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灸疗法治疗》课件
平衡针灸疗法同时也用于让皮肤看起来更年轻和健 康的治疗方式。
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局限性
1 优势
中医和针灸方法有几个不同的优势,特别是在处理慢性疾病和痛苦的方面。
2 局限性
平衡针灸疗法对治疗某些疾病的疗效还有待深入研究。
案例分享
治疗偏头痛
一个长期患有偏头痛的患者, 使用平衡针灸疗法治疗了几个 月,效果非常明显,比他曾经 试过的其他治疗方式更有效。
热疗法
此外,通过使用热疗法,如灸,也能帮助促进疗效。
理论基础
阴阳学说
平衡针灸疗法是建立在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上的。
经络学说
平衡针灸疗法基于人体的主要经络的位置和流动 方式。
五行学说
通过使用五行学说来决定哪种治疗方法最适合个 人情况。
气血学说
应用气血学说以优化治疗效果。
原理和方法
1
吸氧
平衡针灸疗法通过吸入加氧的空气,提高氧气水平。
《平衡针灸疗法治疗》 PPT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一起了解平衡针灸疗法,它的理论基础、原理和方 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我们还会分享一些案例,最后进 行总结和展望。
平衡针灸的定义
针灸
平衡针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针灸方法。利用细 长的针头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以促进自愈。
指压
它也包括按摩和指压技术。
2
放松
通过深层松弛训练来放松身体,让身体进入更容易自我愈合的状态。
3
刺激穴位
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来提高血液流动和气流,并减轻疼痛,促进自愈。
临床应用
减轻疼痛
缓解压力
平衡针灸疗法被证明可以减轻各种不同类型的疼痛。 它也是一个具有减轻压力和焦虑的有效治疗方法。
平衡针
3、颈痛穴
定位:半握掌,第4、5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前凹陷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指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 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上放 射 功效:舒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颈肩综合症等
21、明目穴
定位: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在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斜刺,进针约1-1.5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 面部放射。 功能:通窍明目、消炎止痛、调节视神经(2周内效佳) 主治:18岁以下的假性近视、早期混浊性白内障、青光 眼、花眼、沙眼、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25、降糖穴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下1/3 处,掌长肌腱之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 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益气安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气、降糖降脂、 降压降酶 主治: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
15、咽痛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桡侧缘中点(或合谷) 针刺特点:以针刺指掌侧固有神经或桡神经浅支的 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 针刺方向:向掌心方向直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止痛、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急慢性咽痛、喉炎、扁桃腺炎等
24、痔疮穴
定位: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桡骨之间,腕关节至肘关 节连线的上1/3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骨间、背侧皮神经或前臂背 侧神经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向上直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泻火解毒、退热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内外痔、混合痔、肛裂等
最新 平衡针疗法
2021/4/26
32
背部
痤疮穴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针刺方法】三棱针点刺出血 【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疖肿、面部色素沉着,毛 囊炎,湿疹,荨麻疹,急性结膜炎,口腔炎,副鼻窦炎,扁 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
2021/4/26
33
背部
疲劳穴 【定位】肩膀正中,大椎至肩峰连线的中点。 【取穴原则】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方法】指针 【主治】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保健穴Βιβλιοθήκη 7平衡针疗法的取穴原则
• 定位取穴:针对一个部位的疾病而采取的 一个特定的有效靶穴,这个特定靶穴是一 个靶点。实质上是通过针刺某一部位的神 经,通过中枢的调节去达到修复另一部位 的病理状态。
• 交叉取穴原则:上下、左右相互取穴。 • 对应取穴原则:左右对应、前后对应。
2021/4/26
8
平衡针疗法的针刺方法
2021/4/26
22
上肢部
痔疮穴 【定位】前臂背侧,尺桡骨之间,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 1/3处。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或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方法】针尖向上斜刺2-4cm 【主治】内痔、外痔、肛裂、便秘。嗜睡、中风失语、急性 腰扭伤、肋间神经痛。
2021/4/26
23
上肢部
胸痛穴 【定位】前臂背侧,尺桡骨之间,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下 1/3处。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方法】针尖向上斜刺2-4cm 【主治】胸痛、冠心病。
2021/4/26
40
下肢部
精裂穴 【定位】位于委中穴与足跟连线的中点,腓肠肌腹下正中之 凹陷的顶端。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或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方法】直刺2-4cm 【主治】精神分裂症,癔症,癫痫,以及休克,昏迷,中暑, 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踝关节软组织损伤, 痔疮,偏瘫。
平衡针疗法(大全5篇)
