标。
(3)系统设计:基于需求,设计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界面等,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
(4)系统开发: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的编码和实施。
(5)系统测试:对已开发的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发现并修复问题。
(6)系统部署:将测试通过的系统部署到实际使用环境中,进行上线运行。
(7)系统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3. 信息系统设计3.1 系统设计原则(1)一致性原则:各个模块之间的功能和界面应保持一致,便于用户培训和维护。
(2)简洁性原则:系统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过度复杂和冗余。
(3)可扩展性原则:系统应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方便后续的功能添加和改进。
(4)易用性原则:系统的界面和操作应简单易懂,降低学习和使用的难度。
3.2 系统设计模型(1)结构化设计: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将系统划分为模块,逐步细化功能和数据结构。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b676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b.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企业管理、科学研究还是政府行政等领域,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和应用。
而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则是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与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概念、原则、流程和常用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概念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和设计,以满足用户需求和系统设计要求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等阶段,旨在构建出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良好适应性的信息系统。
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原则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系统设计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证。
以下为几个常见的原则:1. 需求主导原则: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设计的基础,要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满足用户的期望。
2. 模块化设计原则:将系统分解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具体的功能,以便于开发和维护。
3. 模块独立性原则:各个模块之间应该具有独立性,即一个模块的修改不应该影响到其他模块的运行。
4. 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原则:设计时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便在系统需求变化或升级时能够方便地扩展和维护。
5. 安全性原则:信息系统设计中要注重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等问题。
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流程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通常遵循一定的流程,以下为一个常见的流程:1. 需求调研与分析:与用户充分沟通,了解用户需求,并通过调研和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界面等要求。
2. 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
3. 系统开发与实施:根据系统设计,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包括编码、测试和部署等工作。
4. 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包括故障排除、性能优化和版本升级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f88c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f.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一、引言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为组织提供了高效、准确和及时的信息处理和管理。
而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则是确保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开发和优化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二、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经典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它按照线性顺序进行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定义、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求变动较少的项目,具有结构化、清晰的流程,方便管理和控制项目进度。
然而,瀑布模型在处理需求变动较频繁的项目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谨慎选择。
三、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一种迭代的设计方法,它将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中构建出一个可用的原型,供用户评估和反馈。
原型模型适用于需求不明确或需求易变的项目,通过不断迭代,可以逐步完善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然而,原型模型可能在时间和成本方面存在一些挑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利弊。
四、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方法强调迭代、协作和灵活性,通过将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短周期,每个周期内都可交付可用的软件功能,以满足用户需求。
敏捷开发适用于需求频繁变动、开发周期紧迫的项目,能够及时响应用户反馈,快速适应变化。
然而,敏捷开发对团队成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并且需要有效的协作和沟通机制。
五、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强调将系统看作一组相互关联的对象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和行为。
通过抽象、封装和继承等特性,面向对象方法可以更好地建模和设计复杂系统。
然而,面向对象方法需要对对象及其关系进行深入理解,并且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设计和复杂性。
六、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描述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
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系统中的数据流程,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数据流程图可以与其他分析和设计方法结合使用,以获得全面的系统视图和更具体的设计方案。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简介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702e88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9.png)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组织和企业来说,一个高效、可靠的信息系统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而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和有效运行的核心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帮助读者了解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
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信息系统开发中最传统的方法之一。
它将项目划分为几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每个阶段按顺序进行,前一个阶段的输出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
瀑布模型注重阶段之间的交付物,有利于项目规划和控制,并且适用于需求变化较小的项目。
2. 原型模型原型模型强调在开发过程中快速创建原型来验证需求和设计。
它允许用户和开发人员更早地进行交互,从而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
