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

合集下载

平衡针

平衡针

3、颈痛穴
定位:半握掌,第4、5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前凹陷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指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 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上放 射 功效:舒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颈肩综合症等
21、明目穴
定位: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在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斜刺,进针约1-1.5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 面部放射。 功能:通窍明目、消炎止痛、调节视神经(2周内效佳) 主治:18岁以下的假性近视、早期混浊性白内障、青光 眼、花眼、沙眼、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25、降糖穴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下1/3 处,掌长肌腱之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 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益气安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气、降糖降脂、 降压降酶 主治: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
15、咽痛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桡侧缘中点(或合谷) 针刺特点:以针刺指掌侧固有神经或桡神经浅支的 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 针刺方向:向掌心方向直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止痛、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急慢性咽痛、喉炎、扁桃腺炎等
24、痔疮穴
定位: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桡骨之间,腕关节至肘关 节连线的上1/3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骨间、背侧皮神经或前臂背 侧神经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向上直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泻火解毒、退热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内外痔、混合痔、肛裂等

常见痛症的平衡针疗法课件

常见痛症的平衡针疗法课件
眼)
定位:此穴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局解:在膝关节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神经前皮脂及肌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不提插,待针体进入到一定要求深度即可出针。 针感:局部针感。 功能: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痛经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预炎、不明原因的肘关 节疼痛,以及偏瘫、荨麻疹、踝关节扭伤。 示意图:
1、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自身 的调节修复功能、平衡功能。根据生命科学,按照遗传基因程序,大脑中枢通 过外周神经实施对内脏肢体的科学管理平衡针灸就是利用人体内的自我平衡系 统的整体调节原理。 2、靶点靶位:通过针刺外周神经上的密码定位(治疗肩痛的特定靶穴也称 靶点),将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传入信息通路反馈于病人大脑高级中枢中负 责肩关节的中枢靶位,使失调紊乱的中枢靶位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间 接地依靠病人自己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3、中枢调控的作用原理:通过现代基础研究,针刺肩痛穴,可以促进炎症 介质和炎症细胞的吸收,可以调整神经通道,松解组织粘连,同时可以镇痛提 高组织痛阈,大量释放神经镇痛物质。
颈肩腰背痛常用穴位——腕痛穴(光明穴)
定位:此穴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外侧旁开1寸处。 局解:在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 层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3寸毫针向下平刺1寸左右,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 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 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淤 ,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主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临床还用于治疗近视、 花眼、砂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睑下垂、眼肌瘫痪、 眼肌痉挛。 示意图:

