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3. 能够运用胶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 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教学难点:1. 胶体的本质特征2. 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的原理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电子天平、量筒等2. 实验材料:氢氧化铁、氯化铁、豆浆、紫外线灯等教学过程:第一章: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区别。

1.2 讲解:介绍胶体的定义和性质,如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丁达尔效应、聚沉等。

1.3 实例:分析豆浆、牛奶等日常生活中的胶体实例。

1.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胶体性质的问题,如豆浆是否属于胶体、胶体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等。

第二章:胶体的制备方法2.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过程,引发学生对胶体制备方法的好奇心。

2.2 讲解:介绍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如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

2.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问题,如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第三章:胶体的分离方法3.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分离实验,引发学生对胶体分离方法的好奇心。

3.2 讲解:介绍胶体的分离方法,如渗析法、离心法等。

3.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分离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胶体分离方法的问题,如渗析法和离心法的原理等。

第四章:胶体的应用4.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胶体应用的思考。

4.2 讲解:介绍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4.3 实例:分析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中的作用原理。

4.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胶体应用的问题,如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中的作用等。

第五章:胶体的实验操作技巧5.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分离实验,引发学生对实验技巧的关注。

高中化学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胶体的教案学习目标:1. 理解胶体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常见的胶体的分类和性质3. 了解胶体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胶体的概念和特点、常见的胶体的分类和性质难点:胶体和溶液、悬浊液的区别教学准备:教材、PPT、实验器材、实验物品、视频资料、课堂练习题等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胶体现象,引发学生对胶体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胶体?它有哪些特点?二、概念介绍:1. 讲解胶体的定义和特点:胶体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均匀不稳定体系,其中一种物质为固体颗粒,尺寸在1-1000纳米之间,另一种物质一般为液体或气体。

2. 介绍胶体与溶液、悬浊液的区别:胶体的颗粒比分子稍大,不能通过滤纸;悬浊液的颗粒比胶体颗粒大,能通过滤纸;溶液的颗粒比胶体颗粒小,不能被过滤分离。

三、胶体的分类和性质:1. 分类:根据颗粒的物理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乳胶、溶液、泡沫、气溶胶等。

2. 性质:胶体有着独特的性质,如光学性、电性、沉降性和黏性等。

四、胶体的应用:1. 生活中的应用:胶体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如奶油、润肤霜、抗坏血酸注射液等。

2. 工业中的应用:胶体在制造纸张、颜料、润滑油、胶水等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五、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胶体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不同胶体的性质和特点,加深对胶体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布置胶体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验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胶体的知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胶体相关的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探索胶体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胶体高中化学教案

胶体高中化学教案

胶体高中化学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胶体的分类和性质;
3. 能够解释胶体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
1. 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胶体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难点:
1. 胶体的产生原理;
2. 胶体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胶体物质,引入胶体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
1. 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胶体的分类和性质。

三、讨论与实验:
让学生分组自由探讨一些实验现象,找出其中的胶体现象,并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 重点概念的梳理;
2. 学生自主回答问题。

二、拓展应用:
引入胶体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染料、润滑剂、医药领域。

三、总结评价:
1.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2. 回答问题,做简单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胶体的概念和特点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掌握了分类、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实验和讨论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胶体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加强课堂互动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高一化学胶体教学设计4篇

高一化学胶体教学设计4篇

高一化学胶体教学设计4篇高一化学胶体教学设计4篇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编写化学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如何编写?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高一化学胶体教学设计”,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高一化学胶体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启发、对比、归纳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一化学胶体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 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 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教学重难点】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师具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联想质疑】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胶体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胶体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胶体
教学目标:
1. 了解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胶体与悬浊液、溶液之间的区别;
3. 了解胶体的分类和性质;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 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胶体与悬浊液、溶液的区别;
3. 胶体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话题,让学生猜测什么是胶体,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10分钟)
1. 定义和特点:通过图示和简单实验展示胶体的特点,介绍胶体的定义。

2. 胶体与悬浊液、溶液的区别: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溶解情况,让学生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区别。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展示胶体的形成过程和性质,让学生能够直观观察和理解胶体。