平衡针疗法(大全5篇)第一篇:平衡针疗法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八个常用穴1、肩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高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局部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分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
针刺手法:(滞针)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
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椎病,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
按语: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肩关节,内脏病变为主。
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
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
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
歌诀: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侧。
交叉取穴经,肩部病变与落枕。
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
2、腕痛穴定位:足背踝关节的横纹中央(解溪穴)。
进针点位于内外踝最高点连线中点的位置旁开各一寸处。
局部解剖:在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分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平刺进针1.5—2寸从肌腱下走针,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向足面足趾放射。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清肝明目,滋肾壮阳。
主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临床还用于治疗近视,花眼,砂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睑下垂,眼肌瘫痪,眼肌痉挛。
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
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平衡针刺法,选用伸肌、屈肌侧有效穴位,根据两侧痉挛、弛缓的不同,施以不同手法,平衡阴阳,改善肌张力,缓解偏瘫痉挛状态,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临床实践表明:该疗法不仅适用于偏瘫所致的痉挛瘫痪,对小儿脑瘫、截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痉挛拘急状态亦验之有效,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适宜于向基层卫生部门临床推广应用。
疾病简介:急性脑血管病以其高致残率使其幸存者中近3/4的人遗留残疾,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脑卒中痉挛瘫痪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呈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适应症:脑卒中痉辙恢复期或后遗症期患者,年龄45~70岁。
或小儿脑瘫、截瘫、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痉挛拘急状态者。
禁忌症:1、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及神志不清者,伴有严重糖尿病者,严重感染,严重心脏病,恶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者慎用。
2、排除精神病、艾滋病,以及伴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者。
特色:本技术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
治疗方法简介:1、针具为直径0.32mm,长40mm一次性不锈钢针具。
2、取穴: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上肢伸肌侧:肩髑、天井、阳池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下肢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申脉3、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置体旁,手臂伸直,掌心向躯干;患侧下肢自然伸直,腘窝处垫高15cm左右,支撑踝关节保持中立位。
4、手法:弱化手法:先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侧穴位,消毒穴位后,快速刺入各穴,得气后每穴行柔和均匀的捻转手法1分钟。
技术标准:进针动作轻柔,快速刺入皮下,捻转角度为90o±,频率为60±次/分,以不出现肌肉抽动为度,出针轻幔。
强化手法:取上肢伸肌、下肌屈肌侧穴位,常规消毒,快速刺入各穴,得气后每穴行较强的提插捻转手法1分钟。
技术标准:进针动作柔和,快速刺入皮下,根据肌肉丰厚度,提插幅度1~3cm,频率为60次±/分,捻转角度为180o±,频率为60次/分,以出现较强针感为度,出针较快。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灸疗法共38个穴位,其中:头面部穴位9个上肢部穴位11个下肢部穴位11个胸腹部穴位7个头面部穴位共九个穴位1、升提穴:定位: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直上10cm,后发际直上16cm,双耳尖连线中点前2 cm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与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 cm左右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麻胀紧沉为主功能:升阳固脱、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主治: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2、腰痛穴定位:位于前额正中,人为地划一个“十”字,十字交点即为此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滑车上神经或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活血化淤、调节神经、消炎止痛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3、急救穴定位:位于人中沟与鼻中隔连线的中点针刺特点:以针刺眶下神经或面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向上斜刺,进针约0.5寸。
