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穴位图

合集下载

(推荐)腹针图解

(推荐)腹针图解

腹针图解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功能腹针要求临床病人在首次治疗时必须对腹部的基本定位穴位进行准确的度量,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按照取穴的规范进行反复的校对。

(1)中脘(2)下脘(3)水分(4)神阙(5)阴交(6)气海(7)石门(8)关元(9)商曲(10)气旁(11)气穴(12)滑肉门(13)天枢(14)外陵(15)水道(16)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17)大横(18)下风湿点、下风湿外点⑴中脘定位: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功能;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疾病。

⑵下脘定位: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功能:任脉的经穴,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等疾病。

⑶水分定位:神阙穴上1寸的任脉上功能: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鸣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

⑷神阙定位:脐之正中取之功能: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小儿乳痢脱肛、肠结核、水肿、臌胀、中风脱症、中暑、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

定位:脐下1寸的任脉上功能:腹痛冲心、不得小便、水肿、疝痛、阴汗湿痒、腰膝拘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痛等疾病。

⑹气海定位:神阙穴下1.5寸的任脉上功能:下焦虚冷、呕吐不止、腹胀、腹痛、肠麻痹、遗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虚阳不足、惊恐不卧、神经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

⑺石门(别名:绝孕,禁针)定位:神阙穴下2寸的任脉上功能:腹胀坚硬、水肿、尿潴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泄泻、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疝气疼痛、产后恶露不止、崩漏、闭经、乳腺炎、妇人绝孕等疾病。

⑻关元(别名:丹田)定位:神阙穴下3寸的任脉上功能:诸虚百损、脐下绞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妇女不孕、痛经、盆腔炎、血崩、子宫脱垂、遗精、阳痿、遗尿闭经、带下、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疾病。

⑼商曲定位:下脘旁开5分处取之功能: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腹膜炎、颈肩疼痛等疾病。

腹针针法

腹针针法

腹针针法特效腹针疗法是一种针灸治疗的新疗法。

特点之一是:操作方便、容易学习、容易掌攫,并能不断地提高治疗水平。

掌握腹针,必须全面理解和熟悉特效腹针疗法的基本知识,要掌握好三个环节:一、掌握好多种取穴方法腹部存在广泛的经脉,理解十二经、奇经八脉和早期经脉的规律,灵活用好三种取穴方法,即(1)循经取穴法;(2)定位取穴法;(3)八廓取穴法。

循经取穴法和八廓取穴法,目的在于调理人体的脏腑机能和疏通经络;定位取穴在于治疗人体相对应部位的病证。

综合灵活使用三种不同取穴方法是掌握腹针的重要环节之一。

八廓取穴法是根据后天八卦和五行学说的规律,以腹部八个方位中的有效腧穴,用以加强调理脏腑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二、掌握好腹针常用的基本处方。

特效腹针疗法总结了几个有效的基本处方,即:(1)补脾肾方:包括中脘穴和关元穴;(2)调脏腑方:由中脘、下脘、气海和关元四穴组成:(3)通经络,行气血方:即双滑肉门穴、双外陵穴;(4)清热解毒方:由中脘、下脘穴和双上风湿点穴下组成;(5)改善头部供血方:由中脘、下脘、下脘穴上、双商曲穴组成,或加刺下脘穴上至双商曲穴连线之中点;(6)调脾燥湿方:选用双大横穴。

这些基本处方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和治疗身体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的基本处方;也是腹针治疗各种疾病处方中的基本方。

掌握这些基本处方,灵活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常见病、常见病中的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等。

三、掌握好不同针刺深度的规律腹针治疗在针刺深度上有严格的区别和要求。

腹针针刺的深度,应根据治疗所达到的不同效应,而选用不同的针刺深度。

针刺深浅的目的和原则是:为调理脏腑功能,一般采用中刺或深刺;为疏通经络多采用中刺;为定位调治人体各部位病证时选用不同程度浅刺或中刺。

定位针刺早期经络范围内的腧穴或针刺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加以分析,要考虑患者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病位的深浅,而选择不同的深度,以提高腹针治疗效果。

腹针治病总结(纯干货,建议收藏)

腹针治病总结(纯干货,建议收藏)

