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四种中医病因概括
中医颈椎病的机理
中医颈椎病的机理
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病的发生机理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体质因素:中医认为,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肾虚等因素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体质虚弱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筋骨等组织得不到充分养分,从而引发颈椎病。
2. 部位因素: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因主要集中在颈椎的周围组织,如颈部的筋脉、经络等。
如筋脉受伤、经络阻滞等因素都可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3. 情志因素:中医认为,情志不畅、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情志因素会导致颈椎病。
中医认为情志因素可以影响人体脏腑经络的运行,进而影响筋脉、气血等的循环,从而导致颈椎病。
4. 饮食因素:中医认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也可能是导致颈椎病的原因之一。
过量的油腻食品、辛辣刺激性食品等会导致体内湿气、燥气等病邪增多,久而久之可引发颈椎病。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颈椎病的机理主要与体质因素、部位因素、情志因素和饮食因素等相关,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个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治疗颈椎病
�椎间盘边缘的变性 �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
2、慢性劳损 :
� � �
�睡眠姿势不良 �不良的生活习惯 �工作姿势不良
3、头颈部的外伤:
� � � � �
�垂直压缩暴力 �间接暴力对颈椎及周围结构的损伤 �暴力导致颈椎间盘突出 �前纵韧带撕裂 �一过性颈椎脱位
颈椎病的
01
�
02
�
03
是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 行性改变及继发
04
性骨性病理改变累及周围 神经根、椎动
05
脉、脊髓、交感神经等 组织结构,并出
06
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者。
07
中医没有专门相对应的病名,分属痹证、
08
痿证、头痛、眩晕等。
一、定义:
颈椎牵引器
二、病因病机: 1、颈椎退行性改变:
�
�椎间盘变性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扩血管药,神
02
经营养药物,解痉类药物;
� 注射疗法:
局部痛点封闭,颈段硬膜外腔封闭疗
05
法和星状神经节阻滞
� �手术治疗: 术前片 术后片
� � � � �
风寒湿型:葛根汤加减 气虚血瘀:补中益气汤 加减 肾精不足:左归丸加减 痰浊中阻:半夏白术天 麻汤加减 肝肾亏损:虎潜丸加减
颈型 颈椎病
神经根型 颈椎病
脊髓型 颈椎病
椎动脉型 颈椎病
交感型 颈椎病
三、临床表现及分类: 颈椎病 分型
1、颈型:
2、神经根型:
� 多由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前缘或钩椎关节
后方增生,椎间孔变小所致 。
� 颈5以上节段病变者可见颈肩疼痛或颈枕部
感觉障碍;
� 颈5以下者为颈僵,颈部活动受限,有一侧 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 木、肢冷,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概述】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其临床主要表现:颈项拘急强痛或颈项牵引肩臂上肢麻痛,或头痛、头晕、眩晕、耳鸣等。
每当低头抬头过久或颈部转动甚时症状加重或反复出现。
本病属祖国医学之“痹症”、“头痛”、“眩晕”等范畴。
其病情顽固,缠绵难愈。
【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间隙变窄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椎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性疾病。
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肩臂疼痛及上肢麻木为主要症状:患者颈项强直板滞,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肱二头肌腱或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X线摄片可见颈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椎间孔变形等征象。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四肢麻木,肌肉减弱,行走笨掘,甚至不能站立行走,严重者可发展至四肢瘫痪,检查可见肌张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可引出病理反射,脊髓造影有完全或部份横断性梗阻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恶心、耳鸣、猝倒症状的出现与颈部活动有关,多在颈后仰或后旋时发病,旋颈试验阳性,椎动脉造影有异常改变。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复杂,有眼部干涩胀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皮温降低,多汗或无汗心率异常等。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年老体弱,气血衰退,肝肾亏损,但亦与局部长期劳损或外伤有直接关系,在上述因素情况下风寒湿等外邪乘虚而入,从而产生了经络受阻淤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为其主要病机。
《内经》指出:“肾主骨髓”若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则出现骨骼脆弱,肢体无力,故骨易退变。
《内经》又云:“肝藏血”“肝主身之筋膜”,“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
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出现颈部的筋骨韧带钙化而退变,若肝肾不足,特别是肾精亏损为本病之本。
而血脉淤阻,气血运行不畅,乃本病之标。
如《证治准绳》谓:“有风、有寒、有湿、有内挫、有淤血气滞,有痰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颈椎病中医分型
颈椎病中医分型颈椎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以及头痛、头晕、心悸等。