平衡针定位

平衡针定位

平衡针灸定位主治平衡针灸特点: 左右交叉定位(病痛在左,右侧取穴)针刺时间短(可在三秒内完成),治疗疾病广泛(主要强调临床症状,不强调临床诊断).四大特点安全简便有效价廉四肢穴位针刺在3秒内(甚至晕针来不及出现).年龄小、体质好、发病时间短则疗效好.例如面神经麻痹<24小时只取一个穴每周治疗不超过三次即可治愈当面神经麻痹>2周时则需要治疗一个月.糖尿病发病在3月以内,可以治愈,第一个疗程要3个月有效,再治疗3个月巩固疗效.第一章头面部常用平衡穴位1.升提穴2.腰痛穴3.偏瘫穴4.鼻炎穴5.胃痛6.牙痛7.明目穴8.急救穴9.醒脑穴1.升提穴:定位:头顶两耳尖连线中点前2寸,帽状腱膜枕大神经分支与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一步到位交叉取穴手法及手感: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2寸,另一手摸针尖,不使外露直到针感发生.滞针手法后出针,以局部的酸紧沉痛为主.功能:益气固表升阳固脱.①胃下垂,中气下陷,子宫脱垂,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盆腔炎,阳痿早泄,腹泻.②对多处关节疼痛有效2.腰痛穴:定位: 位于前额正中,人为地划一个“十”字,十字交点即为此穴功能:急性腰扭伤,腰椎管狭窄,腰间盘突出,脊背疼痛,腰痛.配穴:为腰痛主穴,也做面神经炎和面肌痉挛的配穴手法:平刺2寸3.偏瘫穴:定位:耳尖上2寸处,耳颞神经分支,枕大神经分支.耳尖向太阳穴方向平刺2-3寸,以局部的酸麻胀痛为主手法:滞针:顺时针捻转--对体质好病情重的患者.一步到位针刺法--.对敏感病人,轻症患者.交叉取穴,左右交叉适应:①中风偏瘫②偏头痛③下肢无力配穴:治疗中风的首选穴,常用于保健.也可治疗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及耳垂椎间盘突出的配穴治疗.(可以留针).4.鼻炎穴:定位:颧骨下缘,面神经颊支,耳颞神经分支.交叉取穴(左右交叉).针尖向鼻翼方向平刺1-2寸,以局部两神经出现酸麻胀痛为主.手法:点刺,针尖点刺.治疗鼻炎,鼻窦炎和感冒配穴:面神经炎,面瘫和面肌痉挛的配穴.也可作为上呼吸道疾病的配穴.5.胃痛穴:定位:口角下1寸及下颌正中旁开2寸处.面神经下颌支.取穴原则:胃痛,鼻炎:男左女右.配穴则交替取穴(左右).手法:平刺1.5-2寸(向对侧口角方向)以下颌支出现酸麻胀痛为主.效果不理想,可滞针. 适应:胃炎,胃溃疡腹痛痛经胃肠功能紊乱肠梗阻配穴:常用于面瘫治疗的常用穴,中风后遗症,语塞流涎的配穴,治疗痛经也有效(可一采用胸痛穴腹痛穴).6.牙痛穴:定位:耳垂前凹陷处,分布有面神经分支,耳颞神经分支.交叉取穴(左右交叉)直刺1-1.5寸,以面神经,耳颞神经的酸麻胀痛为主功能:龋齿牙龈炎上火性牙痛腮腺炎耳鸣下颌关节紊乱配穴:面神经炎面肌痉挛面瘫常用病史24小时可做3-5天疗程针刺1-2有效病史<20天一般<7次每周一次注意:不在患侧下针7.明目穴:定位:耳垂后耳根部及下颌角与乳突连线中点的凹陷处,耳颞神经枕大神经分支交叉取穴手法:向对侧内眼角方向直刺1寸左右针感是耳颞神经的酸麻胀痛适应:青少年假性近视玻璃体浑浊早期角膜炎结膜炎迎风流累配穴:常用做面瘫面肌痉挛(尤其面神经闭目不能).8.急救穴:定位:鼻中隔连线中点面神经分支(颧支) 点刺(瞬间点刺) 1-1.5寸深刺-抢救中暑休克等重病人适应:休克中暑急危重症患者(心绞痛)配穴:老年保健穴(不敏感)—点刺(快速)9.醒脑穴:定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段之间的凹陷处及颈后枕骨下两侧(医风及风府之间1/2处)(或风池穴)枕大神经手法:采用指针手法(不需要针)以指代针.以拇指食指指腹进行瞬间点压:轻中重左手扶病人前额右手指点按适应:醒脑开窍头晕头痛中暑配穴:不能用针第二章上肢部平衡针穴1.颈痛穴:定位:4.5掌骨间指掌关节前凹陷处半握拳上下提插手法/或一步到位法(避开血管).平刺进针1.5-2寸指背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背支)局限性酸麻胀为主/或向上放射.适应:颈部软组织损伤颈椎部颈肩综合征/舒筋活血通络止痛配穴:可配肩痛穴2.胸痛穴:定位:前臂背侧尺挠骨间腕关节与肘关节连线下1/3处(上1/3是痔疮穴).前臂背侧皮神经骨间背侧神经针感.上下提插手法,斜刺进针1.5-2寸.功能:消炎止痛调节血脂血压作用适应:胸部软组织损伤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好3.膝痛穴:定位:手心向下上臂深直肩腕关节连线的中点前臂背侧皮神经挠神经干针感直刺1.5-2寸退热抗过敏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消炎止痛适应: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骨性膝关节风湿性髂骨软化症配穴:当膝关节无红肿常配同侧肘痛穴/当出现红肿时取头痛穴或太冲4.臂痛穴定位:肩峰与腋后纹头尽头中点有挠神经与上臂外侧皮神经直刺 1.5-2寸配穴:腰腿痛的配穴常配腰痛穴舒筋活络活血止痛适应:急性腰腿痛腰扭伤5.肺病穴定位:前臂掌侧腕肘关节连线上1/3处掌长肌腱腕长肌腱之间/正中神经(相对与杯侧痔疮穴)上下提插/一步到位手法手法:向上斜刺1.5到2寸功能:理气调肺止咳退热消炎止血抗过敏适应:咳血吐血支气管炎肺炎配穴:过敏穴的配穴6.痔疮穴定位:前臂内侧面腕肘关节连线上1/3处直刺1.5-2寸前臂骨间背侧皮神经或前臂背侧神经功能:泻火解毒退热通便作用同时可消炎止痛适应:痔疮(内外混合)便秘配穴:中风失语之配穴嗜睡暴聋注意:热病实证为宜/虚症要配外提穴(一切虚症之适用穴)7.降糖穴定位:前臂掌侧腕肘关节连线下1/3处(胸痛穴之对应面) 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掌侧神经针感,以3寸毫针,尖向上45度.1.5-2寸.功能:益气养神健脾和胃疏肝理气降糖降脂降压降酶消炎镇痛镇静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还可以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配穴.配穴:胸痛穴8.咽痛穴定位:合谷处2掌骨挠侧缘中点竖掌取穴左右交叉直刺向掌心方向1.5-2寸功能:消炎退热镇静止痛提高个体免疫机能指掌侧固有神经适应: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三叉神经(下颌支尤有效)面瘫穴之配穴配穴:面瘫偏瘫9.指麻穴定位:第五掌骨中点半握拳赤白肉迹之间尺神经干背支进针痛一步到位功能:醒脑开窍止痛止麻消炎调节神经直刺向掌心1.5-2寸末梢神经适应:末梢神经所致手指麻木中风偏瘫中暑昏迷神经衰落神经分裂症急性腰扭伤糖尿病配穴:腰痛穴降糖穴之配穴中风后遗症爪形手咽痛穴指麻穴10.感冒穴定位:3 4掌骨掌指关节结合部正中点尺背神经针感平刺1.5-2寸与颈痛穴为姐妹穴功能:消炎退热抑菌抗过敏解表散寒消炎止痛双向调节—风寒风热均可适应:感冒鼻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配穴:鼻炎穴之配穴腰肌劳损11.踝痛穴定位:又名失眠穴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央挠侧端进针(挠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正中神经针感上下提插手法平刺1-1.5寸功能:镇静安神消炎止痛调节内脏调节心律适应:踝关节扭伤(急性扭伤)足跟痛顽固性失眠心律不齐心动过速配穴:治失眠用此不佳时选升提穴(虚症)肠痛穴头痛穴第三章下肢部平衡穴1.肩痛穴定位:腓骨小头与外踝最高点连线上1/3处.(阳陵泉足三里附近) 腓浅神经腓深神经针感触电样上下提插.直刺1.5-2寸(不可多刺—防水肿)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调节内脏神经内分泌适应: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偏头痛高血压肋间神经痛上肢瘫痪配穴:中风偏瘫的配穴2.头痛穴定位: 位于足背第1、2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或太冲)上下提插/一步到位斜向太冲功能:消炎止痛降血压缓解胆绞痛疏肝理气活血化淤健脾和胃、醒脑开窍配穴:降血压之配穴,鼻窦炎之头痛适应: 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颈性头痛(颈椎病)、鼻窦炎等3.肘痛穴定位: 位于髋骨与髋韧带两侧的外侧凹陷中(或外膝眼)股神经前皮支肌支一步到位直刺1-1.5寸功能: 消炎止痛、活血化淤、舒筋活络、理气止痛适应: 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内外髁科等不明原因的肘关节疼痛配穴:偏瘫之配穴急性踝关节扭伤4. 腕痛穴(又名光明穴)定位: 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外侧旁开一寸处。