腹针治病总结(纯干货,建议收藏)一、调任督冲脉(一)气穴肚皮发黄、发黑,是肝气不疏、气郁,肚皮有花纹比无花纹的更差。

肚皮松松垮垮,是气虚。

女过35岁,男过48岁,都上引气归元;女过42岁,男过50岁都要加冲脉的气穴;有心脏病、肺病、肾病,不论年纪大小都要调冲脉,加上“气穴”。

针尖方向不能朝头,应向脚的方向斜刺,如果朝上会引起气逆。

(二)任脉四穴上脘、下脘,调补心脾肺,针尖45度角斜刺。

针尖不能朝上,否则容易心脏病、神经发作。

气海,以调补阴气为主;可以直刺,针站不住,可以向脚的方向。

关元,阴中生阳,阴阳双补。

加上气穴,可以加强关元的作用。

关元、气穴,垂直深刺,针尖不能朝上,更不能朝下。

针尖朝上,气往上,脚会冷;朝下,肾水下行,正气受损,会出现白带流水。

气海、关元连用,可以培元补肾,调内分泌。

(三)加强穴在关元下5分,垂直深刺,有加强调补的功效,可以针对哮喘、卵巢早衰,心脏病、老年人、肾病的人。

在下脘旁开5分的商曲,有加强冲脉的行走的作用,调补心、脾、肺、肠胃。

颈椎、腰椎有问题,也要加双商曲。

颅内脑供血不足,加双商曲。

针尖朝脚的方向,斜刺。

(四)水分、中极水分,消肿,不管什么原因。

直刺、深刺。

中极,相当于尾椎头。

可以调膀胱,主治尿频、小便不下。

但是尾椎病,不能直接扎中极,应往痛处挪1-2毫米,否则变成调膀胱的功能。

直刺、深刺。

同时也是前列腺的病灶,包括炎症、肥大。

痔疮,不扎中极,而是旁开。

以痔点定位置。

外痔过皮则可,内痔过皮,再往里。

浅刺中极旁开上下左右1厘米,可以调外阴、龟头炎、湿疹。

二、调胃经胃经上穴位,脂肪厚,进针比任脉的深(一)天枢调补脾胃肠,消化吸收软弱者。

直刺,也可以朝脐方向略斜,但是不能朝上、朝下。

比中刺略浅:调月经量少、淡等后天气血少。

太深,饭量会大开。

(二)滑肉门、外陵滑肉门相当于肩关节的内侧,外陵相当于髋关节,两穴合用,可以活跃四肢供血,如手脚冰凉者。

针对关节四肢,应该垂直、中刺。

腹针的常用穴位与取穴

腹针的常用穴位与取穴

度量时的注意事项(1)
• 中庭和曲骨具有明显的骨性标志,因此
定位不存在难度。但中庭取穴时,手法 宜轻,以免引起患者胸部的憋闷或其他 的不适感。 • 神阙的度量以中心为准,不能以脐的上 缘或脐的下缘为标志点,以保证取穴的 统一和规范。
度量时的注意事项(2)
• 对侧腹部的横寸度量时,以神阙通
过天枢到侧腹的水平线进行度量。 • 可在腹侧用一直尺贴腹壁外缘与床 成90%角向上方伸出,用另一尺 与前尺的平面90%相交,测量到 神阙穴的长度为6寸,其2寸处为 天枢穴的定位点。
取穴操作规范要点

操作规范化,首先是取穴的规范 化,如果没有取穴的规范化,就不 存在处方的标准化。 • 处方的标准化,首先建立在穴位的标准化 上。因此,在腹针中任何穴位的定位只有 一个。必须进行认真的度量。 • 疗效与取穴的准确相关,疗效不理想首先 必须对穴位进行校准。
取穴操作规范
• 操作规范
必须进行 教学示范。 • 因为,针 灸是操作 性很强的 学科。


• 定位:位于神阙穴旁开2寸。 • 功能: • 中刺治疗:呕吐、泻泄、赤白痢、
消化不良、水肿、赤白带下、月经 不调、不孕、癫痫、便秘、腹胀、 肠鸣腹位:位于阴交穴旁开2寸。 • 功能: • 浅刺治疗:髋关节炎、股关节供血
不足、坐骨神经痛等髋关节周围的 疾病。 • 深刺治疗:腹痛、疝气、痛经、附 件炎、

• • • •

定位:位于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 功能: 浅刺治疗:颈部、咽喉的疾病。 深刺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 腹泻、反胃、慢性胃炎、便秘、恶心、 呕吐、腹胀等疾病。