中医根据病因和症状将颈椎病分为以下几型:一、风寒湿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僵硬、疼痛,以及肩、臂、手指的放射痛,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入体内,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二、痰湿阻络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疼痛、酸胀,以及上肢的麻木感,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痰湿瘀血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三、气滞血瘀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疼痛、酸胀,以及上肢的放射痛,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导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
四、肝肾不足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疼痛、酸胀,以及上肢的放射痛,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肝肾不足,不能滋养颈部和上肢,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五、气血亏虚型此型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疼痛、酸胀,以及上肢的放射痛,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亏虚,不能滋养颈部和上肢,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拔罐等疗法,以调和气血、舒经活络、缓解疼痛。
同时,颈椎病的治疗也需要患者配合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以增强治疗效果。
六、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同时可伴有手臂麻木、疼痛等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压迫神经根所致。
治疗上主要采用舒经活络、通痹止痛的方法,如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
同时患者需要配合颈椎牵引等辅助治疗,以减轻颈椎对神经根的压迫。
七、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刺激椎动脉所致。
中医颈椎病分型
中医颈椎病分型
中医将颈椎病分为以下五型:
1. 风寒湿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长期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导致颈椎部位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出现颈肩痛、僵硬、四肢麻木、头晕恶心等症状。
此型多因体虚、抵抗力差、受风寒湿邪所致。
2. 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此型多因脾虚、肝肾不足,导致痰湿内阻,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头昏目眩、四肢麻木、胸闷恶心等症状。
3. 气血亏虚型颈椎病:由于气血不足,不能濡养四肢,导致颈肩痛、四肢麻木、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等症状。
此型多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所致。
4. 肝肾不足型颈椎病: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濡养筋骨,导致颈肩痛、僵硬、四肢麻木、腰膝酸软等症状。
此型多因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所致。
5.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由于外伤或长期姿势不正,导致颈椎部位气血运行不畅,出现颈肩痛、僵硬、四肢麻木、刺痛等症状。
此型多因外伤或长期姿势不正所致。
除了以上五型,中医还认为颈椎病与情志有关,长期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颈椎的气血运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颈椎病除了针对以上五型进行辨证施治外,还注重调理情志,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另外,中医还强调颈椎的日常保健,包括正确的姿势、适当的运
动和保暖等。
正确的姿势可以避免颈椎受力不均,减少颈椎损伤;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颈椎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保暖可以防止风寒湿邪侵袭,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除了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进行对症治疗外,还注重调理情志和日常保健,旨在全面改善颈椎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探讨中医学对颈椎病的理解
探讨中医学对颈椎病的理解颈椎病是指颈椎部位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常见症状为颈部疼痛、僵硬和运动障碍等。
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手段,现代医学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治疗方法,如手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但是中医学在颈椎病的治疗上也有其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医学对颈椎病的理解和治疗思路。
一、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1.病因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的主要病因是气血不畅和经络阻塞。
气血不畅通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体力过度、久坐久站等因素有关;而经络阻塞则与风寒湿邪进侵、身体虚弱等因素有关。
2.症状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项部疼痛、手臂发麻、肩颈僵硬等,这与中医学中关于经络的理论有关。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当经络受到阻塞时,就会导致经络所连通的组织和器官出现不同的症状,如颈椎病的症状就是因为经络阻塞导致的。
3.病程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的病程一般较长,病情也相对复杂。
这是因为颈椎部位接近脑部,易受情志、气血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病程和治疗效果。
二、中医学对颈椎病的治疗思路1.整体调理中医学治疗颈椎病时,首要的思路是要整体调理,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包括身体、情志、饮食、运动等方面。
此外,中医学还会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针灸理疗针灸是中医学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针刺腧穴,调节经络气血,改善局部血流循环,缓解疼痛,消除僵硬等症状,起到治疗作用。