四、讲解(10分钟)
1. 胶体的分类:介绍胶体的分类方式和示例。

2. 胶体的性质:讲解胶体的性质以及应用,引导学生理解胶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他们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加深对胶体的理解。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胶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澄清可能存在的疑惑。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验演示、练习与讨论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胶体的知识。

同时,通过导入和总结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

胶体教学设计

胶体教学设计

胶体教学设计教案课题:胶体知识目标: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胶体的概念及本质特征和性质;体会胶体的分类及分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收敛性和发散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养成和复式簿记。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大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感受化学实验之精妙,激励学生学好化学,将来应用化学知识改造世界美化生活。

板书设计篇二:=胶体教案2.1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合物----胶体各位专家,同行好,昨天我说课内容是2.1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我将从以下几个层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是内容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的第一节第三个内容《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最底层化学体系的研究重点教材重点之一。

这部分的是学生在学习了元素与物质分层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内容是对混合物知识的运用,为进入高等学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因为掌握胶体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业生产上的重要性质,为学生将来工业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

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重、难点教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认为胶体的概念和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症结我把胶体的性质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职高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记住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2)思考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化学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提问、讨论和总结(1)培养彻底解决学生运用本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品性的习惯。

3.思想目标:结合本节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系统化治学的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

高中化学10分钟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10分钟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10分钟教案(精选5篇)高三化学胶体教案篇一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

2.掌握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掌握胶体的精制方法;理解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初中已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列表比分散系的有关知识。

要重视以旧带新,联系已学过的与胶体知识有关的基础,以达到边复习边旧知识、边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结合实验和列表比较,从观察比较中认识胶体的本质特征。

3.胶体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记忆难、应用难等问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类知识。

一节胶体一.教学目标1.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了解胶体特征。

2.能够从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等角度理解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以及胶体的精制。

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法原理。

二、教学过程1.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分散系一般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分散系分成以上三种的依据是_________,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 nm时,是_________,大于100nm时,是_________,在1 nm~100nm之间时是_________。

2.如何分离胶体与浊液_________,如何分离胶体与溶液_________;如何分离浊液与溶液_________,胶体净化的方法是_________,为什么可以采用该办法_____________。

3.胶体的形成不是物()质_________的反映,而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形式。

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溶胶,如_________;______溶胶,如_________溶胶,如_____等。

三、重点、难点点拨1.如何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渗析的关系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nm之间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3. 能够运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 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

教学难点:1. 胶体的概念理解;2. 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胶体光源等;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氯化铁、氢氧化铁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章: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1 教学内容1. 介绍胶体的概念;2. 讲解胶体的性质:均一性、稳定性、分散性、吸附性等。

1.2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1.3 教学步骤1. 引入胶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胶体的基本定义;2. 讲解胶体的性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3.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二章:胶体的制备方法2.1 教学内容1. 介绍胶体的制备方法:机械混合法、溶解法、沉淀法、电化学法等;2. 讲解不同制备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2.2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胶体的制备方法和原理;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制备方法的应用。

2.3 教学步骤1. 讲解胶体的制备方法,介绍不同方法的原理和应用;2.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不同制备方法的过程和效果;3.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三章:胶体的分离方法3.1 教学内容1. 介绍胶体的分离方法:过滤、离心、膜分离、吸附等;2. 讲解不同分离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胶体的分离方法和原理;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分离方法的应用。

3.3 教学步骤1. 讲解胶体的分离方法,介绍不同方法的原理和应用;2.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不同分离方法的过程和效果;3.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四章: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内容1. 介绍胶体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2. 讲解胶体应用的原理和效果。

高中化学必修胶体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胶体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胶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胶体的分类和性质;3. 了解胶体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胶体的定义和特点;2. 胶体的分类和性质;3. 胶体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胶体的概念和特点- 胶体的定义;- 胶体的基本特点。

2. 胶体的分类和性质- 溶胶、胶体和悬浊液的区别;- 胶体的分类;- 胶体的性质。

3. 胶体的应用- 胶体在生产中的应用;- 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2. 实验演示;3. 课堂讨论;4. 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胶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胶体的基本特点。

2. 授课:讲解胶体的定义、分类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有关胶体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胶体的特点。