• 定位:位于神阙穴上1寸任脉上。 • 功能: • 中刺治疗:慢性炎症,有消炎止痛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作为一个微针系统,其特定区域都包含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 在结构上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同样也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 整体的信息也对腹部发生影响,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反过来,腹部的 信息不但反映着整体的状况,也对整体产生影响和调控作用。
腹针中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 是腹针取效的机理所在。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常用穴位图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四、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
1、天 地 针
组成: 中脘、关元
(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阙为中,关元为地)
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
2、引气归元
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此方寓“养后天以补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
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3、常用的针刺法
(1)三角针 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两针使三针
形成等腰等边三角形。适宜于症状比较局限的疾病。如膝关节 疼痛、局部关节疼痛。 (2)三星法
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左右,各距主穴3~5分,分别各刺1 针,形成并行排列。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疾病。如坐骨 神经痛等。 (3)梅花刺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5 、膝关节痛
【腹针治疗】 处方:滑肉门S 、外陵S 、气旁S 、下风湿点S 辩证加减: 膝关节扭挫伤:内侧损伤---下风湿内点三角 外侧损伤---下风湿下点三角 膝关节骨质增生:天地针、气外 膝关节炎:调脾气(大横)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6、脑卒中
【腹针治疗】 处方:引气归元、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外陵(患侧)、下风湿点 (患侧)、商曲(健侧) 辩证加减: 头痛、头晕----阴都(患侧)、商曲(双) 语言不利----中脘上 面神经麻痹----阴都(患侧)、商曲(健) 肩痛---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侧) 手功能障碍---上风湿上点(患侧) 、上风湿外点(患侧) 下肢无力----大巨(患侧) 、气旁(健侧) 足内翻---上风湿内点(患侧) 、气旁(健侧) 踝关节不利---下风湿下点(患侧) 、大巨(患侧)

人体胸部、腹部穴位分布图(超清晰彩图版)

人体胸部、腹部穴位分布图(超清晰彩图版)

人体胸部、腹部穴位分布图(超清晰彩图版)人体胸腹部穴位图人体穴位常识】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

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1、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

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

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位置:喉结旁开1.5寸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任何的组织均需要经络供给气血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的认为:经络是人体最早的全身调控系统。

根据上述的理论,在母体内胎儿是通过母体供给的气血逐渐成形的,而母体供给胎儿气血的最早通道是脐带。

因此,脐带是经络形成的最初始的通道和调控系统。

在这一过程中,脐带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供给营养的通道而且在组织发育到一定的程度后会控制供给某些组织的营养量,有效地对所有的组织和系统进行控制,使人类的遗传能得到有序的延续。

故而,我们可以断言:以脐带为核心的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和全身营养的供给系统。

在中医的理念中可称为:先天经络系统。

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医经络系统的概念既包含调控的作用又包含供给营养的作用。

因此,经络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而且可以应用于治疗的系统。

薄氏早在1993年的《北京中医》4期上,便发表文章认为腹部存在着先天经络,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还拥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

先天经络系统的提出完善了经络系统的理论,使针灸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临床资料和理论的依据,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人类的第二大脑近年,西方的医学家也提出了与先天经络相似的理论,他们把腹部称为:人类的第二大脑。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两脑相互作用与影响;由此而来否定了每人只有一个颅中脑的观点。

科学家研究明确了两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颅脑面临惊恐释出的应激激素会冲击胃发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

据11月号德国《地球》杂志报道,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一“第二大脑”也被称为“腹部大脑”,它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比骨髓里的细胞还多。

有科学家认为,通过观察人的肚子能了解人的思想,也就是说“人的决定是从肚子里作出的”报道说,人体的神经传递物质——血清基95%都产生于腹部的“第二大脑”。

腹针图解(仅供参考)

腹针图解(仅供参考)

腹针图解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功能腹针要求临床病人在首次治疗时必须对腹部的基本定位穴位进行准确的度量,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按照取穴的规范进行反复的校对。

(1)中脘(2)下脘(3)水分(4)神阙(5)阴交(6)气海(7)石门(8)关元(9)商曲(10)气旁(11)气穴(12)滑肉门(13)天枢(14)外陵(15)水道(16)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17)大横(18)下风湿点、下风湿外点⑴中脘定位: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功能;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疾病。

⑵下脘定位: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功能:任脉的经穴,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等疾病。

⑶水分定位:神阙穴上1寸的任脉上功能: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鸣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

⑷神阙定位:脐之正中取之功能: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小儿乳痢脱肛、肠结核、水肿、臌胀、中风脱症、中暑、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