针感:以局部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主治:休克、晕车、晕船、晕机等4、胃痛穴定位:位于口角下1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cm处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1.5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健脾养胃、活血化淤、健胃消食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溃疡、膈肌痉挛等5、鼻炎穴定位:位于颧骨下缘中点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1.5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退热止痛、消炎、调节N抗过敏主治: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6、牙痛穴(又名失语穴)定位:位于耳垂正中处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下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1-1.5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功能:通牙关、开窍祛风、止痛主治: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慢性牙髓炎等引起的各种牙痛7、明目穴定位: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在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针刺特点:以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斜刺,进针约1-1.5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面部放射。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疗法2015-01-10 09:36:41上肢部常用平衡穴位1. 臀痛穴(BP-UEl)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皱壁连线的1/2处。
局解:布有旋肩胛动静脉,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神经,深层为桡神经。
取穴原则: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三寸毫针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呈45度角斜刺4-5CM。
手法:1.上下提插手法。
2.针感达不到要求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或向肘关节,腕关节放射。
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散结,消炎止痛,调节神经。
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
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对侧颈肩综合征,偏瘫。
按语:臀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臀部软组织损伤,臀部病变为主。
此穴还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穴位。
临床还需配合膝痛穴,踝痛穴效果更加。
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
歌诀:臀痛穴位桡神经,坐骨神经交叉灵,梨肌损伤网球肘,臀肌损伤综合征。
2.膝痛穴(BP-UE2)定位:肘关节背侧面的正中点。
(有说相当于曲池穴外1寸处,亦有说即曲池穴。
)局解:布有头静脉的属支桡侧返动静脉和桡侧副动静脉间的吻合支,前臂后皮神经和桡神经,桡侧腕长、短伸肌,肱桡肌。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方法:采用3寸毫针直刺2寸左右。
针刺特点:桡神经支配区域。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针感或向腕关节背侧放射。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麻胀为宜。
功能:祛风湿,疏通经络,消炎止痛,清热祛风,调节神经。
主治:膝关节疼痛,下肢瘫痪,荨麻疹。
3.痔疮穴(BP-UE3)定位:此穴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挠骨之间,前臂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
局解:在指掌侧和拇长伸肌起端之间,布有前臂间背侧动静脉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平衡针疗法》课件
跨国合作项目
开展平衡针疗法的跨国合 作项目,共同研究、开发 和推广,提高其在全球范 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学习和引进国外在平衡针 疗法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 验,促进国内技术的进步 和发展。
平衡针疗法的未来展望
拓展应用领域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 平衡针疗法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 应用,如疼痛管理、康复医学、
对于急性疼痛或严重疾病,平衡针疗法可能不是首选治疗方法,应及 时就医。
平衡针疗法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平衡针疗法与药物治疗相 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较 少的副作用,但药物治疗
通常见效更快。
与物理治疗比较
平衡针疗法与物理治疗各 有优劣。物理治疗对于肌 肉和骨骼问题效果较好, 而平衡针疗法对于神经和
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 ,对平衡针疗法的作用原 理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 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试验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对比平衡针疗法与其他疗 法的疗效差异,为推广应 用提供有力支持。
平衡针疗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学术会议
平衡针疗法领域的专家学 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 ,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禁忌症注意
对于孕妇、严重心脑血管 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慎 用或禁用。
适应症选择
针对适应症选择适当的穴 位和治疗方法。
严格消毒
确保针具和皮肤消毒彻底 ,防止感染。
手法轻柔
行针时要轻柔,避免过度 刺激和损伤。
03
平衡针疗法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头痛的治疗
总结词:有效缓解
详细描述:通过平衡针疗法,头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减轻,生活质 量得到提高。
《平衡针疗法》ppt课件
详解平衡针疗法(附图片)
详解平衡针疗法(附图片)平衡针灸是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王文远主任经过30余年的临床研究创立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
平衡针灸学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
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
这两个调控学说从中西医不同方面阐述人体存在一个平衡系统,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这个平衡系统的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以最快速度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后,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