在针灸治疗中,医师会结合具体的病情,选择刺激相应的腧穴,调整适当的刺激力度和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中药调理中药方也是中医学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
中药有调整气血、化瘀散瘀、活血止痛等作用,可以通过改善局部血流循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等方式,起到治疗作用。
中医师会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方,调整药物剂量和方剂方式,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4.推拿按摩中医学认为,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软组织和关节的代谢,改善局部血流循环,缓解疼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颈椎病中医辨证一、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方法。
二、病因与病机1.病因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姿势不良、劳动方式不当、颈椎长期受风寒侵袭等。
2.病机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机主要有气滞血瘀、痰湿阻滞、肝肾不足等。
三、临床表现1.颈部疼痛颈部疼痛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表现为局部或弥散性的疼痛,常伴有僵硬感。
2.头痛颈椎病患者常出现头痛症状,可以表现为前额疼痛、枕部疼痛等。
3.上肢麻木、无力颈椎病引起的神经根损伤常导致上肢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
四、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疼痛部位可有紫瘀斑点。
2.痰湿阻滞型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伴有沉重感,容易疲倦,舌苔多腻。
3.肝肾不足型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伴有骨质疏松、腰膝酸软等症状,舌质淡红。
五、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
1.气滞血瘀型治疗原则:●理气活血,行气止痛:采用逍遥散、血府逐瘀汤等药物治疗。
●肌肉松弛,促进血液循环:可采用推拿、针灸等物理疗法。
2.痰湿阻滞型治疗原则:●消痰化湿,通络止痛:采用平胃散、川芎茶等药物治疗。
●温经理阳,促进湿气排出:可采用温灸、艾灸等物理疗法。
3.肝肾不足型治疗原则:●补肝肾,滋养筋骨:采用六味地黄丸、益智丸等药物治疗。
●加强腰膝部保暖,避免寒湿侵袭:可采用腹部贴敷、温灸等物理疗法。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1.附件1:颈椎病中医治疗方案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退行性改变、退变、增生,引起神经和血管受压,导致颈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病症。
2.辨证:中医诊断方法的一种,通过观察、问诊、切诊等手段,来判断病情及病理机制。
3.气血运行不畅:中医术语,指气血循环受阻,不能正常运行的状态。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有如下几种:1、风寒痹阻型:患者多有风寒侵袭病史,局部以冷痛为主,遇寒冷刺激后加重,伴有手臂麻木发冷、全身酸楚、畏风恶寒等表现。
治宜温经活血,代表方为桂枝葛根汤;2、气滞血瘀型:患者多有外伤史或为伏案工作者,有固定疼痛点,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部有压痛。
治宜活血化瘀,以补阳还五汤加减;3、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颈肩疼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全身症状。
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还可出现上肢放射性麻痛、无力,头晕、呕吐等症状。
中医建议保守治疗外敷济愈堂颈椎顺古安玉贴效果显著。
1.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
(贴在发根处)
2.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第5、6、7节颈椎为中心贴上)
3.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
4.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
5.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一、病情描述⒈颈椎病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包括颈椎关节、颈椎间盘和周围软组织病变。
⒉病因分析: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年龄、工作姿势、颈部受伤和缺乏运动等。
二、中医四诊分析⒈望诊:观察患者的颈部是否有肿胀、红斑、皮肤变色等异常表现。
⒉闻诊:听取患者对颈部疼痛的描述,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痛等。
⒊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和疼痛的特点等。
⒋切诊: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检查患者颈部是否有压痛点、紧张度等。
三、中医辨证分析⒈气血不调证:表现为颈部疼痛、颈肩部紧张、头晕乏力、手麻、舌淡苔白等。
⒉肝肾亏虚证:表现为颈椎病疼痛加重、颈部肌肉无力、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舌淡苔白等。
⒊寒湿内蕴证:表现为颈部疼痛、湿重感、活动受限、压痛明显、舌苔厚白等。
⒋气郁血瘀证:表现为颈部疼痛、胸闷、疼痛难以忍受、疼痛范围明显、舌质紫暗等。
四、中医治疗方案⒈气血不调治疗:调养气血、活血祛瘀,使用补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等,结合针灸、推拿疗法。
⒉肝肾亏虚治疗:益肝肾、滋阴补阳,使用温阳滋肾的中药,如杞菊地黄丸,结合针灸、艾灸疗法。
⒊寒湿内蕴治疗:祛湿散寒,使用温中散寒的中药,如草果、红花等,结合针灸、拔罐疗法。
⒋气郁血瘀治疗: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香附等,结合针灸、火罐疗法。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⒈附件一:中医草药方剂配方表格。
⒉附件二:针灸治疗所需的穴位图。
⒊附件三:推拿按摩手法示意图。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颈椎病:根据《中华医学会颈椎病防治指南》,颈椎病是颈椎解剖结构损害或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⒉中医四诊:中医四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⒊辨证分析: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进而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
颈椎病,中医怎么治疗?