4. 拓展:介绍胶体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六、课堂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胶体的知识;2. 总结本节课内容,写出胶体的定义和特点;3. 思考胶体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胶体的概念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胶体的分类和性质。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进一步加强实验演示和课堂讨论的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胶体的知识。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专题一 第二节 胶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专题一 第二节 胶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胶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胶体的基本观点,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胶体粒子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质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烧杯、搅拌棒、滴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铁胶体、食盐水、硫酸铜溶液等。

3. 多媒体课件:胶体相关的图片、视频及习题。

4. 教室安置:实验演示台、学生实验区、小组讨论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什么是溶液?什么是胶体?2.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和胶体,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认知。

3. 引出课题:胶体的制备及应用。

(二)新课教学1. 胶体定义及分类(1)展示胶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讲解胶体的定义及分类。

2. 胶体性质实验(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并加热至呈红褐色。

(2)用激光笔照射胶体,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产生丁达尔效应。

(3)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胶体遇电解质会发生聚沉。

(4)继续滴加胶体至过量,再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离系。

3. 胶体的应用(1)介绍净水剂聚丙烯酰胺的原理,并展示相关图片。

(2)介绍医学上的应用,如血液透析和肾透析。

(3)介绍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纳米材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室小结1. 总结胶体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2. 强调胶体的应用及重要性。

(四)安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自行收集有关胶体的应用实例,并与同砚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胶体的性质,理解并掌握胶体净洗作用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总结出胶体的性质,并分析净洗作用原理。

高中化学胶体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胶体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胶体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针对高中化学中的胶体这一章节进行深入讲解和探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胶体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此外,还需了解胶体溶液与普通溶液的区别,掌握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化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溶液的基本概念、组成及性质,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

此外,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在胶体这一章节上,可能存在知识盲点,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因此,本节课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胶体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胶体的定义,掌握胶体的分类及性质,了解胶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掌握胶体溶液与普通溶液的区别,了解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学会使用相关实验仪器进行胶体的制备和观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运用胶体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分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胶体相关知识。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胶体的性质和稳定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实验素养。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对待实验和学术研究的认真程度。

(4)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和协作。

(5)教育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高中化学基础胶体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基础胶体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基础胶体教案全套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胶体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胶体的分类及成分;
3. 了解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胶体的定义和特征;
2. 胶体的分类及成分;
3. 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胶体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胶体的分类及成分。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一些胶体的现象,引出胶体的概念;
2. 理论讲解:介绍胶体的定义和特征;
3. 分类及成分:讲解胶体的分类及成分;
4. 性质:介绍胶体的性质;
5. 应用:讨论胶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6.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工具
1. 实验器材:胶体溶液、蒸馏水、试管等;
2. 投影仪:用于播放胶体相关实验视频;
3. 课件:包括胶体的定义、分类、成分、性质及应用等内容。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对胶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胶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
1. 整理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理解和解决。

以上为高中化学基础胶体教案全套范本,供参考。

《专题一 第二节 胶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农林牧渔类

《专题一 第二节 胶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农林牧渔类

《胶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实验,加深对胶体本质特征的认识。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胶体粒子与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准备相关胶体性质的实验器材,布置学生预习胶体相关知识。

2. 课堂导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入胶体相关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典型的胶体图片或视频,用于讲解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胶体知识的习题,巩固学生对胶体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图片:不同状态的物质(固、液、气、胶体)。

2.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胶体?3. 引出概念:胶体定义。

4. 强调:胶体的重要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

(二)了解胶体常见类型1. 展示几类常见的胶体(云、雾、初生液态奶、豆腐等)图片,请学生判断是否为胶体,并说明其属于哪种类型的胶体。

2. 教师进行解释,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胶体及其形成条件。

(三)探究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1. 介绍实验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如铁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氧化铁)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2. 介绍实验仪器和试剂:烧杯、酒精灯、试管夹、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酚酞试液。

3. 实验步骤:加热、搅拌、滴加试剂、煮沸、停止加热。

4. 实验注意事项:加热要适当,防止暴沸;搅拌时注意安全,防止玻璃棒触及烧杯壁或烧瓶壁;停止加热后,烧杯和试管夹要冷却后再离开。

5. 实验讨论:通过实验操作,总结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关键步骤,以及氢氧化铁胶体的外观特征和稳定性因素。