⑸阴交定位:脐下1寸的任脉上功能:腹痛冲心、不得小便、水肿、疝痛、阴汗湿痒、腰膝拘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痛等疾病。

⑹气海定位:神阙穴下1.5寸的任脉上功能:下焦虚冷、呕吐不止、腹胀、腹痛、肠麻痹、遗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虚阳不足、惊恐不卧、神经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

⑺石门(别名:绝孕,禁针)定位:神阙穴下2寸的任脉上功能:腹胀坚硬、水肿、尿潴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泄泻、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疝气疼痛、产后恶露不止、崩漏、闭经、乳腺炎、妇人绝孕等疾病。

⑻关元(别名:丹田)定位:神阙穴下3寸的任脉上功能:诸虚百损、脐下绞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妇女不孕、痛经、盆腔炎、血崩、子宫脱垂、遗精、阳痿、遗尿闭经、带下、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疾病。

⑼商曲定位:下脘旁开5分处取之功能: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腹膜炎、颈肩疼痛等疾病。

腹针图解

腹针图解

腹针图解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功能腹针要求临床病人在首次治疗时必须对腹部的基本定位穴位进行准确的度量,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按照取穴的规范进行反复的校对。

(1)中脘(2)下脘(3)水分(4)神阙(5)阴交(6)气海(7)石门(8)关元(9)商曲(10)气旁(11)气穴(12)滑肉门(13)天枢(14)外陵(15)水道(16)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17)大横(18)下风湿点、下风湿外点⑴中脘定位: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功能;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疾病。

⑵下脘定位: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功能:任脉的经穴,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等疾病。

⑶水分定位:神阙穴上1寸的任脉上功能: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鸣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

⑷神阙定位:脐之正中取之功能: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小儿乳痢脱肛、肠结核、水肿、臌胀、中风脱症、中暑、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

⑸阴交定位:脐下1寸的任脉上功能:腹痛冲心、不得小便、水肿、疝痛、阴汗湿痒、腰膝拘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痛等疾病。

⑹气海定位:神阙穴下1.5寸的任脉上功能:下焦虚冷、呕吐不止、腹胀、腹痛、肠麻痹、遗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虚阳不足、惊恐不卧、神经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

⑺石门(别名:绝孕,禁针)定位:神阙穴下2寸的任脉上功能:腹胀坚硬、水肿、尿潴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泄泻、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疝气疼痛、产后恶露不止、崩漏、闭经、乳腺炎、妇人绝孕等疾病。

⑻关元(别名:丹田)定位:神阙穴下3寸的任脉上功能:诸虚百损、脐下绞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妇女不孕、痛经、盆腔炎、血崩、子宫脱垂、遗精、阳痿、遗尿闭经、带下、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疾病。

⑼商曲定位:下脘旁开5分处取之功能: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腹膜炎、颈肩疼痛等疾病。

腹针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腹针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腹针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穴位是针灸治疗的施治部位,每个穴位都是在体表的标准定位点,穴位的穴性是根据不同的穴位在临床上的不同功能确定的,每一个穴位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

任何穴位都是已知的定位点,而决不是任意点,这是腹针疗法对穴位的认识和基本的理念。

因此,准确的定位取穴和对每个腹部穴位的穴性进行了解是学习腹针的基础。

腹部穴位有“差之毫厘,缪之千里”的特点,必须严格执行腹针的定位标准和操作规范。

1.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1.1腹部分寸的标定:比例寸取穴法(1)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2)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3)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6寸1.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1)上腹部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是指病人平卧时,中庭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2)下腹部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是指病人平卧时,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3)侧腹部从神阙、通过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6寸是指病人平卧时,侧腹部的止点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水平线、比例寸的取穴方法是腹针排除人体因为胖瘦形成的个体差异而采取的取穴方法。

1.3任脉的定位任脉位于腹白线的下边,是否能够准确地对任脉的位置进行判断是影响正确取穴的主要因素。

分辨任脉的定位有二种方法。

(1)、观察毛孔的走向(2)、分辨任脉的色素沉着为了大家便于记忆,特编腹针取穴歌诀如下:腹针取穴要认真,反复度量莫走神;上八下五旁开六,起止摸准尺端平。

中庭曲骨需祥辩,更查任脉何处行;色素沉着毛孔定,毫厘不差要记清。

2、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功能1中脘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疾病。

相当于口,可以治疗口、鼻、牙部及头面部的各种疾病2下脘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任脉的经穴,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等疾病。