平衡针灸平衡针资料

平衡针灸平衡针资料

(三)突出单穴疗法
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 80% 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因为平衡针 灸的目的不是直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利用 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间接依靠患者自身不断 修复、不断完善,恢复患者机体内的平衡系统去 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 位,不足传统穴位的1/10。
平衡针灸学充分利用了人体的信息系统。人 体信息系统传统医学称为经络系统、现代医学称 为神经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共同点都以信息传递 为主。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 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路, 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 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据有关资料 报道,针刺神经干的传导速度为每秒钟100米。 因此,平衡针灸取穴原则选择了最佳捷径即人体 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信息传递。
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 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 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 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充分地发 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 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 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二)突出人体信息系统
(五)突出即时效应
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80%以上的病人3秒 钟即可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 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 发病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 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 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平衡针灸学的疗效不是取决于医生,而是取 决于病人自身的平衡系统调节能力。其中发病时 间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年龄结构的大小、体质 的强弱直接决定疗效的好坏。
平衡针灸疗法
平衡针灸基础理论部分

平衡针概述

平衡针概述
• (3)病因定位:位于病人大脑高级中枢的 心理适用系统。
4
4平衡针灸学的特点
• (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 (2)突出人体的信息系统: • (3)突出单穴疗法: • (4)突出快速针刺: • (5)突出即时效应: • (6)突出针感效应: • (7)突出离穴不离经: • (8)突出定位通俗化: • (9)突出安全无副作用: • (10)突出了临床实用性:
5
5取穴原则
• 特异性取穴 • 交叉性取穴 • 对称性取穴
6
6针刺方法
• 提插手法 • 强化针感手法 • 一步到位手法: • 两步到位手法 • 三步到位手法
7
7针感
• 触电样针感 • 放射性针感 • 局限性针感 • 强化性针感
8
8常见病的针灸疗法
一、项痹病(颈痛穴) • 定位:握拳第四五掌骨之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 局部解剖: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
•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 要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有补气穴、壮阳 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 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 气壮阳的首要穴位。也可作为中老年的保健穴。还可以作 为一切慢性疾病的辅助穴位。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 钟自行解除。
后即可出针。 •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麻胀为宜。 • 功能:祛风湿,疏通经络,消炎止痛,调节神
经。 • 主治:膝关节疼痛。
12
材料:穴位介绍
• 1升提穴: • 定位:头顶正中,相当于百会穴。 •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
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布有枕打深井 分之及额神经分支。 • 取穴原则:定为取穴。 •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 现的针感为宜。 •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2寸左右 ,一指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 露出体外。