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程,进行间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平衡针灸疗法 - 平衡针灸的特点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就是强调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平衡针灸疗法治疗
平衡针灸疗法具有安全、快速、有效、无痛等特点,同时强调治疗与预防的结 合,注重身心同治,强调非药物疗法,注重整体调节和个体差异。
平衡针灸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平衡针灸疗法起源于中国传统医 学的针灸疗法,经过多年的临床 实践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
特的理论和方法。
发展历程
平衡针灸疗法在近几十年来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特别是在 治疗疼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和
2. 疗效显著:平衡针灸疗法针对特定病症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如头痛、颈椎病、 腰痛等。
平衡针灸疗法的优势与不足
• 促进身体自愈:平衡针灸疗法不仅针对病症进行治疗,还 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促进身体自愈。
平衡针灸疗法的优势与不足
不足
2. 需要专业操作:平衡针灸疗法需要由专业医生或针灸 师进行操作,不适合自行进行治疗。
2. 加强培训与教育
为了更好地推广平衡针灸疗法,需要加强医生、护士等医疗工作者 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平衡针灸疗法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 多学科合作
平衡针灸疗法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可以与药物、手术等其他治疗方 法相结合,实现多学科合作,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平衡针灸疗法可 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系统疾病
01
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和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的疾病,平衡针灸疗
法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缓解疼痛、改善颈部活动受限的症状。
02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和压力过大引起的疾病,平衡针
一般留针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根据病情 需要适当调整。
平衡针灸疗法治疗
• •
• •
(二)持针方法 1.根据不同平衡针穴位,选择不同长 度的针具。临床多选用75毫米毫针。 2.取75%乙醇棉球一个,挤干备用。 3.将棉球固定在针尖上1~2厘米针体处, 右手持该处进针。该持针法时不会造 成针弯曲,达到快速进针的目的。
(三)针刺方法
• 1.提插方法 • 包括上提和下插两部分。操作中通过改变针尖的 方向、角度、深浅以获得针感。主要适用于有特 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如降压穴、降脂穴、 肩痛穴等。 • 2.强化针感手法 • 指针刺深度达到要求后采用的一种捻转手法。通 过拇指与示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发生滞 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并出针。 主要适用于病情较重、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 穴位,偏瘫穴、面瘫穴、胸痛穴、胃痛穴等。
• 3.一步到位手法 • 指针刺深度在1寸以内的针刺手法,适用于比较浅表的 穴位,进针后即可出针,原则上不提插、不捻转。如明 目穴、牙痛穴、踝痛穴等,症状较重时可给予轻度提插、 捻转。 • 4.两步到位手法 • 指针刺深度在2寸以内的针刺手法,第一步将针尖刺入 体内,第二部将针尖刺入达到要求的深度。进针后即可 出针,不提插、不捻转。如耳聋穴、过敏穴、痔疮穴、 胸痛穴等。 • 5.三步到位手法 • 指针刺深度在3寸以内的针刺手法,第一步将针尖刺入 体内,第二部将针体刺入1~2寸,第三部将针体刺入2.5 寸左右即可。不提插、不捻转,达到一定深度即可出针。 如臀痛穴、肩背穴、抑郁穴、偏瘫穴等。
• (三)腰痛病 • 本病多因感受外邪,跌仆损伤、肝肾不足,致气 滞血瘀、筋脉失养所引起,主要表现为腰痛和放 射性下肢痛,并伴有麻、胀感觉,腰部活动受限 等。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进行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 取穴:腰痛穴 • 定位:位于前额正中 • 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位或正坐位,局部皮肤消 毒后,采用两步到位手法或强化针感手法,右侧 腰痛向左平侧1.5寸,左侧腰痛向右平刺1.5寸, 双侧腰痛向下平刺1.5寸,出现局限性、强化针 感后即可出针。 • 每日治疗一次,10次为1疗程。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八个常用穴1、肩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高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局部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分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
针刺手法:(滞针)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
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椎病,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
按语: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肩关节,内脏病变为主。
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
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
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
歌诀: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侧。
交叉取穴经,肩部病变与落枕。
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
2、腕痛穴定位:足背踝关节的横纹中央(解溪穴)。
进针点位于内外踝最高点连线中点的位置旁开各一寸处。
局部解剖:在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分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平刺进针1.5—2寸从肌腱下走针,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向足面足趾放射。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清肝明目,滋肾壮阳。