(四)教学游戏:检测是否为胶体教师准备若干种不同的液体样品,学生随机选择一种液体样品,用激光笔照射并观察现象。

高一化学胶体课程设计

高一化学胶体课程设计

高一化学胶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胶体的定义、分类和性质;掌握胶体制备方法、胶体粒子的电泳现象以及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能够运用胶体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胶体的制备方法。

3.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等。

4.掌握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

5.能够运用胶体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6.能够进行胶体制备实验,并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胶体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胶体的定义、分类和性质,胶体制备方法,胶体粒子的电泳现象,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胶体的概念及分类。

2.第二课时:胶体的制备方法。

3.第三课时: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等)。

4.第四课时: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

5.第五课时:胶体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章教学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用于讲解胶体的定义、分类、制备方法和性质等基本知识。

2.实验法:学生进行胶体制备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胶体知识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胶体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化学》相关章节。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资料,加深对胶体知识的理解。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实验视频等,辅助教学。

4.实验设备:准备胶体制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五、教学评估本章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分的30%。

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分的30%。

3.考试:进行章节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占总分的40%。

《专题一第二节胶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农林牧渔类

《专题一第二节胶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农林牧渔类

《胶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胶体的制备、性质以及应用。

2. 教学难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及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管、磁力搅拌器等。

2. 实验试剂:蒸馏水、氢氧化铁胶体、氯化铁溶液等。

3. 多媒体课件:胶体的相关图片、视频及案例。

4. 板书设计:胶体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胶体,如牛奶、豆浆、血液、有色玻璃等,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共同特征。

2. 提出问题:胶体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性质?(二)新课教学1. 胶体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常见类型:按照分散剂的不同,可以分为水溶性胶体(如蛋白质、淀粉、墨水等)和油溶性胶体(如天然橡胶、乳胶等)。

3. 展示一些常见的胶体实物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胶体的应用。

活动一:探究胶体的性质实验一: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与观察材料准备: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玻璃棒、胶头滴管、水、氯化铁溶液。

操作步骤:(1)用少量的水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铁溶液;(2)在另一个烧杯中注入蒸馏水;(3)将配制好的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4)继续搅拌,直到液体变红褐色,停止加热;(5)将制备好的氢氧化铁胶体装入U形管中,并通入直流电一段时间。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制备出的液体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够变成红褐色?通电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个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讨论后教师总结: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过程中形成了新的物质,这是因为氯化铁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再发生聚沉形成了胶体。

胶体的性质主要有丁达尔效应、电泳和聚沉。

活动二:探究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准备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杯、水、墨水、牛奶、激光器。

省级高中化学优质课:胶体(教学设计)

省级高中化学优质课:胶体(教学设计)

省级高中化学优质课:胶体(教学设计)高中化学优质课-胶体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初步了解胶体的电泳和聚沉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探究中现象的观察,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描述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培养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阅读讨论、合作学习四、教具准备FeCl3饱和溶液、Na2CO3溶液、CaCl2溶液、淀粉溶液、开水;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小烧杯、滴瓶、激光笔等。

五、教学过程【设疑导课】我们已经知道,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请问Na2CO3溶液、CaCl2溶液属于什么?(边讲边实验)将两者混合,可以得到CaCO3浊液。

两者有哪些异同点呢?【师生交流】复习回顾溶液和浊液的知识,归纳两者的异同点。

【归纳整理】相同点: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得到的混合体系。

(引出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的概念)不同点:溶液澄清、透明,且无论放置多久都均一、稳定;浊液浑浊不透明,静置后分层/沉淀。

【板书】(一).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设疑过渡】请大家思考一下,溶液和浊液的不同外观特征是由何原因造成的呢?(学生思考回答)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引起的,过滤时溶液能通过滤纸,而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

【讲解过渡】正是如此,据科学测定,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通常小于1nm,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板书板画】。

胶体教学流程设计

胶体教学流程设计

胶体教学流程设计胶体教学流程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胶体化学这一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下面将介绍一种胶体教学流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胶体的定义、特性、形成机制以及胶体溶液的性质等基本知识。