颈椎病,中医怎么治疗?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性较多,好发于C5-6、C6-7椎间盘。
一、颈椎病中医辩证的病因(一)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和发展的最基本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的纤维环和髓核的水分逐渐减少,椎间盘渐变薄,使关节囊、韧带松弛,椎体、椎间关节及其周围韧带变性、增生、钙化。
形成颈椎不稳定的恶性循环,最后发生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或压迫的表现。
(二)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就是创伤可诱发或加重颈椎病,慢性损伤例如长久伏案工作,可加速颈椎病的发展过程。
(三)先天性颈椎管狭窄:此类病人颈椎退行性改变比较轻,但可以出现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血管的症状和体征。
(四)风湿寒冷是诱发颈椎病的重要因素。
二、颈椎病的分类:根据受压部位的不同,可分为4型(一)神经根型:这是最常见的一类,约占颈椎病的50%~60%。
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关节突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
(二)脊髓型:是颈椎病最严重的一型。
约占颈椎病的10%~15%。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
(三)椎动脉型:由于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颈椎稳定性下降,椎间关节活动移位等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
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所致。
(四)交感神经型:颈椎结构退行性病变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致。
除以上四种类型外,临床上还有颈型、食管型以及复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较少出现,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枕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
食管型颈椎病较少见。
少数病人椎体前缘有较大的骨赘增生,压迫前方食管引起吞咽不适或吞咽困难。
复合型颈椎病即同时兼有两种或多种类型表现的颈椎病。
三、颈椎病的中医辩证表现和治疗(一)神经根型:1.临床表现: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肩部及上肢放射。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颈椎病的证型很多。
目前比较一致的中医辨证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
其中以落枕型及痹证型最为多见。
1.落枕型颈椎病中年以后体质渐弱,肝肾之气渐失旺盛,如兼气血亏虚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则可导致关节囊松弛、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颈背疼痛反复发作。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症状发作时颈项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个别合并有眩晕或偏头痛者,每次发作三五天后,可有一段时间缓解。
2.痹证型颈椎病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风寒及劳累可加重症状。
症状以一侧肩臂疼痛、麻木或肌肉萎缩为多,间有两臂麻痛者。
从主诉及症状的轻重不同,又可分为疼痛型、麻木型和萎缩型三种。
(1)疼痛型:发病较急,颈、肩、臂、手均觉疼痛、酸胀,肌力和肌张力也有所减弱,大多系一侧发病,患者头部微偏向患侧,以减轻症状。
咳嗽可有震动痛,夜间症状加重,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如侧卧时患侧在上等。
(2)麻木型:发病较慢,肩臂和上胸背麻木不仁,或兼有轻度疼痛,麻木以前臂及手为主,夜间症状较为明显,白天可无症状,皮肤痛温觉减退,肌力和肌张力均正常。
(3)萎缩型:患侧上肢肌力减弱,大小鱼际肌萎缩松弛,肌力明显减退时影响劳动,但无疼痛、酸麻感觉。
3.痿证型颈椎病肝肾久虚,筋骨痿弱,渐觉肢体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温,肌肉痿细。
如兼气血不足,经脉空虚,筋骨失养,宗筋弛纵,则症状逐步加重,可兼有二便失控。
4.眩晕型颈椎病肾水亏损,肝阳上亢,致头目眩晕,尤以位置眩晕为特点,还可见头痛,急躁易怒,偶有肾气亏损、气血俱弱而突然晕厥、跌倒者,但较为少见。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比较多见的是眩晕时作,头重脚轻,走路欠稳,或同时有偏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5.五官型颈椎病较少见,症状多不典型。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1.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认识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发病的内因是人到中年以后肝肾功能由盛到衰,或久病伤肾,或强劳伤肾,致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气血失于循行,筋脉失于润养所致。
外因是有明确外伤史,或与职业工作姿势不正确致颈部肌肉劳损,使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杂至督伤络阻,闭阻经脉,脉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所致。
本病属肝肾气血不足为本虚,积累伤筋,外感于邪,筋脉挛急痹痛为标实。
从而导致一系列颈肩臂痛,手麻,头晕及肢无力,或拘挛等症状。
2.颈椎病的辨证分型特点依据病因病机,将本病分为肝肾亏虚型、风寒湿型和气虚血瘀型。
肝肾亏虚型病程较长,发病较缓,出现肢体沉重,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持物及行走不稳,最后无力行走而瘫痪,兼有二便失禁(多见于脊髓型)。
风寒湿型发病较急,见于长期伏案低头工作患者,致颈肩臂疼痛、麻木、酸胀感为主要症状,并以夜间症状加重为特点(多见于神经根型)。
气虚血瘀型见于中老年人,其症状头痛头晕,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