腹 针 疗 法

腹 针 疗 法

三星针法
(2)、三星法 : 三星法是以主穴为基础向 上下、左右或与神阙呈放射性排列,各距主 穴3-5分,分别各刺1针,形成并行排列的针 刺方法。 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疾病。 如坐骨神经痛等。针与针之间的距离由患病 部位的长短而定。
梅花刺法
(4)、 梅花刺: 梅花刺是以主穴为中心, 上下左右各距3-5分各刺一针,共5针使针体 形成梅花的图案的针刺方法。 这种针法适宜于病情较重且病程较长的病人, 也可在三星法疗效不佳时采用,使治疗的强 度得到增加。
12、滑肉门
12、滑肉门(足阳明胃经穴) 水分穴旁开2寸处取之 癫痫、呕逆吐血、重舌舌强、胃肠炎、 肩关节炎等疾病。 相当于肩,治疗肩关节周围疾病
13、天枢
13、天 枢(足阳明胃经穴)
脐正中旁开2寸处取穴 呕吐、泄泻、赤白痢、消化不良、水肿、腹胀 肠鸣、冷气绕脐切痛、烦满便秘、赤白带下、月经 不调、淋浊、不孕、癫痫等疾病 相当于侧腰,治疗各种腰肌的疼痛及疾病
腹针应用举例
3、 肩凝症 处方:中脘M、商曲S( )、滑肉门三角 滑肉门三角S 处方:中脘 、商曲 (健)、滑肉门三角 (患)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 角距离略长。 角距离略长。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 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腹针应用举例
4、急性胃肠炎 、 基本处方:引气归元针( )加天枢M( 基本处方:引气归元针(D)加天枢 (双) 消化不良加天枢下M( 消化不良加天枢下 (右); 便秘加天枢下M( 便秘加天枢下 (左); 腹泻加腹泻穴M(神阙穴下0.5寸任脉上 寸任脉上); 腹泻加腹泻穴 (神阙穴下 寸任脉上); 水泻加水道M( 水泻加水道 (双); 虚寒型加大横M( ),神阙温灸 神阙温灸。 虚寒型加大横 (双),神阙温灸。

调气扶阳腹针PPT课件

调气扶阳腹针PPT课件
通过临床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4
2024/1/26
调气扶阳腹针作为针灸治疗的新方法,为针灸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手段。
通过学习调气扶阳腹针,可以拓展针灸治疗的适应症范围,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
调气扶阳腹针注重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能够针对不同病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气的分类与功能
8
2024/1/26
调气扶阳的原理
调气扶阳是通过调整人体内的气机运行,使阳气得以升发,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气机运行不畅或阳气不足,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调气扶阳的方法
调气扶阳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中药等。这些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或经络,调整人体内的气机运行,使阳气得以升发。
腹针的起源
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腹针疗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范,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腹针的发展
4
2024/1/26
腹针疗法以腹部穴位为主要刺激部位,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具有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等特点。
腹针疗法能够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持久、不易复发等优势。同时,腹针疗法操作简单、方便易行,适合广大患者使用。
16
2024/1/26
17
2024/1/26
月经不调
痛经
更年期综合征
乳腺增生
通过调理冲任、补益气血的方法治疗月经不调。
调整腹部气机,平衡阴阳,缓解更年期症状。
腹针可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腹针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改善乳腺增生症状。
18
2024/1/26
19
2024/1/26
05
CHAPTER