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

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

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平衡针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和修正车辆动态平衡性的车辆维修技术。

它通过在车轮上安装一定数量和重量的平衡针来调整车轮的平衡,以降低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抖动和震动。

为了正确和有效地进行平衡针技术操作,下面是一些操作规范和步骤,供参考。

1.准备工作:在进行平衡针技术操作之前,必须确保车辆停稳,并处于整平地面。

同时,车轮和车轮轴必须干净,没有杂质和污垢。

工作区域应该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和绊倒的危险。

2.确定不平衡位置:将车辆的车轮置于旋转装置上,并逐个转动车轮。

观察车轮是否有明显的抖动和震动。

用手或指甲捻感应侦测不平衡位置,同时标记在车轮上。

3.应用平衡针:根据车轮上的标记,用扎靶或其他适当工具在车轮上打孔。

平衡针应均匀地分布在车轮上,并确保整个平衡针质量均匀。

4.校验平衡性:将安装了平衡针的车轮放在平衡机上,进行平衡性校验。

平衡机会检测车轮的不平衡部分,并给出相应的读数。

根据读数,可以判断哪些平衡针需要调整或增加重量。

5.加重或调整平衡针:根据平衡机的读数,逐个调整平衡针的重量。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平衡针的数量来调整车轮的平衡性。

注意,每次只能调整一个平衡针,以确保调整的准确性。

6.校验调整效果:在调整完所有的平衡针后,将车轮再次放置在平衡机上进行平衡性校验。

如果车轮的读数达到了规定范围内的平衡性要求,则表明操作成功。

如果仍然存在不平衡部分,需要再次调整平衡针。

7.定期检查和维护:完成平衡针技术操作后,应定期检查车轮的平衡性。

如果在维修中更换了新轮胎,也需要进行平衡针技术操作。

车辆在日常使用中,轮胎可能会受到冲击和磨损,导致平衡性失衡。

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是保持车辆平衡性的重要措施。

总结: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包括准备工作、确定不平衡位置、应用平衡针、校验平衡性、加重或调整平衡针、校验调整效果和定期检查和维护等步骤。

这些规范可以帮助车辆维修人员正确、有效地进行平衡针技术操作,提高车辆的平衡性和行驶的安全性。

《平衡针疗法》课件

《平衡针疗法》课件

跨国合作项目
开展平衡针疗法的跨国合 作项目,共同研究、开发 和推广,提高其在全球范 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学习和引进国外在平衡针 疗法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 验,促进国内技术的进步 和发展。
平衡针疗法的未来展望
拓展应用领域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 平衡针疗法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 应用,如疼痛管理、康复医学、
对于急性疼痛或严重疾病,平衡针疗法可能不是首选治疗方法,应及 时就医。
平衡针疗法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平衡针疗法与药物治疗相 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较 少的副作用,但药物治疗
通常见效更快。
与物理治疗比较
平衡针疗法与物理治疗各 有优劣。物理治疗对于肌 肉和骨骼问题效果较好, 而平衡针疗法对于神经和
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 ,对平衡针疗法的作用原 理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 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试验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对比平衡针疗法与其他疗 法的疗效差异,为推广应 用提供有力支持。
平衡针疗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学术会议
平衡针疗法领域的专家学 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 ,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禁忌症注意
对于孕妇、严重心脑血管 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慎 用或禁用。
适应症选择
针对适应症选择适当的穴 位和治疗方法。
严格消毒
确保针具和皮肤消毒彻底 ,防止感染。
手法轻柔
行针时要轻柔,避免过度 刺激和损伤。
03
平衡针疗法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头痛的治疗
总结词:有效缓解
详细描述:通过平衡针疗法,头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减轻,生活质 量得到提高。
《平衡针疗法》ppt课件

“平衡针”的临床运用

“平衡针”的临床运用

“平衡针”的临床运用所谓“平衡针”即是笔者自拟的一组针灸处方,主要针对一些慢性疾患所设。

由于这些慢性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求诸针灸。

通过近二十年的临床摸索、总结、筛选出这一组穴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分述如下,供同道参考指正:平衡针组成:即太冲、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印堂。

一、过敏性皮炎本病是一种慢性皮肤病,以疼痛和皮肤苔藓样变为主要特征。

好发于面、颈处。

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

西医缺乏根治方法,笔者尝试用针刺方法治疗本病,十余例病患均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