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胶体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对胶体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设计1. 基本概念的讲解:胶体的定义、特性等。

2. 胶体形成机制的讲解:通过实例和图文讲解胶体的形成机制,包括凝胶法、凝聚法等。

3. 胶体溶液的性质讲解:包括稳定性、过滤性、透明性等。

4. 实验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胶体实验,包括胶体溶液的制备、沉降速度的测定、稠度的测量等。

三、教学方法设计1. 情境化教学法:通过展示实例和教学图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习动机。

2.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实验题目,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4. 讨论法: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形式,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教学媒体和工具设计1. 课件展示: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包括胶体的形成机制、实验操作步骤等。

2. 实验器材和试剂: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保证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3. 图片和实物展示:准备相关图片和实物,辅助教学过程中的讲解。

五、教学流程设计1. 引入: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2. 概念讲解:讲解胶体的定义、特性等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专题一 第二节 胶体》教学设计

《专题一 第二节 胶体》教学设计

《胶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胶体的观点、性质及分类;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操作技能钻研胶体的性质;3.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及分类;2. 教学难点:胶体与其它分离系的区别及检验。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激光笔、白屏等;2. 实验试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食盐水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3. 课件、教案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几种常见的胶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颜色、状态、光泽等物理性质。

2. 引导学生回顾初高中所学液体分离系的分类,提出问题:什么是胶体?它有何特点?(二)讲授新课1. 介绍胶体的观点及本质。

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胶体的形成过程,并讲解胶体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2. 介绍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等。

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介绍胶体的应用,如净水、食品加工、医疗诊断等。

(三)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胶体?它们的应用是什么?2. 胶体有哪些特性,在生产生活中有何应用?3. 如何制备胶体?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四)教室小结1. 总结胶体的观点、本质和性质。

2. 强调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五)安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搜集更多胶体的应用实例,并在教室上与同砚分享。

(六)实验教学1. 准备实验器械和试剂,进行胶体制备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诠释实验结果。

3.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胶体的性质,理解并能够利用丁达尔效应诠释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学生能够分析并总结胶体的性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课题:胶体知识目标: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胶体的概念及本质特征和性质;了解胶体的分类及分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收敛性和发散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感受化学实验之精妙,激励学生学好化学,将来应用化学知识改造世界美化生活。

板书设计篇二:=胶体教案2.1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各位专家,同行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2.1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的第一节第三个内容《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化学体系的教材重点之一。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元素与物质分类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混合物知识的运用,为进入高等学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因为掌握胶体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业生产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业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

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认为胶体的概念和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胶体的性质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职高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记住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2)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化学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提问、讨论和总结(1)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思想目标:结合本节的教学,向学生渗透严谨治学的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

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本学科更加热爱。

四,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胶体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的教法是: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

2.演示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胶体性质。

3.比较法:通过nacl溶液与胶体,nacl溶液与浊液,胶体与浊液的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识胶体,获得新知。

五、学法: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学习方法:1.观察法,学会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2.归纳法,学会根据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丁达尔现象的定义。

3.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六、教学过程: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1、课堂引入: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三个对比试验引入,这样引入会使学生感到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溶液,浊液知识也有联系,同时也为最后胶体的应用打下了伏笔。

2、讲授:接下来是胶体定义的讲解,这是本节的核心,在分析胶体定义时,我强调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的分散系,通过与浊液,溶液的对比,让学生知道胶体有不同于溶液的独特性质,截下来,我直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定义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包办。

在胶体聚沉的的教学中,我通过讲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的故事给学生设疑,从而引出胶体聚沉的概念,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科学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科学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

最后再讲解胶体的电泳时,我设计试验,让学生真切体会工业生产中将乳胶,橡胶等微粒通过电泳镀到镀件上的工业流程,加深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今后他们继续深造及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完成一个试验后,我及时提问,如: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等问题及时反馈实验教学。

3、教学效果的反馈:课堂练习有针对性、系统性。

针对重点、难点;系统于知识的内在联系;还包括提问4、归纳总结:小结中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承上启下。

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注意了教学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七、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胶体的定义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性质为主线,运用实验,挂图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七,板书八,布置作业:p37,2(1)(2)九,教学评价课堂过程设计说明: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本人尝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出结果,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