针灸之腹针疗法 PPT

针灸之腹针疗法 PPT
针灸之腹针疗法
内容
❖概 述 ❖特 点 ❖定 位 ❖ 穴位及主治 ❖ 针刺方法 ❖ 适应症与禁忌症 ❖ 注意事项
一、概述
❖腹针是由薄智云先生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出的一种新型 针灸治疗方法。
❖概念:薄氏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 为核心,脏腑、 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 蕴,在临床上具有广泛适应证的治疗全身慢性 病、疑难病和老年病的无痛针灸新疗法。
(5)风湿点:上下风湿点 上下风湿点:滑肉门、外陵外上(外下
)0.5寸 具有消肿止痛作用,用于治疗关节疼痛
4、操作方法
1、针具的选择
由于腹壁较肢体柔软,临床上通常选用32号1 寸及1.5寸针进行治疗。
2、针刺前的检查
首先应对准备施治的部位从上而下地进行检查 ,对每一个部位的压痛、痞块都应进行仔细的 甄别,特别是肝、脾等重要部位。
不同的深浅层次,对应着人体不同部位从前到 后的不同组织器官
“三部”中分浅中深层
“地”部分三层 右侧上风湿点:肝 浅刺,肝浅层的病变,囊肿等 中刺,肝脏中间的病变,囊肿等 深刺,肝深层的病变,囊肿等 ???
以穴为中心的取穴
以“穴”为中心,其上、下、左、右区域的治 疗也有侧重
中脘穴:针刺“神龟”头部所在 浅刺治疗颜面、中刺治脑中部、深刺治疗后枕 ✓ 穴位偏上方治疗前额、巅顶 ✓ 偏下方治疗牙痛 ✓ 偏左右则能治疗左颞、右颞、左眼、右眼、左
因此,四穴含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 故名“引气血归元”。
⑶开四关:滑肉门和外陵 ❖滑肉门位于神阙之上,治疗躯干上段及 上肢的疾患;
❖外陵位于神阙之下,治疗下腹及下肢的 疾患。
该四穴具有调通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 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气 向全身布散的妙穴,故称“腹四关”。

腹针

腹针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两脑相互作用与影响;由此而来否定了每人只有一个颅中脑的观点。
科学家研究明确了两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颅脑面临惊恐释出的应激激素会冲击胃发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
据11月号德国《地球》杂志报道,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一“第二大脑”也被称为“腹部大脑”,它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比骨髓里的细胞还多。有科学家认为,通过观察人的肚子能了解人的思想,也就是说“人的决定是从肚子里作出的”
薄氏在对腹部经络分布特点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研究后认为:腹针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先天经络对全身的调控作用和腹部经络系统对全身的影响是首要的条件。腹针疗法治疗时强调取穴准确,针刺深浅合理,操作严格规范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同时证实了腹部经络系统有序分布的客观性和与全身经络分布的相关性。为揭示经络的特性和科学地对经络系统的功能进行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使腹针疗法成为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无痛、安全、高效、快捷的,具有广泛适应症的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新方法。
相当于颈肩结合部,治疗相应部位
9
气 旁
气海旁开5分
腰肌劳损、腰部疼痛、酸困、下肢无力等疾病。
相当于二、三腰椎旁,治疗相应部位
10
气 穴
关元穴旁5分处
奔豚痛引腰脊、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症、尿路感染、泻痢、腹泻等疾病。
相当于四、五腰椎旁,治疗相应部位
11
滑肉门
水分穴旁开2寸处取之
[编辑本段]
原理
腹针属针灸学新开展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其创始人薄智云教授研究近30年的结晶。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腹针疗法学习腹针ppt课件

腹针疗法学习腹针ppt课件

腹部穴位的特性2


腹部的左右同名穴,在针剌(浅剌、中 剌)调节外周系统时,治疗同样疾病。 腹部的左右同名穴,在针剌(深剌)调 节内脏系统时,作用的内脏系统不同, 故穴性亦不同。
腹针的操作

针具的选择


患者的肥瘦 穴位的深浅 进针长度不超过针长 的2/3 同一病人选取同粗细、 同长度的针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水分

位于神阙穴上1寸。


中剌治疗慢性炎症、 有消炎止痛作用。 深剌治疗腹水、呕吐、 腹泻、胃炎、小便不 利。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神阙

禁针

治疗肠道疾病、中暑、 风痛、角弓反张、中 风脱症、小儿脱肛、 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气海

神阙下1.5寸。 相当于腰椎4、5水平

深剌治疗腰椎4、5的 病变、脐下放射痛、 腹痛腹泻、肾炎、月 经不调、痛经、盆腔 炎、子宫脱垂、遗精、 阳痿、闭经、带下、 不孕、尿路感染、疝 气、血崩、产后恶露 不止等。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商曲

神阙上2寸,旁开5分。 浅剌治疗颈肩结合部 病变。 深剌治疗腹中切痛、 积聚不嗜食。
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滑肉 门
腹针疗法

由薄志云所创, 经过20多年临床观察 及验证。
腹针依据 1--腹部脏腑、经络分 布

腹部除了是人体分布脏腑最多的部位,还 分布着大量的经脉(肝经、肾经、脾经、 胃经、胆经、任脉、带脉、冲脉、阴跷脉、 阴维脉),为气血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 提供了较广的途径。脏腑的募穴是脏腑之 气结聚的地方,也是审察证候、诊断、治 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大多数募穴位于腹部。 因此腹部具有脏腑最集中,经脉最多,途 径最短等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