典型病例:王某某、女、44岁,本市工人2011年3月24日初诊。

患者自38岁时出现外出时面部及颈部潮红,呈苔藓性样变。

经上海华山医院诊断为“光过敏性皮炎”,服用药物后效不著,终日在家,不敢外出。

就诊时见情绪低落,面部及颈部见大片潮红突出皮肤之苔藓样变,且有瘙痒、舌尖红、苔薄黄。

治疗以“平衡针”为主加血海,每日一次,配合大椎、委中刺血,每周一次,共治三个月,诸症消除,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二、失眠失眠症是以经常不易入睡为特征的一种睡眠障碍。

以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再睡、甚则彻夜不眠为主要症状。

常伴有多梦、健忘、头晕、心悸等症,现代医学多采用长期服用镇静剂来治疗本病,笔者以“平衡针”为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典型病例:陈某某、女、52岁,2008年8月30日初诊。

自述失眠5年、头昏、神乏、面色萎黄、舌质淡、胖大、边有齿痕、脉细。

服用镇静剂可睡2小时左右,方用平衡针加刺百会、大陵、照海,十六次后,喜告夜间入睡5、6小时,共治二十六次停针,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三、类风湿关节炎本病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

病变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

常伴有晨僵现象,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常用综合治疗来控制病情。

笔者用针药同治法治疗了5例患者,均取得了临床痊愈。

典型病例:葛某某、48岁、教师、2008年10月3日初诊。

自述近一月来晨起时指间关节僵硬,活动后减轻,查血沉29mm/h,类风湿因子阳性,舌红、苔薄白、脉弦。

平衡针疗法附穴位图

平衡针疗法附穴位图

平衡针疗法平衡针灸是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王文远主任经过30余年的临床研究创立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

平衡针灸学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

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

这两个调控学说从中西医不同方面阐述人体存在一个平衡系统,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这个平衡系统的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以最快速度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后,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

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程,进行间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平衡针灸疗法-平衡针灸的特点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就是强调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平衡针理论

平衡针理论

平衡针灸理论一、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来源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

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就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也是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

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

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

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平衡针灸还是心理学、哲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力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现代针灸学,其学术思想充满了信息论、相对论、系统论、调控论、耗散结构论、矛盾论、实践论、整体论、平衡论。

其理论主要从心神调控学说、神经调控学说、阴阳整体学说、心理平衡学说、生理平衡学说、生态平衡学说6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心神调控学说人的心理活动实质上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均是大脑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则把大脑生理功能活动归属于心,心既是生理上的心,又含概了大脑的思维功能。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统归于五脏。

《素问·宣明五气论》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五脏化生五气,五气化生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

但五志过极能损伤心神,引发出神志病变,所以“愁忧恐惧则伤心”(《素问·邪气脏腑病形》),“忧愁思虑则伤心”(《素问·本病论》)。

古人把心作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藏神而主神志的功能分不开的。

平衡针的临床应用(2014年市级计较项目--章新玲)

平衡针的临床应用(2014年市级计较项目--章新玲)
定位:半握拳,此穴位于中指 与无名指指掌关节之间凹陷处。
主治:感冒、过敏性鼻炎、头 痛、上呼吸道感染、腰肌劳损、 坐骨神经痛。
谢 谢!
6、腹痛穴(阳陵泉)
定位:此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 方凹陷中。
主治:急性胃炎、肠炎、阑尾 炎、胆囊炎、肠梗阻。胃痉挛 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高血 压、低血压、高血脂症,过敏 性哮喘、急性荨麻疹。
7、头痛穴(相似于太冲)
定位:位于足背,第一和第二 足趾结合前凹陷中。
主治:各类型头痛。临床还可 用于治疗近视、青光眼、手指 震颤、血小板减少。
三步到位手法
平衡针灸的针感
针刺感觉
触电样针感 放射性针感 局限性针感 强化性针感
常用平衡穴位介绍
颈部9个
下肢部11个
上肢11个
平衡穴位共38个
脊背部4个 胸腹部3个
临床常用穴位分为三组 颈肩腰背痛穴组 疼痛穴组 杂病穴组
一、颈肩腰背痛穴组
1、颈痛穴(液门)
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第四 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指掌关 节前凹陷中。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 颈肩综合症、颈性头痛、颈性 眩晕。
3、降糖穴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 至肘关节下1/3处。
主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 脂。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 绞痛、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 失眠等。
4、面瘫穴
定位:位于肩部,锁骨外1/3处 斜向上2寸。
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 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 胆囊炎。
5、疲劳穴(肩井)
定位:相当于大椎至肩峰连线 的中点。 主治:具有调节神经、调节内 脏、更年期综合症、腰背部综 合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 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慢性疾 病。