主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临床还用于治疗近视,花眼,砂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睑下垂,眼肌瘫痪,眼肌痉挛。
平衡针灸疗法治疗
2023平衡针灸疗法治疗CATALOGUE目录•平衡针灸疗法简介•平衡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平衡针灸疗法的基本技能•平衡针灸疗法临床应用案例•平衡针灸疗法与传统针灸的比较•平衡针灸疗法治疗常见问题与对策01平衡针灸疗法简介平衡针灸疗法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内部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针灸疗法。
定义平衡针灸疗法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注重查病、治病和保健相结合,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特点。
特点定义与特点起源平衡针灸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医,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在历代医家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现代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传统医学的重视,平衡针灸疗法在国内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历史与发展适用范围平衡针灸疗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疑难杂症和功能障碍等,如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失眠等。
禁忌对于一些急性感染、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平衡针灸疗法可能不适宜或需要慎重对待。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也需要特别注意。
适用范围与禁忌02平衡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经络系统是平衡针灸疗法的基础之一。
它是由经脉、络脉和经筋组成的,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十五大络、三百六十五络等。
经脉有正经和奇经之分,正经有十二经脉,奇经有八脉交会。
经筋是十二经筋的简称,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骨节的体系。
它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
脏腑功能失调是人体疾病的主要原因,而平衡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脏腑系统是平衡针灸疗法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是平衡针灸疗法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的认识。
病因包括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和其他病因等。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制,包括邪正斗争、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等。
针灸治疗方法平衡针灸疗法是一种以针灸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中医治疗方法。
平衡针治疗中风后遗症课件
02
治疗颈椎病:平衡针疗法可以缓 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麻木等症 状
04
治疗面瘫:平衡针疗法可以改善 面瘫患者的面部肌肉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
2
中风后遗症的概 述
中风的定义和分类
01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
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 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02 缺血性中风:由于脑部供
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 缺氧,进而引起脑细胞死 亡和功能障碍
03
预防:控制高 血压、糖尿病 等危险因素, 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
04
治疗:平衡针 治疗是一种有 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改善中风 后遗症的症状 和危害。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等,降低中风 复发风险
03
心理治疗: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适应生 活变化
4
平衡针治疗中风 后遗症的展望
平衡针疗法的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平衡针疗法将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 治疗效果
普及推广:平衡针疗法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 泛的应用和推广
研究深入:平衡针疗法的机理和疗效将得到更深 入的研究和探讨
跨界合作:平衡针疗法将与其他医学领域进行跨 界合作,共同推动医学发展
平衡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前景
快速:平衡针疗法 见效快,能够迅速 缓解患者症状
简便:平衡针疗法 操作简单,易于掌 握
疗效显著:平衡针疗 法对中风后遗症有显 著疗效,能够有效改 善患者生活质量。
01
02
03
04
平衡针疗法的应用
01
治疗中风后遗症:平衡针疗法可 以有效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肢 体功能、语言功能等
03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平衡针疗 法可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平衡针疗法》课件
平衡针疗法的优点
1
自然无创
不需要外科切割,不需药物,针简而神奇,非常适用于不同的人群。
2
没有副作用
没有药物性质,离病原体
刺破皮肤没有出血,并且人人使用独立的针头。远离传染疾病,保证安全。
平衡针疗法的副作用和风险
1 少数人可能不适应
人们的身体可能有不同反应;少数针刺不当可能会产生出血和紧张。
优点
平衡针疗法享有自然无创、安全 无毒和远离病原体等特点。
风险
平衡针疗法有时需要多次治疗, 有可能需要尽早 遵循专业医生的 指导。
未来展望
因其安全、无痛苦和经济实惠, 平衡针疗法在将来仍将得到广泛 应用。
平衡针疗法的作用
神经系统
通过刺激针眼和穴位释放天然止痛物质以及使神经 内脏相互关联,达到平衡机体不同器官。
内分泌系统
通过平衡体内脏器的活动,释放可激素物质,改善 内分泌失调,调节人体代谢功能。
免疫系统
通过刺激免疫功能相关的针眼和穴位,提高免疫抗 力,促进机体的病理防御系统。
循环系统
通过针刺穴位及经络的反射作用,达到扩张血管、 改善周围循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解毒消肿的效 果。
定位针眼位于刺破皮肤的特定点位。 找到正确的针眼和穴位,才能有效 地治疗您的疾病。
闭上眼睛,放松身体。在治疗过程 中冥想和深呼吸有助于帮助患者放 松。治疗期间,保持舒适和松弛状 态。
平衡针疗法的发展前景
1