这样培养的学生欠缺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索所需知识的能力。

2.1【讲解】在本节课开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展示一组有趣的实验。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支试管,大家看这第一支试管里盛有na cl溶液,溶液澄清透明,而这第二支试管里盛有泥土浊液,我们看到泥土浊液浑浊,这第三支管中盛有牛奶,它既不像nacl溶液那般澄清透明也不像泥土浊液那般浑浊,那么牛奶属于溶液,浊液还是自成一派呢?要想揭开这个谜底同学们还须学习今天的的知识。

在学校新课之前呢,同学们需要了解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大家看小黑板和老师一起朗读: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了解了这些预备知识后,老师要考考大家,哪位同学知道溶液,浊液的分散质各是什么呢?【同学a】溶液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浊液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评价】回答的非常好,请坐。

【讲解】正如同学a所说的溶液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溶液中分散质微粒小于1nm,才表现出均匀、透明、稳定的宏观特性,常见的溶液有nacl、kno3,而浊液中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其微粒直径大于100nm,所以表现出浑浊的宏观特性,长见的浊液有泥土浊液。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介于1nm到100nm之间的又是什么物质呢?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介绍化学家族中的新成员------胶体。

【板书】2..1.3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讲解】我们先来了解胶体的定义胶体是分散质的微粒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与人体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常见的胶体有豆浆,血液,云烟雾,有色玻璃等,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介绍常见的fe(oh)3的制备方法,大家看这是75ml蒸馏水,老师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后向其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所得的分散系就是fe(oh)3胶体,在这个实验中fe3+发生了水解反应:【板书】fecl+3h2o= fe(oh)3(胶体)+3h2o 【讲解】下面老师用钢笔式激光笔照射fe(oh)3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神奇的现象发生呢?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同学b】我看到fe(oh)3胶体有束光亮的通路而nacl溶液没有通路【讲解】很好,请坐,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个神奇的现象就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丁达尔现象的定义。

【提问】同学们讨论出结果了吗?哪位同学自告奋勇的给大家展示所讨论的结果呢?【同学c】我们总结的是:用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上可观察到胶体的光亮通路。

【评价】回答的非常准确,请坐,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么定义丁达尔现象的呢?同学们请看挂图----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换句话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的散射而形成的,丁达尔现象在生活实际中随处可见如“清晨在密林里看到的一缕缕光束等”在实验室里可用来鉴别胶体与溶液。

【讲解】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同学们愿不愿意听啊?【回答】愿意【讲解】传说汉高祖刘邦之孙,人称淮南王刘安,其母亲喜食黄豆,一日母亲病卧在床,淮南王便派人将黄豆磨成粉,加水熬之以便让母亲引用,又怕食之无味,于是加了些盐调味,没料到居然凝结成块了,这也正是豆腐雏形的形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淮南王制豆腐的秘密呢?好,我们需要继续学习胶体的第二个性质聚沉,下面老师要通过一组实验给同学证明胶体的聚沉的现象,在实验开始前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本实验用到的主要实验药品。

大家看这是fe(oh)3胶体,这是nacl,al2(so4)3, 亚铁氰化钾溶液,老师要请三位小助手来辅助老师完成实验,那三位同学愿意来呢?好同学a,同学b,同学c 请这三位同学分别向试管里加入少量的fe(oh)3,同学a,向试管中加入nacl,同学b向试管中加入al2(so4)3,同学c向试管中加入亚铁氰化钾溶液。

并震荡。

好请这三位同学回到座位上。

【讲解】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看看fe(oh)3胶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同学d你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什么现象了呢?【同学d】我看到胶体聚沉了【评价】回答的非常好,请坐,胶体的聚沉现象在生活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如“江水点豆腐”现在哪位同学能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给大家揭示制造豆腐的原理呢?好,同学e,你给大家揭示这其中的奥妙吧!篇三:胶体教案[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广东省潮州韩山师范学院黄婵燕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2)掌握胶体的性质,重点掌握丁达尔效应这个性质;(3)了解胶体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结合上节课的分类,对知识进行一个分类,通过比较的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出新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的探究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