平衡针针法的技术操作规范

平衡针针法的技术操作规范

平衡针针法的技术操作规范平衡针针法是通过针刺体表的特定反应点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临床常用于颈肩腰腿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具有安全简便、一穴多病、快速见效的特点。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取穴原则1.特异性取穴特异性取穴主要是针对全身性疾病的取穴方法。

如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感冒穴等。

2.交叉性取穴交叉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的上下和左右交叉的取穴方法。

如治疗臀部疾病取对侧臂丛神经支配的肩关节部位的臀痛穴,治疗肩关节病变取下肢对侧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部位的肩痛穴。

3.对称性取穴对称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左右对称或前后对称的取穴方法。

如治疗胸部的乳腺疾病取背部的乳腺穴,治疗右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病变取对称的左侧肩关节相应部位平衡针穴位。

(二)持针方法1.根据不同平衡针穴位,选择不同长度的针具。

临床多- 1 -选用75毫米毫针。

2.取75%乙醇棉球一个,挤干备用。

3.将棉球固定在针尖上1~2厘米针体处,右手持该处进针。

该持针法在进针时不会造成针体弯曲,达到快速进针的目的。

(三)针刺方法1.提插手法包括上提和下插两个部分。

操作中通过改变针尖的方向、角度、深浅以获得针感。

主要适用于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如降压穴、降脂穴、肩痛穴等。

2.强化针感手法指针刺深度达到要求后采用的一种捻转手法。

通过拇指与示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发生滞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并出针。

主要适用于病情较重、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如偏瘫穴、面瘫穴、胸痛穴、胃痛穴等。

3.一步到位手法指针刺深度在1寸以内的针刺手法,适用于比较浅表的穴位,进针后即可出针,原则上不提插、不捻转。

如明目穴、牙痛穴、踝痛穴等,症状较重时可给予轻度提插、捻转。

4.两步到位手法指针刺深度在2寸以内的针刺手法,第一步将针尖刺入- 2 -体内,第二步将针体刺入达到要求的深度。

进针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

如耳聋穴、过敏穴、痔疮穴、胸痛穴等。

平衡针治疗中风后遗症课件

平衡针治疗中风后遗症课件

02
治疗颈椎病:平衡针疗法可以缓 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麻木等症 状
04
治疗面瘫:平衡针疗法可以改善 面瘫患者的面部肌肉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
2
中风后遗症的概 述
中风的定义和分类
01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
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 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02 缺血性中风:由于脑部供
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 缺氧,进而引起脑细胞死 亡和功能障碍
03
预防:控制高 血压、糖尿病 等危险因素, 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
04
治疗:平衡针 治疗是一种有 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改善中风 后遗症的症状 和危害。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等,降低中风 复发风险
03
心理治疗: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适应生 活变化
4
平衡针治疗中风 后遗症的展望
平衡针疗法的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平衡针疗法将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 治疗效果
普及推广:平衡针疗法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 泛的应用和推广
研究深入:平衡针疗法的机理和疗效将得到更深 入的研究和探讨
跨界合作:平衡针疗法将与其他医学领域进行跨 界合作,共同推动医学发展
平衡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前景
快速:平衡针疗法 见效快,能够迅速 缓解患者症状
简便:平衡针疗法 操作简单,易于掌 握
疗效显著:平衡针疗 法对中风后遗症有显 著疗效,能够有效改 善患者生活质量。
01
02
03
04
平衡针疗法的应用
01
治疗中风后遗症:平衡针疗法可 以有效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肢 体功能、语言功能等
03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平衡针疗 法可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平衡针疗法》课件

《平衡针疗法》课件

平衡针疗法的优点
1
自然无创
不需要外科切割,不需药物,针简而神奇,非常适用于不同的人群。
2
没有副作用
没有药物性质,离病原体
刺破皮肤没有出血,并且人人使用独立的针头。远离传染疾病,保证安全。
平衡针疗法的副作用和风险
1 少数人可能不适应
人们的身体可能有不同反应;少数针刺不当可能会产生出血和紧张。
优点
平衡针疗法享有自然无创、安全 无毒和远离病原体等特点。
风险
平衡针疗法有时需要多次治疗, 有可能需要尽早 遵循专业医生的 指导。
未来展望
因其安全、无痛苦和经济实惠, 平衡针疗法在将来仍将得到广泛 应用。
平衡针疗法的作用
神经系统
通过刺激针眼和穴位释放天然止痛物质以及使神经 内脏相互关联,达到平衡机体不同器官。
内分泌系统
通过平衡体内脏器的活动,释放可激素物质,改善 内分泌失调,调节人体代谢功能。
免疫系统
通过刺激免疫功能相关的针眼和穴位,提高免疫抗 力,促进机体的病理防御系统。
循环系统
通过针刺穴位及经络的反射作用,达到扩张血管、 改善周围循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解毒消肿的效 果。
定位针眼位于刺破皮肤的特定点位。 找到正确的针眼和穴位,才能有效 地治疗您的疾病。
闭上眼睛,放松身体。在治疗过程 中冥想和深呼吸有助于帮助患者放 松。治疗期间,保持舒适和松弛状 态。
平衡针疗法的发展前景
1
平衡针疗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2
大部分人群都接受这种疗法
3
医学界将继续研究平衡针的疗效和不适应症
总结
2 .近现代针灸发展
20世纪80年代伴随辉煌的资产价 格共振,平衡针技术得到迅猛发 展,成为家喻户晓的爱好。