原型模型可以加快开发速度,减少沟通成本,并且对于需求不确定的项目非常有用。
然而,原型模型的局限性在于可能导致设计过度的风险。
3.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能够应对需求频繁变动和项目复杂性的开发方法。
它强调快速反馈和灵活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开发计划和需求。
敏捷开发采用迭代和增量的方式,将项目划分为多个短期的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都是一个小型的开发过程。
通过不断迭代和反馈,敏捷开发可以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和风险。
4. UML(统一建模语言)UML是一种用于建模和描述软件系统的通用语言。
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图表和符号,用于描述和展示系统的结构、行为和交互。
UML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用户更好地理解系统,进而进行分析和设计。
常用的UML图包括用例图、类图、活动图和时序图等。
UML不仅适用于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还可以用于其他软件开发过程中。
5.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描述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流和处理过程。
它将信息流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通过箭头表示数据流的方向。
数据流图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用户更好地理解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动和处理逻辑。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5245e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f.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通过对一个组织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构建出适合该组织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等环节。
首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为信息系统的后续设计和实施提供准确的依据。
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通过与用户进行沟通和访谈,收集用户的需求,了解其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分析用户的需求是否合理和可行。
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业务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系统的结构、功能、界面和数据库进行设计,构建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
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系统的模块划分,定义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数据流动方式,设计系统的界面和交互方式,以及设计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管理方法。
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然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的目的是将系统设计的结果转化为实际的软件系统,并将其部署到用户的环境中。
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软件编码和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符合用户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推广,使用户能够熟练地使用系统。
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与用户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合作,确保系统的实施顺利进行。
最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的目的是监控和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中的问题,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维护包括故障排除、补丁升级、性能优化和安全监控等方面的工作。
在系统维护的过程中,需要与用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及时处理用户的问题和反馈,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系统的可用性。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软件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介绍了几种典 型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内容
1.系统的概念 2.信息的概念 3.信息系统与管理 4.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5.一种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信息系统与管理的概念 了解:制造资源计划(MRP);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设计的任务,总体设计和代码设计的实现 过程。
主要内容
1.信息系统设计概述 2.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3.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4.信息系统分类编码设计 5.信息系统输入/输出及人机界面设计 6.信息系统设计案例
教学要求
法;
掌握:信息系统功能、数据库、编码、输入/输出等设计方 了解:信息系统设计的一个案例。
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重点:信息系统总体结构规划的三种方法,业务流程重组。 难点: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企业系统规划法
第三章 信息系统调查分析
教学目的
掌握:调查的目标和内容,可行性研究的步骤,可行性报告的书 写
了解 :调查的方法与信息的收集
主要内容
1. 初步调查 2. 可行性研究 3. 详细调查
10
(二)考核要求
1.成绩评价
平时占70%(含考勤、作业与实验),期末成绩占30%。
2.命题说明
根据给出的多个综合性项目,由学生组成5-8人的小组共同完成 其中一个,提交文档资料和代码。
1.程序编码时,必须严格遵守标识符的一般约定、书写风格,并要
加适量的注释。 2.程序编码完成后,一定要进行严密的测试工作。 3.书写规范的文档资料和软件使用说明,提交工作分工情况及经验
(三)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的教与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以及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联
系。 3.掌握和运用管理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4.能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管理信息系统。 5.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系统评价的原理。
章节
内
容
第一章 信息系统开发概论:
第二章 信息系统规划:
第三章 信息系统调查分析
第四章 结构化分析建模
第五章 信息系统设计
第六章 面向对象建模
第七章 信息系统实施
第八章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第九章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第十章 信息系统应用
合计
学时 3 3 3 9 9 6 6 3 3 6 54
实验
1 1 2 2 2 2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教学目的
要求掌握如何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开发和详细调查,能提出新系 统的逻辑方案。
主要内容
1.需求分析 2.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3.业务流程分析 4.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 5.功能/数据分析 6.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7.信息系统分析示例
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系统分析示例;需求分析 掌握:组织、结构、业务、数据流程的分析;新系统逻辑方 案的建立。
6.了解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四)主要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管理信 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用计算机设计符合要求的管理信息系 统。
(五)先修课程
数据库应用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高级语言、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系统工程
(六)后继课程
无