以转动头颈即发眩晕,甚至晕厥、跌倒为特点(多见于椎动脉型)。
3.颈椎病的治法方药特色治宜以补为主,以通为用。
补则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通则风寒湿邪沉伏于经络者,以活血通络疏风散寒除湿为主。
颈病汤基础方,药用鹿角胶20g、黄芪30g、当归20g、川芎10g、羌活20g、姜黄15g、秦艽20g、桂枝15g、地龙15g、细辛5g、葛根20g。
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中鹿角胶、黄芪、当归、川芎以滋补肝肾,补气活血为主药;羌活、秦艽、姜黄、桂枝、茯苓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为辅药;地龙、细辛通络止痛为佐药;葛根升阳发散而解项背之强急,又能引诸药上达于颈项为使药。
诸药合用,恰中病机。
4.强调功能锻炼①自我按摩患者双手半环抱于颈后,头后仰,沿颈棘突两侧上下进行对合捏挤项后软组织,使肌肉松弛缓解疼痛,从而达到自我康复目的。
②自我练功患者坐位,两肘屈曲,左手背反摸棘突,右手拇食中指用力拉对侧耳垂,使颈椎缓缓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还原,再使头颈转向对侧,方法同前,旋转力度由小到大,达到松解小关节之间粘连舒利筋骨之作用,恢复颈椎内外平衡。
颈椎病的中医病名词解释
颈椎病的中医病名词解释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晕、肩背酸痛等不适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颈椎病可以用多个病名来进行诊断和描述。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中医病名,从而更好地理解颈椎病的中医诊疗。
一、寒湿侵袭颈脖在中医中,寒湿侵袭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因素。
当颈部受寒湿侵袭时,局部的气血运行受阻,导致气血郁滞,进而引发颈椎病。
病人会感觉颈部僵硬,疼痛难忍,并伴有湿气重的表现,如酸胀、沉重等感觉。
此时,中医治疗会通过祛寒湿的方法,以温经通络来缓解症状,如通过艾灸、走罐等方法,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二、肝肾不足导致颈椎病在中医理论中,颈椎病与肝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肝主筋,藏血养肌;肾主骨,藏精养髓。
当肝肾功能出现不足时,就会影响到颈椎的正常运行。
病人会表现出颈腰酸痛、乏力、头晕等症状。
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滋养肝肾,补益肝肾之气来改善病情。
例如,采用中药调理肝肾,养护骨髓,以及运用针灸疗法来调理经络,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三、气血不畅引起颈椎病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的运行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当颈椎部位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病人会感到颈部疼痛,以及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在中医治疗中,通经络、活血化瘀是关键。
中医师会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来促进局部气血的流通,改善颈椎病的病情。
四、痰湿阻络所致的颈椎病中医认为,痰湿内生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体内湿气过重,且失去正常排泄的能力时,就会产生痰湿,阻碍气血的正常流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病人会感到颈部疼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祛湿化痰的方法,调理体内湿气,清净络脉来缓解病情。
例如,采用艾灸、穴位按摩等方法来祛除湿气,改善颈椎病的症状。
五、肝郁化火引发颈椎病在中医理论中,情绪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
当人体内肝郁过重时,就会导致火气内生,进而影响颈椎的正常运行。
病人会感到颈部疼痛、眩晕、易怒等不适症状。
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平衡情绪,清除体内的火气来改善病情。
中医关于颈椎病的认识
中医关于颈椎病的认识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不畅、筋脉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导致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于颈椎病的认识,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预防调理方面的内容。
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1气血不畅气血不畅是引起颈椎病的重要因素。
长期的情绪压抑、劳累过度、坐姿不良等都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使得颈椎部位的筋脉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从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1.2筋脉失养筋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部分,负责传递气血和营养物质。
如果筋脉受到损伤或失养,会导致颈椎部位的功能异常,出现颈椎病的症状。
1.3风寒湿邪侵袭中医认为风、寒、湿是引起颈椎病的外邪因素。
长期暴露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或者受到风寒湿邪的直接侵袭,会导致颈椎部位的经络受阻,引发颈椎病的发生。
2.辨证论治中医治疗颈椎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按摩等。
2.1活血化瘀对于颈椎病引起的疼痛症状,中医常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桃仁等,可以促进局部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2.2理气活血对于颈椎病导致的颈部僵硬和运动受限,中医常采用理气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香附、延胡索等,可以舒筋活络,改善颈部的运动功能。