平衡针疗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2
大部分人群都接受这种疗法
3
医学界将继续研究平衡针的疗效和不适应症
总结
2 .近现代针灸发展
20世纪80年代伴随辉煌的资产价 格共振,平衡针技术得到迅猛发 展,成为家喻户晓的爱好。
平衡针疗法
Company Logo
(二)、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1、肩痛穴体表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 、肩痛穴体表定位: 踝高点连线的上1/3处 踝高点连线的上 处。 2、靶点定位:腓浅神经上1/3处。 、靶点定位:腓浅神经上 处 3、局部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 、局部解剖: 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 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 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4、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右侧病变取左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侧穴位,左侧病变取右侧穴位。 侧穴位,左侧病变取右侧穴位。
Company Logo
二、平衡针治疗疾病的原理
1、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自身 的调节修复功能、平衡功能。 的调节修复功能、平衡功能。根据生命 科学,按照遗传基因程序, 科学,按照遗传基因程序,大脑中枢通 过外周神经实施对内脏肢体的科学管理 平衡针灸就是利用人体内的自我平衡系 统的整体调节原理。 统的整体调节原理一)、技术介绍 )、技术介绍 肩痛穴是王文远教授经过长达40余年临 肩痛穴是王文远教授经过长达 余年临 床研究, 数万次针感体验, 床研究 , 数万次针感体验 , 大面积的临床 验证, 验证 , 从下肢腓浅神经发现的治疗肩痛的 特效靶穴。经治疗10万余例肩痛病人的疗 特效靶穴 。 经治疗 万余例肩痛病人的疗 效 统 计 , 临 床 有 效 率 99% , 临 床 治 愈 率 90%,一针治愈率 ,一针治愈率11%。 。
Company Logo
(二)针刺手法 3、一步到位手法
指针刺深度在1寸以内的针刺手法,适用 于比较浅表的穴位,进针后即可出针,原则 上不提插、不捻转。如明目穴、牙痛穴、踝 痛穴等,症状较重时可给予轻度提插、捻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针疗法平衡针灸是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王文远主任经过30余年的临床研究创立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
平衡针灸学有以下特点: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2、突出人体信息系统;3、突出单穴疗法;4、快速针刺;5、突出即时效应;6、突出针感效应;7、突出离穴不离经;8、突出穴名通俗化;9、突出安全、无副作用;10、突出临床实用性。
【理论基础】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
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即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
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
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是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的,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的。
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
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
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直接输给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快速度、最佳路线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
这种来自人为的超强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
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程进行间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的形成是利用针灸外因刺激手段激发调动患者机体的平衡调控系统的功能来实现的。
【穴位、取穴原则及操作】临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个。
其中,头颈部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穴位11个,胸腹部平衡穴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3个,下肢部平衡穴位12个。
1、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1)升提穴(BP-HNl)定位:位于头顶正中,距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距双耳尖2cm(1寸)处。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和偏瘫等。
2)腰痛穴(BP-HN2)定位:位于前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
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愈,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3)急救穴(BP-HN3)定位:位于鼻唇沟与鼻中隔联线的中点。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眶下神经分支或面神经颊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功能: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调节神经,消炎止痛。
主治:休克、昏迷、晕厥、晕车、晕船、晕机,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中暑、小儿急惊风、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急性腰扭伤、痔疮、低血压、高血压冠心病和心绞痛。
4)偏瘫穴(BP-HN4)定位:耳尖上3厘米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针刺耳颞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支针刺手法:滞针或到位针刺手法①滞针手法:待针体刺入要求深度时,按顺时针方向捻转发生滞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捻转退回针体,此种针感一般30分钟左右自行解除。
②到位针刺手法:对惧针,不愿留针的病人采用的针刺手法。
针感:以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益气壮骨,化痰却风,醒脑开窍,调节内脏,调节神经,调节平衡,扩张血管,解除痉挛,消炎止痛,降压降脂。
主治: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中风昏迷、中风后遗症----偏瘫、偏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5)胃痛穴(BP-HN5)定位: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厘米(1.5寸)。