平衡针

平衡针

40平衡针针【简介】“平衡针灸”学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以中医阴阳整体学说为基石,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

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在体表的特定靶点,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的调节机制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平衡的目的,从速缓解症状。

【主治病种】1.运动系统:腰腿痛、扭伤、挫伤、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落枕、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背痛;2.神经系统:眩晕、头痛、面瘫、面肌痉挛、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脑血管痉挛、失眠、癔症、癫痫、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3.心血管系统:心绞痛、高血压、冠心病;4.消化系统:膈肌痉挛、胃下垂、胃痉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胆囊炎、肝炎、前列腺炎、便秘;5.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6.其他:糖尿病、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色素沉着、月经失调、牙痛、假性近视、白内障、痔疮、急性乳腺炎、疲劳综合征、原发性痛经、子宫脱垂。

【禁忌症】婴儿颅骨囟门未闭,或针刺点部位患局部病灶不宜针刺。

【器物准备】75%酒精溶液用于针具、皮肤针刺部位和操作者手指的常规消毒,针具规格:直径0.32毫米,长20-40毫米毫针。

【操作流程】1、针具选择:根据不同病情、针刺部位及手法,选择不同规格的针具。

2、体位:一般不受限制,为防止晕针最好采用坐位或者卧位。

3、针刺手法:快进快出,三秒钟之内完成针刺过程,一般不留针,以刺激相关神经束为主。

直刺法,垂直进针方法,针刺时针体与皮肤呈90度直角。

针刺定位要求高,一次扎到要求的深度,针刺透皮感觉轻微。

适用于局限性、定位性和深部疾病治疗。

斜刺法,进行时,针体与皮肤呈15-45度角。

较直刺广泛,灵活度大,刺激穴位较多,有利于埋针固定针体,加强刺激量。

4、在外治法针刺单中对已进行的针刺治疗打勾、签名,并记录当时时间,一般不留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节平衡针疗法理论来源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

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就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也是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

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

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

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平衡针灸学是由王文远教授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一种针灸与心理一生理一社会一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

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

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就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也是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

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D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

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

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平衡针灸学有以下特点: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平衡针灸学充分利用了人体的信息系统;突出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以上的病证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快速针刺,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具即时效应,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80%以上的患者3秒钟即可见效;突出针感效应,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而是要求针刺到相应的穴位即神经相应的节段上而出现针感即可;平衡针灸学的穴位名称是以部位、功能、主治来命名,通俗易懂,取穴简便,操作速度快,时间不超过3秒钟,患者无紧张害怕心理,安全无副作用;平衡针灸通过临床实践,归纳科学理论,然后根据这种平衡调控理论指导于临床。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直接输给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快速度、最佳路线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

这种来自人为的超强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

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调}紊乱过程,进行间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的形成是利用针灸外因刺激手段激发调动患者机体的平衡调控系统的功能来实现的。

平衡针灸采用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对应取穴、男左女右取穴、左右交叉取穴、双侧同时取穴等取穴原则。

定位取穴原则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病变的部位来选取特定穴位,如腰痛穴(BP-HN2)、升提穴(BP —HNl)、精裂穴(BP—I,E8)、痛经穴(BP-A1)等。

也就是说通过针刺特定部位的特定穴位达到治疗另一部位疾病,同时又不能用交叉、对应来解释的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的原则主要是指左右上下交叉取穴,如臀痛穴(BP—UEl)、升提穴(BP—HNl)、膝痛穴(BP-UE2)、踝痛穴(BP—UET)、肩痛穴(BP—I。

E6)、肘痛穴(BP—I.E4)等穴位主要分布于上下肢,上肢的病变取下肢的相应穴位治疗,下肢的病变取上肢的相应穴位治疗;对应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前后、左右、上下对应的取穴原则,如乳腺穴(BP-B3)为前后对应取穴,偏瘫穴(BP—HN4)、鼻炎穴(BP—HN6)为左右对应取穴;男左女右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在人体上治疗疾病的穴位有两个,男性取左侧穴,女性取右侧穴,而且一次性治疗可以治愈疾病的取穴原则,如感冒穴(BP—UEl0)、头痛穴(BP-I。

E11)、腹痛穴(BP —LE5);左右交替取穴原则主要是指未定性疾病,又不能一次治愈,而且是人体有两个穴位的情况下采取的取穴原则,如痔疮穴(BP—UE3)、癫痫穴(BP-I。