2.3祛风散寒湿对于因风寒湿邪引起的颈椎病,中医常采用祛风散寒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防风、羌活、苍术等,可以祛除体内的湿邪,减轻症状。
3.预防调理中医认为,颈椎病的预防和调理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调理方法:3.1合理饮食中医强调合理饮食对于颈椎病的预防和调理的重要性。
建议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种子、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
3.2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颈椎病的预防和调理具有积极作用。
中医推荐进行一些适合颈椎的运动,如颈部按摩、颈椎操等,可以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
中医说—颈椎病
中医说——颈椎病中医学将颈椎病分为落枕型、痹证型、痿证型、脊髓型和五官型。
但由于目前中医对颈椎病辨证缺乏统一认识,直接影响了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因此,中医治疗颈椎病应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颈椎病隶属中医学“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范畴。
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病的病因,无外乎外感风寒湿邪、慢性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伤、畸形等几个方面。
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畅,“不通则痛”,随之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邪客居经脉,气血瘀滞为标。
一般认为肝肾亏虚、筋骨劳损,复加风寒湿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痹阻经络产生痛、麻、酸、重是本病主要的病因病机;肾精亏虚,脊髓不充,骨骼退变,而发生骨赘,压迫刺激神经、血管、韧带等而发生颈僵痛诸症。
颈椎病治则治法1、落枕型落枕型颈椎病以颈部症状为主,相当于西医颈型颈椎病,临床上最为常见。
以颈部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抬头困难,患者常诉说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
约半数以上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X线平片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明显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征或骨质增生。
本型颈椎病目前有以下治疗方法。
(1)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本法在落枕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甚广,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颈椎病,临床治疗本证大部分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收效甚著。
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180例,总有效率98.33%。
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110例,总有效率98.2%。
用桂枝加葛根汤结合“米字操”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通过与颈舒颗粒疗效比较显示,桂枝加葛根汤结合“米字操”在有效率及改善患者疼痛方面优于颈舒颗粒,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通过研究发现加味桂枝葛根汤较西药西乐葆及妙乐,疗效持久,不易复发,体现出治病求本的中医治疗思想。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中医概述颈椎病的四种病因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由于颈椎内因、外因的变化,使颈椎及其周围的神经、血管发生病理改变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颈椎病日趋重视。
祖国医学经过了数干年实践,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著述,其中也包含与颈椎病临床表现有关的理论及治疗经验。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理论体系的不同,未见颈椎病的中医专著。
但古人经过大量的实践,细致的观察,详细地记录了和我们今天所述颈椎病的各型病变相似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颈、肩、臂痛等症多包括在祖国医学痹证中,这些症状多因外伤或气血虚衰、感受风寒湿邪所致,而头昏、目眩、耳鸣等症则多与疾浊、肝风、虚损有关。
颈椎病的常见原因可以概括为:(1)外伤:是指跌仆、闪挫等对筋、骨、皮肉的损伤。
外伤所致的颈肩痛,是指由于闪、挫所致的筋络、筋膜、肌肉等软组织受伤(包括急、慢性损伤)以及关节错位造成的症状,即所谓的骨错缝、筋出槽症状。
人体是一个整体,由于颈肩等部位受外力影响而遭受损伤时,也能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因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可见肩、背、肢体痛等症,此时以疼痛为主。
另一方面,人体的脏器都依赖于气血的滋养,如气血阻滞,则脏腑缺乏气血濡养,其功能也受到影响,肝、肾、脾等内脏功能受到影响后反过来会影响筋骨、肌肉和关节功能。
这时疾病的症状不仅是外伤后的疼痛症状,还会出现各种虚证。
因此伤后应注意到内脏功能.特别是肝肾脾功能受损的因素。
(2)风寒湿痹、经络受阻:由于风、寒、湿三种外邪侵入身体,流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肢体与关节疼痛、酸麻、重着及屈伸不利等。
古代医家归纳的这些风寒湿痹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其中包括了现代所指的颈椎病症状。
特别是痛痹、着痹所致的症状,包括了大部分的根性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