取穴原则: 男左女右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产生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滞针手法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健脾养胃,调节胃肠,平衡心理,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消炎止痛,健胃消食,促进溃疡愈合。
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痉挛、膈肌痉挛。
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晕车、晕船、晕机、小儿消化不良、原发性痛经、糖尿病,还可作为保健穴。
6)鼻炎穴(BP-HN6)定位: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无痛快速进针手法。
待针体达到要求深度时,不提插不捻转自行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止痛。
消炎,调节神经,抗过敏。
主治: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
7)牙痛穴(BP-HN7)定位:位于耳垂前正中处(耳前下颌骨外缘凹陷处)。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下颌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手法。
待针体刺入后,病人疼痛没有缓解,可上下提插3次。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通牙关,开窍却风,止痛,抑菌消炎。
主治:由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等引起各种牙痛。
还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中风性失语流诞。
8)明目穴(BP-HN8)定位: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左下颌角与乳突中间之凹陷处。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感:通窍开目,消炎止痛,调节视神经。
主治:近视、白内障、青光眼、花眼、沙眼、电光性眼炎、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鸣、耳聋。
9)醒脑穴(BP-HN9)定位: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即项后枕骨后两侧,传统腧穴翳风与风府之间1/2处。
取穴原则:双侧同时取穴,左右交替取穴针刺特点:运用手指作用于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后引起的指感为宜。
指针方法:采用拇指指摸与食指指腹作用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利用瞬间点压,点压力度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决定。
手法: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手法以局部微痛为主,中度手法以局部能忍受为主,重度手法以局部瞬间钝痛为主。
指感:局部酸胀痛为主。
重力点压即可出现瞬间的晕厥。
功能:调节心理,调节神经,调节内脏,醒脑明目,镇静安神,抗衰老,保健。
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引起的脏腑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旅游综合症,颈肩综合症,高血压症,低血压,神经衰弱,糖尿病,白血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
2、上肢部常用平衡穴位1)臀痛穴(BP-UEl)定位: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皱壁连线的1/2处。
取穴原则: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三寸毫针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呈45度角斜刺4―5CM。
针刺手法:1、上下提插手法;2、针感达不到要求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或向肘关节,腕关节放射。
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散结,消炎止痛,调节神经。
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
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对侧颈肩综合症、偏瘫。
2)膝痛穴(BP-UE2)定位:手心向下,上臂伸直于肩关节与腕关节连线的中点。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背侧皮神经或桡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1.5-2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退热抗过敏、消炎止痛、增加机体免疫机能主治: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骨性膝关节炎、髋骨软化症、风湿性关节炎等3)痔疮穴(BP-UE3)定位: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挠骨之间,前臂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左右交叉。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骨间背侧皮神经或前臂背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待出现相应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解毒泻火,退热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内痔、外痔、肛裂、便秘。
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思睡、中风失语急性腰扭伤、肋间神经痛、胸部软组织损伤、爆震性耳聋。
4)胸痛穴(BP-UE4)定位:位于前臂背侧,尺挠骨之间,腕关节与肘关节连线的下1/3处。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背侧皮神经或骨间背侧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
对重病人可滞针。
功能:扩张冠状动脉,消炎止痛,调节神经,调节内脏,调节心神,血糖,血脂,血压,调节内分泌。
主治:胸部软组织损伤、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间软组织炎、胸膜炎、心绞痛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率不齐。
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肾病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带状疱疹、急性胃炎、急性疱疹后遗症(即疱疹性神经痛)、慢性胃炎、膈肌痉挛。
5)肺病穴(BP-UES)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上1/3处,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