E7);双侧同时取穴原则主要是指急症,又是人体有两个穴位的情况下采取的取穴原则,如降压穴(BP-LEl2)、精裂穴(BP —LE8);对非炎症性、渗出性、外伤性、疼痛性疾病,以麻木为主的病证可采取局部取穴原则,如指麻穴(BP-UEll)、耳聋穴BP—LE2)以局部取穴为主。

平衡针灸以神经为体系,引发出38个平衡穴位,其中头颈部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位11个,胸腹部平衡穴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3个,下肢部平衡穴位12个,可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面神经麻痹、偏头痛、莱姆病、糖尿病等480多种疾病。

平衡针灸还是心理学、哲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力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现代针灸学,其学术思想充满了信息论、相对论、系统论、调控论、耗散结构论、矛盾论、实践论、整体论、平衡论。

其理论主要从心神调控学说、神经调控学说、阴阳整体学说、心理平衡学说、生理平衡学说、生态平衡学说6个方面进行阐述。

(1)心神调控学说:人的心理活动实质上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均是大脑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则把大脑生理功能活动归属于心,心既是生理上的心,又涵盖了大脑的思维功能。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统归于五脏。

《素问·宣明五气论》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五脏化生五气,五气化生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

但五志过极能损伤心神,引发出神志病变,所以“愁忧恐惧则伤心”(《素问·邪气藏府病形》),“忧愁思虑则伤心”(《素问·本病论》)。

古人把心作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藏神而主神志的功能分不开的。

所以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扰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为心所使也。

”从以上论点来看,人的大脑思维活动从现代医学讲直接影响到五脏的生理功能。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能对外界信息作出及时的正常反应;相反,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则可出现精神意识活动的异常,思虑多梦,神志不宁,甚则谵狂,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委靡,甚至昏迷等各种病理表现。

中医讲的心神调控学说是人对无数外界客观事物或现象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态度反映。

人类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要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外环境如何必然影响到内环境的平衡,它给人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情绪变化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重大的影响。

(2)神经调控学说:神经调控学说是以神经高级中枢指挥系统对内外事物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来保持体内生理的相对平衡系统而称之。

调控系统就是指大脑的最高指挥部和总开关。

人类与高等动物都是具有形成条件反射的功能。

但人类最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皮质,有思维和语言功能,这是人类与动物在条件反射上的本质区别。

实质上是人类参与社会活动后逐渐形成的这种调控功能,也就是人类通过对外界环境事物和现象进行抽象概括、产生概念、进行推理判断、做出合理正确的结论来认识一切事物,借助语言来表达思维,通过行为来进行思维活动。

机体的神经调控系统是在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的参与下,完成对机体内外环境刺激规律的应答。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高级中枢系统每分钟可接收6000万个信息,其中来自视觉信息2400万个,来自触觉信息3000万个,来自听觉、嗅觉、味觉的信息600万个。

这些信息都贮存在神经细胞的化学反应器上,通过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来完成对环境刺激的应答。

简而言之,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作用下,首先使感受器发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传入神经传到中枢,通过大脑高级中枢的分析与综合作用,产生的兴奋或抑制过程再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的过程。

平衡针灸的作用原理就是利用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传人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对接收外界给予的较强信息立即作出应急反应,充分调动体内所贮能量物质——中枢递质,以最快的速度、最佳捷径,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传出神经和一切可利用的其他信息通道,到达病变的子系统。

(3)阴阳整体学说:阴阳是传统医学心神调控学说的理论基础,阴阳平衡学说是一种哲学的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个事物或现象及人的机体相互对应、相互统一、保持相对平衡的高度概括。

因此,阴阳是信息,是物质,是能量,是功能,是矛盾,是整体,是平衡。

按照系统制动促动原理,阴阳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是相吻合的。

从现代医学讲,阴阳的生理平衡是在大脑中枢调控系统作用下,通过大脑皮质及皮层下中枢、下丘脑体内交感中枢(阳)及副交感中枢(阴)系统完成对机体的调节管制作用。

相反,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平衡失调,造成子系统的平衡失调,甚至破坏,发展为阴阳失调的病理过程。

阴阳代表了自然界的一种客观规律,是一切物质运动变化的总纲,也是贯穿于人类生、长、老、亡整个生命过程中作用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的理论。

(4)心理平衡学说:心理平衡是指每个人通过神经调控系统对一切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正确认识和反应。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具有高级的心理行为能力,参加社会活动,从事生产劳动,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

平衡医学研究的主体是人,人的研究主体是心理(也指人的大脑高级指挥系统),心理的研究主体是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其他因素。

如年龄、性别、文化、职业、遗传、体质、生活习惯、职业行为、性行为、道德规范等,都将不同程度地对心理平衡产生反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