风、寒、湿三种病邪中某一种病邪偏盛,则某一方面的症状就表现得突出,如寒邪偏胜则为痛痹,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得热则减,遇寒则甚,关节屈伸不利,施治时应以散寒止痛为主(3)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久病体弱,肝血不足,肾精亏损,经脉失去濡养,可致肢体筋膜弛缓,手足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肝肾不足,气血亏损,除了可引起肢体不利等症外,还有耳鸣、目眩等症。
中西医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分析
中西医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分析一、中医近十年来,中医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有了较深入的研究。
归纳而言,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体质的盛衰以及生活环境、劳损、外伤等有密切的关系。
(一)感受外邪即便是体质良好者,如果长期感受寒湿,风寒湿之邪杂至,日久亦可积而成疾。
而体质虚弱或过劳之时,外邪更易入侵而为病。
(二)外伤与劳损颈部外伤必然导致局部经脉气血的瘀滞不通,慢性劳损是指经久的积累性损伤,如颈部长时间在某些强迫或被动体位之下,会导致气血失和,经脉不通。
日久血瘀痰聚,累及肝肾督脉,则病根深入,缠绵难愈。
(三)体质虚弱由于患者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疏,易为外邪所侵;既病之后,正不能驱邪外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逐渐深入,留于颈项筋骨血脉。
尤其是人到中年,营卫气血渐弱,肝肾渐衰,筋骨懈惰,血脉窒滞,而出现颈椎病。
二、西医(一)颈椎的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的纤维环在20岁左右就开始慢慢退化,髓核亦于25岁左右出现退变,稍后椎体的软骨出现退变,并逐渐失去其半透明膜的作用,从而加快了髓核和纤维环的变性和老化。
颈椎间盘的退变可继发颈椎失稳,长久下去,椎体边缘便出现骨质增生,骨刺形成,韧带肥厚,从而继发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等。
(二)慢性劳损慢性劳损是指超过生理活动的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度活动,这是颈椎退变的最关键的病因。
常见的慢性劳损包括:1.不良体位如枕头过高,平卧位或俯卧位屈颈看书,均可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失衡和劳损。
长期下去必将累及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并波及椎管内脊髓与神经根。
2.工作姿势不良,如从事打字员、会计、电脑操作员、办公室文书、长期伏案工作等职业者,长期低头和耸肩工作。
日常生活中台椅高度不合适等均易致肩颈劳损。
3.不适当的体育活动和外伤如用头部撞球,头顶地面翻跟斗,跳水时姿势不当,颈部前屈或后伸受伤,急刹车时头部的前俯后仰损伤等,均可造成颈椎韧带和椎节的损伤。
综上所述,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是椎间盘退变所致,这种退变的快慢与程度又因人而异,同时与外伤、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姿势有密切关系。
颈椎病(项痹病)中医治疗
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和颈 枕痛及枕部感觉障碍等;在颈5以下者 可见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 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 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椎 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阳性。
❖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头晕,有时伴 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瞳 孔扩大或缩小,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 前区痛和血压升高;头颈及上肢出现出汗 异常;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
❖ 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眼 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 胃肠胀气
❖ X线、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型颈 椎病相似
❖ 眩晕 本型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旋转性、 浮动性或摇晃性。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加 重。
❖头痛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血 管代偿性扩张引起。主要表现为枕部、顶 枕部痛、也可放射到颞部。多为发作性胀 痛。
❖视觉障碍 为突发性弱视或失明、复视, 短期内自动恢复。是大脑后动脉及脑干内 3、❖ 根据测量C4,5椎管最小,C2 最大。C4前后径1.19cm,C2 位1.4cm。C5前后径.18cm。
❖ 颈脊柱屈伸时,颈椎管的长 度有所改变。
❖ 完全屈曲时,椎管的前缘可 被拉长1.5cm。其内的脊髓也 被牵长变细且紧张。后伸时 椎管变短,脊髓松弛而变粗23cm,易于受压。
脊髓
❖ 颈3-胸2为颈膨大,C6最粗。 ❖ 脊髓内出现病变时, 首先出现上肢症状, 然后出现下肢神经 功能障碍;
横突孔
❖ 颈椎的横突部有横突孔,其中有 颈动脉、静脉和交感神经通过。
❖ 椎动脉为两侧锁骨下动脉的分支, 一关般节由入颈颅腔6横,突在孔颅进内入合,成在椎寰基枕底 动脉至小脑及内耳。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部位的疼痛和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而针对颈椎病的治疗,中医有着独特的辨证方法。
本文将就颈椎病的中医辨证进行详细介绍。
中医辨证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观察病情、询问病史、望闻问切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法。
对于颈椎病患者,中医辨证可以分为气血虚弱、风寒湿邪、痰湿内蕴、肝肾阴虚等几种类型。
首先是气血虚弱型的辨证。
气血虚弱是指患者气血亏虚,导致颈椎部位缺乏养分和能量的供应,从而引发疼痛和僵硬。