(七)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八)使用教材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诺兰阶段模型及该模型将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的划 分阶段; MIS的几种开发方法和各种开发方法的开发过程。
主要内容
1.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2.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3.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4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简介
教学要求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 方法;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了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引论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信息的相关知识点,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及组织 的管理职能
主要内容
1.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信息系统的结构 3.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4.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5.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
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的概念、性质及度量;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概念;
理解: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和信息系统的类型; 掌握: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以及信息系统对决策和决策过程 的
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高等教育出版社
(九)参考书目
1.理信息系统,黄梯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信息系统教程,陈晓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管理信息系统,朱顺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第1-3辑),张温基,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9-2001 6.信息系统工程原理、方法及应用,周广声,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教学要求
重点:可行性研究的步骤,可行性报告的书写 难点:三种可行性的论证
第四章 结构化分析建模
教学目的
掌握 :系统分析的任务、数据流程图绘制、数据字典、基本说明 的编写、系统说明书的编写。
熟悉 :业务流程分析的主要任务及步骤、业务流程图的绘制、系 统详细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用户需求分析中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分析。
(四)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生命周期法概述、需求分析、 逻辑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原型 法和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法、信息系统分析与建设的新进展。
(五)先修课程
管理学、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 用、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
(六)后继课程
第十章 信息系统应用
教学目的
了解:事务处理系统的概念、ERP主要思想、决策支持系统定 义、电子商务系统的概念
主要内容
1.办公自动化系统 2.企业资源计划 3.决策支持系统 4.电子商务系统
教学要求
重点:企业资源计划
3、 课时分配及其它
(一)课时分配
课程总教学时数为54学时,安排在第六学期,每周3学时,上课 18周。具体分配如下:
第七章 系统实施
教学目的
掌握系统开发的最后阶段――系统实施的任务:物理系统的实 施、程序设计、系统调试及系统的切换、运行和维护、系统的评 价。
主要内容
1.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系统测试 2.系统的交付使用 3.系统维护 4.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5.系统监理与审计 6.系统评价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测试.系统维护 理解: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 了解: 有关概念
4.《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陈圣国等编著 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 2001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信息系统开发概论
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 础。
主要内容
1.信息 2.系统 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4.信息系统的应用 5.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6.信息系统开发环境 7.信息系统开发环境 8.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
无
(七)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八)使用教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作者:杜鹃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2
(九)参考书目
1.《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耿骞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邝孔武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刘兰娟等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教学要求
掌握:信息的定义,系统的定义,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重点:信息系统开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难点: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主要步骤
第二章 信息系统规划
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信息系统规划的的主要方法
主要内容
1.信息系统规划目标与内容 2.信息系统总体结构规划方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 3.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 4.业务流程重组
主要内容
1.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2.系统监理与审计 3.系统评价
教学要求
重点:系统评价 难点:系统的评价方法
第九章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教学目的
了解:case的发展与基本思路,各种工具的简单实用
主要内容
1.CASE 2.需求分析工具 3.系统设计工具 4.系统实施工具 5.维护工具
教学要求 重点:visio的使用
第五章 信息系统设计
教学目的
了解系统划分的基本原则,系统设计的步骤与内容。设计内容使用 的方法
主要内容
1.系统设计概述 2.系统结构设计 3.处理流程设计 4.代码设计 5.输入/输出设计 6数据存储设计 7系统安全性与完整性设计 8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9系统设计说明书
教学要求 重点:模块划分的基本原则,初始结构图的导出方法,处
第八章 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
教学目的
通过实例介绍,让学生对面向对象的方法有一个概略性了解, 包括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及特征、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的原理 等。
第七章 信息系统实施
教学目的
掌握:系统实施的任务与步骤、程序设计原则 、系统测试的方法 和步骤
主要内容
1.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 2.系统实施计划制定 3.程序设计 4.系统调试与测试 5.系统转换
教学要求
重点:系统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系统测试的方法
第八章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教学目的
了解 系统运行的方式,维护的类型与目的,系统审计的内容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点,数据文件的组织,数据库 系统和数据模型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结构和局域 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