此时,患者往往表现出精神疲乏、面色苍白、舌质淡白等症状。
对于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中医治疗主要以益气养血为主,可以选择一些补气养血的药物,如人参、黄芪等,同时患者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多补充营养物质。
其次是风寒湿邪型的辨证。
风寒湿邪是指外界的寒湿气候进入人体,使得颈椎部位的血流不畅,导致疼痛和不适。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局部疼痛、感觉冷痛等症状,舌苔白腻。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祛风散寒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温经散寒的药物,如羌活、防风等,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潮湿的天气。
第三种是痰湿内蕴型的辨证。
痰湿内蕴是指人体内湿气积聚,堆积成痰,进而阻碍颈椎部位的气血流通,引发疼痛和不适。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表现为头重脑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苔薄白而湿。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祛痰化湿为主,可以选择一些祛湿化痰的药物,如半夏、陈皮等,同时还需要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寒湿的食物。
最后是肝肾阴虚型的辨证。
肝肾阴虚是指患者肝肾功能不足,导致颈椎部位的气血流通受阻,引发疼痛和僵硬。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状,舌质红少苔薄。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养肝肾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滋补肝肾的药物,如枸杞子、山药等,同时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并进行适当的调理。
总之,对于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精确的辨识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诊治勿入五误区
1、不恰当的反复牵引。
颈部牵引是目前治疗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不恰当的反复牵引可导致颈椎附着的韧带松弛,加快退行性病变,降低了颈椎的稳定性。
2、反复盲目按摩、复位。
颈椎病发病机理复杂,在做按摩复位治疗前必须要排除椎管狭窄、严重的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等等,脊髓型颈椎病绝对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
3、在治疗过程中不注意颈椎生理弯曲的恢复。
盲目牵引,使颈部的肌肉韧带等长期处于非生理状态,会造成慢性损害,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颈椎生理弯曲的恢复和保持。
建议采用药枕、药袋,膏药贴敷(高小白颈肩腰腿贴养骨品牌黑膏药或吾善草木贴绿膏药)进行综合治疗,绝大部分生理弯曲恢复,症状消失。
4、过于夸大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
5、轻视颈椎病的预防。
长期固定一个姿势,容易造成颈部软组织劳损,渐发展为颈椎病。
颈椎病四种中医病因概括
(1)外伤:是指跌仆、闪挫等对筋、骨、皮肉的损伤。
外伤所致的颈肩痛,是指由于闪、挫所致的筋络、筋膜、肌肉等软组织受伤(包括急、慢性损伤)以及关节错位造成的症状,即所谓的骨错缝、筋出槽症状。
人体是一个整体,由于颈肩等部位受外力影响而遭受损伤
时,也能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因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可见肩、背、肢体痛等症,此时以疼痛为主。
另一方面,人体的脏器都依赖于气血的滋养,如气血阻滞,则脏腑缺乏气血濡养,其功能也受到影响,肝、肾、脾等内脏功能受到影响后反过来会影响筋骨、肌肉和关节功能。
这时疾病的症状不仅是外伤后的疼痛症状,还会出现各种虚证。
因此,伤后应注意到内脏功能.特别是肝肾脾功能受损的因素。
(2)风寒湿痹、经络受阻:由于风、寒、湿三种外邪侵入身体,流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肢体与关节疼痛、酸麻、重着及屈伸不利等。
古代医家归纳的这些风寒湿痹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其中包括了现代所指的颈椎病症状。
特别是痛痹、着痹所致的症状,包括了大部分的根性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
风、寒、湿三种病邪中某一种病邪偏盛,则某一方面的症状就表现得突出,如寒邪偏胜则为痛痹,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得热则减,遇寒则甚,关节屈伸不利,施治时应以散寒止痛为主。
(3)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久病体弱,肝血不足,肾精亏损,经脉失去濡养,可致肢体筋膜弛缓,手足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肝肾不足,气血亏损,除了可引起肢体不利等症外,还有耳鸣、目眩等症。
此外肾虚不能养肝,以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也能引起眩晕等症。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颈椎病包括了椎动脉型、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的大部分症状。
(4)痰湿凝阻、经络瘀滞。
痰是机体发生病理变比的产物,由人体的津液凝聚变化而成。
由于肺、脾、肾功能失调加上寒热燥湿等外邪因素影响了津液的正常输布和运行,停聚在机体某个部位,造成气血、经络运行不畅,这样又导致了人体出现新的功能障碍。
痰湿凝阻引起的证候相当广泛,在人体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症状。
痰湿上逆头部多见眩晕,阻于四肢者多见四肢麻木疼痛。
临床所见由风痰引起的呕吐、头晕、突然跌倒、四肢麻木,由寒痰引起的骨痹刺痛、四肢不举、厥冷等症状,包括了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的许多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